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2023年)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1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1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采取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过程,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知识起点,有效激疑。
孩子对于分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分数入手,并借助于这个可待定分数,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熟悉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回忆,同时又可类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这种分数的出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认知矛盾冲突,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
2、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探究释疑。
纵观整个章节的编排体系,真分数、假分数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前面在分数认识中形成的“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思维,形成分数也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关系,所以在让学生感知如何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有效的突破了单位“1”的限制,让学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其表示的具体量已超过了单位“1”,需要再增加这样的一份,借助于教师有效的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的大小、*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强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个有效地设问,把谁看作单位“1”?充分估计到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通过对比、观察、辨析,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样的图形,单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数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单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在无疑—有疑—释疑中深化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二、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注重了通过图形语言揭示概念的意义和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圆形图和数轴,将“图”与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和说理,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悟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练习设计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真、假分数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练习,考虑到学生在数轴上描点是个难点,有意识的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先是判断真、假分数,接着借助于对单位“1”的认识引入数轴,然后让学生猜测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描点。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了有效提升和难点的突破。第三个层次,开放性练习,首先是让学生在繁杂的分数中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b≠0),a>b时,是真分数,a≤b时,是假分数。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了完整的分数概念。既有效地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建构。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1)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1
一、闪光点:
在集体教研的时候,我发现《做一做》第2题是一个难点。怎样指导孩子在数轴上标点?张校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妙点子:
先找分数单位1/3和1/6,之后找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写出分数。
在课堂上,我这样展开我的学的过程:先让孩子读一读这些分数,然后认真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规律?当孩子们发现分数单位相同后,我继而启发他们,我们能不能利用分数单位快速找点呢?
现在,我已经比过去成熟多了。搁在过去的我,我会心急于揭示答案。现在我明白了,答案并不重要,即便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要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才是数学课的目的。知识目标只是实现能力目标的一个载体而已。学这个,学那个,对于孩子来说,那个没有什么分别,关键在于,在一节一节的数学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水*获得了提升,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我不再急于直奔答案而去,而是细致地展开学的过程。感觉上,就好像一个魔术师,刷一抖,学习过程便展开了。真帅啊!我越来越能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力量的*衡点了。
像这样,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学童的困难便迎刃而解。“观察思考,寻找规律,归纳概括规律,运用规律”,这四部曲已经成为我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圆环啦。就像元素周期表梦中的那个圆环一样。
我总在想:如果我的课堂,就是教会学童几个概念,就是教会学童做几道题,就是教会学童背几个公式,那就太肤浅了。我的目标是教会学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孩子自主学习,相较于我站在讲台前面,妙语如珠,喷珠溅玉,不知要费多少力,比我自己讲要来得辛苦。
但是,看一下日历吧,现在是公元20**年,我不能再把持着课堂,我必须从我的神坛上走下来,把这个神坛让给我的学生,同时也让出了我的精彩。我在心里默想:当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走得不好,我们也莫可取代;当孩子学会咀嚼嚼不烂的时候,我们也概莫能助。歌中唱到:小呀么小儿郎啊,背着书包上学堂。别忘了,这里叫学堂,是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天堂。我们的祖先莫非早就了解了教育的真谛?否则,他们为什么不管这里叫“教堂” ?一个词便已经把师生关系的楚河汉界划分出来了。因此,我在每一节课上都致力于教会孩子思考,致力于提升他们数学思考的水*,致力于训练他们观察和思考,致力于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总结概括、归纳规律。我觉得,这才是数学课的真谛。而例题也罢,练习也好,都是实现这些的载体。过去,常听人说,跳出教材教。我反应比较慢,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才悟到这句话的含义。怀揣着这样的教育理想,每一天迎着朝阳走进我的数学课堂,向着我的目标迈进。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教数学,我觉得教语文和教数学可以相长。教数学的语文老师我,越来越聪明啦!
二、遗憾点:
今天的课堂,“话筒”仍然在孩子们手里。根据预习,我们共同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组交流完毕后,陈业辉的小组是第一个到讲台上发言的。他绕开了主题图,直接介绍了假分数和真分数的意义。他还出了一道题:真分数()假分数。让小朋友们在括号里面填>、<、=。课堂上的意见立刻分成了两派。魏天宇说,不一定真分数比假分数小。如果是13/7,那…….他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立刻喊起来:13/7是假分数。*时,孩子们善于使用小数据举例法来判断一道选择或者判断题的真假,而这个命题,孩子们不能确定世界上所有的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毕竟,他们并不了解不完全归纳法。这时,*说,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假分数。请大家看书—于是,她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读了一遍,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最有意思的陈业辉的小组,他们嘴里喃喃着:呀,咱们做错了!一边“仓皇” 逃下讲台。看来,他们组原来的预设答案是—无法判断啊!
课堂上的一场思辨终于宣告结束了。但是却把---“真分数小于假分数”这个命题怎样带领学童开展学***----这个思考留在了课堂之外。
三、改讲点:
方法一: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清晰地呈现于黑板上,便于孩子们从概念出发比较;方法二:画出数轴,标出假分数和真分数,直观地观察;方法三:举例子;方法四:结合做一做的第2题,强化概念的理解。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2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概念。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大量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了初级概念,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例如,在练习题“练一练”第1题,用分数涂色部分。其中有两个图学生做错了,有一个图是7/4学生写成了7/8;另一个图应该是6/3学生写成6/6。通过反思,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单位“1”。还有出示数轴,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有学生只是象在线段上标分数一样,找到一个点就标上了,而没有考虑数轴上的数字是逐渐增大的,比如,1/3应该标在1/6后面,可有些学生在0-1之间分的6份中,把1/3标在了1/6的前面。如果在此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弄清楚数轴和线段的区别,并且教师讲解其中两个分数如何在数轴上找点,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而且对数轴也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节课下来,通过自己的反思,给今后的教学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取长补短。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3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先让学生在交流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了初级概念,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练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折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转载于: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3.练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一、缺乏灵活性。在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最后一道题目,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联系生活练习,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2)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篇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分数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概念,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分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形成一个表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述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自己的预设,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数轴题的时候,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上完课后想一想自己备课的时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备课不是很全面。
今后在教学中,努力克服不足,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2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是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重视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形成。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涂色表示出分数,让学生通过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这些分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由此得出真分数的概念,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由真分数1/3、2/3的意义引入,然后问学生如果表示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如果表示这样的4份呢?1个圆还能表示出来吗,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想到再用一个圆来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就表示4/3。在教学假分数时应把重点放在假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明确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4份的数;7/4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7份;11/5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1份。通过观察这些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2、区分11/5和11/15的意义。学生在表示11/5时,由于受图形的影响,受原来学习分数的影响,导致学生会把3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15份,表示这样11份的数。通过对比这两个分数,既可以从图中发现错误,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发现问题,还可以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辨别。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假分数写成真分数的情况。
改进措施:
重点教学假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要注意假分数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每个假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本节课中,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犹为重要,概念教学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我创设这样一种动手操作的情境,把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这些知识综合蕴含其中,同时也为真假分数的概念埋下伏笔,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源于学生的需要。学生心中装满问题,他们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我在教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想学”这种意识,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处在想知而又不知的这种矛盾心理中,正所谓“不愤不发,不启不悱”、“思源于疑”。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功效就是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小组合作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相当重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实效性。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采取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过程,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知识起点,有效激疑。
孩子对于分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分数入手,并借助于这个可待定分数,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熟悉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回忆,同时又可类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这种分数的出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认知矛盾冲突,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
2、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探究释疑。
纵观整个章节的编排体系,真分数、假分数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前面在分数认识中形成的“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思维,形成分数也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关系,所以在让学生感知如何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有效的突破了单位“1”的限制,让学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其表示的具体量已超过了单位“1”,需要再增加这样的一份,借助于教师有效的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的大小、*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强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个有效地设问,把谁看作单位“1”?充分估计到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通过对比、观察、辨析,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样的图形,单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数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单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在无疑—有疑—释疑中深化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二、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注重了通过图形语言揭示概念的意义和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圆形图和数轴,将“图”与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和说理,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悟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练习设计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真、假分数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练习,考虑到学生在数轴上描点是个难点,有意识的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先是判断真、假分数,接着借助于对单位“1”的认识引入数轴,然后让学生猜测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描点。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了有效提升和难点的突破。第三个层次,开放性练习,首先是让学生在繁杂的分数中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b≠0),a>b时,是真分数,a≤b时,是假分数。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了完整的分数概念。既有效地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建构。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扣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
一、本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特点:
1.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整个过程设计中,我努力营造学生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发现,使学生对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练不断前进,从而获得了最佳效果。
2.通过自主探究与研究,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后,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提升了思维水*,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能正确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关注学困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学能力还需提高
2.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3)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菁选5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1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是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重视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形成。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涂色表示出分数,让学生通过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这些分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由此得出真分数的概念,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由真分数1/3、2/3的意义引入,然后问学生如果表示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如果表示这样的4份呢?1个圆还能表示出来吗,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想到再用一个圆来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就表示4/3。在教学假分数时应把重点放在假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明确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4份的数;7/4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7份;11/5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1份。通过观察这些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2.区分11/5和11/15的意义。学生在表示11/5时,由于受图形的影响,受原来学习分数的影响,导致学生会把3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15份,表示这样11份的数。通过对比这两个分数,既可以从图中发现错误,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发现问题,还可以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辨别。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假分数写成真分数的情况。
改进措施:
重点教学假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要注意假分数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每个假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2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概念。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大量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了初级概念,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例如,在练习题“练一练”第1题,用分数涂色部分。其中有两个图学生做错了,有一个图是7/4学生写成了7/8;另一个图应该是6/3学生写成6/6。通过反思,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单位“1”。还有出示数轴,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有学生只是象在线段上标分数一样,找到一个点就标上了,而没有考虑数轴上的.数字是逐渐增大的,比如,1/3应该标在1/6后面,可有些学生在0-1之间分的6份中,把1/3标在了1/6的前面。如果在此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弄清楚数轴和线段的区别,并且教师讲解其中两个分数如何在数轴上找点,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而且对数轴也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节课下来,通过自己的反思,给今后的教学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取长补短。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3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判断和结论。
既然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以分数意义为基础进行教学的,那么这堂课离不开分数的意义,而五(下)的分数意义是用单位“1”来说明的,因此,我认为该内容的教学和分数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安排的例题也是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引出对3/4、5/4的认识。再利用对假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表示6/4、7/4和8/4,9/4进一步丰富对假分数的认识。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较上面例题中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形成并明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涂色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重要直观手段。小学生的认知往往建立在直观之上的,涂色学生的操作活动,操作的过程就是直观感知的过程。在涂3/4的过程中体会到:把一个圆看做单位“1”,*均分成4分,涂这样的3份是3/4。同样,涂4/4和5/4也是如此。
分数单位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重要点。教材要求学生先在下面的图形中涂色表示5个1/4,然后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几分之几。对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锲子就是分数单位,1/4有1个1/4,3/4中有3个1/4,3个1/4就是3/4;4/4中有4个1/4,4个1/4就是4/4。照此推想5个1/4当然是5/4,5/4有5个1/4。
分类是形成真分数假分数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初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较上面的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从而形成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教学能力还需提高
虽然我能及时给学生纠正错误,但还是显得有些急躁,没有让学生准确用数学语言表达,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自学指导争取做到精、简、细
本节课的自学指导虽然体现了自学方法、自学时间、自学内容,但感觉容量太大,问题过多,设计不够精细,学生在自学中容易忽略个别问题,而书中小精灵提的问题没有在指导中体现出来,造成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没有真正理解,只能照着书回答。
3.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采取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过程,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知识起点,有效激疑。
孩子对于分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分数入手,并借助于这个可待定分数,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熟悉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回忆,同时又可类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这种分数的出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认知矛盾冲突,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
2、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探究释疑。
纵观整个章节的编排体系,真分数、假分数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前面在分数认识中形成的“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思维,形成分数也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关系,所以在让学生感知如何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有效的突破了单位“1”的限制,让学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其表示的具体量已超过了单位“1”,需要再增加这样的一份,借助于教师有效的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的大小、*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强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个有效地设问,把谁看作单位“1”?充分估计到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通过对比、观察、辨析,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样的图形,单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数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单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在无疑—有疑—释疑中深化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二、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注重了通过图形语言揭示概念的意义和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圆形图和数轴,将“图”与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和说理,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悟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练习设计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真、假分数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练习,考虑到学生在数轴上描点是个难点,有意识的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先是判断真、假分数,接着借助于对单位“1”的认识引入数轴,然后让学生猜测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描点。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了有效提升和难点的突破。第三个层次,开放性练习,首先是让学生在繁杂的分数中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b≠0),a>b时,是真分数,a≤b时,是假分数。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了完整的分数概念。既有效地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建构。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
**省**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执教一课,朱老师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课前朱老师做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学习基础分析,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分数时,已经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比如,可以从部分与整体(一个物体或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解读,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一个量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一个假分数时,能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它,对它的理解程度能与真分数等同了,才算真正实现了假分数意义的构建。”
笔者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认识大致如此:讲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用分数表示。比如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有这样子的2份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二来表示。但是,学生的认知中还是趋向于认同分子小于分母的情形。这就是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之间现实的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那怎样解决矛盾?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个性化画图。
教师和学生从四分之一开始,每一次增加一个分数单位,学生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完成。
师:看着这5个分数,你有觉得谁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为分子比分母还要大。
师:还有谁比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像这样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前两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你能在括号内填上自己喜欢的数,并画图表示这个分数吗?
笔者在课堂巡视时看到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数,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即“学生认识到假分数在形式上与真分数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高年级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有解题能力这个内容的,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从知识点的序列上来说,不是很复杂,但是对于一些思想方法来说就显得比较丰富,同样的一个例题,每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是想吸取百家之长,结果往往会将这节课上成四不像,究其原因就是少了自己的想法。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思维往往被一种标杆式的人物或者课堂所干扰,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其他,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模仿、模仿、再模仿,也许只有不断的模仿才能保证不把知识点教错,几届毕业班下来,我更加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并在想,怎样做我们才能将这个点更好的教给学生?
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了今天的教学:这是分数乘分数的内容,核心知识点很单一: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从认知角度来说,这句话可以训练计算法则,也可以训练对图式的理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首先,对例题4进行讲解,主要是理解1/2的单位1是整个长方形,1/4的单位1是半个长方形,再从直观上看到这样一来1/2的1/4是1/8,整个1/8的单位1是整个长方形,从图式开始去感知:1/2的1/4是单位1的1/8,写出相对应的乘法算式,下面的一个图完全属于照葫芦画瓢,训练一句话:1/2的3/4是单位1的3/8,当然为加深对不同单位1的理解,我要求学生们在作业本上先画图,之后再讲解。
例题5的功能我的理解是:巩固对单位1的理解,因为在涂色的.时候,学生老会将空白部分也图上阴影,这样错误的根源是对单位1的理解不到位,对于2/3*1/5这个计算,图中给出的图是2/3,讲清楚:*均分成三行取了其中的两行,进而去理解5列,是将2/3*均分成5份,需要取其中的一份,应该涂色的部分是一列,但是这里的一列是建立在2/3基础之上的,所以应该涂2格,如果涂3格则是以整个长方形为单位1。
在此基础之上总结计算法则,同时对试一试进行训练,突出三句话:1、用分子的积作分子,2、分母的积作分母,3、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将这三句话将具体算式中的步骤进行一一比对,再由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统一到分数乘分数中来。
说到约分的问题,在练一练的右边一个图出现了图和结果不相符合的问题,为此提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图上表示的是6/20,算式的结果是3/10,那么图上的6/20是怎么变成3/10的呢?我期待的回答是将2小格拼成1大格,这样一来6小格变成3大格,20小格变成3大格,但是从上课的效果来说,这个环节卡住了,静了将近有一分钟。
课后在想:是不是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怎么提更合适?因为是涉及数形结合的问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头疼,不知道怎么回答,最终我期待的结果其实不是很难,我在想:是不是在学习约分的时候,就没有经历过从数形结合角度去分析约分的意义。
我的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分数的意义——画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总结计算法则——法则应用以及整合——对约分图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流程我的侧重点不是计算法则,而是两点:1、单位1不断变化;2、约分的几何意义。从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们最成问题的是格式规范、约分这两个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习教材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估计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说明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很多知识点渗透的不到位。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考,更容易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课堂气愤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5、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
6、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联系和区别时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交流也能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5
紧张的三天时间过去了,对于我来说,仿佛经历了一个重大的抉择,我是一个心里素质极差的人,有人说,我为什么还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博文写下去,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知道,让自己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能够不时的检视自己,审察自己,更能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永远需要各方面营养填充的个体,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纠正自己的人。
在《分数乘分数》这节课中,有两点没能做做到的地方,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领孩子们看到把1/2公顷*均分成了4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了8份,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过渡,孩子们不能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认识不到求1/2公顷的1/4是多少,求的是1/8公顷,分母代表把1公顷一共*均分成的份数,分子1代表取了其中多少份。面对孩子们的困惑,正是由于在指导上的缺失,才失孩子们不能更好的理解到这一点,要想让孩子有大视角,我们必须先要有大视角。
第二,能让孩子们更具体的感受到,分子乘分子的积代表什么,分母乘分母的积代表什么,只能说,我们无论想到了多少,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我们自身,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做的事,就如同墙角的花,当我们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错,只有在一种忘记自我的状态中,才能做的更好,也许这是一条永远都要坚持的理念。
当然,此次活动,也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另一方面不足,没能请同事深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只有别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缺失的地方是哪些,也只有一针见血的指出,才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稳键。
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也许更是一个个地机会,更是一次次促进自己的方式,在这样的角度看来,压力更能让人进步,让自己更适应不断变的形式,让自己更能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7
分数乘分数是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教学预设中,我觉得本班学生对计算的方法学习较快,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显得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让他们将这个长方形*均分成3份,问: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我在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份*均分成2份,问: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的几分之几?最后让学生将二分之一涂色颜色。问:涂色部分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学习中来,学生一边画图一遍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不难写出算式,从涂色部分学生自然就知道结果了。
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按照刚才画图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例3,学生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各环节的交流学习中,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帮助,知道本题是求二分之一的五分之二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表示二分之一公顷的菜地是单位“1”,求它的五分之二是多少,列出算式,在涂一涂环节学生就得出了结果。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图例、算式、结果,发现并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计算的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虽然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但仍然有有学生没能完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些个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和解题能力。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8
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学习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试着去解决课本上的几个问题:
课上让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可以类推出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了折纸的方法,一步步的给大家讲解,效果也不错。
学生讲解的头头是道,说实话,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学生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中检验猜想后达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探究花了大量时间,最后只是对法则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很少,学生对分数乘分数到底掌握到什么情况心中没数。这让我想到,我们在课堂上无论事先设计的多么完善,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而不能死套教案,一定要灵活处理。
遗憾的地方:能讲解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是听会的,个别学生对算理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会有一定影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帮助、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9
《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我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它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设计中主要是突出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情境中,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猜想,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结果,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在计算法则的发现上,因为在前面花费了许多的笔墨,到法则的形成时,就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于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并且非常熟练自己的教学程序。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时,有点重结论轻过程之嫌。如果加上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可能更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另外,*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如果在原来的题目上直接约分,学生往往错误率相对高一点,于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题再约分,因此在练习中要求先约分再计算时,学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题目,然后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其实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中进行,放在这里让学生倒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听课教学反思3篇
《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听课教学反思1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分数计算中,最后结果不要求保留带分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理解比1大的假分数的分数值究竟有多大,较容易地比较出假分数的大小,所以,教材在编排时引入了带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知道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熟练地将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关键在于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完成化简过程。在教学本课知识时,苏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时,老师能关键把握两点:一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再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也有的学生借助画图进行思考,但用这个方法的同学并不多;还有的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推想,如已知5个1/5是1,10/5里有10个1/5,10是5的2倍,所以10/5=2。教学时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进行转化。二是组织学生观察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让学生对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的特点有明晰的认识。提出问题: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怎样的数呢?于是提出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就是带分数。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带分数是如何生成的。然后引导学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进行转化,引导学生明确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整节课环环相扣,条理清楚,练习题有层次感,效果不错。
《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听课教学反思2
这是一节由我校苏谊青老师执教的课,该教师一向教学基本功扎实,要求严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是一节计算课,难点是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哪个数充当整数?哪个数充当分母?哪个数充当分子?其中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就是将分子、分母掉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说理、示范、让学生说一说等,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练习。教师设计的练习量充足且类型丰富,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从不懂到懂都是该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成果。
教师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我受益非浅。以下是我在本节课中最欣赏的亮点:
1、板书设计形象具体、一目了然、有启发性。
2、教师的语言精辟、简练,有一针见血的功效。
3、练习精而活,让学生耳目一新。
4、能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苏老师的课上得十分好,是我们教学者学习的榜样,希望通过学习她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水*能更上一层楼,使学生喜欢每一节数学课,期待上每一节数学课。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3篇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1
分数除以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就内容而言相当简单,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我先让学生回顾我们前几天学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并相机在黑板上用字母表示,而后让学生根据字母形式说说计算法则,让学生体验到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2、探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先估算,然后进行尝试计算中,因为受到前两节课知识的正迁移,班级中50人中有48人做对,针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我直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非常精彩。最后学生比较“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鼓励用字母来表示。
3、延伸:在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做一做“6÷9”和“6÷0.25”,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于整数和小数除法。
应该来说我对这堂课是较满意的,因为我听到学生精彩的回答;看到了学生体验成功后的笑容;自身也体验到上课给我带来的愉悦。我高兴之余想到,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的教师拥有一些先进的理念,但少了一种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恒心。只有在课堂中体现自己的新理念,那我们的新课程一定会走的更远。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2
学生有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时候显得较为轻松。同前面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课上一样,我在课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和学生来画图,通过画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算理。
在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未象书上一样用的“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而是让学生用被除数和除数来说一说,学生可以这样来说:“被除数除以除数(0除外),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我觉得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清究竟是怎样的计算方法,明白到底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在练习十一第11题花的时间是比较多的,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先计算,然后分别把商与被除数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事先做好板书并交流好计算结果。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1:被除数都是3/4
生2:都是分数除法
师提示:观察一下除数,3和3/2?
生:大于1
师:请你再比较一下商和被除数,你能发现什么吗?
通过交流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的结论:
生1:除数比1大的时候,商比被除数小
生2:除数比1小的时候,商比被除数大
生3: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按照教学要求,已经达到这道题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又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个规律和前面分数乘法中的规律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其实可以把分数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来比较也是可以的。
如比较4/7÷2和4/7×2的大小,4/7÷2其实就等于4/7×1/2,求的.是4/7的一半,而4/7×2指的是4/7的2倍,所以一下就可以比较出大小了。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3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等。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还可以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分数除以分数》这一课的,我把书本的例2计算5/14÷10/21改为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8/25*方米,宽是2/5米, 长是多少米?接着就问:“怎样列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8/25÷2/5”接着又问:“会计算吗?”学生们又说:“会。”接下来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结果时,①有的小组说我们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8/25÷2/5=0.32÷0.4=0.8(*方米)
②有的小组说因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我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所以 8/25÷2/5=8/25×5/2=4/5(*方米)
③有的小组说我们把除数是分数的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8/25÷2/5=(8/25× 5/2) ÷(2/5×5/2)=4/5÷1=4/5(*方米)
④有的小组说,我们利用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想的,几和2相乘等于8,几和5相乘等于25,可以推断出这个数是 4/5,所以8/25÷2/5=4/5(*方米)
⑤有的小组说,分数乘以分数可以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那么这一题计算方法也可以用分子4/5(*方米)相除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除乘的积作为分母,所以 8/25÷2/5=(8÷2)/(25÷5) =4/5(*方米)
当学生们说出这五种方法以后,我让他们再小组讨论这五种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再汇报结果,得出①④⑤对于特殊的分数可以使用。②③相比②简便,③麻烦。最后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新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享有发言权,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们,同时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们的意见。通过两次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1、以“秦兵马俑”的视频引入,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与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对本节课两个红点的处理,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对于第一个问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所以完全放手。对于第二个问题,重点让学生理解“1号坑占地面积比2号坑多5/9”的含义,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策略提高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练习设计本着贴近生活,应用生活的理念设计了三道练习,并且第三组设计以题组形式出现,关注学生差异。
4、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送上两位数学家的名言,是想让学生明白通过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思考,体验一种智慧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带给我们的那种成就感,鼓励学生多思多学,研究数学,乐学数学。
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学环节的处理上,红点二的处理教学顺序有点乱,应该在同学说思路的同时随机板书学生算式,然后再来处理第二种思路。
2、解决问题的课应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清思路,掌握策略和方法,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清思路上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3、在反馈上,对于生成的问题,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思维。
4、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前面用时过多,后面的练习未能处理,使得整节课练习的效果不好,不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习的动力。在整节课中,以雅典奥运会为背景,课始师生就奥运会这一话题的亲切谈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习的设计都和奥运会紧密相关,学生在这生动而充满时代气息的情境中,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交流、延伸拓展的过程,新颖的内容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教师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32÷4×3(2)32×3/4。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32枚金牌的3/4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银牌、铜牌的重量,既延伸了雅典奥运会的情境,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
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我认为主要是要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节课中主要承载着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引领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在翟主任、陈校长、班老师还有全年级组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目标定位给一节课带来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备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放在解决“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上“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检验与总结”仅仅局限在一道题的解答上,后来经过大家的指导做了调整,把课前研究改成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给出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就是出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很明显的体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阅读信息联想问题”和“聚焦问题,寻找相关信息”使得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局限解答问题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和总结分析。从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老师与学生要用亲和力。
试讲的过程中不断的涌现出我上课中的种种问题,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言生硬”和“眼神往上看”讲课中与学生距离很远。陈校长说的非常正确我之所以出现这种就是因为*常上课与学生的交往。近几年我都在半路接班,接班的滋味很难受,每次都得费很大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原有的坏习惯和行为又算改变,接班时随着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的坏毛病也就随之而来,想一想我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学生坏毛病,很少能够看到哪个学生方方面面都好,所以每次上课或遇到事情都会很严肃的跟他们交流,说话也就生硬。这样的说话习惯在公开课上就显得那么不协调,尤其是用其他班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什么都是陌生的,我的课堂语言显得好乏味。经过这次讲课我想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不仅仅做一个严肃的教师,更好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习上不应因为知识不懂或不会而给予批评,如果态度不好必须严厉批评,对待学生要针对事情区别对待,该严厉时严,上课讲解题目时要温和一些,走进学生能够进行眼神的交流。
三、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你有多少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在于你能否抓住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因势利导。这节课我采取的是课前研究课上汇报交流的形式,要想讲好这样的`课,必须对学生了如指掌,既了解学生的研究报告写成什么样,更要知道学生能否讲出来,讲的怎么样?如果知道应该指导到什么程度,指导过了就假了,如果任其自然课上就很可能完不成任务,很难拿捏。我试讲了3遍,用了三个班,每个班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到了四班时,学生优秀表达能力又强,这节课最后上完感觉有些太简单,又一次没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所以即使是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中上,应该处理的方式,及达成的目标都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备课时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不应该仅仅放在教学设计上。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磨练,这次活动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这次能够激励我,慢慢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能为,不断的提高我的教学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首先是用口算练习出示10道分数乘法的习题。和一步的分数乘法列式计算,为新课做铺垫。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出示例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逐步引导问题的已知条件在线段上如何分析运用。最后解答这道题。接下来是完成17页的做一做。要求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最后做了几组小练习,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对生活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把谁看做了单位“1”而且刚学画线段图,很多同学不适应,不会画。还有的同学前面的计算掌握的不好,应加强练习,对于单位“1”的问题应找出大量的题来练习找单位“1”。这个必须掌握,后面全要通过单位“1”来确定是乘法还是除法。
所以必须砸实!线段图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应该可以解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例2的教学是重点帮助学生看出单位“1”的量,找到单位“1”,理解男运动员占九分之五的含义,那女运动员占几分之几?那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么做呢?对于这个例题学生都掌握的很好,也发现了这种题型的特点,单位“1”都是两个量组成的已知单位“1”的数量和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求另一个数量,这种题型的通用方法就是可以先求另一个量的关系,然后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通过课后的反馈学生都完成的不错。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例3的教学,让学生重点理解“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六分之一”的含义,弄清楚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去年班级数的六分之一是什么?去年的班级数乘六分之一是什么?有的学生对于这个确实不是很理解,这个例题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量是单位“1”所以画线段图时要画两条。
学生对于线段图的掌握还是可以的,如果没有线段图的时候可能就是出现理解的偏差,分析原因可能是在第二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没有理解。所以课后我经常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女理解,也教会学生用线段图帮助他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还不愿意采用先约分再计算。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过程中约分时,我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赛,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前,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分数乘法教学是六年级下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之一,其实整数乘法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的问题了,所以,在传授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做一做整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自习的方式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与整数乘法的异同。可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的教学对于本册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要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铺垫,为新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习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习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谁是单位“1”?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2、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习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
(1)、出示例4。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
(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一生在黑板上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练习: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
2、学习例5: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从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3)、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小组合作,试一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请一生上台板演)
(4)、指着你的线段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会做吗?试一试。
(6)、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怎样想的。
(7)、有没有其它解法?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
(8)、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运动员心脏跳动的次数随体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次,而运动员的心跳每分钟比一般人慢1/5,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1)你能求出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解法?
2、想想填填
(1)一块布长12米,用去—,还剩多少米?题中把()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要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2)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96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题中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第十四届亚运会已经在韩国顺利闭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150枚金牌,关于本届亚运会我国和其他国家奖牌情况,请看下面
的资料:
(1)*金牌150枚。*银牌数比金牌数少11/25,铜牌数占金牌数的37/75。*的银牌和铜牌各有多少枚?
(2)韩国银牌数比*银牌数少4枚。
韩国金牌数比银牌数多1/5,韩国铜牌数比金牌数少1/8。韩国的金牌、银牌、铜牌各有多少枚?
(3)日本金牌数比韩国金牌数少13/24,铜牌数比韩国铜牌数少1/7。日本的金、银、铜牌各有多少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看哪一组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将给金、银、铜牌的三个小组颁奖。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前,组内教师对怎样来上这节课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复习铺垫后,马上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心跳问题”、“奖牌数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习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有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练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4、教师的收获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收获一: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淡化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而且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等的“学”与“导”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互动、融洽、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收获二:在*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上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教学中我总是担心差生掌握不了新知,因此在重点的地方,包的多,强太多、重太多的三多现象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两知,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和谐。与此同时,还能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暴露出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不够,面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不能灵活机智地进行处理等问题。
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的时,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问题二:教师在刚上课时的情绪有点紧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兴奋。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个情况后,但就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呈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图片。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昆明湖占地219公顷,万寿山占地面积仅是颐和园的1/4。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的学习。这节课主要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时,从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引入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找单位“1”的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因此在理解题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讨论完成请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展示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个别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还很有点模糊。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由“搅乱”引起的反思。
今天象往常一样,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我想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去探究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时候。一些同学嚷嚷开了“老师我会!”“老师我知道!”,“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理由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开了一个头,一些学生就会把后面的知识讲出来,结果一下子把老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被学生给“搅乱”了。曾经我有过这样的烦恼和无奈:心理总是责备学生的“插嘴”,觉得这样以来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也使我的教学没了层次,讲课缺乏激情。
对此,我也冷静的思考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自己已经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进预设的圈内,而一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了,教师就很难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缺乏教学的机智。更重要的方面,是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与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责备学生、压抑学生呢?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有思想,现有的知识起点也是比较高的,这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老教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真正把自己主导下的课堂学习建设成为可供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整合学习资源,形成学习能力的促进*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上周上的,杂事纷扰,一直没有闲暇来好好写写当时教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上下来,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个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这是解决分数乘分数所有的实际问题的前提,如果意义不理解,问题解决犹如空中楼阁。那教学的第一个板块就是意义的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分数乘整数的另外一个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我从这个意义入手,延伸到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也是需要用分数乘法的。
借助《庄子。天下》那句“一尺之锤,日取一半,万世不竭”入手,先回顾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再引申到当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时同样也是可以用分数乘法的,在出示分数乘分数的时候,同时出示具体的木棒截取的过程,让孩子在具体实物中理解,其实其中一个分数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而另外一个分数就是一种分法(或是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叫做截法),或是有些孩子理解到分数乘分数其实是分了两次。在这个环节,孩子们需要重点理解意义,同时也初步感受到分数乘分数可以用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
那接下来的环节就直捣黄龙了,深入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当然很多孩子已经知道方法就是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样,那下面的探索环节就是要弄清楚方法的原理。算理的理解还是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因为算理在学生头脑里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当然在探索之前,我们还是对意义进行了再次强调,还把两个乘数反一反,再说意义。紧接着出示书本例题,放手让孩子去画图,在一个长方形中涂出最后的结果。涂完之后,把不同的结果反馈到黑板上,孩子们分别说,说的过程中我进行一些重点追问,这些追问无非就是在关注每一次分法。全部说完之后,再次沟通各种方式。开始提炼这些图形与算式之间的共同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在明晰算理的内在原理,孩子们归纳发现,原来在图形中,被分了2次之后,这个总份数其实就是分母乘分母(也就是最终结果的分母),比较难理解的是在图形中怎么体现分子乘分子,经过一番激辩,孩子们渐渐明白两次取出份数之积就是最终答案的分子,在图形中就是先取了几份,再在这几份中取出几份,也就是说是几份中的几份,那最红取出的总份数就是把两次取出份数乘起来就好了。
最后强调先约分,而不是最终结果出来在约分,这样计算会更加简洁,不过从课后作业来看,如何约分还是需要细讲。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本单元的例3是通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巩固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难点分散。
本节课学生对例3分数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直观图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句,分散了难点。在完成例3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对数量关系的叙述还是正确、清晰的,但在完成第14题填空时,特别是第2题还是出现了错误。于是我又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来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注重学生的参与。
整堂课的教学,我都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大胆的说关系式,大胆的尝试练习,发现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学习。
尽管如此,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发现这一段的学习,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雾里看花。我想,这儿还没有分数除法应用题,变式的形式太有限了,只有与除法进行对比练习,学生才会感到困难。看来得考虑补充些对比练习。
推荐访问:真分数 假分数 课后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3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1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课后反思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3年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菁选3篇【优秀范文】2023-03-19
-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简短(五篇)2023-08-18
- 2022数学课后教学反思小结范本3篇(2022年)2022-09-11
- 2022年全市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调研报告2022-10-03
- 初一语文课后服务教案(全文)2022-11-27
- 2023年语文课后服务阅读计划3篇(精选文档)2023-01-09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3篇(完整)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