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3-30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1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2023年)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1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2

  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⑥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⑧双脸:指脸颊。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阅读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1)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赏析3篇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赏析1

  破阵子·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2)

——《破阵子·春景》翻译与赏析3篇

《破阵子·春景》翻译与赏析1

  《破阵子·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⑥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⑧双脸:指脸颊。

  诗人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创作背景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3)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4)

——《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注释

  “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春景”: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词下片之意 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见《琅嬛记》卷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词林纪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记载,则此词当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又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天涯’,是苏轼贬官岭南时诗文中惯用词语。另如绍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云:‘只知吴楚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绍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韵惠循二守相会》诗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万里心。’故本词中之‘天涯’,亦非泛言,当指地处偏远的惠州。基于上诉分析,姑将此词编于绍圣二年春,以俟详考。”“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绕”,元本注“一作晓。”“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5)

——宋词名句3篇

宋词名句1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苏轼《阮郎归·初夏》)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7、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乐》)

  1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2、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秦观《鹧鸪天》)

  1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14、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赵令畤《蝶恋花》)

  15、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晁补之《水龙吟》)

  16、红莲相依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7、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周邦彦《浣溪沙》)

  18、人如风*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19、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周邦彦《风流子》)

  20、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梅花》)

  21、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半死桐》)

  22、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

  2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

  2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5、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

  26、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蔡伸《柳梢青》)

  27、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田为《江神子慢》)

  2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29、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

  3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3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3、满载一船秋月,*铺千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

  34、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

  35、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张孝祥《浣溪沙》)

  3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7、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陆游《蝶恋花》)

  38、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陆游《蝶恋花》)

  39、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陆游《桃园忆故人》)

  40、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陆游《长相思》)

  41、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范成大《鹧鸪天》)

  4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3、*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44、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辛弃疾《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45、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辛弃疾《鹊桥仙·己丑山行书所见》)

  46、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50、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6)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菁选3篇)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可怜白发生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鉴赏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鉴赏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灯:挑拨灯芯,使灯光明亮。

  梦回:梦醒。这里指回到梦里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欤?嚎臼斓娜狻?

  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齐奏军歌。五十弦,指古瑟。李商隐“琴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像惊雷那样响。霹雳,疾雷声。这里形容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声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忍不住又点亮灯来,玩看着佩身的宝剑;恍惚之间,听见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拉弓射箭的响声如如同惊雷。完成了皇帝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也赢得一生功绩,千古扬名!可悲的是,从梦中惊醒,才发觉自己已经满头白发,所有的壮志弘愿,只能付之一叹!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挚友陈同甫的。陈同甫,宋史称其“为人才气超迈,洗谈兵。”他坚决主张北伐中原,反对南宋统治者侮辱求和苟安投降的政策,曾五次上书,提出恢复中原的具体计划,言辞激愤,因而受到当权者的陷害,曾三次被捕入狱,几乎丧命。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陈同甫从浙江金华到江西拜访闲居在上饶的辛弃疾,他们一起游览了鹅湖、瓢湖,唱和诗词,共论国事,相聚十多天。陈同甫东归以后,辛弃疾写了许多手怀念他的词,这首《破阵子》大约就是上饶会面后写给陈他。

  词一开始,从醉中落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写得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词人渡江南来是为了抗金报国,然而他的勃勃雄心换来的是排挤和打击,最后竟是罢职闲居。这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就迫使词人只好用就来排遣心中的痛苦积郁了。“梦回”,通常是指梦醒,但这里是指回到梦中。“角”,是军队中的一种吹奏乐。“连营”,一个连着一个的军营。全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境。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范围,军营八百里;一是指牛。《世说新语?汏侈篇》:晋王恺有牛,八百里駮(同驳)常莹其角。一次王凯同别人比箭,以八百里驳做为du注,结果王凯输了,便杀了这头牛,做了烤牛肉。苏轼在《约公择钦是日大风》诗中写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苏轼以“八百里”入诗,辛弃疾又以“八百里”入词,可见一“八百里”代牛当时宋代流俗习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意思上说,军营中杀牛烤肉分饷战士,并奏起了雄壮的乐曲。为什么军营中号角连天?主帅又为什么杀牛烤肉犒赏三军呢?词人接下来告诉我们,那是“沙场秋点兵”。“沙场”,战场。“秋”,秋天。“点兵”,阅兵。阅兵,就是要出征,“秋点兵”不仅仅点明一个出征的季节,而秋天肃杀凄凉的气氛也与“塞外声”和谐地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表现了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上阙是写饷军阅兵之雄壮的场面,而下阙写的则是出征和凯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驰骋,弓弦像打雷一样发出巨鸣。两句从表面上看是写战马和武器,实际上是在描写出征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敌人面对这样精锐骁勇的军队,必然吃败仗,因此才有下面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是说为皇上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在生前和死后都博得了好名声。这两句是对上文的一个收束,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对自己一生全部追求的概括。

  “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只可惜自己壮志未酬,头发已经花白了。上述的壮举和博得的功名原来竟是南柯一梦,词人醒来依然是手握宝剑,空对残烛,不但未能实现*生壮志,而且年岁已高,头发花白,心情极为沉重。梦是虚幻的,但词人只有在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残酷的现实不给他这个机会。“可怜白发生”写尽了现实的残酷和词人心境的悲苦与凄凉。

  全词运用了巧妙的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虚幻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有效地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7)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 (菁选3篇)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1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2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3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8)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⑼“弓如”句:《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9)

——破阵子辛弃疾散文

破阵子辛弃疾散文1

  望着深邃的天空,遐想犹如湛蓝一般悠远.空旷。遐想微风轻意地拂拭着我的眉睫,许多往事都已随风而逝,唯有心灵那份执着的真诚。倏的发现记忆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已随岁月流走,只流下浅浅的履痕。茫然地走过一段里程,才感到一种隐隐的伤疼。

  静静地回首往昔,宛然如梦,心愿总是太多而梦想成真的总是太少。凭岁月沧桑的似水流失。而那心理底却总有声音回响在我的耳畔,或铿锵,或呢喃;总有声音跌宕在我的心潮,或抑扬,或轩昂,令我习惯于在黑夜烛光的映照下用战剑去梳理它的每一个节奏。在黑夜里舞剑,听角声响起,在烈热下分牛肉的情景,那种豪放,那种气概。

  回首往昔,置身于风沙弥漫的战场,戍兵们用坚韧织成一件战袍披在身上,扬鞭,奋蹄。战局像沉重的乌云似乎想把城墙压垮,敌人在我面前一个个倒下。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对外侵者充满了仇恨,从未想过当我的马刀刺进敌人的胸口,鲜血迸溅的那一刹那,会觉得如此畅快。久久淤积在心田的愤懑,刹那间得以释放,共患难的战甲似乎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决心寸土必争,拚死杀敌,保家为国。

  回首往昔,秋风渐瑟,塞外的黄沙,关山的冷月,奔驰、跳跃的战马、尽忠、报国的战士,浩瀚的阅兵场面,一直保存在我的心理,这就是我一直热切地想要拥有的生活。万物消亡,号角声、冲杀声令人振奋。

  我眷恋战场,在这里,我们立志报效国家;在这里,我和生死与共的战友奋勇杀敌;在这里,抛洒着我们炽热的血与泪。这次,或许我会倒下,但却永不后悔。“战争过后,就是永久的和*了!” 抬头望去,凝聚在要塞上的血迹好似暮色中的紫霞。我们用牺牲的亡灵筑起必胜的信念,在黄沙河畔厮杀的时候,大家似乎更加英勇,抛开一切胆怯,一切杂念,心中只想杀敌。为了报答君王的深恩,我们将高举宝剑奋战,誓死保卫祖国!

  想到这,一缕凄楚笑意爬上我的脸颊,一阵森森的寒意从心底涌起,我不由攥紧了手中的宝剑。残阳如血,我的"心都已麻木,可是在最深的地方,还有痛。那就是头鬓上已是白发,再没有声声号角,嘭嘭马蹄,悠悠羌管,呼呼狂风,再没有对月畅酒,迎天舞剑,再没有。。。。。。。。有的只是伴着我的长长白发与竹林的潺潺流水。

  一丝不愿的月光遗憾的落下来,我明白她心在塞上。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扩展10)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推荐访问:春景 宋词 翻译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3篇 《破阵子·春景》宋词翻译1 破阵子春景古诗翻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