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篇】

发布时间:2023-01-08 08:4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在语文诗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找到这个撬起课文的“支点”?为此我们安排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使大家明确略读课文怎样教学才有效。  略读课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篇】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在语文诗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找到这个撬起课文的“支点”?为此我们安排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使大家明确略读课文怎样教学才有效。

  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课前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喜欢课文,愿去探究,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诵读,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这次活动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小学开展的,三山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观摩了施萍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华少年》,观课的老师充分发表意见,并与施老师面对面交流对话,下面选录部分教师的评课以供研讨。

  观点是“把诵读放在诗歌教学之首”:

  能把一篇课文教得简单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愿意的,能简单快乐地去学习课文是每位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能否上得简单而有效呢?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即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学生只要“读进去”即可,就这么简单。

  但要让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学,教师须简单教;教师要做到简单教,还须先做些复杂的工作: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寻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华少年》一课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逐步“诵读好”这首诗,就足够了。诵读诗歌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快乐而简单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诵读好”却需老师先诵读好并多想办法进行设计。本课若是我上,我会注意以下两点:

  一、师生课前要做好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对文中语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所以一课的学习,常常需要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学习这首《中华少年》时,一些文字、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的了解更深,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师生共同努力搜集准备资料,不但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施老师在这方面较注重。)

  二、引导学生想象,激*感,加深感悟

  一篇课文的学习,不能没有读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读而无获。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了。我们教师要能巧妙引导学生去想象,想象能激*感,诗歌的学习更需想象。指导诵读《中华少年》时,可在某些地方适时地问问学生:“读了这句,你想到了什么?”例如,学生读“冬子、雷锋的脚印引导我向前”时,这样去问,学生也许会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锋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锋一类的故事对他产生的一些影响。从而,学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会油然而生,诵读起来自然就会更好。另外,让学生做动作表演读也利于产生想象,利于读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让一名女生表演读时,做个雪莲花状,她怎么会不想象到那种情境?她怎能不产生一种纯洁、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情感呢?

  三山中心小学范园园老师的观点是“创设情境,有效学习”: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从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就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于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这种情境中无法自拔。这个特定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体会、领略、想说、要说、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虽说沿用的是以前的学习方法,但每一步的学习都主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这种教学民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凸显了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只是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无法真正体现课改的精神。

  当然,施老师的这节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深厚的阅读教学功底外,就是这节课的真实性。从施老师的课堂上,仿佛看到了自己上课时的影子。她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的“作秀”──将课堂上所有不和谐的因素都掩盖起来,使我们只看到美的一面,而是出现了*时我们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我们也并没看到老师着急去掩饰,看到的是老师从容不迫解决问题的身影,使我们不得不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感到喝彩。也使我们听课的人从真真切切中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可感,有所收获的课堂。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2

  《中华少年》是小学语文六上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由于课文是一首诗,诗歌偏重于抒情,许多诗句比较凝练,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在表达上也比较含蓄。教学这首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但因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不够充分,对诗的理解不够到位,也不够深入。例如:学生因为时代原因,对祖国荣誉、爱国情怀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后面要想他们读出自己的满腔热情,开课的导入就至关重要。而我出示图片,深情地诉说并没有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3

  我在教《中华少年》一课的第一小节时,让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诵读,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读,比老师在讲台上怎么讲,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讲这一小节时,先解释几个词的意思,例如: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然后就提问这几个词比喻什么,接着就让学生读,后再归纳这一小节的意思。

  我以为自己这样设计这个环节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结果不然。学生只是很被动地去读,根本不知道这一小节说什么,更谈不上本节的中心所在,且气氛相当沉闷。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再多讲,就让学生读,老师范读、全班读、男女生读、分组读、师生配合读等形式,这样一读,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能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这一小节中心意思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静下心来思考,究其原因是1、老师包办得太多了,比方说,这课是以读为主的,老师只需讲白方法、要点,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去领悟本节的意思或情感。2、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如果能用上配乐去诵读,其效果可能会更好。3、课堂评价语欠丰富,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读得好时,老师应当使用各种课堂评价语,特别是小组赛读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点评:我在讲这个模块的课的过程中,花了较大的篇幅讲了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其中的理由是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骆老师在这一篇反思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句话:“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幸福除了生活上的安居之外,乐业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获得的工作的幸福,才会让我们感到人生的意义。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情感说。我在《中华少年》这课时设计是根据本文是诗歌的特点设计以感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

  一、配乐的朗读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中华少年》一课时,配上和谐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进行声情并茂范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在朗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

  二、趣味的朗读是生动的

  趣味的朗读方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配乐读、配音读其中的分角色朗读是我们*时在课堂中运用的比较多的,自己寻找朗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老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安排朗读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朗读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这样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评价读是必要的

  评价读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

  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5

  为了参加国庆诗朗诵比较,听从班主任安排,将第8课调整往前今天下午上。有了充分的提前朗读,朝着感情诵读,课的进行倒也顺利有实效!

  结合课型,这节课上用足了课件,"给"的多,旨在从读通,读懂,美读到成诵到诵读!一是扫清生字词,字正腔圆地读通!这首诗长,有些字词容易混淆,出示强化,正音释词,简单实效!二是梳理结构,有声有色地读懂!诗歌共有8个小节,结构很清晰,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点明主题,中间部分的展开特别丰富,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对悠久文化的赞颂,对特有节日传统习俗的赞赏,三个小节各有侧重,表现中华少年激动满怀,自豪不已,第5小节话锋一转,回顾祖*亲历经苦难,充满艰辛,而后充满希望越来越美好,7、8小节则道出中华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铿锵誓言,结构严谨,情感饱满,梳理结构后分组朗读,呈现出不错的效果!三是理解内容,饱含深情地美读。四是细节指导,声情并茂地诵读。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6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朗诵诗。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小小少年教学反思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7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情感说。我在《中华少年》这课时设计是根据本文是诗歌的特点设计以感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

  一、配乐的朗读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中华少年》一课时,配上和谐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进行声情并茂范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在朗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

  二、趣味的朗读是生动的

  趣味的朗读方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配乐读、配音读其中的分角色朗读是我们*时在课堂中运用的比较多的,自己寻找朗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老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安排朗读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朗读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这样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评价读是必要的

  评价读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

  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8

  《中华少年》是一篇现代诗歌,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新视角赞美了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还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情感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抽象的情感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会情感,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处:

  PPT课件做得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随机回答跳跃进行,不受现实课堂的限制,能在课堂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当中,能比较好地注意到学生的课堂动态,而不是一味地自己讲自己的。教态相比较之前而言,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比较大方自然。在课堂指令方面,表达比较清晰,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课堂指令做好笔记和标注。

  二、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新的教师,我的经验还是不足的,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没能很好地结合学情,只想着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面对8班那群不那么积极主动的学生,我需要做的应该是一步步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急着让他们自行发表意见。

  其次,我没能好好地利用做好的课件。最后,我没能在规定的课时内把教学重点落实,课堂上的朗读所花的时间过少了。

  三、启示:

  1、要根据学情来决定教学方法,在主动积极、各方面能力稍强的班级上,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讲话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而在积极性不高、各方面能力稍弱的班级上,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学好课文。

  2、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讲课,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更改教学方案。

  3、板书设计要简洁,新颖。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情感说。我在《中华少年》这课时设计是根据本文是诗歌的特点设计以感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

  一、配乐的朗读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中华少年》一课时,配上和谐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进行声情并茂范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在朗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

  二、趣味的朗读是生动的

  趣味的朗读方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配乐读、配音读其中的分角色朗读是我们*时在课堂中运用的比较多的,自己寻找朗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老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安排朗读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朗读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这样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评价读是必要的

  评价读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

  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在语文诗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找到这个撬起课文的“支点”?为此我们安排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使大家明确略读课文怎样教学才有效。

  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课前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喜欢课文,愿去探究,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诵读,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这次活动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小学开展的,三山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观摩了施萍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华少年》,观课的老师充分发表意见,并与施老师面对面交流对话,下面选录部分教师的评课以供研讨。

  观点是“把诵读放在诗歌教学之首”:

  能把一篇课文教得简单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愿意的,能简单快乐地去学习课文是每位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能否上得简单而有效呢?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即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学生只要“读进去”即可,就这么简单。

  但要让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学,教师须简单教;教师要做到简单教,还须先做些复杂的工作: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寻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华少年》一课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逐步“诵读好”这首诗,就足够了。诵读诗歌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快乐而简单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诵读好”却需老师先诵读好并多想办法进行设计。本课若是我上,我会注意以下两点:

  一、师生课前要做好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对文中语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所以一课的学习,常常需要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学习这首《中华少年》时,一些文字、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的了解更深,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师生共同努力搜集准备资料,不但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施老师在这方面较注重。)

  二、引导学生想象,激*感,加深感悟

  一篇课文的学习,不能没有读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读而无获。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了。我们教师要能巧妙引导学生去想象,想象能激*感,诗歌的学习更需想象。指导诵读《中华少年》时,可在某些地方适时地问问学生:“读了这句,你想到了什么?”例如,学生读“冬子、雷锋的脚印引导我向前”时,这样去问,学生也许会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锋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锋一类的故事对他产生的一些影响。从而,学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会油然而生,诵读起来自然就会更好。另外,让学生做动作表演读也利于产生想象,利于读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让一名女生表演读时,做个雪莲花状,她怎么会不想象到那种情境?她怎能不产生一种纯洁、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情感呢?

  三山中心小学范园园老师的观点是“创设情境,有效学习”: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从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就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于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这种情境中无法自拔。这个特定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体会、领略、想说、要说、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虽说沿用的是以前的学习方法,但每一步的学习都主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这种教学民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凸显了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只是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无法真正体现课改的精神。

  当然,施老师的这节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深厚的阅读教学功底外,就是这节课的真实性。从施老师的课堂上,仿佛看到了自己上课时的影子。她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的“作秀”──将课堂上所有不和谐的因素都掩盖起来,使我们只看到美的一面,而是出现了*时我们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我们也并没看到老师着急去掩饰,看到的是老师从容不迫解决问题的身影,使我们不得不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感到喝彩。也使我们听课的人从真真切切中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可感,有所收获的课堂。

推荐访问:中华 反思 少年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篇】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