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景,根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学具准备: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三、教学方法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铺垫旧知,引入新课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评论)
教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新课前让学生对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进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作出适当评论。)
教师板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提出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评价:
(1)教师概括:这两种解答方法的意义不相同,第一种解法是用脱式计算。第二种解法是用竖式计算少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1: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学生2:数位对齐在进行计算
2、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要求学生先分步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题:7.65+3.72+6.35+6.28=?
(1)学生观察,你发现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简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65和6.35、3.72和6.28可以凑成整数。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没用简便算法的学生,请他(她)上黑板板演出来。再请一名用简便算法和学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评价: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一些?为什么?
(3)师:比较刚才两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整数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12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回归整理,拓展应用
6.85+4.9+6.07 62.15—8.62—14.7? 26.8+(5.36—3.95)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堂总结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一)活动过程的评价
本课的主要活动:小刚买书的事情,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
(二)知识技能的评价
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及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六、说资源开发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1。文本资源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2、信息技术资源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3。生活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如:“买书。找钱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
4、课堂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
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1)
——上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上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材及学情分析“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运算顺序,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准备工作: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上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伟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拍的图片?
课件展示泰山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注学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算法。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司机的语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算法,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师继续提问: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110页第2题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选出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3
从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在学习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习,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习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为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做个预热。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习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习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习的方式,尝试将练习中的情境与课后习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习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习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习部分有机结合。如: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习小数加、减(一步计算)。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习题中练习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习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习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习使用。
(2)例3中的问题:“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习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习。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如练习中直接引导学生:“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课本102页第8题、*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4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进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5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6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7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8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一道小数加减法口算,一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目的一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二是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特别强调验算,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给孩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我觉得设计比较好,效果不错,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环城自行车越野赛》导入新课,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弃了以前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而设计语言的错误做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实用性。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比赛吗?这几天郑州正在举行自行车环城越野赛,想不想知道关于比赛的情况?”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机出示了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接着问:“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节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本来应该引导一下:“老师很想知道,运动员还剩多少里程没有走完?你会解决吗?”可是一慌张,我却说:“比赛已经进行了多少里程?该怎么解决?”接下来,当我把算式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算式是一步的,虽然经过引导目标也达成了,但无疑增加了难度,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很遗憾!由此我想到,上课前的精心备课和预设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思维必须是清晰的,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而这个失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我会努力备课,不断调整,力求使自己的课日趋完善,不断走向成熟。虽然有失误,但我觉得语言的组织上,进步还是挺大的!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不够,因为时间紧了点,但课前还是有设计的,争取在第二课时补回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9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习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2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4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5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进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习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8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一道小数加减法口算,一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目的一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二是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特别强调验算,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给孩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我觉得设计比较好,效果不错,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环城自行车越野赛》导入新课,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弃了以前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而设计语言的错误做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实用性。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比赛吗?这几天郑州正在举行自行车环城越野赛,想不想知道关于比赛的情况?”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机出示了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接着问:“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节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本来应该引导一下:“老师很想知道,运动员还剩多少里程没有走完?你会解决吗?”可是一慌张,我却说:“比赛已经进行了多少里程?该怎么解决?”接下来,当我把算式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算式是一步的,虽然经过引导目标也达成了,但无疑增加了难度,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很遗憾!由此我想到,上课前的精心备课和预设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思维必须是清晰的,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而这个失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我会努力备课,不断调整,力求使自己的课日趋完善,不断走向成熟。虽然有失误,但我觉得语言的组织上,进步还是挺大的!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不够,因为时间紧了点,但课前还是有设计的,争取在第二课时补回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9
从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在学习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习,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习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为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做个预热。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习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习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习的方式,尝试将练习中的情境与课后习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习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习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习部分有机结合。如: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习小数加、减(一步计算)。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习题中练习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习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习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习使用。
(2)例3中的问题:“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习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习。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如练习中直接引导学生:“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课本102页第8题、*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0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1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2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4)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篇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前面我们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但是让我头疼的是有大部分同学经常有出错的现象,不是方法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粗心,要不就是计算时的乘法口诀弄错,要不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当你给他稍做提醒,他马上醒悟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问题,计算不扎实和粗心大意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加强训练和纠正。
而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力,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从几方面体现了我的设计意图。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知识,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中,我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其次,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找错改正,学生印象更深。同时也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和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巧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练习量的不够。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二、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
总之,无论这节课的优势,还是不足,他都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进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从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在学习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习,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习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为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做个预热。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习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习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习的方式,尝试将练习中的情境与课后习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习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习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习部分有机结合。
如: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习小数加、减(一步计算)。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习题中练习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习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习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习使用。
(2)例3中的问题:
“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习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习。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练习中直接引导学生:“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课本102页第8题、*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
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20**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讲这节课之前,我看到这个课题,马上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这节课以小数乘法为基础,我想孩子们在学起来应该感到不困难。随着备课的深入,我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其实难度很大,虽然说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新课教授,但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他们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运用合适的运算律使小数混合运算更简便。
在公开课前,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尽可能地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一、课时安排的很不合理,新的教材要求将这课内容在一课时中完成,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也犹豫过,由于内容多,是不是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授,高主任给我的建议是按实际情况,有时候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安排课时,更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运算品质。
二、学生在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不要给他们规定怎么去说,只要理解了,用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最好的,这样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编一些简单的、通俗的顺口溜来使学生记忆、理解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从左往右,有括号,从里往外。
四、做练习时,尽量将一些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而我由于时间关系,省却了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看书上题目回答,正如高主任所说,大多数同学未必会集中精神看题或者听学生回答问题。
感谢中心校老师给我的这一次指导,虽然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但高主任还是对我很肯定,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坦言每一次交流,都能获益良多。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本单元是在第一、三单元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但是让我头疼的是有大部分同学经常有出错的现象,不是方法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粗心,要不就是计算时的乘法口诀弄错,要不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当然还有的学生抄写题的时候把数字写错。每当你提醒他的时候,他马上醒悟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问题,计算不扎实和粗心大意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加强训练和纠正。而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率,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的氛围。
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我的设计想法是:
1、 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知识,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中,我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
2、 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找错改正,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和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巧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练习量的不够。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2、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
总之,无论这节教学内容的优势,还是不足,它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这节课以小数乘法为基础,我想孩子们在学起来应该感到不困难。随着备课的深入,我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其实难度很大,虽然说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新课教授,但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他们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运用合适的运算律使小数混合运算更简便。
在公开课前,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尽可能地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课时安排的很不合理,新的教材要求将这课内容在一课时中完成,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也犹豫过,由于内容多,是不是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授,高主任给我的建议是按实际情况,有时候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安排课时,更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运算品质。
2、学生在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不要给他们规定怎么去说,只要理解了,用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最好的,这样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3、编一些简单的、通俗的顺口溜来使学生记忆、理解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从左往右,有括号,从里往外。
4、做练习时,尽量将一些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而我由于时间关系,省却了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看书上题目回答,正如高主任所说,大多数同学未必会集中精神看题或者听学生回答问题。
感谢中心校老师给我的这一次指导,虽然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但高主任还是对我很肯定,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坦言每一次交流,都能获益良多。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5)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习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习: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习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享: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习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在练习题中,也做到分层练习,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思考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6)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篇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学会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三、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①34+56=90 678—299=379
②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①295+326—483 420+191+78
②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推荐访问:小数 运算 加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年级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3年三年级小数初步认识教案3篇2023-01-03
- 2023年冀教版《小数乘小数》说课稿五篇【通用文档】2023-01-10
- 三年级下册《小数初步认识》课后教学反思3篇(范例推荐)2023-02-23
- 最新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完整文档)2023-04-05
- 0运算教学课件3篇(范例推荐)2022-12-28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课件3篇2022-12-30
- 2023年《运算律》教案(完整文档)2023-01-16
- 四下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篇)(全文)2023-05-19
- 2023年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合集)2023-07-21
- 2022年度善用加减法写出好文稿2022-09-11
- 2023年《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通用文档】2022-12-31
- 最新10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简单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2023-04-11
- 2023年8和9加减法教学反思(五篇)(全文完整)2023-04-12
- 大班数学加减法教案反思,大班数学加减法教案反思总结(合集)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