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苏州丝绸导游词3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1-08 1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苏州丝绸导游词1  建国初期,外销断绝,内销呆滞,丝织业困难重重。1951年我国对东欧国家展开以丝织品换钢材的易货贸易,促进了丝绸外销。苏州塔夫绸被誉为“塔王”。国内通过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会,活跃了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丝绸导游词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苏州丝绸导游词3篇(全文完整)

苏州丝绸导游词1

  建国初期,外销断绝,内销呆滞,丝织业困难重重。1951年我国对东欧国家展开以丝织品换钢材的易货贸易,促进了丝绸外销。苏州塔夫绸被誉为“塔王”。国内通过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会,活跃了内销渠道,促进了丝织工业的发展。到1951年底,生产规模已恢复到建国前旧观。

  1954年到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中,苏州市区原有六十四家私营丝织厂、三家公私合营厂和十八家漳绒厂先后合并,成为振亚、东吴、光明、新苏等四家丝织厂和新光漳绒厂及二个漳绒合作社(后改东风丝绒厂)。此后丝绸业形成专业化生产体系,丝织机台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高。

  1963年试织成功第一只合纤和人丝交织新产品“烂花绡”;1965年经过鉴定,完成了机织涤纶长咳嗽煅艿难芯恐圃;光明厂制造成功自动接经机。1九十七0年后开始建立化纤原料生产。

  1980年起改变原有单一的统购统销,改为与自产自销相结合。1980年东吴厂引进剑杆织机;1982年振亚厂引进喷水织机等新型无梭织机,加速了丝织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控制的进程,苏州丝绸产品也不断得到更新。1982年花色品种已增加到十九个大类,160多个品种,2000多只花色,产品畅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苏州丝绸从建国后跃上一个新台阶,从缫丝、染丝、丝织、丝绸印染和丝绸机械等企业;建立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丝绸工学院、丝绸检验所和丝绸职工大学等科研教育单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丝绸工业体系。

  90年代末,苏州工业进入产业调整转型期,苏州丝绸工业实行产业转移,四大绸厂等也随之完成了历史使命。建立于1九十九1年的苏州丝绸博物馆,之所以能建馆是有赖于各大绸厂的赞助。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因此,我们不只是有责任、有义务,更是一种使命感,把苏州历史上传统的丝绸产品来传承下去。

  可以说苏州的历史是与丝绸的历史相始终。无论是新旧石器遗址,还是春秋吴王宫的织里(这是*最早的织造官署),都无不见证着丝绸历史的悠久。苏州的发展也随着丝绸业的兴盛而兴盛,明清时期,苏州能成为一方大都市,都与此息息相关。苏州至今留存有很多与丝绸相关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址,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记载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建国以后,苏州的丝绸工业也是当之无愧的利税大户,在对外贸易,出口创汇,为苏州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如果说丝绸、瓷器是*历史上的两张国家名片,那么丝绸就如一位*所说的,是苏州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

  历史上苏州的丝绸产品一直绵延不绝,从春秋时期的吴缟,到三国两晋时的吴绫;从隋唐时期的八蚕丝、绯绫到宋锦、缂丝;宋、元、明、清时期设置官府织造局,产品更是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缎、织金、闪缎、妆花缎、摹本缎、贡缎、天鹅绒、高丽纱、花素累缎等。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伴随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产品,闪烁、继承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辉。这其实是前人给予的最丰厚的馈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云锦、苏绣、宋锦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云锦、苏绣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产品亟待拯救,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商业产品,走向市场,并由市场需求而发展壮大,这正是我们所需努力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我们的历史文化。我的介绍就结束了,希望我的导游词能够让各位游客对苏州丝绸有一定的认识,也祝大家旅途愉快!

苏州丝绸导游词2

  参观完寒山寺以后,我们又去了丝绸博物馆。这让我大开眼界,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我今天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蛹,一种是里面只有一个蚕的单蛹,一种是里面有两个蚕的夫妻蛹。单蛹适合来做薄如纸的衣服,夫妻蛹适合来做厚如墙的蚕丝被,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只有十几克重的蚕衣,夫妻蛹剥开以后会有两个蚕和一堆黑黑的晶状物体,那晶状物体就是蚕宝宝的粪便,用拉开以后绝对不会拉烂好似一张结实的蜘蛛网。到底怎样辨别这是不是真正的蚕丝呢?拿男士用的打火机,拉起几根线用打火机来烧,一般纤维一烧就会冒黑烟,但蚕丝一烧就冒白烟,而且会留下一些黑粉末,但是纤维就不一样了,会留下黑色晶状体,这样就容易辨认了。一般蚕丝被是不包装的,各位买家也可以利用着这个来辨别蚕丝被的真假,最后祝大家买到真正的蚕丝被!

苏州丝绸导游词3

  “绸都”苏州,素有锦绣之乡之称、乃积聚绫罗之地。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而今,苏州更是现存丝绸生产历史遗迹、丝绸样本以及丝绸工艺档案最丰富、最系统的城市之一。

  以“丝绸之路”为建筑主题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坐落在北寺塔风景区内,是*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步入馆内,丝绸古国的辉煌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眼前。再现古代丝绸发展沿革过程及其科技成就的巨幅石刻壁画,手捧蚕茧的蚕神雕像,珍贵的丝绸文物及模型、图片,近代农家养蚕载桑的真实情景和桑园再造……将我们带入“蚕、桑、丝、帛”的神奇世界。

  跨进馆内“织造坊”,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繁荣境地。织工们正在进行各种类型的古代织机和传统工艺的手工操作表演。天鹅绒织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脚踏缫丝机、缂丝机,都在运转操作,古代云锦、彩经绒、缂丝等著名丝绸品种的织造过程,在这里都得到充分演示。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不仅是个博物馆,同时还是一个活态保护基地,馆内的能工巧匠们,为北京故宫博物馆修复了很多件明清皇家珍稀丝织品。

  走在苏州大街小巷,不仅可以看到围巾、连衣裙等真丝制品,图案秀丽、色彩清雅、绣工细致的苏绣工艺品也极其吸引眼球。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又被称为“丝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繁荣昌盛的蚕桑,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丝线,为苏绣发展传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锦绣之冠”美誉的宋锦便在此诞生。明朝时期,苏州已是“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创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被誉为“以针作画”、“巧夺天工”。走进景德路上的苏绣艺术博物馆,立即被馆内绣娘们飞针走线的刺绣表演所惊艳。现场一位苏绣艺术家说,“苏绣讲究*、齐、和、光、顺、匀。为了更好、更完整的表现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绣工们往往需要千针万线。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丝路”的文化起点,应是在苏州的桑园、蚕坊、缫丝车、织绸机、刺绣架中。

推荐访问:苏州 丝绸 导游词 苏州丝绸导游词3篇 苏州丝绸导游词1 苏州丝绸导游词讲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