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10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10-12 18:3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10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2、结合5、12大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课件演示]

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师旁白:在距离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谈话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了解的兴趣,直接感观,简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读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此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整体感知本课所学内容。)

2、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课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

(2)回到课文,指名读。

(3)勾画靓词佳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思考并回答: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重点词句;
教师则引导他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四自然段:

齐读。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这两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表现鱼多的词语和句子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同时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用“读—画—议—说”的方法,展开自由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对汇报不完整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将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再次以直观的图象引导他本人理解。

分男女生朗读。

第七自然段:

全班读。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祝愿的语气。

为什么把西沙群岛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抛出答案,只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点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读,再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选你最喜欢的来画。

喜欢动笔的同学,请你们把今天旅游的收获写一写。

喜欢唱歌的同学,试试把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唱一唱。

喜欢看书的同学,上网或者看书找找看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爱说话的同学,不妨做一做小导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沙群岛,喜欢西沙群岛。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后记

这是一次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热情,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此外教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爱恋乡村景色、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选择喜爱的形式进行习作提升,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品词析句,感受乡村四季景色之美,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地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写法,进行随堂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师: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感受他细腻的笔触,共同到《窗外》这篇优美的散文中继续“析词句,品写法”。

二、复习词语及写作顺序。

1、齐读词语。带着情感,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窗外美景的?(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词析句,探究重点。

1、出示自学提示,汇报方法,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a、春季

点拨:1、春天里,农民们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

(出示图片)师:雨中耕田,播洒希望,让我们感受这份清新、自然。指导朗读。

2、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同步课件演示“抹”的动态过程。)教师语言渲染:大地刚刚睡醒,在春雨的滋养下,细嫩的草叶慢慢伸展娇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画师,轻轻地、均匀地将薄薄的绿色抹在田野上,送给我们一幅如诗的画卷。所以说,“抹”字用得十分准确,它给田野的变化赋予了一种充满生机的动感。看着这种变化,你是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把这句话变成一句诗吗?(草叶又抹田野绿或草叶又绿田野上)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指导整段朗读:春雨如丝,像给农民披了一件蝉丝衣。水牛悠闲地在田间耕作。细嫩的草叶将飘逸的绿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鸟儿的妙音。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春景图哇!让我们到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畅游一番吧。(想象读)

过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画,(板书: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样的趣味呢?

b、夏季

点拨:1、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

(出示图片)师:金色的夕阳,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尽情嬉戏,现在,你就置身于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兴奋)读出你的开心、兴奋。(指名读)

过渡:夜里就更有趣了。

2、课件出示: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齐读)

师:伫立窗前,感习习微风,听声声蛙鸣,赏萤光闪闪,看星星眨眼。这静中有动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谁愿意读出这种情趣?(赛读)

师:窗外的夏日是充满趣味的,(板书:夏之趣)让我们再去体味一遍这夏之趣。(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读夜里部分。)

过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及文字,一齐读出秋天的喜悦,(板书:秋之喜)边读边想象那五谷丰登,欢声笑语的热闹场面。

过渡:白雪覆盖的冬日会有怎样的情趣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评读。

点拨:通过母鸡、小鸡、公鸡的对比描写,作者写出了乡村冬日的独特韵味,同学们想一想,冬日乡村还会有什么小动物在外面活动?

教师出示大鹅和鸭子图片,学生看图片,发挥想象,为作者的冬之韵续编。

(例:几只大鹅正在进餐,一只威武的大鹅时而进餐,时而引吭高歌;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士兵一样在窗外巡逻。)

四、总结写法,升华主题。

1、师: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从前乡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韵。思绪由遥远的从前回到现实,不禁感慨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古朴美丽)

2、过去的乡村已变为城市,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深深地怀念)

3、窗外有太多的风景,曾日日与作者相拥,这份美好的回忆,这份浓浓的深情,已在作者心中注入永恒,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一起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在品味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板书:首尾照应)

4、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总的概括,中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写,也就是分写,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会使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晰。

五、拓展阅读。

1、抓住景物特点也是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法,下面我们就再读一篇这样的美文,请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赵俪婷来读,其他的同学思考:作者抓住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乡村窗外的景色是清新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样的景致呢?

默读《窗外》,思考:这个小朋友家的窗外有什么样的风景?

3、还有一位小朋友,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让我们快到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读《窗外的竹林》,用直线画出小作者敬佩竹子的原因。

六、习作提升。

1、师:刚才我们阅读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和我们差不多大小朋友写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当回小作家?老师也想一显身手。(课件出示诗化《窗外》)指名读。

2、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动笔习作。

3、展示习作。

七、结语:窗外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爱家乡、爱大自然、爱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只要你拥有这颗热爱之心,你的生活就会无限精彩。(出示课件)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4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课时目标】

1、认识前面6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晓》,背诵《春晓》。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3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 指名背诵。

⑷ 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 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讨论学习:

①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 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 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①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②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怨不得平平展展

春耕播下菩萨糟蹋挨饿地区不饶人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回流泪

菩萨兵↓↑↑鱼水情

军:急找春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1)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2)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交流。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得)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可以适当评价

(4)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

(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6篇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
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古人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夸父追日。(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虞渊咕嘟咕嘟颓然遗憾渭河瀚海一眨眼霎时间

①指名读字词。

②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理清文章脉络。

4.自由读课文。抓住描写夸父追日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关键语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座两人一起完成老师的小练习。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因为太渴了,夸父就

夸父还没赶到,就。

5.你能根据练习和黑板上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神奇有趣、千变万化,它们都隐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得一句一句细细地读,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交流。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处,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①指名谈,说体会(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指名读,师范读

(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①指名谈,说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拓展黄河、渭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度5464千米,将近横跨越整个中国,这样的两条大河夸父霎时间喝干了)

③指名读。

④你平时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点滴不剩,可结果还是没止住渴呀,谁再来读读;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3)“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①谈体会(体重的神奇)

②夸父倒下的声音令人,令山(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4)“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谈感受(体会夸父追求的目标的神奇)

(5)“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①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②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③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坚持不懈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追寻目标的勇气……)

④此刻,你还觉得夸父仅仅是个身躯伟岸的巨人吗?(精神也很伟大)你感受到了他身上什么品质?(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⑤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2.小结: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从夸父身上感受到了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他的这些精神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继承并发扬下去。

五、作业

1.把《夸父追日》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课后收集、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8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欣赏、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把观察到的海底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看、读、想、说,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情:在我们的期盼中,这节课又开始了。再次见到大家,老师真的好高兴。再次见到老师,同学们高兴吗?(高兴)那么,高兴的和老师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富饶的西沙群岛去旅游。(板题)

二、整体感知

1、引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5,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2、生自主读课文。

3、交流:

(1)读了读课文,西沙群岛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体验

1、导入: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地方。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再去细细品味课文,拿上你的笔在书中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合作交流:

A、感悟海水之美

(1)生朗读相关表现海水之美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觉得海水美。

(2)竞赛朗读或挑战朗读。

(3)播放课件,欣赏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

(4)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颜色?(读文,说自己的见解,播放课件,教师讲解成因。)

(5)有感情朗读。

B、自主体验海底奇妙世界

(1)生交流相关语句,师生评价朗读。

(2)教师引导: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

(3)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相关词语(懒洋洋、威武),相机引导学生想象珊瑚还有什么样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象鱼还有些什么样的,并用语言表达。(相机板书)

(4)讨论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为什么这么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播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图片、录音为一体),并谈欣赏后的感受。

(6)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内容。

C、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海滩上的景物之美与有趣。

(1)导: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世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它那儿的美景,趣物还多着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看看你从西沙群岛的其他地方又能收获到什么呢?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巡回辅导。

(3)班内简单交流学习情况。(A、B、C三个环节的学习可交换顺序)

四、情感升华。

1、引导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西沙群岛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沙群岛。那儿有瑰丽无比的海水,象花朵、似鹿角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种类多、形态各异的鱼,还有————贝壳,————海龟,————鸟,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拓展:看到这样优美的地方,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3、情感升华:说的真好,我们都是祖国的栋梁,相信不久的将来,西沙群岛因我们的建设定会更加美丽富饶。祖国有我们的建设必将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大声的高兴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师生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9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0篇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生动描述神秘的西沙,作者大量运用了书面语言,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成群结队、寸步难移、栖息等。这些文字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文中的语句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典范。

【教学设想】

学生对西沙群岛完全是一无所知的,基于这点,易于教师启发他们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上网浏览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介绍,视频文件,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教学此课时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筛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此课的兴趣。

网上的资料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网上精彩的画面,动感的影象,配以简明生动的文字说明,更是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促成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更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设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软件,体会和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来读课文,并及时积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作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保持更长的记忆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利用电脑的随机性,希望能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而努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出彩。

西沙群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进行初步感知,增强感性认识。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解决学生字词的理解。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为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以积累。学生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师生交互中,体会出西沙的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软件设计,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点击课件,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交错”、“五光十色”、“高耸”、“绽开”、“蠕动”、“威武”、“庞大”、“寸步难移”等词语。

3、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4、正确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查询、浏览、筛选搜集信息的能力。应用bbs发帖子。

6、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交互能力和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它像朵朵星莲,又像一颗颗珍珠浮在碧波之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里吗?

这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那么,神秘的西沙群岛究竟什么样?

二、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1、到网上查找西沙群岛的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找到西沙的地理位置,欣赏西沙的美景,领略西沙海底可爱的海洋生物,海滩上漂亮的贝壳,海岛上有趣的海龟和许多珍奇的鸟类。)

2、利用bbs发帖子,交流查找的资料后,谈谈西沙群岛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3、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

⑴那么作者心中的西沙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自由读)。齐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⑵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小节,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小读者描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用形象的语言,揭开西沙神秘的面纱。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初步自学课文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老师特意制作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件,希望大家通过点击课件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要理解“读读写写”中出现的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

1、提出自学的要求: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学习:

⑴先学习本课的生字。(根据标音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

⑵读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正确地朗读课文。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⑷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如果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求助,现在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要予以解答。

3、检测自学情况:

⑴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⑵先分节读课文,再完成练习。

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海鸟

⑷教师小结:

作者从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方面向我们小读者展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四、选择自学课文内容,检验理解掌握情况

1、同学们,你们想具体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还是海岛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你们分别点击主页上的“四条小鱼”,可以进入课文描写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内容的学习。

3、自学提示: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点击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⑶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将文中的好词好句背出来。

⑷听听课文范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你喜欢或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写清楚,写生动的。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学相同内容的同学进行交流:

⑴比比谁读得有感情?

⑵比比谁积累的好词好句多?

⑶考考你的同学,看看他到底读懂了没有?

五、交流学习心得,质疑讨论

1、交流朗读。

2、把你的感受,用几句话来表达。(进入聊天室)

3、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讨论,例举事实,说明阐述观点。

通过“伊妹儿”,学生完成写段练习和课后作业。老师进行作业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更可以进行图文并茂地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求知的欲望。

4、因为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所以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它。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长大了为建设美丽富饶的西沙出一份力呢?

〖练习〗

海水:

1、描写海水颜色的词有()。

你能记住吗?请点击“种种色彩”。

2、描写海水颜色多的词有()。

3、找出两组反义词。

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是怎么样的?

5、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是什么原因?

海底:

1、作者重点介绍了海底的什么物产?是抓住这一物产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所以人们说,()。

3、飞虎鱼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课文的"描述想想。

点击“飞虎鱼”,瞧!这就是它的真面目,是不是游动的时候,漂亮极了!

4、气鼓鱼有趣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海参懒洋洋地慢慢地爬行。”可以说“海参懒洋洋地()。”

6、请你描述一下大龙虾威武的样子。

海滩:

1、“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滩上,贝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3、“西沙群岛的海龟可多了。”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请在文中找到理由。

4、为什么说海滩上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海岛:

1、你是怎么理解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除了这种说法,我们还可以说西沙群岛是“鸟的()”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推荐访问:上册 人教版 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10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集合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