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0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09:45:08 来源:网友投稿

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0篇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晋城市城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建设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0篇,供大家参考。

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0篇

篇一: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名称

 晋城市城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白马寺山林区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新建(生物防火林带)九个小班中间铺设防火道路长 约 6 公里 续建(白马禅寺广场----后山瞭望塔)长 2.5 公里,3米油路拓宽,两侧各加路沿石 0.5 米

  建设防火墙长 12000 米 建设期限

  二 年

 承担单位

  晋城市城区林业局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3

  基本社情

 2.4

  基本林情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项目区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3

  基础条件

 3.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目标和原则

 4.2

  项目建设内容

 4.3

  项目建设标准

 4.4

  项目实施进度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5.2

 资金筹措

 第六章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2

 社会效益分析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

  7.2

  技术、人才等保障措施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8.1

  综合评价

  8.2

 建议结论

  附: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晋城市城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1.2 建设地点

  白马寺山林区 1.3 建设规模

  新建(生物防火林带九个小班中间)铺设防火道路长约 6 公里 续建(白马禅寺广场----后山瞭望塔)长 2.5 公里3 米油路拓宽,两侧各加路沿石 0.5 米 建设防火墙 12000 米

  1.4 建设期限

 二年 (二 OO 九年---二 O 一 O 年

 )

 1.5 承担单位

 晋城市城区林业局 1.6 承担单位负责人

  1.7 主管单位

 1.8 主管单位负责人

  1.9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 320 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省级林业扶持资金 256 万元;自筹 64 万元。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项目建设背景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部 4 公里处,是晋城市区一道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公园规划面积 12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65%,辖区内最高海拔为 1054.8 米,为市区制高点。登临主峰,极目南眺,市区面貌,一览无余。

 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区政府主导、全社会筹资”的方针,森林公园已先后投入 6000 多万元完成了登山步道、平安系列工程、白马绿苑生态园、景观湖、白马雕塑、石佛寺饮水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十多项,08 年我们又多方筹资 1000 万元,本着景观建设和精品意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栽大苗、种大树,完成了森林公园入口小东山绿化 、平安广场及周边绿化、开发太行山树木园建设、各景点景观绿化等工程,共种植 4.5m 高的雪松 4000 多株、4.5m 高青杄 220 株、4.5m 高蜀桧 200 株、8 米高油松 6 株等十几种树木,已初步使森林公园绿化上水平,品味得到提升,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新格局,一个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森林公园,为市区居民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一个节假日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近年,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逐渐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伴随着森林公园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游览人数逐日增多,在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给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带来的护林防火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因森林公园境内树木绝大多数为针叶树(松柏类),油脂含量高且易燃,一旦发生火情,扑救难度极大。随着《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规划以白马寺山生态区为核心,形成 60 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心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两区四片”的组团式结构,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的林地资源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的安全,2008 年我们相继完成了后山瞭望塔的建设和林区消防管道设施,并健全了防火各项管理制度,但缺少林火阻隔系统,为确保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的安全,急需在林区内建设森林防火道路,便于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设施能够及时快速到位 ,使各方面损失降到最小,避免出现发生火情很难扑灭的现状,影响到森林公园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森林防火道路的建设也可让广大游客能够真正身处森林体会大自然的馈赠,感到森林的奇妙和乐趣。所以,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对促进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2.3 基本社情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范围涉及 2 个乡镇,7 个行政村,区域内人

 均收入较高,社会经济状况良好。区内现有大张村、大车渠等几个典型的农村示范型小康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来公园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的游客每年递增,年均游客达10 万人次 。

 2.4 基本林情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位于白马寺山林场境内,包括了几乎全部的森林精华区。森林公园总面积为 1398.8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739.8 公顷,占总面积的 52.9%;非林业用地面积 659.0 公顷,占总面积的 47.1%。森林公园内的 341.4 公顷的林分,全部为人工林。其中油松林 227.6 公顷,占林分面积的 66.7%;侧柏林 36.7公顷,占林分面积的 10.7%;油松和侧柏混交林 61.4 公顷,占林分面积的 18.0%; 桧柏 12.8 公顷,占林分面积的 3.7%刺槐和杨树 2.9 公顷,占林分面积的 0.9%。全部为中幼林。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项目区地理位置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地处太行山南麓和泽州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2o 44 / 40 //

 --112

 o 45 / 、北纬 35 o 25 / 33 //

 --35

 o 35 / 10 // 1。最高点为方山主峰,海拔 1054.8 米。

 公园交通便利,泽州北路与公园旅游二级路相连,从市区到公园停车场仅需十分钟车程,随着今年泽州北路的延伸和扩展,

 森林公园独特的区位优势就显得尤为明显。

 3.2 自然条件 公园境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0.9 摄氏度,无霜期178 天,年均降水量628.3 毫米,是暖温带植物最佳适应区。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现有种子植物 20 科。30 属,200 余种。其中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名贵树种达 10 余种,有中草药及各类经济植物百余种。公园内植物种类以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菊科植物为主,这些科中又以草本植物占优势,这充分体现出公园温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从植被的组成和植物种类上看,普遍表现出了干旱的特征。

 公园内现存植被为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侧柏混交林等。灌木主要有荆条、黄刺枚、虎榛子、杠柳、沙棘、白刺花、黄栌、酸枣、柠条、绣线菊;草类有蒿、百里香、针茅、白羊草、车前、菊花、柴胡等。经济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核桃、柿树、杏、桃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谷子、玉米等。

 3.3 基础条件 晋城市城区地处太行山南端,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暖温带植物最佳适生地。其次,项目建设区有较好的立地条件(部分地段土层较薄,土层厚度在 10CM 左右,需取石还土),地表植被分布广泛,有荆条、白草、杠柳等;实践表明本次规划设计树种山桃、山杏、香花槐、黄栌等在该地类上表现良好,生

 长旺盛。其次,晋城市国土面积小,仅 21.6 万亩,新制定的《晋城市总体规划》,就是以白马寺山为中心拓展城市区域,所以白马寺山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组织实施本项目,顺应政府决策,符合民心民意。第三,晋城正在进行泽州北路的延伸和拓宽,积极打造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为城市中心公园和城市绿色氧吧,这样面临进山游园的人数会大幅增加,林区的安全会助推森林公园建设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

 3.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是 200 年 9 月经省政府批准建设为省级森林公园,随着近年来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造林绿化力度的加大,森林公园建设已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娱一条龙服务体系,凭借优美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参观,初步统计每年平均游人达三十万人次。

 第四章

  建设方案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目标和原则

 为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建设森林防火道路,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在林业建设中同步实施。力争在一年内初步建设以防火道路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系,增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达到森林防火与多种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

 森林防火工程化、集约化,与中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体化。

 4.1.1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

 (2)适地适树建设的原则。

 (3)防火功效与多种效益兼顾的原则。

 (4)与林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原则。

 (5)网络由大到小,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则。

  4.2 建设内容 白马禅寺广场----后山瞭望塔长 2.5 公里,宽 3 米油路拓宽,两侧加 0.5 米宽路沿石。

 生物防火林带九个小班中间铺设防火道路道长约6公里,宽1.5米。

 建设防火墙12000米。

 4.3 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乡村三级公路 (2)路面类型:混凝土水泥路面 (3)计算行车速度:V=20km/n (4)路面交叉:平面交叉

  4.4 项目实施进度 2009 年 1 月--6 月工程设计和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2009 年 7 月--10 月铺设工程 2009 年 11 月--12 月组织检查验收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 320 万元。

 5.1.1 白马禅寺广场----后山瞭望塔长 2.5 公里油路拓宽,两侧各加 0.5 米路沿石,按 100/米,小计 25 万元。

 5.1.2 生物防火林带九个小班中间铺设防火道路长约 6 公里,按 400/米,小计 240 万元。

 5.1.3 防火墙建设 12000 米,按 3 元/米,小计 36 万元。

 5.1.4 设计费、监理费及其它费用 19 万。

 5.2 投资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 320 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省级林业扶持资金 256 万元;自筹 64 万元。

 第六章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我林区由于山田交错,森林与农耕区、村庄居民点相互镶嵌构成复合体,由于人为火源十分复杂,山区管林用火总是难免,只要遇上火险天气,就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除了加强林火管理以外,建设防火道路,即可阻隔农耕区引发的火源,又可控

 制森林火的蔓延,把火灾扑灭在初发阶段。即使发生了森林火灾,消防设施也可以及时到达,把火灾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这样确保了生态安全,也吸引更多来晋城投资的商人,创造良良好的环境。

 6.2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休闲带来安全感,为社会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供保证。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社会经济较发达,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晋城市区一处最大的省级森林公园,森林防火工作受到各级领导普遍重视,防火机构健全,具有一定的防火基础设施和设备。实施防火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对保护生态环境、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项目建成后,不但具有较好的防火设备、生态效益,而且还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总之该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该项目目标适当,措施适用并科学可行。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 7.1.1 资金筹措 项目业主负责工程经费的筹集,其中由省级林业扶持解决 256万元,由项目主自筹解决 64 万元. 7.1.2 资金管理

 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由项目业主负责管理工程经费,单独设立项目资金帐户,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不得挪作它用,从财力上保证项目建设正常有效运转 。

 7.2 技术、人才等保障措施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和进修学习,加大项目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同时成立了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由城区林业局副局长工程师赵顺林担任,副组长由城区林业局营林站长工程师申刚军担任。并聘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梁林峰主任担任技术顾问,以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进行。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8.1 综合评价 本报告依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森林防火“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按照因害设防,适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合理布局防火道路工程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白马寺山森林火灾综合防御能力。本报告因地制宜,体现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三大效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报告的文件组成满足国家项目设计深度和要求,可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8.2 建议结论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是 80 年代通过组织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经过 20 年的努力终于营造成万亩林海,由于森林公园地处煤矿采空

 区,水资源流失严重,致使树木生长速度缓慢,而且绝大多数为针叶树(松柏类),油脂含量高且易燃,为确保 20 年的造林成果,公园每年由人工开通一些简易的防火通道,大部分林地没有配置防火道路。一旦发生火灾,无法使消防设施及时通畅。随着游园的人数增多,为提高游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并能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因此,建设防火道路对公园资源保护和游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附:项目投资建设估算表

 森林防火道路概算表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估算金额(万元)一、新建防火道路 公里 6 255 1、路基工程 公里 6 150 2、排水与防护工程 公里 6 25 3、特殊路基处理 公里 1 5 4、软土处理 公里 1 5 5、路面工程 公里 6 40 6、路面 平方米 18000 9 7、平面交叉 处 3 6 8、建设单位管理费 公里 6 3 9、工程质量监督费 公里 6 3

 10、工程监理费 公里 6 2 11、设计文件审查费 公里 6 3 12、勘察设计费 公里 6 4 二、续建防火道路 公里 2.5 29 1、路面加宽 (两侧加路沿石)公里 2.5 25 2、其它费用 公里 2.5 4 三、防火墙 米 12000 36 合

  计

  320

篇二: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1、 项目 名 称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2、 建设单位及性质、 法人代表 该项目 由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负 责建设。

 法人代表:

 黄 兴 洲 3、 项目 批准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4、 主管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5、 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6、 建设期限 该项目 计划从 2011 年开始建设, 计划一年内建成。

 7、 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及资金来源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工程共五段, 全线长 17314 米, 平均宽 3.5 米。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 全长 2106 米。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全长 3268 米。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 全

 长 4300 米。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米。

 五段道路采用 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行车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 道路平均 3.5 米宽。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 级, 最小平曲线半径 15 米, 最大纵坡 9%。

 项目 总投资为 100 万元, 资金来源单位自 筹解决。

 二、 项目拟使用林地概况 拟使用林地涉及本场管理的国有林地。

 该项目 建设是修建防火道路使用林地, 道路长 17314 米, 平均宽 3.5 米, 面积共计 6.0599 公顷, 其中:

 有林地 3.0310 公顷,疏林地 3.0289 公顷。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使用有林地 1.6219 公顷,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 全长 2106 米, 使用 疏林地 0.7371 公顷。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 全长 3268 米, 使用 林地 1.1438 公顷,其中有林地 0.3570 公顷, 疏林地 0.7868 公顷。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 全长 4300 米, 使用疏林地 1.5050公顷。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 米,使用有林地 1.0521 公顷。

 该项目 初步设计、 环评等工作已完成, 并着手办理使用 土地使用手续, 尚未开工建设。

  三、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的依据 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2、 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 镇 巴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4、《 镇 巴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

 5、 国家、 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 规程、 规范。

 6、 项目 区域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 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和方法。

 8、 项目 建设单位申请。

 9、 林权证明。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

 一、 项目背景及提出过程 镇巴县位于巴山腹地, 是陕西省重点森林分布区, 森林资源相当 丰富, 南与 四川省主要林区相连, 东、 西与 汉中的主要林区相接。

 多 年来, 在历届县委、 政府的重视下, 镇巴县林业发展形式良好, 特别是天保工程启 动后,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该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建立于 60 年代,几十年来, 保护森林资源, 合理利 用 资源是该场形成了 良好的经营理念, 经营面积 35 万亩, 现在森林资源结构合理, 特别是保留了 天然分布, 长势良好的巴山冷杉林分 1 万余亩和天然分布的大面积巴山木竹林, 近年来, 林区道路失修, 道路破烂不

 堪, 行车困难, 本场 35 万亩及周 边近 200 万亩森林资源火灾危险加大,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该县确定对原有道路进行维修加宽。

 该道路建设已完成测量, 由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二、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

 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 地处汉中市东南隅, 大巴山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 107° 25′ 30″ —108° 16′ 42″ , 北纬 32°08′ 54″ —32° 50′ 42″ 之间。

 东西长 80. 5 公里, 南北宽约 77公里, 东邻安康市紫阳县、 汉阴县相连, 西北与 西乡 县毗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 通江县接壤, 有陕西“南大门” 之称。

  2、 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 西部, 米仓山东段。

 境内由大巴山主脊和星子山主脊形成地貌骨架。

 巴山 主脊将全县分为 南北两半,星子山又将北坡分为东西两区。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

 海拔一般为在 2534—425 米之间, 相对高差2109 米。

 3、 气候 镇巴县地处川陕两省交界、 米仓山 主脉地带, 气候受半封闭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影响, 就同一地区而言, 由于海拔高度、阴阳坡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总的特征是: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水热同季、 四时多云, 变化较大。

 据县气象局 观测记载, 县年平均日 照时数 1349. 8 小时, 平均气温 13. 8℃, 极端最高气温37. 8℃, 最低气温-10℃, ≥ 10℃积温 233 天 4394℃, 无霜期矮山区 236 天, 年平均降水为 1250 毫米。

 4、 水文 镇巴全县大小河流沟溪 854 条, 总长 2224. 57 公里,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 主要河流有伊家河、 青水河、 渔水河及渔洞河。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 主要河流有泾洋河、 楮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 735. 5 毫米, 平均径流量 25. 5 亿立方米, 六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1. 94 亿立方米, 地表水丰富, 但利用困难。

 全县岩湾泉水出露 344 处, 汉江流域 205 处, 嘉陵江流域 139 处, 径流量 4. 6 亿立方米, 是该县今后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

 5、 土壤 据土壤普查, 全县共有 5 个土类,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沿岸阶地上,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 1000 米以下的缓坡地区,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 1100-2300 米的山梁及缓坡; 石渣土主要分布在半山的陡坡区; 1600 米以上的山顶平地, 以生草黄棕壤为主; 紫色土集中分布在简池和三溪。

 6、 植被 镇巴县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差异, 森林垂直带谱明显, 树木种类繁多。

 2100 米以上为巴山冷杉林带, 1200-2100 米为含有

 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 12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 树木种类以松栎类分布最广, 其次是硬阔叶树木。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柏类、 华山松、 铁坚杉、 杉木、 巴山松、 杨类、 椴、 椿、桦类, 还有药用 树种辛夷、 黄柏、 杜仲、 厚朴、 山 茱萸、 樟树以及鹅掌楸、 青檀、 银杏等珍贵树种。

 竹类共有 10 种:

 野生竹以木竹为多, 栽培竹以班竹、 金竹、水竹为多。

 7、 野生动物 镇巴县在地理位置上属北亚热带, 森林植被和水热资源丰富, 给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 优越的自 然条件。

 据 1998 年全县对野生动物普查结果, 县境内分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 4纲 18 目 46 科 178 种。

 其中列入国家Ⅰ 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豹、 金雕、 林麝 4 种, 列入国家Ⅱ 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 鬣羚、斑羚、 豺、 黑熊、 水獭、 大灵猫、 小灵猫、 金猫、 鸢、 赤腹鹫、雀鹰、 隼类、 鹰类等 33 种。

 8、 矿产资源 镇巴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 有煤、 板石、 锰、 矾、 钡、 硫磺、 铁、 石膏、 碳石等 25 种, 目 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 板石、锰、 矾、 钡、 石膏等, 其中, 煤储量为 3325. 2 万吨( 剩余储量)、板石 30000 万立方米、 锰 74. 2 万吨、 矾 15 万吨、 钡 180 万吨、石膏 43. 4 万吨。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 锰、 板石、 灰岩等。

 (二)

 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 512 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433. 47 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84. 7%。

 在林业用地中, 其中:

 有林地面积306. 25 万亩, 灌木林地面积 92. 27 万亩, 其它林业用地面积34. 95 万亩; 在有林地中, 其中:

 天然林 273. 22 万亩、 人工林32. 70 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 808 万立方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59. 9%; 林木绿化率为 78. 1%。

 (二)、 社会经济概况 1、 2010 年及“十一五”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24. 87 亿元, 同比增长 15. 1%; 完成财政收入8793 万元, 同比增长 53. 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00 万元, 同比增长 48. 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 17 亿元, 同比增长 40. 8%;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 8. 08 亿元, 同比增长 18. 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15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50 元, 分别增长 23. 3%和 15. 6%。

 “十一五” 末, 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 2. 6 倍; 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 末的 3. 4 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五” 末的 2. 8 倍和 2. 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 末的 2. 6 倍; “十一五”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 7 亿元, 是“十五” 期间的 2. 7 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产业化推进有效。

 粮、 油、 菜产量稳中有升, 2010 年, 粮食总产 9. 76 万吨, 油料总产 1. 02 万吨, 蔬菜总产 7. 95 万吨。

 五年累计输送劳动力 28. 67 万人 ( 次),

 创收 19. 85 亿元, 其中 2010 年输送劳务 6. 1 万人( 次), 创收5. 62 亿元。

 2、 工程区人口 数量、 密度、 就业状况。

 全县共辖 21 镇 221个行政村, 总人口 28 万人, 平均人口 密度 82 人/平方公里。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 位, 累计增加就业岗 位 3898 人, 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 1072 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 310 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9%以内。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五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涉农补助 3. 76 亿元。

 稳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逐步解决了 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教育、 医疗、 住房、 养老、 就业等热点、 难点问题, 狠抓了 城乡 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 有效提升了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

 农民实现“零” 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教育、 卫生、 社会保障、 机构改革等有序推进。

 完成了 全县 354 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4、 社会保障日 趋完善,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 生育和城乡 低保制度稳步实施, 覆盖面逐年扩大。

 2010 年, 全县养老保险参保 6760 人、 医疗保险参保 13412人、 失业保险参保 4820 人、 工伤保险参保 6226 人、 生育保险参保 6707 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

 别达到 91. 2%和 94%, 233096 名 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城市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 3643 人和 27407 人, 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8984 人, 3740 名 五保户 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5、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夯实稳定第一责任, 持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充分保障了 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第三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我队根据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关于该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使用 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委托书》 要求, 组成专业调查组, 对项目 区拟使用 林地的范围、 地类、 权属、 林种、 优势树种, 树种组成、 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补偿指标等进行了 广泛、 深入、 细致和全面的调查规划, 实测了 使用 林地面积, 共计 6. 0599公顷。

 并按照有关规范、 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于 2011 年 9 月 完成了 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 为项目 建设单位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审批提供了 真实可靠的项目 区使用 林地的各种基础数据, 为镇巴县国有巴山 林场防火道路项目 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 基础。

 一、 调查等级

 项目 区调查采用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

 二、 技术标准

  项目 拟占用 林地采用 《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 中的技术要求。

 三、 调查方法 1、

 外业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和《使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及省市有关规定要求, 本次林地面积确定采用 现场勾绘和实测丈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占地面积采用 1: 10000 比例尺地形图, 现场勾绘, 计算机求算面积的办法确定。

 树种、 林种、 树高、 林分平均胸径、 郁闭度、 植被、地类、 权属、 起源等林分因子调查采用 标准地调查办法确定,现地记录, 标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0%。

 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林木起测直径为 5 厘米, 通过多个标准地计算出平均每亩的林分蓄积量。

 平均年龄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 龄组以优势树种龄组表确定; 权属以林权证为准; 平均胸径以优势树种每木检尺计算而得; 平均高在标准地选 3—5 株平均胸径的优势树种,测定高度, 用 算术平均法计算高度。

 拟使用 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保留 4 位小数。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采用 查阅文献、社会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动植物资源状况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分布情况, 以查阅动物志、 植物志及有关调查资料, 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

 古树名 木调查采用 复核调查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按

 照《全国古树名 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的有关标准, 根据镇巴县林业局古树名 木资源的普查建档成果资料, 对项目 区进行全面复查, 核对所有调查因子, 进行纠 错补缺, 如在普查中发现遗漏的古树名 木, 要采用 社会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补充调查。

 景观风貌资源调查采用 查阅 资料和现地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

 首先查阅镇巴县人民政府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有关旅游调查资料, 对项目 区景观资源情况, 结合资料, 采用 实地调查进行详细调查, 查清项目 区内各类自 然景观的类型、 分别区域、景观特色和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

  2、 内 业 统 计汇总 及 图 件编 绘

  根据外业现场丈量调查...

篇三: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X 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 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

 林

 业

 局 X X 县 林 业 勘 察 设 计 队 XX 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XX·XX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名称和单位 ................................... 1 1.2 建设内容与规模 ................................... 1 1.2.1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 ........................ 1 1.2.2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 1 1.3 项目总投资 ....................................... 2 1.4 资金筹措� ....................................... 2 1.5 投资使用计划 ..................................... 2 1.6 建设期限 ......................................... 2 1.7 项目效益 ......................................... 2 1.8 编制依据 ......................................... 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3

  2.1 项目背景 ......................................... 3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5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 5 2.4 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 8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 8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 12 第五章

 项目建设进度 ................................ 14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4 6.1 估算的原则 ...................................... 14 6.2 投资估算的依据 .................................. 14 6.3 项目投资估算 .................................... 14 6.4 资金筹措� ...................................... 15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15 7.1 组织保障 ........................................ 15 7.2 资金保障 ........................................ 16 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 16 9.1 生态效益评价 .................................... 16

  9.2 社会效益评价 .................................... 17 第十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 17 10.1 综合评价结论 ................................... 17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和单位 项 目 名 称�XX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承建单位� 法 人 代 表� 技 术 负 责 人� 项目主管单位� 1.2 建设内容与规模 1.2.1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 包括通讯联络系统、暸望监测系统及扑救指挥系统建设。其中�购臵 syz-Ⅱ型移动指挥综合通信设备 7 台�无线电通讯、GPS 设备等 80 台�望远镜 50 套�火情监测巡护摩托车 51 辆、指挥车 8 辆、运兵车 8 辆、消防车 8 辆�风力灭火机、油锯等防火器械各 450 台, 割灌机 200 台�扑火组合工具 450 套�扑火服450 套�其它扑火装备 600 套。

 1.2.2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林区道路建设、林场站、点房屋、了望塔建设及办公设

 2 施更新�其中建设防火道路 636 公里�修建防火了望塔 20 座�林场、护林站点修建房屋 6250 平方米�购臵办公桌、文件柜、微机等办公设施 204 件。

 1.3 项目总投资 三年预算项目总投资 6002.037 万元�其中�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投资 1864.377 万元�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4137.66万元。

 1.4 资金筹措� XX 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XX 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因此�项目建设全部采取以国家投资为主�即�申请国家投资 6002.037 万元。

 1.5 投资使用计划

  年度投资为�2013 年投资 2532.612 万元�2014 年投资2049.2 万元�2015 年投资 1420.225 万元。

 1.6 建设期限 3 年�即 2013�2015 年� 1.7 项目效益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社会公

 3 益事业�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和改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增强 XX 县 7 个国有林场的森林防扑火能力�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对改善石羊河流域源头生态条件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1.8 编制依据 《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XX 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XX 省委 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XX 县森林防火“十二五”规划》。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具有提供木材、调节气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功能。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臵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干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当前�全球森林蓄积量仍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采伐�森林病虫害之外�森林火灾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 19%�人均林地面积

 4 和森林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是个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就此意义上来说�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扑救森林火灾的科技含量�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也是林业生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项目区 XX 藏族自治县�位于 XX 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西北端同祁连山的主干相连�东端没入黄土高原�东北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是我国温带草原区域温带南部亚区域�黄土高原中部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域东部荒漠亚区�东祁连山地寒温性针叶林、草原区的过渡区�在西北生态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特殊的自然地理位臵决定了 XX 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XX 县境内水源涵养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 40%�被誉为“绿色保姆”。发源于 XX 县水源涵养林区的两条外流河和六条内陆河�年径流量约10.24 亿立方米,养育了下游地区250多万人民,灌溉了300多万亩耕地,保证了数以千计的工矿用水,尤其是在全省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石羊河流域、河西商品粮基地和“引大入秦”工程�就是靠祁连山源源不断的流水来维系。因此�XX 县水源涵养林在河西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一旦失去这片森林�内陆河流就会面临枯竭的危险�中游及下游就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而森林火灾是目前我县水源涵养林保护工作最大的潜在威胁�防火是我县护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

 5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全县森林资源分布点多面广战线长,境内群山起伏,地形复杂, 林区内道路交通不畅� 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光照不足�生长期短�降水较少等特点。冰雹、霜冻、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森林防火期长,高火险天气多,防火所属的 XX 县又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 地方经济困难�森林防火经费投入少�护林防火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总量严重不足�现有装备非常落后�地域分布很不平衡�队伍实战能力较差。不具备扑救森林大火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目前全县尚无一支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也无一个有固定设施的了望塔�通讯联络不畅�扑火设备捉襟见肘�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之近年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逐年加大�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只有加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也才能真正确保全县森林资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 政策保障 由于 XX 县境内水源涵养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XX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针对环境保护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

 6 2007 年 10 月 1 日视察民勤时强调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要从打好三套“组合拳”出发来综合考虑�三套“组合拳”中第一拳就涉及上游坚持以水源涵养林保护。目前�省、市、两级政府、党委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优惠政策和行政法规。当地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这些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市、对十分重视、关心与支持�先后采取全面禁伐�将林区划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视察调研、专家研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近年来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公益林补偿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及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不仅初步改善了基础设施�也积累了许多建设管理的经验与方法�为今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2.3.2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技术资源支撑 目前�设有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 1 个�专职工作人员 3 名�重点天然林区专职护林员 284 人。建成具防扑火经验的乡级护林防火委员会 30 个�村级护林防火小组 134 个�组建以森林公安民警和青壮年护林人员为骨干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 11 个�394人��义务森林消防队 161 个�4961 人��有 60 多人参加过国家和省上护林防火业务技术培训�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组

 7 织机构和技术资源支撑。

 2.3.3 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生活在天然林区的群众和下游地区的人民�深受水源涵养林带来的利益�也饱尝了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了林区水源涵养林的特殊重要性�对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已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林区群众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因此�项目实施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保障 2.3.4 有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县实情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抓防火�政府负全责”的原则已成各级政府的共识�“双线四级”�双线指行政一条线�县、乡、村、组四级�业务一条线�林业局、林场、护林站、护林员四级�的森林防火责任制逐步确立�以“野外火源管理”为重点的预防措施日趋完善�《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由县政府制定并印发执行�其它各项防火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宣传方案健全。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管理体系保障。

 2.3.5 有健全的项目建设实施组织保障。

 县林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各基层林场成立了技术施

 8 工组�确定本项目由 XX 县林业局牵头�与 XX 县乌鞘岭林场、哈溪林场、夏玛林场、祁连林场、华藏林场、古城林场、华隆林场共同协作完成。

 因此�有以上五个方面的有力保障�只要领导重视�资金到位�XX 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2.4 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其建设目标和任务为�通过实施项目工程�建立起以监测预警、应急救灾为目标的森林防火预防体系。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改善境内流域生态条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2 指导思想 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标准�以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手段�以提高森林防火组织的指挥应变能力和扑灭火队伍的实战能力�改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实现 XX 县森林防火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为目标;切实保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9 为全县生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提供生态保障。

 3.2 建设原则 3.2.1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资源的原则。坚持把保障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一线扑救火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首都森林资源安全。

 3.2.2 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举的原则。重点放在森林火灾预防环节�加大森林火灾监控力度�同时提高扑救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3.2.3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明确建设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分布实施�有序建设�优先在重点地区实施。

 3.2.4 坚持科技支撑�技术先进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技术�运用先进实用的装备�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

 3.3 建设依据 (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 (2)《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建标 123-2009� (3)《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4)《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5)《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计资司 2006年10月�。

 10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项目实施区 XX 藏族自治县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 XX 省中部�祁连山东段�位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白银市、西邻肃南县和青海省�南连兰州市�北与...

篇四: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 章

 总

 论 1.1 项目 提要 1.1.1 项目名称 贵州东南部重点林区森林防火通信系统二期建设项目

 1.1.2 项目实施地点 黔东南州林业局( 防火办)

 和 16 个县级单位;

 黔南州林业局( 防火办)

 和 12 个县级单位。

 1.1.3 项目法人 贵州省林业厅 1.1.4 项目法人代表 杨昌显 1.1.5 项目主管单位 贵州省林业厅 1.1.6 项目性质 本项目 为新建项目

 1.1.7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贵州东南部重点林区森林防火通信系统二期建设项目 实施, 一方面黔东南州、 黔南州及各县级单位森林防火通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有效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 预防和减少因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另 一方面使各单位防火工作实现科学化、 规范化、 信息化、 专业化,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超短波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车载台 35 台, 数字中继台 35 台, 数字对

 讲机 576 台。

 应急通信系统:

 VAST 卫星地面收发站 2 台, 卫星电话 35 部。

 辅助通信系统:

 市( 州)

 级指挥车 2 辆, 县级通信车 33 辆。

 1.1.9 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 建设期限为一年, 即 2014 年。

 1.1.10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 总投资为 1848.23 万元, 其中:

 项目 建设费 1676.40 万元, 占项目 总投资的 90.70%( 短波数字通信系统建设 461.40 万元,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35.00 万元, 辅助通信系统建设 1180.00 万元); 其他费用 83.82 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 4.54%; 预备费 88.01 万元, 占项目 总投资的 4.76%。

 资金来源:

 中央投资 1478.58 万元, 占总投资的 80%; 地方财政配套369.65 万元, 占总投资的 20%。

 1.1.11 项目效益 项目 性质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 , 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 项目 建成后,将增强黔东南州、 黔南州森林火灾预防、 监测和扑救综合能力, 较好地处置突发的、 重大的森林火灾事故, 将大大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促进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做到科学预防、 科学应对、 规范运行, 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非常巨大的。

 1.1.12 编制单位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

 (4)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4〕 33 号 )

 ;

 (5)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财建〔2002〕 394 号 )

 ;

 (6)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J127-91);

 (7) 《林业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编制规定》( 2006 年 )

 ;

 (8)《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建设标准( 试行)》( 林计发〔2004〕 16 号 )

 ;

 (9)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 (10) 《贵州省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 ;

 (11)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 2012 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的通知》( 规建函〔2012〕 1 号)。

 1.3 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 信道( information channels), 是信号的传输媒质, 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是电磁波的导引 传播渠道, 包括明线道、 对称电缆信道、 波导信道、 同轴电缆及光缆及光缆信道。

 无线信道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渠道, 有地波传播、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 人造卫星中继以及各种散射信道等。

 集群对讲机系统, 是众多用户 共享系统的多个信道资源, 实现快速移动指挥调度的大区域覆盖的无线通讯系统。

 GPS 跟踪系 统, 是指综合采用 GPS ( 全求卫星定位系统)、 GSM/GPRS( 蜂窝网通讯技术)、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开发出的跟踪管理系统。

 可以为用户 提供目 标定位、 监控、 调度、 报警、 信息沟通、 目 标跟踪管理等服务。

 同频同播技术, 指在一个区域内设置多个同频中转台, 并利用链路将相关中转台信号进行连接, 从而在大区域范围内实现良好通讯质量的无线对讲网络。

 电磁辐射, 指其能量经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 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

 3G 网络, 是指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线路和设备铺设而成的通信网络。

 3G 网络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3 项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 目 主要 技术经 济指 标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序号

 项目 建设内容 总

 计 项目 建设费 单位 参考单价( 万元)

  一

  ( 一)

 超短波数字通信系统

  1 2 数字车载台 万元/台 万元/台 万元/台 0.6 0.4 数字对讲机 3 数字中继台 6 ( 二)

 应急通信系统

  1 VAST 卫星地面收发站 万元/台 20.00

 3 卫星电话 万元/部 1.00

 ( 三)

 1 2

  辅助通信系统

  市( 州)

 级指挥车 万元/辆 万元/辆 62.00

 32.00

 县级通信车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黔东南州、 黔南州市现有防火设备的基础上, 通过投资 1848.23 万元, 进行超短波数字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 辅助通信系统建设, 使项目 区防火设施设备改善, 条件提升, 防火能力增强, 能充分满足森林火灾、监测、 和扑救指挥的需要。

 防火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合理, 技术上成熟, 性能良好, 通话质量稳定, 性价比高, 项目 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政策, 投资规

 模适当, 非常重要和迫切。

 项目 建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议批准立项。

 第 2 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 建设背景与由来 六盘水市位于中国贵州西部, 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

 全市资源富集,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煤、 铁、 铅、 锌、 铜等 30 多种矿产资源。

 素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之称。

 2009 年 9 月 , 国办发 〔2009〕55 号文件将六盘水市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

 六盘水市有“中国凉都”的美誉, 境内风光旖旎, 旅游资源丰富, 民风淳朴,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南、 北盘江流域两岸、 八担山片区孕育着苗、 彝、 布依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

 已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1 个, 国家级地质公园1 个, 在建省级森林公园 3 个,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个, 省级风景名 胜区5 个,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个,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1个,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 个, 还有一批具有独特性、 唯一性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自 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盘水市虽属于《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重点治理区域中的西南区域。

 六盘水市森林防火基本建设相对滞后, 防火经费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设施装备尚处在初始水平, 林火监控、 预测预报手段落后, 科技含量较低,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不强。

 加之 2008年全市遭受百年不遇冰雪凝冻灾害; 2009 年冬至 2010 年春, 全市又遭受百年不遇的旱情, 给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

 近几年来, 随着退耕还林、 天然林保护、 长防林、 珠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六盘水市的全面实施, 森林面积、 林分蓄积均实现了同步增长。

 但随着人口 的增加和林区人为活动日 益频繁, 森林火灾的隐患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农林结合部、 林地权属不清地区成了 森林火灾的高发地段和重灾区, “十一五”期间, 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造成的损失与 “九五”、 “十五”期间相比, 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由于森林火灾多发, 为扑救处置火灾, 扑火机具、 装备、 器材大量消耗, 现有的扑火机具装备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森

 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建设起步较晚, 没有专门的储备库, 一旦发生火灾, 可用器材短缺, 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 六盘水市森林防火形势日 趋严峻, 防火任务更加繁重。

 为适应现阶段森林防火的需要, 更好地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减少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 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急需补充大量物资设备, 提高装备水平, 抓紧进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森防队伍和林火预警监控建设,迫在眉睫, 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安排部署, 六盘水市组织编制《六盘水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开展《森林防火条例》、《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的宣传活动, 进行林火了 望监测系统、 宣教能力建设、 专业队伍装备能力、 物资储备等建设, 以提高现有的森林防火能力, 确保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尽可能少受损失,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2.2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2.1 项目建设是保护森林、 防灾减灾的需要 在六盘水市冬春季防火期, 林内地被物大多冻死干枯, 可燃物大幅度增加, 加之干燥、 风大, 导致森林火险居高不下。

 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市发生森林火情 940 次( 其中重大火灾 1 次, 一般火灾 656 次 )

 ,年均受害森林面积 334.14hm2, 森林火灾受害率 0.86‰( 详见附表 2), 属贵州省重灾地区之一, 森林火灾形势严峻。

 特别是 2008 年遭遇历史罕见的雨雪凝冻灾害, 2009~ 2010 年又遭受严重旱情, 林内可燃物和数量成倍增加, 森林火灾发生数、 火场过火面积、 森林受害率都高于往年同期, 六盘水市现有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虽经多方努力, 防火设施得到明显增强, 但林火了 望监测、 物资储备以及营房建设、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必备的扑救工具仍然不足, 难以应对森林的灾情和险情。

 为切实保护好六盘水市现有森林资源, 进行全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 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2.2.2 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林业整体效益提高的需要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和珠江中上游地区, 是我国长江和珠江上游重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市实施的林业工程有长江防护林工程、 珠江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石漠化治理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等, 在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确保中下游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林业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 森林文化遗产和提供多种森林产品的根本任务, 肩 负着优化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

 森林防火是林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

 防火体系的建设、 防火系统的完善与否将严重影响整个林业事业发展。

 2.2.3 项目建设是维持林区民生、 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 六盘水市是以集体林为主, 国家、 集体、 个人多种林业经济成分并存的南方重点林区, 林农收入相对较低, 特别是近年随着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岗职工增多, 林区人民生活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如果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因防火不力而毁于一旦, 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实施六盘水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 可大大提高全市森林防火水平, 使森林火灾事故大大减少,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并增加当地群众的就业机会, 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保障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2.4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现代森林防火实际需要 六盘水市地处川 滇黔桂结合部, 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四省立交桥”之称。

 国发 2 号文件的出台, 为六盘水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属于新建项目 , 项目 区现有森林防火设施装备技术与 全省已经实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 的县( 市、 区)

 建设标准相比较, 差距很大。

 通过“十一五”时期建设,六盘水市森林防火工作, 增添了一定数量的防火、 灭火的物资储备库建设,但由于资金有限, 加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 部分设备已经损坏失用, 导致林火测报、 监测功能覆盖率低, 具有现代科技手段的视频监测等急需引用。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 森林防火工作越发显得重要。

 目 前森林防火措施和手段, 仍处于传统防火向科学防火转变的过渡阶段, 无论是预测预报水平, 还是综合扑救能力; 无论是人们的防火意识, 还是依法治火力度,与现代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为扭转森林防火的被动局面, 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治理能力, 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以及监测监控设施设备, 对森林火灾及时扑救, 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以保障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文明、 环境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5项目建设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事业、 促进地方经济腾飞的需要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 2020 年, 全球将接待 16 亿国际旅游者, 国际旅游消费将达到 2 万亿美元, 国际旅游人数和消 费年均增长率分别 为4.35%和 6.7%, 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 3%的增长率。

 其中中国将接待 1.37亿入境旅游者, 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 的地。

 地处贵州西部六盘水市夏季具有“凉爽、 舒适、 清新、 滋润、 紫外线辐射适中 ”的特点, 有“中国凉都”美誉, 是中国第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 的城市。

 境内风光旖旎,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贵州最高的山峰—海拔 2900 米的乌蒙山主峰韭菜坪, 岩溶天生桥—水城南开天生桥, 世界最深的岩溶竖井—比墨西哥巴霍天井还深 14 米的42...

篇五: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安全风险预判情况 汇

 报 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森林防火为重点的林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市森林防火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现将风险预判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局高度重视以森林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风险预判及防控工作,党委书记、局长亲自安排部署,各位局级干部按照会议分工,带领有关科室人员分赴林区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组织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及与乡(村)干部、护林员面对面交谈、查看现场等形式,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在制约森林防火安全方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我市是全省重要的林区,现有林地面积 500 万亩,森林面积460 万亩,县(市、区)均为森林防火重点县,承担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占 70%;国有林场 20 处、面积 80 万亩,森林防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森林防火的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通过汇总分析,自 2007 年以来全市共发生一般和较大森林火灾 42 起,其中,春耕生产引发 20 起,占 00.83%;上坟祭祀引发 15 起,占31.03%;游人野外用火引发 10 起,占 17.24%;人为故意纵火 2起,占 6.9%。这些森林火灾的发生,时间上主要集中在 12 月份至次年 5 月上旬,原因基本上都是人为因素引发。

  2

  二、风险预判情况。结合以往发生森林火灾的事故规律和突出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判,我们认为以下六个方面存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

  (一)责任落实方面

 安全风险点:责任落实不到位 :

 风险因素:个别基层单位尤其是村一级存在森林防火制度坚持不经常、责任落实不到位、林区管护有盲区的问题。

 防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国务院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和省、市有关规定,强化考核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落实各级各层面的防火责任,特别是重点强化县、乡两级的防火责任。严格执行“双向责任追究”,一方面,严查肇事者,实行火案侦破责任制,力争每案必破,依法给予肇事者刑事或治安处理或经济处罚;另一方面,对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问责。

  (二)宣传教育方面

 安全风险点:宣传教育不到位 风险因素:一是个别单位宣传形式单一,手段落后,效果不佳;二是个别林区及道路两侧缺少固定醒目的宣传标牌标语;三是部分单位只注重宣传,缺乏教育,没有把宣传与教育做到有机结合。

 防控措施:强化宣传教育,在利用传统宣传教育方式进行防火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的网络宣传媒介,区分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效果。在缺少固定宣传牌的林区及道路两侧增加宣传牌设置数量,增强宣

  3 传效果。对于山区乡村,要督促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宣传防火知识,做到妇孺皆知。

  (三)火源管控方面

 安全风险点:林下可燃物清理不彻底;个别防火检查站、瞭望台、护林房值班人员空岗;重要时段森林防火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风险因素:一是可燃物清理不到位导致林下可燃物大量增加,我市部分重点林区内可燃物载量已远远超过每公顷 30 吨的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值;二是个别检查站、瞭望台、护林房等防火一线人员未 24 小时在岗履职,易因脱岗漏岗、防控缺位,造成不能及时监管违章用火行为和火情动态。三是重要节假日、春耕农事生产期间,野外违规用火现象相对集中,火源管理难度加大,防火措施不落实,管控不到位易引发森林火灾。

 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按照林下可燃物清理标准,每年 9 月至11 月,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清理活动,确保山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全部清除并运出林区,各级森防指成立督导组对全市可燃物清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达隐患整改书,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二是对防火一线人员进行不间断督导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 GPS 定位、通讯工具、设置巡更棒、夜间照明等方式加大对防火一线人员的调度力度,确保有人 24 小时轮流在岗履职。三是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和高火险时段,实行全员上岗、全面布防,打好阵地战、防守战,确保关键时期不出大的问题。

  (四)防火队伍建设方面

 安全风险点:防火队伍不稳定

  4 :

 风险因素:一是大部分护林员由于主要采取聘用制的方式招募,属于临时工性质,工资、待遇较低,没有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加之工作时间较长,任务较重,导致工作中存在在岗不履职以及脱岗空岗现象。二是个别单位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人数少、扑火技能不熟练,扑火装备及物资储备滞后。

 防控措施:一是提高护林员待遇,改善护林员工作条件,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发挥护林员“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二是不断巩固完善市、县、乡及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水平,按标准配备充足的扑火装备及物资,加强培训演练,着力提升专业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五)墓地管理方面

 安全风险点:墓地管理不规范 风险因素:存在林区相对集中的墓地在规范管理上缺少资金、散坟外迁没有强制性法规规章约束的问题,造成林区墓地集中整治成效不明显。

 防控措施:一是进行科学规划,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采取建设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占用林地,同时缓解林区防火压力;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的思想认识,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

 (六)资金投入方面

 安全风险点:资金投入不足

  5

  风险因素:个别县(市、区)、乡镇政府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林区防火道路、扑火水源、应急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森林防火应急保障能力低下。

 防控措施: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协调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将森林防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案,拿出专门资金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应急队伍管理、装备配备、指挥通讯等工作。同时,通过采取对上争取、财政投入、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结合森林防火项目、“村村通”工程、小水利建设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移动运营商通讯基站建设、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森林抚育等工程项目,按照防火规划和技术标准分步有序实施,确保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下一步,我局将抓住雨季即将到来、林下植被返青及森林火险等级降低的有利时机,结合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创建活动,学习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争取市人大制定出台《市森林防火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推动我市森林防火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快既有防火项目的建设进度,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六: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及性质、法人代表 该项目由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法人代表:黄 兴 洲 3、项目批准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4、主管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6、建设期限 该项目计划从 2011 年开始建设,计划一年内建成。

 7、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及资金来源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工程共五段,全线长 17314 米,平均宽 3.5 米。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终点为黄草坪,全长 4634 米;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终点为响水滩垭口,全长 2106 米。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终点为混人坪,

  全长 3268 米。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终点为五根树桠口,全长 4300 米。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终点为燕窑坪,全长 3006米。

 五段道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行车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道路平均 3.5 米宽。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最小平曲线半径 15 米,最大纵坡 9%。

 项目总投资为 100 万元,资金来源单位自筹解决。

 二、项目拟使用林地概况 拟使用林地涉及本场管理的国有林地。

 该项目建设是修建防火道路使用林地,道路长 17314 米,平均宽 3.5 米,面积共计 6.0599 公顷,其中:有林地 3.0310 公顷,疏林地 3.0289 公顷。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终点为黄草坪,全长 4634 米,使用有林地 1.6219 公顷,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终点为响水滩垭口,全长 2106 米,使用疏林地 0.7371 公顷。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终点为混人坪,全长 3268 米,使用林地 1.1438 公顷,其中有林地 0.3570 公顷,疏林地 0.7868 公顷。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终点为五根树桠口,全长 4300 米,使用疏林地 1.5050公顷。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终点为燕窑坪,全长 3006 米,使用有林地 1.0521 公顷。

 该项目初步设计、环评等工作已完成,并着手办理使用土地使用手续,尚未开工建设。

  三、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的依据 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2、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镇巴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4、《镇巴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

 5、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6、项目区域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和方法。

 8、项目建设单位申请。

 9、林权证明。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

 一、项目背景及提出过程 镇巴县位于巴山腹地,是陕西省重点森林分布区,森林资源相当丰富,南与四川省主要林区相连,东、西与汉中的主要林区相接。多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镇巴县林业发展形式良好,特别是天保工程启动后,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该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建立于 60 年代,几十年来,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是该场形成了良好的经营理念,经营面积 35 万亩,现在森林资源结构合理,特别是

  保留了天然分布,长势良好的巴山冷杉林分 1 万余亩和天然分布的大面积巴山木竹林,近年来,林区道路失修,道路破烂不堪,行车困难,本场 35 万亩及周边近 200 万亩森林资源火灾危险加大,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该县确定对原有道路进行维修加宽。该道路建设已完成测量,由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地处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 107°25′30″—108°16′42″,北纬 32°08′54″—32°50′42″之间。东西长 80.5 公里,南北宽约 77公里,东邻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相连,西北与西乡县毗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通江县接壤,有陕西“南大门”之称。

 2、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境内由大巴山主脊和星子山主脊形成地貌骨架。巴山主脊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半,星子山又将北坡分为东西两区。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海拔一般为在 2534—425 米之间,相对高差2109 米。

 3、气候

  镇巴县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米仓山主脉地带,气候受半封闭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影响,就同一地区而言,由于海拔高度、阴阳坡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总的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时多云,变化较大。据县气象局观测记载,县年平均日照时数 1349.8 小时,平均气温 13.8℃,极端最高气温37.8℃,最低气温-10℃,≥10℃积温 233 天 4394℃,无霜期矮山区 236 天,年平均降水为 1250 毫米。

 4、水文 镇巴全县大小河流沟溪 854 条,总长 2224.57 公里,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伊家河、青水河、渔水河及渔洞河。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泾洋河、楮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 735.5 毫米,平均径流量 25.5 亿立方米,六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1.94 亿立方米,地表水丰富,但利用困难。全县岩湾泉水出露 344 处,汉江流域 205 处,嘉陵江流域 139 处,径流量 4.6 亿立方米,是该县今后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

 5、土壤 据土壤普查,全县共有 5 个土类,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沿岸阶地上,黄褐土主要分布在 1000 米以下的缓坡地区,黄棕壤主要分布在 1100-2300 米的山梁及缓坡;石渣土主要分布在半山的陡坡区;1600 米以上的山顶平地,以生草黄棕壤为主;紫色土集中分布在简池和三溪。

  6、植被 镇巴县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差异,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树木种类繁多。2100 米以上为巴山冷杉林带,1200-2100 米为含有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12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树木种类以松栎类分布最广,其次是硬阔叶树木。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类、华山松、铁坚杉、杉木、巴山松、杨类、椴、椿、桦类,还有药用树种辛夷、黄柏、杜仲、厚朴、山茱萸、樟树以及鹅掌楸、青檀、银杏等珍贵树种。

 竹类共有 10 种:野生竹以木竹为多,栽培竹以班竹、金竹、水竹为多。

 7、野生动物 镇巴县在地理位置上属北亚热带,森林植被和水热资源丰富,给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 1998 年全县对野生动物普查结果,县境内分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 4纲 18 目 46 科 178 种。其中列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豹、金雕、林麝 4 种,列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鬣羚、斑羚、豺、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鸢、赤腹鹫、雀鹰、隼类、鹰类等 33 种。

 8、矿产资源 镇巴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有煤、板石、锰、矾、钡、硫磺、铁、石膏、碳石等 25 种,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板石、锰、矾、钡、石膏等,其中,煤储量为 3325.2 万吨(剩余储量)、

  板石 30000 万立方米、锰 74.2 万吨、矾 15 万吨、钡 180 万吨、石膏 43.4 万吨。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锰、板石、灰岩等。

 (二)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 512 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433.47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84.7%。在林业用地中,其中:有林地面积306.25 万亩,灌木林地面积 92.27 万亩,其它林业用地面积34.95 万亩;在有林地中,其中:天然林 273.22 万亩、人工林32.70 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 808 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59.9%;林木绿化率为 78.1%。

 (二)、社会经济概况 1、2010 年及“十一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24.87 亿元,同比增长 15.1%;完成财政收入8793 万元,同比增长 5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00 万元,同比增长 4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17 亿元,同比增长 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8.08 亿元,同比增长 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15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50 元,分别增长 23.3%和 15.6%。“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 2.6 倍;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末的 3.4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 2.8 倍和 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末的 2.6 倍;“十一五”累

  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7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2.7 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有效。粮、油、菜产量稳中有升,2010 年,粮食总产 9.76 万吨,油料总产 1.02 万吨,蔬菜总产 7.95 万吨。五年累计输送劳动力 28.67 万人(次),创收 19.85 亿元,其中 2010 年输送劳务 6.1 万人(次),创收5.62 亿元。

 2、工程区人口数量、密度、就业状况。全县共辖 21 镇 221个行政村,总人口 28 万人,平均人口密度 82 人/平方公里。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增加就业岗位 3898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072 人,开发公益性岗位 310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9%以内。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涉农补助 3.76 亿元。稳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逐步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了城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水平。

 3、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农民实现“零”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机构改革等有序推进。完成了全县 354 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4、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城乡低保制度稳步实施,覆盖面逐年扩大。2010 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 6760 人、医疗保险参保 13412人、失业保险参保 4820 人、工伤保险参保 6226 人、生育保险参保 6707 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91.2%和 94%,233096 名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城市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 3643 人和 27407 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 8984 人,3740 名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5、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夯实稳定第一责任,持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第三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我队根据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关于该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委托书》要求,组成专业调查组,对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的范围、地类、权属、林种、优势树种,树种组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补偿指标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和全面的调查规划,实测了使用林地面积,共计 6.0599公顷。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于 2011 年 9 月完成了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项目区使用林地的各种基础数据,为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防火道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奠定

  了基础。

 一、调查等级

 项目区调查采用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二、技术标准

  项目拟占用林地采用《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中的技术要求。

 三、调查方法 1、 外业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使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及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本次林地面积确定采用现场勾绘和实测丈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占地面积采用 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现场勾绘,计算机求算面积的办法确定。树种、林种、树高、林分平均胸径、郁闭度、植被、地类、权属、起源等林分因子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办法确定,现地记录,标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0%。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林木起测直径为 5 厘米,通过多个标准地计算出平均每亩的林分蓄积量。平均年龄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龄组以优势树种龄组表确定;权属以林权证为准;平均胸径以优势树种每木检尺计算而得;平均高在标准地选 3—5 株平均胸径的优势树种,测定高度,用算术平均法计算高度。拟使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 4 位小数。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社会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动植物资源状况和重点保

  护动植物物种分布情况,以查阅动物志、植物志及有关调查资料,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

 古树名木调查采用复核调查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有关标准,根据镇巴县林业局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建档成果资料,对项目区进行全面复查,核对所有调查因子,进行纠错补缺,如在普查中发现遗漏的古树名木,要采用社会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补充调查。

 景观风貌资源调查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查阅镇巴县人民政府旅游工作发展规划、有关旅游调查资料,对项目区景观资源情况,结合资料,采用实地调查进行详细调查,查清项目区内各类自然景观的类型、分别区域、景观特色和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

 2、内业统计汇总及图件编绘

  根据外业现场丈量调查的结果,计算机求算面积,并在拟使用林地现状图上进行标注。

 3.调查结果 (1)、占地面积及权属 3.调查结果 (1)、占地面积及权属 根据现场查验,经采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勾绘和现地丈量计算,拟使用林地用途是防火道路建设;拟使用林地面积共计6.0599 公顷。拟使用林地属于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终点为黄草坪,全长 4634 米,使用有林地

  1.6219 公顷,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终点为响水滩垭口,全长2106 米,使用疏林地 0.7371 公顷。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终点为混人坪,全长 3268 米,使用林地 1.1438 公顷,其中有林地0.3570 公顷,疏林地 0.7868 公顷。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终点为五根树桠口,全长 4300 米,使用疏林地 1.5050 公顷。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终点为燕窑坪,全长 3006 米,使用...

篇七: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一):****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2)

 【范例】

 通江县 ****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及《巴中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经实地调查研究,编制了 ****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 规划建设年限为 2012 年到 2014 年,该桥位于箭口河漫水桥下游约 200 米处,南岸连接正在实施的 24 米大道,北岸通过连接线连接诺江镇圆顶村的村道路。设计高程南岸为 385 米,北岸高程为 387 米,工程占地总面积 3.06 公顷,桥长 256 米,桥面宽度 21 米,即 3 米人行道 15 米车行道 3 米人行道。本项目建成后,对连接石牛嘴新区南北两岸,提升县城出城道路通行能力,缓解 s201 线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周边地区间交流都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二、项目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

 (一)

 项目合法性分析

 **** 的建设符合通江县总体发展规划,大桥横跨小通江河南北两岸。原供两岸交通通行及居民出行的漫水桥由 — 1 —

 于小通江下游电站的建设,已被淹没,给两岸生活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两岸居民出行问题,已在淹没漫水桥旁新建一座梁桥,但 2010 年 7 月的特大洪水将梁桥冲毁,电站只能降低蓄水位使原漫水桥恢复使用。为充分发挥电站的功能并满足沿河两岸居民出行的方便,在此处新建一座桥梁显得颇为重要。根据《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通江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江县镇城总体发展规划》及《通江县石牛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通江县委、政府作出了重新修建该桥的决定,解决两岸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民生问题,其项目性质合法,不存在质疑,无合法性风险。

 (二)

 项目合理性分析

 **** 项目距离通江县城以西约 1 公里,在石牛嘴新区规划范围内横跨小通江河,为连接通江县城与小通江河北岸几个乡镇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占地总面积 3.06 公顷,占用土地类型有农业用地和林地,其土地大多属河滩地。本项目的建成能方便两岸居民出行、充分发挥电站既有功能;加快构建公路网络,完善地区路网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促进项目区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项目区内经济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没有造成土地利用率降低,对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

 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工程区地质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内天然建筑材料均可就地或就近开采,且质量较好。外购材料也可通过周边城市铁路或公路 — 2 —

 运输到达。工程区紧靠小通江河及高、低压动力线,工程用水用电都可满足。因此,该项目性质合理,其风险较小。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该项目的桥梁工程建设条件已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因此,项目可行性风险较小。

 (四)项目安全性分析

 由于工程沿线将占用少量居民居住地,因此涉及用地拆迁、安臵、补偿等工作。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安臵方案。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和社会环境均造成一定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道路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由于施工带来的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可通过后期土地复垦得到较好恢复。项目选址前经地质勘察,无地质不良情况,无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适合桥梁建设。因此,项目安全性风险中等。

 三、防范化解 ****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征地补偿方案。扩大民众知情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降低群众抵制风险。

 (二)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桥梁建设一次性投入数额较大,资金来源除新区招商融资外,地方政府也应加大筹措力度,确保出现融资不到位出现的资金风险。因此在项 — 3 —

 目实施前要尽快落实资金来源,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全程监管项目资金,预防腐败的发生。

 (三)严格落实规划方案及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已审定的规划方案及设计方案,保证项目落成不变形,不走样。

 (四)强化施工制度管理。选择有资质、有实力、讲信誉、重质量的投资单位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以实现投资、工期、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控制,即时监控施工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并严格规范夜间作业,尤其防范夜间扰民事件的发生。

 (五)环境保护。设计中尽量考虑人工构造物与地形地貌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中切实控制好废水、废方的处理。施工后做好工程沿线的土地复垦及后期管理工

 作,防止水土流失。

 四、评估结论

 通过对 **** 项目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评估,评估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 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较小,只要防范化解措施落实到位,稳定风险完全可控、可化解、可消除,决定 **** 项目可实施。

 2012 年 6 月 20 日

 ******

 — 4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之一

 关于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

 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一一 ** 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

 当前,我县城区机动三轮车(包括电动三轮车、燃油三轮车、残疾人代步三轮车)无限制通行,黑的车辆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经营到期,各类车辆乱停乱放,导致县城区交通秩序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 ** 县城对外形象,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是社会各界最关心、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在县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加大县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规范城市交通管理》的议案,强烈呼吁依法取缔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营运,规范残疾人代步三轮车使用和人力三轮车营运。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经相关部门研究,拟依法取缔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营运,规范残疾人代步三轮车使用和人力三轮车营运,强力规范城市交通管理。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及时有效化解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和《** 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当前稳定形势,经综合分析,现将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及应采取的工作措施报告如下,请予评审。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县城区大量的人流物流需求加剧了客运市场的供求矛盾。同时,燃油价格的攀升和不确定性,为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辆带来了生存空间和机遇,占据着县城区的较大客运市场,且有“打而不死,禁而不绝”、与日俱增、愈演愈烈之势。据测算,我县城区有机动三轮车 500 辆左右,有黑的 100多辆左右,有人力三轮车 100 辆左右,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辆违规经营形式和危害主要表现是:一是车辆无牌无证上路;二是驾驶员无证驾驶;三是行驶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交通红绿灯和标志意识;四是随意进城,乱停、乱放、乱调头,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影响了对外

 投资环境;五是车辆没有保险,安全性能较差,交通事故频发,出了安全事故无力赔付,安全隐患较多;六是抢占道路资源,降低了县城区通行能力;七是非法营运扰乱和冲击了正常客运秩序,给我县出租车、公交车行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 ** 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从 2010 年以来,** 县运管所、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一直坚持对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辆进行严厉整治和打击,先后查处了 1000 余台次。交警部门出台限行措施,设岗亭、守口子、搞巡查,但无论采取批评教育、写承诺、警告罚款,还是加大处罚力度,县城区机动三轮车

 和黑的车辆数量却有增无减,形成了“查扣一处罚一再查扣一再处罚”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对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合法性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十九条、九十五条、一百一十九条和国家《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6b17761—1999)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6b7528—2004)规定,电动三轮车属机动车;公安部明确规定,电动三轮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及违法行为,按照机动车处理。黑的车辆无证非法开展客运活动,违反了有关交通法规,人力三轮车经营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七部委《关于印发{关于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公通字(2007)28 号)、《** 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属打击和取缔对象。因此,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具有合法性。

 (二)合理性评估

 我县城区机动三轮车无限制通行,黑的车辆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经营到期,各类车辆乱停乱放,导致县城区交通秩序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 ** 县城对外形象,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是社会各界最关心、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取缔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营运,规范残疾人代步三轮车使用和人力三轮车营运,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将大力提升革命老区红军城整体形象,打造当地居民更加舒适的聚居环境,彻底治理县城区交通秩序,损失的只是极少数群众的个人经济利益,维护的是绝大多数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法制秩序和交通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合民心、顺民意,具有合理性。

 (三)安全性评估

 从 2010 年以来,** 县运管所、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一直坚持对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辆进行的严厉整治和打击,先后查处了 1000 余台次。交警部门出台限行措施,设岗亭、守口子、搞巡查,但无论采取批评教育、写承诺、警告罚款,还是加大处罚力度,县城区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辆数量却有增无减,大多数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长期对相关部门的执法采取抵触和对抗。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取缔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营运,规范残疾人代步三轮车使用和人力三轮车营运工作中可能引发少数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阻止、抵抗执法或部分经营者群体性上访等群

 体性事件,依法集中整治和打击后可能引发个别经营者在网络上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等事件。

 (四)可行性评估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统一调度、联合执法,具有坚强组织领导保障;相关部门制定了应急处突预案和文明执法、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打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方案,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实施时间确定在 3 月下旬至 5 月,全国、省、市、县“两会”已全面结束,避开了敏感时节,时机选择恰当,相关部门能全力以赴做好执法工作,能保障执法质量和效果。因此,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作切实可行。

 三、评估结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我县城区机动三轮车无限制通行、黑的车辆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经营到期,导致县城区交通秩序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 ** 县城对外形象,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是社会各界最关心、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破坏了正常的法制秩序,歪曲了舆论导向,社会负面影响极坏。在全国、省、市、县“两会”全面结束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合民心、顺民意。经评估,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个别经营者粗暴抵抗执法或部分经营者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依法整治和打击后可能引发个别经营者在网络上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等事件。但只要组织领导有力、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工作方案(预案)科学完备,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可控的。建议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进一步深入摸排不稳定因素,超前开展防范和化解工作,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工作措施后依法实施。

 四、对依法整治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市交通管理的社会稳定风险预测和防范化解措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一)可能引发的稳定风险

 1、个别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可能粗暴抵抗执法。极少数群众为了获取个人经济利益而非法经营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长期采取非法方式阻止和抵抗相关部门执法,在本次相关部门依法整治和打击过程中可能继续采取多种手段粗暴抵抗。

 2、个别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可能串联煽动较大群体的经营者集体阻止执法或集体上访。在执法中,个别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可能串联煽动较大群体的经营者集体抵抗相关部门执法或集体上访,甚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3、个别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经营者可能采取摄像、录音在网络上恶意炒作。

 4、取缔县城区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和黑的车后,少数经营者可能以各种理由继续经营,再次扰乱县城区交通秩序。

 (二)防范化解措施

  1、深入排查,摸清家底。

 2、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文明执法。

 3、加强网络媒体管控,引领正面宣传舆论。

 4、强化防控监管,做好应急准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篇八: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 * * * * *

 局* * * * *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 * *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主要汇报内容一、 项目概况二、 项目提出的背景三、 结论

 一、 项目 概况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单位项目名称拟建规模和内容项目范围建设工期建设性质项目概况

 一、 项目 概况 项目 名称– * * *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 * 林业局– * * * 林业局 建设性质– 新建

 一、 项目 概况 建设工期– 3个月 , 2011年11月 至2012年1月 项目 范围经实地考察– 经实地考察, ***目 前受森林火灾威胁最大的区域涉及龟山、 金凤山、 松道山、 静泉山、 麻街岭5个林地约42平方公里。***目 前受森林火灾威胁最大的

 一、 项目 概况 拟建规模及内 容建成***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基层森林防火责任制组织体系和完成森林防火层森林防火责任制组织体系和完成森林防火预案编制, 并在森林火灾威胁区全面开展森林火灾防御宣传、 培训和演练。拟建规模

 一、 项目 概况拟建内容***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

 区级预警监测平台一套, 区指挥中心一处, 15处自 动监测瞭望塔, 完成基层森林防处处自 动监测瞭望塔火责任制组织体系建设, 编制区级森林防火预案, 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实战演练。

 其中,自 动监测瞭望塔包括铁塔( 共需13处)

 , 防雷系统, 风能、 太阳能互补供电系统, 设备防盗监控系统, 微波通信系统, 林火智能监测系统。完成基层森林防

 一、 项目 概况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 估算共需投资876.213万元。

 其中:智能监测系统费用为458 335万元, 占总投资智能监测系统费用为458.335万元, 占总投资52.31%; 监测网络系统费用为12.750万, 占总投资1.46%; 监测预警中心费用为179.550万元, 占总投资20.49%; 其他费用共计225.578万元, 占总投资的25.74%。投资估算

 一、 项目 概况***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 统工程建设资金计划争取中央资金613.349万元, 占总投资比例的70%; 争取省级配套资金262 864万元,比例的70%; 争取省级配套资金262.864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30%。资金筹措

 二、 项目 提出 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森林防火现状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 * * 森林防火现状***被列为***森林防火重点县( 市、 区)之一, 属I级火险区, 规定了 每年10月 1日 至之一, 属I级火险区, 规定了 每年10月 1日 至翌年6月 30日 为森林防火期, 1月 至4月 底为森林防火戒严期。森林火险等级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现有防火物资储备库1座( 面积30平方米)

 ; 防火宣传碑( 牌)

 18块。

 库内有风力灭火机14台, 割灌机4台, 油锯10台, 灭火灭火机台, 割灌机 台, 油锯水枪30个, 水泵2台, 砍刀50把, 2号工具100件, 3号工具150件, GPS定位仪1个, 扑火服装20套。森林防火设施台, 灭火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现有瞭望台1座, 无线电台26部, 有线电话机1部, 车载台1台, 传真机1部, 计算机1台, 手持对讲机4部。机 台, 手持对讲机 部森林火灾预警体系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全区现有森林扑火半专业队伍一支, 队员 69人。

 乡 镇及行政村成立了 应急义务扑火队499支, 队员 28335人。队支, 队员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由于区财政比较困难, 对森林防火经费投入十分有限, 每年仅投入10万元左右, 乡镇对森林防火的经费投入更少, 导致基础设镇对森林防火的经费投入更少, 导致基础设施及扑火装备、 物资储备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森林防火经费状况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 * * 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火灾管理难度大一方面区内林农地花插, 地类交错严重,自 然村落多, 居民居住分散, 极易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酿成森林火灾; 另 一方面随生活用火不慎, 酿成森林火灾; 另 一方面随着森林公园、 自 然保护区建设及林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使流动人口 与外来人员 增多,人员 流动频繁, 火源管理的难度愈来愈大。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2、 中、 幼林面积大, 针叶纯林面积集中林区内中, 幼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60%以上, 且多为近年来人工植苗、 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恢复起来的针叶纯林, 以易燃的油松马尾松侧柏为主油松、 马尾松、 侧柏为主。

 由于林区冬春干旱少雨, 空气湿度小, 枯枝落叶层厚, 含水量低, 发生地面火、 树冠火的潜在危险性大,同时传统的春节、 重阳节、 中秋、 清明等上坟和耕地烧荒等, 极易引 起森林火灾。由于林区冬春干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3、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瞭望台数量少,监测范围小, 不能正常开展火情监测工作,贻误扑火时机, 而且通讯设备差, 林火信息传递速度慢, 严重影响森林灭火工作传递速度慢, 严重影响森林灭火工作。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4、 森林防火设备数量少, 林火预测预报手段落后必要的防火通讯设备和扑火机具缺口 很大, 而且多数设施设备陈年老化。

 且现有的防火指挥车辆已使用多年防火指挥车辆已使用多年, 山区道路颠簸损坏严重, 无力购置和更新。

 宣传设施数量少,种类单一, 部分已经损坏, 在林区未能形成良好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

 林火预测预报手段落后, 很不适应防火工作的需要。山区道路颠簸损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5、 森林防火扑火的科技含量不高, 控制较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弱受资金投入的制约, 目 前预防靠“死看死守” , 由于工具简陋, 扑火靠“人海战术”且仅有半专业队伍和群众义务扑火队术, 且仅有半专业队伍和群众义务扑火队,素质和战斗力不高, 难以适应当前防火工作的需要。

 二、 项目 提出的背景针对上述情况, 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是利用视频监控技术结合智能化的烟火识别技术, 对数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测, 通过智能化的森林防火预警手段, 不仅可以实时监看和记录森林资源的情况, 同时由于采用了 智能化的监测机制, 可以通情况同时由于采用了 智能化的监测机制过智能化设备自 动完成对森林资源的火灾监测和报警, 辅助森林防火监测人员 完成对森林资源的自 动监测, 遇到火灾自 动报警, 及时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 的一种先进的科技预警机制, 采用这种预警机制可以为现阶段森林防火预警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通

 三、 结论***作为***森林防火重点县( 市、 区)

 之一,属I级火险区, 近年来火灾频发, 不仅给林业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对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自 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严重影响了 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原因是防火手段落实、 预警不及时。***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提出视频智能监控技术、 无线微波图像传输技术、 风光互补太阳能供电等技术方案, 内容齐全、 规模适当、 技术先进, 满足林火智能监测预警的需要。

 项目 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提升基层防火单位的预防手段, 提升基层

 三、 结论工作人员 的防火能力, 做到提早预警, 把火灾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而减免经济损失,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将对减少火灾损失,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北路26号海璟蓝寓三单元27层2705室电话:

 029-86459119029-89150509

篇九: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林防火设施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森林防火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

 建设背景分析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四章

 投资方案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研究

 第六章

 建设方案设计

 第七章

 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第八章

 项目环保研究

 第九章

 安全生产经营

 第十章

 项目风险概况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项目经营效益

 第十五章

 项目评价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 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永恒目标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公司始终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和必要的未端治理”的清洁生产方针;以淘汰落后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以强化能源基础管理、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淘汰落后装备、深化能源循环利用为措施,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出节能技术、节能工艺的应用与开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细化管理、对标挖潜、能源稽查、动态分析、指标考核为手段,全面推动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的管理思想;在项目承办单位全体职工中树立

 “人人要节能,人人会节能”的节能理念,达到了以精细管理促节能,以精细操作降能耗的目的;为切实加快相关行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承办单位的高速、高效、健康发展。

 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订单承接能力、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厂商的良好关系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 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30.84 万元,同比增长 27.46%(1320.92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森林防火设施生产及销售收入为5726.2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3.4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1390.78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47.07 万元,增长率 21.60%;实现净利润 1043.09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64.87 万元,增长率 18.77%。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6130.84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5726.25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3.40%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7.46%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1320.92

 利润总额

 万元

 1390.78

 利润总额增长率

  21.60%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247.07

 净利润

 万元

 1043.09

 净利润增长率

  18.77%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64.87

 投资利润率

  57.67%

 投资回报率

  43.2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2.05%

 企业总资产

 万元

 7317.82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0.0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2197.19

 资产负债率

  21.84%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森林防火设施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经济合作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1659.16 平方米(折合约 17.48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3.53%,建筑容积率 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7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0.32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11659.16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8572.9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3408.0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0648.3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1039.15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43 台(套),设备购置费 1564.01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882007.44 千瓦时,折合 108.40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5592.97 立方米,折合 0.48 吨标准煤。

 3、“森林防火设施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882007.44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5592.9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8.88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8.94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7.93%,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经济合作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

 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3809.93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977.1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14%;流动资金 832.7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86%。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807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6079.56 万元,税金及附加 79.70 万元,利润总额 1997.44 万元,利税总额 2352.65 万元,税后净利润 1498.08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854.5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43%,投资利税率 61.75%,投资回报率 39.32%,全部投资回收期 4.04年,提供就业职位 117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本项目施工。

 三、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四、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经济合作区及某某经济合作区森林防火设施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经济合作区森林防火设施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 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森林防火设施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117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854.57 万元,可以促进某某经济合作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2.43%,投资利税率 61.75%,全部投资回报率 39.32%,全部投资回收期 4.04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04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 36 条”、“民间投资 36 条”、“鼓励社会投资 39 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10 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

 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 8%以上,前 7 个月达到了 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 62.6%。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五、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1659.16

 17.48 亩

 1.1

 容积率

  1.15

  1.2

 建筑系数

  73.53%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0.32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8572.98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3408.03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039.15

 绿化率 7.75%

 2

 总投资

 万元

 3809.93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977.19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041.8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7.34%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564.01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41.05%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371.3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9.7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8.14%

  2.2

 流动资金

 万元

 832.74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1.86%

  3

 收入

 万元

 8077.00

  4

 总成本

 万元

 6079.56

  5

 利润总额

 万元

 1997.44

  6

 净利润

 万元

 1498.08

  7

 所得税

 万元

 1.15

  8

 增值税

 万元

 275.51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79.70

  10

 纳税总额

 万元

 854.57

  11

 利税总额

 万元

 2352.65

  12

 投资利润率

  52.43%

  13

 投资利税率

  61.75%

  14

 投资回报率

  39.32%

  15

 回收期

 年

 4.04

  16

 设备数量

 台(套)

 43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882007.44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5592.97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08.88

  20

 节能率

  27.93%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8.94

  22

 员工数量

 人

 117

 第二章

 建设背景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奇迹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最主要经验。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以对外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由内到外的全面动力机制。实际上,从我国各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来看,制造业一直是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产业和领域。截至 2017 年,在制造业 31 个大类、179 个中类和 609 个小类中,完全对外资开放的产业和领域有 22 个大类、167 个中类和 585 个小类,分别占 71%、93.3%、96.1%。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制造业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加速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顺应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合作大趋势,为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2、组织实施《中国制造 2025》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中央、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等多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汇集社会各方资源,扎扎实实把《中国制造 2025》组织实施好,加快把战略规

 划转变为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落到实际行动,把实际行动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果。

 3、展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一是增强制度内生增长机制的建设,在政策倾斜扶持,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优先,夯实竞争的基础。二是更加重视从需求端拉动产业发展,综合并用各类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三是把握好中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推进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四是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核心关键问题。

 4、 “十三五”时期,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顺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加强创新引领,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建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必要性分析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一方面,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也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解决这些前进道路上的现实矛盾,关键的一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2、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融合,强化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数字改造。要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打造大平台、大基地、大产业、大集群。要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重大项目。在交通建设项目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全盘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创新思路,切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代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传统产业的基础,而且往往是脱胎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中国制造 2025》列举了十大重点领域,其中七个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衍生而成长为先进制造业的。因此,现代产业虽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但发展现代产业不等于完全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也绝不是放弃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体系内,除了有低水平生产技术外,也有先进生产技术、高附加值环节。纺织服装是传统产业,但前期高端设计是其高附加值环节。而且,有些低技术传统产业通过改造提升,推动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使传统产业不再“传统”,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能发挥重要作...

篇十: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文案标准文档** 市 ** 区 ** 镇 ** 村 6 组(** 至 ** 段)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镇龙宝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2 **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2015 年 4 月 20 日项目名称 : ** 市 ** 区 ** 镇 ** 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研究单位 : **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技术负责 : **x 林业高级工程师资质等级:丙级证书编号:

 丙 22 —015 报告编写 : ** 林业工程师统计计算 : ** 校 核:

 ** 林业工程师图件制作 : ** 参加人员** ** ** **

 ** 镇龙宝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3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81.1 项目概况 ........................................................................................................................................................... 8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1.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91.1.3 资金来源 .................................................................................................................................................. 91.2 项目拟占(征)用林地概况 .......................................................................................................................... 9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

 .............................................................................................................. 10 1.4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 11 1.5 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 ................................................................................................................................. 11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背景情况 ........................................................... 122.1 项目提出过程 ................................................................................................................................................ 12 2.2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基本情况 ......................................................................................................................... 12 2.2.1 项目区及项目区域自然地理情况 ................................................................................................... 12 2.2.2 社会经济状况 .................................................................................................................................... 13 2.2.3 森林资源情况 .................................................................................................................................... 15 2.2.4 项目区基本情况 ................................................................................................................................ 15

 ** 镇龙宝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4 第三章 项目区拟占(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 163.1 调查目的和任务 .............................................................................................................................................. 16 3.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16 3.3 调查结果 ........................................................................................................................................................ 18 3.3.1 面积、蓄积 ........................................................................................................................................... 18 3.3.2 地类 ........................................................................................................................................................ 18 3.3.3 林种 ........................................................................................................................................................ 18 3.3.4 权属 ........................................................................................................................................................ 19 3.3.5 林分起源 ............................................................................................................................................... 19 3.3.6 优势树种 ............................................................................................................................................... 19 3.3.7 林龄、龄组 ........................................................................................................................................... 19 3.3.8 森林类型 ............................................................................................................................................... 19 3.3.9 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情况 .............................................................................................................. 19 3.3.10 下木、地被物 ..................................................................................................................................... 20 3.3.11 其它 ..................................................................................................................................................... 20 第四章 占(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影响分析

 .................................. 204.1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 20 4.1.1 对林地面积的影响 ............................................................................................................................ 20 4.1.2 对森林面积的影响 ............................................................................................................................ 21 4.1.3 对森林蓄积的影响 ............................................................................................................................ 21 4.1.4 对林种的影响 .................................................................................................................................... 21 4.1.5 对森林保护的影响 ............................................................................................................................ 22

 ** 镇龙宝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5 4.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22 4.2.1 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 22 4.2.2 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 22 4.3 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 22 4.4 对景观风貌的影响

 ....................................................................................................................................... 23 4.5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23 4.5.1 对森林蓄水能力的影响

 ..................................................................................................................... 23 4.5.2 对森林固土保肥效能的影响 ............................................................................................................. 23 4.5.3 对净化大气效能的影响

 ..................................................................................................................... 24 4.5.4 环境影响 ............................................................................................................................................... 24 4.5.5 地表水影响分析 ................................................................................................................................... 25 4.5.6 声环境影响评价 ................................................................................................................................... 25 4.5.7 固体废弃物 ........................................................................................................................................... 25 4.6 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 25 第五章 综合评价 ...................................................................................... 265.1 项目的立项依据可靠 ................................................................................................................................... 26 5.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评价

 .............................................................................................................. 26 5.3 项目占(征)用林地的合理性评价 .......................................................................................................... 26 5.4 项目效益评价 ................................................................................................................................................ 26 5.4.1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26 5.4.2 经济效益 ............................................................................................................................................... 27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27

 ** 镇龙宝村 6 组(纸厂湾至四轮碑段 ) 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6 6.1 技术保障 ........................................................................................................................................................ 27 6.2 资金保障 .........................

推荐访问: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稳定 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防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