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学通论试题及答案(完整)

发布时间:2023-02-26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学通论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的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每小题的括号内)  1、将西方社会学第一个引入*的是(B)  A、谭嗣同B、严复C、孙本文D、费孝通  2、孔德在他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通论试题及答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社会学通论试题及答案(完整)

社会学通论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的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每小题的括号内)

  1、将西方社会学第一个引入*的是 ( B )

  A、谭嗣同 B、严复 C、孙本文 D、费孝通

  2、孔德在他的那本书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

  A、《实证主义哲学》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研究》 D、《社会静力学》

  3、下列著作那一个不是属于迪尔凯姆的:( C )

  A、《社会分工论》 B、《自杀论》 C、《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4、谁提出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的主张:( D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思·韦伯

  5、谁提出了人类成长八阶段理论( D )

  A、弗洛伊德 B、库利 C、米德 D、艾利克森

  6、基本社会化指的是以下哪个阶段的社会化:( B )

  A、婴幼儿的社会化 B、婴儿时期至青年时期的社会化

  C、成年人的社会化 D、老年人的社会化

  7、从文化的相对差异性来看,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称为( B )。

  A、物质文化 B、主文化

  C、精神文化 D、亚文化

  8、提出社会互动的常人方法论的是:( D )

  A、霍曼斯 B、托马斯 C、戈夫曼 D、加芬克尔

  9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称为:( A  )

  A、自致角色 B、先赋角色  C、规定角色   D、理想角色

  10、*文化中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指的是;( C  )

  A、角色混淆   B、角色失败   C、角色冲突   D、角色紧张

  11、初级群体的概念最先是谁提出来的:( D )

  A、勒温 B、萨姆纳 C、齐美尔 D、库利

  12、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朝着哪种家庭结构发展:( A )

  A、核心家庭 B、单亲家庭 C、扩展家庭 D、空巢家庭

  13、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C )

  A、魅力型统治 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14、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理论将( B )作为阶级划分的依据。

  A、 权力、财富和声望

  B、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多少识

  C、 组织资源

  D、 利益

  15、古代贵族中公、候、伯、子、男爵位的划分,属于历史上的那种分层制度:( C )

  A、身份制度 B、种姓制度 C、等级制度 D、世袭制度

  16、传统社会的分层结构模型是哪种:( B )

  A、洋葱头型 B、金字塔型 C、橄榄型 D、梨型

  17、农村地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 D )

  A、地域关系 B、业缘关系 C、趣缘关系 D、血缘关系

  18、在社会学历史上,社区研究的两种典型类型是:( A  )

  A、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B、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C、经济型社区和文化型社区   D、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19、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芝加哥学派的( B )对世界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A、社会组织研究 B、城市社区研究

  C、社会结构研究 D、社会体制研究

  20、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

  C、城乡差别 D、城市的中心作用

  21、在现代社会,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最普遍的社会控制手段是( D )

  A、宗教  B、道德   C、习俗   D、法律

  2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老龄化社会指的是 :( D )

  A、5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

  B、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

  C、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3%

  D、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

  23、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导致的事业叫做 ( B )

  A、季节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正常性失业 D、技术性失业

  24、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的状态的指的是 :( A )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个体贫困 D、群体贫困

  25、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属于社会中的( C )

  A、正式制度 B、政治制度 C、非正式制度 D、宗教制度

  26、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是 ( B )

  A、非正式的控制 B、消极的控制 C、内在的控制 D、积极的控制

  27、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有信度就一定有效度

  B、有效度就有信度

  C、有信度就不一定有效度

  D、信度和效度可以一致

  28、一个人的体重实际为50公斤,在同一磅秤上反复测量都是60公斤,这说明:( A )

  A、测量工具和结果有信度,但无效度。

  B、测量工具和结果有效度,但无信度。

  C、测量工具和结果既有信度,又有效度。

  D、测量工具和结果既无信度,又无效度。

  28、先把总体单位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再做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这种于抽样方法叫做 (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29、调查者亲自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叫做 ( A )

  A、非参与观察 B、非参与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非机构式观察

  30、从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激烈程度的角度看,社会变迁可分为 (B )

  A、整体性社会变迁和局部社会变迁

  B、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与倒退

  D、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二、多选题(从备选的五个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填入每小题的括号内)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一般包括:(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或爱的需要 D、自尊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B、学习谋生的手段

  C、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D、明确生活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3、关于符号互动论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E)

  A、 人是符号的使用者

  B、符号是社会互动的中介

  C、互动时所遵循的规则是互动过程的产物

  D、互动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的修改对事物的意义

  E、角色借用(role taking)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

  4、下列群体,哪些是属于社会群体:(CDE)

  A、在春熙路步行街逛街的群体

  B、为了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观而进行统计分析育龄妇女群体

  C、住在一个四合院中的群体

  D、 牌桌上打牌的群体

  E、 在草地上野炊的一家大小

  5、当前我国家庭的变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DE)

  A、家庭的离婚率增加

  B、婚恋中的功利成分增加

  C、家庭朝着扩展家庭发展

  D、家庭的隐私性增加

  E、家庭的消费功能增强

  6、下列的观点属于马克思–韦伯的有:(ACDE )

  A、提出“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B、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其撰写的《自杀论》是一项经典的社会学实证研究范例。

  C、科层制

  D、提出社会分层标准的三个维度:权力、财富、声望

  E、提出权威就其形成而言,可分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

  7、社区的构成包括:(ABCDE)

  A、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B、共同的社会生活

  C、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D、一定的地域界限

  E、社区文化

  8、*人口问题的成因主要是(BCD)

  A、妇女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B、我国历来的农耕文化鼓励生育,多子多孙多福

  C、 一段时期内*政策失当,没有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反而鼓励生育

  D、 人口惯性

  E、农业人口过多

  9、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ACD )

  A、正式控制 B、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消极性控制

  E、法律控制

  10、关于设计问卷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E)

  A、选项之间要有互斥性

  B、一事一问,避免双重含义

  C、提问的语句要简短易懂,一目了然

  D、提问不应带有倾向性,否则容易造成误导

  E、不要直接提敏感问题

  1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E)

  A、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B、确定的目标 C、规范性的章程

  D、权威的领导体系 E、物质基础

  12、按流动主体的特征划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BC)

  A、垂直流动 B、群体流动 C、个人流动 D、水*流动 E、代际流动

  13、城市化的四种动力主要包括:(ABCD)

  A、工业化 B、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C、城乡差别

  D、城市的中心作用 E、全球化

  14、社会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包括:(BCDE)

  A、人口资源 B、价值系统 C、规则体系 D、组织系统 E、设施系统

  15、社会调查的四种基本方式包括:(ABCD)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E、民意调查

  三、判断分析题

  1、“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人的再社会化。

  判断:错误

  说明:

  1)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2) “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继续社会化。

  3) 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社会角色变化的过程。

  2、只要是人群的聚集就是社会群体。

  判断:错误

  说明:

  1)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 社会群体须具有如下特征:

  l 直接而持久的关系(频繁互动)

  l 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l 有一定群体边界

  l 共同的期待和规范

  3、同性恋家庭也是一种越轨行为。

  判断:正确

  说明:

  1) 越轨行为指个人或群体违反既定规范的、出格的行为,也称为偏差行为。

  2) 越轨行为的判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一样的判定。

  3) 就大多数的文化来讲,家庭是有男女结合组成,而把同性恋家庭视为一种违背规范的,出格的行为。

  四、简答题

  1、试述阶级与阶层概念的差异?

  答案

  1) 卡尔·马克思——阶级

  2) 阶级:就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3) 阶级的划分标准: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财富)

  4) 阶级之间是相互对抗和冲突的

  5) 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6) 马克思·韦伯——阶层

  7) 阶层: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或类属的一种模式

  8) 分层标准:财富、权力、声望

  9) 阶层之间可以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

  10) 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的基本视角

  2、试述家庭的功能及变迁

  答案

  1) 家庭的生物功能,性满足和生育功能,现代社会婚外的性和生育现象越来越多,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也松懈,导致这个功能的弱化。

  2) 家庭的经济功能。传统社会,家庭就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而现代社会的家庭,更多的是一个消费单位,而不是生产单位。

  3) 家庭的赡养功能。传统社会,家庭是主要的养老模式,而现代社会,养老逐渐由社会保障等机构代替,家庭的赡养功能也开始弱化。

  4) 家庭的抚育功能。传统社会,子女的社会化主要在家庭进行,而现在孩子的抚育和教育基本上交给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机构代替。

  5) 家庭的休息、满足和情感陪伴功能。家庭能够给其成员带来情感的满足和休息,但是现代社会交流的多元化,以及大众媒体在家庭占据的主要位置,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家庭的情感陪伴功能。

  3、试对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

  1) 社会结构的性质。这表现在社会是一个开放性还是一个封闭性的社会,越是开放性的社会,就越是有利于社会流动。

  2)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越是不发达的地方,人们的流动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不利于社会流动,而同时,社会流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3) 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向上流动最为主要的途径,因此,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

  4) 家庭背景。父辈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地位会直接影响子代的社会地位的获得。

  5) 社会网络资源。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资源,将跟他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和帮助,在社会流动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联系你所学习的社会学知识及实际进行分析论述:

  以下材料来自于一位母亲的叙述:

  2007年,女儿考上省内一所大学,比我们和她自己预期的差很远,但是,女儿对我们的要求却并不低——

  首先要求买手机,想到便于联系,我们就花1400元给她买了一部带摄像和MP3的滑盖手机。接着她又要求打8000元钱到她所在的学校发的银联卡上,我们问:学费不到7000元,为什么要8000元?女儿说多出的钱是9月份的生活费,到校后还想换一副眼镜。可第二天她又软磨硬泡,要在本市换眼镜,我们又给了她300元。最后,她要求每月生活费不少于600元。

  我们在一个县级市,属工薪阶层,年家庭收入约24000元,还要扣除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承担集资建房,还要赡养一个没有退休金的老妈。我们陈述了上述理由,觉得每月400元尚很吃力。她仍坚持600元。最后商定每月600元吃穿用包干,学费另给。

  临近开学,借了一辆车,把女儿和行李送到学校,并给她买齐了一切生活用具。临分别,她的银行卡上有生活费1065元。分别时,她叮嘱每月到武汉看她一次,准备好第二学年给她买电脑。

  临近中秋节,我专程去武汉看她,到学校时刚好中午,我打算和她一起在学校食堂吃午饭,考察一下她*时的伙食。她反对,说:“天天都在学校吃,既然你来了,当然要出去享受享受。”她换下军训装,着上时装,拉着我出了校门。午餐吃麦当劳,花去几十元,肚子没吃饱。接着逛商场,到中山公园坐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又到武汉广场顶层吃异域小吃。途中遇到一个亲戚,给她200元,以表祝贺。我又教她回家和返校的乘车路线,才在车站分手,她返校,我回家。至此她9月份可支配的生活费用达1265元。此后,她以种种理由每月向我们要钱600至1000元不等。

  春节期间,她要求返校时买电脑。她要买笔记本电脑,说既可上图书馆用,又可在公寓用,夏天还可在蚊帐里头用。我主张买台式机,理由是:1、我们支付能力有限;2、笔记本电脑容易被盗;3、笔记本电脑性价比低;4、笔记本电脑维护成本高。好说歹说,她才同意买台式机,但要求品牌机,而且必需是液晶显示器。各让一步,达成妥协,预算为6000元。

  正月十六,我送她带着两只旅行箱加一袋她喜欢吃的喝的用的,以及为她准备好的网线排插工具返校。9时30分到达武汉吃早点,10时30分到达她学校寝室,放下东西就出发,辗转去武昌电脑城附近,以5800元买得一款标价5999元T160AMD,17英寸液晶显示器电脑。剩下200元,由她买附件用。趁销售员安装操作系统的时间,我们去南极电脑城买附件。她看上一款耳机,砍价,别人不卖。我说买两副,卖主让了10元,花了50元。来到街市,她问:“你买耳机,为什么要我付钱?”我的心咯噔一下,不是滋味。我接着问:“剩下200元是你的吗?”她说:“是我的。”我说:“你既然说送给我,我还是会付钱给你。今后说话得讲究方法!”我掏出25元给了她。

  返回那店,系统已安装好。我搬上主机,她提着显示器,回到她的寝室,时间是13时30分,肚子饿得咕咕叫,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想着当日要赶回家,就忍着,拿出材料和工具,开始走网线,连接电脑。约14时30分,胃开始疼(我有胃病),我开口说:“你拿出带来的饼干,喂给我吃,我边吃边做。”她这才拿出带来的饼干喂给我吃,她自己也吃起来。走好网线,连接好电脑,我又开始安装工具软件。口干得实在受不了,我要女儿开一瓶酸奶给我喝,她犹豫了一下,说:“我找一下,看有开水吗。”她找了一圈,没找着,却找来一罐汽水,我心情复杂地和她共饮了那罐汽水,17时10分,我弄好了我力所能及的,准备回家,她提醒我,还没有给生活费。我给她2月份17天生活费400元,生日礼金200元,然后走出她的寝室,钱包里只剩下212元。回家的路费是40元,余下的162元是我们2月份17天的生活费。而与此同时,女儿至少有770元生活费。

  我没有时间吃晚饭,汉口到我市的最后一趟班车是18时30分,只得空腹赶路。当我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已是20点45分。

  我的心很冷!

  分析说明

  1、 上述材料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青少年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是人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广泛接触社会而面临众多挑战和选择的时期,这个时期容易碰到以下问题:

  1) 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时候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2) 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青少年时期正式他们形成自己对于社会价值判断形成其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面对诸多的价值观,很难进行选择,就会以物质利益为取向,盲目攀比。

  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是富于理想的人生阶段,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不清,缺乏对于理想可及性的判断,就会随大流,而忽视对自己实际的考虑。

  4) 社会的迅速变迁。我们的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迅速,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而且*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是物质快于精神的发展,经济快于文化的发展,这就形成了青少年的在价值判断中的物资取向。

  2、 另一方面说明家庭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对其成员的纽带联系的松懈。

  1)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家庭承担着社会的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是一个人社会化,情感陪伴,教育的重要场所。

  2) 现代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家庭功能发生外移,替代或消失。抚育、赡养、经济功能都主要由社会机构来替代。

  3) 青少年较早开始离开家庭,进入到学校、同龄群体这样一些对他们成长影响很大的社会化机构中。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培养,而疏于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且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较多的跟同龄群体在一起,积极在同龄群体中寻求认同,由此形成一种攀比。

  4)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机构,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道德教育很大部分开始由大众媒体代替,导致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联系弱化,以大众媒体的物质化为导向。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