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菁选2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2-01 10:10:34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1  1.面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要了解他们。既要了解家庭贫困的原因,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到心中有数。  (2)要关心他们。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菁选2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菁选2篇(全文完整)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1

  1. 面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要了解他们。既要了解家庭贫困的原因,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到心中有数。

  (2)要关心他们。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在心理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3)要帮助他们。一是通过希望工程和社会捐解决他们学习所用经费;二是自己身体力行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送衣物、学习用品等;三是采取帮扶措施,让他们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结帮扶对子,通过孩子把家长联系在一起,使之家庭与孩子同时走出贫困。

  (4)要鼓励他们。时时处处告诫自己和学生不要歧视他们,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2. 对父母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与其父母委托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共同担负起教育责任。

  (2)经常与学生谈心,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有不良倾向及时帮助纠正,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3)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好习惯,严抓学生的学习,严格控制学生乱花钱。

  (4)给学生以特殊的关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爱,弥补学生内心的空虚,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孩子接到教师家中,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当遇到学生互相攀比时应该怎么办?

  (1)找爱攀比的学生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向他讲清盲目攀比的害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与爱攀比的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改掉盲目攀比的习惯,教师权以教 家长一些方法,如反攀比法、改变攀比兴奋点法、把攀比变成动力法、今天和昨天对比法等。

  (3)召开以“攀比”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真正地受到教育,最后形成不攀比倡议书。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2

  1. 当学生过分追求名牌、奇异服饰时应该怎么办?

  (1)迅速扼制学生这种不良倾向,引导学生走出服饰消费误区,教育学生着装要符合学生身份。

  (2)迅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学生的花钱和服饰的购买上家长要严格把关,不让学生形成穿名牌、用名牌错误感觉。

  (3)在班级中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学生不要追求名牌,要把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

  (4)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朴素美”的审美观,让学生时刻感受身边的“美”,真正认识外表奇异并不是美的真正表现。

  (5)召开以“审美”为主题的`座谈会,与学生交流,让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使他们在参与中建立良好的心态。

  2. 当学生过生日互相宴请、送礼成风应该怎么办?

  (1)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同学这种行为好的一面,那就是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过生日宴请吃喝的害处。

  (2)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日正是母亲受难的日子,最好让同学们回家问自己的母亲自己是怎样出生的,从而体会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学生,没有经济能力,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和省吃俭用供自己上学的不容易,互相宴请送实物花费大量金钱,实在很不应该。

  (4)教师以此为题召开班队会,开展孝敬父母,刻苦学习的读书活动。

  (5)结合班级整体活动,进行个别辅导,选择有针对性的同学剖析。如,请班级中家庭困难、自强不息、孝敬父母、名列前茅的同学讲自己经历,现身说法。

  (6)开展温馨的送自制贺卡和礼物、互相写同学们优点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信心,融洽师生感情。

  3. 当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时应该怎么办?

  (1)运用暗示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要以马上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不听课的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针对不听课的学生及时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用动态管理法,教师在授课时,走进学生当中,对于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提示他注意听讲。

  (2)事后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发生,要注意运用目标牵动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立分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注意力有集中的指向性;教学设计要科学、生动、有趣、直观,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精神不游离于课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介绍培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五到听课法,耳听、眼看、口说、手写、脑动,加强头脑处理信息能力、培养注意力,或运用短时市郊记忆法,训练注意力的集中。

推荐访问:答辩 试题 面试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 菁选2篇 教师面试答辩试题及答案1 教师面试答辩题目及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