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五篇【精选推荐】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
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
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
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
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
数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
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
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
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3.练习巩固
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
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
4.估算方法
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和: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
四、全课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答:
三、拓展应用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时的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本课我以贴近生活的“十一”黄金周“买车票”为教学情境,在优美如画的情境中,学生带着向往和激情融入到了教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类灵魂的深处有一种最为深刻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他们自由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当中,不断充分地、主动地积极表现自己。看到他们敏捷的思维,我的教学就更有了激情。而且我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我设计的层次递进的练习中,他们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在教学当中,学生的全体参与仍有待加强。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3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形成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理解,并能应用这个知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形成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三、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四、教学具准备
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层:教学例4
(一)创设情境
老师: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呢?(桃子),调皮的小猴子把大桃子都吃光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老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呢?”
2.思考:怎样列式?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
(1)用加法计算:
0+0+0+0+0+0+0=0
(2)用乘法计算:
0×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7×0=0
教师随学生答板书。
3 .想一想:
0×3 9×0 5×0 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4.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质疑: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5.练习:0×2 5×0 0×6 0×8
0+2 5+0 6+0 0+8
师:通过计算,聪明的你又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通过小组商量得出结论: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层:教学例5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67页例5
(1)谁来读读这道题,你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了?提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2)想一想:要算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算式?
同桌互说。(教师可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列式并能说出算式意义。)
汇报交流:604×8= (个)
2.请你先估计一下,大约等于多少?(学生汇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探究算理
1.同学们掌握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规律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们能独立解决吗?(能)
2.604×8= (个)你能试一试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方法一:
4×8=32 600×8=4800 32+4800=4832
是一种好方法,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方法二:
6 0 4
× 3 8
4 8 3 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3.自主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呢?”
(2)原来十位上是0,怎么就变成3了呢?
4.小组交流:各自算法,并纠错。
5.汇报算法。(请几个学生写到黑板上)
6.分析算理:积的4、8、3、2分别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重点——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4先乘8得32,个位满30,向十位进3。再用8乘十位上的0得0。加上进上来的3就得3,把3写在十位上。最后用百位上的6乘8得48。)
7.小结: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但要注意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写的时候要加上进上来的数。。(在掌握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小朋友们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体育锻炼呦!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智力长跑,好吗?
1.首先进入第一关
202×4 305×4= 306×9= (男生完成)
503×3 407×9= 609×7= (女生完成)
想想,什么时候中间会是0,什么时候中间不会是0?
2.第一关顺利通过,老师祝贺你们。我们再接再厉去闯第二关。完成书68页,第二题。
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呢?
3.胜利冲向顶峰。
填一填。
□ 0 □ □ 0 □
× 4 × 5
8 3 2 1 □ 3 □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3、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
练习背景:本练习内容是在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迎奥运活动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渗透笔算与估算相结合的策略,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同时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练习目标:
1、通过解决迎奥运活动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估算相结合,熟练正确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练习重、难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笔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情况),在分类对比练习中发现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的这一规律。
练习准备:
新授过程(简)
整节课以迎奥运活动周为主线,新授部分以小华和大生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每天坚持去体育场锻炼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和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这两个问题,教师质疑:你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新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通过交流算法比较归纳出计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时间大约10分钟。
主要练习流程:
复习铺垫促进迁移(新授前)
基础练习巩固方法(新授后)
纠错练习熟练方法
对比练习发现规律
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新授前)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口算(1分钟)
2×36×74×5
20×360×740×5
200×3600×3400×5
学生抢答,抽题说说想的过程。
2、笔算(3分钟)
32×348×219×5
请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选一题笔算在作业本上。
评讲时指名说说最后一题的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旧知的复习回忆,唤起学生已有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经验,对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方法起到一定的迁移和渗透作用。]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阅读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5篇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1
一、复习铺垫
小华每分钟走52米,走了4分钟,小华一共走了多少米?
大生每分钟走48米,走了4分钟,大生一共走了多少米?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导入新授
两位数乘一位数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值得表扬。我们都知道不仅要学习好,身体也要棒。健康强壮的身体来自体育锻炼,你知道体育比赛通常在什么地方观看么?(体育场)你想去看看吗?看,星期天小华和大生约好了一起到体育场观看比赛那!
1、观察挂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经常蕴藏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你想研究它们吗?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对一些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看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3、看了这么多的信息,小朋友们,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答……
4、同学们的思路很开阔,提出的问题也很多,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两个问题:
出示问题一,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可以怎样列式?
5、观察这道式子跟开始算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现在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6、4×152等于多少?你能估计小华家道体育场大约有多少米吗?
7、这道算式的结果到底是多少,你想不想知道?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尝试计算。注意先写上横式再计算。(一个学生板演)
8、请他来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然后再请同学说一说
9、在计算中还有问题吗?你都会算了吗?老师这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积的百位上为什么写6?
10、这还有几道题,请你来想一想,算一算,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
143 212 171
× 3 × 4 × 5
□29 □48 □55
我们用出手指来表示结果好不好?
第三题出现两个答案了,究竟谁是对的?先请出5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再请出8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会犯刚才的错误呢?因为这道题没有像第一题那样直接将进位的数表出来,所以就迷惑了你们。其实,在我们的计算中不一定要将每次的进位都写出来,我们可以把要进的数记在心里。不代表没有写上进位的数那儿的进位就不加了。听懂了吗?
11、看来同学们的计算又提高了一步,还想再算一道题吗?我们一起看第二个问题:大生家离体育场大约有多少米?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可以怎样列式?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12、同学们刚才都尝试了两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三位数乘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在列竖式算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你觉得有哪些地方我们要注意。(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教师总结:数位要对齐;乘的时候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注意满十不要忘记进位;另,字要写端正,计算一定要仔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习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学习提供动力支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46×4=34×4=53×3=27×6=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完成第24页第6题填一填。
看看这些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要求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想?
怎样才能求出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列出:45×9。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45×9后,再追问学生:我们学过口算、估算和笔算,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45×9?为什么?
会笔算吗?请同学们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一次强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知道9辆这样的客车最多可以载客405人。下面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有800名师生,如果都要出去春游,大约需要租用多少辆这样的大客车呢?
通过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吗?
2.教学第25页第8题
出示第25页第8题。
(1)指导学生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式为:买6辆小汽车需要的钱是(57×6)元;买2辆小火车需要的钱是(89×2)元。
(2)指导学生估算出结果:57×6≈360(元),89×2≈180(元)。
(3)指导学生笔算出结果,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且把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看两个结果相差多少。
刚才我们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算出了买两种玩具的钱,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买玩具,什么时候选择笔算?什么时候选择估算?
从中你发现什么?
看这幅买玩具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生:冬季越野赛。
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
[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
……
[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生:400多米; 500多米;600多米……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评: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评: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习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生:略。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评析:】
本节课是围绕承担研究课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课题思想,教学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具体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教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转化为数学,使学生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怎样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有了一些体验。
2、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计算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这节课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计算时你有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发展不同见解,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2)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说课稿3篇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即教材第27页例3。
一、说教材:
此知识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计算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的。该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为继续学习笔算多位数乘法、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所以,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交流等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的笔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经验、认知水*确定。)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据教学设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依据计算教学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而是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因此我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本堂课做好铺垫。(多媒体出示)
1、估算:
401×9≈ 798×7≈ 295×6≈
502×2≈ 498×4≈ 285×5≈
抽学生说估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2、笔算:
321×3= 453×5=
学生计算后,抽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练,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笔算的。
3、揭示课题: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1)看图理解题意: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在教室铺地砖这件事,题中告诉的条件有铺一间教室要用285块地砖,要用1500块地砖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问题是能不能铺。
(2)探索解题思路:
要求能不能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要思考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后交流)
A:考虑铺地砖过程中的损耗问题。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
B: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明确解题思路:先算出5间教室要多少块地砖?然后用它的积和1500块进行比较。
C:计算方法(是选择笔算还是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对学生有扶有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和扶持。)
2、拓展延伸,及时巩固:
如果每间教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教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这道题要求精确计算,但题中的数据不是很大,因此有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选择口算是对的;有些计算能力不是很强的,选择笔算也没有错。)
3、分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根据题中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口算、笔算、估算中选择简便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口述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课件上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梳理)
(2)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抽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2、练习五第8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表,说一说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多提问题,根据学生所提的合理问题,全班进行练习解答、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说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方法一:285×5=1425(块) 方法二:285×5≈1500(块)
1425<1500 1500=1500
答:1500块地砖能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说课稿2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生:冬季越野赛。
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
[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
[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 (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 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生:400多米; 500多米; 600多米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5 2
4
6 0 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评: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评: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习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 8123
6213 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生:略。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3)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优秀教案3篇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为本节课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在课前让学生复习了一下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就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方法、进位的处理等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力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4)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说课稿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145×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夺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145×2,后算十位即145x×1,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卡通图片、口算题、水果图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谈话:原来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带来了一个问题。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猫带来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题目:44×15 78×32 5×144 238×6)
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开始我创设了卡通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咖啡猫的问题咱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接着来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秘密?
这样引入新课:将课本例1、改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想去蟠桃园偷桃子持,蟠桃园有1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1)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较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励他们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这一个环节,我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即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来看看可爱的米老鼠给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 巩固旧知
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计算能力的*台,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后面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后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引入例1
(出示题目):李叔叔从通辽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 千米,求李叔叔所在的通辽市到通辽有多少千米 ?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45×12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给予学生的`时间,并且允许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杂还是简单,教师到给予肯定,这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而正如课前所料,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因此重点选了几位做对的同学,让其说说思考过程,重复的叫学生说,毕竟列竖式计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算法多样化以后的优化。
3、教师设题,让学生任答一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自然的引入到算理的教学,并同时初步的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
完成题卡一,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这个环节设计一个改错的练习,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强调了注意点,而这注意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145×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夺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145×2,后算十位即145x×1,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卡通图片、口算题、水果图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谈话:原来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带来了一个问题。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猫带来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题目:44×15 78×32 5×144 238×6)
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开始我创设了卡通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咖啡猫的问题咱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接着来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秘密?
这样引入新课:将课本例1、改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想去蟠桃园偷桃子持,蟠桃园有1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1)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较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励他们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这一个环节,我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即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来看看可爱的米老鼠给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3篇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养成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渡:下面,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先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多体验、交流中多总结、练习中多迁移。
(过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还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 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 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 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 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当然,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结构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5个环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去参观喜羊羊村子的兴趣,引出村长的计算考题,在计算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80÷4是怎样口算的,笔算75÷3时,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何处,为什么?十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先进行一些口算训练,这既是常规训练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服务的,在口算最后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于口算难度较 大,让学生去笔算,这样既复习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能为后面新知的学习铺*道路。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演示喜羊羊带领参观养鸡场,出示例题情境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600÷3之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出现这些算法。第1种:因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种,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第3种,因为6÷3=2,所以,600÷3=200,在反馈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回答想想做做的第1题,对比6÷2,60÷2,600÷2的商,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巩固理解算理。
本环节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情境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并交流想法,反馈中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的联系,同时为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前作了准备,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3、先估后算,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村长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列出的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我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几百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使学生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尝试进行笔算,并讨论:先算几除以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通过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先估后算,通过对比练习及反馈让学生小结笔算的顺序,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借估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解决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难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因此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通过估算让学生明白986÷2得商应该是4百多,所以商4要写在百位上,接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上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首先是笔算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其次,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5两题,最后是拓展训练,根据不完整的竖式,估计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
这个环节,通过基本的笔算练习,巩固了笔算方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解题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体现了估算的实用性,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思考: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思考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笔算中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练习都是结合上面各知识点的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运用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综合了本课的计算内容,深化了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养成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渡:下面,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先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多体验、交流中多总结、练习中多迁移。
(过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还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 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 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 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 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当然,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结构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5个环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去参观喜羊羊村子的兴趣,引出村长的计算考题,在计算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80÷4是怎样口算的,笔算75÷3时,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何处,为什么?十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先进行一些口算训练,这既是常规训练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服务的,在口算最后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于口算难度较 大,让学生去笔算,这样既复习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能为后面新知的学习铺*道路。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演示喜羊羊带领参观养鸡场,出示例题情境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600÷3之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出现这些算法。第1种:因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种,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第3种,因为6÷3=2,所以,600÷3=200,在反馈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回答想想做做的第1题,对比6÷2,60÷2,600÷2的商,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巩固理解算理。
本环节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情境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并交流想法,反馈中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的联系,同时为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前作了准备,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3、先估后算,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村长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列出的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我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几百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使学生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尝试进行笔算,并讨论:先算几除以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通过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先估后算,通过对比练习及反馈让学生小结笔算的顺序,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借估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解决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难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因此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通过估算让学生明白986÷2得商应该是4百多,所以商4要写在百位上,接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上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首先是笔算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其次,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5两题,最后是拓展训练,根据不完整的竖式,估计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
这个环节,通过基本的笔算练习,巩固了笔算方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解题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体现了估算的实用性,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思考: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思考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笔算中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练习都是结合上面各知识点的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运用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综合了本课的计算内容,深化了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5篇(扩展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习任务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么熟练,我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能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二、 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学习
师: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1)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2)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3)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A.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B.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145×27=679×13=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2、结果反亏你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3、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推荐访问:位数 笔算 进位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五篇 数学教案二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案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3最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3篇)2023-07-08
- 202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3篇(汇总)2023-09-18
- 2023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篇(2023年)2024-09-02
- 《三位数减法笔算不连续进位》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2023-03-30
- 2023年《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3篇2023-03-30
- 三上笔算乘法教案3篇2023-03-31
- 在市直住建系统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誓师大会上讲话【精选推荐】2022-09-26
- 在市直住建系统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誓师大会上讲话2022-11-08
- 2023年20以内的进位加法5篇(全文完整)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