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七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七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用具
多媒体、食品标签、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滴管、试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
(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
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
(1)作出假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
(2)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
第2课时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复习提问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
2、怎样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
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和主要功能:
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后记
本节课采用阅读、实验活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效果较好。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三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三、教学准备:
1、男、女生殖系统的挂图。
2、flash: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3、视频文件: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4、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
人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过程:
[朗读]:书p1页的绪言。
[讲述]:人类只有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提问]:课前让大家做了两个访问题
(1)人是怎样形成的?
(2)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你们对父母的访问结果是什么?
富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饶有兴趣地发言。
结合已有的认知,说出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知道自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述]:大家说得很地,人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预示着新一代生命的诞生,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人体,需经历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
[提问]: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以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认识一下男女性生殖系统。
[讲述]:男女生殖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殖器官组成的,在这些生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人的生殖过程。
[观察]: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认识生殖系统分别是怎样组成的?说出产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填表]: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表。
名称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
产生精子
卵子部位
排出路线
主要器官
[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
[小结]:对,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细胞,分泌的激素则可以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
[播放视频]: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并用笔在图上画出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填写表格。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
回答:因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观看,进一步了解男、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产生精子和卵子的器官以及它们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布置课后访问]:同学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已经非常了解了,回去以后,再做2个访问,
(1)你们的母亲在怀你们时,身体有什么感受?
(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阅读]:课外阅读“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袁隆平在20__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讨论分享: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1)教师ppt介绍三则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①青霉素的发现、②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③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引导学生小组汇报时的条理性。
(2)学生讨论整理后分享
(3)ppt出示,小结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引出生物学概念。并由叶虫的自我保护、鱼会睡觉吗?蚊子都会吸血吗?雷达是怎样设计的?“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
(1)生物学是科学。
(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三、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通过(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学生小组讨论:
同学间充分讨论,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温室大棚对于植物的适应环境和优良品种遗传带来的问题),然后师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既然是影响就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但是学生在认识上总是存在这片面性。
这节知识是要通过辩论来让学生感受的,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因此辩论就显得有些不足。
补救措施:在教学最后两章时,同样涉及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时在进行充分的辩论较好。
一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同时从时间上来说比较充足,会使学生从客观上有一定的认识。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我主要谈谈第4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首先复习各种植物类群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么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自然展开第3个教学环节:
3、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具体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开展实验。
第二步,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观察表皮临时装片
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
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
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4个环节:
4、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
体验:用吸管喝水。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唤其环保意识,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拓展思维,环境教育
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第6个教学环节:
6、梳理内化,达标升华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以求升化。
当堂达标(我能行):(略)
热门文章:
-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12篇2024-12-04
- 小班卫生教案8篇2024-12-03
- 劳动技术教案篇9篇【完整版】2024-12-03
- 2023年小学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9篇【通用文档】2024-12-02
- 体育活页教案模板4篇2024-11-28
-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范本3篇【通用文档】2024-11-28
- 中班安全教案10篇2024-11-28
-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3篇2024-11-27
- 2023年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样本5篇(范文推荐)2024-11-27
- 2023年《草船借箭》教案12篇2024-11-27
相关文章:
- 2022年六年级下册让真情自然流露话题作文十篇汇总2022-08-26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学反思范本2篇【精选推荐】2022-09-01
- 2022年四年级下册语文习题教案合集2022-11-10
- 2022小学数学老师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8篇(全文完整)2022-11-13
- 2022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合集(完整文档)2022-11-16
- 小学数学教案作业检查总结2022-09-05
- 数学教案检查情况小结(例文)(精选文档)2022-09-05
- 小学英语组教案检查小结【精选推荐】2022-09-05
- 小学语文备课作业检查总结2022-09-05
- 教案建国以来我国取得重大成就2022-10-18
- 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完整文档)2022-08-21
- 【高二生物教学案】生物技术安全性(精选文档)2022-08-27
- 学习领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心得体会(完整)2022-08-27
- 2023年初二生物复习方法总结最新(完整)2022-12-01
- 2023年生物教学个人总结3篇【完整版】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