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认识中国画课件,菁选8篇(范例推荐)

发布时间:2023-03-15 17: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认识中国画课件1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中国画课件,菁选8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认识中国画课件,菁选8篇(范例推荐)

认识中国画课件1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认识中国画课件2

  教学目的:

  1、 认识了解写意认识*画*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认识*画

  2、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认识*画

  3、 认识*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认识*画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二、 组织教学。

  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 范本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 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 认识国画的墨色。认识*画

  2、 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 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 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认识中国画课件3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

  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画: *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认识中国画课件4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画的工具。这也是*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认识中国画课件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

  2、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画的基本元素。

  3、萌发对*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态国画课件,国画作品。

  2、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态国画,感受画面的趣味性,激发对国画的兴趣。

  (1)分段欣赏部分动态课件:先欣赏静态的图,然后欣赏动态效果。

  ①教师出示老虎图:谁来了?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这只大老虎。

  ②教师出示鱼虾戏水图:它们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虾在水中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水中除了有虾,还会有什么?看看谁来了?

  ③教师出示老爷爷拉二胡图: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其他多幅动态国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2、了解*画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观看教师作画,了解*画基本元素。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国画是用毛笔蘸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

  (2)介绍动态国画。

  教师:刚才老师画的国画和你们看的国画哪里不一样?(会动的国画是用电脑在纸质国画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

  3、集体欣赏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结束活动。

  教师:国画不但可以做成动态国画,还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画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认识中国画课件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交流,感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诙谐有趣。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认识中国画课件7

  教学目的:

  进一步巩固*画技法,*画 蔬果通过学习*画 蔬果。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画 蔬果。

  教学准备:

  课件、*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有哪些?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梨等?

  3:怎么样安排画面?*画 蔬果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画 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认识中国画课件8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画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本课在笔法与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等。(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国画、认识*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2、学法:提前上网查找*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如何欣赏学习创作*画等。

  ②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并灵活应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与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经过上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这新的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绘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画。

  (板书: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画)

  (二)讲授授课

  解决问题

  (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画的独特之处是将*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

  (2)了解*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继而延伸到*毛笔的种类、宣纸的种类和生产,书画用墨的种类,*四大名砚。

  注前两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课堂反映进行简讲或详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

  (3)*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课件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阅读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1)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菁选3篇)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识*画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画的分类,感受*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画。

  【资料链接】:

  *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二)、向学生介绍*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画的艺术特色。

  【*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

  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画。

  (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小结

  五、课后反思: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二、画菜叶;

  使用教具:

  (1) 范画2张

  (2) 步骤图6张

  (3) 白菜、辣椒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学生答)

  教师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拿出大白菜和辣椒实物,说明本节课教学任务,并简介其结构,然后,板书课题——《蔬菜》(*画)(两分钟);

  二、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然后出示教师示范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2、 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

  (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

  (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

  (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

  2。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

  (2)用笔大胆、肯定。

  (3)保持画面、桌面、地面的干净。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20)分钟。

  三、讲评:选出几件好的和差的学生作业讲评,然后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3分钟)。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2)

——《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3)

——美术《认识中国画》 教学设计

美术《认识中国画》 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感受画家在自然美中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讨论和分析,了解*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画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感。

  【难点】

  体会*画中的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之美。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油画对比欣赏,体会不同。结合资料卡介绍相关*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画

  课件展示多幅国画作品,并提问:结合相关资料,谈谈对于*画的理解?学生总结回答:*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结晶之一。画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使用*特有的笔、墨、纸、绢、砚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2、形神兼备

  结合画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于画”的说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因此自东晋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便一直作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之后又逐渐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3、气韵生动

  出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以同桌俩人为一小组,讨论画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使画面具有生命力?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遵循绘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的绘画理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作品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环节三:总结归纳,体会气韵

  提问:如何理解绘画中体现的气韵生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南齐谢赫进一步发展了“形神兼备”理论,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气韵原是品藻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时的用语。

  在绘画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到后来,气韵的概念渐渐涵容更多的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合的艺术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能够表现物我为一的生动气韵,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环节四:学生实践,自主欣赏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今天所学,赏析顾恺之《洛神赋》,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意见。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顾恺之是*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以长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现出一种现实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综合审美意象和神话意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参照,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2、课后了解本节课后续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探讨。

  四、板书设计

  略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4)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 (菁选2篇)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画的工具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工具材料的特性,表现不同的用笔和用墨。

  能结合相关的作品,从笔墨的运用与表现方面进行鉴赏。

  情感目标:体验*画的笔墨情趣,加深对传统*画的理解与热爱。

  过程目标:学会分析与思考*画的工具材料与笔墨特征的关系。

  重点:*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与技巧。

  *画的工具材料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出规律)。

  难点:能灵活自如地使用*画的工具材料表现不同的笔墨(通过自主探究和适当的练习)。

  教法:讲授、示范、问题法、体验法、启发式。

  学法:自主探究、比较、小组合作。

  教材充实整合:

  本课将工具材料的介绍和运用与学习用笔、用墨的技巧结合起来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工具材料与笔墨技法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将白描临摹、写意和工笔的技法学习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首先先教师展示准备的*画工具材料,让学生用手去触摸、观察毛笔和宣纸的材质。

  活动一:请你在两种不同的纸上用浓墨朝不同的角度用笔,发现这些用笔有什么特点?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6——8人进行实践,展示自己组的研究结果,教师小结,介绍用笔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在墨汁里加上不同分量的水,在两种纸上表现出不同深浅变化的墨块。引导学生分析水分的多少与墨的深浅和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生宣纸与熟宣纸的特征。学生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再全体讨论,教师小结,介绍*画用墨的知识和技巧。

  运用所学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表现简易的花草的练习。

  展示与评价:

  自评(可让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小组内自评互评、然后推选几幅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评价、教师的点评。

  本课对简单的材料和笔墨技法的介绍,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使整个学习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求知的乐趣。

  掌握相关的雕塑知识,特别是雕塑术语。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术语对雕塑作品进行鉴赏。掌握雕塑创作的一般方法和展示方法。

  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雕塑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到雕塑学习和创作上来,同时又能在研究型学习的活动中理解相互间的关系。

  学生能积极参与雕塑学习,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雕塑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重点

  在掌握雕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用雕塑的一般术语分析中西方雕塑的类型、艺术特征与风格,以及各个时期代表性雕塑家和代表作品;能口头或书面评价他人作品,形成健康的、个性化的艺术观点。

  了解各种雕塑样式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技术。练习并能初步掌握1——2种简单的雕塑制作方法与制作技术,能用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教学建议

  本模块提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条件好的.重点中学,还是教师配备或教学硬件配备上都受到限制的一般中学,美术教师都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如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看作品进行欣赏教学,现场教学进行学习或讨论;可以利用不同地区、城市的雕塑作品图片进行交流;也可以模仿中外雕塑作品的动作造型进行游戏式造型练习等。在雕塑创作练习时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颖题材来丰富学生的创意思维;可选择单个或合作的形式创作系列或主题性作品;也可以对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进行模仿练习或二度创作等。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工具材料的特性,表现不同的用笔和用墨。

  能结合相关的作品,从笔墨的运用与表现方面进行鉴赏。

  情感目标: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加深对传统中国画的理解与热爱。

  过程目标:学会分析与思考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与笔墨特征的关系。

  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与技巧。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出规律)。

  难点:能灵活自如地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不同的笔墨(通过自主探究和适当的练习)。

  教法:讲授、示范、问题法、体验法、启发式。

  学法:自主探究、比较、小组合作。

  教材充实整合:

  本课将工具材料的介绍和运用与学习用笔、用墨的技巧结合起来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工具材料与笔墨技法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将白描临摹、写意和工笔的技法学习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首先先教师展示准备的中国画工具材料,让学生用手去触摸、观察毛笔和宣纸的材质。

  活动一:请你在两种不同的纸上用浓墨朝不同的角度用笔,发现这些用笔有什么特点?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6——8人进行实践,展示自己组的研究结果,教师小结,介绍用笔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在墨汁里加上不同分量的水,在两种纸上表现出不同深浅变化的墨块。引导学生分析水分的多少与墨的深浅和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生宣纸与熟宣纸的特征。学生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再全体讨论,教师小结,介绍中国画用墨的知识和技巧。

  运用所学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表现简易的花草的练习。

  展示与评价:

  自评(可让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小组内自评互评、然后推选几幅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评价、教师的点评。

  本课对简单的材料和笔墨技法的介绍,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使整个学习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求知的乐趣。

  掌握相关的雕塑知识,特别是雕塑术语。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术语对雕塑作品进行鉴赏。掌握雕塑创作的一般方法和展示方法。

  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雕塑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到雕塑学习和创作上来,同时又能在研究型学习的活动中理解相互间的关系。

  学生能积极参与雕塑学习,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雕塑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重点

  在掌握雕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用雕塑的一般术语分析中西方雕塑的类型、艺术特征与风格,以及各个时期代表性雕塑家和代表作品;能口头或书面评价他人作品,形成健康的、个性化的艺术观点。

  了解各种雕塑样式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技术。练习并能初步掌握1——2种简单的雕塑制作方法与制作技术,能用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教学建议

  本模块提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条件好的.重点中学,还是教师配备或教学硬件配备上都受到限制的一般中学,美术教师都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如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看作品进行欣赏教学,现场教学进行学习或讨论;可以利用不同地区、城市的雕塑作品图片进行交流;也可以模仿中外雕塑作品的动作造型进行游戏式造型练习等。在雕塑创作练习时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颖题材来丰富学生的创意思维;可选择单个或合作的形式创作系列或主题性作品;也可以对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进行模仿练习或二度创作等。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5)

——中国画构图论文

中国画构图论文1

  关键词:

  *画构图

  构图,就是将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加以艺术的条理化。

  *画向来讲究构图,南齐谢赫“六法论”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即是构图。

  构图又名章法,或称布局,也称“置陈布势”。

  《*画论》(周积寅著,2005年7月编,1版)中写道:“经营位置”在“六法”中极为重要,唐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明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局意象为第一”,清邹一桂也说“以六法言,学以经营为第一”。

  *画的构图讲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画面上“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实际,呼应、开合、露藏、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布置章法,并能巧妙地处理画面的空间,使无画处皆为妙境。

  *画的构图有其特殊规律,因为*画在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特殊性,加上本民族长期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欣赏、习惯直接关系到*画的构图,宋代郭熙提出了“三远论”即:*远、高远、深远。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提出:“凡作画者多空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不知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之妙之。一如作文在立意布局,新警乃佳,不然缀辞徙工,不过陈言而已。”现代画家在构图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着围棋,下子格格,皆可以落,格格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以处落墨,切忌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风,一笔失当如棋局败。

  (王树村《民间画诀选辑章法》,见美术1961年第六期)构图中的线条在秦汉时期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如画像石像砖、木版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等,都是以线造型的。

  《人物龙凤图》是毛笔在丝绢上勾画的,可以说是最早的白描人物构图作品,该画面人物造型简洁生动,墨线用笔流畅挺拔,线条纹饰经过精心刻画。

  总体说这时期线条还较稚拙,不够成熟。

  一、*画构图的特点

  根据古代和现代画长期的经验积累,现在*的构图日趋明显和成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定的构图方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舍。

  没有取,画不能立形,谈不到构图;没有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画不上,即无宾主之分,又无轻重,大小的处理,便没有章法而言。

  黄宾虹说:“对景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

  2、定宾主之位。

  一幅画,要有一个主体。

  主体是画中最主要的形象。

  有了主,还要有宾的陪伴(陪衬),陪伴便是宾。

  元汤庄在《画鉴》中说:“画有宾有主,不可使宾胜主。”

  3、立远近大小之形。

  宾主既定,就要考虑形象因透视关系而产生大小不等的形状。

  宋李成说:“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山水诀》)

  4、取势与写势。

  所谓“势”,“此是往来顺逆”,是一种形象的运动感。

  在形象上,势有欲高者,有欲下者,有仰视,俯视,也有奔腾以跃之势。

  顾恺之称构图为“置陈布势”,就说明了势在对象的表面,是对象生动而有节奏的形式感。

  5、呼与应。

  画中的“呼其应”,简言之便是画中的形象,得到前后左右的关联。

  民间画画称“呼应”为“顾盼”。

  呼应有画内呼应和画外呼应。

  在绘画中,呼应不仅是内容,即在形式上也存在。

  如墨与墨,色与色之间的呼应。

  6、大空与小空。

  *非常讲究空白,空白直接关系到形象在画面上的安排。

  “挂一漏万”即说明了“留空白”在*画艺术表现上特殊聪明的办法。

  7、黑与白,虚与实,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清秦祖永《桐阳画诀》写道:“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不可窒塞,大约左虚右实,右虚左实,布景一定之法,有变化错综,各随人心。”

  8、疏与密,松与紧。

  画忌*,忘齐忌均。

  有疏有密就打破*均,松与紧,一是指用笔用墨的松紧与紧凑;一是指形象在画面上密集与疏散。

  9、繁简。

  “繁中置简,静与生奇”。

  (明沈周绂《江山渔色图》卷)

  10、纵横与参差。

  画有一竖一横: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便无一顺之弊(清华翼纶《话说》)。

  高下参差,石之灵者出自天成(清沈宋骞《芥舟学画编》卷四)。

  11、动静与奇正,山本静也,水流则动。

  水本动也入画则静。

  (清迮朗《绘事雕虫》)。

  图意奇奥,当以*之笔达文;图意*淡,当以别趣谈之。

  所谓化腐朽为神态笑。

  (清云薰《山静居画论》)。

  12、边角的处理。

  二、*画构图的发展

  以上谈的*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

  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画的表现力。

  但是,不管变化如何,*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

  *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新*成立以后,随着面向现实生活的风气盛行,画家开始表现时代的脉搏。

  西方定实技巧和写生速写的引入,提高了我国绘画的造型能力。

  画家开始摆脱前人粉本,刷新了*画构图的面貌。

  随着改革开放和画家心态的开放,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画兼收并蓄,画家不仅从唐宋绘画、楚汉帛画中汲取营养,而且从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进行借鉴,使*画构图无论在设计,创意、还是对线条的运用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线条的形式美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线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构图,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新老观念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

  人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现实世界的时间是流逝的、无限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无边*的;而人的创造物――绘画,就时间而言是凝固的、有限的,就空间而言是二维*面的,有边界的。

  这两者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最密切的对应联系。

  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面结构。

  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

  尤其是现代绘画,这种转换以纯粹创造的外表显示出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抽象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画构图虽然加入了一些西方的绘画构图和设计因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画有其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构图形式的多样化还是脱离不了以上的构图法则。

  只有深刻了解和把握好“*画”的内涵,相信*画构图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积寅.*画论集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7.1.

  [2]李子侯.工笔人物画.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5.2.

  [3]*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教研室.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1990.5.1.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扩展6)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课件教程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课件教程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a、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b、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c、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d、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e、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中国画 课件 菁选 认识中国画课件 菁选8篇 认识中国画课件1 认识中国画课件1分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