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菁选2篇

发布时间:2023-02-03 13:35:06 来源:网友投稿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1项机制  依托应急安全经营机制,建立防控工作小组和疫情防控机制,明确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法人)、具体责任人(业务主管)和岗位负责人(工作人员)3类责任人和相应职责,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菁选2篇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1项机制

  依托应急安全经营机制,建立防控工作小组和疫情防控机制,明确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法人)、具体责任人(业务主管)和岗位负责人(工作人员)3类责任人和相应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措施(包含发生病例或密切接触者之后的应急措施)。采取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向消费者公示每日消毒情况。

  3种避免

  避免人员聚集

  不允许聚众餐食、娱乐、游玩,促销活动、展览展示等全部停止。如遇客流集中、人员过于密集的情况,可采取限流、疏导等措施。

  避免设施传播

  母婴室、儿童游乐场所、室内娱乐场所停止使用。

  在电梯内部、卫生间等张贴宣传画;加强厕所的清洁、消毒;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收银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收银优先采用无线扫码支付、刷卡支付方式。

  避免流动过频

  灵活调整营业时间,必要时可适当缩减营业时间,并在明显位置张贴公告,通过多种方式告知消费者。

  鼓励线上分流,灵活调整工作和经营时间,采用弹性工时、错岗上班、远程办公、居家上班、变通考勤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就餐、开会、交易等活动尽量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实行错时分桌就餐,避免聚集性堂食用餐。

  5项关键

  一、每日监测 

  重点做好两类监测:

  企业员工监测

  每日采集员工(含商户员工)的动态信息(不少于2次)并登记汇总。若员工体温(腋下温度)超过37.3℃并伴有咳嗽和呼吸不畅等疑似症状,及时上报防疫部门并做好隔离。发热人员由120专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从业人员上班期间应时刻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保持勤洗手,坚持在工作前、操作后、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洗手法严格洗手,避免用手或手套碰自己眼睛,有需要的岗位人员可配手套和护目镜。

  进场人员监测

  配备测温仪,对所有进入经营场所的人员测量体温,在醒目位置设置或张贴“佩戴口罩入场”提示,体温正常且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对有疑似症状的人员拒绝入场并向属地街道报告

  二、场所消毒 

  把握四个要害部位:

  1、商场超市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对各个门口、停车场入口处、柜台、休息区、服务台、收银台、座椅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电梯扶手、电梯按键、门把手、自动售卖机、购物车等,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2、对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置管理。

  3、对人员经常触摸部位(如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用有效氯浓度 500mg/L 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以上,每天至少 1 次。

  4、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确保地面无污水。

  三、设备管理  

  关注四类场地设备:

  1、加强空调及新风系统的消毒、维护和管理。每周清洗、消毒或更换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封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或部件。若空调无消毒装置,需关闭回风系统。

  2、电梯包括直梯、扶梯加强安全维修和清洁卫生管理,增加电梯消毒频次,在电梯间张贴提示语,提醒在电梯间戴口罩并避免交谈。

  酌情限制乘坐电梯的人数,严格控制客梯和货梯混用。

  3、营业现场的垃圾桶增加清理频次、定期消毒;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房及时清运、封闭储存。

  4、收货区及送货车辆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四、人员管控

  全面采集了解上岗员工动态并登记汇总,对14天内有疫情严重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以及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员工严格按要求进行14天隔离观察。外地返锡员工按程序进行上报。

  五、宣传联控 

  ■ 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向员工及商户普及相关防控知识,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 监督入驻商户按不低于此标准落实防控措施。

  ■ 在各类显著位置张贴病毒防控宣传材料,提示顾客佩戴口罩。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一、恢复营业前准备

  (一)落实主体责任。商场、超市等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

  (二)场内保洁清理。营业前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清理场所内积存的杂物垃圾,做到卫生无死角。有条件的,可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

  (三)复岗人员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防控知识宣教、应急隔离区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四)防控物资配备。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

  (五)设置防控区域。在场所内明确标示体温检测区、应急隔离区、防控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等关键区域。

  (六)掌握应急措施。提前了解当地定点收治医院,确保发现从业人员出现疑似症状时能及时送院诊治。

  二、营业中卫生管理

  (一)实施人员体温检测。应当在经营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二)加强室内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新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

  (三)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购物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四)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物品尽量提前包装标价,便于顾客直接结算。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五)卫生间保洁。使用卫生间时,应当打开排气扇。使用完毕后,应当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卫生间下水管存水弯应当维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六)垃圾清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休息区、服务台、游戏机、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垃圾桶消毒。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工作服消毒。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方便顾客洗手。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和收银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四、人员防护

  (二)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三)员工错时就餐。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员工应当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推荐访问:疫情 防控 应急预案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菁选2篇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销售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营销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