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本,菁选3篇

发布时间:2023-02-18 1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3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文1  立春之时,乘着一朵雪花,北京冬奥温暖启程;元宵过后,伴着绚烂的雪花花灯,冬奥迎来告别时刻。  今夜,2008年的星光五环与2023年的“大雪花”主火炬交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本,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本,菁选3篇

2022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文1

  立春之时,乘着一朵雪花,北京冬奥温暖启程;元宵过后,伴着绚烂的雪花花灯,冬奥迎来告别时刻。

  今夜,2008年的星光五环与2022年的“大雪花”主火炬交相辉映,“天下一家”“ONEWORLDONEFAMILY”满载美好祈愿,粲然绽放。

  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又一次欢聚“鸟巢”。从春节到元宵,大家共度难忘*年,也让“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愈加熠熠生辉。

  拼搏与超越、热爱和团结惊艳赛场;欢呼与掌声、遗憾和泪水震撼心灵。此刻,所有情感在此汇聚、交融、绽放。

  今夜,是依依惜别的送行;今夜,是拥抱未来的起点。

  每一个运动员挥洒激情共同缔造冬奥盛会,今夜是属于他们的欢庆时刻

  在全球亿万观众注视下,挪威运动员特·约豪格和俄罗斯奥委会运动员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先后登上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和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项目的最高领奖台。在充满祝贺和敬意的掌声中,获奖者们将奖牌举在胸前,用力挥舞花束,与世界一起分享这梦想成真的激动时刻。

  他们问鼎的这个古老项目,承载着人类对于挑战极限最朴素的追求,是体能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这样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场景,在过去十几天不断上演,世界各地的冬奥健儿创下一个又一个奥运奇迹。

  “鸟巢”的“大冰面”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巨大“冰鞋”载着孩子们飞舞滑行。巨大的*结衬托下,伴着《欢乐颂》的旋律,各代表团运动员迈着欢快步伐入场。

  主场作战的*体育代表团,以昂扬的面貌闪耀冬奥赛场。申冬奥成功时,冬奥会100多个小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小项*从未开展。而今,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已然实现,曾经“冰强雪弱”的*首次雪上项目奖牌数超过冰上项目,更以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闭幕式现场屏幕上,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精彩瞬间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而这些,只是冬奥赛场上一个又一个突破与圆梦故事的缩影。运动员们用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我”,共同绘就了北京冬奥会的逐梦画卷。

  竞技场外,动人故事也在上演。选手们交换徽章、互相安慰、共同庆祝,这些或欢乐、或遗憾、或感动的奥运时刻,如点点繁星,照亮赛场内外。

  而此刻,不管成功与失败,他们终于抛下所有压力,脸上笑容洋溢。运动员们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快乐,拿起手机自拍、尽情欢呼挥手、对着镜头飞吻……现在是属于他们的欢庆时刻。

  每一个工作者辛苦付出保障精彩赛事,今夜是回馈他们的感恩时刻

  21岁的清华大学本科生孙泽宇,手提一盏灯笼,站在他熟悉的舞台——“鸟巢”中央,被祝福和掌声簇拥。他和其他五位志愿者一起,作为一万八千多名冬奥志愿者的代表,在现场收到了满满谢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从此成为奥运会闭幕式传统。而今这一幕再现“鸟巢”,跨越的是流转光阴,永恒的是严寒无法侵袭的温暖和口罩难以阻隔的微笑。

  孙泽宇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标兵志愿者,他在开幕式上的一声“WelcometoChina(欢迎来到*)”,让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回忆起来忍不住热泪盈眶。18岁的莫德将“*人的友爱与好客”记在心里。

  同样站在台上的燕山大学本科生张鸿博,过去十几天在崇礼的寒风中,坚守赛道入口处的岗位,无数次重复证件检查流程。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抱怨。“冬奥志愿者的工作很有魅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她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经历,认为有机会入选志愿者非常幸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世界难忘的记忆;2022年,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无处不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屏幕上,一帧帧笑脸,定格了冬奥会上一张张自信、从容的青春特写。

  负责核酸检测的“大白”、身背医疗包并脚踩雪板的滑雪医生、指挥交通的工作人员、食堂餐厅的后勤保障人员……冰天雪地里,无数建设者、服务者、管理者默默奉献,让赛场上每一次拼搏呐喊都更加掷地有声。

  环节最后,志愿者们一同点亮手中的灯笼。刹那间,观众席泛起朵朵红色爱心,整个场馆化为爱的海洋。

  爱的交换,深情似水。

  点亮自己,温暖世界。今夜,世界把爱回赠你们!

  每一根柳枝都寄满惜别之情,今夜是我们友谊地久天长的见证时刻

  地屏冰面上,舞者们步伐轻盈,渐渐走出一幅“垂柳图”。杨柳青青,杨花漫漫,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在熟悉的《送别》乐曲中,365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怀抱晶莹发光的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

  “折柳寄情”,古老诗歌吟唱的惜别场面,而今再度深情上演。*人再次用特有的浪漫,传递对世界友人一年365天不变的思念。

  终于,我们还是来到离别时刻,那些拼搏、团结、友谊的冬奥瞬间,将被深深铭记。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成为冰雪运动大国。”国际奥委会*巴赫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闪耀,得益于*人民为我们出色地搭建了安全的奥运舞台。”

  *用最大的诚挚和热情兑现了诺言,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疫情挑战下,这场如期举办的全球体育盛会,为世界文化交流、心灵沟通搭建了珍贵桥梁。在这里,大家沉浸式感受命运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循着场地边缘一道亮光,两位意大利小朋友推动手工制作的地球走向中央。下一届冬奥会举办地八分钟表演“双城璧合·聚力联辉”拉开序幕。四年后,活力四射的时尚之都米兰将携手山川环绕的科尔蒂纳丹佩佐,共襄冬奥盛会。山川与城市、自然与建筑相互映照,在共舞中寄寓着人类和自然间的彼此尊重、相互对话。

  从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Together),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再到意大利“八分钟”的“双城璧合·聚力联辉”(Duality,Together),三个“Together”不谋而合,无不表现出全人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当孩子们再次唱响《我和你》,五环以与2008年同样的方式升起,与“大雪花”火炬交错落下。两届奥运在此交汇。从2008到2022,“双奥之城”为奥林匹克添上新的荣光。

  “大雪花”缓缓落下,在孩子们稚嫩的《雪花》歌声中,开幕式惊艳四方的“微火”熄灭。

  当烟花升起,照亮夜空。“鸟巢”里的人们尽情歌唱、欢呼、鼓掌,用最炽热的方式告别。或许明日我们就将远隔山川重洋,但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今夜,火炬熄灭,但奥林匹克之光点亮心灵;

  今夜,依依惜别,但此刻分别只为再次相聚。

  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奥林匹克让我们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地球上的每一个“我”都将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发光发热。

  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2022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文2

  大如席的奥运主火炬台“大雪花”,和渺渺微光的主火炬,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会在多少人心中种下*人乐观向前的种子?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无论是之于*本土的冰雪运动,还是之于奥运会对全球的意义,本届北京冬奥会,堪称*人呼吁“一起向未来”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自2008年北京举行夏季奥运会以来,*的体育运动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竞技体育长期位列奥运奖牌榜前列,群众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踏上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途。而冬季项目*起步晚、后备人才不足,虽有短道速滑等传统强项,但开展范围有限,大部分项目仍是空白,如何通过竞技体育的示范效应,改变*“弱雪强冰”的格局,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成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课题和使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开展了大规模的“跨界跨项选拔”,雪车、雪橇、北欧两项等等项目实现了国家队的“从无到有”,在本届冬奥会上也展示了初步成果——*代表团有约1/5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培养而来,雪上项目这个人数更是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以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等项目为例,*代表团首次实现了所有小项的全项目参赛,从天津队跳远项目中选拔而来的闫文港,更是夺得男子钢架雪车的铜牌,这也是*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钢架雪车奖牌。*参与奥运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实现了突破,捅破了窗户纸,我们的发展潜力就是无限的。

  这些运动员还是引领普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火种”。示范效应很明显,伴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各地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普通人踏上冰场雪场的热情也在迸发。小到1岁的宝宝,大到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些天,各地的`冰雪场地都是人满为患,在社交网络上,很多人感叹冰雪运动的刺激,很多父母给孩子报了训练班。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公布结果,调查显示自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以来,全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提前实现了这一宏大目标。而未来,这一数据将成为*更多普通民众的日常。

  星火不灭,温澜潮生。北京冬奥会结束,但我们的感动难忘。我们感动于31岁的徐梦桃,四朝元老终圆梦;我们也感动于隋文静和韩聪的“葱桶组合”,12年后帮助*花滑再夺冠,终于接过了申雪赵宏博的枪。他们心中有不灭的火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还感动于谷爱凌、苏翊鸣等“00后”的热爱和坚持,他们个人的努力,只是体育大江大海中的一朵浪,却推动了*雪上运动的大潮渐生。用一金一银两枚奖牌给自己送上18岁*礼的苏翊鸣,在夺金后和教练相拥而泣,大喊“我做到了”。是的,这么年轻就已站到高处,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熊熊的火炬,让世界看到了在过去百年中,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可以是怎样的高标准,那2022年北京冬奥会低碳环保的主火炬,就让世界看到了奥运会新的百年,可以有怎样的希望。在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托马斯·巴赫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人民,以感谢*人民对于北京冬奥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让北京冬奥会收获了“卓越的成功”。

  卓越的成功,不仅是指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下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还为人类面对困难挑战时如何团结前行,提出了*方案。小小的火炬微光,闪耀在由全体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指引牌组成的“大雪花”中间,赋予了这项全球盛事最浪漫的意义。2021年,国际奥委会百年来首次为奥林匹克精神增加了“TOGETHER更团结”的新内容,而这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增加交流,减少分歧,这一任务看似艰巨,但是,当“冰墩墩”成为各国参赛运动员们爱不释手的“世界团宠”时,当很多选手把北京冬奥会当成“北京冬奥美食之旅”时,当有不少比赛完的选手在闭环内的奥运村乐不思蜀、不想打包行李回国时,奥林匹克所期待的光明未来,不正是这纷繁复杂世界中微弱却顽强不息的光?

  卓越的成功,更为奥运会本身,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参照。近年来,对于申报奥运会,不少国家有一些顾虑,尤其是有实力举办的大国。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到底如何?大量建设奥运场馆,民众会不会有反对声?而就像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取消巨大火炬台并利用氢能源一样,北京作为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双奥之城”,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奥运”新路,留下了丰富的冬奥遗产——场馆大部分是利用现有的改建而成,极大降低了承办的成本,更可贵的是,所有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方案,像北京的首钢园区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区成为最美冬奥城,张家口市成为冰雪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它不仅让场馆夏冬轮转发挥出了利用潜能,更是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成为现实,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

  火炬虽灭,未来已来。

2022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范文3

  有一种自信,叫*青春。**曾说,“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北京冬奥会上,越来越多的“00后”用责任和担当践行青春誓言,以超越自我、突破青春的风采和精气神,诠释着热血青年最美的模样。18岁的谷爱凌“凌云一飞冲天”,17岁的苏翊鸣“一鸣惊人”,21岁的李文龙“龙腾虎跃”……时势造就青年,时代需要青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少年”斩金夺银。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这些舞台上,*青年,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用一个个逆行出征的身影,用“我要上”“我先上”的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已经成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一代。而今,冬奥梦交汇*梦,*奥运健儿的那股奋斗拼搏精神,必将化为全体党员干部前进道路上的澎湃动力,推动“*号”巨轮在新征程上,破浪前行、行稳致远,让全世界看到这就是*,我们连续着奋斗精彩的“*篇章”。

  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0

  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简约而精彩,创意巧思令人惊叹。开闭幕式团队此前透露,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将延续简约的风格。闭幕式不但设有诸多精巧的环节,还将特别致敬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这一元素。

  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北京就此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于2月4日启幕,20日闭幕。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