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五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12-30 15: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五篇(全文完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蓦然回首历经新课改的风云岁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习惯了单元式备课,习惯了把握单元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每一主题课文的教学分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适机调节的灵活性。就这样,每上完一节课,我常沉醉在自己与学生成功教学的喜悦中,也日积月累地记录着师生间的不足,竭力寻找弥补的途径,以促进教与学的反思实效。

  在教学第三册《好奇》这一单元时,我与该班学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搜集资料在内的各项课前准备应该是多渠道地进行,又要能反应学生的具体真实的生活。

  1、电视节目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启迪了他们的智慧。现代社会日趋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传承都有赖于电视、计算机等众多通讯技术。当电视已基本普及时,人们从中获益不少,电视节目日趋改善,丰富多彩,为生活增添了几多色彩,时至今日,人们从广告、新闻、娱乐等节目里收获着许多书本以外更为直接、形象、远程、高效、丰富的知识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立体感。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把电视搬进课堂,相反的,我们可以发现引导学生把电视作为准备性学习的一种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费课堂上短暂有限的时间,又能让学生真正地运用已内化的知识信息于教材的学习理解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应手,最主要还是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兴趣,又是他们具体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质。当然,需要强调这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切忌走向极端,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尤为重要。

  2、鼓励引导发现生活中的人文资源。学生除了有着令他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他还生活在一处欲使他社会化的生活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单纯的他们无视这些人对其本身的社会化作用,孰不知,他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并满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引导他们去发现、有意识地寻找在这些社会人身上对自己的作用,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3、计算机网络信息是学生最大的缺失。为了能丰富拓展他们的视野,弥补在这方面的弱势,我积极搜集网络信息,为他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搜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让他们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向往,而不是为了玩游戏,或者把视网络信息为唯一。

  二、师生携手一起主动探索发现时硕果累累。

  1、学生自主质疑,巧解疑。结合《语文伴你成长》中的训练项目,我设计上由学生默读——质疑——解疑,在这样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我,收获最多是学生。我想,课文的疑难点、难解词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欲望,利用所有学生思维互补性,在交流问题、交流解疑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视自己的同时,从他人身上获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识信息。

  2、把有情感的评价语言作为文人文课堂的润滑剂,再通过以上环节,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组精彩的学习片段:

  我在教学《苹果落地》时,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吗?

  生2:是的,这种吸引力就好像磁铁和磁性黑板会紧紧相吸这样。

  师:哇!你们真像牛顿这位科学家,一个懂得发现问题,一个懂得细心观察。

  生3:我还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会飘来飘去,站不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电视上的《科技博览》才知道的。

  师:你一定很用心地看这种好节目吧,因为,他能让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学知识。

  生4:我也知道,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才不会乱飞……

  为了调整过于活跃的课堂,我随机想起用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升空的喜讯及杨利伟本人的简介,并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讲述一番,并引导同学们留心关注新闻及相关电视,并把知道的写进“采蜜本”。

  再比如,教学《我的影子》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措手不及,刚好给了学生留有余地的思考时空。生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生2:为什么影子不能像我们的衣服这样有很多种颜色?……

  三、句式、词汇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感,也推进了他们规范化普通话的形成。在《我的影子》这一课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句式,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会发现,并运用于实际生中。

  四、对于怎样让全体学生喜欢上预习这份作业,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学生的提前准备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创新思维,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课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当我意识到班上还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提前准备学习,却常常只是忧心忡忡,却无从下手,于是想要避而无视,可是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这点不足尤为明显地成为我理想中教学方法的顽石,所以,我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该坦然地面对这一难题,多做些尝试,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灵丹妙药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

  语文课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年段研究的小专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看图片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一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统一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编写诗歌的能力。

  我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一些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我还模仿课文自己编了一首小诗,让学生细细品味,自己也试着编一编诗歌。

  为了让他们上课认真倾听,我采用了课前讲清要求,课中评读、赛读,想象阅读,交流资料、编诗歌等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在备课阶段我把课文的朗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多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他们体会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所以我在初读阶段设计了3次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精读的 过程中我让学生逐步在读中体会两个孩子由伤心到开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后获得成功, 感 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时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所以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回顾:

  1、多读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我让学生课文读的次数多了点,所以学生能够在我 的引导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多而辅助课文的朗读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引导读的应用:因为学生的朗读水*有限,对于精彩段落学生读不出应该有的 感情,所以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我读几 个字,学生读另一半;我大声朗读,学生小 声跟读。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去寻找课文中的感情,比较容易一点。

  3、拓展活动 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 怎样呢?我们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还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去面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 学生们的交流进行的十分顺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青松教学反思: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

  但是,受《登颧雀楼》教学时让学生扮演王之涣父子能迅速进入诗境的启发。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在网上曾看过花开的声音老师设计的一个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

  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一.关于识字

  第一板块的主题是快乐地玩,包括三篇选文。第一篇就是清代高鼎的诗《村居》。这首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上学期的音乐课上他们已经初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能够配乐演唱。在此基础上学习理解这首诗并不是件难事。教学时依然以读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经验,读书的正确率能达到100%,初读时“拂堤”读得不够准,尤其是“堤”很多同学读成“提”。我想这是很好的辨析形近字的机会,于是结合动作展开联想让学生了解两个汉字的不同含义,从而正确运用、区分。先让学生“提”书包,“提”东西,想一想还能“提”什么,感受“提”是一个动词,与手的活动有关,所以是提手旁。“堤”字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堤坝,结合提土旁想一想,学生说修堤坝的时候要用土,所以是提土旁。这样两个汉字就区分开了。接着又拓展识字“题”,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我想识字时要将汉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动动手感知古人造字的智慧,体会汉字的不同用法和不同含义,展开联想丰富汉字文化的内涵,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识字质量。

  二.关于写字

  指导写字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临帖效果比较差,经过一个不算漫长的暑假,他们的临帖能力倒退不少,缺乏仔细的观察,跟着自己的感觉写字。第一次落笔写字耗费时间久,效果不明显,书写质量不高。写字指导,学生经验越多难度越大,因为很多学生输在写字的惯性里,习惯基本养成,改变很难,提升更难。他们对汉字的结构、笔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度过了看一眼写一笔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读帖、临帖能力要比从前更有难度。我想教师在写字指导上要跳出来看,“教”的少一点,让学生自己“悟”得多一些,抽出时间多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也会提高不少。

  想起与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孩子钢琴琴法的老师的交谈,她对我说:“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学过琴法,一个小时100元费用;如果学过琴法的孩子来学习可能费用是没学过的二倍或三倍。”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她的话,后来才明白,学过琴法的孩子万一指法不正确,第一印象很可能根深蒂固,老师将耗费更大精力、更多时间帮助他纠正过去的错误。这远远比辅导一个从零开始的孩子要费力的多。惯性、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走向和发展态势。不仅仅是写字教学而已。

  三.关于“读”和“背”

  由此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想起另一次对话。一位少年宫的老师专门辅导孩子播音主持,有一次拜托她辅导一个孩子参加演讲比赛,她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提前把稿子背熟,那就很麻烦了。”我开始不解,后来经她解释懂得:孩子一旦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就很难再去揣摩演讲的技巧,语言在脑海里打下深刻烙印,那一句的后面是哪一句几乎脱口而出,那时孩子只是复述演讲语言的机器,没有了灵性和语感。学语文应该追求这种“水到渠成”的无痕,淡化“教”的痕迹,注重方法的习得,让学习变成自主成长、主动发展的过程。古诗不应该是“背”熟的,应该是在反复咀嚼涵咏的过程中脱口而出的一种生命样态,不是刻意而为,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其他文体的背诵、理解我想也应该如此。“读”的设计要有梯度,有目的,有层次,让学生产生一种“不知不觉”就心领神会的感觉,读着读着就背诵下来,“背”不再是一种苦差,而是个体生命享受与文本对话的美妙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分“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是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着,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在备课阶段我把课文的朗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多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他们体会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所以我在初读阶段设计了3次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精读的 过程中我让学生逐步在读中体会两个孩子由伤心到开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后获得成功, 感 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时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所以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回顾:

  1、多读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我让学生课文读的次数多了点,所以学生能够在我 的引导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多而辅助课文的朗读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引导读的应用:因为学生的朗读水*有限,对于精彩段落学生读不出应该有的 感情,所以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我读几 个字,学生读另一半;我大声朗读,学生小 声跟读。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去寻找课文中的感情,比较容易一点。

  3、拓展活动 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 怎样呢?我们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还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去面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 学生们的交流进行的十分顺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小鹰三次学飞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鹰的三次飞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赛读、挑战读、演一演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由于我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广大的读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因此,整堂课,我都以朗读为主线,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

  但整节课上完,总的来说比较流畅。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后生字词,但在朗读时,我班还有个别同学读词不准。这点上我觉得以后在学习课文之前,最好还是以检查预习生字的形式,花个三五分钟,先把生字读音解决了,然后再上课。

  2、教师本身的语言还不够简练,以后我应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时间,更让课堂显得更加成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

  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不足: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云房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极佳范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从读、说、想和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云房子。

  1.读云房子。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只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和想象云房子

  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云房子的美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鸟,你会造一座什么样的云房子?通过“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外还有“画”云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课时。

  在备这节课前,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比较准确预设课堂生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发散学生思维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在说话练习上“你是小鸟,你会造些什么样的云房子呢?”问题设计得简单明了,降低难度,学生都能大胆说出来,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让我深深的感觉小孩子想象力的丰富。这样的一个设计,活泼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一个问题的精彩设计很关键,能把教学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发并巧妙地解决。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学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础。

  上这课时,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跃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有的树叶黄了落下来。”一个女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孩子们说得太好了。

  我接着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丰收的庄稼、绿绿的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兴趣,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指导学生拼读,证音,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还有形近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识字课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这节课还是有收获的,92%的学生认识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基本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识字5 寒流 大雪 北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带同学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引入新课,创设和生字朋友拿车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征,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让学生聆听北风的声音,观看大雪,蜡梅、苍松、翠竹、刺猬、蟒蛇、蚂蚁等图,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身处南方的孩子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视对课文的拓展。如给学生积累有关描写北风和大雪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注重学生迁移运用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学语文,光有积累还不行,会把积累成功运用才是最高境界。课堂上我设计了练习:冬天来了,()呼呼地吹,带来了远方的(),()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来了!()却在这时盛开了,金灿灿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们的身子迎接风雪,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把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首先是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合理,如生字认读环节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时间,其次是拓展的内容过多,使得课的容量过大,教学时间较匆忙,使学生掌握困难,再次是设计的练习过于分散,既耗时又影响效果。最后是韵文的整体朗读太少,影响了学生对韵文的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反映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自由地嘻戏,快乐地劳动,健康地成长。学生在想象农村生活时,有的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说自己的农村生活,与诗歌中的乡下孩子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乡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课文中的图画再增加一些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得明白,对农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描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重点让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捉”“含”“挖”“逮”,结合课后的连一连,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动词。借助这几个动词,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搭配什么词语,需要符合乡下孩子生活,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如:捉蝈蝈,捉蜻蜓,含柳叶,挖土豆,挖红薯……学生对乡下孩子的那份快乐与无忧无虑,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对于优秀的学生,我让他们模仿课文说说城里孩子,学生从动词入手,展开说,写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惊呆了路边的老奶奶。弹一曲钢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在孩子的笔下生动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相信他们笔下的生活会更精彩。让每个孩子在说的基础上多动笔,会正确地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和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也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再总结出:色彩美,姿态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有更深刻的教学作用。学生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能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画也能带动孩子们更好的读出丹顶鹤的美来。

  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加上动作表演读,想象读,范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出丹顶鹤的美。

  通过对“第二故乡”和“无忧无虑”的理解来明白为什么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的第二故乡。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孩子自己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通过欣赏视频片断将对丹顶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视频的展示来更好的讲解文章中关于丹顶鹤生活习性的内容。也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知识。

  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很多野生动物的图片,并将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看图后的感想。再说一说地球和人和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最后延伸出一个更高的主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进而引导孩子树立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的思想。

  上完这一节课,我相信孩子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习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习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通过这堂课的磨课实践,我感受很深。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应是枯燥的,它应该是活跃的、趣味的,投学生所好,取学生所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感,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青松教学反思: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

  但是,受《登颧雀楼》教学时让学生扮演王之涣父子能迅速进入诗境的启发。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在网上曾看过花开的声音老师设计的一个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

  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一.关于识字

  第一板块的主题是快乐地玩,包括三篇选文。第一篇就是清代高鼎的诗《村居》。这首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上学期的音乐课上他们已经初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能够配乐演唱。在此基础上学习理解这首诗并不是件难事。教学时依然以读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经验,读书的正确率能达到100%,初读时“拂堤”读得不够准,尤其是“堤”很多同学读成“提”。我想这是很好的辨析形近字的机会,于是结合动作展开联想让学生了解两个汉字的不同含义,从而正确运用、区分。先让学生“提”书包,“提”东西,想一想还能“提”什么,感受“提”是一个动词,与手的活动有关,所以是提手旁。“堤”字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堤坝,结合提土旁想一想,学生说修堤坝的时候要用土,所以是提土旁。这样两个汉字就区分开了。接着又拓展识字“题”,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我想识字时要将汉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动动手感知古人造字的智慧,体会汉字的不同用法和不同含义,展开联想丰富汉字文化的内涵,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识字质量。

  二.关于写字

  指导写字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临帖效果比较差,经过一个不算漫长的暑假,他们的临帖能力倒退不少,缺乏仔细的观察,跟着自己的感觉写字。第一次落笔写字耗费时间久,效果不明显,书写质量不高。写字指导,学生经验越多难度越大,因为很多学生输在写字的惯性里,习惯基本养成,改变很难,提升更难。他们对汉字的结构、笔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度过了看一眼写一笔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读帖、临帖能力要比从前更有难度。我想教师在写字指导上要跳出来看,“教”的少一点,让学生自己“悟”得多一些,抽出时间多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也会提高不少。

  想起与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孩子钢琴琴法的老师的交谈,她对我说:“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学过琴法,一个小时100元费用;如果学过琴法的孩子来学习可能费用是没学过的二倍或三倍。”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她的话,后来才明白,学过琴法的孩子万一指法不正确,第一印象很可能根深蒂固,老师将耗费更大精力、更多时间帮助他纠正过去的错误。这远远比辅导一个从零开始的孩子要费力的多。惯性、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走向和发展态势。不仅仅是写字教学而已。

  三.关于“读”和“背”

  由此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想起另一次对话。一位少年宫的老师专门辅导孩子播音主持,有一次拜托她辅导一个孩子参加演讲比赛,她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提前把稿子背熟,那就很麻烦了。”我开始不解,后来经她解释懂得:孩子一旦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就很难再去揣摩演讲的技巧,语言在脑海里打下深刻烙印,那一句的后面是哪一句几乎脱口而出,那时孩子只是复述演讲语言的机器,没有了灵性和语感。学语文应该追求这种“水到渠成”的无痕,淡化“教”的痕迹,注重方法的习得,让学习变成自主成长、主动发展的过程。古诗不应该是“背”熟的,应该是在反复咀嚼涵咏的过程中脱口而出的一种生命样态,不是刻意而为,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其他文体的背诵、理解我想也应该如此。“读”的设计要有梯度,有目的,有层次,让学生产生一种“不知不觉”就心领神会的感觉,读着读着就背诵下来,“背”不再是一种苦差,而是个体生命享受与文本对话的美妙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分“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是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着,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在备课阶段我把课文的朗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多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他们体会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所以我在初读阶段设计了3次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精读的 过程中我让学生逐步在读中体会两个孩子由伤心到开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后获得成功, 感 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时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所以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回顾:

  1、多读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我让学生课文读的次数多了点,所以学生能够在我 的引导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多而辅助课文的朗读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引导读的应用:因为学生的朗读水*有限,对于精彩段落学生读不出应该有的 感情,所以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我读几 个字,学生读另一半;我大声朗读,学生小 声跟读。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去寻找课文中的感情,比较容易一点。

  3、拓展活动 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 怎样呢?我们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还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去面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 学生们的交流进行的十分顺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小鹰三次学飞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鹰的三次飞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赛读、挑战读、演一演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由于我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广大的读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因此,整堂课,我都以朗读为主线,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

  但整节课上完,总的来说比较流畅。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后生字词,但在朗读时,我班还有个别同学读词不准。这点上我觉得以后在学习课文之前,最好还是以检查预习生字的形式,花个三五分钟,先把生字读音解决了,然后再上课。

  2、教师本身的语言还不够简练,以后我应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时间,更让课堂显得更加成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

  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不足: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云房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极佳范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从读、说、想和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云房子。

  1.读云房子。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只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和想象云房子

  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云房子的美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鸟,你会造一座什么样的云房子?通过“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外还有“画”云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课时。

  在备这节课前,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比较准确预设课堂生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发散学生思维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在说话练习上“你是小鸟,你会造些什么样的云房子呢?”问题设计得简单明了,降低难度,学生都能大胆说出来,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让我深深的感觉小孩子想象力的丰富。这样的一个设计,活泼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一个问题的精彩设计很关键,能把教学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发并巧妙地解决。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学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础。

  上这课时,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跃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有的树叶黄了落下来。”一个女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孩子们说得太好了。

  我接着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丰收的庄稼、绿绿的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兴趣,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指导学生拼读,证音,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还有形近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识字课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这节课还是有收获的,92%的学生认识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基本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识字5 寒流 大雪 北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带同学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引入新课,创设和生字朋友拿车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征,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让学生聆听北风的声音,观看大雪,蜡梅、苍松、翠竹、刺猬、蟒蛇、蚂蚁等图,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身处南方的孩子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视对课文的拓展。如给学生积累有关描写北风和大雪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注重学生迁移运用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学语文,光有积累还不行,会把积累成功运用才是最高境界。课堂上我设计了练习:冬天来了,()呼呼地吹,带来了远方的(),()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来了!()却在这时盛开了,金灿灿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们的身子迎接风雪,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把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首先是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合理,如生字认读环节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时间,其次是拓展的内容过多,使得课的容量过大,教学时间较匆忙,使学生掌握困难,再次是设计的练习过于分散,既耗时又影响效果。最后是韵文的整体朗读太少,影响了学生对韵文的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反映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自由地嘻戏,快乐地劳动,健康地成长。学生在想象农村生活时,有的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说自己的农村生活,与诗歌中的乡下孩子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乡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课文中的图画再增加一些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得明白,对农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描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重点让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捉”“含”“挖”“逮”,结合课后的连一连,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动词。借助这几个动词,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搭配什么词语,需要符合乡下孩子生活,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如:捉蝈蝈,捉蜻蜓,含柳叶,挖土豆,挖红薯……学生对乡下孩子的那份快乐与无忧无虑,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对于优秀的学生,我让他们模仿课文说说城里孩子,学生从动词入手,展开说,写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惊呆了路边的老奶奶。弹一曲钢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在孩子的笔下生动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相信他们笔下的生活会更精彩。让每个孩子在说的基础上多动笔,会正确地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和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也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再总结出:色彩美,姿态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有更深刻的教学作用。学生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能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画也能带动孩子们更好的读出丹顶鹤的美来。

  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加上动作表演读,想象读,范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出丹顶鹤的美。

  通过对“第二故乡”和“无忧无虑”的理解来明白为什么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的第二故乡。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孩子自己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通过欣赏视频片断将对丹顶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视频的展示来更好的讲解文章中关于丹顶鹤生活习性的内容。也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知识。

  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很多野生动物的图片,并将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看图后的感想。再说一说地球和人和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最后延伸出一个更高的主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进而引导孩子树立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的思想。

  上完这一节课,我相信孩子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习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习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通过这堂课的磨课实践,我感受很深。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应是枯燥的,它应该是活跃的、趣味的,投学生所好,取学生所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感,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我选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它讲述了在班会上进行的“劳动委员”选举中,小主人公王宁充满自信地“毛遂自荐”,表达自己热爱班级、热爱劳动,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低年级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些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使朗读和悟情明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巧妙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如“谁是什么”句式的变换,添加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读、说的训练。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精讲多读、以读代讲,并适时进行语言积累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本课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 “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是月亮湾的小村民,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个美丽的村子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板书)美丽。

  师:那么月亮湾究竟美在哪里?请小朋友轻读第二自然段,数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想一想文章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景?可以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生:按要求自学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找到了哪几处美景的?

  生:我找到了六处景色,分别是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师:找得真仔细呀!那么你喜欢哪一处的景色呢?

  生:我喜欢小河。

  师:出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因为小河像月牙一样弯弯的。

  师:是呀!弯弯的小河如新月,多美呀,你能领着大家读好它吗?

  生:读!

  师:除了喜欢小河,还有喜欢什么的呢?

  生:我最喜欢河里的景色。

  师:把你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刚才他读得多好呀,在他读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他把“缓缓地”读得真好!让我感觉到河水流得很慢很慢。

  师:那我们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学着他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加上动作读。

  师:还有喜欢其他地方的小朋友吗?

  生;我喜欢河岸上的桃花,因为桃花很美?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桃花美呀?

  生:因为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师:出示句子“河岸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生:喜欢的小朋友一起齐读。

  师:小朋友们,这个句子让你感受到桃花的美,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桃花的多。我从开满这个词看出的。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细细品味。

  生:我还喜欢绿油油的农田,我觉得农田很美很美!

  师:出示:“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和“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我觉得前面一句加上了绿油油使我感觉到了麦田的美!后一句没有了“绿油油”我就感受不到这农田是怎样的了。

  师:说的真棒!谁来仿照桃花说的更美些?

  生: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海洋。

  师:真会模仿!

  师:学到这儿,老师相信村前的美景一定引在小朋友的脑海中了吧。谁来做回小导游呢?

  生: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月亮湾的村前,看这是月牙一样的小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清清的河水倒影着绿树、青山、小桥。河岸上种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桃花,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桥那边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反思]《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月亮湾秀丽可爱的田园风光图,展现了新农村一派生机蓬勃的动人景象。本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按一定的次序介绍了月亮湾村前的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清这一次序,学生在再次阅读的基础上较快地看出了村前的景色是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顺序来写。在学习每一处景色时,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处景色?为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或充分地说着自己喜欢的理由,有的感情投入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此时我分侧重点进行点拨,比如“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当学生说出因为桃花美丽而喜欢时,我便出示句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了桃花的美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把桃花比作灿烂的朝霞?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了深一层次的思考,原来桃花除了美还很多呢,正因为桃花很多,一大片一大片,红彤彤的,所以像灿烂的朝霞。在处理“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时,我并没多讲,而是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感受这“绿油油”一词的鲜明,此时再拓展,让学生模仿写桃花的句式,让学生说说这绿油油的农田就像什么呢?学生展开了想象,有的说像绿色的地毯,有的说像绿色的海洋,似乎在不经意之间进行了句式的训练。在这一自然段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扮了一回小导游,不过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基本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勉强完成,这也是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最大的遗憾。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上。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今天听了莫老师《云房子》一课。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总体感觉是老师的目标意识强。这节课里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把握得准;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昭然入胸,说明莫老师备课是很充分的。这节课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1、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支玉恒说过:“那种把教材所有的内含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的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东西都要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进行教学,是决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莫老师上这节课紧紧围绕“云房子的形状”(第二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小鸟的活动、云房子的变化一读而过。

  2、教法选择得当,适合低年级学生,符合学科特点。这节课老师没有生搬硬套地运用某种教法,而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优选活用。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云房子形状的美;还设计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活用语言,如“小鸟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只小乌,还能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做个小诗人(模仿文中句式说话):‘有的像那样’”,“这么多的云房子,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其中,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调动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运用文本的词语和句式说话,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若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形成有效地互动,在动态中生成,更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是属于第三单元的文章,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写的,《我们成功了》反应了我国在新世纪之初重大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通过 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所以在教本课之前,我对北京申奥的北京作了介绍,让学生理解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同时还给学生观看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人们激动场面的录像片段。并且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当我出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作为*人的自豪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和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也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再总结出:色彩美,姿态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有更深刻的教学作用。学生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能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画也能带动孩子们更好的读出丹顶鹤的美来。

  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加上动作表演读,想象读,范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出丹顶鹤的美。

  通过对“第二故乡”和“无忧无虑”的理解来明白为什么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的第二故乡。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孩子自己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通过欣赏视频片断将对丹顶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视频的展示来更好的讲解文章中关于丹顶鹤生活习性的内容。也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知识。

  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很多野生动物的图片,并将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看图后的感想。再说一说地球和人和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最后延伸出一个更高的主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进而引导孩子树立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的思想。

  上完这一节课,我相信孩子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白雪公主(一)》这篇课文是选自《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我在教学本文时,抓住“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接着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再找一找书中的原句读一读。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学生说喜欢白雪公主,因为她美丽,皮肤白里透红,头发乌黑发亮;也有的说,白雪公主不仅美丽,而且她善良;有的同学说喜欢猎人,因为他聪明、善良;有的同学说喜欢七个小矮人,他们不仅善良,和白雪公主生活得很快乐。他们都是善良的人,而王后特别的狠毒: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就让猎人杀死她,当她得知白雪公主没有死时,又用毒苹果毒死白雪公主。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其二,通过读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每次学生说明原因之后,都能引用原文的句子证明白雪公主他们的聪明和善良,王后的狠毒。如:从“白雪公主又累又饿,就从每只小盘子里拿了一点儿东西吃,又从每只小杯子里喝了一点点酒(jiǔ)。”看出白雪公主的善良;从他们高兴极了,轻声说:“别吵醒这位美丽的小姑娘,让她睡个好觉吧!”还有,七个小矮人都很同情她,说:“如果你愿意帮助我们做些家务(wù)活儿,就请留下来吧!我们不会让你受委屈(wěiqu)的。”可以看出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等等。

  其三,通过读文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了人世间的“真、善、美”。此种教学方法,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兴趣,高兴。由此让我反思到好的教学方在课堂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在执教本课后自己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手腕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激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接洽生活实际进行反思,琢磨人物内心世界,丰盛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情势,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醒,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换。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换的。在协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剖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讨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二、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施展,相互填补,老师只是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夺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自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充分备好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树叶》教学反思二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一、识字,重在识字方法的传授、运用。

  教学中以自主识字为主,小组交流分享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

  字理识字——

  象:象形字。甲骨文似大象的形体。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和大耳。金文变形,头、鼻、耳的形象已不清晰,躯干部分也轮廓化。象是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又假借为景象、模拟、仿效。

  归类识字——

  “吵、叹”口字旁的字。

  “胳膊”月字旁的字。

  编故事(歌诀)识字——

  “疼”:冬天生了一场病,觉得浑身都疼。

  “歪”:不正不正有点歪。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重在方法的传授、运用。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个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汉字的故事,走进汉字的历史,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识字的过程中品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识字时注意音形义的结合,能辨析形近字,正确使用汉字,尽量避免写错别字。

  二、朗读,重在情感的熏陶,情境的创设。

  由于本课文本的特殊性,朗读和表演的结合显得很重要。教学中边做动作边理解“扯、推、搡”等词语。理解词语的同时揣摩当事人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演表现出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逐渐深入文本,将小猴前后情绪的变化读出来、演出来;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

  不同的文本承载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文本性格。朗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能够在编者、教者、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彼此了解,产生共鸣。

  学生对儿童话剧《小猴脸红了》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与伙伴合作表演话剧,虽说未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也在这一方面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次课我主要有3个环节:教授新课、语言能力训练、生字教学。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主题性教学”的开展,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在一年级下册中就有八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当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当我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我在教学第二个主题——“家庭生活”时,面对“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这几篇课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们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动,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骄傲。那么,如何让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学习为行动呢?我便思索怎样把课堂上的习得与*时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文本简介】:

  识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

  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这是一篇“三字经式”的课文,我们也称之为“新三字经”,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多加解释,学生也能自己学会,关键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关注】:

  在对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初读的基础上,让他(她)们自己来说说、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聊一聊。而我则根据*时的家访,以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才穿*来让孩子们进行辨析:他(或她)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1、“父母教,认真听”

  早在上学期结束时我就听说了玮玮的任性和顽劣,让妈妈头疼万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无恐,对于妈妈的话完全是“耳边风”,甚至是“充耳不闻”。这让妈妈不仅累,更是急,因为孩子的学习差强人意。于是,当有孩子讲到“父母教,认真听”时,我便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的任性。有一天,妈妈在做晚饭让他自己写作业,大概二十分钟过去了,妈妈出来一看,他一个字也没写,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点写作业。可是等到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他仍然一个字也没写。妈妈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很生气,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饭。接着,妈妈就坐在他旁边看他写,可是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抓紧时间写作业,仍旧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写。一个小时也过去了,可他的本子上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妈妈非常非常地生气,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可他呢?还在一边笑呢。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针对这个事例,孩子们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应该了,作业本来就是自己的事,现在妈妈陪你写作业你还不写,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做到“父母教,认真听”。有人说到“父母*时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乖一点,这样他们就会开心一点的”。还有人说“沈老师*时就教育我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他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嘛,因为好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意见,还不时地问我一声:他是谁呀?是谁啊?而我在整个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都没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却发现了他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也许他在想我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也许他还在担心我会叫出他的名字,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变化中……下课后,孩子们还一再地问我:是谁?他是谁?当然对于这个孩子的名字我是绝对的保密的。

  从玮玮那阴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灵的冲击,应该说今天课堂上的讨论和孩子们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一言不发,但他已经被触动了,接下来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会改变的,我这样想着。

  2、“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说到家务事,孩子们总是那样的津津乐道,但也有非常娇气的孩子,从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于是在讲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时,我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经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早晨,一个小男孩对我说:“沈老师,我今天在食堂看见我们班的***也在那吃早饭,可是她没有自己吃,而是让她妈妈喂她的。”虽然也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没宠大的,但已经是一年级的孩子了,吃饭还要喂,是不是也太夸张了点呢?也许我们的家长不觉得,但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就应该说一说。于是,我也把事例说了出来,让孩子们一起来评说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道理,也说了很多那个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们要做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怎么还能自己吃的饭还要父母来喂呢?我看到那个孩子的头越来越低,显然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她接下来能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她的改变。同样,我也没有说出这个孩子的名字。

  【课后谈话】:

  这节课后,在中午休息时,事例2中的小女孩来找我聊天,乘这个好机会,我凑在她耳边说:“你知道那个要喂饭的孩子是谁吗?”孩子一下子语塞了,红着脸没说话。我笑着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习‘识字2’的缘故,现在开始不会了,对吗?”孩子拼命地点着头。

  至于玮玮嘛,我没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时他来交作业,我很随意地说:“你知道那个和妈妈对着干的小男孩是谁吗?”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很小声很小声地说:“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对吗?而且你一定会尊敬妈妈的,听妈妈的话了,对吗?”孩子不住地点着头。“因为在我们学校每年要评‘摩根好少年’,评比的首要条件就是‘爱自己的妈妈’,你想参加评比吗?”孩子依然点着头,眼眶已经红了。我想不用再多说,今天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跟踪反馈】:

  由于*时和玮玮妈妈的联系比较多,所以一段时间(大概课结束后两个星期吧)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妈妈非常高兴地对说了孩子最近的变化。她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很听话,作业也能较快的完成,*时对于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别是昨天晚上,我给他准备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独吞的。沈老师,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说了什么呀?”

  于是,我把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告诉了她。妈妈很欣慰,我也很激动,因为这样无痕的教育成功了,这也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合的点,再加上适当的点拨,孩子的行为还是很好教育的。当然,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什么?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懂课文,学会做人的根本,以行动证明“我学会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要存心干坏事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对于本课,我的教学期望是:以关键词“找碴儿”为线,紧扣“故意”、“气冲冲”等提示语,感悟、体会狼的凶残、虚伪,在“狼”、“羊”的对立、对比中,在“读”、“悟”中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寓言的故事内容,是寓言的外壳,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因此,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而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读能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读” 字贯穿了始终,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关键词“找碴儿”这条线,设计教学,在引导学生找出狼“找碴儿”说的三次话后,扣住“故意”“气冲冲”等提示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层层递进,学生在变换句子表达方式的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了带提示语朗读的好处;在看图观察、描绘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读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在“狼”“羊”的对立、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了狼凶残的本质,一个“读”字,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味、读出了解,也读出了对语文的兴趣!而后我又顺机将练习中伊索的话与文本进行了整合,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对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学习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但我在教的同时想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做一个懂善恶,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尽管课文所教内容有限,但希望通过点滴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生活与学习。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云房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极佳范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从读、说、想和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云房子。

  1、读云房子。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只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和想象云房子

  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云房子的美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鸟,你会造一座什么样的云房子?通过“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外还有“画”云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课时。

  在备这节课前,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比较准确预设课堂生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发散学生思维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在说话练习上“你是小鸟,你会造些什么样的云房子呢?”问题设计得简单明了,降低难度,学生都能大胆说出来,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让我深深的感觉小孩子想象力的丰富。这样的一个设计,活泼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一个问题的精彩设计很关键,能把教学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发并巧妙地解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徒习性。课文即将丹顶鹤写的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又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上完这一课,教学效果很好,自己较为满意。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立足文本,紧扣题眼,围绕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丹顶鹤美在哪儿?”引领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圈圈画画。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顶鹤颜色美的过程中,还是在感悟丹顶鹤形态美、姿态美的过程中,总是让学生在先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他们与文本对话交流。

  二、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出示与文本语言相吻合的图片,如显示丹顶鹤羽毛黑白分明的图片,丹顶鹤体形修长—————丹顶鹤的生活视频以及文本中重点词语、句子的突现,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饶有趣味中细读文本。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在品味语言的精妙时,我还运用了传统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学资源————插图,先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那些丹顶鹤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顶鹤正在“展翅飞翔”,然后让学生学着它们的动作做一做,谈一谈。显示在高昂的情绪中,不但感悟了文本传达的意思,而且独处了词语包含的意思,把这两句话读美了。学生在可感可触的情况下,静下心来细读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细细品味,体味到了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及运用之妙,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突破文本,回归生活

  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学的资源。如我以“无忧无虑”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安排教学环节。当学生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丹顶鹤的生活怎样?引出“无忧无虑”,然后让学生观赏丹顶鹤的生活视频,其中每一组画面旁我都标上名称,如“悠闲散步”“追逐嬉戏”等。语言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生动的画面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在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如在观看视频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丹顶鹤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有的—————有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并体现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主要不是“学课文”,而应该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语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用语文的方式习得语文的知识、语文的能力、语文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和语句,让孩子在朗读中体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下几点:

  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我出现了打击孩子的现象,这样的事情我以后还要多加注意。

  在讲课文的时候有一点没讲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很难过,可为什么每天还是这纸船和放风筝呢?因为他们还想做朋友,可是为什么不把纸船和风筝放出去呢?因为他们没勇气不好意思。

  我原本把教案背的很熟了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点没讲到。讲过之后想了想可能是太紧张了吧!出示一张房子的图片在课堂上没起到作用。评价语和过渡语不是很准确。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之处:

  1。读中感悟字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数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单一,识字兴趣不是太高。这说明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还需努力。另外,我还应该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地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有气氛。

  二、成功之处:

  1。学习默读的方法,掌握朗读技巧。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雪孩子》一课,让学生学会一种读书的方式。课堂上先让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然后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读书方式的不同之处,并告诉学生默读的好处。接下来训练学生进行默读。先让学生通过默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了解构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体内容,再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进行再次默读,提高默读的效率。

  2。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会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喊”“奔”,接着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学生会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动作“冲进、冒着、抱、跑”中体会孩子不顾自己、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在理解课文后,安排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这个活动既使学生有兴趣地在这一环节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又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最后,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地表达。

  三、不足之处:

  1。课文内容太多,基本上是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但对于如何在保证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还很难以琢磨。

  2。学生想象故事太单一,创造力不够,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改进措施:

  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正常地去融入课堂。不要过多引导。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5)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1

  坐在办公室里,耳边传来琅琅的英语声,吸引我的是他们夸张的读法。“IliveinHaiyan.IloveHaiyan.Hello!”他们把“Hello!”读得非常夸张,很有戏剧性的味道。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读得那么有劲,连我在办公室里都能感觉到。

  英语可以读得如此夸张,语文为什么不可以呢?《识字二》中只有一组动宾结构的词语,怎样让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朗读?我想,也可以尝试读得夸张一些,让孩子读得带劲一些。

  课堂上,我先给小朋友示范“练/书法”,我在读的时候每个字的发音都很到位,第一个字和后面两个字之间停顿略微长一些。学生果然感觉很有趣,读得比*时要带劲。然后我又尝试,让学生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词语,学生更来劲了。最后,老师读“练”,学生接“书法”,同桌之间共同练习读,效果相当不错。课上不到10分钟,部分学生已能将这些词语背诵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有小朋友调皮捣蛋,是因为教师没有让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让孩子们进行夸张的朗读,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很不错,课堂上开小差的小朋友也明显减少了。看来,这真是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的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大伙不妨也去试试!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2

  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达到“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生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二年级语文《识字二》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词语结构的特点,让他们读出韵律美来。

  我把看图、读词语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再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真读词语,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结构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不会读的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正音、辨形。最后,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的练习,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效果就好得多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3

  我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基本达成了教案预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读音及书写方面着力较多。

  但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一堂课40分钟,教师的讲解过多,大概占掉了25分钟以上。过多的讲解,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主动学”转变为“被动听”。知识点较细小、琐碎,学生很难有兴趣听进去,更何况记住、记牢;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道:“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教”,只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给老师“减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

  其次,对识字教学投入了较多时间、精力,忽视了学生说与写的练习环节。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全部。考虑到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由于我在第一课时钟占用过多时间讲解字词,,再加上经过苏老师的指导,在第二课时我重点设计了说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交流、讨论课文中每一幅图话的内容,并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编成小故事讲出来。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高,于是我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写话,锻炼了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中环节设置不紧凑,衔接不紧密。缺乏过渡语,语言艺术还有待锤炼、提高。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过渡,这在备课中容易被老师忽视,在课堂生成性教学中,问题便明显凸显出来。例如,当我让学生齐读完一遍课文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我说道:“请同学们看黑板”,打算讲生字发音。这样的过渡语对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十分单调、乏味。学生出现了做小动作、回头说话的现象。这时,我要么只能讲课堂纪律的重要,维持课堂纪律,要么就采用非常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显然,后者效果要优于前者,我鼓励了部分表现较好的学生,课堂秩序才开始恢复正常。因此,我意识到好的过渡语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儿童,应多采用儿童式的语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等诸如此类生动鲜活的语句,才能充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今后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自我训练,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4

  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主题性教学”的开展,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在一年级下册中就有八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当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当我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我在教学第二个主题——“家庭生活”时,面对“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这几篇课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们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动,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骄傲。那么,如何让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学习为行动呢?我便思索怎样把课堂上的习得与*时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文本简介】:

  识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

  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这是一篇“三字经式”的课文,我们也称之为“新三字经”,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多加解释,学生也能自己学会,关键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关注】:

  在对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初读的基础上,让他(她)们自己来说说、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聊一聊。而我则根据*时的家访,以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才穿*来让孩子们进行辨析:他(或她)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1、“父母教,认真听”

  早在上学期结束时我就听说了玮玮的任性和顽劣,让妈妈头疼万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无恐,对于妈妈的话完全是“耳边风”,甚至是“充耳不闻”。这让妈妈不仅累,更是急,因为孩子的学习差强人意。于是,当有孩子讲到“父母教,认真听”时,我便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的任性。有一天,妈妈在做晚饭让他自己写作业,大概二十分钟过去了,妈妈出来一看,他一个字也没写,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点写作业。可是等到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他仍然一个字也没写。妈妈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很生气,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饭。接着,妈妈就坐在他旁边看他写,可是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抓紧时间写作业,仍旧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写。一个小时也过去了,可他的本子上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妈妈非常非常地生气,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可他呢?还在一边笑呢。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针对这个事例,孩子们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应该了,作业本来就是自己的事,现在妈妈陪你写作业你还不写,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做到“父母教,认真听”。有人说到“父母*时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乖一点,这样他们就会开心一点的”。还有人说“沈老师*时就教育我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他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嘛,因为好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意见,还不时地问我一声:他是谁呀?是谁啊?而我在整个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都没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却发现了他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也许他在想我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也许他还在担心我会叫出他的名字,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变化中……下课后,孩子们还一再地问我:是谁?他是谁?当然对于这个孩子的名字我是绝对的保密的。

  从玮玮那阴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灵的冲击,应该说今天课堂上的讨论和孩子们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一言不发,但他已经被触动了,接下来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会改变的,我这样想着。

  2、“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说到家务事,孩子们总是那样的津津乐道,但也有非常娇气的孩子,从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于是在讲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时,我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经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早晨,一个小男孩对我说:“沈老师,我今天在食堂看见我们班的***也在那吃早饭,可是她没有自己吃,而是让她妈妈喂她的。”虽然也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没宠大的,但已经是一年级的孩子了,吃饭还要喂,是不是也太夸张了点呢?也许我们的家长不觉得,但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就应该说一说。于是,我也把事例说了出来,让孩子们一起来评说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道理,也说了很多那个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们要做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怎么还能自己吃的饭还要父母来喂呢?我看到那个孩子的头越来越低,显然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她接下来能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她的改变。同样,我也没有说出这个孩子的名字。

  【课后谈话】:

  这节课后,在中午休息时,事例2中的小女孩来找我聊天,乘这个好机会,我凑在她耳边说:“你知道那个要喂饭的孩子是谁吗?”孩子一下子语塞了,红着脸没说话。我笑着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习‘识字2’的缘故,现在开始不会了,对吗?”孩子拼命地点着头。

  至于玮玮嘛,我没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时他来交作业,我很随意地说:“你知道那个和妈妈对着干的小男孩是谁吗?”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很小声很小声地说:“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对吗?而且你一定会尊敬妈妈的,听妈妈的话了,对吗?”孩子不住地点着头。“因为在我们学校每年要评‘摩根好少年’,评比的首要条件就是‘爱自己的妈妈’,你想参加评比吗?”孩子依然点着头,眼眶已经红了。我想不用再多说,今天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跟踪反馈】:

  由于*时和玮玮妈妈的联系比较多,所以一段时间(大概课结束后两个星期吧)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妈妈非常高兴地对说了孩子最近的变化。她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很听话,作业也能较快的完成,*时对于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别是昨天晚上,我给他准备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独吞的。沈老师,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说了什么呀?”

  于是,我把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告诉了她。妈妈很欣慰,我也很激动,因为这样无痕的教育成功了,这也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合的点,再加上适当的点拨,孩子的行为还是很好教育的。当然,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什么?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懂课文,学会做人的根本,以行动证明“我学会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开学第一天,我的语文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刚才进行了‘分组读字词,开火车读词语’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大家边看边想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上书上的哪一个词语?”

  我用鼠标点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学生一边惊叹于景色的秀美,一边思考着问题。片刻工夫,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备课时我认为是“层林尽染”的图片。杜宇笙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是景色宜人。”陈雅雯说:“我认为是金秋时节。”我当时想,糟了,学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转念一想,这不正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感受和*不同吗?于是我又问学生:“你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幅图片?”陈雅雯大声说:“因为秋天到了,树叶、草啊都黄了,这一幅图上的树叶都是黄色的,金也是指的黄色,所以我觉得是‘金秋时节’。”孙乾站起来说:“这一幅图还可以用‘层林尽染’来形容。大家看,这幅图上的树木、叶子、花的颜色都好像是给染过的。”看来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肯定。

  在另外几幅图的处理上,我重点点拨了“叠翠流金”这个词语,其他的几个词语;只要学生的感悟、体会是正确的就可以通过。最后我进行了拓展训练,把学生搜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诗歌、图片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反思】

  “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春华秋实”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给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于是就决定从网上下载几幅和课本上词语意思相近的图片,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内化词语,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实施中学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到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有了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我才明白,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换种方法教识字

  ——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2利用词串的形式记录了国庆大典的盛况。里面出现的词语有一部分学生较难理解,例如“大典”“检阅”“神州”“腾飞”“*龙”这些词语。因此,我就考虑着,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在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呢。于是,我这样来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流程。

  一、 恰到好处的教师语言走进“神州”

  在进入教学时,我以教师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祖国的名字。学生都能说出叫“*”。接着我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的称谓,于是板书了这些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引导学生读一读。学生的兴趣很高,也许他们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称谓,但孩子们却明显对自己祖国有着浓厚的兴趣。接着,我话锋一转,与孩子交谈,“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中华儿女常被称为什么?”学生左右猜测着,在下面窃窃私语,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测“龙的传人”。我立马肯定了他的说法,是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并板书了这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觉得很骄傲。我告诉孩子们,因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我们的国家又叫“*龙”。通过自然的谈话,看似都是老师的“告诉”,但学生同样非常的参与,非常的感兴趣,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之情已经萌发在各自的内心中。也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将识字中最难理解的几个词语突破了。

  二,自主与引领相互交融

  在第一个环节过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识字2,并结合插图,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学生细细读课文,认真观察插图发现,能够认识到这是在北京的*。究竟在做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能说明白,于是我指导学生仔细看看插图,有的学生就开始猜测了,这是不是“国庆节”呀,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是的,这正是一次“国庆大典”。你觉得这次怎样的国庆大典?在学生看图交流的基础上“热闹,隆重,庄严”便自然而来,学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领悟不同感受,读出不同情感

  学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着重学生进行朗读表现,读出不同的情感,独特的情感。例如“城楼 红灯 金水桥”引导学生感受*广场“张灯结彩”的 美丽,通过朗读表现这份美丽。“大典 检阅 海陆空”则引导学生读出“庄严”“壮观”;“礼炮 焰火 狂欢夜”则应读出举国同庆的热闹与欢乐;“神州 腾飞 *龙”读出我们的自豪与骄傲。

  识字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立足于几个词语,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因而我希望像这样的识字课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能从简单的几个词语中衍生情感,能有丰富的体验。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2、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

  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最初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实则也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文所剩无几,考虑到自己的驾驭能力,也是选了又选,最终选定这个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咕咚来了》。备课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觉得由板画入手,既新颖又代替了板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孩子们也很容易进入文本当中去。作为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本课兼容识字、写字、课文分析、朗读、表演等多方面,仅仅 40分钟面面俱到有点牵强,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一、识字与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以复习会认字导入,小老师领读。这里遗漏了拿生字可以说一个句子来回忆课文内容,应该具体复习到该字的音、形、意。比如说“着”、“看”可作为形近字出现,以组词区别;“喊叫”说个句子,其实都能达到最终目的。

  写字方面记忆法、组词这方面考虑周全。但是该有的近反义词点的不够透,还有一个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导时发生口误,都误以为了三笔,实则我是提的是两笔,写时不该顿笔,很遗憾,不过课后我又重新指导了一遍。

  二、 内容简析。

  在图文对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们能够像看绘本一样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语气、语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们可以一段一段的连贯的看图讲述下来,方便记忆课文细节部分。图文对照能够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节,就是在练习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语言时,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他们的话,说明孩子们对于图画的理解还很容易。

  还有一点做的很不够,那就是评价语言的匮乏,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在学生很积极的朗读、回答问题前就应该准备好一定的评价语。这一点说明的储备量远远不够。

  在观察小动物们逃走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很实际,但是由于考虑时间只让一个孩子进行了汇报,很遗憾。这种情况还存在于“乱哄哄”,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场面。对话也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指导。在文本最后应该从“最喜欢谁?”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实不说孩子们也知道,说了就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轻而易举的引出课文宗旨。

  三、 拓展方面。

  在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同时可设计讲讲这个故事环节,最后再进行表演,效果可能会比这样强一些,孩子们没有组织,缺少纪律性的自由表演,为这个环节减了不少分。

  最后,我要感谢办公室以及给予我指导的各位师傅们,其实你们的指导及建议对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龄的公开课已结束,但是学习没有停止,我会继续认真研讨。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优点之处:

  1.以读促讲,表演读,感受情景

  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

  2.问题引领

  你们同意谁的意见?让大家各抒已见,再根据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式去读这段话。这时的我绝不会,也不忍心再用自己的意见代替他们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已经在刚刚的练读中,在理解课文的情境中得到喷发,借机更应该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个别的朗读中,我让学生的评价代替了自己的评估。让他们评评站起来读的小朋友读出了什么语气?这时,同样也出现了两个派系:一方认为刚刚的一位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看样子这位小朋友读的很成功,于是让全班仿读。而另一方的代表则说另一位小朋友读的好,说她们在读的时候,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同样,这也是一次成功的朗读,学生们也乐意再读一次。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不足之处: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散文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改进措施:

  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正常的去融入课堂。关注老师自己的嘴,不要过多引导。

  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精美的课件,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里,兔妈妈为兔宝宝堆了一个可爱的雪人,文中称他:雪孩子。然后创设情境,兔妈妈外出了,兔宝宝和雪孩子留在家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孩子》吧。

  课文自然段较多,为了锻炼学生的朗读,我就让一列学生来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同时思考: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怎样?

  朗读开始了,前几位学生读的虽说感情不到位,但也流畅。直到读到:“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学生还是读的**的,声音没有起伏,我就意识到,学生们的朗读太需要指导了。但是我没有打断,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读完。我想得引发一下学生们的共鸣了,于是我说“谁来评价一下刚刚几位学生的朗读?”一个学生起立说:读到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我接着说:你能来读一下吗?

  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具体如何指导,还需要我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词串识字”是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你分开来看,课文桥帕姓氲募缸榇视铮欢懔鹄炊粒盅乖仙峡冢阌诩撬小6医滩牡哪谌荽蠖嘤胙纳钣忻芮泄亓绲谝徊岚才诺“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一致,小学生读来会感到非常亲切,他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诶,这不就是讲的我自己吗?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掌握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作好铺垫,我们可以设想,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关联的词语有机整合,并储存于脑海之中,他们便拥有了以下的可能。若今后再碰到冬天这个概念时,他的头脑中便会立刻浮现出呼啸的北风、苍茫的大雪、盛开的腊梅、傲雪的苍松、冬眠的青蛙等等鲜明的形象,若需要他们来描述一下冬天时,我想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这类课文既与认一认有所相似,但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可继续沿用认一认中重视整体诵读、注意图文对应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在诵读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第三册识字6以词串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地不同的地域特征与风光,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应该突出各地不同的风格,读出不同的节奏与韵味来。首先我们应该一排一排的去指导,如第一排的三个词语是骏马、秋风、塞北,要读的粗犷而豪迈;第二排三个词语是杏花、春雨、江南要读的抒情而优美;第三排三个词语是椰树、骄阳、海岛要读的热烈而奔放,第四排三个词语是牦牛、冰雪、高原,要读的悠远而神往。然后再整篇诵读。

  2、从这一部分教材起,学生开始练习写字。在教学中要切实处理好“识字、读书与写字的关系”,要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所谓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过程之中,借助课文注有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汉字,解决字音;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汉字与正确连贯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就是说识字与写字要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如当冬季到来时,教材又适时安排了一组与冬天有关的词串: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溜冰跳绳。其每一横排又是以“气候、植物、动物、活动”为归类标准而组合而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今天听了莫老师《云房子》一课。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总体感觉是老师的目标意识强。这节课里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把握得准;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昭然入胸,说明莫老师备课是很充分的。这节课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1、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支玉恒说过:“那种把教材所有的内含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的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东西都要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进行教学,是决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莫老师上这节课紧紧围绕“云房子的形状”(第二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小鸟的活动、云房子的变化一读而过。

  2、教法选择得当,适合低年级学生,符合学科特点。这节课老师没有生搬硬套地运用某种教法,而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优选活用。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云房子形状的美;还设计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活用语言,如“小鸟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只小乌,还能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做个小诗人(模仿文中句式说话):‘有的像那样’”,“这么多的云房子,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其中,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调动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运用文本的词语和句式说话,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若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形成有效地互动,在动态中生成,更好。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习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习“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达到“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坐在办公室里,耳边传来琅琅的英语声,吸引我的是他们夸张的读法。“IliveinHaiyan.IloveHaiyan.Hello!”他们把“Hello!”读得非常夸张,很有戏剧性的味道。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读得那么有劲,连我在办公室里都能感觉到。

  英语可以读得如此夸张,语文为什么不可以呢?《识字二》中只有一组动宾结构的词语,怎样让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朗读?我想,也可以尝试读得夸张一些,让孩子读得带劲一些。

  课堂上,我先给小朋友示范“练/书法”,我在读的时候每个字的发音都很到位,第一个字和后面两个字之间停顿略微长一些。学生果然感觉很有趣,读得比*时要带劲。然后我又尝试,让学生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词语,学生更来劲了。最后,老师读“练”,学生接“书法”,同桌之间共同练习读,效果相当不错。课上不到10分钟,部分学生已能将这些词语背诵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有小朋友调皮捣蛋,是因为教师没有让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让孩子们进行夸张的朗读,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很不错,课堂上开小差的小朋友也明显减少了。看来,这真是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的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大伙不妨也去试试!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一、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二、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五、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读了《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古人写秋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7)

——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语文教学反思1

  前不久,我到南宁观摩了“名师大课堂”暨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回来后,在本校利用远教教学光盘借班上了一节公开课――《清澈的湖水》。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盘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出发点是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因此,在教学中,我按照光盘中的步骤实施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学得简单,训练也扎实,较好的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这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是按照光盘的教学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潜力是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但光盘中的每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播放的时候,还务必同时组织本班的学生按照光盘中的每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教学,这样就有了播放光盘的教学活动和我们自己的教学活动两个活动过程,教学时间比一般的课堂教学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学任务不能与光盘同步完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课后的评课中,同事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光盘中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的相同部分能够省略播放,这样就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事们的意见很好,以后我要借鉴同事们的做法努力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是课堂中不能随机应变。表此刻课前导入没有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致使导入效果不好,不能体现预定意图。开始,我首先提问:“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学生回答:“喜欢。”我之后问:“为什么喜欢?”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喜欢自己的校园的原因,或者是“我们的校园景色优美”,或者是“校园四周风景也美”之类,进而引入课题:“这天老师带你们来到另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里的游人又有怎样的行为?”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是:“我喜欢扫地。”——我们这儿每一天早读之前,各班都先打扫清洁区——课堂教学出现了与课前的设计不一样的状况。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根据出现的新状况及时进行调整教学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教学,生拉硬扯地“引导”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结果这个环节花了不少时间,导入效果很不理想。这篇课文所要表现的是“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景美,人的行为也要美:保护环境卫生”的主题,如果我根据课堂中出现的这一新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变成:“很好,我们每一天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本班清洁区,说明我们同学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的意识很强。校园是大家的,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爱护,你们说是吗?这天老师带你们来到另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里的游人又有怎样的行为?”这样的导入,比原先的切题,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透过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上课、评课、反思,既解决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又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改善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力求缩小自己与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差距,能够说获益匪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8)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教学反思1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指导预习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叙述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个说山太高,没有翅膀和长腿上不去。在这难与不难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了。一个认为不难,轻而易举,充满鼓惑,一个却高山仰止,望尘莫及。加上图画和语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这样让梦想破灭了吗?就这样想见却不得见吗?就这样陷入失望的境地,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了吗?

  小松鼠来了,她的鼓励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无奈浸透的心灵。她的陪伴给了青蛙无穷的力量,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终于梦想成真了。”好一个梦想成真,这一切容易吗?不容易啊!反反复复地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看似艰难,筋疲力尽了,可一个“不知不觉”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惫,只有大海,只有梦,只有那片蔚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丽而宽广,神秘而充满诱惑。怎样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苍鹰是谁呢?是老师和妈妈。小松鼠是谁呢?是朋友,是老师,是伙伴,是伴侣。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励,我们就离那片还越来越近了。

  美妙的课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礼,精神的共振,如此美丽,如此难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篇(扩展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1

  《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和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也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再总结出:色彩美,姿态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有更深刻的教学作用。学生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能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画也能带动孩子们更好的读出丹顶鹤的"美来。

  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加上动作表演读,想象读,范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出丹顶鹤的美。

  通过对“第二故乡”和“无忧无虑”的理解来明白为什么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的第二故乡。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孩子自己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通过欣赏视频片断将对丹顶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视频的展示来更好的讲解文章中关于丹顶鹤生活习性的内容。也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知识

  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很多野生动物的图片,并将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看图后的感想。再说一说地球和人和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最后延伸出一个更高的主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进而引导孩子树立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的思想。

  上完这一节课,我相信孩子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

推荐访问:上册 二年级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