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8篇
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8篇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NorthernMusic 235ExtensiveMusicResearch 泛音乐研究《江南春色》演奏版本研究邱 波(安徽师范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orthern Music235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江南春色》演奏版本研究邱
波(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江南春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二胡独奏曲,在二胡音乐作品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朱昌耀、宋飞、孙凰三位演奏家乐谱版本、演奏版本、左右手的演奏技法、整体音乐线条的对比研究,以求寻找三位演奏家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更好地为二胡演奏者们提供借鉴。【关键词】《江南春色》;演奏版本;演奏技法;音乐线条【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7-0235-02【本文著录格式】邱波.《江南春色》演奏版本研究[J].北方音乐, 2020,09(17):235-236.一、作品简介与主题元素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是作曲家马熙林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以扬剧曲牌《知心客》为素材创作的一部江南风格二胡名曲。作品巧妙运用加花变奏、曲调扩充、节奏对比等手法,使一首短小的民歌成为一首优美动人、充满生机的二胡独奏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为流传,至今仍是每个二胡演奏者的必拉作品,在二胡音乐作品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江南春色》分为引子、旷野清晨(A、主题),一、春回大地(A1、主题变奏),二、万物挣春(A2、主题变奏),三、江南碧翠(A3曲调扩展),尾声、欸乃庭湖(主题再现)。作品采用了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的主题素材,谱例1
江南春色主题谱例2从谱例1与谱例2可以看出,《江南春色》的主题素材是由《知心客》第一乐句发展而来。此主题音乐在江南音乐中广泛应用,其中《天涯歌女》《太湖美》两首歌曲的主题乐句与《知心客》的主题乐句有着极高的相似。二、演奏家与乐谱版本目前有音像记录的《江南春色》演奏版本非常多,笔者以朱昌耀、宋飞及孙凰的演奏版本为例。朱昌耀,著名二胡演奏家,195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7岁学习二胡演奏,197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创作了《江南春色》《苏南小曲》等优秀二胡独奏曲。朱昌耀也是《江南春色》的创作者及首演者。朱昌耀的演奏版本与《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中的乐谱83-89小节有所不同,只有5小节的长度。谱例3宋飞,1969出生于天津,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7岁随父宋国生教授学习二胡演奏,198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首演了多部拉弦乐与二胡独奏、协奏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中国音画》《燕赵春潮》《竹韵》等。宋飞的《江南春色》演奏版本与《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77与78小节的第二拍全部改为连续演奏的八分音符“do”。谱例4孙凰,1981年出生于上海,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师。五岁半学习二胡演奏。2000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曾获得包括“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CCTV民族乐器大赛”等多项国内大赛一等奖。孙凰演奏《江南春色》所采用的版本是《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三、演奏版本比较通过视频及音频的对比研究展现三代演奏家在音乐解读、处理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一)曲目时长的对比三位演奏家录像版本采用的分别是1.1朱昌耀,CCTV15音乐频道《CCTV音乐厅》江南情愫音乐会(一)(2020年)。1.2宋飞,CCTV15音乐频道《风华国乐》(2017年)。1.3孙凰,《西子弦韵》 孙凰二胡独奏音乐会
236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2019年)。朱昌耀版本的时长6分53秒。由于乐队版本包含了38秒的前奏,所以仅计算除前奏的演奏时长,总演奏时长应为6分15秒。宋飞版本的演奏时长是4分57秒。孙凰版本演奏时长是6分07秒。图表1引子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尾声 全曲时长朱昌耀 1′25″ 2′ 59″ 1′05″ 46″ 6′15″宋飞 55″ 1′52″ 51″ 44″ 35″ 4′57″孙凰 1′07″ 2′21″ 52″ 58″ 49″ 6′07″宋飞《江南春色》第一段速度每分钟58拍,第二段每分钟152拍,第三段每分钟48拍,处理较为流畅。孙凰第一段的速度每分钟46拍,第二段每分钟168拍,第三段每分钟40拍,演奏相对柔和。朱昌耀第一段速度每分钟52拍,第二段每分钟132拍,第三段每分钟58拍整体处理清新自然。(二)主题乐句的左手技法对比《江南春色》的演奏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丝竹演奏手法,由于本曲主题源自戏曲,所以在如何完成二胡演奏的“声腔化”及滑音、回滑、垫指滑音等左手“做韵”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见谱例1。朱昌耀在演奏中滑音、回滑音处理大部分采用右手弱音运弓相配合,使左手“做韵”没有明显的“棱角”,效果更加流畅自然。揉弦幅度小、速度快,多采用揉压结合的方式。右手运弓压力与速度而言,弓压相对较大,贴弦紧密,音色明亮、通透。宋飞在演奏中滑音、回滑音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右手运弓保持与前后一致的演奏力度。揉弦速度相对较慢、轻,采用滚揉方式。右手运弓压力与速度而言,弓压相对较小,音色自然。整体演奏效果富有律动,更加流畅。孙凰在演奏中滑音、回滑音处理速度相对较慢,右手运弓大部分采用音量弱化与之相配合。第七小节的第二个“sol”与十二小节的“sol”均采用由“mi”慢速滑向“sol”,而且加强对“mi”力度处理。揉弦速度、幅度、力度多变。右手运弓压力与速度而言,弓压相对最大,音色紧致、明亮。(三)整体音乐线条的对比为了更加直观地感受整体音乐线条,笔者采用音乐频谱图的方式对各演奏家版本进行比较。从三位演奏家的《江南春色》音乐频谱图可以比较直观看出,他们之间整体线条的共同与局部处理的不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采用了从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弱起渐强,尾声渐弱的处理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力度处理,朱昌耀版本在第二段的演奏中速度相对较慢,弓段与力度较大,特别是第三段大量的使用大弓段分弓进行演奏。宋飞版本在第二段演奏中速度相对较快,弓段、力度较小。孙凰版本在第二段演奏中速度相对最快,弓段、力度最小。宋飞与孙凰在演奏第三段时都采用了连弓为主的演奏方式,在整体力量上弱于朱昌耀版本。图1
朱昌耀版《江南春色》的整曲音乐线条图2
宋飞版《江南春色》的整曲音乐线条图3
孙凰版《江南春色》的整曲音乐线条四、结语三位演奏家在演奏中均表现出江南音乐风格中“程式化”的“做韵”技法,但是在“程式化”的演奏中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阐述方式。三位演奏家在学习生活经历,时代、地域文化影响的差别和审美习惯,造成了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参考文献[1]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全国二胡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第一套)第七集至第十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刘长福.《江南春色》《月色》的演奏要领 刘长福讲二胡曲(三)[J].北京:乐器,2006.[3]闫永贞.二胡曲《江南春色》的演奏技法及要领[J].北京:乐器,2006.作者简介:邱波(1977—),男,汉族,安徽蚌埠,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篇二: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质 论 文 硕博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社区』1/54优秀毕业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
——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研 究 生 姓 名 陈春子
指导教师姓名 张
平
专 业 名 称 音乐与舞蹈学
研 究 方 向 音乐教育
学 号 20134248005
论文提交日期 2016 年 3 月 26 日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2/54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3/54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4/54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5/54优秀毕业论文
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中文摘要
I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 ——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中文摘要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受到经济、政治、宗教、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形地貌多样,很多山川湖海成为中国文化版图的自然分界线;江南诗性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曾长期受到北方齐鲁道德文化的压制,但自魏晋时代以来,中国士大夫阶层的精英文化在长江流域渐渐生根开花,历经唐宋明清长盛不衰,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江南诗性文化。
在江南诗性文化氛围下,南派二胡艺术是如何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中国二胡流派之首的?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秉承了江南诗性文化特质并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的?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
文章通过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根据刘士林先生提出的江南诗性文化概念和研究方法追溯江南诗性文化的开端与文化核心;第二部分,是通过对二胡艺术历史沿革的追溯讨论南派二胡艺术的发展必然,以及以朱昌耀为代表的新南派二胡的崛起;第三部分,通过对朱昌耀及其作品的分析讨论江南诗性文化与南派二胡艺术的影响与相互融合。
关键词:江南诗性文化 区域 南派二胡 朱昌耀
作
者:陈春子 指导老师:张
平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6/54优秀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IISouthern School Erhu Music and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Zhu Changyao’s Compositions Abstract As the superstruc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culture is affected by combined effect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economy, politics, relig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a vast multi-ethnic country, mountains, rivers, lakes and seas on the landform become the boundary of Chinese culture map, which provides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ng history,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has been suppressed by northern Qilu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But since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elite culture of Chinese Scholar-bureaucrat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akes root and blossom gradually and forms into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dynasties. The paper will mainly discuss how the southern school of Erhu art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top of the school of Chinese Erhu and how it inherited the core of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and mingled with it i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race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and find out the core of it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proposed by Professor Liu Shilin. Second, discus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succeed of Southern school of Erhu art by searching fo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rt of Erhu,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southern school of Erhu represented by Mr. Zhu Changyao. Thir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on southern school of Erhu ar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Zhu Changyao and his works.
Keywords: Jiangnan poetic culture; region; southern school of Erhu art; Zhu Changyao Written
by:
:Chen Chunzi Supervised by :Zhang Ping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7/54优秀毕业论文
目
录
绪
论..................................................................................................................................1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1 二、相关研究情况.........................................................................................................2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 第一章
江南诗性文化的发生及其内涵............................................................................5 第一节
江南,区域文化中的瑰宝.................................................................................5 一、区域文化简述.........................................................................................................5 二、地理江南的定义.....................................................................................................6 第二节
江南诗性文化的发生.........................................................................................8 一、中国诗性文化简述.................................................................................................8 二、中国诗性文化的研究方法与开端追溯.................................................................9 三、江南诗性文化的开端追溯...................................................................................11 第三节
江南诗性文化的内涵.......................................................................................12 第二章
江南诗性文化中的南派二胡..............................................................................16 第一节
二胡从伴奏乐器走向独奏乐器.......................................................................16 一、胡琴的起源及二胡音乐的脱颖而出...................................................................16 二、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一代宗师刘天华...............................................23 第二节
江南丝竹里走出了南派二胡...........................................................................24 一、二胡风格流派简述...............................................................................................24 二、南派风格简述.......................................................................................................25 第三节
南派二胡的时代创新.......................................................................................27 一、民间二胡艺术家——江南艺术土壤中肥沃的养分...........................................27 二、职业二胡艺术家——以朱昌耀为代表的新南派的大放异彩...........................28 第三章
朱昌耀二胡作品中的江南诗意..........................................................................32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8/54优秀毕业论文
第一节
二胡演奏家朱昌耀...........................................................................................32 一、朱昌耀简介...........................................................................................................32 二、新南派的形成.......................................................................................................33 第二节
朱昌耀新南派二胡的艺术成就.......................................................................34 第三节
朱昌耀的二胡演奏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36 一、《江南春色》的创作背景与内容.........................................................................36 二、演奏技法的诗性表达...........................................................................................37 结
语................................................................................................................................40 参考文献..............................................................................................................................41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3 致
谢................................................................................................................................44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9/54优秀毕业论文
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绪
论
1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地域风格性非常强烈,在多元一体的草原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等地域性文化中,江南文化由于其在明清以来具备的独特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文化风格等各种条件,促使其在中国区域文化中呈现鹤立鸡群的姿态;同时江南文化又与在南方见长的二胡艺术的关系密切,为其他几种地域文化无法比拟。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活资料的易得,使伦理的教诲让位于审美的观照;再加上山、水、林、沼的阻隔,族群之间缺少交往与竞争,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长期处在闲适平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之中,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杂花生树”式的自然生发景象,与北方文明雄伟政治抱负为重、伦理道德风行的大一统场面明显不同。可以说,江南文明是以“质有趋灵”的诗性,及重视以自然为中心的观念,被绘入中国人的精神版图的。与齐鲁礼乐中充满“撑起中国民族的现实实践”的责任感不同,江南文化中强调与自然界天然的沟通,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向往,也让诗性江南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精神港湾。
二胡是中国传统的弓弦类乐器,二胡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二十世纪是二胡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衍变都对其影响巨大。二胡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二胡艺术家——刘天华和阿炳先生都生长于南方地区,江南小镇不仅是两位前辈的创作源泉,也是让南派二胡艺术能在胡琴艺术中占有主要地位的重要原因。探讨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的关联,是具有代表性的;而学界对于江南文化在区域、界定上的异议以及对二胡曲偏重单纯谱例分析的情况,目前对于南派二胡作品和江南诗性文化的关系研究尚少。因此,笔者选取新南派二胡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朱昌耀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南派二胡艺风格与江南诗性文化的关系问题。
二胡演奏家朱昌耀,1956 年出生于南京,曾师从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学习二胡,从小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17 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民族器乐专业,得到名师甘涛、瞿安华、马友德等民乐教育家的精心培育;1976 年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歌舞剧院歌舞团担任独奏员。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江南的朱昌耀立足于江南,并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0/54优秀毕业论文
绪
论 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以朱昌耀的二胡曲为例
2长期收到江南丝竹乐的熏陶,创作了若干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二胡曲,如《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枫桥夜泊》《扬州小调》等,对南派二胡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意从朱昌耀创作、演奏的二胡曲出发,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探究独特地域环境造就的江南诗性文化与二胡艺术的互相影响与交织。
二、相关研究情况
本论文涉及不同学科领域,关于两者关系研究的论著尚少,与本议题相关的论著,包含江南二胡艺术研究、江南文化阐释、以及两者比较之研究的论著,大致如下:
邱波在硕士论文《地域差异在音乐语言中的表达及在二胡演奏中的艺术再现》中提出,地域性风格与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的密切联系,通过江南音乐风格、山西音乐风格、河南音乐风格、蒙古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及演奏中的艺术再现。文中各风格区别的阐释比较明晰,在二胡风格上列出了较为重要的风格派系,但是谱例分析占了较大比重,对文化方面分析不够。
岳峰在硕士论文《江南民间二胡的艺...
篇三: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音乐 2021 年第 1 期MODERN MUSIC二胡曲 《 良宵 》 不 同 演奏 版 本 比 较 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靳薇弘[摘 要] 刘天华二胡曲 《良宵》作为一首经典艺术作品,不仅是初学者必拉的曲目,而且备受二胡演奏家们的青睐。本文从乐曲速度把控、左手按弦技巧、右手运弓处理、作品风格演绎四个方面,对朱昌耀、宋飞、于红梅三位演奏家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艺术魅力。[关键词] 二胡曲 《良宵》; 朱昌耀; 宋飞; 于红梅; 演奏; 分析[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 ( 2021) 01-0068-03[收稿日期] 2020-07-13[作者简介] 靳薇弘 ( 1996— ) ,女,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扬州 225000)一、乐曲 《良宵》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分析二胡曲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曲其中的一首,该曲写于 1928 年除夕夜晚,当时,刘天华与学生在家欢度新春佳节[1] ,远处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与孩童嬉笑啼闹声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想起过去的一年,他成功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创建了 《音乐杂志》期刊,新的音乐作品也在世面推广……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刘天华备受鼓舞,于是趁兴写下此曲。乐曲起初被命名为 《除夜小唱》。关于作品的命名,刘天华先生曾在文中写道: “《除夜小唱》,是去年除夜与友人欢叙守岁作,乐曲命名是如此,曲中含义如何知音者自能知之,无庸赘述[2] 。”但后来刘天华觉得题目过于直白叙事,因此改名为 《良宵》。该作品主题材料简洁,创作手法洗练,四个段落一气呵成,具有即兴性创作特点,可谓二胡小品之经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二胡作品。刘天华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乃就是二胡音区及音质上的优点而拟的谱,虽然用别种乐器也可以演奏,但总不如在二胡上能将我的意思表现的美满,所以定位二胡独奏谱[3] 。”乐曲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采用合尾的写作手法,用一个主体材料贯穿全文。乐曲调式为加变宫的 D 宫六声调式,具体曲式结构为:A ( 1-14) +B ( 15-32) +B’( 33-44) +A’B’( 45-64)其中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小节为材料 a,第三、四、五小节为材料 b,材料 b 在材料 a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第五至六小节与材料 a 相呼应,后来材料 b 压缩递减发展,直到第十二至十四小节中围绕核心音组进行发展。在这一乐段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八度大跳,既衔接了乐,又增添了乐句愉悦的气氛。二、三位演奏家演奏版本分析( 一) 乐曲速度把控乐曲速度的变化,除了决定音乐韵味的变化之外,还决定着乐曲的旋律走向。因此,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速度的变化不仅决定音乐题 ( 体) 裁的性质及其情感表现的发展变化,而且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及情感表达和情感抒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三位演奏家的演奏时长比较。演奏家全曲演奏总时长第一乐段演奏时长第二乐段演奏时长第三乐段演奏时长第四乐段演奏时长朱昌耀 2 分 59 秒 46 秒 39 秒 27 秒 57 秒宋飞 2 分 31 秒 31 秒 40 秒 27 秒 53 秒于红梅 2 分 30 秒 34 秒 39 秒 24 秒 53 秒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三位演奏家在该作品的速度把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对比,尤其是朱昌耀与宋飞、于红梅相比,其演奏速度相差了近 20 秒。其中,朱昌耀的演奏版本用时为 2 分 59 秒,而宋飞和于红梅的演奏版本分别用时2 分 31 秒和 2 分 30 秒。由此可见,朱昌耀的演奏相对较慢,宋飞和于红梅的演奏则速度稍快。从具体用时来看,第一段朱昌耀的演奏与宋飞和于红梅的演奏相比,时差较为明显,分别相差了 15 秒和 12 秒,而宋飞与于红梅的演奏,时差仅为 3 秒。第二段主要在乐曲核心音组 “mi re dore”( 首调唱名法) 上进行发展,因此三位演奏家均延续了上一段的演奏速度。第三段乐曲旋律更加宽阔,音域逐渐向高音区扩展,三位演奏家在情绪上的表现均比前面两段8 6 0更加热烈。其中,朱昌耀和宋飞的演奏速度相比于红梅稍慢,气氛也更加庄重,于红梅则延续了前一部分的演奏速度,相比其他两位演奏家而言,情绪更加欢快,速度也稍快。第四段是在核心音组基础上的发展,同时再现了第一和第二段的旋律,最后在乐曲结尾处结合顿弓、八度大跳等技法,将乐曲愉悦的氛围推向高潮。其中,朱昌耀在演奏时速度相比前面稍快,在八度大跳部分,朱昌耀演奏十分轻巧活泼,八小节后又回归之前的速度,最后两个小节速度达到最慢。此段宋飞的演奏版本速度突然加快,使得前一部分庄重的气氛突然变得欢快起来,直到第五十八小节,乐曲速度稍慢,最后两小节发展到最慢,并在宁静祥和中结束。而此段于红梅的演奏版本与前面相比显得稍快,而且与其他两位演奏家的版本相比,显得较为欢快热烈,同样的在最后两小节渐慢,乐曲结束更加果断。这种速度上的对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演奏家们的音乐气质和演奏心理,从某种侧面表现出南、北派二胡演奏的风格特点,体现出了对乐曲情感理解的微妙差异,同时,也不排除年龄、性别对乐曲演奏速度所产生的影响。( 二) 左手演奏技法揉弦、颤音、滑音是各种弦乐器的主要表现性能,也是二胡左手常用的演奏技法。其中,揉弦主要分为滑揉、压揉、滚揉等; 颤音则主要包括二度颤音和三度颤音两种技能; 滑音又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颤指滑音等。无论是揉弦还是颤音,亦或是滑音,对确立乐曲风格、抒发音乐情感,都具有其它演奏技法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作用。因此,高超的左手演奏技巧的获得,是每一位二胡演奏家的毕生追求。就情感表现来说,不同的二胡演奏家在处理左手演奏技巧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差异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体现了不同演奏家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关于这一点,从朱昌耀、宋飞、于红梅三位二胡演奏家所演奏的二胡曲 《良宵》中可以得到充分体验。二胡左手揉弦技巧,决定着二胡声音的松紧、音响的明亮与厚实,三位二胡演奏家在揉弦的力度、幅度以及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乐曲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各不相同。朱昌耀主要运用的是揉弦,其揉弦力度大,演奏出来的声音更接近于人声; 宋飞主要运用的是压揉,其揉弦幅度加大,乐曲听起来更加干净、利落; 于红梅主要运用压揉和滚揉相结合的演奏技法,乐曲听起来更加圆润饱满。比如,乐曲第一段的前两小节及第三小节第一拍,音乐表现自然、优美、随意。此段落朱昌耀、宋飞、于红梅均在第一、三和第五个音处进行揉弦,其中,朱昌耀所使用的揉弦演奏技法,相比其他两位演奏而言,乐曲显得更加欢快热烈,似乎在讲诉自己的故事。宋飞的揉弦演奏则更加的轻巧、灵活,乐曲表现得更加欢快、直接一些。于红梅的揉弦处理,与朱昌耀相比力度均匀,乐曲表现得舒缓、流畅,显得更加随意自然。又如,乐曲第二段第十五、十六小节中的两个 “d 2 ”音,宋飞在演奏时均未使用揉弦,其演奏效果平稳连贯。而于红梅在演奏第二个 “d 2 ”音时使用滚揉的揉弦技巧,推动了本段音乐情绪的发展,使其与上段乐句的情感对比明显。朱昌耀在第二个 “d 2 ”音的处理上使用了揉弦技巧,由于加大了揉弦的力度,因此使得乐曲的情感表现更加优美、热烈,与前一段落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总之,运用不同的揉弦技巧,不仅影响着乐曲的呈现,而且反映出演奏家在乐曲理解上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音乐气质。同时,也是二胡南、北派演奏风格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胡左手的另一个演奏技巧是颤音,颤音又称打音或震音,即左手手指在琴弦上有规律地按弦、抬起,三位演奏家在颤音的处理上也各具特色。如,乐曲第一段第一小节第二拍的 “b 1 ”音,朱昌耀在演奏时运用了大二度颤音技法,而宋飞和于红梅在演奏此音时并没有使用任何演奏技法,而是随着音乐的递进,慢慢使用了颤音技法。笔者的理解是,宋飞和于红梅之所以没有在演奏 “b 1 ”时运用颤音,主要是因为乐曲的开头要表现得轻快如歌,因此尽量避免过多使用一些演奏技巧。又如,乐曲的第二段第十五小节,朱昌耀在处理 “e 2 ”音时运用了大二度颤音,而宋飞和于红梅同样没有运用该演奏技法。笔者的体会是,朱昌耀之所以能够运用大二度颤音技法,主要是因为本段落的开头是在上一段的结尾处进行高八度演奏的,因此情绪相比上一段应更加激动,而选择颤音技巧主要是为进一步烘托激动的情绪。滑音作为二胡左手的主要演奏技法之一,其情感表现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三位演奏家在二胡曲 《良宵》的滑音处理上也各具特色。如,乐曲第一段第六小节第二拍的“e 2 ”音,朱昌耀在此处运用二指滑音,接下来的 “e 2 ”音,朱昌耀运用了颤音。另外,在第七小节中,朱昌耀使用换把演奏,宋飞和于红梅均在上把演奏。不同的技术运用,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效果,相比之下,朱昌耀的演奏更加灵巧、柔美,而宋飞和于红梅的演奏则表现得相对自然、连贯。笔者的体会是,宋飞和于红梅的演奏主要源于乐曲的速度,因为要获得轻快、愉悦音乐效果,过多的滑音演奏易于造成音符粘合在一起感觉,从而会使原有轻快、愉悦的韵味丧失。又如,乐曲第二乐段第十七至二十小节,朱昌耀在演奏时频繁使用了滑音和颤音等技巧,尤其是换把过程中的滑音运用。即: 第十七小节的 “a 2 ”和 “f 2 ”两个音,朱昌耀使用了下滑音的处理技巧,从 “e 2 ”音向下滑至 “a 2 ”音,然后再从 “a 2 ”音向上滑至 “f 2 ”音。随后在演奏第十八小节的 “e 2 ”音时,又先后使用了颤音和下滑音演奏技巧进行处理,从 “d 2 ”音向上滑至 “b 1 ”音后再向下滑至 “e 2 ”音,紧接着再向上滑至上把位的 “c 2 ”音。此种处理方式,使得乐曲听上去更加柔美、连贯。于红梅和宋飞在处理这一音调时虽然也运用了滑音,但更多是注重换把过程中音与音之间的准确,因而表现得更加干净、利落。笔者认为,朱昌耀滑音技巧的运用,主要是由于段落之间的情感对比所致,其中滑音的连续运用,使得乐曲的情绪表现激烈,色彩丰富,对比明显。( 三) 右手运弓处理在右手运弓演奏技巧处理方面,三位演奏家也存在某些差异性。总体而言,宋飞的演奏特点是音头突出,运弓9 6 0靳薇弘: 二胡曲 《良宵》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
力度较大,其演奏多用中后弓段,演奏效果欢快有力; 于红梅的演奏则注重运弓平稳、力度均匀,音乐如溪水一般缓缓流出; 而朱昌耀的演奏则强调是长、短弓的合,使得音乐在庄重中不失轻巧。比如,乐曲的第二段第十五、十六小节,于红梅在演奏 “d 1 ”“d 2 ” “f 2 ”和 “e 2 ”四个音时,不仅加大了运弓力度,而且加快了运弓速度,使得本段听上去情感更加激烈,与前面段落的优美、平稳形成鲜明对比。朱昌耀和宋飞在演奏此部分时,仍然使用与前段一样的运弓速度及力度,继续维持其平稳性。又如,于红梅在演奏乐曲第二段第二十七小节第二拍以及第二十八小节时,使用短弓演奏,这样的处理,相比前面的乐句处理显得更加的轻快、愉悦。而朱昌耀和宋飞则使用长弓演奏,仍然保持了平稳、连贯的音乐效果。乐曲第三段的开始部分,旋律逐渐展开,情绪不断升华,乐曲音域逐渐向高音区扩展,其热闹的节日氛围得到渲染。因此,为营造更加欢乐高亢的情绪,必须加大运弓幅度和力度。宋飞在演奏此部分时,运弓幅度和力度加大,情绪较之前更加慷慨,于红梅则采用长、短弓相结合的方式,而朱昌耀完全使用长弓演奏。在第三段的最后,即乐曲的第四十三、四十四小节处,宋飞和于红梅在演奏 “d 1 ”音时速度减慢,且稍作停顿,然后再进入 “e 1 ”音,乐曲的情绪由上一段的优美瞬间转为欢快和愉悦,曲调对比较为鲜明。而朱昌耀在演奏此音调时,基本按照原谱演奏,只是到了第四段才开始慢慢加快速度,使乐曲的连贯性得以保持。值得一提的是,乐曲第四段的开头部分,三位演奏家均使用小短弓演奏,声音短促而有弹性,用以表现除夕夜晚窗外远处鞭炮的声,以及锣鼓的喧嚣声,将人们带入除夕夜晚那愉悦活泼的氛围之中。( 四) 作品风格演绎从乐曲整体来看,刘天华在谱面上并没有给出太多的标识,而三位演奏家在原曲整体情感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乐曲不同段落在速度把控、左手按弦技巧、右手运弓处理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尽管如此,对于二胡曲 《良宵》所表达的欢快、喜悦之意境,却都表现无比完美,且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朱昌耀的演奏注重滑音、颤音等技巧的运用,体现出了婉转轻快、情韵丰富的情感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乐曲第十一小节,在不改变原谱时长的情况下,朱昌耀多次采用加花演奏的处理方式,因而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使得乐曲更加欢快、悠扬。再如乐曲第二段第十七至二十小节,由于本部分属于第二段的开头,情绪也较上段更加热烈,因此,朱昌耀在演奏时相比其他两位演奏家频繁使用上滑音、下滑音、颤音等技巧,并将重心放在换把过程中的滑音上。朱昌耀处理该曲的方式与他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朱昌耀出生于江南水乡,其温暖湿润的气候,秀美婉转的景色都影响着他对乐曲的理解,并将其情感表现赋予演奏之中,加之从小受到黄梅戏、扬剧、京剧等中国传统民间戏剧的熏陶,因此,他的演奏浸透着江南地区秀美、灵巧的独特风韵,为其所形成的南派二胡演奏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飞的演奏大气粗犷、不拘小节,其乐曲的演奏中更加贴近原谱,且没有过多使用华丽的装饰音。其中大量运用压揉的处理方式,以及运弓幅度和力度较大,具有浓郁的北方音乐风格。比如乐曲的开头部分,宋飞在演奏中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而是随着音乐的递进和发展,慢慢运用相应的演奏技法。再如乐曲第三段的开头,随着旋律的逐渐伸展,音乐情绪的不断升华,以及乐曲音域逐渐向高...
篇四: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书名朱昌耀二胡《台湾民谣》旋律谱 二胡独奏分谱 下册作者页数号出版日期号封面书名前言目录目录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杨柳青江苏民歌 、牧歌内蒙民歌 、牧羊女**民歌 、望春风台湾民歌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 、美丽的姑娘**民歌 、三十里铺陕西民歌 草原情歌青海民歌 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 兰花花陕西民歌
篇五: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号:J632.21/12.123:171427013 密级:
公开艺 艺 术 术 硕 硕 士 士 学 学 位 位 论 论 文《 江南春色》中风格性演奏技法的把握研 究 生 :
蒋晓奕指 导 教 师 :
召唤培 养 单 位 :
音乐学院 学院专业学位领域:
音乐完 成 时 间 :
200 20 年 5 05 月 0 20 日答 辩 时 间 :
2 20 020 年 5 05 月 8 28 日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 要I摘 摘 要乐器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物质载体,它衍生出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取决于其本身的众多特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二胡具有广泛的音域、柔和的音色、表现力和民族特色,并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广受青睐。在众多二胡作品中《江南春色》则是江南风格二胡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它属于同一主题多段体结构,全曲完美呈现了江南风格甜美、灵动等特点,展现一幅桃红柳绿的江南晨曦图。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以期为今后二胡的学习和演奏提供一定的理论铺垫。关键词:
《江南春色》,二胡,风格性,演奏技法万方数据
AbstractIIAbstractMusical Instruments are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human musical culture, and the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styles derived from them depend on their owncharacteristics.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tringed instrument, the erhu has a wide rangeof sounds, soft tone, expressive forc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s widelyfavored due to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Among the numerous erhu works, jiangnan spring scenery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works of jiangnan style erhu. It belongs to the same theme with multiple bodystructures. The whole song perfectly presents the sweet and flexible characteristics ofjiangnan style, showing a peach, red, willow and green morning light picture ofjiangna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rules through thestudy of this subje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of erhu.Key words : jiangnan spring scenery, erhu, style, performance techniques万方数据
目录1目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绪 论...................................................................................................................................................2一、现有成果概述.....................................................................................................................2二、研究趋势.............................................................................................................................2第一章 作曲家及乐曲背景介绍.......................................................................................................4第一节 作曲家简介...................................................................................................................4第二节《江南春色》创作背景介绍.........................................................................................5第二章 《江南春色》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性演奏技法.................................................................. 6第一节 《江南春色》的音乐形象...........................................................................................6一、引子——旷野清晨.....................................................................................................6二、中板——春回大地.....................................................................................................7三、快板——万物争春.....................................................................................................9四、广板——江南碧翠...................................................................................................10五、尾声——欸乃亭湖...................................................................................................11第二节 《江南春色》中的风格性演奏技法........................................................................ 12一、揉弦...........................................................................................................................12二、装饰音.......................................................................................................................13三、滑音...........................................................................................................................13四、右手技巧...................................................................................................................15第三章 如何演奏好风格性作品.....................................................................................................17第一节 初步把握整体风格性.................................................................................................17第二节 掌握风格性演奏技法.................................................................................................17第三节 模仿性学习.................................................................................................................18结 语.................................................................................................................................................20参考文献...........................................................................................................................................21谢 辞.................................................................................................................................................23万方数据
绪 论2绪 绪 论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与江南地区的文化息息相关,与江南戏曲和江南丝竹则更是紧密相连。江南音乐风格中的二胡演奏素来拥有“小、细、轻、柔”等特点。随着文化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二胡演奏的发展主流渐渐倾向于“西方化”,二胡技术、技巧进入辉煌时代,音乐演奏上,炫技成为主导,并且这种“西方化”演奏方式影响到整个中国二胡的发展。在这种风潮下,二胡演奏发展并没有得到最大化地完善,而是渐渐丢掉了传统,导致“西方化”的二胡沦为“不中不西”从而失去了大批欣赏主体。在此发展背景下,朱昌耀先生在创作和演奏方面为江南风格二胡演奏继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创编、演奏以江南风格为基调促成了别具一格的江南风格,继承了传统二胡演奏的艺术特点以外还有“清、丽、亮、润、真”的特点,重新赢得了广泛的欣赏主体。在本课题中,笔者将对《江南春色》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体现进行分析,并对该风格乐曲相较于其他风格乐曲在演奏技法上有何不同展开研究,着重从演奏角度总结、概括江南风格二胡的特点。一、现有成果概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国外目前尚无《江南春色》的相关研究,国内有关《江南春色》的文字研究有 9 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其风格性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论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在二胡作品中的表现》《地域性风格二胡曲的特点》《地域性二胡演奏技巧与特征分析》《浅谈江南丝竹音乐中二胡演奏艺术——以<江南春色>为例》。另外对该作品演奏技法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有《谈二胡演奏的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及风格性技巧——以<江南春色>为例》《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风格演奏技法研究》《二胡曲中江南风格演奏技法的把握》《地域性二胡演奏技巧与特征分析》《二胡曲<江南春色>的演奏技法及要领》。二、研究趋势笔者在整合上述文献资料时发现,关于《江南春色》的文献资料研究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匮乏,因此研究这首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于《江南春色》这首作品而言,风格性演奏技法① 是作品音乐形象塑造的基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①相较于一般演奏法而言,更能突出乐曲所在地区音乐风格特点的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总称。万方数据
绪 论3只有在作品演奏时对演奏技法拿捏得当,才能精确把握风格性的体现。笔者希望通过以《江南春色》的风格性演奏技法研究为切入点,并做出延展探讨出江南音乐风格乐曲在实际演奏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另外笔者自幼习琴,本科阶段的专业亦是二胡演奏,所以本人已有十多年二胡学习和演奏的实践经历了。这些经历促使我在二胡演奏和音乐理论等方面有一些基础知识。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我也进一步领悟到江南音乐的创作风格,也对如何演奏类似作品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希冀该课题研究在对自身的学习与演奏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给广大二胡学习者一些建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万方数据
第一章 作曲家及乐曲背景介绍4章 第一章 作曲家及乐曲背景介绍节 第一节 作曲家简介朱昌耀是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第二届江苏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现任江苏省文联副**、江苏省音协**。作为演奏江南风格作品的杰出代表,朱昌耀生在江苏、长在江苏,江南的文化滋润着他、哺育着他、造就了他,他的二胡演奏和音乐创作优美流畅、灵动内敛、细腻婉秀,充满了浓浓的江南风味和乡思乡愁。四十年前,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朱昌耀带着他创作的二胡独奏作品《欢庆锣鼓》来到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 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1982 年,朱昌耀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83 年,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和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均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1991 年,朱昌耀更是凭借民族器乐曲《姑苏情》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第一名。他的演奏,深沉而细腻,始终带着一抹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被专家誉为“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万方数据
第一章 作曲家及乐曲背景介绍5第二节《江南春色》创作背景介绍二胡曲《江南春色》是作曲家马熙林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共同创作的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这首乐曲在 1982 年的全国民族器乐调演中由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首演。朱先生的表演,慢板细腻柔和,快板张弛有度。《江南春色》在当年首演之后一鸣惊人,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迅速在全国乃至国外广泛传播。如今,该曲已经成为在各种音乐会上频繁出现的保留曲目。《江南春色》巧妙地运用了加花变奏、素材扩充的器乐化创作手法,以一首短小精致的民歌② 《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谱例 1-1-1)为素材,创作出一首旋律动听、充满生机的优秀二胡独奏曲目。《江南春色》描绘了江南地区烟花三月,春光旖旎的好风景,每一角落都透露出美丽繁荣的气氛。二胡教程中的音乐简介这样说道:“乐曲以当地民歌为素材,描绘了春来景色美,锦绣山河鱼米乡的江南春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它的倾心热爱。”春回大地,百花齐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乐曲充分展现了二胡的风格性演奏技法,给人们呈现出一幅绚烂多彩,优美清新,充满春天气息的江南水乡画卷,无不令人心旷神怡。谱例 1-1-1《大九连环》——码头调②该曲流行于江南苏州地区。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组成,在这里“码头调”即“剪靛花调”、“满江红”即“跌断桥调”,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则认为是有《剪靛花》、《跌断桥》、《六花六节》、《鲜花调》、《哈哈调》、《湘江浪》等 6 首小调组成。万方数据
第二章 《江南春色》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性演奏技法6第二章 《江南春色》的 音乐形象 和 风格性演奏技法节 第一节 《江南春色》的音乐形象《江南春色》是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其清新的曲风,配合“旷野清晨”、“春回大地”、“万物争春”、“江南碧绿”、“欸乃庭湖”几个具有文学性并带有点题作用的段落标题,拓宽了听者的想象空间,成功塑造出江南诗情画意的音乐形象。一、引子——旷野谱例 2-1-1《江南春色》引子——旷野清晨引子(旷野清晨谱例 2-1-1),开头由装饰音模仿竹笛的音色,逐渐加强并加快频率过渡到颤音演奏。佛一幅春暖花开、...
篇六: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艺术的一次盛会一一“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综述田可文(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湖北武汉4 30 0 60 )[ 摘要]2007 年11月 27 日至30日, 由武汉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 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和附中承办的。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 系列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与会专家代表8 0 余人。
会议共收到提交的论文近4 0 篇。
系列活动举行了四场“专家论坛与学术研讨会” 、 一场。
学术座谈会” . 举办了“胡志平二胡独奏音乐会” 、 。
武汉音乐学院二胡作品音乐会” 。
这次会议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次盛会, 它必将对新世纪我国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二胡艺术。
黄海怀, 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中图分类号]J607 , 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0 8 —9 6 6 7 ( 20 0 8 )0 2—0 0 37 - 0 520 0 7 年11月 2"/日至30 E l, 由武汉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与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
新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 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本次学术论坛, 另有一层意义即纪念武汉音乐学院黄海怀先生逝世4 0周年。来自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 法国法中音乐艺术交流协会、 江苏省音协、 湖北省音协、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河南大学、 郑州大学、 长江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深圳艺术学校、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香港中乐学会、 中国广播民乐团、东方歌舞团、 上海民族乐团, 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 陕西歌舞剧院、 重庆歌剧院、 福建歌舞剧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八十余人出席,其中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闵慧芬、 二胡学会会长安如砺和刘长福、 宋飞, 周维、 严洁敏、 鲁日融、 吴素华, 胡志平、 李坚雄,果俊明、 蒋才如、 王宜勤、 汤良德、 朱昌耀、林聪、 刘光字、 李滨、 杨光熊、 曹德维、 区景星、 金伟、 高扬、 关乃忠、 关铭、 匡学飞、刘正维、 史新民、 于庆新、 居文郁, 舒昭等等著名二胡演奏家、 作曲家、 指挥家、 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著名二胡演奏家、 作曲家, 武汉音乐学院已故二胡教师黄海怀先生于20 世纪6 0 年代创作的二胡曲《赛马》 , 移植的《江河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二胡名曲。
作为教育家, 黄海怀先生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的亲传弟子, 他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和独特的演奏风格不仅得到传承, 而且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会议在纪念与缅怀黄海怀先生的同时, 还就20 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继承、 借鉴与创新, 新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 专业二胡演奏家所应具备的素质, 以及专业音乐院校二胡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等学术问题, 进行了深入地探讨。11月 27 日晚举行的。
胡志平二胡独奏音乐会” 拉开了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的帷幕。当晚的音乐会开始之前, 民乐系主任赵毅副教授向观众介绍了出席音乐会的来自海内外收稿日期:
20 0 7 - 11- 30作者简介:
田可文( 19 5 5 -). 男, 安徽省阜阳市人.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
《黄钟》 副主编。二胡发展研讨AI论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00U要AL01z≯NJ芝DAR.r∞芝∞Ir一11J.rEI音乐与表演版王usIcpPE帚o∞王》NcE|N量\oN 万方数据
二胡发展研讨Ai论坛的专家学者与媒体的代表, 宣读了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 首席指挥彭家鹏和总经理陶倍信、 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壬永德教授、 海政文工团二胡演奏家邓建栋等发来的预祝音乐会成功的贺电与贺信, 及天津音乐学院宋国生教授特意为本次学术论坛、 音乐会书写的祝贺条幅。胡志平教授现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研究会副会长, 音乐会上胡志平教授演奏了刘天华的《闲居吟》 、 阿炳的《二泉映月 》 , 黄海怀先生根据谷新善的双管曲移植而成二胡曲《江河水》 、 黄海怀的《赛马》 , 桑雨的二胡与乐队《纳兰性德辞意》 ,以及《河南小曲))、 《一枝花》 等作品, 还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三首作品:
二胡与扬琴《秋词》 、 二胡与钟磬小乐队《禅院钟声》 、 二胡与小民乐队《月 的悲吟》 。
胡志平的演奏表现出的畅快与豪爽兼之、 率直与婉柔并蓄的艺术效果, 使音乐会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此外, 在曲目的安排上则从另一侧面展示了他对二胡文献涉猎的全面, 和对不同风格的乐曲的驾轻就熟的能力。
“胡志平二胡独奏音乐会” 上展现出的胡志平教授在创作、 演奏和美学理念等方面富有成果的探索, 受到了专家学者和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 取得了圆满成功。28 日上午, 学术论坛开幕, 开幕式由胡志平教授主持。
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锋教授致辞, 代表学院向前来参加此次盛会的全体专家、 学者和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著名二胡演奏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 刘天华研究会会长闵惠芬先生致辞, 她代表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向本次“学术论坛” 系列活动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长, 中国音乐学院安如砺教授代表中国音协二胡学会, 对武汉音乐学院为这次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和提供的周到服务表示诚挚的感谢;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宋乔先生代表本次活动主办单位之一的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及外出开会的赵德义**, 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开幕式之后, “纪念黄海怀逝世4 0 周年一一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 的第一场“专家论坛与学术研讨会” 在武汉音乐学院排演中心演艺厅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主持。
黄海怀先生的亲传弟子、法中音乐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吴素华女士首先发言, 她以《黄海怀作品经久不衰魅力之探源一一为纪念恩师逝世四十周年而作》 为题, 记叙了她在武汉音乐学院读书期间所了解的《赛马))、 《江河水》 两首传世名曲的诞生过程, 进而指出黄海怀的艺术之根是民间音乐, 黄海怀作品的原创性、 普适性与草根性, 有着超时空艺术魅力的机理, 随后,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安如砺以《继承发扬黄海怀精神, 培养演奏创作复合型人才——对新世纪二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为题, 高屋建瓴地论述二胡人才培养问题t接着发言的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 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她宣讲的论文是《天梯——我的二胡演奏声腔化艺术探索之路》 , 她阐述了自己受到戏曲、 民歌等民间音乐的影响, 最终形成二胡演奏声腔化理论的历程, 在宣讲论文之后, 闵惠芬还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生合作演奏了她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 音乐创作的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 根据昆曲音乐改编的《游园》 、 根据黄梅小调改编的《打猪草》 , 根据潮州筝曲移植改编的《寒鸦戏水》 等, 展示了其二胡演奏声腔化理论的实践成果。
与会者不仅感受到闵惠芬先生的理论素养, 还聆听到她呈现给大家的风格多样、 韵味浓郁的高水平演奏。11月 28 日下午, 第二场“专家论坛与学术研讨会” 在安如砺教授主持下进行, 由刘长福、 关乃忠、 宋飞、 严洁敏、 周维、 刘光宇、 关铭等二胡演奏家与作曲家分别发言。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宣读论文《谈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 , 原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 作曲家、指挥家关乃忠发言提出, 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的是文化底蕴, 发展的是多元开阔的眼光。
随后他讲述了自己创作《第一二胡协奏曲》 、 《第二二胡协奏曲》 的过程, 以及正在创作的( ( 第三二胡协奏曲》 的进展情况;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乐学院一级演奏员宋飞宣讲了论文《二胡演奏的地方风格把握》 , 她在文中论述了如何去准确把握她喻为普通话的创作乐曲, 喻为外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01z》 NJ芝oARTs芝价T|1.uTE一音乐与表演版王uslC芦PE帚oI王≯NCEINoo∞\oN 万方数据
的移植乐曲和喻为方言的民间乐曲・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严洁敏阐述其Ⅸ二胡技术训练的方法和目的》 ,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东方歌舞团一级演奏员周维讲述了二胡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并现场用二胡演奏了( ( 印巴音乐》 、 《二泉映月 》 和《【赛马》 ,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重庆歌剧院院长、 一级演奏员刘光字以《二胡的基础教育》 为题作了演讲。28 日晚, 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举行。
武汉音乐学院二胡作品音乐会” 。
音乐会上演奏的作品是20 世纪6 0 年代至今武汉音乐学院创作的数十首二胡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 其目的既是展示, 也是为了听取与会专家、 学者的意见。
音乐会由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胡志平教授主持。
音乐会演奏了赵曦和楚俊合作创作的《踏花飞歌》 ( 二胡与民乐小乐队)、 胡志平教授作曲的《秋词》 ( 二胡与扬琴)、 匡学飞教授的《故乡一一引子与回旋》 ( 二胡与钢琴)、 李坚雄教授作曲的二胡独奏曲《楚天抒怀》 、 匡学飞教授创作的二胡曲《追思》 、 胡志平的Ⅸ月 的悲吟》 ( 二胡与民乐小乐队)、 黄海怀编曲的二胡独奏《洪湖颂》 , 担任二胡演奏的是武汉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和研究生, 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黄海怀创作的《江河水》 和《赛马》 , 担任二胡演奏的是专程从法国回国的黄海怀的嫡传弟子吴素华女士, 她的演奏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11月 29 日上午, 举行了第三场“专家论坛与学术研讨会” , 由二胡演奏家宋飞主持。
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 陕西歌舞剧院一级作曲关铭畅谈了黄海怀先生的Ⅸ江河水》 、 《赛马》 等二胡作品给予我们的启示l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胡志平教授以《双管曲( 江河水> 与二胡曲< 江河水> ——兼谈改编与移植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 为题, 对双管曲《江河水》的改编、 二胡曲《江河水》 的移植、 以及改编与移植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 天津音乐学院林聪教授的论文《主体情感与二胡演奏的力的同构》 从心理学与音乐表演美学研究的角度进行论证, 将二胡演奏中情感的类型、 层次、 维度及节奏模式与二胡演奏时的。
张力场” 作了讲解;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解放军艺术学院杨光熊教授在《二胡教学发展中的思考》 论文中提出在二胡教育中建立一支能适应新世纪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教员队伍的必要性, 武汉音乐学院李坚雄教授的文章《烙在人们心头的< 赛马> 、 < 江河水> ——纪念黄海怀先生诞辰7 2周年, 逝世4 0 周年随笔)), 评述了两首二胡名曲的艺术特色, 表达对黄海怀先生的怀念之情;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曹维德宣读了论文《推进二胡教学的科学化和体系化——有关二胡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 他结合自己移植的一些二胡练习曲的情况, 认为练习曲对连接传统乐曲与移植乐曲中间的技术环节有很大作用; 黄海怀之子、 原厦门大学音乐系教师黄波回忆了父亲黄海怀的生平,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刘正维教授以《醒悟一< 赛马> 50年赞》 为题,回顾了他对黄海怀创作《( 赛马》 过程的所知所见, 并着重从节奏和调式两个方面分析了乐曲的独特之处, 提出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功底对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 沈阳音乐学院果俊明教授作了《( 关于二胡专业课堂授课质量的深层思考》 的发言, 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 中国广播民乐团一级演奏员王宜勤就《( 黄海怀先生二胡艺术、 技法的传承及当前二胡教学中的成就》 为题, 做了发言。l1月 29 日下午, 二胡学会副会长周维主持了第四场“专家论坛与学术研讨会” ,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一级演员蒋才如就二胡的普及与提高展开论述, 提出利用互联网在专业演奏者与二胡爱好者之间进行交流的新途径;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舒昭的论文《新世纪二胡教学刍议)),在交换教师、 交换学生, 重奏课、 合奏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居文郁讲述《试论二胡基础弓法)),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秘书长李滨在发言中特别提出, 二胡创作要多出像《赛马》 、 《江河水》 这样的具有民族音乐底蕴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扬在论文( ( 新型二胡与传统二胡的区别与优势》 中, 介绍了新型系列二胡的研制情况和演奏效果, 桂林市艺术学校谭宪曾宣读了论文《忆黄海怀老师二胡教学的特点, 谈新世纪二胡专业人才的培养》 , 回忆二胡发展研讨AI论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o mz》 NJ乏oA R T sIN∞一一11J.rE|音乐与表演版王us|cpPERFoj王》NcE|¨08\oN 万方数据
二胡发展研讨厶I论坛了黄海怀先生二胡教学的特点, 并介绍了其在揉弦、 重音、 装饰音等方面的异同, 香港中乐学会会长汤良德在即兴发言中, 介绍了香港当前的二胡演奏和创作现状, 指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以快为高、 不注重音乐内涵的观念问题, 湖南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周力宣讲了论文《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 l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蔡志妮、 张先勇先后宣读了论文《解构・重组・变奏・衍生——二胡曲< 赛马> 分析》 和《试析< 空山鸟语> 的创作特点》 。
论坛上, 代表们还对二胡演奏人才的培养、 专业教学、 民乐学科的发展等方面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11月 29 日晚, 。
纪念黄海怀逝世4 0 周年一一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 座谈会由安如...
篇七: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分类号:J632 单位代码:10231学 号:2018300909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技法探究— 以《江南春色》为例学科专业:音乐研究方向:器乐表演作者姓名:
梁萌指导教师:丹 邵丹 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〇二一年五月
中图分类号:J632 单位代码:10231学 号:2018300909硕士学位论文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技法探究— 以《江南春色》为例硕 士 研 究 生:梁萌导 师:邵丹 教授学 科 专 业:音乐答 辩 日 期:2021 年 5 月授 予 学 位 单 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A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ASTUDY ON THE PERFORMANCETECHNIQUES OF JIANGNAN STYLEERHU WORKSACASE STUDY OF SPRING COLOR INJIANGNANCandidate :
Liang MengSupervisor :
Professor Shao DanSpeciality :
MusicDate of Defence :
May, 2021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目 录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第一章 江南地区风格二胡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2一、江南地区风格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2二、江南地区二胡作品的风格特点........................................................................2第二章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艺术分析...............................................................4一、《江南春色》的创作背景................................................................................4二、《江南春色》结构特点....................................................................................4第三章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中体现江南风格的演奏技巧...................................7一、左手揉弦............................................................................................................7二、装饰音的运用....................................................................................................7三、泛音的处理........................................................................................................8四、右手运弓的演奏手法........................................................................................9第四章 个人的演奏体会.............................................................................................10一、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二度创作..............................................................10(一)演奏时情感的融入......................................................................................10(二)演奏时学会呼吸..........................................................................................10结 语.............................................................................................................................12参考文献.........................................................................................................................1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15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16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16致 谢.............................................................................................................................17
摘 要I摘 要江南风格音乐多以清新活泼、细致秀雅为主,其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随着 20 世纪涌现出大批具有地域风格的二胡作品,江南风格音乐在二胡艺术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江南风格音乐具有很强的歌唱性,作品大多描绘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人们生活在这种舒适环境下的情景,通过对周围景色的赞美来表达对江南音乐的喜爱之情。本文以二胡曲目《江南春色》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结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个人演奏心得体会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结合江南风格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进而更深入的展现江南风格二胡音乐的独特性。关键词 二胡;演奏技巧;江南风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AbstractJiangnan style music is mostly fresh and lively, meticulous and elegant, its tunesbeautiful and smooth, soft and graceful.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erhuworks with regional style in the 20th century, Jiangnan style music occupies an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erhu art. Jiangnan style music has a strong singingnature, most of the works describe the natural scenery, which leads to people living inthis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praise of the surrounding scenery to expresstheir love for Jiangnan music.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rhu track "Jiangnan Spring Color"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inquiry to itscreation backgrou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the performance skill and the personalperformance experience, unifies the Jiangnan styl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humanities environment, then further displays the Jiangnan style Erhu musicuniqueness.Key words Erhu; playing skills; Jiangnan style
引 言- 1 -引 言二胡作为“江南丝竹”中的重要拉弦乐器之一,在江南地区音乐文化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江南地区二胡作品更具有代表意义,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靓丽景色,也是一种与地域特点相关联的文化现象,源于人民,扎根人民,又广泛流传于人民,自身所带有的生活气息使它离不开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江南春色》是极具有江南地区特征的二胡作品之一,作品中细腻委婉的音色和柔美动听的线条性旋律表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格。在演奏技法方面也突出了地域风格特点,例如多种类型的揉弦、自然泛音的运用以及右手运弓的演奏手法等。充分体现了江南地区的民俗民风,自然景象、音乐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这首二胡作品的深入探究,能够使演绎者举一反三,达到处理相同风格作品借鉴的效果,也能让专业学习者和业余爱好者有了对二胡文化,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二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因此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考量,使之能够较为立体的进行感知。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第一章 江南地区风格二胡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一、江南地区风格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江南地区山川秀美气候温暖水域众多,人性普遍较灵秀颖慧,利于艺术的发展。同时江南地区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征,社会普遍崇尚文教,重视文化教育。江南也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江南地区风格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造就了江南风格的音乐形式,以“江南丝竹”著称,“江南丝竹”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丝竹类的重要乐种,最早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后来在上海发展,并扩大江南丝竹在我国的影响,成为了很经典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乐种。从 19 世纪初至 30 年代,萌发出“江南丝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在民族乐坛上,“江南丝竹”以其典雅、柔美、细腻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其中笛子的演奏注重气息的控制,高音悠远、低音婉转,音色圆润。二胡的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二胡作为拉弦乐器,继承和发扬了江南丝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二胡作品《江南春色》是由江苏民歌音调发展而成的一首二胡作品,融入了江南地区人文和地域的特点,使“江南丝竹”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二胡的演奏更加细腻的描绘出江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思想情怀,充分表现出了“江南丝竹”的清新、柔美、委婉的音乐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了江南地区人民生活的气息,让江南的自然风光更添姿色。二、江南地区二胡作品的风格特点江南地区二胡作品与北派的二胡作品存在着差异,乐曲风格与演奏技巧各不相同。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风格也截然不同,北派音乐粗犷、豪爽、亢奋、钢劲有力。而南派音乐温柔、典雅、细腻,委婉,更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在演奏江南风格二胡作品时,在运弓上南派风韵的声音观念尤为重要,运弓要轻松通透,流畅自如,富有动感,体现平静,空灵的音色。右手的运弓,长弓自如流畅,多
第一章 江南地区风格二胡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 3 -以饱满平和为主,如“小桥流水”般自由;短弓轻巧灵动,多以清晰短促的音色为主,如“世外桃源”般清澈透明。在揉弦技巧上北派二胡典型曲目《秦腔主题随想曲》它的演奏风格和北方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揉弦以压揉和滑揉为主,音色浓郁有较强的戏曲性。而南派二胡中江南地区二胡作品《江南春色》、《苏南小曲》等,大多接近人们的方言和生活,着重滚揉和滚压兼用,揉弦线条性很强,音色柔软,具有弹性。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中颤音、装饰音、泛音的技巧也尤为重要。其中颤音技巧多以细致、流畅、小幅度为主。乐曲中的装饰音虽短但极具代表性,南派二胡发音细腻,注重左手技巧,有许多即兴的指花(即小装饰音)。泛音的加入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秀丽美景,江南风格作品中自然泛音的运用颇多,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地区的二胡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与众不同,正是这种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出现,才使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得到考验和丰富,同时推动了江南地区二胡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让更多的专业二胡学习者和业余爱好者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风土人情。笔者认为,如果只是了解江南地区的人文地理和地域风格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二胡作品《江南春色》演奏技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更好地了解“江南丝竹”文化。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二章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艺术分析一、《江南春色》的创作背景《江南春色》是作曲家马熙林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以浙江民间小调《知心客》为素材根据江苏民歌音调创作的一部江南风格二胡名曲。作品巧妙运用加花变奏、曲调扩充、节奏对比等手法,使一个短小的民歌成为一首优美动人、充满生机的二胡独奏曲。乐曲由苏州民谣“大九连环”的曲子展开而构成。乐曲以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那赏心悦目的秀丽风光,和人们对生活的无限赞美之情。江南三月,春色旖旎,青青杨柳轻拂湖面,到处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原版中的乐曲简介如下:“乐曲以江南地方民歌为素材,描写了春来景色美,锦秀山河鱼米乡的江南春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它的倾心热爱。” 春回大地、万物争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首乐曲在一九八二年的“全国民族器乐调演”中经过青年演奏家朱昌耀演奏之后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很快就在全国乃至海外流传开来,并且逐渐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朱昌耀的演奏细腻柔和,快板处张驰有度,实为二胡现代创作作品中的精品。二、《江南春色》结构特点乐曲为同一主题的多段体结构。全曲共分为“引子、中板、快板、广板、尾声组成。演奏时多以连贯的具有歌唱性的音乐情绪为主,需着重体会左右两手的演奏技法在旋律中的良好运用。引子、春回大地、万物争春、江南碧翠和唉乃庭湖”五个段落。其中“江南碧翠”是全曲的高潮。[引子]这首曲子由上面的谱例中所示,由此展开,这几个装饰音的演奏,这种音乐情绪,仿佛有一种春回大地的感觉,万物复苏的美景。四个装饰音从速度上来看,循序渐进,由慢渐快的演奏出来,给人一种空间感,由远及近。随着音符的律动,到最后一个音 do,用了二胡中打音的演奏技法,让曲子格调变得更加生动,赋予了灵魂。
第二章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艺术分析- 5 -引子为散板,节奏、速度自由,带有花指、颤音及大量泛音的优美旋律。引子的开头运用了流畅而舒展的旋律和自然泛音,这种感觉好像是身在其中,体会自然美景所带来的感受。如上面谱例所示,中板部分呈现出了浓郁的江南风格音调,旋律优美委婉动人,在这种唯美的旋律线条下,有很多细节...
篇八: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
二胡舞台表演艺术王海玲幼苗一定能够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手风琴艺术还太年轻,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手风琴基础理论研究上我们还是空白,专业手风琴音乐创作也才刚刚起步,高等手风琴专业教学体系还未形成, 完整系统的教材建设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 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必将在我们社会主义百花园地里,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手风琴所具有的作用,也必将在发展我国音乐事业、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参考文献:[1] 陈一鸣,《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与分析》,中国音乐,1991 年第 1 期;[2] 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 2003 年;[3] 张新化,《对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与分析》,手风琴园地, 2005 年第 12 期;[4]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年。【基金项目】本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11sx3102邱燕(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摘要:二胡舞台表演艺术,在众多二胡音乐家的努力下,各种形式发展的初具规模,有沉稳大气的宋飞,有于继承和发展的陈耀星及其子陈军,还有立式表演的马向华,在总结各位名家的风格特色后, 产生了影响二胡舞台表演艺术的几个方面。关键词:二胡 表演 乐曲二胡是我国最为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不仅音色优美, 而且在演奏技巧方面除了传统的技法以外还借鉴并吸收了很多小提琴的特色,使二胡越来越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这也使得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性更加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器乐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胡也由最初的行乞艺人要饭的工具登上了大雅之堂, 二胡表演这个问题在现代二胡发展的走向越为墨重, 因为现代的音乐感觉不仅是听觉上的单一化,视觉的感观刺激是人们审美要求的立体化,女子十二乐坊、马向华、于红梅、宋飞等演奏家的空前欢迎指数足以说明。二胡的表演艺术呈现出了新时代的特色,展现了现代二胡表演的独到与创新。一 名家风采通过欣赏与积累,二胡的舞台表演不再拘泥于框子中,尤其是以下这些二胡演奏家们都展现了自己不同的风格与美丽,各具特色。下面将介绍几位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有宋飞、陈耀星与陈军、马向华。(一)“民乐皇后”宋飞宋飞,女( 1969--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 , 国家一级演员,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多达 13种弦乐器,被誉为“民乐皇后”。
她从优美的民族乐曲中走来,勇敢大气,博采众家之长;又在如韵的人生中滋养,温婉细腻,恬美而沉静。宋飞二胡演奏的最大特点是音色统一, 揉弦变化恰到好处,滚揉和压揉表现细致,舞台表现沉稳但不少张扬,有激情。她善于吸取古典的﹑民间的﹑西洋的音乐营养,对各家各派的精粹勤于钻研。她的演奏刻意于作品的意、情﹑趣,听起来自然流畅、挥洒自如,与人们的心灵那样地贴近,那样的融通、那样的感人致深。(二)“二胡双雄”陈耀星与陈军陈耀星二湖演奏家。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暨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耀星创作的《战马奔腾》和《陕北抒怀》,备受人们的喜爱,创新并发展了“连顿弓”、“大击弓”、“弹轮弓”、“伪泛音”等二胡演奏新技法。他除了声音、技巧到位以外,十分强调形体语言的配合、锦上添花。
其子陈军也是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早年凭借超人的音乐天赋和演奏技巧,被誉为“二胡上的帕格尼尼”。这一对陈氏父子享誉乐坛,并称为中国的“二胡双雄”。陈军在《太极·二胡圣典》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世界性音乐代言盛典和“武当·太极文化之旅”全球巡回活动的核心板块。《太极·二胡圣典》 植根于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所承载的东方智慧价值与太极和谐文化内涵,以二胡领衔,浑然天成地通过古琴、笛箫、琵琶等经典民族乐器的对话,并结合吟诵、女声、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诗、舞、乐、术”等中国传统经典艺术形式及现代舞台表现手法于一体,以“养眼、养耳、养心”为标准,通过国际化通俗易懂的视听语言和文化诠释力, 演绎东方文化的和谐本真之道, 打造一张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舞台表演创新,在国内外具有标志性地位的中国文化名片。2008 年 6 月 25 日晚,陈军的“绿色家园”个人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走向了优美而雄壮的音符。此次音乐会,他以“绿色”为主题,将自己 20 年来创作的二胡作品,以与西洋管弦乐队和军乐队协奏的形式展现给听众, 在弓弦之间叙述一份对过往年华的记忆,一份酸甜苦辣的回味,一份对祖国民族音乐真挚和厚重的爱。(三)马向华一袭秀发如瀑布般飞泻,一把琴声如行云流水状飞扬,她以敏锐潇洒、优美清新的演奏风格活跃于乐坛,她的琴声刚柔并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外国人眼中,她的琴声让天坛、故宫都黯然失色……她就是著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马向华。马向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马向华以其敏锐潇洒、优美清新的演奏风格活跃于乐坛, 随着长期的努力学习和积极的舞台磨练,其二胡演奏及音乐造诣更见日趋成熟而全面,刚柔并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马向华的立式表演,洒脱自然,《拉丁风情》最为代表,在马向华的演奏下,时而含蓄温婉地娓娓抒情,时而直接强烈地震撼爆发。
每当她调弦拉琴时, 她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二胡声中,忘了自我,与二胡浑为一体,人琴合一,这或许就是二胡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吧。以上简单的介绍了几位演奏家的基本概况以及舞台表165
演艺术的特点, 我总结并认为影响二胡舞台表演艺术的几个方面,主要有技术的规范性、乐曲的理解、气势、激情、台风等方面构成。二 影响舞台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一)
技术的规范性二胡有很多演奏技法,如顿弓、快弓、颤弓和抛弓等,这些演奏技巧通过曲目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了二胡的魅力。二胡的演奏技术的规范是影响二胡表演的关键。在很多曲目中,经常会综合的运用各种技术,在舞台上要求演员的综合素质。那么技术的规范性是最基础的,不仅让观众觉得美观,而且好的音色更离不开技术的规范。二胡的演奏技术很多,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拉弓、推弓以及顿弓。首先最基础的就是运弓,右手控制二胡的音色。运弓分为推弓和拉弓。
拉弓,即“拉弓开、手腕领”。
拉弓时 , 手掌顺势展开,右手腕向右稍偏斜前方领弓,。
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 , 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推弓,即“推弓合,大臂领”。推弓时,右手掌合拢,大臂引领,右手腕内曲向左推弓。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
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顿弓也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它与跳弓“▽”是两种不同的弓法技巧)。
顿弓的“顿”是停顿的意思,它是使音符之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顿弓是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 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弓子的拉推运动,以发出短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奏外弦顿弓的要点是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 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 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在演奏顿弓方面主要注意以下三个点:
1 、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翘起,给顿弓增加了“喀嚓、喀嚓”的杂音。
2 、发音后右手没有放松,致使弓毛压迫琴弦,制止了余音,这样演奏的顿弓缺乏弹性。
3 、发音过长,使顿弓与保持音相混淆。(二)乐曲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乐曲加入了很多新元素,呈现了多元化的传承与发展。除了传统曲目外,还有很多现代乐曲以及从国外移植过来的曲目, 都有内在的感情寄托, 一首优秀的二胡曲,就是一座内蕴极其丰富的矿山,从音乐素材的加工提炼,主题曲调的确立和发展, 音乐语汇和构思的展开, 调性的选择,地域色彩和风格的表现,以及曲式结构等诸因素,都是深埋的矿藏,我们要想获得一种高品位演奏境界,获得含金量极高演奏效果,就必须有执著追求精神,必须矿山探宝,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知道任何臻于完善的技术, 最终必须服务于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这是由内容决定形式的艺术法则所决定的,音乐演奏家最后的高下,已经不完全是技术的高下,而是艺术修养、乐曲理解处理、艺术底蕴、学养和才情的高下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二胡演奏技艺十分精湛,还应该对和本专业有的作曲学、音乐史论、曲式学、作品分析、民族音乐学等有丰厚的学养,同时还应该对文学、美学,特别是对古代一些文论、诗论、画论、乐论有一定的修养。只有经过长期的读书和艺术陶冶,在艺术海洋中遨游,才能获得真知真髓,才能在学海中探得骊珠;只有经过长期慎思博学,明辨笃行,才能神益气清,养心益志,使自己在舞台上的发挥游刃有余。举例为证,《红军哥哥回来了》,此首乐曲,是由板胡独奏曲移植为二胡曲的,其音调有浓郁陕北地方乡土音乐气息,在表现手法上具陕北地方剧种碗碗腔的演奏风格, 乐曲结构以故事发展为主线, 采用多段联曲体的曲式结构, 结合乐曲标题,我们似乎可以理解,那感人肺腑的旋律中,人们似乎在相告,在欢唱,在倾诉,在回忆,在向往,仿佛把我们带到那火红的战争年代, 看到陕北人民敲锣打鼓欢迎子弟兵凯旋的热闹场面。
这首乐曲音域之宽 ( 从“ 5 ”到“ 5 ” ) 力度对比之大 ( 从 pp —fff) 是现在的二胡曲中不多见的。
我们演奏时为了体现上述这种风格,采用了比较夸张的“垫指压弦滑音”的演奏技巧,这种滑音手指按弦较重,同时配以较重的运弓。
这样,由于琴弦的张力起伏较大,又有运弓力度变化的对应,使滑音效果格外分明,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地域色彩更加分明,有力配合乐曲意境的营造。(三)
气势气势,是一种拉琴功底的潜现;一种连贯、气势如虹音音见功力的感觉;一种让人放心去听闭眼享受的意境美。气势是影响舞台表演艺术的关键, 赵寒阳老师演奏的 《三门峡畅想曲》可谓是功底颇深,在欣赏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三峡建设者们豪爽的形象和崇高的志愿;陈军演奏的《战马奔腾》,号角般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形象的表现了战士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气概。音乐主题采用蒙古音乐素材,点出战马奔腾特定的地理环境,主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节奏具有积极向前的动力感,在小军鼓三连音急滚奏的衬托下,他的气势足以让我们幻想于草原之上,赏战马奔腾之激烈;当周维演奏莫斯科组曲、鸽子把大家带入神奇新颖世界,拉完右手快速收弓二胡举起,双手开报观众,潇洒的连谢幕都是那么个性;当朱昌耀的扬州小调、江南春色、苏南小曲听的观众摇头晃脑联想到他就是江南,江南就是他;当于红梅一枝花、洪湖如歌如泣的琴声伴以她那时而忧伤,时而愤怒的表情,人们的视线已不在她的琴,而是情与琴的结合美;当邓建栋那标准的手型,准确无误的音律使人们觉得他就是一本教科书。
当李媛媛拉起豫北那种揉弦强弱的比照,立刻拉出了这首曲子的新解,立马引起了我拉这首曲子的兴趣 。(四)激情激情就是二胡声音的张扬性。
反映在具体手法上就是左手按、揉弦、右手功力。每个人都会揉弦,但是力度的不同导致乐曲的效果不同。
一般情况下,二胡的揉弦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借鉴小提琴的揉弦方法“滚揉”;其二是压揉也称“颤指法”。前者既改变弦的张力, 又改变一定的弦长 (手指上下微小移动);后者只改变弦的张力。当然,改变弦的张力的大小以及采用揉弦的方法应依所演奏的曲调风格而决定,如演奏《汉宫秋月》(节选)1 F ( 6 3 弦)
2/4 3/42. | 6 1. 6 | 16 5.5 61 | 5. 3 | 5.6 17 | 6.1 65 | 3.5 16 | 5–揉弦的力度、密度的大小,都会影响乐曲的激烈程度。
就是一般的曲子也要注意激情感。
如 G 调茉莉花原一句旋律是561 65 如果按谱拉就太一般,把他处理为 561 165 。
右手每组分两弓即 61 65 各用一弓 1 用小指重按,效果就很好。(五)台风台风在现代二胡发展的走向越为墨重, 因为现代的音乐感觉不仅是听觉上的单一化, 视觉的感观刺激是人们审美要求的立体化,女子十二乐坊、姜克美、于红梅、宋飞等演奏家的空前欢迎指数足以说明。一些老艺术家这个方面不太突出,当然那是昨天。
现在这个问题在中央级别的一些院校有专门的大纲予以施练。
杨光雄就是一个典型,他除了声音、技巧到位以外,十分强调形体语言的配合、锦上添花。
何晓燕是他精心打造的作品。
看何晓燕拉琴,声音技巧不在话下之外,更加美的是她是在作画,带给观众的感觉就是—— — 沐浴美!无论是美166
1966—1976:中国手风琴音乐的编创特征分析武 蕾丽的形体还是用她丰富的表演语言还是扎实的基本功、 完美的技巧使二胡的演奏理想化、 诗意化, 如同蒙娜丽莎的画一般。
用她的话说简单的摇头、甩臂只是低档的重复,看来是有大有学问的。二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越来越新颖,受到人们好评。
一首乐曲,在二胡表演者自如的运弓,准确的理解,技巧与内容生动的结合,地道准确的风格韵味下,亲切如歌的演奏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我想这样的二胡演奏才是我们追求的中国二胡的特色,才是被观众所喜爱的二胡舞台表演艺术。参考文献:[1] [J]. 小演奏家, 2004 , 106[2] www.huain.com2006.01.18[3] 刘长福《二胡(中胡高胡)曲谱》人民音乐出版社[4] 《二胡作品时代感》[ J ]《中央音乐学院》 Ⅲ[5] 《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 M 北京华乐出版社[6] 《刘文金二胡作品的题材、技法和体裁》[ J ]《中国音乐》Ⅳ[7] 《二胡百年历程初衡》[ J ]《...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浅谈朱昌耀二胡艺术3篇2022-08-24
- 浅谈县级巡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5篇2022-08-17
- 浅谈政府采购与政府支出效益9篇2022-08-17
-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7篇2022-08-18
- 浅谈张居正文集的价值6篇2022-08-18
- 2022年市委书记在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XX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2022年)2022-10-25
- 2023年艺术节活动方案2022-11-27
- 2023年度最新校园艺术节活动策划方案(12篇)2023-01-13
- 2023年校园艺术节活动总结1五篇(2023年)2023-01-14
- 2023年校园艺术节活动总结小学(十一篇)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