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菁选3篇

发布时间:2023-02-17 12:10:09 来源:网友投稿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火之谜教学设计,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菁选3篇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师板书: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

  出示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1)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指导写“暴”并描红。

  出示:(2)击倒 劈成两半 爆炸 毙伤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相机指导书写“劈”、“毙”,描红)

  ②读了这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组词。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林劈成两半)正因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出示第一小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他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③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3)推测 推论

  混为一谈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推测:对于事物的一种理论判断分析。

  推论: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无稽之谈:稽:查考。没有根据的说法。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难以置信:置:使得、让。信,相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

  ①指名学生读第一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富兰克林是怎样来看待雷暴的?他说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文中已告诉我们,谁能找到?

  出示: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读这一段话(谁能用“因为……所以……”把这段话连接起来说一说)并试着造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混为一谈、无稽之谈”。

  ③这种推论在我们今天“不足为奇”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但这种推论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用分词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想想人们会说些什么?

  ④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他坚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①出示词语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指名读这些词,师相机正音。系jì:打结、扣 xì:绑、拴)

  ②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

  ③出示词语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

  一叶小舟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④读了这些词语,指名说脑海中想到什么画面。

  ⑤理解“欣喜若狂”、“怒发冲冠”、并用“欣喜若狂”造句。(看到我梦寐以求的礼物时,我感到欣喜若狂。花一看到思念多年的母亲,欣喜若狂地奔跑过去。)

  ⑥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7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⑦以上就是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 __。

  4、然而,富兰克林研究、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后来,他发明了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了。

  5、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爆炸 击倒 劈成两半 毙伤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习题

  (3)、能不能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

  小结:刚才我们将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归并起来,稍作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运用。

  (4)那么,富克兰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四、作业

  1、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完成习字本19课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师板书: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

  出示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1)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指导写“暴”并描红。

  出示:(2)击倒 劈成两半 爆炸 毙伤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相机指导书写“劈”、“毙”,描红)

  ②读了这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组词。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林劈成两半)正因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出示第一小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他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③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3)推测 推论

  混为一谈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推测:对于事物的一种理论判断分析。

  推论: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无稽之谈:稽:查考。没有根据的说法。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难以置信:置:使得、让。信,相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

  ①指名学生读第一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富兰克林是怎样来看待雷暴的?他说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文中已告诉我们,谁能找到?

  出示: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读这一段话(谁能用“因为……所以……”把这段话连接起来说一说)并试着造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混为一谈、无稽之谈”。

  ③这种推论在我们今天“不足为奇”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但这种推论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用分词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想想人们会说些什么?

  ④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他坚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①出示词语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指名读这些词,师相机正音。系jì:打结、扣 xì:绑、拴)

  ②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

  ③出示词语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

  一叶小舟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④读了这些词语,指名说脑海中想到什么画面。

  ⑤理解“欣喜若狂”、“怒发冲冠”、并用“欣喜若狂”造句。(看到我梦寐以求的礼物时,我感到欣喜若狂。花一看到思念多年的母亲,欣喜若狂地奔跑过去。)

  ⑥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7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⑦以上就是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 __。

  4、然而,富兰克林研究、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后来,他发明了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了。

  5、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爆炸 击倒 劈成两半 毙伤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习题

  (3)、能不能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

  小结:刚才我们将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归并起来,稍作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运用。

  (4)那么,富克兰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四、作业

  1、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完成习字本19课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了解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感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天火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播放图片、雷声)

  3、大家都见过雷电,你对雷电了解有多少。

  4、以前的人们对雷电了解并不科学。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国人则……长期以来……

  5、人们认为雷暴跟神灵有关,他是神灵发怒的表现。但偏偏有人不这么看。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学生齐读句子)

  持这个观点的是——富兰克林(板书:富兰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电现象,还是上帝的怒火?这可真是个谜。最终这个谜解开了吗?结果是——课件完善句子,学生朗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出示“无稽之谈”什么叫“无稽之谈”

  人们心头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而把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正是——富兰克林。

  二、深入探究

  1、问号源于富兰克林的推测,而把它改成感叹号的方法是(实验)板书。

  2、交流富兰克林的推测

  我们先来看富兰克林的推测,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这个推测?默读这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方案a)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方案b)人们同意他的推论吗?哪里看出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画简笔画。其他同学读关于试验做法的片断。画画学生解释富兰克林是怎么连的,引导学生注意“拴、结、系”的用法,简单介绍原理?

  (4)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a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b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c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能完成吗?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

  三、结语

  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

  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四、学习本课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

  2、作业:

  (1)复述课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课文段意。

推荐访问:天火 之谜 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一等奖 天火之谜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