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校园景观文化3篇
论校园的景观文化1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论校园景观文化3篇,供大家参考。
论校园的景观文化1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使得校园精神、文化软实力在基础设施硬实力面前显得“发育不良”,导致了我国高校软硬实力上的失衡,阻碍了我国大学向更高水*发展的步伐。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它依托于校园空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以历史纪念、实用功能、观赏娱乐等类型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校园活动,并长期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景观属于城市景观,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特定类型。然而在当下,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景观时忽略了对其校园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设计方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设计元素东拼西凑,存在跟风抄袭现象;另一方面,校方对校园的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的指导。因此,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营建关系,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改变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校园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物质载体,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而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时,校园人的角色成为理解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联的重要因素。校园人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等,其群体的行为需求、价值观念、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也受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校园人的转化作用。
2.1校园人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环境,是在一定时期由校园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为、制度等的群体意识,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大学由于校园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和少数民族高校,成立时间较长、颇具资历的高校和近十多年来新建的高校,它们展现的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一所大学虽受不同的校园人经营,但自身的校园文化却保持着延续性。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犹如传播的种子,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园人心中,优良的传统、正确的意识、向上的心态、健康的习惯等都会得以保留,并被发扬光大。所以,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同时也受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影响,二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2.2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
从行为和意识上看,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主要有人的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两个方面。主动方面上,校园人的自身需求决定了其要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并通过各种类型活动产生的不同效应来影响甚至改变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如在课外生活之余,师生会选择较为私密和安静的场所进行休息和交流,久而久之这个场所就会赋予这样的功能。被动方面上,由于必要性、强迫性或者自发性的行为,校园人也会受到来自校园文化景观的约束和改变。如在去教学楼的必经之地所建的一组名人雕像,往往会激励前来学习的师生们。或是其生前的卓越贡献,或是自身的高尚品德,或是求学时的刻苦经历,这些都会在潜意识上激励着校园人。因此,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的。
2.3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的媒介作用创造并改变着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景观也通过满足校园人不同的功能需求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更应该理解为人、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校园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渗透在环境中,而环境又恰恰在另一方面反映着文化,为人认知文化起到阐释的作用。如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校园呈现的是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校园环境,从校园的建筑、植物到人的服饰、言语都显示了异于汉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反映的关系。
3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原则与要求
3.1建设原则
3.1.1生态性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校园的山水林木,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地质地形,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统一性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具有母题性;内涵上,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又保证共性。
3.1.4可持续性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定位现在,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建设要求
3.2.1传达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满足功能需求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现艺术美感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需要设计师和建设者正确认识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上,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而校园文化也影响着校园人的认知并依赖校园人传承与发扬。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上,校园人因为自身需求会主动选校园文化景观并通过行为对之进行改变,而校园文化景观会因为校园人的行为习惯让校园人被动接受。因此,校园人是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相互作用的媒介,它促使着二者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转化。在当代大学校园的建设中,由于缺少对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得校园原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被破坏,新建的文化景观又难以体现大学校园的历史文脉和治学精神。对此,大学校园的建设者们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摒弃照搬照抄的旧观念,深入思考在大学校园内人、文化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挖掘每一所大学的优秀因素,在科学性、合理型、前瞻性的规划指导下,通过的适宜的、艺术的造型传达一定的精神内涵。因而,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过程中:
①要秉承生态性、保留性、统一性、可持续性的建设原则;
②要实现传达价值取向、满足功能需求、呈现艺术美感的建设要求。当代的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扎根于校园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科学严谨,富有创意,才能建造出优秀的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景观。
论校园的景观文化2
摘要:如何设计校园景观,如何在校园景观中表现大学文化,需要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设计中,将其作为灵魂和主线进行景观设计,充分了解大学历史,学习国外先进高等学府校园景观设计观念与理论,打造出属于校园独有的校园景观。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校园景观设计;设计观念与理论
1校园文化艺术
校园文化艺术是一种有别于特定文化气氛及精神面貌的文化艺术,经过一定实践,历经发展形成。校园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包含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做事行为和特点,还有*时在课外常举行的文化活动,比如一些歌舞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等各种节目与活动。大学校园文化艺术传达着特有的人文情怀以及重要价值观的内涵形态。每个学校所经历的故事不同,起点不一,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也各异,因而导致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校园文化艺术。校园文化艺术代表着2方面的层次,分别是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在物质方面讲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比如各种楼层建筑,图书馆模式,教学楼形式,公共场所设备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在精神方面来说,包括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形式,该大学是否具有好的学风和好的校风,可以通过校园学生的外在气质来表现。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内涵。
2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针对两类进行,一类是对校园自然景观设计,一类是对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其在景观中拥有特有的形式类型。设计自然景观通俗讲就是将一些地势形貌、水体形态以及校园花草植物进行设计;设计人文景观就是将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融入一些特有文化气息的景观。因此,学校领域内的自然景观也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时可以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通过校园景观反映出校园文化,于此同时,校园景观有可以很好地反映扯校园文化内涵,可以同其他类型校园景观区分开来[1]。
3校园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
3.1充分了解校园历史文化
大学的发展经历各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初期到成型,陪伴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每个大学建立背景不同,出发点各异,有的为培养党国精英,有的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如何展现其特有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内涵。也可以说如何通过校园景观反射出大学的文化精神。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保证校园原有设施不被大肆破坏的基础上,又能融入体现校园文化历史的设计,增加校园浓厚气息感。可以选择保留一些代表性景观、设施、建筑,在风格上保持设计一致性,达到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的校园景观设计。
3.2展现未来,始于当下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展现未来,不要盲目追逐过去,校园历史固然重要,但要适时展现当下发展。社会发展在飞速前进,所处环境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校园文化迎风而上,不断与时俱进。在设计大学校园景观时明显区分新旧格局,在为了满足扩招规模带来的空间需求,重新在原有设施上增加新的建筑设施,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物质需求,但破坏了原有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造成校园景观脱节。在此建议,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考虑原有大学历史文化,展现未来风貌,将新旧文化设施融为一体,使校园文化艺术不断传承和升华其内涵。
3.3学习先进,打破陈旧进行创新
国外许多高等学府,如哈佛、剑桥等学府拥有其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设计,结合本校特色进行创新[2]。例如,大学文化墙,其在很多大学实施开来,在文化墙上可以进行海报宣传、进行文明倡议、开展活动提示以及诸多形式展示。仿照其独特的设计思路进行其他景观设计,可以展示校园文化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成为景观的践行者。设计时要避免盲目仿照,要结合东西方特色,取其精华文化融入其中。
4结语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流淌在校园各个角落环境。一所好的大学所呈现出的良好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校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身心愉悦。良好的校园景观传承者校园历史,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大学底蕴,继承传统优良学风。将校园文化艺术应用到校园景观设计上,将两者紧紧结合,散发出大学校园精神与物质的气貌。培养专业人才,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创造美好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蕊.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策略探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2(12)
2王小冬.大学校训精神内核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昌吉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3)
论校园的景观文化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
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景观道路的设计在一方面对道路的交通起作用,另一方面它对环境的美化,环保方面都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场主要交通流向分为行人路线、车行路线、消防通道和停车场。该广场交通便利,能够满足师生出行的需要。在园区主要道路上进行了无障碍化设计,满足老人和残疾人出行的需要。南阳理工学院音乐广场设计校园生态环境的设计下手,融入音乐元素,结合校园的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
本次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绿色环保问题、污染问题、文化与生态结合问题、自然生态的复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噪音的控制与削减、校园布局结构及道路交通的规划等。满足师生生活、学习、休闲的需要。校园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校园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校园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校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校园设计正是通过对校园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校园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校园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石丹.*园林史略[J].建筑师.
[4] 徐祖同.园林生态技术的应用途径[J].园林,1994.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景观工程施工合同2022-12-08
- 最新景观作文字通用【优秀范文】2022-12-12
- 2023年景观设计招聘(4篇)(完整)2023-04-07
- 景观设计师年终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3-12-12
- 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4篇2022-08-17
- 校园智能快递柜选址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优化设计9篇2022-08-17
-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2022-08-18
- 校园安全及周边治理应急预案5篇2022-08-19
- 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4篇2022-08-23
- 文化和旅游局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汇报9篇2022-08-22
- 文化霸权中的“协商解码”机制7篇2022-09-02
- 述职78524(完整)2022-09-14
- 文化执法个人工作总结(完整)2022-09-14
- 述职57884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