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2-22 15:35:09 来源:网友投稿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1.3+2.3=8.2+1.3=4.7-0.5=

  5.4+0.5=2.5-2.1=6.9-6.5=

  4.5+2.5=8.37-2.17=5.7-3=

  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自学例2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请学生迅速展示。

  导学单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答。

  2.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导学要点: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点评。

  (三)练习

  1.基础练习。

  (1)第49页试一试。

  (2)第49页练一练。

  减数是两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作两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添两个0,变成8.00。

  2.改错练习。

  (1)练习八第4题。

  (2)当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不够减时,不能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得数的0和小数点不能漏写,退位减法不要忘了减1。

  (四)专项练习

  1.练习八第5题最后两题,并验算。

  点拨:加法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算一次。

  (五)创编练习

  1.长颈鹿的身高是6米,一只大猩猩身高是1.65米,一只大象的身高是4.26米。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2.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点拨:将错就错,用错误的结果减正确的加数,得到错误的加数。末尾对齐就是把一位小数看作两位小数,扩大10倍,得到正确的加数。

  (六)课作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37页。

  提高题:8.6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结果得到了4.27,正确得数是()。

  (七)家作

  1.《课课练》第43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内容。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0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4.75元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8.15-3.4=4.75(元)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你现在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6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本节课,利用整数的加减法导入,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重点是整数与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这样个数位也就相应的对齐了。接着,我把书上的例题进行了重组,让学生首先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算式:4.75+2.65,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整数加减法,过度到小数加减发的表象中来,在伺机教授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有课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算式为: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变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有效互动。整节课我能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问题的呈现我也是我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个练习是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直接让学生在竖式在填写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还没有内化成方法和算理,老师应该适当的扶一扶。接着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改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题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要求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最后是一道实际问题,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目的。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7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8

  本课题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9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0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7

  本课题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8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6+ 0.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2- 0.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以图书大厦购书为场景,选择小数位数相同的数提出相关问题。

  2.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3.计算时注意结果末尾有0要化简。

  4.在具体的小数计算中发现计算法则,感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数加减法口算:

  54+21= 120-17= 71+3= 98-35=

  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

  二、小数加减法研究:

  出示图片:图书大厦购书场景,在幼儿图书部,几种图书的价格:

  (1)小数位数相同的图书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2)根据它们的价格提出有关加减法的相关问题,先估算结果再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展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想?[目的:理解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可以以小数形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以分为单位计算(名数转化的方法)。[目的:沟通整数相同数位对齐与小数相同数位对齐的联系]

  6.62+2.75=9.37(元) 6.62-2.75=3.87(元)

  (4)计算4.37+2.93 7.54-6.84 0.45+2.58

  [对于小数加减法结果末尾有0的小数,要进行化简处理:如7.30=7.3。对于 7.54-6.84和754-684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区别最高位上的0如何处理:整数加减法时最高位上0为什么不写,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写0?]

  (5)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初步整理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口算:p37第1题。(起始课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0.4+0.3= 0.32+0.15= 2.6+1.2=

  2.9-1.3= 0.58-0.23= 8.5-2.7=

  0.52+0.24= 9.6-5.9= 0.47+0.25=

  2.用竖式计算(最最基础的为主):

  (1) 0.5+0.5= 0.01+0.99= 3.6+5.4=

  1.6-0.9= 2.3+1.7= 2.9+3.7=

  (2) 3.47+5.38= 4.54+2.79= 6.1-5.4=

  2.25-1.95= 4.37+2.93= 7.54-6.84=

  4.23+2.93= 0.45+2.58= 3.82+6.93=

  3.改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对于计算教学的起始课的新授部分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也可以适当延长。然后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基础越牢,后面的生长性知识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难一点的题目训练可以分散到每个例题后的第二课时去处理,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练习的时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真正感悟的计算的方法。对于变式题、有难度的题目可以放在整个体系的训练(单元的整理复习)中来完成。在计算题的教学时一定要掌握每个例题的训练点,每一个例题的一个新知点新在哪儿,把每个小点把握到位,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和效果。训练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新授课时,题目的难度要适可而止。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2、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

  教师板书: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五、作业:我学会了吗?

  选做题:39页5、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菁选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

  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

  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1

  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再一一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3、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与乘法的区别: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而乘法是最右面对齐。所以小数加减法的对位一定要跟乘法区别开。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是一般有加有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有括号的先运算括号里的。碰到能简算的要简算。

  有这样四种情况能进行简算:

  (1)a+b+c,a和c能凑整,那么要用到加法的结合律使a、c结合。a+b+c=a+c+b

  (2)a-(b+c)或a-(b-c),a、b运算起来比较简单,那么这时就不一定要先运算括号里的,可以应用去括号变符号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先运算a-b而使题目变得简单。a-(b+c)=a-b-c或a-(b-c)=a-b+c。

  (3)a-b-c,b、c进行加法运算比较简单,这时要运用加括号变符号的方法进行运算。a-b-c=a-(b+c)。

  (4)a-b-c或a+b-c,a、c运算起来比较简单,这时可以运用带着符号搬家的方法进行运算。a-b-c=a-c-b或a+b-c=a-c+b

  【典型例题】

  一、填空

  (1)0.28里面有(28)个0.01;0.143里面有(143)个0.001。

  (2)3.64的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6在(十分位)位上,表示(6)个(十分之一);4在(百分)位上,表示(4)个(百分之一)。

  (3)6个1、5个0.01和4个0.001组成的数是(6.054)。读作(六点零五四)。

  (4)5.005中,左边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1)。右边的5在(千分)位上,表示(5)个(千分之一)。

  (5)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大9.9,原来的数是(0.1)。

  (6)8角=(0.8)元500米=(0.5)千米

  460克=(0.46)千克48厘米=(4.8)分米=(0.48)米

  760毫米=(0.76)米570千克=(0.57)吨

  54*方分米=(0.54)*方米0.035千克=(35)克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

  2.5(厘米)=0.25(分米)0.7(吨)=700(千克)

  5.68(千米)=5(千米)680(米)4(元)1(角)=4.1(元)

  (8)在○里填上“>”“<”或“=”。

  4.2○4.215○5.060.6○0.078.6○8.01

  7.45○7.516.3○1.630.051○0.50110○9.999

  解答:<<>>

  <><>

  (9)在□里填数,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0□8

  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9.098);

  要使这个数最接近5,这个数是(5.008);

  要使这个数比9小一些,这个数可能是(8.098);

  要使这个数在2和3之间,这个数可能是(2.098第二个□里的数可以是0―9)。

  (10)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1.□8<1.6

  解答:0~5

  二、竖式计算

  0.63+3.15=3.782.93-1.837=1.0932-1.82=0.18

  三、能简算的要简算

  *8-(4.48+0.9)29.4+1.72+0.6

  =*8-4.48-0.9=(29.4+0.6)+1.72

  =2-0.9=30+1.72

  =1.1=31.72

  9.384-2.36-5.6417.6+3.9-5.6

  =9.384-(2.36+5.64)=17.6-5.6+3.9

  =9.384-8=12+3.9

  =1.384=15.9

  2.53-1.92+7.835.52-(0.56+1.39)

  =0.61+7.83=5.52-1.95

  =8.44=3.57

  四、解答问题

  (1)小丽的身高是1.40米,小田的身高是14.6分米,小宝的身高是133厘米,小王的身高是16分米,请将他们四个人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1.40米=140厘米14.6分米=146厘米

  16分米=160厘米

  16分米>14.6分米>1.40米>133厘米

  (2)一根4.8米的长竹杆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3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75米,池水深多少米?

  解答:4.8-0.3-1.75=2.75(米)

  答:池水深2.75米。

  (3)用1、2、3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小数?请把这些数从大到小写出来。

  解答: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3.21>3.12>2.31>2.13>1.32>1.23

  (4)在一个小数减法算式中,差是5.25,如果被减数增加0.5,减数减少0.4,则现在的差是多少?

  解答:5.25+0.5+0.4=6.15

  答:现在的差是6.15。

  (5)小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解答:0.3+0.3=0.6(千米)

  答:这样他比*时上学多走了0.6千米。

  (6)六年级一班进行跳远测验,小华跳了3.38米,小明比小华多跳了0.45米,亮亮比小明少跳了0.29米,亮亮跳了多少米?

  解答:3.38+0.45-0.29=3.54(米)

  答:亮亮跳了3.54米。

  (7)小红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助她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解答:5.1-2.76=2.34

  5.1+2.34=7.44

  答:正确的结果是7.44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教材97页小数加、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小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和游戏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由一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为后面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谈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过度到新课中。

  3、出示情境图。选用学生十分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情境和价钱,让学生从多个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信息,并按自己的愿意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相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我准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应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和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法则。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6、练习和游戏的设计目的。用竖式计算练习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并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错题门诊设计,选择学生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游戏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拓展知识,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教学效果预测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灵活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3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5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页至107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1、首先出示复习题,让三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么算的。接着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25分钟)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例1的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4、在教学例2的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5、“算一算”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6、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7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做“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玩法,在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

  2、做“课堂活动”第2题时,先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得数,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抽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3、做“课堂活动”第3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并与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3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节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24.83+51.6=7*3(元) 小 49.5-32.48=17.02(吨)

  24.83 数 49.5

  + 51.6 点 - 32.48

  ————— 对 —————

  7*3 齐 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3元。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7

  一、读教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二、谈设计: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 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 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基础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

  (3)主要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3、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小数点对齐。

  (3)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转自数 学吧 )习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看课本,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看课本决赛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

  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3)总结算法,交流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设计一些出错的小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

  (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0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9到1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探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由于三年级下册时已经接触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于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

  三、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五、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法则归纳的全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六、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全世界最瞩目的运动盛会当属奥运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到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现场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第95页主题图及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从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把*队与加拿大队作一下比较。

  (二)尝试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第一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父子的对话)同学们想一想,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横式。

  (4)如何列竖式计算呢?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5)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要点。

  (7)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计算结果要进行简化。

  (8)(出示第二张统计表及父子的对话)这111.6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9)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10)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11)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12)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

  (13)怎样计算出*队第二轮后领先12.6分呢?

  (14)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

  (15)汇报交流结果。请不同思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横式和竖式。

  方法一:49.80+49.20=99(分)

  111.6-99=12.6(分)

  方法二:58.20-49.20=9(分)

  3.6+9=12.6(分)

  2、教学例2.

  (1)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完善板书。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1题。

  选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集体订正。

  3、口算比赛:练习十六第1题。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访问:减法 加法 小数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年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