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4篇
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4篇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1 安庆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摘要: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p>安庆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与京剧、 越剧、 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经一度红火的 黄梅戏现如今却在处于不断的萎缩状态。
传承和发展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无论是从弘扬民族文化这个角度来看, 还是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个角度来讲, 我们都应该重视对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以“安庆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 为研究对象, 着重谈论了黄梅戏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政策来对其进行保护, 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安庆; 黄梅戏; 传承; 发展
2
一、 黄梅戏的简介
(一)、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据史料记载, 早于唐代时期, 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 经宋代民歌的发展、 元代杂剧的影响, 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至明清, 黄梅县戏风更盛。
明崇贞年间, 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 中就有“十月为乡 戏” 的记述。
清道光九年, 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 中, 一首竹枝词的描更为生动:
“多云山上稻荪多, 太白湖中渔出波。
相约今年酬社主, 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 三小戏、 三打七唱、 管弦乐伴奏 4 个历史阶段。
前 3 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 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从清康熙乾隆到光绪年间, 是“三打七唱”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 唱腔、 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 艺人能演出的本戏、 小戏有 200 多本。
黄梅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 鄂、 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 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 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 形成了 自己的特点, 被称为“怀腔” 或“黄梅调”。
民国九年(1920 年)的《宿松县志》 上记载有“邑境西南, 与黄梅接壤, 梅俗好演采茶小戏, 亦称黄梅戏。” 第一次提出“黄梅戏” 这个名称。
(二)、
黄梅戏发展阶段及早期发展成果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在湖北、 江西、 福建、 浙江、 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 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从辛亥革命到 1949年。
这一阶段, 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 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
黄梅戏也逐渐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第二阶段, 是1949 至今。
1953 年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 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 先后整理、 改编了《打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 等传统剧目。
编演了神话剧《牛郎织女》 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 等。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 已摄制成影片。
这一时期, 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 王少舫、 张辉、 黄新德、 吴琼、 马兰、 韩再芬等著名黄梅戏演员。
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 50 个,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表演细腻动人, 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
二、 与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相关文献理论
围绕《安庆黄梅戏传承与创新》 为题, 我通过搜寻文献资料, 整理了我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 汇集如下。
在《安徽黄梅戏版权亟待保护》 中重性和权利人不愿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及黄梅戏保护法归呼之欲出。
他所说的这几个问题分别证明了黄梅戏在现在的市场上还没有得到保护, 好多词曲作[1] 作者主要讲述了黄梅戏被侵权问题的严
3者的权利得到了侵权。
因此为了确保版权不得到侵犯, 需要落实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此让黄梅戏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
作者在《安庆黄梅戏的发展与旅游开发》 中安庆黄梅戏建议的两种发展模式自主式和兼容式。
并阐述了黄梅戏与安庆乡 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观光旅游活动的兼容式合作。
作者告诉我们虽然黄梅戏的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促进其发展的可以同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 但是事实上黄梅戏文化与旅游产业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并没有有多大改变。
在《影视传媒对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 中戏电影电视发展的状况, 结合了黄梅戏编导的经验之谈, 在戏曲电影和戏曲电视理论背景下探索了影视传媒对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问题。
主要讲述黄梅戏的发展方向,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传承, 黄梅戏舞台艺术的提升, 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等等都与影视传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者想结合的发展一定会促进振兴黄梅戏艺术, 也会促进影视艺术民族化的新发展。
本人认为作者在《戏曲电影的相关思考---谈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对黄梅戏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了一块敲门砖, 警告我们不要再忽视对黄梅戏的不重视, 不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后悔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积极进取, 不断创新, 勇于迎接挑战, 面对挑战, 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不被遗失。
在《探究黄梅戏表演教学的吸收与发展》 中现状以及存在的的问题。
通过对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扩大功能 横向借鉴与广采博纳、 纵向吸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从而探究黄梅戏艺术的吸收与发展, 深化了对黄梅戏艺术发展前景的理解。
作者从表演教学的方面摄入, 提出了黄梅戏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浅谈黄梅戏的发展》 中了更好的发展黄梅戏事业我们要振作起来, 对黄梅戏的发展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强调黄梅戏作为一门地方戏种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只要不断继承其好的优秀的部分, 黄梅戏定会蓬勃发展。
作者在《浅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 中中人物大小角色的体悟出发, 探讨了黄梅戏表演的质朴性. 大众性, 以及黄梅戏艺术语言在新时代下如何扩展等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不断使得黄梅戏艺术发展的灿烂辉煌, 拽住其主要的特色,“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更好的使得黄梅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在《简论青阳腔对黄梅戏本戏发展的影响》 中由歌舞小戏向“两小戏”“三小戏” 直至本戏的发展过程中, 受到青阳腔的影响颇大。
从而得出黄梅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青阳腔的优秀成果, 所以今后黄梅戏要和更多的剧种相互结合, 相互学习最终使得黄梅戏艺术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
作者在《黄梅戏之文化传承》 中不单单是戏曲剧种而且是全国知名的大剧种之一, 传承是非物质遗产的生命线,作为传承者一定要把黄梅戏的优秀成果传承下去, 从而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相应的贡献。
最终使得黄梅戏这朵奇葩愈开愈。
[2]主要对黄梅戏进行了简介及对[3]作者梳理了 60 多年以来的黄梅[4] 说到黄梅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给我们送来[5]主要说明了黄梅戏艺术表演的[6】作者讲到了黄梅戏发展的不景气令人担忧, 为[7]主要讲到主要从自身演绎黄梅戏[8]作者提到了阐述了黄梅戏在[9]讲述了黄梅戏的发展和黄梅戏的地位, 它三、 黄梅戏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在信息技术和商品经济两股大潮的冲击下, 随着快餐文
4化的风起云涌, 一直起着净化人们心灵的精神产品黄梅戏, 和全国其他兄弟剧种一样, 也面临着萎缩的窘境。
以下是黄梅戏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黄梅戏受众群减少, 观众数量锐降 。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黄梅戏爱好者中有 80%以上为中老年人, 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对黄梅戏不感兴趣。
群众对黄梅戏生存状态关注度不高, 黄梅戏受众群的扁平化以及观众数量的急剧下降, 是形成黄梅戏整个剧种危机局面的首要因素。
(二)、 黄梅戏演出机构减少, 演员数量大幅度下降。
黄梅戏表演人才匮乏, 演职人员纷纷转行, 不断流失, 致使黄梅戏实际演出场次偏少。
这客观上降低了黄梅戏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度, 同时也造成了受众群体的缩小。
(三)、 优秀剧目编导队伍后继无人, 剧本更新缓慢。
由于剧本编创难以出新, 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式的要求和文化接受方式的变化, 于是原有的黄梅戏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趋同快餐文化流行音乐。
(四)、 经费投入不足, 设施设备老化。
由于黄梅戏创作和演出手段陈旧, 戏剧改革面临物质困境 。
改革开放年来,黄梅戏演出团体始终没能真正摆脱政府拨款的脐带束缚然而这根脐带提供的营养只是黄梅戏演出团体的生存底线。
因此, 排新戏出新作对绝大多数演出团体来说便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五)、 黄梅戏专业研究水平整体下降。
黄梅戏的历史绵延 200 多年, 素来就有 36 本大戏, 72 出小戏一说, 腔调委婉清新曲词雅俗共赏舞台表演优美动人。
然而, 作为中国梨园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对她的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还远远不够这正是黄梅戏在改革开放 30 年后没有真正实现第二次腾飞的重要因。
(六)、 其它问题。
与此相应, 更大范围内的黄梅戏文化生态环境也表现出同样的不景气:
黄梅戏优质生源匮乏, 人才培养所依赖的生源萎缩, 艺术家成长基础出现危机; 黄梅戏专业培养质量层次不高; 黄梅戏文化产业零点化; 黄梅戏与现代媒体若即若离;黄梅戏音像制品形式数量少之又少; 黄梅戏文化与旅游产业老死不相往来等等。
四、 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通读文献报纸等书面材料, 我了解到黄梅戏艺术要想传承与创新就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博采众长”, 相互借鉴。
以下是我本人对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 黄梅戏艺术发展应该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传承。
新陈代谢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法则, 也是黄梅戏艺术保护与传承、 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这个观点非常的重要, 因为如今的社会是个科技发达、 注重教育的时代, 保护与传承黄梅戏艺术应以学校为阵地, 向青少年一代传承黄梅戏艺术文化知识, 要把占主导地位的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意识的传播方式, 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黄梅戏艺术, 她才会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才会发展得更加璀璨。
(二)、 黄梅戏的发展因该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黄梅戏的发展因该适应时代要求,“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于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应该予以祛除或加以改造, 对于其精华在保留的基础上还应加入时代元素, 使之满足广大青少年黄梅戏受众要求。
5
(三)、 加强黄梅戏相关人才培养, 建立黄梅戏研究队伍。
2006 年黄梅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黄梅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黄梅戏不仅属于安庆, 也是安徽省“ 打好徽字牌, 唱响黄梅戏,文化强省” 战略中的一极, 在推动安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因此培养年轻的观众、 演出人才以及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创作和研究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四)
、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更新设施设备。
物质条件的困乏是导致黄梅戏演出团体演出排练困难的直接因素。
而政府是黄梅戏发展的核心力量, 政府的支持也是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加大对黄梅戏经费投入力度势必会促进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五)、 其它
除此之外, 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其他途径。
比如, 加强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黄梅戏区艺术与现代传媒艺术的结合, 加强黄梅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等等。
参考文献:
[1] 洪敬谱 . 安徽黄梅戏版权亟待保护 [N] . 中国消费者报, 2009, (12)
[2] 吴洁芳 李娜. 安庆黄梅戏的发展与旅游开发 [J] . 教育天地, 2008,(03)
[3] 叶当前.
影视传媒对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 [J] .
大众文艺, 2011,(03)
[4] 汪茗燕 . 戏曲电影的相关思考---谈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对黄梅戏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J] .
南方文艺, 2007, (02)
[5] 周 爱 宝 .
探 究 黄 梅 戏 表 演 教 学 的 吸 收 与 发 展
[J] .
南 方 文艺, 2011, (07)
[6] 宫雷 . 浅谈黄梅戏的发展 [N] . 中国消费者报, 1999, (11 )
[7] 周 源源 . 浅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 [N]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04)
[8] 蒋爱华 . 简论青阳腔对黄梅戏本戏发展的影响 [J] .
艺海 , 2006, (04)
[9] 郑玉兰 . 黄梅戏之文化传承 [N] .
中国教育报 , 2009, (05)
篇二: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戏剧之家》2019年第04期总第304期43戏剧研讨 周千愉:论阿尔托及其残酷戏剧论阿尔托及其残酷戏剧周千愉(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200040)【摘 要】作为对后世影响甚广的法国导演、演员、戏剧理论家、诗人及“残酷戏剧”的创始人——安托南·阿尔托,其戏剧理论先后影响了包括耶日·格罗托夫斯基、彼得·布鲁克、查尔斯·马罗威茨等在内的多位戏剧家、导演,对二战后的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 20 世纪欧洲先锋戏剧舞台。【关键词】阿尔托;残酷戏剧;先锋戏剧;戏剧瘟疫中图分类号:J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42-02一、残酷戏剧与瘟疫(一)残酷的定义以阿尔托所发表的《残酷戏剧第一宣言》为标志,残酷戏剧正式诞生于 1931 年。何谓残酷?我们不妨体会一下阿尔托的这句论述:“戏剧将不成其为戏剧,除非给观众以梦的真实的沉淀,这梦中有着他对犯罪的兴趣,他的纵欲,暴行和妄想,以及对生命和事物的乌托邦式的感觉……这一切不是在一个虚假和错觉的水平上,而是从心底倾泻而出。假使戏剧像梦那样血腥残酷,它就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 ①在这一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简单分析出以下三点:首先,“这梦中有着他对犯罪的兴趣……”,说明人人都有犯罪的冲动和作恶的欲念,即人类心中存在残酷的想法;其次,“在梦中”三个字概括了当人类被社会、文明、政治、宗教、礼法等所赋予的条条框框禁锢住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并只能将其付诸于梦境的时候,这是一种因外界的强加状态而形成的被动式的残酷;再次,“从心底倾泻而出”和“假使戏剧像梦那样血腥残酷”,是阿尔托所提倡的人类应该在戏剧中将自己内心深处一切残酷的丑恶欲念不加掩饰地宣泄出去,而这种方式可能因太过直白而对观众构成残酷的被动接受。综上,“残酷”表现在戏剧与生活的关系上,应当是将被外界条件所残酷束缚住的人类所共有的残酷欲念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这种残酷绝不是“要我们去互相残杀,碎尸万段那样的残酷”,而是对宇宙必然性法则的揭示和顺从,是对恶的直面和暴露。之外,残酷又具体指什么呢?阿尔托指出:“我们认为在残酷中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宿命论……施行者就是受刑人,大限一到,就要去承受这一切安排……是一种对必然的服从。” ②宇宙本身就是残酷的,残酷是一种全方位的存在。生而为人,却只能屈从于命运的必然,在命运对个体的吞噬中、袭裹中,我们当然可以选择进行自由的搏击与反抗,但却注定无法享受到这自由所能带来的圆满,所谓“自由”不过是命运欺骗我们的虚假把戏。(二)理想的瘟疫基于残酷,阿尔托获得了戏剧与瘟疫的灵感想象。在他看来,戏剧的理想是瘟疫。戏剧与瘟疫都是将脓疮从机体中排泄出去,具有精神净化的作用,瘟疫在危机中以死亡或极端的净化告终,戏剧则使精神进入谵妄而释放出能量。因此,他将剧场与瘟疫相提并论,人一旦面临死亡,就能打破生活的正常框架,做出于平常而言并不可能的行为,将潜藏在内心的残酷激发出来,正视真实的自我,从而在束缚中得到解脱。瘟疫具有洗涤作用,而戏剧如同瘟疫一样,是对某种精神性力量的强大召唤。二、文本的淡化与仪式(一)对文本的反抗阿尔托认为,西方戏剧固有的僵化模式已使戏剧沦为文学的奴隶。首先,语言终究只是真实事物的替代品,无论怎样精确,终究并非艺术所要表达的真实本身,甚至也绝非艺术本身,故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始终都只是一种近似的精确,永远包含有歧义和含糊,使艺术创作过程受到曲解。其次,艺术创作本身是感性状态下的情感迸发,而戏剧性与诉诸理性的言语与对话无关,在文学驾驭戏剧的模式中,人们习惯于通过理性和逻辑讲求台词的字斟字酌,习惯通过文本对世界进行逼真的模仿;当这一条路穷尽,也代表着戏剧创作走到了尽头,艺术创作过程便受到限制。再次,一部拥有庞杂文学语言系统的戏剧势必会造成观众的依赖甚至迷惑,从而剥夺了观众参与艺术创作的主动性。所以,他从巴厘戏剧获得灵感,开始扩展文本之外的戏剧语言,延伸为音乐、舞蹈、绘画、哑剧、物体、灯光等,希望摆脱文本对戏剧创作的曲解、限制、扼杀以及对观众自由参与创作过程的剥夺。(二)残酷戏剧的实践及拓展阿尔托真正将残酷戏剧理想付诸现实的只有一部《桑西一家》,根据雪莱诗剧和司汤达小说《意大利遗事》改编,讲述文艺复兴时期一个贵族强暴自己女儿而后被妻女杀害的故事。舞台被置于剧场中央,除了极力展现暴虐、谋杀、犯罪、乱伦、色情等极端戏剧情境,还运用芭蕾动作、慢节奏的动作、人与木偶同台、强烈的手势、畸形的布景和聚光照明灯等大量残酷戏剧手段。其中,声音被尤为关注,但不同于雪莱诗剧中的诗歌语言,阿尔托所设置的角色台词非常精简,甚至以叫喊替代,阿尔托致力于使演员的声音系统成为刺激其他演员和观众感官的最有效方式。他曾以印度“耍蛇人”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他认为音乐之所以能让蛇起舞,并不是透过音乐所含的精神意念,而是因为蛇身很长,在地面盘缠扭曲,与地面几乎全面接触,声音的颤动通过地面传到蛇身,如同一种细微到极致的按摩。剧场对观众也应如此,要透过身体直达最细微的意念。阿尔托反对文本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的全部意义,而是要减少对语言的依赖,打破传统戏剧逻辑,回归语言最原始、最物质的层面,重新赋予它以震撼身体的力量。阿尔托所追求的是语言赋予的生命真实的呈现,这种 (下接第58页)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苏 微(江苏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作者简介:苏 微(1994-),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硕士在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键盘演奏。【摘 要】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黄梅戏也面临着与京剧、豫剧、越剧等优秀剧种相同的潜在危机。本文具体分析了黄梅戏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黄梅戏;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43-01提起黄梅戏 ,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天仙配》,这部戏让大江南北的人都认识了黄梅戏,黄梅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也是安徽地方重要文化名片。近几年黄梅戏也在大环境的趋势下受到了影响,以前的婉转明快都不复存在,现在的黄梅戏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放弃了自身的特色。那么黄梅戏应该怎样在当前这一种环境中把握和发展,以及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黄梅戏作用在戏曲中发挥出来,文章就黄梅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予以探讨。一、传统黄梅戏艺术本质我国戏曲种类繁多,较出名的有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封建时期文化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戏曲,在清朝的后期,中国遭受了各方列强的压迫,人民生活在痛苦不堪的境地,为了挣钱就唱黄梅戏,黄梅戏诞生在此时。表面是在唱黄梅戏,其实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想要自由的一种内心愿望,所以说文化艺术都是在历史的推动下产生的。真正形成黄梅戏的动机是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想要摆脱当时的困境,黄梅戏的发展也借鉴了其他剧种的表现形式,慢慢发展成一种有规模的成熟剧种。二、黄梅戏发展存在的问题(一)黄梅戏内容陈旧。黄梅戏土生土长,有着浓郁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黄梅戏表演的方式、形式一直都没有改变,且内容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难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取向。现在的黄梅戏受外来文化媒体的影响,追求高雅,丢失了自己乡土气息的本质。所以黄梅戏在借鉴和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保持黄梅戏的本土特色。(二)黄梅戏专业人才短缺。黄梅戏是综合的戏剧剧种,完美演绎好的作品需要导演和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近几年黄梅戏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导演人才,演员很少愿意投身到黄梅戏中。即使有导演,大多数的导演也是花高薪聘请的。现从事黄梅戏的演员愈来愈少,女演员只愿意演花旦不愿意演老旦,而男演员愿意演小生,不愿意演小丑,看不上角色。(三)黄梅戏投入不足。黄梅戏鼎盛期比较短除了自身的原因,其次就是政府和文化部门投入不足。黄梅戏的故乡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不高,资金问题对黄梅戏的发展也是有束缚的。(四)专业黄梅戏剧团市场不景气。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年轻人大多喜爱娱乐节目,民族戏剧整体滑坡,逐渐的失去一些年轻观众,现在一些存在的黄梅戏剧团也是因为缺少观众,没有办法继续生存。目前黄梅戏的市场一片萧条,黄梅戏的艺术价值也渐渐被人遗忘。三、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一)根植本土,与时俱进。黄梅戏的创新不能丢失其本质 , 创作不能要求清新典雅,或是带有古典气息,要突出黄梅戏本身具有的独特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在全国招标优秀剧本及导演,紧跟时代进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的创新,设置旋律要兼顾当代和传统。黄梅戏的发展不仅要传承精华,还要推陈出新。(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黄梅戏的演员要有专业的培训,培养灯光、服装和舞美、编剧、导演等人才,提高团队整体实力。政府方面要扶持黄梅戏的发展,学校方面戏曲的教育要做出改革。在招聘黄梅戏演员采取优胜劣汰形式,地区之进行合作。老年艺术家带领年轻人,传承我国的文化。(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黄梅戏在创新中要出新形式,跟上时代的进步,在创新上需要政府支持以及资金的支持。黄梅戏在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都要有枝蔓,为进一步支持黄梅戏可以为黄梅戏专门建立基金会。黄梅戏可以作为地方的特色文化发展,政府与企业一起联手举办黄梅戏院,这样既可以宣传文化又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四)千帆竞发闯市场。当前黄梅戏需要改革,有市场才是黄梅戏可以发展下去的动力。从一个地方企业把它发展为全省的文化标签,甚至是全国。黄梅戏团体可以与政府签订演出协议,在影视作品中也可以加入黄梅戏的合作,给黄梅戏提供重要平台,使观众重新想起黄梅戏这个剧种。也可借用媒体进行宣传,在黄梅戏的发展中用市场营销的办法,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四、结语黄梅戏发展,路在何方 ? 每种艺术在发展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历程,这也是文化的沉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接纳新的事物,摒弃旧的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继续把黄梅戏发扬光大。黄梅戏的传承要按照艺术规律,与观众需求亲密结合,与时俱进,无论内容形式都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实不断融合而滚动发展,剧目发展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创新与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张朗 . 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014.[2] 张红飞 . 关于黄梅戏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5):185-186.[3] 汪健 . 论黄梅戏音乐传承与发展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4):184-185.[4] 朱志恒 . 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J]. 当代电力文化,2016,(04):94-95.万方数据
篇三: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赵岚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摘要: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本文通过提出黄梅戏观众断层,黄梅戏发展理念创新不够、黄梅戏人才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提出对策。通过加大宣传手段,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黄梅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来促进黄梅戏发展的产业化、科学化,推动黄梅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关键词:黄梅戏发展人才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36—03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兴盛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张力,表演质朴语言清新,风格自由欢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黄梅戏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演出环境、宣传方式还是演员的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黄梅戏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黄梅戏发展欣欣向荣,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析黄梅戏发展现状所遇问题提出对策。找出一条适合当下黄梅戏的发展之路。一、黄梅戏发展历程中国戏曲具有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艺术特点。作为“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也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得了深远的影响。拥有悠久历史的黄梅戏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黄梅戏初期阶段(清朝末期一20世纪初期)早期的黄梅戏发源于安徽与湖北省黄梅县的交136l Yi shu P|ng Jian界处,1926年黄梅戏开始在安庆城区演出。那时的安庆是安徽经济、文化、教育、政治中心。是安徽的省会。安庆的繁盛也促进了黄梅戏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黄梅戏发展阶段(20世纪初期一20世纪中期)1951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我国戏曲改革的工作指示》,使戏曲的改革工作成为当时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之后黄梅戏在重要指示下在合肥开办了培训班,重点培养黄梅戏艺术人才。1954年的第一届华东戏曲大会,黄梅戏带来的传统经典剧目在上海一炮走红。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极大关注。(三)第三阶段黄梅戏后期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毛**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给黄梅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随着黄梅戏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人生才更加关注黄梅戏的价值,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更好地保障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二、黄梅戏发展现状(一)黄梅戏发展未能紧跟潮流致使观众断层万方数据随着互联网、新多媒体文化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往较单一的表演风格已经不能被满足,因此在娱乐项目较多的城市,年轻人对黄梅戏关注程度并不高,认为黄梅戏不过是男耕女织乡间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忽略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当今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黄梅戏只能选择在娱乐项目较单一的乡村进行演出。而乡村中观看者均为思想观念较传统的老人。如此一来,便出现了黄梅戏观众断层的情况,致使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二)黄梅戏发展理念创新不够近几年,虽然黄梅戏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剧目,但是大多数依然是在过去经典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打猪草》)等基础上稍做粉饰、修改,像《徽州女人》这类无论从剧本,舞美以及演员水准都堪称一流的创新剧目并不多见。而一些新的黄梅戏小剧目往往不能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演出方式比较单一,依旧是演员台上演观众台下观的传统演出方式,缺少与观众的沟通与互动,不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三)黄梅戏人才缺失人才培养是黄梅戏发展的关键因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为一名好的黄梅戏演员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要能够吃得了苦,耐得了寂寞,而当今社会的许多年轻人恰恰是缺乏这份热情与动力。再加上黄梅戏演艺市场并不景气,大多数都是民间剧团乡村表演或者是一些艺术节,纪念,庆祝等公益性演出,演出人员待遇差,工资低,因此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待遇,都不想去学。人才是黄梅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怎么去培养黄梅戏人才成了黄梅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三、促进黄梅戏发展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做好普及黄梅戏知识的工作,通过电视台、广播播放经典剧目。开设网站介绍黄梅戏相关内容,开办戏迷互动栏目,让名家走进生活。政府积极引导。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支持黄梅戏的发展.大力推动“黄梅戏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小学开设绘画、音乐与黄梅戏戏曲相关联的课程,在高校开设编曲、舞台美术、戏曲妆等选修课程。制定完善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激发高校大学生对黄梅戏的潜在兴趣,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黄I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I■II梅戏,了解并热爱上黄梅戏。(二)黄梅戏的传承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丢下黄梅戏清新朴质的特性,而应在注重其特性的基础上,保留黄梅戏的传统,通过现代技术,打造符合时代气息的表演方式、舞台灯光效果、服饰、音乐。只有注重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才能创作出贴近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剧目。(三)积极探索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的黄梅戏表演人才,必须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的黄梅戏名角作为顶梁柱,提升演艺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建立优秀的黄梅戏团队,积极进行黄梅戏剧团的体制改革。1.这需要从招生开始时,严格要求演员的形体、嗓音、天赋等条件;其次,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尝试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多门艺术类课程,全方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最后,加强与剧院、剧团、演艺公司的合作,提供多种就业途径,保证优秀人才的就业率,好的工作好的平台能够给更多优秀的黄梅戏表演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2.培养黄梅戏复合型人才,即精通黄梅戏职业经理人,结合黄梅戏的特性,通过营销和市场,寻找出一条适应黄梅戏发展的路,合理、规范的与经济市场相结合。(四)黄梅戏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现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旅游业在大好的经济环境下也在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可以将黄梅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黄梅戏的发展。例如在黄梅戏的发源地安庆,可以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黄梅戏演出,例如在安庆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进行黄梅戏专场演出,并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参观黄梅戏相关的旅游景点(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会馆,孔雀东南飞文化园等),出售和黄梅戏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品尝以徽菜为主的黄梅宴席。这样旅游与黄梅戏文化相融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安庆旅游市场的发展。也给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四、结语近年来,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来保障戏曲的传承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下转第153页)Yi Shu Ping Jian 137万方数据
海德格尔在分析艺术作品时把对作者的日常了解和熟悉放在一边,直接面对作品本身,这正是现象学的艺术分析的态度。因此真正说来,艺术作品直接就是艺术家本人。梵高的“农鞋”并不是农鞋。而就是梵高,它的构图、色彩和风格就是梵高的表情和心境,它的世界就是梵高的内心世界。当然,一个欣赏者也完全可以像海德格尔一样从这幅画中体会出农妇的辛酸、喜悦、焦虑、恐惧等,但前提是,必须把这一切都看作是艺术家对辛酸的辛酸,对喜悦的喜悦,对焦虑的焦虑,对恐惧的恐惧,否则就是离开文本,解释过度。这正是一切艺术作品和现实日常生活的本质区别。现代艺术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而后现代艺术发源于20世纪50一60年代,后现代艺术是对现代艺术的反思。现代艺术对语言形式的追求导致了作者的“霸权”.就是说现代艺术对作品的最高解释权是作者本人,作者本人就是这些语言和形式的创造者和阐释者,这样就无法让外部环节参与,并不利于艺(上接第137页)决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持性产业。黄梅戏作为地方文化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文化制度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创新,整合资源,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中国戏曲文化的再度繁荣。参考文献:【11邵敏.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忉.艺术百家,(上接第150页)不足之处。从单纯的受众心理诉求转向以媒体引导受众的心理诉求来作为媒体节目制作标准和参考依据。四、结语总而言之.电视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的传播内容、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节目风格、人物个性等多个方面中。电视艺术审美的体现也恰恰是一种对生活的刻画,彰显出个性鲜明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细节刻画将假恶丑写的生动逼真,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体现出其艺术美感。术的传播。如何欣赏现代艺术是很烧脑的问题,笔者仍然还在寻找一种方式。当然,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其实都是国际语言,是艺术家自在的逻辑体系。参考文献:[1】[奥]芭芭拉·波尔特.海德格尔眼中的艺术【M】.章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2]XlS晓芒.凡高的“农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glj晓芒.现代艺术中的美叨.名作欣赏:鉴赏版旬刊,2017,(04).【4】[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孙周兴,高士明.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1311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断桥艺术哲学文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6】张贤根.艺术现象学导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013,(01).[2】曹文龙.黄梅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叨.艺术百家,2015,(s2).【3】洪卫中.从民间传播看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与豫剧传播发展相比较叨.戏剧文学,2014,0D2).【4】章顺磊.产业化视角下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文化艺术研究,2016,(03).【5】傅润杨.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叨.大众文艺,2012,(21).参考文献:【11胡鹏.电视审美与女性消费叨.青年记者,2013,(35):36—37.【2】解芳.论交友类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电视审美文化地位的凸显叨.太原大学学报,2012,(01):63—66.【3】朱磊.浅谈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视审美的特点【J】.开封大学学报,2010,(02):51—53.【4】冷凇.从期待到选择,从虚静到狂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审美环境之转变叨.声屏世界,2009,aD3):4—6.『517:正强.秦腔与电视审美语汇的整合——评秦腔电视剧《山里世界》的音乐【J】.当代戏剧,2003,(04):33-35.[6】陈焕升.从《新水浒》看电视审美文化的地域性叨.视听,201 1,(08):73—74.3 I=f’ f n a J9n P U h S Y万方数据
篇四: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梅戏演出市场的现状与前景[摘要] 近几年来, 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 获得了 长足的发展, 整个黄梅戏演出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黄梅戏演出市场体系完善, 演出形式多样, 传播渠道多元化。
其发展虽然迅速, 却依旧弱小, 同时还面临着重重困境:
创作人才匮乏, 专业团队有待整合; 优秀剧目不足。
时代新剧有待挖掘; 演出票价过高, 行业法规有待健全; 资金投入不够, 政府支持有待加大; 产业发展滞后, 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 需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黄梅戏队伍完善化; 建立剧目机制, 促进黄梅戏作品优质化; 加大资金投入, 促进黄梅戏发展科学化; 增加市场竞争力, 促进黄梅戏发展产业化。
[关键词]黄梅戏; 演出市场; 产业化
黄梅戏起源于唐初, 它是在皖、 鄂、 赣三省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地区和湖北省黄梅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确切发源地尚未有统一说法, 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剧种形式产生、 成长并兴盛于安徽省安庆地区。
黄梅戏属于板式变化体, 有花腔、 彩腔、 主调三大腔系, 其唱腔与念白均采用安庆方言, 通俗易懂。
2006 年 5 月 20 日, 经国务院批准, 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至今日, 黄梅戏已经走过 1400 年的历程, 已从早期自唱自乐的民间歌曲形式发展成为独立的全国性剧种。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最近 20 多年, 黄梅戏借着高新科技的投入使用、 传播媒介的巨大变革以及电信网、 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大势, 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无论是剧目剧本、 演员素质, 还是演出环境、 宣传方式较以前都有了 很大变化。
这些变革紧扣当今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方面给其带来机遇, 促进了黄梅戏及其演出市场的繁荣昌盛, 另一方面也给黄梅戏的发展带来挑战, 其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大多停留在对于黄梅戏本体及相关剧目的探究上, 对于黄梅戏当下的演出市场及其前景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因此, 如何在当今这个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行发展的信息爆炸时代找出一条适合诸如黄梅戏这样传统艺术演出市场发展的可行之路, 已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本文拟立足于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黄梅戏自身及其在当前市场形势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找出一条黄梅戏演出市场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 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
1 演出市场体系渐趋完善化
据 1981 年上半年统计, 全国(除台湾省)
县以上黄梅戏剧团共有 50个, 计:
安徽省 36 个, 江西省 5 个, 湖北省 3 个, 江苏省 4 个, 福建省 1个, 浙江省 1 个。
这是发表于 1982 年《黄梅戏艺术》 上的一篇文章给出的数据。
时过境迁, 如今安庆市拥有的黄梅戏正规剧团数量虽然减少了 ,但与之相关的艺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黄梅戏演出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见表 1)。
虽然专业剧团数量减少, 但研究所、 博物馆、 戏剧创作室的建立使得整个黄梅戏演出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 安庆市市直3 个黄梅戏剧团每年完成的演出场次都在 80 场以上, 如果算上小型的招待演出, 应在 100 场左右, 演出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
收入虽然不能算多,
但对于相对冷落的戏曲市场来说也算不错了, 不过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在演出市场体系化逐渐建立的同时, 安庆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梅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于 1992 年创办首届中国(安庆)
黄梅戏艺术节, 并从2003 年第三届起定为每 3 年一届, 至 2012 年已成功举办 6 届艺术节。
与艺术节相关的摄影、 音像制品、 旅游等行业以黄梅戏为依托, 获得了长足发展。
就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黄梅戏演出市场日益规范化、 体系化,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 演出形式呈现多样化
近年来, 黄梅戏演出形式在保留一贯的传统方式的同时, 合理利用高新科技手段, 积极顺应大众审美趣味, 做了多种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方面,坚持剧场演出与民间演出并存的传统形式。
在城市, 除了 黄梅戏艺术剧院、黄梅戏会馆的每周定点演出以外, 在市民广场及人流如潮的街头, 都会有市民忘情地欣赏黄梅戏表演, 在迎江寺、 茶社、 书社等场所也会不定期举行黄梅戏演出。
如果赶上黄梅戏艺术节, 黄梅戏的热闹气氛就会更加浓重,整个城市张灯结彩, 大街小巷都在哼唱黄梅戏。
在农村, 主要以广场式演出为主。
农历上半年的正月初四到五月, 下半年的十一月到腊月二十是演出的旺季。
每天下午一场、 晚上一场, 有的时候甚至一天 3 场, 上午、 下午、 晚上都演。
这里的演出有的是出于响应政府送戏下乡 活动、 宣传政府政策的演出, 而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的请戏, 请戏的事由之中以节庆和纯粹的娱乐活动为主。
另一方面, 除了传统的演出形式, 剧院还根据新时期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观众审美的变化, 创造性地将绚丽的灯光、 灵活的舞美、逼真的实景, 甚至最新的 3D 科技, 加入到黄梅戏演出之中。
安徽省黄梅
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澳门杨氏设计网络动画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出品的 3D 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 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观众戴上专用的 3D 眼镜, 眼前的一切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衣袂飘飘的牛郎、 织女踏云而至, 苍山、 白云、 瑶池、 南天门仿佛触手可及, 令人顿生如在画中之感。
诸如这般将 3D 技术运用于戏曲舞台尚属首例, 它在安庆石化剧院的上演不仅座无虚席, 掌声连连, 更赢得了众多 80 后、 90 后, 甚至 00 后新生代观众的追捧, 是黄梅戏艺术走向市场的一次极具积极意义的尝试。同时, 安庆市还将旅游业与黄梅戏演出相结合, 潜山县的黄梅阁就是这样一个产物。
潜山县拥有国家 5A 级景区天柱山风景区, 同时又是《孔雀东南飞》 的发生地、 七仙女的故乡 , 众多的文化资源为黄梅阁的诞生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这座仿古式楼阁建筑在 3 年间演出黄梅戏 800 多场, 成为天柱山下的一道靓丽风景。
如此多样的演出形式拓展了黄梅戏的受众群,为其演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
随着媒介的革新, 黄梅戏的传播渠道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早期的人际传播逐渐过渡到有规模有组织的大众传播, 尤其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黄梅戏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
近几年, 为将安庆市打造成文化强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保留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 加大力度构建信息网络平台, 不仅为每一个黄梅戏剧团建立了官方网站, 公布演出安排及剧目信息, 同时链接到全国各省黄梅戏剧院官网、 黄梅戏名角微博、 贴吧,方便广大受众及时了 解黄梅戏演出的相关信息。
除了继续与广播电台、 电视台合作推出黄梅戏宣传节目以外, 部分黄梅戏剧团还开设了 自己的微信
(如潜山黄梅戏剧团)、 微博公共平台(如黄梅戏艺术节开通了 新浪官方微博)
和人人网公共主页。
这些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 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 尤其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 这些全新传播渠道的应用, 让观众能随时随地了解黄梅戏演出及演员的最新资讯, 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一整场大型黄梅戏演出, 开启了黄梅戏演出市场的新局面。
二、黄梅戏演出市场面临的困境
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虽然呈良好的上升趋势, 但整体还比较弱小,所面临的困境不可小觑。
1 创作人才匮乏, 专业团队有待整合
从自身因素来看, 创作人才的匮乏是制约黄梅戏演出市场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方面受事业单位编制的限制, 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引进; 另一方面又由于待遇不高, 很多优秀人才流失。
在市区, 目前演员的平均年龄仍在30 多岁, 乐队人员的平均年龄则在 40 多岁, 舞美、 后期制作、 导演等人才都很稀缺, 剧团每排一个戏, 要么是请退休人员, 要么是出高酬外请。而在农村, 情况就更严重了。
民间剧团的演员大部分是艺术表演爱好者或者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训练, 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 在安庆市 100 多家民间剧团的 1000 多人的从业人员中, 受过专业训练或从事过这项职业的不到 5%, 演出水平低, 流动性大, 无法整合成黄梅戏的普及队伍。
面对这种情况, 安庆市委、 市政府也做出了努力,不仅扩大了安徽黄梅戏技术职业学院的招生, 更在安庆大学开设了黄梅戏艺术学院, 但从毕业生的就业来看, 依旧是困难重重。
安庆大学黄梅戏艺术学院从 2007 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 如今 2007、 2008 两届学生已经
毕业, 改行的多、 坚持唱黄梅戏的少, 2008 届 14 个毕业生中只有 2 人仍从事黄梅戏表演, 一个去了再芬剧院, 一个去了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 其他人均转行另谋他业。
如此境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没有专业的创作人员, 没有整体的创作团队, 黄梅戏剧团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前景更加令人堪忧。
2 优秀剧目不足, 时代新剧有待挖掘
制约黄梅戏演出市场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剧目不足。
好的剧目是一个剧种发展的根基, 黄梅戏的经典剧目无外乎《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 等, 但这些剧目反映的是农耕时代的生活, 符合1950 年代的审美需求, 如今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要求了。
而且, 同一剧目反复演出还会使得原本兴致盎然的观众产生厌烦心理, 更别提花钱进剧院看了 。
事实上, 最近几年也创作了 不少的新剧本, 如《徽州女人》《六尺巷》《徐锡麟》 等, 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 但都达不到《天仙配》《女驸马》 那样的高水平, 并未形成黄梅戏的品牌效应。
除剧目陈旧之外,就剧本数量来看, 与黄梅戏市场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目前, 安庆市直剧团正常上演的剧目大戏在 10 本左右, 小戏在 20 本左右, 县级剧团除望江县有 40 多本大小戏, 其他剧团比市级剧团情况更糟。
而据资深经纪人介绍, 一个剧团想要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至少需要有 50 本(大戏在 30本, 小戏在 20 本)
左右。
以这个为标准, 目前安庆市的黄梅戏剧团还相差甚远。
显然, 黄梅戏演出市场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大众审美的时代新剧亟待挖掘创作。
3 演出票价过高, 行业法规有待健全
从客观因素来看, 票价过高、 行业无规无疑是制约黄梅戏演出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演出业法规很不健全, 只有国务院颁布的 《营业性演出条例》 和文化部颁布的《营业性演出条例实施办法》《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 等几部演出业法规。
安庆市虽于 2009 年依据《营业性演出条例》 拟定发布了 《安庆市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代 2005 年发布的《实施细则》), 但并未对不同剧场的具体票价做出统一规定, 致使票价完全由出票方或剧场自行决定, 加之人情社会关系复杂, 赠票现象严重, 使得演出方为挣得利润不得不把赠票的损失转嫁到购票观众头上, 从而抬高了售卖门票的价格。
就安庆市黄梅戏会馆来说, 一般的折子戏专场一晚上演出的票价是每位 38 元, 但有的大戏则要一百多元一张票。
虽然这一百多元跟北京、 上海等地的三四百元门票相比不算贵,但与本地普通百姓的收入相比, 确实是有些偏高的。
同时, 安庆市出台的《实施细则》 里也没有对观众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详细说明, 使得观众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舞台演出是一种艺术欣赏, 其演出质量的好坏很难衡量, 观众只要买票人场就等于完成了消费行为, 如果整场演出以次充好, 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很难因为演出质量的问题而退票或者得到相应补偿。
因此, 门票价格亟待规范, 行业法规急需完善。
演出市场要想得到长远发展, 行业法制建设必须跟上步伐, 如果总是拖着后腿, 演出市场要想展翅高飞是不可能的。
4 资金投入不够, 政府支持有待加大
一般三线城市, 对文化的投入肯定不如对经济建设的投入, 而在安庆众多文化产业中, 对于黄梅戏市场的投入就更小了 。
安庆市几个黄梅戏专
业剧团 2007 年改革前二级演员的财政拨付工资每月只有 800 元, 改革后薪资虽然翻了一番, 但每月 1600 元的薪资水平较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相差甚远。
虽然安庆市每年用于黄梅戏的财政支出在 2000 万元以上, 但其中大部分是人头费, 事业费只是象征性的。
省财政对黄梅戏的支持主要表现为对省直剧团的支持, 而作为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的安庆市基本未列上。正是由于政府每年拨给剧院的演出经费严重不足, 加上行业法规不完善,才会出现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即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三团)
在合肥安家不到一年又撤回安庆的尴尬局面。
2010 年 10 月 1 日,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进驻省会合肥, 并把合肥大剧院一楼的多功能厅租了 下来作为演出场地。
厅内共有 360 个座位, 租金为每天 9000 元, 如果每场演出上座率很高, 剧院也可以很好地经营下去。
但是, 由于票价过高(30 元到 280 元不等), 每天观众只有 100 多人, 而剧院每天还有四五十人的演职人员需要开销, 成本很高, 因此只坚持了近一年, 就撤出了 合肥。
黄梅戏演出市场本身就不如流行音乐市场受欢迎, 如果政府部门再不加大资金投入, 给予政策支持, 将难以继续发展。
5 产业发展滞后, 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虽然黄梅戏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 不小的成绩, 但它的演出市场依然十分冷淡, 至今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 系统的产业链。
一方面, 现在的剧团虽然初具规模, 但大多处于被动状态, 并没有去主动探索市场、 开发市场, 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另一方面, 虽然有黄梅戏创作人员, ...
推荐访问: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梅戏 传承 对策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9篇2022-08-24
- 2022年度文化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文化传承与创新议论文范本2022-08-27
- 传承长征精神学党史跟党走专题报告会心得范例5篇2022-08-30
- 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党课讲稿3篇2022-09-03
-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800字【五篇】(精选文档)2022-09-05
- 2022年关于科学系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思考与对策【优秀范文】2022-08-27
- 2022年关于消防产品监督执法问题及对策2022-10-03
- 2023年度全球变暖原因和对策(五篇)2023-04-04
- 汽车底盘维护保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09-21
- 龙狮运动商业表演现状及对策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