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1 一、新课导入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坟墓。我们曾学过的《巨人和孩子》的主题是“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1
一、新课导入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坟墓。我们曾学过的《巨人和孩子》的主题是“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这篇“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的作品正是阐述了这一主题。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瞥(piē) 尴尬(ɡān ɡà) 诡计(ɡuǐ)
乳酪(lào) 诅咒(zǔ) 滑稽(jī)
崩溃(kuì) 豢养(huàn) 阿谀(ē yú)
鬼使神差(chāi) 倔强(jué jiànɡ) 咄咄逼人(duō)
2.生词注解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作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无动于衷:本文指没有任何反应。衷,内心。
3.作者名片
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天鹅的夏天》《山米与白鹤》、《宾戈布朗的难题》等。
4.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小说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本文发表于1972年,当时美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面的繁华孕育着潜在的危机:工业污染的加剧,动植物种类的锐减,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生态*衡的破坏……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人与动物的生存,因而全国上下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保护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环保主义者的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享誉全球的小说。
5.背景延展
鹤类一向以体态优美、行动潇洒而著称于世。全世界的鹤类家庭共有15种,我国有记录的达9种,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赤颈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沙丘鹤,几乎占鹤类种数的三分之二,是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白鹤,根据记载,繁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黑龙江省中部,越冬地为江西省鄱阳湖。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逐段阅读全文,理清小说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2.学生简述情节,理解山米情感变化的原因。
【点拨明确】起初,山米因为父母的不辞而别而憎恨外祖父。在他出走的途中,外祖父发现了一只鹤,引起了山米的注意。捕到鹤之后,因他对外祖父的憎恨,并不在意白鹤甚至希望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了外祖父的怒斥。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他开始理解外祖父,开始喜欢白鹤,并带它回家。外祖父精心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谅解,并深深的爱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3.怎样理解外祖父的形象?
【点拨明确】小说中的外祖父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他已经老态龙钟,连女儿都记不清了,但却能从上千只鸟中认出自己养过的那一只。他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家具破旧不堪,却养着许多小动物。他看见这些动物就兴奋、激动,甚至显得年轻了许多。他常收养受伤的鸟,等鸟养好后就放它们走。他爱那些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他为它们喜,为它们悲。他不光爱鸟,爱动物,也爱一切生命,爱自然。他也希望别人学会爱:爱别人,爱一切值得爱的事物。他言传身教,终于感化了山米,让一个无知任性、漠视一切的孩子变得充满爱心,他也是一个善良而又倔强的老人。
(二)深层理解
体会下例句子蕴含的哲理
1.外祖父对山米说,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鸟,每一只都比他所认识的人还要真实,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出他的山鸟和金丝雀。
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3.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了。
【点拨明确】1.在外祖父眼里,鸟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朋友,鸟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鸟与人是*等的,爱可以使人与动物成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挚的情感。
2.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生命,热爱这些生命,同它们和谐地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是美好的,如果人类任意伤害生命,毁坏自然,人类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爱可以拉近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是外祖父对动物的爱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赢得了山米的理解和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三)走进主旨
文章通过写山米和外祖父捉鹤、喂鹤等一系列相处的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告诉读者如何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
四、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爱别人
爱生命
爱一切
五、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山米与外祖父之间相处的一段经历,文章以“山米与白鹤”为标题好不好?说说你的意见。
【点拨明确】1.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不好。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写山米与外祖父之间一段不*凡的经历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他懂得了爱的真谛,使他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2.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好。文章写了很多山米与外祖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写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这毋庸置疑。但我觉得,维系他们之间感情变化的关键是外祖父对白鹤的深挚情感。正是这一点让山米感动,并使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文章的主题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而且还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2
【教法学法】
本文教学分四个步骤:一、理清情节、了解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三、挖掘主题;四、体味、拓展主题。学生自主阅读,简述故事梗概,合作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参与分析,探讨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获取文章精髓,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词、美词美句积累;学习生字词。(略)
(二)导入。
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础,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看看文中两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想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作者简介。
贝特西·贝尔斯(1928一),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四)故事情节:默读课文、简略复述故事。
提示: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求人物感情清晰,情节完整。可单人独述,也可多人续讲。
(五)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六)请同学们谈谈,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关于“爱”的故事。
(七)作业。
1.思考本文主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在倾听它美妙旋律的同时,细细品味歌词的内涵。
师:听完这首歌,读了它的歌词,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说说“爱一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关于“爱”有如此多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爱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山米与白鹤》,本篇小说创作于1972年,通过本篇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刻画两位主人公的细节,如关于他们语言、动作、表情或心理活动等句子,并在句子旁边注上你从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当时人物感情。
(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发言,交流找到的细节并分析成果。
提示:本文在艺术上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主要特色,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小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要着重抓住这方面的闪光点进一步归纳、总结。
参考:A、性格特点:
山米:倔强、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对生命抱有真挚的爱,倔强、正直
B、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
厌恶——接近——理解——爱
(三)主题探究。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是什么促使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并加以分析·
川、组讨论、回答)
参考:外祖父对自鹤的由衷关切,对生命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变化,理解并爱上了外祖父,学会了珍惜生命。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互相沟通。
(四)拓展。
在此之前,你对“爱”是如何理解的?学完本文,你是否对“爱”有新的认识?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如何去做?
提示: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指导,契合文意、着眼现实。
(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多媒体:播放音乐《LOVE)))
(六)作业设计。
请结合现实,写一篇小作文,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板书设计】
山米出逃(拒绝、对立)
捕鹤(报复、怨恨渐消)
外祖父喂鹤(理解、爱上外祖父)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能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重点)
3、体会“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常常说“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这一作品正是阐述了这一主题。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文中两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吧!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瞥(piē) 尴尬(gāngà) 了如指掌(liǎo)
诅咒(zǔzhòu)倔强(juéjiàng)无动于衷(zhōng)
豢养(huàn)阿谀(ēyú)咄咄逼人(duō)
2、理解词义。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风范:风度。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诅咒:咒骂。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明确:关于“爱”的故事。
(2)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第一部分(1-3自然段)故事的开端:中心事件“出逃”。
第二部分(4-1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中心事件“捉鹤”。
第三部分(12-23自然段)故事的"高潮:中心事件“喂鹤”。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这篇小说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山米在外祖父的感化下,情感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一段经历,告诉人们: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2、角色朗读(提示学生读的时候应注意相应的语气)
甲(山米):读出儿童的天真、狡黠。
乙(外祖父):读出老人衰老的语气。
丙(旁白):声音洪亮,咬字清楚。
(二)文本探究
1、阅读课文,看看山米和外祖父在一起的时间里,他的情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山米并不在意白鹤的死活,甚至盼望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后来逐渐缓和了与外祖父的对立情绪,帮助外祖父抓到了鹤。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他开始理解外祖父,也开始喜欢起白鹤来,将受伤的白鹤带回家后,外祖父精心地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理解外祖父并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能得到外祖父的谅解,他深深地爱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2、在文中找出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试分析其作用。
提示:心理描写是小说中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理描写,透视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明确:示例:
①这是世上最落伍的诡计,把你骗过去,再突然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一把抓住你。
明确:显示出山米对外祖父的不信任以及儿童的狡黠。
②山米有些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小心地朝外祖父那边靠去,他想,无论如何他总是能逃脱的。
明确:显示出山米强烈的好奇心。
③“鹤!”外祖父回答。山米顿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但他很快舔了舔嘴唇,作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明确:山米的抵触情绪并未消除,表现出儿童的天真、顽皮和固执。
④“哈!我倒想看看那种事情发生。”山米轻松地说。
明确:说希望白鹤死掉,这反映出山米的逆反心理,他知道外祖父很在意那只鹤,他却偏这么说,想尝一尝报复人的快感。
3、揣摩下面三个语段所蕴含的哲理。
A、外祖父对山米说,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鸟,每一只都比他所认识的人还要真实,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出他的山鸟和金丝雀。
B、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C、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了。
明确:
A、在外祖父眼里,鸟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朋友,鸟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鸟与人是*等的,爱可以使人与动物成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挚的情感。
B、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生命,同它们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是美好的。如果人类任意伤害生命,毁坏自然,人类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C、爱可拉近人与动物、人与人的距离,是外祖父对动物的爱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赢得了山米的理解和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开端: 出逃(1-3) 愤怒、伤心
发展: 捉鹤(4-11)对立、缓和
高潮、结局:喂鹤(12-23)理解、深爱
五、课外拓展
学完本文,你是否对“爱”有新的认识?请你以“爱”为主题写一段话。
示例:爱是外祖父用来震撼山米的一剂心灵良药;爱是山米走向人生新起点的一座桥梁;爱是我们离家时耳边响起的那声叮咛;爱是我们夜归时家里亮起的那盏明灯。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山米与白鹤》说课稿3篇
《山米与白鹤》说课稿1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爱的文章《山米与白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山米与白鹤》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文章通过叙述山米“出逃—捕鹤—喂鹤”的情节,刻画了山米对外祖父由厌恶到深爱的感情变化,在简单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本文篇幅较长,需分析的内容较多。根据文本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㈡能力目标
1、能概括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㈢情感目标
1、体会爱使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主题,发现爱的意义。
难点: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发现山米的感情变化。
二、说学情:
优点:本班学生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学好语文的欲望。
不足:学生们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根据学情和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来教学。
学法:“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性的能力”。为此我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自我展示法,来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达到在做中学目的
四、说流程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我将本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展示成果两个环节。
1、课前准备—分任务
全班分四大组,分别为故事策划组、人物专访组、心理诊断组(专家组)、主题探究组(嘉宾组)。我将本课分成讲述故事、把握人物、探析心理、升华主题四个探究板块。教师课前带领学生预习文章、熟悉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本组任务。要求如下:
故事策划组:熟悉文章内容,能讲故事、一句话概述故事、为故事拟小标题。
人物专访组:能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介绍人物、了解其性格。
心理诊断组:能分析体现山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
主题探究组:能提炼故事主题,并能与生活相链接。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布置一项任务、点拨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技巧,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组内作业。通过分组--生生互动,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思路: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呼唤中感受爱的魅力。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课堂的的积极性。我仿照“今日说法”的形式和学生共同完成一期“今日说事”节目。最后总结结束本课。
导入: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今日说事”的主播,欢迎075班所有同学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参加关于爱的讨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那么,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教师以主播开场的形式轻松进入课堂教学)
2、成果展示--说故事
“了解故事情节,能从不同的层次概括故事”是本课重点,而由老师讲故事或点名讲述又有些单调。结合八年级学生热情、积极的特点,我用记者发布故事、旁人介绍故事、记者指导观众抓关键词的方式,突出这一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由繁到简的讲故事,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关键词语的能力,把握本课重点。让学生走上台去,以记者的身份叙述,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展示中,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活动不至于流于形式。
过渡语:听了刚才的故事,我特别想认识故事中的主人公,那么,我们随同人物专访组,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主人公吧!
3、成果展示—话人物
了解人物形象,是分析人物心理的前提,只有通读全文,才可能熟悉人物,把握人物性格。本环节,我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人物,让人物自我介绍的方法概述人物形象。由邻居评价的方法道出人物性格。学生交流完毕,老师提出“白鹤”这一形象让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记者与观众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间的互动达到高潮。教师提问,能使人物分析更完整,教学效果更鲜明,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过渡语:山米和外祖父都是善良的、有爱心的,但,山米对外祖父的爱却并非一帆风顺,那么,山米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种变化呢?下面我们请专家组上场,为我们的小山米做心理诊断。(在老师的提问中,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4、成果展示—析心理
“体会细腻的心理描写,发现山米感情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让学生组内共同合作,找出文中能体现山米感情变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采用批注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束,让学生们采用专家会诊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山米感情的变化,老师在恰当的时候指导、提问,最后,以师生共同梳理山米的感情变化来结束此环节。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本课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展示自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过渡语:是什么力量使山米的感情在一天一夜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有请嘉宾组帮忙分析。
5、成果展示—谈主题
嘉宾谈自己对山米感情变化的认识,由此完成本课第二个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接着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爱的意义理解的更深刻,实现情感目标。同时让所有参与者试着用一句话来谈自己对爱的认识,一则使节目完整,二则在练笔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展开,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等,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快乐。教师在此环节中不时出示问题,让学生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闹而不乱,让学生从谈话中享受课堂。
教师小结: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和动物、人与自然相互沟通。但,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处处充满爱呢?(学生回答)有人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发现爱的流逝,唤起学生爱的意识。(多媒体播放---保护藏羚羊公益广告片)“藏羚羊在哭泣,人类岂能欢歌。”许多人为了给予动植物爱而失去自己的生命,我们呢,最起码应该留一份爱吧!让我们齐读这爱的誓言吧!(师生齐读誓言,结束本课教学。)
留一份爱给濒临灭绝的物种
留一份爱给令人担忧的环境
留一份爱给肢体残疾的朋友
留一份爱给一切需要爱的生命
……
让爱不再有缺憾
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进行生活链接,让学生认识到爱的重要性,以读誓言的形式结束本课,能突出呼吁和谐这一情感目标,让学生的感情达到共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内容充实,一个“爱心”,说尽了文章内容和主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作业(任选一项)
1、若你喜欢阅读,就从其他作品中领略该作者的风采吧!
2、若你喜欢思考,就从文中抄几句有哲理的句子点评吧!
3、若你喜欢展示,就办一张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吧!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留作业,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可做。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自身素质。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为主,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具体的教学步骤,都紧密与新课标相结合,把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让学生的活动占领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从学习能力和人生态度上都有所收获。
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更充分的展示自己。为了弥补此缺陷,我又留课下作业,以便让学生们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下。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山米与白鹤》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写的一篇充满真挚情感并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说。因此,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小说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将是欣赏这篇小说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基于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
(3)理解课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理论依据,组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采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在解读中,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批注。以这个设想为基础,教给学生感悟小说丰富内涵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请同学欣赏歌曲:这首歌曲是与<<山米与白鹤>>,听完这首歌,同学齐读歌词。多美的歌词啊,“爱是生活,活在爱中,爱需要被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米与白鹤>>也来感受生活中的这种爱吧。
(说明:这个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较快走进文本,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检查预习: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积累字词的情况,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然后在学生课外粗线条浏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入讨论的第一个环节。
(三)讨论
一、品语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文中描写外祖父和山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语句。通过品读精要语句,解读外祖父和山米的个性特征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外祖父对鹤、对山米一如既往的爱和山米情感世界的变化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举例。
老师举例:师有感情地读课文第八段中的句子“山米说完捡起一块石头朝鹤扔去。石头没打中,但那鹤已吓得四处转头想逃开。‘你赶快给我滚到底特律去!滚!外祖父吼叫着’。”然后我扣紧两个词滚,吼告诉学生我读懂了外祖父当时心中的怒气,他被山米那漠视生命的冷酷行为给激怒了”。你们现在也学着我的样子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句子紧扣关键词来研读,结合语言环境读出文中主人公当时的情感。
以上是我第一课时的安排,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课标中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精读的要求,引导学生由语文的工具性走向挖掘文本蕴含的人文性。我通过示范,精读,品词各种手段,达到让学生体会出山米和外祖父各自的`情感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追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提示他们圈点、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读内心
第一课时我们通过品语言悟出了人物的情感,但剖析两个人物的情感可以说只是第一步,小说以鹤为媒介主人公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为了更好地把握山米情感世界的变化、走进人物内心,所以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找出文中能表明山米由恨外祖父到理解并深爱外祖父的相关语句”再次引学生深入文本。学生很容易可找到这些句子,关键是怎样导学。
1、如果学生找到“山米马上觉得自己也有同感。”这句,我将结合文段内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对珍藏的某一物品的感情来谈谈对当时山米内心情感微妙变化的体会。
2、如果学生找到“山米觉得自己和外祖父想的一样”这句,我将把刻句改为“山米回想起”,然后通过朗读比较两句的不同效果,体会当时两个人情感的共同点。
3、如果学生找到“他回头看看正在摆弄鱼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这句,我将说同学们借助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谈谈此时山米的内心活动。
总之,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悟哲理
语文学习既是思维和情感的实践活动,也是语言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感悟哲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爱?怎么爱”这一主题创造句子进行爱的语言的语句接龙。于是我举例,学生往下接。
爱是外祖父用来震撼山米心灵的一剂良药;爱是山米走向人生新起点的一座桥梁;爱是放学后早早回家,让家人不再焦急等待;爱是将揉成一团的废纸轻轻放在墙角的纸篓;爱是把一张作业工工整整写好,让劳累批改作业的老师赏心悦目;……
通过这种方式把主旨与语言实践结合,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以致用,把爱延伸到生活中。
(四)作业设计
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篇小作文叙述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关于“爱”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
品语言:滚、吼──激怒
读内心:同感──共鸣
悟哲理:救鹤──爱
板书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是学生自学小说、欣赏小说的方法。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三只白鹤的教学设计3篇
三只白鹤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遇事要根据实际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并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出示课题:三只白鹤
齐读课题 教认生字“鹤”
2、有一天,三只白鹤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第1自然段
是啊!白鹤很喜欢吃鱼。有一天,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还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出示句子:有一天,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还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教认生字“剩”
齐读第1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三只白鹤把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三只白鹤,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出示句子: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自由说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三只白鹤各自是怎么找鱼的?
4、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第3自然段 生自由读
(2)三只白鹤是怎么找鱼的?
(3)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①第一只白鹤朝()飞去。
②第二只白鹤朝()飞去。
③第三只白鹤落在()。
5、学习第2自然段
想一想:三只白鹤为什么各自这样找鱼呢?
(1) 轻声读第2自然段,在书中用~~~~~~划出三只白鹤记住埋鱼地方的词
(2) 三只白鹤怎么做的?
(3) 学生说,出示课文句子
三、讨论:
1、第一、第二只为什么找不到鱼?
2、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用“因为 于是 所以 ”练习说话
3、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大鱼,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4、这三只白鹤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5、假如你是第三只白鹤,你想对另外两只白鹤说什么呢?
四、课外延伸
《刻舟求剑》的故事
1、师说故事
2、为什么找不到宝剑呢?
3、说说怎么样才能捞到?
五、小结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山米与白鹤作文缩写
山米与白鹤作文缩写1
山米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因为要去底特律找工作种种困难原因,决定将山米留在外祖父家,直到第二天早上,山米起来后发现父母不见了,心里想:一定是外祖父这个老太龙钟的老头子搞的鬼。
山米不相信外祖父的解释,一个人沿着父亲卡车的痕迹跑了许久,还是没有甩掉外祖父,当山米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听到外祖父叫喊说是找到了一个东西,山米犹豫不决是否要过去,只看到灌木丛旁一只有三尺多高,还带有点战士特有的举止和风范的大鸟,外祖父说这是鹤。
外祖父看了看鹤觉得他一定出了什么毛病,山米为了报复外祖父得意的说道:“哈!我倒想看看它出点什么事。”外祖父很严厉的看着山米,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山米听了外祖父的故事后,增加了山米对外祖父的怨恨。两人争吵过后,山米已经疲倦了,决定回外祖父家,山米对外祖父的怨恨也一点点的消失。
外祖父一跃而起一把套住了鹤,外祖父和山米一起走回家中。
路上,外祖父和山米说他收养过一只受了伤的鸟,外租父护理了它一整个秋冬,它十分可爱,但因鸟儿迁移的季节,鸟儿飞走了。山米由此想到了他收养过的一只小狗,虽然只养了两个星期,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山米都能立刻认出它来。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家中,外祖父给鹤喂水时,才发现这只鹤的眼睛是瞎的,山米听了外祖父的话,心里觉得很沉重。外祖父说在浩瀚的宇宙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了!
第二天山米醒来就会去看鹤,鹤与外祖父在一起,老人一夜之间老了许多。山米心想,如果每件事都像人们希望的,那该多美好啊。外祖父把鹤抱到小溪边,山米下决心让鹤吃了青蛙,便把青蛙拿到水里摆动,鹤终于低头吃掉了青蛙。外祖父和我十分兴奋,两人的关系渐渐融洽了。
外祖父回头看正在钓鱼的外祖父,突然心里感到一股热流,他多么希望外祖父能了解他。山米希望有一天,外祖父能用悲伤的声调说:“那只山鸟已经飞走了,鹤也会飞走,还有我可爱的山米也要走了。”
山米呆呆的站着,望着外祖父,不明白世间的爱与恨是什么......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山行教学设计10篇
山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略
山行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3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教学设计4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提供充足时间,引导学生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而对于古诗文的体会、感悟,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肯定难以理解。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我出示事先抄写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4)、背诗文,能默写。然后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杜牧,让学生自己解释了诗的题意。然后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或结合词语手册理解个别难字,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也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二、注重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完毕,我正想让学生交流小小组学习成果时,学生小张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写错了,应该是"深浅"的"深"。我一听紧皱眉头,心想这首诗我教过多次,有许多孩子曾经把生"写成了深",现在我还没有提醒,结果有孩子居然说认为诗中写错了呢?看到这样,我想一时回绝,告诉他应该写生活的生。但转念一想,这样不好,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呢?有没有其他的饿看法?没想到另一名学生小王又举手说:老师,用这个"深"也可以,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过的。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赞同用深的学生说:有白云缭绕的地方,山一定很高,是深山老林,所以该用"深"。有的还引用了另一句诗来说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与这里的"白云生处"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说明山很高。赞同用生的学生有的说:用"深"太死板了,白云缭绕,白云在升腾,在漂浮,好象有生命力一样。有的说:应该用"生活"的"生"。因为云很高,这表示产生白云的地方。有的说:"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虽然是深山,但也充满着生机,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还有的说:作者看到深秋山林的景色那么美,霜叶比二月红花更美、更艳,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此时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也是生机勃勃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我想: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比我预期的还要大,因为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分析,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在现实的课堂中,面对意外,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应尊重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充分利用好课堂生成,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对学情的尊重是主体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教师面对意外,不是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突发的疑惑,且适度放大,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创新文本。
三、巧妙利用简笔画,帮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就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着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5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 (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 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 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爱 赞美) 枫林 霜叶
山行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3篇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米)
练习: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 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 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 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说出进率是多少。)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2( )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 )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约12( )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地方吗?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中的五个兄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千米又叫公里(板书:公里),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板书:km )。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下面有一些图片,也告诉了我们“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出示情境图认识各图上的标牌数
师:你知道什么情况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对!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问: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出示走100米的镜头图:看,这是两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活动的情景,上次同学们也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了,大约走了150步,约1分钟。
老师还请两个同学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跑一跑,大约是30秒。
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2个100米是多长呢?3个100米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好吗?
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快读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让人闭上眼睛就能听出是千米还是米这两个不同的 长度单位吗?(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4000米等于多少千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5)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我国的建筑物和堪称世界之最的山峰。(出示图片“你知道吗?”)
你看!我们国家多了不起啊!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自豪,请看这些图片,你能分清用米还是千米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知、体会1千米
(1)问:测量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用哪个单位最合适?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师:请你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师:下面是一张小明家附近的*面图,(出示第一题练习)
2、师:小明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每天都去训练跑步。(出示第2题练习)
3、师:我们国家有很多河流,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河流吗?测量河流的长度,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出示第5题练习)
四、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你的五指山,说说各长度单位吧!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五、布置实践作业: 书上第55页的查查填填。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1千米=1000米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3篇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1公顷、1*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于公顷、*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公顷、*方千米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谁能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含义?
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复习学习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各个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认知迁移,为本课新知的获取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由实际应用引入新知
1.认识1公顷。
(1)师: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作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
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方厘米作单位;
测量像课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方分米作单位;
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方米作单位。
师: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例如
师: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用*方米作单位合适吗?(太小了)怎么办?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实际测量的需要,认识到1*方米太小了,产生了学习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愿望。此时,学习的需要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师:这时,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即:100×100=10000(*方米)
(2)师: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3)先请学生说一说,若学生说的不到位,
师介绍:同学们都知道1*方米有多大,1公顷就有10000个1*方米那样大。谁能告诉大家,1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1公顷=10000*方米)
(4)想象一下,1公顷有多大?
(5)打开书看“生活中的`数学”,生读,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含义。
(6)说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10000太大,学生很难想象出1公顷到底有多大。通过学生自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大小,感受1公顷到底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
2.认识1*方千米。
(1)在表示更大的面积,例如国家的面积时,通常会用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吗?(*方千米)
(2)猜测:1*方千米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移: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
请同学们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3)师:一*方千米和*方米之间的进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们来看看*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吧。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
①100,因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0000*方米。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②因为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而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4)读书上“生活中的数学”,体会1*方千米的含义。
(5)想一想,1*方千米有多大?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个新的面积单位,你学到了关于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测量较大的场地面积要使用公顷或者*方千米,如体育场,国家领土等;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
三、巩固新知
1.填上适当的数。
1公顷=()*方米
20000*方米=()公顷
200公顷=()*方千米
1*方千米=()*方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3)*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方米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2、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
(1)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
(2)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3)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方千米=100公顷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2、生分小组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共7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练习二十第4题)
大树高16__ 蜡笔长1__
字典厚5__ 果园的面积是3__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___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第8题)
(1)6*方米=60*方分米。(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有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方分米。(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1)指名读题。
(2)生自主分析题意,小组交流。
(3)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1)问:要求墙壁的粉刷面积要注意什么?
(2)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
2、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
(1)先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
(2)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2年四个太阳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教案7篇(范文推荐)2022-11-12
- 2022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设计意图7篇【优秀范文】2022-11-13
- 2022年最新《秋天怀念》教学设计2022-11-14
- 2023年度最新中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7篇)2022-12-05
- 用心灵去倾听主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全文完整)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