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高考周记【10篇】

发布时间:2023-01-08 12:00:08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的周记1  今天是星期六,我的那位既可爱又淘气的小堂弟—刘翔来了。当时,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着我的电脑画,一看见他来了,专心劲儿就减了一多半儿,心想:“淘气包又来了,我这个做姐姐的可要倒霉了。”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周记【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高考周记【10篇】

高考的周记1

  今天是星期六,我的那位既可爱又淘气的小堂弟—刘翔来了。当时,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着我的电脑画,一看见他来了,专心劲儿就减了一多半儿,心想:“淘气包又来了,我这个做姐姐的可要倒霉了。”可在表面上还要装着非常欢迎他的样子。唉!真没办法,谁让咱是姐姐呢!

  我做出了“表示欢迎”的举动,顺手抓了一把糖放在他的手里,然后又开始专心地练起电脑画。可是翔翔就没有“老实”的时候,一会儿要我和他玩儿过家家,一会儿又让我和他玩儿捉迷藏。我心想:我都这么大了,还陪你玩儿这些小孩子的把戏,真没劲。但不管怎样想,我还得陪他玩儿呀!

  玩儿着,玩儿着,刘翔趁我没留神,突然用他那胖胖的小手像打鼓一样地敲着我的那台“宝贝”电脑。我回头一看,赶紧喊了一声:“不好!”可是已经晚了,电脑还是死机了。当时,气得我是哭笑不得,不知说他什么好,既不能骂他,也不能打他,毕竟他今年才三岁呀。就这样,我一直哄着翔翔玩儿了大半天。等他走后,我回到房间,摸着我的电脑唉声叹气地说:“电脑呀,我又得给你做手术啦!”

高考的周记2

  姐姐临近高考,全家紧急备战,谁要姐姐读高三了呢!

  星期三晚上吃饭,妈妈发话了:“晶晶马上要高考了,给她买点什么补补?”

  爸爸抬起头说道:“要不买安神补脑液?”正吃得高兴的我插嘴到:“还不如买金思力呢!”没人再说话,只见妈妈嘴角微微一翘。说买就买,次日傍晚我刚放学,妈妈顺便去了药店。妈妈拿起金思力看了看便问道“这次的怎么和以前的不一样?”“啊!原来妈妈早就调查过。”我心想。一旁的工作人员答道:“这个能吃一个月,上次的只有十八天的量。”妈妈又仔细观察一番后,便付钱去了。

  回到家,妈妈又忙活起来。刚才是补脑的,现在要为姐姐的肚子效劳了。妈妈从冰箱拿出一块猪骨头,打算熬骨头汤给半夜回来的姐姐吃。大热天,煲汤挺辛苦的,没过多久妈妈脸上的儿颗金莹的汗珠便滚了下来,但她丝毫不觉得辛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若姐姐要出征,全家做后盾,妈妈看来是个重要角色,这角色不好当啊!

高考的周记3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2014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更多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记忆里真正关于6月7日、8日两天高考当时的“桥段”已经相当模糊了,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与*日里无数大考小考无异,倒是高考前后的各路轶闻,在后来每一次的同学聚会里,都成了百谈不腻的话题。

高考的周记4

  高考,便是父母、老师口中所常言道的“前途光明的出口”。为了父母所谓的前途,我们不顾一切地一直走着。

  小学努力六年,为了考上个理想的初中;初中奋斗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高中;高中拼命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大学;大学修读四年,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何人们都好像计算机般运行着,都在按照着上帝所编制的程序,一步步无法抗拒般走着。

  如今的应试教育制度毁了多少个孩子的梦,成了无数华人的痛。如今的*人一直都在千般损万般骂这样的制度,却仍然骂不醒我们心中的那道“伪梦想”。好像江成博说的,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喜欢什么,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而不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喜欢什么,让我们从事什么。我们努力地学习,难道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难道,我们的12年青春就只能拿来做这样的一场交易吗?

  高三的学生,花了12年,就只为了顺利地写完两个半小时的语文,两个小时的英语,两个半小时的文/理综和两个小时的数学。原来,渐渐地,他们的12年青春就这么轻易地被世界等价为了9个小时。看着身为高三学生的哥哥,我真的很想问他,这个12年与9个小时之间的等号,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能划下?

  但是,一切并不是口头上说得那么动听,现实毕竟是现实,总让人无奈的现实。

  即便我每次考试失利,总会重复着韩寒的那一句“不上大学,照样活得很好”。可是,我知道,韩寒的成功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无法复制韩寒的成功的。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仍然是屈服于应试制度下的。

  如今的社会,人们都似乎有着共同的潜规则:先敬罗衣后敬人。面试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那一纸文凭,即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从基层做起。而且,为何现在就连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呢?如果他们是真的有本事、能吃苦耐劳的话。那么,还会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他们没有背景。他们没有个“李刚”做老爸,哪管你爷爷是李鸿章啊。如今存在着这样的潜规则,你认为你能退得翻吗?

  说真的,为了以后能让自己、父母、儿女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考好自己人生中的高考。我们*心而论,难道这一条被数万国人千般损万般骂的应试教育制度,不就是对我们最后的公*吗?现在的社会,没有高考,我们能拼得过官富二代吗?

  其实,从另一面看高考,高考不就是我们自己救自己,一次自我证明的机会,也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高考,也有另一面发光的地方,我们也是朝着那一方面奋斗着的。

  我们这些中学生也迟早即将用12年的青春去换那9个小时后的微笑,我真不知道,那样做究竟值不值,可我很清楚地知道,除了那样,我没有别的路可选择。我不会抱怨,也不会不甘。我已经走了下去,回头也没用,只能接着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迎接我的成年礼。

  所以,我会努力下去,很努力地走下去。

高考的周记5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高考的周记6

  不久前,娘亲接到了一封信。这位化名小难的学生大学十年仍未毕业,最终在28岁时选择重新高考成为大一新生,重新开始奋斗,刚刚过去的期末考试,他几乎门门功课都达到了90分。

  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那些在大学里迷茫的学生们带去一些启示。

  去年九月,我又一次成为大一新生。如今一个学期过去了,让我庆幸的是,整个学期我一直坚持认真学习,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还跟着网课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中,我也拼尽了自己的全力。

  现在,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相信你自己,可以的。”只是回想起过往不堪的经历,我依旧悔恨不已。

  每学期开学时的振作,连半个学期都坚持不到。2011年,我考入了某大学医学院,七年制本硕连读。报到、军训,很快我就迎来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一开始,我觉得大学学习很轻松,我的成绩也还不错,数学期中考试得了91分。但是,大学化学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发现自己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下课后作业也不会做。尽管如此,我也并没有用心复习,更没有重视,即便去图书馆借化学参考书也仅仅是用于找课后习题的答案。

  慢慢地,我不再在第一排占座学习了,上课时选择的座位越来越靠后。期中考试时,我的化学考了59分,真的很丢人!但是这个59分并没有改变我,我过得更加浑浑噩噩,更别谈认真学习了,一学期结束,我的成绩勉强及格通过。

  大一下学期一开学,我就立志好好读书,确实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惜,很快我就放弃了。

  虽然大一下学期我还是以绩点4.0通过了各科的考试。但是到了大二,伴随着枯燥无味的专业课《人体组织结构功能1》开始,我的课本越来越厚,于是,我上完课干脆也不复习了,到期末考试阶段,就一个人在教室里翻书看,只是一天下来根本看不了几页。就这样将就着,我以60分勉强通过了 《人体组织结构功能1》考试。

  留在口头上的努力,开启了我挂科——重修——再挂科的噩梦。

  在这个阶段,我曾经考虑过转专业。但是,到最后准备材料阶段,我又放弃了,因为转专业一直都只停留在我的口头上或者脑海里,我从来也没有为转专业要考查的课程做过准备。

  大二上学期的生物化学是我人生噩梦的开始,重修的次数我已经记不清了。往往是上课不认真学,期中考试一分之差导致挂科,然后期末继续挂科。这是我大学挂的第一门课,但就是这门课开启了我之后挂科重修、再挂科再重修的恶性循环。

  刚上大三,我不是没想过补救,甚至当时还嫌大二时修的《人体组织结构功能1》的成绩太低,去申请了重修,结果可想而知。大三的专业课更加繁重,最终生化重修我也没去参加考试,《人体组织结构功能1》也因为申请重修却未参加考试变成了0分。

  大四之后,换了校区,开始了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之前每个学期的开始一样,计划着好好学习,但是每个学期良好的开始,最终都以“烂尾”结束,即便笔记记得整整齐齐,结果仍然发现自己前面落下的内容实在太多,已经跟不上进度了。

  为了所谓的面子,我一次又一次地自欺欺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学习,又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挂科丢了面子,不去参加补考、*时也不去上重修的课,等到期末就胡乱勉强地应付考试。生化、寄生虫学、人体组织结构功能2、病理生理学、细胞生物学、诊断学、外科学,这几门课程不断地循环。

  再后来开始了在医院各科室的见习,我越来越讨厌自己,理论都没掌握好怎么去见习?带教老师问的问题我几乎都答不出,我变得越来越自闭,不愿与任何人交流,也不敢和家里人说。好在这段时间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教数学,这才使我得以维持那段时间的生活。

  最后我不得不延长学年。

  整整延长了三年,由于我自己不努力,最后因为诊断学未通过,只能拿着结业证,惨淡地结束了大学痛苦的学习生活。

  28岁的我,第二次高考成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我的第一次大学整整读了十年,而且延长的那三年,对我来说非常痛苦。离开学校后,痛定思痛,我真的不甘心就这样,匆匆十年,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

  幸运的是,我过去高中的各位老师在得知我要第二次参加高考后,非常热心地给了我各种帮助。更幸运的是,我通过高考来到了新的学校,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经过这次失败,我想说的是:

  首先,如果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要么踏踏实实地抓住学校转专业的机会转去心仪的专业,要么好好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要么立马退学复读重新参加高考。青春的时间真的很宝贵,转瞬即逝。

  其次,大学的学习贵在坚持。从每个学期初到每个学期末,都必须要认认真真学习、复习,持之以恒,期末的成绩才不会亏待你。

  最后,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尽早和家里人沟通,处理问题的时间越早,方法就越多,千万别和我一样,最后无路可走。

高考的周记7

  我步入了高三,一个人人都惧怕的年级,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爸爸妈妈的期望,老师无休止的教导,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差距那么大,压得我喘不过起来,朋友的决裂,心理的压力无处释放。离高考还有188天

  爸爸妈妈对我的好几乎是无法形容,我们家庭条件一般,还有一个弟弟,奶奶。但爸爸妈妈对我提出的任何条件几乎是有求必应,我害怕这样,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每天还对我嘘寒问暖,最后导致我*时一个不爱学习的人抓起了课本拼命学习,害怕浪费掉一点时间对不起爸妈,每天脑海里都是爸妈的影子。当然好好学习难免就会怠慢了一些和我关系好的人,让他们以为我已经变了。对不起。

  对不起,亲爱的姐姐,我们牵手在明天。我没忘记过我们一起长大,我们的欢笑和哭声,但我现在觉得我像学习的傀儡,我喜欢自由的,没有竞争的生活,我现在快要被逼疯了,你一定会理解我。明天我还是我,我们一起批评我们的爸妈,一起趴在被窝里听许嵩的歌,一起买郭敬明的小说,一起生活。

  对不起,好朋友,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牵手在明天。不是我变了,也不是爸妈变了,高三是始作俑者。明天我们依旧一起逛街,一起打扮,一起做坏事,还有一起做好事,一起哈帅哥,一起旅行。

  对不起,亲爱的你,我们牵手在明天,不是我不喜欢,而是不能喜欢。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再别无选择,你也要努力,明天,我们依旧在一起,看星星,聊天。

  我们一起努力,离高考还有188天,希望所有的面临考试,或上高中的同伴们都要努力,为了你们的父母还有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高考的周记8

  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有了文凭不一定有用,但用的时候绝对不能没有。特别是对于带“公”的职业,文凭是敲门砖,是通行证,有文凭你才可能迈过那道坎。

  现时代的第二个特征是:就业的概念宽泛了,但人们理想的就业方式还念念不忘一个“公”字,特别是公务员,因为较之其它就业方式,“公”就意味着铁饭碗,意味人生的一次保险。

  妞妞是在我们而立之年的时候降生的。结婚几年都没孩子,是无能?还是孩子不愿意降临这个世界,不愿意走进这个家庭?要不为什么姗姗来迟。

  家长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领路人。孩子既然听了我们的召唤,来了,我们就有责任带着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地走一遭。

  “张一弛”这个名字,取自《礼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希望孩子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样有经天纬地之略,治国理世之才。一个人在世上走一遭并不容易,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得像模像样,挥挥洒洒,张弛有度。“张”与“弛”,字意相反相对,二者的结合与弥补是非常符合辩证法的逻辑的。她姗姗来迟,“弛”“迟”音谐,又多了一番意韵。时下,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说老实话,我并不想让自己的女孩太女性化,希望在她的身上,兼得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男子的阳刚之气。否则,唯恐其柔性的肩臂扛不起沉重的家,脆性的心机适应不了这光怪陆离的社会。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但同时暗含着命名人的人生理想和态度,寄托着命名人的愿望和希翼!

  过去的孩子苦,现在的孩子亦苦,尽管苦的内涵不同。高玉宝苦的是没学上,所以大声疾呼,“我要读书”,现在的孩子是有学上,但上学的压力让人难以承载,梦寐以求“我要减负”。

  从幼儿圆开始,孩子便走上了学习的路。这个路是那么的漫长,一走就是十一年。孩子这十一年,一直背负着“应试”的负担,盯着班组、学校的排名,中途没有一个可以歇脚的驿站。这需要何等的耐力?恐怕就是马拉松的王军霞,十一年的马拉松也会有点扛不住。

  现在的学习过程缺乏快乐,都是“应试”惹的祸!

  《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是站着说话的,因为那时没有科举考试。如果他背着应试科举的行囊前行,看他还乐乎不乐乎了。大凡是会发出“乐乎哉,不乐也”的嘘叹的。况且,孔子正儿八经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很晚,他是十五才志于学的。十五是个什么年龄?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大抵相当于今天的二十多岁。什么是十五而志于学?也就是说,孩子十五岁才知道学习的好处,知道用功了,那以前呢?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和玩伴一起玩尿泥去了。志于学时的孔子已经*,他的学习是在没有应试考试的外在压力下,基于清醒的自我意识引导而主动学习的,所以,他才能够说出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话来。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一年,实际上只是个耕耘期,至于能不能收获,或者收获些什么,就看高考进行得是否风调雨顺。

  好象是梁实秋说过这样的话,人要想一天不安生,就请客,要是想一年不安生,就建房,要是想一辈子不安生,就找几个太太。这话时下可以进行一下更改——要想一年不安生,那就让孩子参加高考。

  现在的高考并不纯粹,决定高考最终结局的参数,分数已经不是惟一性的了,实际上是“三拼”。

  一拼是拼学生成绩。这个是很硬的东西,就像发展一样是硬道理。但是由于高考不是十一年的学习是否合格的测试,而是一场陶汰赛,僧多粥少,有些人势必是喝不上粥的。如果孩子要确保有一碗粥喝,那头就得悬梁,椎就得刺骨,就得宵衣旰食,就得以时间保障成绩,没有一点拼命三郎的精神是不行了。如果成绩上去了,考得又很好,成绩过硬我怕谁,这是最理想的了。到时候别说你北大、清华,就是牛津、剑桥、哈佛又如何,此处不录爷,自有录爷处,但是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就像几百年才兴一个王者一样。分分,真真是学生的*,在高考这个时候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二是拼关系。有人的孩子学习并不刻苦,学习并不优秀,但也不经过高考坐上了通往高校的直通车。这种人大凡都是官宦、富豪人家的孩子。某地的一些教育大员及能够管得住这些教育大员的钦差们的孩子,好多走的就是这条路。这也没办法,世风日下,当官不为已做主,早已回家卖红薯,他们之所以没有改行,不就是为了为已做主吗,人不为已,天是要诛的,地也是要灭的,特别是当官的,谁想让天诛地灭?但是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拼关系只不过是一种人生理想,永远也到达不了现实的彼岸。

  三是拼金钱。现在的社会金钱化了,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有钱能使鬼推磨早已过时,有钱鬼都乐意给你当第三次陪伴了。去年,家属单位的一个同事的.女孩,在报考体育类的专业考试时,学校的教师给家长打电话说,“请速送人民币六仟圆,此项考试可确保过关,否则那就不好说了.”但由于她们的金钱不太凑手,没有按时按量送达,结果就否则了,她们也就饮狠了,跑到办公室号陶了一场。号陶也就号陶了,终究号陶不出现实的功用。在这个社会上,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钱,缺了钱,人会变矮,背会变驼,头也不能仰视,脚下的路也会变得异常的崎岖。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高考就是一道鬼门关,孩子在闯,家长同样也在闯,孩子冲锋在前,家长辎重在后。现在,我们正走在高考的路上,但不知道路的尽头会是什么?

高考的周记9

  一页页翻阅了过去,发现高考过后,自己的心智好像真的飞跃了。过去那些零零散散、波波折折、摇摆不定的心情,随着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和高考一起留在了那个盛夏。

  在去年高考过后那个很长的暑假里,姐姐曾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一本书看到了最后,却发现它没有结局,你会怎么办?”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我还没有遇到这样一本书,不过我想,如果很喜欢它的话,应该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会想着去为它编织一个结局,不愿让它草草结束,但,又怕自己添加的结局破坏了书本身的美感和*衡;如果对这本书感情没有那么深,应该就会觉得无所谓吧。”

  没想到,这本没有结局的书,这么快就遇到了。没错,就是我的高考日记。我似乎是在心理非常混乱的状况下写的。它毫无预兆地结束了,正如我匆匆逝去的青春。

  看着日记本上那些乱糟糟的文字,我似乎突然理解了古典的一段话:“真实的青春是无知的,等我们中年回头时,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对于人生、社会、感情其实一无所知。但那个时候,请保持这种更宝贵的无知。这种宝贵的无知,最有力量。”或许那些文字并不成熟,但它们那么真实、那么赤诚地记录下了那时的我对于世界与人生的思考,对这个偌大的世界,我怀有许多敬畏与好奇。我知道,要想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先要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不论它是黑暗还是光明。

高考的周记10

  从今天我想用文字来记述我的情感。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描述。许过诺言,高三这一年不再拿笔去写这些深深贮藏在骨髓中的文字。因为亲人信任的目光永远围绕在身边……

  我在万般纠结中挣脱出来。我不想就这样放弃。虽然我知道时间那么紧迫,真的容不下我再去荒废。但我想用笔记下我成长的每一段历程。只剩下95天。我知道在我敲打键盘的这一刻时间正悄悄溜走。我睁大眼睛望着屏幕,思维也跟着动起来,只因为为了梦,为了明天。

  把头低下,深深的回忆着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为梦奋斗过。也曾懒散过,曾找不到方向,曾用泪水诠释我存在的价值……那一切只是回忆。回忆……

  把头抬起,看看前面的天空,其实踮起脚尖你就可以和成功并肩,又何必去在乎那么多。有了汗水的浇灌那必然会有硕果累累的秋天,张鑫。请加油。

  曾经的迷茫会缠绕在心间,过去的彷徨或许会给自己带来磕绊,,但我们一定要笑着向前。

  时间不早了。该结束了。

  我只希望用那并不华美的文采来记录生活的每一天,我的只言片语亦或许也没有那么大的丰富内涵。只希望每一的天空都是那么灿烂。

推荐访问:高考 周记 高考周记【10篇】 高考的周记1 高考的周记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