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1)
——《一件运动衫》教案
《一件运动衫》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件运动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件运动衫》教案1
通过学习《一件运动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爱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疑问
1、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正因为我们拥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感受过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略
2、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真幸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一段用关爱与真诚演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课件一:课题)
3、激发疑问。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生:略
5、师: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疑问让老师看到了咱们班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快速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生字,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围绕着运动衫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初读要求)
2、学生汇报。
3、归纳提炼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我”非常喜欢那件(运动衫),并买下了这件(运动衫)。接着写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又用(运动衫)为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最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用自己(心爱的小狗)为“我”换来了(运动衫)。
(板书:得---失----得)
三、默读课文,寻找爱的闪现
1、师:课文中洋溢着爱心,文字中涌动着真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去课文中寻找爱的细节。请你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四、朗读交流,领悟爱的丰富
师:有那位同学想带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爱的细节,请站起来大胆向全班汇报。其余同学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一)找准突破口
1、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感悟“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我”此时的矛盾心理。(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品读描写“我”站在街角时神情、动作、心理的语言。
过渡:“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街角“我”穿着这件漂亮的运动衫,抱着这双没法再修的旧鞋子,心里充满矛盾。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喜欢这件运动衫)
(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运动衫特别喜爱?
1、找出重点段。
(出示课件3: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脚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2、学生默读感悟,找出最能表现我喜爱运动衫的词语细细品味。
3、美美地朗读这些段落。
(三)朗读感悟“我”对康威老人真诚地关爱。
过渡:我终于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心里充满了自豪。但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心里矛盾极了。来,带着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一起读读(课件4: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过渡:经过艰难的矛盾斗争,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又一次走进了商店。来,带着这种坚定一起读读换鞋这一细节:(课件5: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引导学生体会 “我”换鞋后自豪的心理。
2、启发谈话: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点什么?(板书:爱心)
3、感悟售货员的爱心。
过渡:爱,无处不在。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滴雨,它在售货员心里也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当我拿着新鞋出现在康威老人面前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后面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四)朗读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康威老人对“我”真诚地关爱。
1、引导学生细读重点段:(出示课件6: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抓住描写康威老人的动作(抚摸)、神态、语言的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那一片爱心。
3、请生带着这份感动来朗读这一重点段。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师: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爱,使“我”和康威老人心灵相通。爱,在我们心里也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我的心甜。老师真心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爱心;真诚地祝福大家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
爱的小诗
爱是一种付出,
爱是一种关心,
爱是一种善良,
有时,爱还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爱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隆隆严冬里一杯暖暖的茶,
爱是一种献身的勇敢,
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有时,爱更是一种舍弃。
自然因爱而博大,
人类因爱而崇高!
六、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结尾的对话。
师:因为康威老人的关爱,“我”又一次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此时,“我”会对康威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写写“我”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得——------ 失 ——------得
爱心 爱心
(我) (康威)
《一件运动衫》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些什么?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快速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五题任做三题)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那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2、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4、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说说*时生活中曾经关心过你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喜爱
买到
(得)
买鞋
退掉
(失)
康威
用狗换(得)
教学后记:
同学们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梳理小说线索,了解故事情节,初步学会读小说的方法。
2、学习抓住细节品读人物形象,尝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品读小说的方法,通过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齐读课题——一件运动衫
这是一篇小小说(板)。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和物。
2、根据板书梳理故事情节:谁能根据这些人和物来理清故事情节。
小结: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和物是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一个好方法,
(三)品读小说
一、找出主要线索
1、在这篇小说中,哪个事物贯穿始终?
2、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运动衫的句子,划出来。
3、汇报交流,提炼板书:想—得—失—得
4、齐读四句话。
5、总结:原来,一件运动衫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情节,这就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二、关注意想不到的情节
关注第一处:
课件出示:
我站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得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再读读这个地方,哪些最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重点抓“放”“抱”
2、为什么这两个动作让你意想不到?引出
3、这一放一抱,放下的是——,抱起的是——
4、这一放一抱,你看到一位怎样的男孩?
5、再读句子。
总结:这样牢牢抓住细微的动作来描写人物,这种写法叫做细节描写。它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品质。
关注第二处:
课件出示:
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红色运动衫。
“我早上看到你的眼睛一直盯着这件红色的运动衫。当那父子俩打猎回来时,我用一只小狗跟那个男孩换了他的运动衫……”
1、再读读看,哪些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又看到了什么?
“换”:
(1)小狗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如果真要拿小狗去换,你觉得老人最需要换什么?为什么?
2、老人最需要的是一双新鞋,可是他却用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去换我最喜欢的东西,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老人?
3、从这两个意想不到的情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提炼板书:相互关爱
三、再现幕后的场景。
课件出示:
“我”老人
1、我瞥了一眼老人这双穿的
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
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我又一次站在商店门口,
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3、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
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开头我们讲到拿运动衫换鞋的过程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是明线。换小狗藏在文章的背后,是暗线。这一明一暗让小说充满了魅力。作者把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藏在背后,让我们把他写下来。
写话练习:
1、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请学习课文11-----18自然段的写法,写写当时的情景。
2、想想老人等猎人父子回来时,写写他换运动衫的动作和矛盾心理。
老人抱着小狗坐在家门口的楼梯上,
3、老人和父亲交换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写写老人如何说服父子。
老人抱着心爱的小狗向打猎父子走去,
4、老人接过运动衫又会怎么做呢?
老人接过那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来写。
四、课堂总结
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教案4
活动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⑴师讲故事《麦琪的礼物》,提问:听了故事以后,你有何感受?
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也同样感人。(板书课题)
二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在写什么?画出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考回答:重点写运动衫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小男孩他喜欢那件运动衫吗?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⑶想想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使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产生震撼。}
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思考:课文用了不少笔墨写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小组讨论。
b)交流。(从情节完整性角度谈好处;从表情达意,体现
情谊角度谈好处;从标价与实价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衬衫买鞋关心老人
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元出售鞋,还加一双袜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指导朗读:文章哪些地方最令感动?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四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这篇文章和《麦琪的礼物》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课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我买运动衫,换鞋;暗: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最后两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出人意料的结局。)
五拓展练习:
⑴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⑵把《一件运动衫》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一件运动衫》教案5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
设想事情发生的结局。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自学
(一)思考:
1.“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会让“我”喜爱?
2.“我”是怎样购买运动衫的?
3.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二)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三)自由讨论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三、反馈自学内容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4.“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5.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感情。
附:板书设计
21x 一件运动衫
喜爱→买到 (得)
买鞋→退掉 (失)
康威→用狗换 (得)
教案点评:
通过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对于教学的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增强文章对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目的是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也是美的。
《一件运动衫》教案6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渗透一定的习作技巧,培养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过程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赞美了人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概述《麦琪的礼物》的故事
美国文学家欧.亨利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叫《麦琪的礼物》(板书),讲的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礼物,可是她只有1美元87美分的钱,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能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的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化去21美元,买到一条白金表链,她特别高兴,因为她丈夫吉姆有一块祖传的金表,因为家穷,一直买不起表链,所以从来没有戴过金表,而现在有了这根表链,以后吉姆终于可以戴上金表了。而吉姆呢,他也想给妻子一个惊喜,但也没有足够的钱买礼物……
同学们,你猜猜看,吉姆会怎么做呢?买来了什么礼物送给妻子呢?
(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发梳作为圣诞礼物。)
他们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的礼物,可是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板书)
2、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我们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同样也感人,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对“爱的主题”会有更深切的体会。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件怎样的运动衫?课文围绕着运动衫写了什么事?
2、读后交流,了解主要内容。
3、读读:“我”为邻居康威老人送鞋到镇上修补的时候,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当我得知老人的鞋不能再修补时,“我”用运动衫换了一双新鞋送给老人;没想到老人用一条小狗换了一件运动衫送给“我”。
4、小结:实际上文章就是讲了男孩的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事。
板书:得——失——得
三、深入感悟
1、这个男孩就是小马克,小马克的这件运动衫之所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源于他对这件运动衫的格外喜爱。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1至8,你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马克特别喜欢这件运动衫?用“——”划下来。
2、交流汇报,结合朗读
3、出示这五个句子
“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
回到家,我对妈妈讲了那个小男孩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角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3美元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朗读
4、人一旦得到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心中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当小马克穿上这件运动衫时,他的心中也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可是,就是这么喜爱的运动衫,小马克却用它换了一双新鞋送给康威老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寻找依据。
学生交流。
请大家看看课文中的这个句子: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你知道小马克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和同桌探讨一下。
5、过渡:患难之处见真情,一边是自己心爱的运动衫,一边是坐在小屋里等他归来的老人,在利益选择的当口,小马克忍痛割爱怀着心底的一丝遗憾放弃了自己的运动衫。为了一位贫穷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舍弃了自己的最爱,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精神啊。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些词语来赞美一下小马克?(热心助人,关爱他人,善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极有爱心、、、、)
6、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些人,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词语去赞美他们,你知道是谁吗?
①售货员:不但鞋子便宜卖给我,还送了一双长腰袜子。
②康威老人:其实那小狗陪伴老人渡过了很多孤独的日子,老人没有钱,忍痛割爱用其中一条小狗换来了运动衫。
7、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小马克的爱心赢得了售货员的爱心,也博得了康威老人的爱心,售货员和康威老人的爱心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了小马克的爱心。爱是无处不在的,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点雨;它在清水里,会化成一条鱼;它在草地上,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它在人心里,会化作涓涓的暖流。
让我们怀着这暖暖的感动,来读读课文那感人的结尾吧。
8、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看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课外时间请你续写故事,抓住“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四、拓展延伸
1、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老师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是什么字?(板书:爱)是的,一件运动衫把孩子和老人紧紧相连,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爱”,就像《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吉姆一样,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2、一件价值三美元的运动衫,在一天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分明是一次爱的传递,就像奥运火炬一样,能够传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传给了我们所有坐在教室里的人。这爱的传递叫什么?你知道吗?(板书:爱之链)
阅读《爱之链》,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比较《爱之链》与《一件运动衫》两者的相同之处。
3、在读《一件运动衫》的过程中,你会料到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送给我吗?在读《爱之链》过程中,你会料到乔就是女侍者的丈夫吗?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二篇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而且让人心灵震撼,更能使读者感受到爱心的奉献终会得到爱心的回报或者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五、总结下课
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当发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你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爱心,你也会得到爱心的真诚回报。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就会形成一条永不中断的爱的链条,就像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
《爱之链》
爱 得——失——得
爱 爱
《一件运动衫》教案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8
阅读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3、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关键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实物投影
21课一件运动衫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件特别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读课文,抓住得、失、得几个字,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课文故事结局是怎样?
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不仅结局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也许有许多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在异想不到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将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讨论,说说你们从这些地方想到了什么?再充分读的基础上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自由交谈。抓住下列内容讨论
a、在我“喜欢那件运动衫后,对妈妈说那件运动衫及对上面印得蓝色大角麋鹿多棒,过一会儿,妈妈就给了我三元钱。”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妈妈非常理解孩子、爱孩子。
b、没有料到这位售货员会底价买出那双鞋子,并且还赠送了一双长腰袜子,她一定是被小男孩的行动感染了,从中感受到她对老人怀着深深的同情,也是富有爱心的人。
c、小男孩喜欢运动衫,却放弃,用来换鞋。
三、教师小结。
四、观看插图,想象情景。
五、如果你是这个男孩你会说些什么?
1、交流,谈体会。
2、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一件运动衫》教案9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2)
——《一件运动衫》教案
《一件运动衫》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件运动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件运动衫》教案1
活动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⑴师讲故事《麦琪的礼物》,提问:听了故事以后,你有何感受?
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也同样感人。(板书课题)
二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在写什么?画出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考回答:重点写运动衫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小男孩他喜欢那件运动衫吗?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⑶想想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使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产生震撼。}
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思考:课文用了不少笔墨写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小组讨论。
b)交流。(从情节完整性角度谈好处;从表情达意,体现
情谊角度谈好处;从标价与实价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衬衫买鞋关心老人
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元出售鞋,还加一双袜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指导朗读:文章哪些地方最令感动?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四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这篇文章和《麦琪的礼物》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课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我买运动衫,换鞋;暗: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最后两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出人意料的结局。)
五拓展练习:
⑴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⑵把《一件运动衫》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一件运动衫》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梳理小说线索,了解故事情节,初步学会读小说的方法。
2、学习抓住细节品读人物形象,尝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品读小说的方法,通过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齐读课题——一件运动衫
这是一篇小小说(板)。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和物。
2、根据板书梳理故事情节:谁能根据这些人和物来理清故事情节。
小结: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和物是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一个好方法,
(三)品读小说
一、找出主要线索
1、在这篇小说中,哪个事物贯穿始终?
2、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运动衫的句子,划出来。
3、汇报交流,提炼板书:想—得—失—得
4、齐读四句话。
5、总结:原来,一件运动衫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情节,这就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二、关注意想不到的情节
关注第一处:
课件出示:
我站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得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再读读这个地方,哪些最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重点抓“放”“抱”
2、为什么这两个动作让你意想不到?引出
3、这一放一抱,放下的是——,抱起的是——
4、这一放一抱,你看到一位怎样的男孩?
5、再读句子。
总结:这样牢牢抓住细微的动作来描写人物,这种写法叫做细节描写。它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品质。
关注第二处:
课件出示:
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红色运动衫。
“我早上看到你的眼睛一直盯着这件红色的运动衫。当那父子俩打猎回来时,我用一只小狗跟那个男孩换了他的运动衫……”
1、再读读看,哪些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又看到了什么?
“换”:
(1)小狗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如果真要拿小狗去换,你觉得老人最需要换什么?为什么?
2、老人最需要的是一双新鞋,可是他却用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去换我最喜欢的东西,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老人?
3、从这两个意想不到的情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提炼板书:相互关爱
三、再现幕后的场景。
课件出示:
“我”老人
1、我瞥了一眼老人这双穿的
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
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我又一次站在商店门口,
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3、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
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开头我们讲到拿运动衫换鞋的过程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是明线。换小狗藏在文章的背后,是暗线。这一明一暗让小说充满了魅力。作者把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藏在背后,让我们把他写下来。
写话练习:
1、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请学习课文11-----18自然段的写法,写写当时的情景。
2、想想老人等猎人父子回来时,写写他换运动衫的动作和矛盾心理。
老人抱着小狗坐在家门口的楼梯上,
3、老人和父亲交换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写写老人如何说服父子。
老人抱着心爱的小狗向打猎父子走去,
4、老人接过运动衫又会怎么做呢?
老人接过那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来写。
四、课堂总结
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教案3
阅读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3、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关键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实物投影
21课一件运动衫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件特别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读课文,抓住得、失、得几个字,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课文故事结局是怎样?
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不仅结局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也许有许多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在异想不到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将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讨论,说说你们从这些地方想到了什么?再充分读的基础上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自由交谈。抓住下列内容讨论
a、在我“喜欢那件运动衫后,对妈妈说那件运动衫及对上面印得蓝色大角麋鹿多棒,过一会儿,妈妈就给了我三元钱。”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妈妈非常理解孩子、爱孩子。
b、没有料到这位售货员会底价买出那双鞋子,并且还赠送了一双长腰袜子,她一定是被小男孩的行动感染了,从中感受到她对老人怀着深深的同情,也是富有爱心的人。
c、小男孩喜欢运动衫,却放弃,用来换鞋。
三、教师小结。
四、观看插图,想象情景。
五、如果你是这个男孩你会说些什么?
1、交流,谈体会。
2、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一件运动衫》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些什么?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快速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五题任做三题)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那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2、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4、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说说*时生活中曾经关心过你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喜爱
买到
(得)
买鞋
退掉
(失)
康威
用狗换(得)
教学后记:
同学们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5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
设想事情发生的结局。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自学
(一)思考:
1.“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会让“我”喜爱?
2.“我”是怎样购买运动衫的?
3.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二)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三)自由讨论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三、反馈自学内容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4.“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5.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感情。
附:板书设计
21x 一件运动衫
喜爱→买到 (得)
买鞋→退掉 (失)
康威→用狗换 (得)
教案点评:
通过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对于教学的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增强文章对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目的是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也是美的。
《一件运动衫》教案6
通过学习《一件运动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爱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疑问
1、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正因为我们拥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感受过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略
2、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真幸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一段用关爱与真诚演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课件一:课题)
3、激发疑问。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生:略
5、师: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疑问让老师看到了咱们班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快速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生字,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围绕着运动衫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初读要求)
2、学生汇报。
3、归纳提炼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我”非常喜欢那件(运动衫),并买下了这件(运动衫)。接着写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又用(运动衫)为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最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用自己(心爱的小狗)为“我”换来了(运动衫)。
(板书:得---失----得)
三、默读课文,寻找爱的闪现
1、师:课文中洋溢着爱心,文字中涌动着真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去课文中寻找爱的细节。请你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四、朗读交流,领悟爱的丰富
师:有那位同学想带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爱的细节,请站起来大胆向全班汇报。其余同学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一)找准突破口
1、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感悟“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我”此时的矛盾心理。(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品读描写“我”站在街角时神情、动作、心理的语言。
过渡:“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街角“我”穿着这件漂亮的运动衫,抱着这双没法再修的旧鞋子,心里充满矛盾。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喜欢这件运动衫)
(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运动衫特别喜爱?
1、找出重点段。
(出示课件3: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脚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2、学生默读感悟,找出最能表现我喜爱运动衫的词语细细品味。
3、美美地朗读这些段落。
(三)朗读感悟“我”对康威老人真诚地关爱。
过渡:我终于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心里充满了自豪。但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心里矛盾极了。来,带着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一起读读(课件4: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过渡:经过艰难的矛盾斗争,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又一次走进了商店。来,带着这种坚定一起读读换鞋这一细节:(课件5: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引导学生体会 “我”换鞋后自豪的心理。
2、启发谈话: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点什么?(板书:爱心)
3、感悟售货员的爱心。
过渡:爱,无处不在。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滴雨,它在售货员心里也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当我拿着新鞋出现在康威老人面前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后面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四)朗读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康威老人对“我”真诚地关爱。
1、引导学生细读重点段:(出示课件6: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抓住描写康威老人的动作(抚摸)、神态、语言的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那一片爱心。
3、请生带着这份感动来朗读这一重点段。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师: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爱,使“我”和康威老人心灵相通。爱,在我们心里也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我的心甜。老师真心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爱心;真诚地祝福大家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
爱的小诗
爱是一种付出,
爱是一种关心,
爱是一种善良,
有时,爱还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爱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隆隆严冬里一杯暖暖的茶,
爱是一种献身的勇敢,
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有时,爱更是一种舍弃。
自然因爱而博大,
人类因爱而崇高!
六、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结尾的对话。
师:因为康威老人的关爱,“我”又一次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此时,“我”会对康威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写写“我”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得——------ 失 ——------得
爱心 爱心
(我) (康威)
《一件运动衫》教案7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一件运动衫》教案8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9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渗透一定的习作技巧,培养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过程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赞美了人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概述《麦琪的礼物》的故事
美国文学家欧.亨利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叫《麦琪的礼物》(板书),讲的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礼物,可是她只有1美元87美分的钱,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能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的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化去21美元,买到一条白金表链,她特别高兴,因为她丈夫吉姆有一块祖传的金表,因为家穷,一直买不起表链,所以从来没有戴过金表,而现在有了这根表链,以后吉姆终于可以戴上金表了。而吉姆呢,他也想给妻子一个惊喜,但也没有足够的钱买礼物……
同学们,你猜猜看,吉姆会怎么做呢?买来了什么礼物送给妻子呢?
(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发梳作为圣诞礼物。)
他们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的礼物,可是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板书)
2、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我们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同样也感人,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对“爱的主题”会有更深切的体会。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件怎样的运动衫?课文围绕着运动衫写了什么事?
2、读后交流,了解主要内容。
3、读读:“我”为邻居康威老人送鞋到镇上修补的时候,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当我得知老人的鞋不能再修补时,“我”用运动衫换了一双新鞋送给老人;没想到老人用一条小狗换了一件运动衫送给“我”。
4、小结:实际上文章就是讲了男孩的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事。
板书:得——失——得
三、深入感悟
1、这个男孩就是小马克,小马克的这件运动衫之所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源于他对这件运动衫的格外喜爱。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1至8,你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马克特别喜欢这件运动衫?用“——”划下来。
2、交流汇报,结合朗读
3、出示这五个句子
“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
回到家,我对妈妈讲了那个小男孩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角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3美元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朗读
4、人一旦得到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心中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当小马克穿上这件运动衫时,他的心中也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可是,就是这么喜爱的运动衫,小马克却用它换了一双新鞋送给康威老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寻找依据。
学生交流。
请大家看看课文中的这个句子: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你知道小马克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和同桌探讨一下。
5、过渡:患难之处见真情,一边是自己心爱的运动衫,一边是坐在小屋里等他归来的老人,在利益选择的当口,小马克忍痛割爱怀着心底的一丝遗憾放弃了自己的运动衫。为了一位贫穷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舍弃了自己的最爱,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精神啊。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些词语来赞美一下小马克?(热心助人,关爱他人,善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极有爱心、、、、)
6、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些人,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词语去赞美他们,你知道是谁吗?
①售货员:不但鞋子便宜卖给我,还送了一双长腰袜子。
②康威老人:其实那小狗陪伴老人渡过了很多孤独的日子,老人没有钱,忍痛割爱用其中一条小狗换来了运动衫。
7、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小马克的爱心赢得了售货员的爱心,也博得了康威老人的爱心,售货员和康威老人的爱心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了小马克的爱心。爱是无处不在的,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点雨;它在清水里,会化成一条鱼;它在草地上,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它在人心里,会化作涓涓的暖流。
让我们怀着这暖暖的感动,来读读课文那感人的结尾吧。
8、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看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课外时间请你续写故事,抓住“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四、拓展延伸
1、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老师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是什么字?(板书:爱)是的,一件运动衫把孩子和老人紧紧相连,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爱”,就像《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吉姆一样,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2、一件价值三美元的运动衫,在一天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分明是一次爱的传递,就像奥运火炬一样,能够传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传给了我们所有坐在教室里的人。这爱的传递叫什么?你知道吗?(板书:爱之链)
阅读《爱之链》,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比较《爱之链》与《一件运动衫》两者的相同之处。
3、在读《一件运动衫》的过程中,你会料到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送给我吗?在读《爱之链》过程中,你会料到乔就是女侍者的丈夫吗?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二篇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而且让人心灵震撼,更能使读者感受到爱心的奉献终会得到爱心的回报或者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五、总结下课
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当发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你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爱心,你也会得到爱心的真诚回报。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就会形成一条永不中断的爱的链条,就像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
《爱之链》
爱 得——失——得
爱 爱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3)
——《一件运动衫》教案
《一件运动衫》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件运动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件运动衫》教案1
活动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⑴师讲故事《麦琪的礼物》,提问:听了故事以后,你有何感受?
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也同样感人。(板书课题)
二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在写什么?画出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考回答:重点写运动衫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小男孩他喜欢那件运动衫吗?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⑶想想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使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产生震撼。}
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思考:课文用了不少笔墨写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小组讨论。
b)交流。(从情节完整性角度谈好处;从表情达意,体现
情谊角度谈好处;从标价与实价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衬衫买鞋关心老人
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元出售鞋,还加一双袜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指导朗读:文章哪些地方最令感动?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四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这篇文章和《麦琪的礼物》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课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我买运动衫,换鞋;暗: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最后两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出人意料的结局。)
五拓展练习:
⑴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⑵把《一件运动衫》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一件运动衫》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梳理小说线索,了解故事情节,初步学会读小说的方法。
2、学习抓住细节品读人物形象,尝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品读小说的方法,通过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齐读课题——一件运动衫
这是一篇小小说(板)。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和物。
2、根据板书梳理故事情节:谁能根据这些人和物来理清故事情节。
小结: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和物是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一个好方法,
(三)品读小说
一、找出主要线索
1、在这篇小说中,哪个事物贯穿始终?
2、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运动衫的句子,划出来。
3、汇报交流,提炼板书:想—得—失—得
4、齐读四句话。
5、总结:原来,一件运动衫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情节,这就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二、关注意想不到的情节
关注第一处:
课件出示:
我站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得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再读读这个地方,哪些最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重点抓“放”“抱”
2、为什么这两个动作让你意想不到?引出
3、这一放一抱,放下的是——,抱起的是——
4、这一放一抱,你看到一位怎样的男孩?
5、再读句子。
总结:这样牢牢抓住细微的动作来描写人物,这种写法叫做细节描写。它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品质。
关注第二处:
课件出示:
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红色运动衫。
“我早上看到你的眼睛一直盯着这件红色的运动衫。当那父子俩打猎回来时,我用一只小狗跟那个男孩换了他的运动衫……”
1、再读读看,哪些细微的动作让你意想不到?
“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又看到了什么?
“换”:
(1)小狗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如果真要拿小狗去换,你觉得老人最需要换什么?为什么?
2、老人最需要的是一双新鞋,可是他却用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去换我最喜欢的东西,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老人?
3、从这两个意想不到的情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提炼板书:相互关爱
三、再现幕后的场景。
课件出示:
“我”老人
1、我瞥了一眼老人这双穿的
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
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我又一次站在商店门口,
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
3、我把那件印着骄傲的仰着头
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开头我们讲到拿运动衫换鞋的过程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是明线。换小狗藏在文章的背后,是暗线。这一明一暗让小说充满了魅力。作者把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藏在背后,让我们把他写下来。
写话练习:
1、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请学习课文11-----18自然段的写法,写写当时的情景。
2、想想老人等猎人父子回来时,写写他换运动衫的动作和矛盾心理。
老人抱着小狗坐在家门口的楼梯上,
3、老人和父亲交换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写写老人如何说服父子。
老人抱着心爱的小狗向打猎父子走去,
4、老人接过运动衫又会怎么做呢?
老人接过那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来写。
四、课堂总结
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教案3
阅读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3、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关键体会课文结构安排及内容表达的特点。
实物投影
21课一件运动衫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件特别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读课文,抓住得、失、得几个字,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课文故事结局是怎样?
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不仅结局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也许有许多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在异想不到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将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讨论,说说你们从这些地方想到了什么?再充分读的基础上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自由交谈。抓住下列内容讨论
a、在我“喜欢那件运动衫后,对妈妈说那件运动衫及对上面印得蓝色大角麋鹿多棒,过一会儿,妈妈就给了我三元钱。”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妈妈非常理解孩子、爱孩子。
b、没有料到这位售货员会底价买出那双鞋子,并且还赠送了一双长腰袜子,她一定是被小男孩的行动感染了,从中感受到她对老人怀着深深的同情,也是富有爱心的人。
c、小男孩喜欢运动衫,却放弃,用来换鞋。
三、教师小结。
四、观看插图,想象情景。
五、如果你是这个男孩你会说些什么?
1、交流,谈体会。
2、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一件运动衫》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些什么?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快速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五题任做三题)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那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2、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4、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说说*时生活中曾经关心过你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喜爱
买到
(得)
买鞋
退掉
(失)
康威
用狗换(得)
教学后记:
同学们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5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
设想事情发生的结局。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自学
(一)思考:
1.“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会让“我”喜爱?
2.“我”是怎样购买运动衫的?
3.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二)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三)自由讨论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三、反馈自学内容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4.“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5.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感情。
附:板书设计
21x 一件运动衫
喜爱→买到 (得)
买鞋→退掉 (失)
康威→用狗换 (得)
教案点评:
通过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对于教学的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增强文章对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目的是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也是美的。
《一件运动衫》教案6
通过学习《一件运动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爱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疑问
1、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正因为我们拥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感受过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略
2、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真幸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一段用关爱与真诚演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课件一:课题)
3、激发疑问。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生:略
5、师: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疑问让老师看到了咱们班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快速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生字,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围绕着运动衫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初读要求)
2、学生汇报。
3、归纳提炼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我”非常喜欢那件(运动衫),并买下了这件(运动衫)。接着写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又用(运动衫)为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最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用自己(心爱的小狗)为“我”换来了(运动衫)。
(板书:得---失----得)
三、默读课文,寻找爱的闪现
1、师:课文中洋溢着爱心,文字中涌动着真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去课文中寻找爱的细节。请你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四、朗读交流,领悟爱的丰富
师:有那位同学想带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爱的细节,请站起来大胆向全班汇报。其余同学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一)找准突破口
1、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感悟“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我”此时的矛盾心理。(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品读描写“我”站在街角时神情、动作、心理的语言。
过渡:“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街角“我”穿着这件漂亮的运动衫,抱着这双没法再修的旧鞋子,心里充满矛盾。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喜欢这件运动衫)
(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运动衫特别喜爱?
1、找出重点段。
(出示课件3: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脚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2、学生默读感悟,找出最能表现我喜爱运动衫的词语细细品味。
3、美美地朗读这些段落。
(三)朗读感悟“我”对康威老人真诚地关爱。
过渡:我终于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心里充满了自豪。但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心里矛盾极了。来,带着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一起读读(课件4: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过渡:经过艰难的矛盾斗争,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又一次走进了商店。来,带着这种坚定一起读读换鞋这一细节:(课件5: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引导学生体会 “我”换鞋后自豪的心理。
2、启发谈话: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点什么?(板书:爱心)
3、感悟售货员的爱心。
过渡:爱,无处不在。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滴雨,它在售货员心里也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当我拿着新鞋出现在康威老人面前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后面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四)朗读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康威老人对“我”真诚地关爱。
1、引导学生细读重点段:(出示课件6: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抓住描写康威老人的动作(抚摸)、神态、语言的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那一片爱心。
3、请生带着这份感动来朗读这一重点段。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师: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爱,使“我”和康威老人心灵相通。爱,在我们心里也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我的心甜。老师真心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爱心;真诚地祝福大家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
爱的小诗
爱是一种付出,
爱是一种关心,
爱是一种善良,
有时,爱还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爱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隆隆严冬里一杯暖暖的茶,
爱是一种献身的勇敢,
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有时,爱更是一种舍弃。
自然因爱而博大,
人类因爱而崇高!
六、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结尾的对话。
师:因为康威老人的关爱,“我”又一次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此时,“我”会对康威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写写“我”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得——------ 失 ——------得
爱心 爱心
(我) (康威)
《一件运动衫》教案7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一件运动衫》教案8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一件运动衫》教案9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3、渗透一定的习作技巧,培养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过程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赞美了人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概述《麦琪的礼物》的故事
美国文学家欧.亨利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叫《麦琪的礼物》(板书),讲的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礼物,可是她只有1美元87美分的钱,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能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的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化去21美元,买到一条白金表链,她特别高兴,因为她丈夫吉姆有一块祖传的金表,因为家穷,一直买不起表链,所以从来没有戴过金表,而现在有了这根表链,以后吉姆终于可以戴上金表了。而吉姆呢,他也想给妻子一个惊喜,但也没有足够的钱买礼物……
同学们,你猜猜看,吉姆会怎么做呢?买来了什么礼物送给妻子呢?
(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发梳作为圣诞礼物。)
他们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的礼物,可是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板书)
2、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我们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件运动衫引起的故事同样也感人,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对“爱的主题”会有更深切的体会。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件怎样的运动衫?课文围绕着运动衫写了什么事?
2、读后交流,了解主要内容。
3、读读:“我”为邻居康威老人送鞋到镇上修补的时候,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当我得知老人的鞋不能再修补时,“我”用运动衫换了一双新鞋送给老人;没想到老人用一条小狗换了一件运动衫送给“我”。
4、小结:实际上文章就是讲了男孩的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事。
板书:得——失——得
三、深入感悟
1、这个男孩就是小马克,小马克的这件运动衫之所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源于他对这件运动衫的格外喜爱。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1至8,你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马克特别喜欢这件运动衫?用“——”划下来。
2、交流汇报,结合朗读
3、出示这五个句子
“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
回到家,我对妈妈讲了那个小男孩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角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3美元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朗读
4、人一旦得到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心中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当小马克穿上这件运动衫时,他的心中也一定特别骄傲与自豪。可是,就是这么喜爱的运动衫,小马克却用它换了一双新鞋送给康威老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寻找依据。
学生交流。
请大家看看课文中的这个句子: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你知道小马克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和同桌探讨一下。
5、过渡:患难之处见真情,一边是自己心爱的运动衫,一边是坐在小屋里等他归来的老人,在利益选择的当口,小马克忍痛割爱怀着心底的一丝遗憾放弃了自己的运动衫。为了一位贫穷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舍弃了自己的最爱,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精神啊。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些词语来赞美一下小马克?(热心助人,关爱他人,善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极有爱心、、、、)
6、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些人,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词语去赞美他们,你知道是谁吗?
①售货员:不但鞋子便宜卖给我,还送了一双长腰袜子。
②康威老人:其实那小狗陪伴老人渡过了很多孤独的日子,老人没有钱,忍痛割爱用其中一条小狗换来了运动衫。
7、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小马克的爱心赢得了售货员的爱心,也博得了康威老人的爱心,售货员和康威老人的爱心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了小马克的爱心。爱是无处不在的,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点雨;它在清水里,会化成一条鱼;它在草地上,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它在人心里,会化作涓涓的暖流。
让我们怀着这暖暖的感动,来读读课文那感人的结尾吧。
8、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看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课外时间请你续写故事,抓住“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四、拓展延伸
1、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老师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是什么字?(板书:爱)是的,一件运动衫把孩子和老人紧紧相连,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爱”,就像《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吉姆一样,他们彼此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2、一件价值三美元的运动衫,在一天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分明是一次爱的传递,就像奥运火炬一样,能够传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传给了我们所有坐在教室里的人。这爱的传递叫什么?你知道吗?(板书:爱之链)
阅读《爱之链》,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比较《爱之链》与《一件运动衫》两者的相同之处。
3、在读《一件运动衫》的过程中,你会料到老人用小狗换运动衫送给我吗?在读《爱之链》过程中,你会料到乔就是女侍者的丈夫吗?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二篇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而且让人心灵震撼,更能使读者感受到爱心的奉献终会得到爱心的回报或者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五、总结下课
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当发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你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爱心,你也会得到爱心的真诚回报。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就会形成一条永不中断的爱的链条,就像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麦琪的礼物》 《一件运动衫》
《爱之链》
爱 得——失——得
爱 爱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4)
——高一语文教案10篇
高一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的创作风格。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3月27日(农历2月17日),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诗人,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是对*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一位贫苦农民家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开始读书,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诗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波动,,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曾经给予他母爱的保姆大堰河,激起了他情感的涟漪,情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诗,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堰( )河 青苔( ) 荆棘( ) 虱( )子 掐( )死 忸怩( ) 冰屑( ) 麦糟( ) 火钵( ) 团箕 ( ) 炖( )肉
叱( )骂 瓦菲( ) 匾( ) 碾(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菲 泥 泊 苔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堰 掐 凌 忸 苔 碾
揠 陷 棱
偃 谄 陵 纽 笞 辗
4、摘录并解释重点字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这首诗,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课后第一题)
2、划分全诗歌层次,理清诗人情感脉络。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的创作风格。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3月27日(农历2月17日),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诗人,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是对*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一位贫苦农民家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开始读书,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诗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波动,,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曾经给予他母爱的保姆大堰河,激起了他情感的涟漪,情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诗,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堰( )河 青苔( ) 荆棘( ) 虱( )子 掐( )死 忸怩( ) 冰屑( ) 麦糟( ) 火钵( ) 团箕 ( ) 炖( )肉
叱( )骂 瓦菲( ) 匾( ) 碾(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菲 泥 泊 苔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堰 掐 凌 忸 苔 碾
揠 陷 棱
偃 谄 陵 纽 笞 辗
4、摘录并解释重点字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这首诗,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课后第一题)
2、划分全诗歌层次,理清诗人情感脉络。
高一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感情,领悟作者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 水光接天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诵读。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
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 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
四、赏析“乐”
1、作者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4、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
5、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
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
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
写作此文,作者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
五、赏析“悲”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作者忽然悲从心来。那么,作者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
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
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
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六、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作者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七、自我救赎
作者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作者的对*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高一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
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价很恰当。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着名的散文《赤壁赋》,仔细体会他散文的风格。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2背景性资料。
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
四、品读课文第1、2段。
问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问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问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明确:第2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萧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五、总结、扩展。
“文似看山不喜*”。其实,文如此,诗亦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亦由写景起笔,由如画之江山,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先写秋夜荡舟、饮酒放歌之乐,再写萧声之悲,都是为下文作铺垫,意在引出作为主体的主客问答。后一部分的课文,我们下一课时再作品读。
六、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背诵1、2段,熟读3—5段。
2在诵读中边读边悟:第3、4段的主客问答,对人生态度问题作了怎样的思辨?你赞成他们的哪些看法,不同意哪些看法?
第二课时
一、品读3—5段。
问1:第3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问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问3:结尾段感情如何?
明确:“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问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问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问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明确:
(1)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为主”。形式上:句式对称整齐,声律和谐押韵(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二、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三、扩展:比较阅读。
1阅读《后赤壁赋》,体会两篇《赤壁赋》的思想意义、写法方面的异同。
讨论题:
(1)第1段“找鱼找酒”的叙述在构成情感线索上有什么作用?
(2)梦中遇见道士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3)写了梦游的经过后,作者又添了梦醒寻道士的`一笔,寓意是什么?
4)《赤壁赋》有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相比,《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与《赤壁赋》有何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的向往,这是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发出功业难成、光阴虚掷的感慨。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
《赤壁赋》:作者超脱了被贬谪的苦闷,也超越了人生短暂的苦恼,进入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思考。赋抒发了丰富的情感,更阐发了人生哲理,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写一则读书笔记
高一语文教案4
课文分析:
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老人与海鸥就像——(生接说)亲人一样。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动人的情景,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欣赏老人爱海鸥的录像,欣赏老人爱海鸥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这样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同时更是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这种与海鸥之间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让人动容,也为第二课时,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谊埋下了情感上的伏笔。
二、自渎悟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出示PPT)生读“没想到过了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清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15——19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并与同桌交流。
(1)快速朗读,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2)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此刻海鸥的心情吗?
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3.老人把海鸥当作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亲人,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4.汇报交流
预设: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大不一样”,提问: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2)师:老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知道了,海鸥此时是焦急的、悲伤的,(出示PPT)海鸥们连声呼唤,他们似乎在说什么?
(3)师: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师: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热切而又悲伤的海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师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哪些地方能够体现海鸥对老人的一片亲人般的深情呢?。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如学生说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的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3)你能读出海鸥对老人这种亲人般的温情,还有对伟人的尊敬与爱戴吗?(指名读)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师:你体会了什么?(生发表意见)
(2)师;好,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一只海鸥,把你最好的祁祷与祝福送给老人吧!(生闭上眼睛祁祷)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把这份守灵时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3)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响起,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同学们你们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老师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师:同学们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交流。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师:这一段都值得大家好好体会,出示PPT:谁有信心读一读这一段。
请一生读。
(2)师范读,把“扑”字读成“飞”字,引导学生讨论行不行?(学生讨论汇报)
(3)师:看来,这两“扑”含义很深,情意更重,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感动了,这里面的焦急、悲伤依依不舍是多浓的一份情感,生死都愿意相随。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涡。
师:这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生自由读,再请两生到三生个体读,请生评价。
师:读得真好,今天,老师把当时两张真实的照片带来了,(一张是排队瞻仰守灵时的照片,一张是海鸥“扑”过去的照片)出示PPT,师配悲伤小提琴曲《离开你的那一天》沉重解说:海鸥们站成两行,他们一动不动为老人守灵,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老人,生前你没有儿女,就让我们做你的儿女,让我们为你守灵,为你祁祷吧!老人的遗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鸥们不顾一切的扑过来,大声鸣叫:不,不要搬走这张照片,让我们再看我们的亲人一眼,给他鞠个躬吧!”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第16、17自然段。(生深情齐读)
5.同学们用心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的意想不到?(生汇报)
师:正因为老人生前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所以才会有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板书)看着这样悲壮的场面,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老人精心喂鸟的情景(出示喂鸟画面)回读: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谁知道节奏与什么有关?
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也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师:那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师:多由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指名读)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读)
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生: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听到了什么?
师:除了海鸥的声音你还能听到什么?
师:你们又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能不能把这段话读一读,先自己练练。谁想读:(指名读)
师: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着这首美妙的歌—学生读(变换成的诗,配以《致爱丽丝》音乐)?
过渡:多美妙的一支歌呀!可如今却变成一首悲情的哀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也十分感人。教学中我会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告别时的场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海鸥为什么为老人守灵,理解文中为什么用“扑”而不用“飞”。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会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海鸥对老人那深厚的情谊,很自然地通过朗读流露出来,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赛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师渡:是啊,老人的心里归牵挂的还是海鸥,海鸥们对老人也是依依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彼此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生想象写话: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2、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2、师: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共处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高一语文教案5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下面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二、问题探究
1北疚男戳喝喂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2北疚闹械牧喝喂有什么特点?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3比绾纹肺抖粤喝喂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高一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的创作风格。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3月27日(农历2月17日),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诗人,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是对*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一位贫苦农民家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开始读书,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诗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波动,,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曾经给予他母爱的保姆大堰河,激起了他情感的涟漪,情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诗,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堰( )河 青苔( ) 荆棘( ) 虱( )子 掐( )死 忸怩( ) 冰屑( ) 麦糟( ) 火钵( ) 团箕 ( ) 炖( )肉
叱( )骂 瓦菲( ) 匾( ) 碾(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菲 泥 泊 苔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堰 掐 凌 忸 苔 碾
揠 陷 棱
偃 谄 陵 纽 笞 辗
4、摘录并解释重点字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这首诗,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课后第一题)
2、划分全诗歌层次,理清诗人情感脉络。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的创作风格。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3月27日(农历2月17日),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诗人,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是对*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一位贫苦农民家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开始读书,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诗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波动,,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曾经给予他母爱的保姆大堰河,激起了他情感的涟漪,情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诗,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堰( )河 青苔( ) 荆棘( ) 虱( )子 掐( )死 忸怩( ) 冰屑( ) 麦糟( ) 火钵( ) 团箕 ( ) 炖( )肉
叱( )骂 瓦菲( ) 匾( ) 碾(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菲 泥 泊 苔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堰 掐 凌 忸 苔 碾
揠 陷 棱
偃 谄 陵 纽 笞 辗
4、摘录并解释重点字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这首诗,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课后第一题)
2、划分全诗歌层次,理清诗人情感脉络。
高一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品味本诗形象、抒情的语言,把握这首诗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领会作者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而纯洁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以及诗歌每节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画面感与抒情性的结合;正确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西方一般在什么地方举行婚礼?——教堂
由谁来主持婚礼呢?——神父、牧师
新郎新娘站在神父面前,让众人见证他们爱的誓言,有谁知道这段誓言是怎么说的?(神父会问他们什么?)
“你是否愿意娶这为小姐为妻,按照圣经的教训与她同住,在神面前和她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她,直到她离开世界?”
这时新娘会怎么回答?——“我愿意。”
我相信无论是谁在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三个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一封热恋中的男子写给未婚妻的告白情书。
这封情书的作者还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小诗《自由与爱情》,大家能背给老师听听吗?“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大家知道这位作者是谁了吗?对了,他就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板书: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献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娅)
二、作者简介
裴多菲(1823——1849)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最后在与沙俄战斗的战场上为国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短暂的一生共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9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
在匈牙利文学发展,裴多菲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三、写作背景
那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这里面有一个关于冲破世俗束缚的爱情故事。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感情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情诗,如《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阻拦,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我愿意是急流》,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爱情的深情表达.
四、分析诗歌
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己默读(学生自读,并带着问题思考)
品读第1节
1、学生朗读第1节,要求读出感情。(用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朗读。)
点评:“我愿意是”部分要读得坚定、激昂;“只要我的爱人”部分要读得轻柔、欢快。
2、为什么作者说:我愿意是崎岖路上的“急流”,而不是*坦路上的河流?
崎岖路上的“急流”有什么特点呢?
弯弯曲曲、千回百转,所以这个过程是艰辛痛楚的。
那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又是什么感觉?
悠闲、快乐、活泼、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
那*坦路上的河流是怎样的呢?
缓缓的流,没有遭遇任何困难。
刚才我们说背景的时候说过,作者与爱人在一起时,家人是什么态度呀?不赞成的对不对?也就是说,他们的爱情是有阻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所以“崎岖”和“快乐”形成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这写出了为使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说明作者为了爱人的快乐,甘愿面对崎岖,经历艰难险阻,承受痛楚。
板书:急流、小河(坎坷)——小鱼(快乐)
品读第2节
1、指名朗读,要求用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朗读。
2、“我愿意是荒林”,把“荒林”改成“森林”如何?
不行。为什么呢?
“荒林”有什么特点?
树木稀少,叶子凋落。
那这时如果一阵狂风吹来,小鸟会怎样?
小鸟的鸟巢可能会被吹落,小鸟可能会受伤。
那这个时候,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荒林需要什么?勇气对不对,所以“荒林”要保护小鸟(爱人)就更困难。
小鸟在树上“做窠”“鸣叫”,这种生活充满了什么?
愉快、安逸。
那森林又有什么特点呢?
树木茂盛,枝叶繁多,如果小鸟在这么茂密的树林生活,体现不出爱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显示出“我”的勇气和决心。
3、“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改为“一阵阵的狂风,被我挡在外边……”,所表达的感情深度与原句是否相同?
不同。狂风来了,“我”勇敢的作战,这是什么句?主动句还是被动句?
主动句。那改后的句子“狂风来了,被我挡在外边”是什么句式呢?
被动的。原句表达了“我”主动、勇敢的一面,显示出直面斗争、保护爱人的决心和勇气。改后的句子是被动的。就比如说:你主动去爱一个人,和一个人追求你,你才去爱他,这两种感情,哪一个程度更深?
板书:荒林(艰辛)——小鸟(幸福)
品读第3节
1、指名朗读,要求用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朗读。
2、“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自己?
大家都见过藤吧?藤是一种什么植物?——攀附类植物
它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吗?——不能、很难。
一般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藤?——树上、墙上
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什么?——生命的活力。
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一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
“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所以“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这里写出了为使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这样表达出“我”对爱人毫无保留的付出,毫无保留的爱。
板书:废墟(荒凉)——常春藤(美丽)
品读第4节
1、指名朗读,要求用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朗读。
2、作者把自己看成是饱受风雨打击的草屋,把爱人看作是可爱的火焰,透露出了“我”对爱人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燃烧的火焰遇到风、遇到雨会怎样?——熄灭。
那草屋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可以遮风挡雨。
所以说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他可以这么“愉快地缓缓闪现”着,而不被熄灭,它的这种安全感来自于什么?
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
所以“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这透露出了“我”对爱人小心呵护和倍加珍视的态度和感情。
板书:草屋(打击)——火焰(愉快)
品读第5节
1、指名朗读,要求用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朗读。
2、作者为什么用“破旗”来比喻自己?
在你的印象中,一面新旗是怎样的?——鲜艳、漂亮
那“破旗”呢?——褪色、破破烂烂的、有洞、有流苏(须须)
破旗的形象这么不好,你认为“破旗”意味着什么?——丑陋、失败。
为了衬托出爱人的美丽,表现一种悲壮感人的爱情。
3、“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将“夕阳”改为“朝阳”好不好?为什么?大家可以联系诗中比喻“爱人”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这些形象,说说你的看法。
文中说“珊瑚似的夕阳”显示出的是什么?
有句话叫“夕阳无限好”,大家认为夕阳美不美?
显出了“鲜艳的辉煌”。
天上的云朵有什么特点?——飘忽不定
那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给人什么感觉?
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和苍凉。
那“朝阳”给人的感觉又是什么形象?
大家想想夏天的太阳,早上X点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很热了?
夕阳比较柔和,朝阳火辣辣的,过于壮丽,这样与诗中前面提到的的“小鱼”、“小鸟”等形象就不协调。
所以“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和苍凉。这里写诗人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漂泊。
板书:云朵、破旗(孤独)——夕阳(柔和)
五、朗读全文,并总结。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了一个诗人的真诚与善良,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应该舒缓些,要注意诗句的节奏,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读出舒缓、深沉、愉悦的语调,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热烈的情感。
1、刚才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过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诗中比喻自己用了哪些事物?
“急流”、“小河”的百折千回,“荒林”的艰辛作战,“废墟”的付出、牺牲,“草屋”的孤独处境,“云朵”、“破旗”的浪迹天涯。这一切都含蓄地体现出主人公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
2、诗中比喻爱人的事物也值得回味,都有哪些?
“小鱼”的活泼自由,“小鸟”的欢乐天真,“常春藤”的永不枯衰,“炉火”的温暖,而珊瑚似的夕阳“不但美丽迷人,还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憧憬。”
3、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几组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诗中用“我愿意是……”和“只要我的爱人”将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写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献身精神。
板书: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
4、通过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
自己愿意承受艰辛,承受痛苦,承受毁灭,只要爱人因此获得快乐、幸福、美丽、安宁。
作者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相互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比喻“我”和爱人之间的那种依靠与被依靠、抚慰与被抚慰的如胶似漆的关系,形象而深刻的体现了诗人纯洁、热烈而执着的爱情观,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险恶,只要是为了爱人,就会感到幸福,从而表达了诗人甘为陪衬,甘愿为爱人的幸福奉献一切,无怨无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炽热情感。
板书:爱情观:无私奉献、执着热烈、无怨无悔。
5、一组意象就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了,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呢?
一组意象虽然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但不够强烈。五处对照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其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而且,这五组意象层层递进,相互对照交融,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的精神,又使得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六、结束语
每一份美丽的背后都有万分苦涩,爱情也是如此,但只要有爱,再苦再难也可以换回欣慰的容颜和幸福的泪水!
同学们,你们觉得被爱与付出爱哪个幸福?
其实,去爱别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只是我们青春年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事业尚未确定方向,所以我们还不能轻言爱情。我们应意识到,追求爱情的前提是要不断完善自己,那就需要先学习知识、技术,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依靠的人,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将来才会真正懂得并且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的爱情。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背诵裴多菲的短诗《自由与爱情》。
高一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其象征手法。
3、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联系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
2、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理解“释绿”时人们思想上达到一种升华。
从圈点、朗读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绿是自然色中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和希望。当一抹绿出现在沙漠中时,当绿芽冲破险绽放绿意时,当无边的绿色铺面而来时,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作品《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原,他从小就天资聪慧,具有“神童”之称,是我国现代的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他坚贞不屈而死于日寇的之下,当时他才34岁。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贫困,这一切使这个拥有远大抱负的爱国青年感到焦灼不安与痛苦,因此让他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的意思是关起来,如囚徒、囚犯。“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2)、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一下这篇课文,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绿是作者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长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这样做都是因为作者对绿的喜爱。
(3)、划分段落大意,用一个词来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两种分法:
①方法一,将文章分为五个层次:
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②方法二,将文章分为四个层次: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作者对“绿”的情感有何变化,请讨论并概括。
——情感变化:渴望→喜爱→独占→放手→留恋
(五)、品味精彩语段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有哪些呢?并作简要分析。
——一下几句为参考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第五段)
——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这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了作者有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与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第八段)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第十三段)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六)、合作探究,深化感悟
(1)、作者为什么对绿——对一株常春藤那么的喜爱呢?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爱常春藤。
(2)、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几个词来概括?
——蓬勃、向阳、固执(板书)
(3)、结合绿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简单的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凡的事物,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当时的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烽烟四起(文章第十三段)
——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坚强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
(七)、拓展研究
1、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提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喜爱花的艳丽芬芳,便折花赏玩;因为喜爱鸟的清脆歌喉,便将它囚于笼中;因为喜爱山的清新翠绿,便结伴游玩,却给它留下一片狼藉。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更是复杂。父母爱子女,百般呵护,却舍不得让他们去飞、去闯、去受苦;老师爱学生,倾囊相授,却在无意间左右着学生,束缚着他们个性的发展。于是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有时,爱是一种伤害!爱不是控制、掌握和囚禁,而需要提供更大的空间,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四、小结
作者喜欢绿,写出了绿的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固执的特点,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和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这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法值得我们我以为人学习。
五、板书
囚绿记陆蠡
一、方法
方法一,将文章分为五个层次:
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方法二,将文章分为四个层次:
二、作者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渴望→喜爱→独占→放手→留恋
三、绿的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四、绿的象征意义
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坚强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
六、作业
1、同学们,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一种情感和象征意义。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提示:红色象征热情,黄色象征富贵,白色象征纯洁,金色象征高贵,蓝色象征*静等。
高一语文教案9
《兰亭集序》课文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文化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3、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魏晋散文,这一时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浓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风清淡,这篇《兰亭集序》中的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此简洁雅净的语言是极好的诵读材料,所以我把背诵本文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我所执教的是一个*行班,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学习基础但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
(2)背诵全文。
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有关兰亭和王羲之书法的图片、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的老师。”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本课作者是位书法家,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大家是否喜爱*的毛笔书法?你们最喜欢谁的书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欣赏完插图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应掌握以下实词:
修: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毕:都。咸:都。修:长、高。映带:映衬,围绕。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清流激湍。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展示流觞曲水的图片资料)。
盛,盛大。觞,古代喝酒的器具,这里解释为饮酒。(名词作动词)
咏,用诗词来赞颂或叙述,指作诗。以,来。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风。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极,穷尽。娱,乐趣。信,实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赘述,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此外,课文中出现的“流觞曲水”这样的字词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兰亭*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识更为直观和便于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识。这既完成了教学目标(1)(2)(3),同时又突破了重点难点,也是对学法的落实。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一课时的作业重积累,对基础差的学生必不可少,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字词,教师根据回答点拨各段大意: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叙述兰亭*的盛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环境及景物、天气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简洁雅致,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这些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个“乐”字为基调;
第二自然段,由兰亭*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仍然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当前士大夫阶层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接着文章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将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这部分以一个“悲”字为基调。
同时,板书全篇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再落实。
(三)问题研讨(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观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突破难点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其中蕴涵的积极情绪。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资料,相互交流。第二课时的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美观,概括性强,故将板书设计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时间:暮春之初
地点:兰亭
事由:修褉事也
人物:群贤必至,少长咸集
(一)兰亭盛会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乐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事件: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欣于所遇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死生亦大矣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悲
(二)会后感慨
昔人兴感若合一契
时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很大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侃”,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
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四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味评价。《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兰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散文。文章写景语言简洁,议论语言深刻。作者借助富于韵味的文言语言,极富魅力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存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比如实词的意思,这节课中,有学生不懂“俯察品类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另有学生告诉了她自己总结的规律:文言文句式整齐,通过和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中“仰观”二字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再比如虚词的用法,如果让教师来讲解“也、哉、夫”表达不同语气的知识,哪里比得上在诵读中感受“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三句话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把重要的钥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
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还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文言文。
高一语文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3、把握诗歌的悲剧内容,解读人物悲剧命运。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主人公悲剧命运,探究悲剧的根源。
三、教学创意
《孔雀东南飞》是*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在教学中让学生理清故事基本情节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传统篇目不妨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情节梳理,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考虑用回目的形式进行。此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占了很大的比重,读过此诗的读者,无不为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伤心叹惋,乃至痛恨焦母与刘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探究悲剧根源是教学的重点。在具体的操作中,以鲁迅先生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句作为鉴赏诗歌的钥匙,力求课堂不蔓不枝,紧凑高效。《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打动人心,不仅仅因为它是悲剧,更因为焦刘二人为爱情,为尊严所做出的抗争,认识他们抗争的意义和悲剧的必然性必将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动情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概括故事,梳理情节
1、为故事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要求模仿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按照情节发展的基本结构概括故事内容。
2、小组上台板书交流。
示例:
刘兰芝自请遣归,焦仲卿温言相劝
俏兰芝严妆作别,恶焦母怒气不止
分手时夫妻盟誓,回家后被迫改嫁
痴情女清池明志,薄命郎南枝殉情
(三)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1、、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中,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
2、交流:
A、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
B、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3、刘兰芝(焦仲卿)的价值何在?
(1)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刘兰芝的形象特点,鉴赏铺排手法、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焦仲卿: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
4、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真、至纯
(1)仲卿为兰芝求情。(第3节、第5节)
(2)夫妻对话。(第7节,第8节)
(3)夫妻誓别。(第11节,第12节)
(4)生离死别。(第24、25、26节)
(5)兰芝投水(第30节)
(6)仲卿自缢。(第31节)
5、是谁毁灭了这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四)深入探究,个性解读
1、过渡: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一对美好的人,就这样就这样被粗暴的毁灭了,读完这首诗后,老师还有一些疑惑,现在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2、PPT展示拓展探讨的话题:
(1)焦母为何态度异常坚决的要将刘兰芝遣归?
(2)刘兰芝注定要有被毁灭的命运吗?她有没有不死的可能性?
(3)结尾的“两家求合葬”,你认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虚构?为什么?
3、结束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中,我们感动于一对爱侣为爱与尊严所做出的抗争;徘徊中,我们震撼于他们生与死的抉择!正如元好问的那句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我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对对双双,终成眷属!
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民族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357句,共1785个字。这首诗叙事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诗歌极富张力;刻画人物手法多样,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除此之外,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典型用法和意义也是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以,这样一首诗要鉴赏的点特别多,在一节课中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执教者必须忍痛割爱,大胆而巧妙的取舍。
究其根本,《孔雀东南飞》之所以打动人,还是源自于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所以我决定以“悲剧”二字作为解读诗歌、探究诗歌的出发点,以“毁灭”作为切入点,在理清悲剧情节的基础上,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在梳理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章回小说回目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概括,这对于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动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较高思维品质的训练,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是怀着较大兴趣参与了学习过程的。
在进入文本的鉴赏和解读中,我的教学设计力图抓住悲剧美的特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简化教学的头绪,以有驱动能力的主问题和探究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创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诗歌教学重视朗读应该是题中之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读还不敢给予更多的时间,担心不能形成完整的课堂,这是“长诗短教”的一个比较不好处理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实践,不断探索。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5)
——《口语交际习作一》语文教案3篇
《口语交际习作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
(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一》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身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缺乏之处并认真修改自身的作文。
A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同学: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身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身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一起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身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身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身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身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同学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优秀一名同学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身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身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身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资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资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同学的积极思维。
师生一起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优秀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同学朗读,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2)同学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口语交际习作一》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身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身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身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经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胜利,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沛准备
想:
1、回忆自身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身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示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同学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身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身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身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同学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身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身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优秀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3、同学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6)
——汉字家园(一)语文教案3篇
汉字家园(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故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2、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3、认识8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引导学生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就学过许多有趣的汉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业学习一些这样的字,你们喜欢吗?
二、追本溯源,通过字理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图片。
2、学生猜这是什么字?
3、讲解字理。
渔:形声字。“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在水中获得鲜美的鱼的过程即为“渔”。
突: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一条河流,上下各有一只脚,意思是脚迈过河后,河流变作水,两脚在水的两旁。小篆将水写在左侧,两脚变成步字写在右侧。本义是步行渡水。
灾:会意字,屋内着火必成灾。
焚:会意字,上林下火,意为火烧树木,本义是烧毁灌木宿草以便打猎。引申为烧毁其他东西。
茁:(草木)发芽,也指植物旺盛生长。茁壮、茁实。
斩:砍。斩草除根、斩首。
闭:会意字,金文从门,下边是才的古字。才是在的本字,表示存在的意思。门前有物存在,会意为门不通。又引申为堵塞,杜绝。
贫:会意字,贝表示金银财宝,把财宝分了,就没有了,即为贫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组织复习。
利用字卡读生字。
二、学习书写生字。
组间巡视,随机指导。游戏巩固生字。
三、完成练习,巩固生字。
完成课后练习。
第1题:请学生读给同学听一听,在互相帮助之后,学生已认识词语,最后把会写的字写在练习本上。
第2题:本题是本课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观察图(1),三点水旁边是一只眼睛,眼睛里流出的水当然就是“泪”了;“看”的图画应该是一只“手”下边有一只眼睛;第三幅图请学生自己画一画,并写一写这样的字。如“乐、闪、苗”等。
第3题: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动脑思考,小组合作,讲一讲汉字的故事。
汉字家园(一)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汉字家园(一)”的第3小课。
二、多媒体演示,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多媒体出示本课的10个基础字。
2、引导学生学习“杰、传、著、浅”及其词语、句子。
(1)学生认读汉字。相机学习“杰”这个字并指导书写。
(2)由学生为这几个字组词。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相机学习“显”字,指导书写。
(3)多媒体出示本课句子。由学生认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认读词语卡片。
二、学生自学生词、小组合作理解句意。
1、多媒体出示“滑、靠、强、服”四个字。
2、学生认读这几个字。
3、打开书,找到这几个字的词语及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词语及句子,不认识的字问一问其他人。
(2)在熟读的基础上,做接力游戏。
三、学习“依、坚”两个生字,书写两个生字。
第三课时
一、巩固前两节课所学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二、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学习最后一部分内容。
1、学生用部首查字法认识“省、道”,并为其注音。
2、查出它们有几种意思。
3、一种意思找到的词语说一句话。
4、为自己找到的词语说一句话。
5、可以用书上的词和句子。
6、小组汇报(词或句子要读熟、读流利)。
三、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学“节、省、份、理”这几个字。
1、查字,讲词、讲句子。
2、观察字形,指出注意的地方。
3、书写四个字。
四、活动(1)题。
认读词语卡片。
五、作业。
1、写生字。
2、自制学习卡片。
六、练习。
1、选字填空。
杰节
(1)《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一部()作。
(2)我们要()省每一滴水。
份芬
(1)台湾是*的一个省()。
(2)阵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芳。
里理
(1)教室,()很整洁。
(2)我明白了这个道()。
2、选择正确读音填空。
3、吹气球。
汉字家园(一)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夫”“旦”
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4、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认识到同样一个字,改变其中的一笔,字义可能截然相反。
【教学重点】
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夫”“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样,上课之前教师想请同学们做个游戏,请你为“日”字加一笔,使它变成一个新字。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字就是由一些字加上或者减去一笔而变成的,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字吗?
二、学习生字“免、王、尸、厂、止、乞”
三、学习生字“凡、必、舌、丸、旦、夫”
1、出示熟字“几、心、古、九、日、大”,比较法学习:“凡、必、舌、丸”。
2、字理识字法学习:“旦、夫”。
四、游戏记忆新字。
五、练习说话。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二、指导书写“必”和“凡”
1、认真观察汉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2、在书本上临摹。
3、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
4、在本子上认真书写。
三、出示课后习题。
1、读词语:
广大、免去、尸体、工厂、乞求、*凡、舌头、兔子、尺寸、农夫、古老、丸子、必要、停止、止步
2、比一比,组词。
3、读儿歌
四、作业
书写12个会写的字。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7)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3篇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8)
——《一件运动衫》教学反思3篇
《一件运动衫》教学反思1
《一件运动衫》是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时我便考虑到要把学习的自*教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时在讲读课文中采取的读,思,交流的方法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因此整堂课我抓住四个主要的问题做线索推进课堂的发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运动衫第一次是怎样得到的?又是怎样失去的?再次又是如何得到的?
(3)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喜欢这件运动衫?
(4)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个提出安排了四次快速默读课文的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有读必有思,提高“读”的目的性。用比教快的速度读课文是本组的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多次的默读,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自主理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谊,教学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我针对“习作”是语文教学中“老大难”的问题,提炼了文中指导“习作”的素材,力求让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让“阅读”“习作”合二为一,避免“习作”教学的空洞性、缺乏说服力。在教学设计时我依据本故事结局出乎意料,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要学习作者匠心独运、构思新颖的习作技巧;文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表现小男孩十分喜欢这件运动衫,而是为了表现小男孩关爱他人,抓住这点我又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组织素材的重要表达方法;“小狗”一词在文中出现两次,从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埋下伏笔”“前后照应”的习作技巧。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联系每篇课文指导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感到习作的具体而不抽象,有内容仿照而不空洞。
再次本着“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我安排了两次联系旧知识的环节,加强语文的应运性:
1、文中前一次出现的小狗是为后文埋伏笔,后一次出现的小狗是和前一次相呼应,这样的表达方法让我们想到和第五组的哪篇文章相似?那篇文章又是怎样埋伏笔、怎样相呼应?
2、小男孩和康威老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有我们积累运用中的哪些词来形容?
接着在学习他人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到板书的重要性,它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我依据本课文章的主题: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爱,体现人间真情。随着课堂的层层深入最后伴随音乐《爱的奉献》的高潮部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红色之心!
设想总是美好的,但由于教学能力的局限,在实际教学过程存中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和问题:
1、指导学生的朗读(小男孩喜欢运动衫的句子)不到位。
2、课堂上教师多余的语言过多(特别是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教师过多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默读、理解。
3、急于代替学生回答他们回答不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
4、还是存在着完成教学任务的痕迹,一些环节指导不够具体,交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一件运动衫》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学生与教材所蕴含的情感激荡交流,积极踊跃的参与,频频碰撞出亮丽的火花,真切地受到爱的感染和教育。课后,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中多了很多爱的举动,学会关心人了。我很欣慰,这就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吧。
(一)把握中心,整体构建
本节课的设计我动了一番脑筋,在设计上,我不是从“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件事去展开,而是直接抓住“爱”这条主线,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然后用一个词来说说感受,五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温暖、关心、帮助、真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后的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表示?”“爱”,学生在一阵沉默后兴奋地回答。爱——这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最核心的情感,这也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悟所得。整个教学就围绕着“爱”这个中心展开,以“爱”为经,以文字的解读为“纬”,去课文中寻找爱,体会爱。
(二)个性阅读,情感荡漾
阅读,是孩子与文本的自由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有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在教学中,我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把阅读的时间和自*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写批注、师生减词对比读、小组读、指名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我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鼓励孩子表达不同的感受,对孩子的阅读体验给予充分的肯定。正是在这种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阅读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学生不仅仅从“我为康威老爷爷放弃自己心爱的运动衫中感受到爱”,从“康威老爷爷用心爱的小狗为我换回运动衫中感受到爱”,他们还从“售货员很同情康威老爷爷感受到爱”、从“妈妈听了我说小男孩的运动衫很漂亮,没一会儿,就给了我三元钱,从没一会就可以看出,妈妈很疼我”,从“小男孩十分喜欢动物,他用自己心爱的运动衫换了康威老爷爷的小狗”感受到了爱。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在这里,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激活了,就在学生与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交流中,教师深情地说:“是啊,爱是无处不在的。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点雨;它在清水里,会变成一条鱼;它在草地上,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它在人心里,会化作涓涓暖流”。教师这种饱含激情的话语再一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读写结合,体验升华
在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完善爱的小诗,这是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而任何一个富有爱心的人都是能够把这首诗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也正是教学留下的这个空间,更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学生感受之独特、语言之丰富,超出我的想象。尤其是一个孩子说到“爱是一种欺骗”更是让我惊讶。在创作这首爱的小诗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文本的体验与生活的体验结合,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爱的足迹。读写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较多,例如:《给予树》、《三个儿子》、《我不是最弱小的》等等。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既能很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又很好的深华了它的人文性。让我们共同在爱河中徜徉,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一件运动衫》教学反思3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一件运动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过程的描写,体现了“我”与康威老先生之间的真诚与友谊,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我遵循课标要求,为课文设计了一堂“活”的教学,学生兴味盎然,从教学效果上看还比较成功,下面谈谈我的反思: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从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结局与故事的结局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通过比较,通过自主探究,很快便体会出这样的结局更能突出人间的温情。又如通过朗读,让学生自评,评价读的程度,这个挑刺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在教学引语部分我设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利用煽情的导语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教学结束时,我设计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真情片段,通过讲述,再一次营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深刻地受到教育。
3、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最后环节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如给运动衫题字等,学生都纷纷拿起笔,为运动衫题字(如爱心创造了感动;有爱心是幸福的;有爱心必有回报等),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情”字上做文章,力求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另外,我还选择《麦琪的礼物》作为补充读物,不仅扩大了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也拓宽了教材的宽度,我认为是一种合乎新课程理念的尝试。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9)
——《祝福》高一语文教案3篇
《祝福》高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三课时
预习指导
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
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做“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课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祝福》高一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三课时
预习指导
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
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做“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课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一件运动衫》语文教案3篇(扩展10)
——运动会上的一件事作文 (菁选3篇)
运动会上的一件事作文1
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到了,我心中无比兴奋,一心等着这个快乐的日子。盼星星、盼月亮,这个日子终于被我盼来了。
班长给王子睿、马兰新、郑进一和我报了女子4x100决赛,我跑步之前肚子有点难受,好像要吐了似的。不知是不是跑步之前的正常反应。我在班长面前撒了个娇,我对班长说:班长在我跑步的时候给我喊加油,我就跑得快,我肯定给你拿个第一回来,我说的是第二棒哦!在第三跑道的是505班的张心,她们班的人说:“我肯定超不过她”。我心想:我一定要超过她,要给班级争光,为我班争第一,加油!加油!不知是一股什么力量,在鼓励我前进——对,这就是爱集体的力量。当我像一辆跑车,在宽阔的道路上奔驰时;当我像一只鹰,在天空上飞翔时;当我像一匹烈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驰时;内心充满的只是对班集体的热爱!其实我心里最清楚,我就是一个运动健儿,就应该在宽阔的操场上奔驰。终于,最紧张的时刻到了,裁判员一声枪声,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我们也不例外。只见他们奋力地跑着,身边一切好象都不存在了。在跑道上,我听见我们班的啦啦队在为我加油。我把一切都抛到脑后,只想:我一定要超过张心,加油!加油!最后,我以1秒的速度超过了张心。
这虽然是运动会场上的*常一幕,但是,在赛跑中,选手面临的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所以我送给运动健儿们一首诗:在我们心中,
你是一个神话;
漫漫长路,
你一人独挡;
运动场上,
你是划过的流星;
看台上,
千万双眼睛盯着你,
满怀希望的高声呐喊,
在赛场上飘荡蔓延。
人生能有几回搏?
把握机会,成功在招手!
运动会上的一件事作文2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这灿烂的丰收时节,我校迎来了第57届校运会。这段时间,赛场内外的每一张脸庞都洋溢着轻快的笑容,宁静的校园也随之欢腾起来。瞧,此时鲜红的`跑道上出现了一群纤瘦却自信的身影——原来,他们是初一年级参加10×400米接力赛的运动员们,而我也正是其中光荣的一员。在各选手一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后,一声响彻云霄的枪声响起,激动人心的比赛终于开始了。经过我班前两位同学的奋力拼搏后,终于轮到我接过布满汗水的接力棒,我便立刻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暂时处于领先的地位。可没过多久,也许是体力不支,或者是掉以轻心,身后的对手出其不意地加速超过了我。眼看双方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争强好胜的我不由得十分失望,不知不觉就慢下了沉重的步伐。这时,正当我路过观众席,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喊声忽然盖过所有嘈杂,随风传到我耳边:“周澄瑜加油!”“周澄瑜,快跑!”“加油,你是好样的!”这一句句加油助威的话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包含着同学们真诚的鼓励,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我怎能辜负同学们殷切的期望呢?我再次奋力鼓起信心,使出浑身力气朝终点冲刺而去。虽然使尽全力的我没能再次领先,却保住了第二名的位置,已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位同学。此时此刻,精疲力竭的我已如释重负,但一想起同学们赋予我的友爱与信心时,我又不由自主地为下一位奋斗的同胞呐喊助威:“加油!”在最后比赛结束时,我们已是全心全意,尽力而为,但终究没能取得好成绩。可是在此时,成绩和名次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同学们真诚友爱的信念让七<1>班赛出了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风格,这已经使我们倍感自豪。
运动会上的一件事作文3
运动会瞧,今天的操场上非同一般的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呐喊声,助威声,欢笑声响彻云霄,原来,我校正举行“冬季运动会”。听,跳高场地的上空不时的传来拉拉队员们高昂的“加油!加油!”声。我不禁被吸引了过去,看到她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跳高比赛呢!现在出场的是我们班的选手袁丽莉,只见她一阵快跑,身体猛地向上一蹦,整个身子就如同一只海燕轻盈地落在底上,整个动作配合地自然协调。轮到别的运动员出场了,她们有的轻松地跳过了0。85米的横杆,有的横着身子,越了过去,还有的也许由于心里太紧张了,一次试跳没有跳过,跳了两次……总之,第一轮的比赛都顺利地过了。随着横杆的提高,难度加大了,五(3)班的一名选手不幸被淘汰了,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有轮到了袁丽莉,这一次是0。95的横杆,我的新悬了起来,不知袁丽莉是否能轻松地跳过。因此,我的目光就像追光灯一样,跟随着袁丽莉快跑,起跳。随着“唉”的叹息声,横杆落地了,袁丽莉失误了。还好,她还有两次重跳的机会,我真希望袁丽莉能顺利地跳过,为我班争光。在我默默祝愿时,袁丽莉已重新跑到起点,开始第二次的跳跃,她加快了跑的速度,找准了起跳点,右腿用力一蹬,猛地向上一跃。“耶”我那悬着心总算落地了。顿时,我们一齐为袁丽莉喝彩,鼓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比赛,袁丽莉终于夺得了第一。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欢笑声久久回荡在上空。 简评:能用细腻的笔触抓住动态场景的细节展开描写,把热烈的赛场气氛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再别康桥语文教案【完整版】2022-11-25
- 2023年部编版初中初三语文教案2022-11-27
- 高中语文教案大全【完整版】2022-11-27
- 一年级语文教案说课稿2022-11-27
- 2023年度初一语文教案【10篇】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