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本合集(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11-24 08: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本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本合集(全文完整)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的精选范文吧,欢迎查阅。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

今天,我又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金陵十三钗》。

1937男,日军侵占着中国南京,千万条生命死于日军手里,这就是当时的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群刚从日军手里逃出来的女学生来到了教堂,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为神父遗体化妆的美国人约翰·米勒,这时还有十四个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最后为了保护那群女学生,她们梳妆打扮去了日军营地唱歌。

看完了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墨,这个风尘女子,在最危险的时刻,她勇敢的站了出来,她忘记了她的职业,她忘了她的安危,她忘了她的生死,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在女学生们准备集体自杀的时候,她立刻阻止了她们,同另外十三名女子替女学生们去了日军营地。或许有人说,去日军营地不是送死吗?对,她们就像是去送死。可是为了女学生们的生命,为了新一代的希望,她们也是在所不辞。

南京大屠杀可想而知,战火硝烟,血洒战场,在那个多彩大窗户的教室里,在那个古钟声声的教室里,见证了她们的勇气,她们是英雄!

当我来到了南京,历史的悲愤好像都涌上心头,当导游与我们讲起《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时,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画面中,十三个女子毅然坐上了车,开向了不归路。回到今天,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一刻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

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心中就像被沸腾着的热血填满,我们不会忘记大屠杀那一年,1937年;更不会忘记今天属于我们的荣耀。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永远记住辉煌的这一年,此刻让我们尽情绽放!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

 

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杀时,躲在一个草堆中的人发出了一些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原以为他们会把那几个人找出来,谁知,他们竟然用刺刀狠狠扎进去,我清晰地看到,拔一出来的刺刀上已经染上了殷红的鲜血,我的心颤一抖了一下。虽然我早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但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还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恶了。而另一场戏,是日本军队到教堂搜查,女学生和风尘女子都在四处逃窜,当十四个风尘女子躲进地窖后,地窖里发生了一场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紧紧顶住,只有一个叫墨玉的,一直说着:“让学生进来。”而当女学生逃到地窖口时,日本人也已追到门口,其中一位学生毅然决然地带着同学们离开了地窖,朝楼上逃去,这一刻,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安危的态度,一种是无私的态度,处处为别人考虑,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实这两种态度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人啊,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心都是一样的,有善良就会有自私啊。

最后一段,是学生在唱歌时,日本人听了之后,要求她们去给日本军队唱歌。这天深夜,几个女学生商量决定一起跳楼自杀,决不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勇气,更是她们的中国情结让我感动。就在她们准备一起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现了,说愿意替她们去。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决定啊,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也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吗?最后,她们一起带着“暗器”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结局没有放出来,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看了之后,依然回味无穷。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点,是对中国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

这里的楼歪歪斜斜只剩框架,这里的街巷尘土飞扬尸横遍野,这里的空气充满着硝烟与血腥,流弹穿梭在烟尘之中。这里还有一座教堂,一群正值青春的女孩子,一个洋人神父。还有,一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们身负骂名,被世人唾弃,却为了女学生们挺身而出。我想起豆蔻为了小男孩蒲生冒死回去取琴弦,甚至临死前手中还紧紧握着琵琶弦,想起豆蔻对蒲生纯纯的疼爱,想起这些秦淮河的女人们心底的善良,也痛心于豆蔻被侵略者用刺刀留下的触目惊心的伤痕。

长谷川大佐用不带一丝怜悯的口吻要求女孩子们去为他们的庆祝会助兴唱歌,而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绝不仅仅是唱歌,女孩子们的宁死不屈让让我担心。南京城已经尸横遍野,这些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不害怕吗?“我们替你们去。世人说我们无情,姐妹们就做些有情有义的事,来改改这千古骂名。”这是秦淮河的女人说出的话,也是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震撼和难忘的话。

送死前夜,她们还是笑着。在身上藏着镜子做成的小刀,笑着说能赚鬼子一个眼珠子。剪去曾经打着卷的漂亮头发,和一个守护着女孩子们的神父养子陈乔治,来到了鬼子的庆功会。

南京的硝烟还在飘荡,盘旋在南京的上空,盘旋在我们的史书中,飘荡在我们的心中,永不消散。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和平世界,是革命烈士的肉躯和鲜血,也是卑微的秦淮河女人的肉躯和鲜血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建造出的。赴死前,十二个女人展示着她们的风采,唱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不屈。“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啊。”

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她们卑贱,却拯救了十二的女孩的生命。她们用自己薄弱的力量,为和平垒起一道墙。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

昨天星期日,我去观看了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戏在微博上抵制 的很厉害。原本我也想,再没有看的情况下随波逐流的抵制一下拒看。但还是禁不住好奇的诱一惑,想看看到底为什么要抵制它。于是坐进了电一影院,但说句心里话,就冲这部片子骗了我大把的眼泪这个份上,花50元还是值得的。影片有个最大的败笔,就是那半分钟的床戏。把原本很凝重的题材变得有点滑稽。我不反对在凝重的题材里加上一些轻松的元素进去,但把这生编硬造的床上戏给加进去就太有失水准了。

以为这半分钟的一床一戏就能把人吸引进电一影院就能制造出票房的奇迹,那也太小看观众的智商了。真不知道张艺谋想什么呢?人家严歌苓的原著里根本就没有这段情节,你张艺谋好色这口,也认为观众都好这口?简直恶心死了,这是这出戏的最大败笔[lizhigushi.com]。其次,这出戏很多情节不能细琢磨,都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虽然不合逻辑但还是很感人,无乱男女老少,我感觉身边的人都流泪了,其实流泪是因为南京大屠一杀的场面实在是触目惊心太残忍了,让人不忍目睹那些人的死法。

影片拍的很凄美,镜头影像都很漂亮,演员演的还 不错。而且电一影也确实反映出了日本人的奸恶凶残的嘴脸,也反映出来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在大是大非上都还能展现出伟大来。当然男人也很伟大!任何人都有伟大勇敢的一面。

我想我的这些评论还 算是中肯,这部影片也不像网上评论的那么不堪入目,还 是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5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由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很震撼人心的电一影。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的场景,感觉自己似乎也处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我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为那些放弃离开已经沦陷的南京,继续与日本军做殊死搏斗,哪怕只剩一人,与敌军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躏,残杀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她们激赏,同时对不能改变当初的历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残酷的历史在自己眼前重现而感到无能为力,并感到深深的无奈和彻骨的辛酸。

有些场景当时真地很有让我嚎啕大哭的冲动,特别是那些女子和女学生的最后对话,整颗心都是无比的沉重和苦涩,对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绝对的服从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

电影最终也没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最终是怎么样的,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后是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地逃离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着逃出来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宁愿是前者。

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不能忘了以前的历史,要时常保持戒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对我国的态度,尤其是日本,我觉得更是不能失了戒心。古人有句话说的真地很好,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我们更是需要居安思危。

推荐访问:金陵 观后感 合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本合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