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重阳节传说》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13:20:08 来源:网友投稿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名称、时间和有关的习俗。  2.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主动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3.体验与爷爷奶奶共同过重阳节的快乐。  活动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重阳节传说》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重阳节传说》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名称、时间和有关的习俗。

  2.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主动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3.体验与爷爷奶奶共同过重阳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调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了解爷爷奶奶在家做哪些事情,并记录下来。

  3.幼儿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祝福的话,邀请爷爷奶奶参与 活动。

  4.师幼共同布置好活动室环境,幼儿分组排练一个小节目,音乐磁带、录音机, 有关的重阳节食品。

  3.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1.幼儿分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表述重阳节的时间、传说及人们的活动。教师:今天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人们有哪些活动?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出示教学挂图《快乐重阳节》,师幼共同小结: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在这天,人们会吃重阳糕、赏菊花、登高。现在人们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二)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故事。

  1.爷爷奶奶和幼儿交流自己的经历、做法等。

  教师: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的节日。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关心我们的故事吗?

  2.幼儿交流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教师:小朋友也知道爷爷奶奶关心我们的故事,谁来说一说?

  3.幼儿带着自己做的感恩卡向爷爷奶奶祝贺节日,并向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 (三)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

  1.教师讲述重阳糕的制作过程。

  2.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体验共同过节的快乐。

  3.幼儿合唱《感恩的心》,请爷爷奶奶欣赏。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理解,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重点语段仔细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抓住课文重点语段、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感悟。

  教学难点

  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的、和睦的家庭。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那桓景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铲除瘟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上节课我们画出了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请你快速看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

  对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课课文的重点词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哪些词说明桓景进山历尽了艰辛? (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赛读)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用“终于”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先让学生体会,再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品读。]

  师:桓景是怎样练成一身好武艺的?

  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想象一下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再结合自身,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时学习、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勤奋学习。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按要求自读这部分内容,出示自学提示,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的?

  (1)费长房教给桓景的除魔方法是怎样的?桓景是怎么按师傅的方法做的?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瘟魔,标出课文中瘟魔动作、神态的语句,认真体会,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3)可是面对这么厉害的瘟魔,桓景害怕了吗?他是如何他勇敢地与瘟魔展开搏斗的?

  2、交流汇报,理解重点,反复朗读感悟。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幻灯片出示:桓景与瘟魔搏斗的画面,让学生想象瘟魔的厉害以及桓景与瘟魔搏斗的勇敢。

  (3)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3、教师范读重点语句,再指名读,分小组朗读。

  4、段小结: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令人佩服。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为什么要把九月初九这天称为重阳节,这天大家都在做什么?

  3、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填空: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 ——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4、教师简介重阳日。

  5、拓展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三、 复述故事。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家人死于瘟疫——不怕困难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练成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

  2、复述故事情节。

  四、 总结全文

  很多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这些故事,把你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2、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附:板书设计

  斩妖除魔 为民除害

  桓景:不怕困难、勤学苦练、勇敢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推荐访问:重阳节 教学设计 《重阳节传说》教学设计3篇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1 重阳节传说教案 《重阳节》教案 重阳节由来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