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4篇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4篇**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某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某某是某某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明清两代有史可考的御医就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某某是某某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明清两代有史可考的御医就有某人,是名副其实的“御医之乡”。境内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共有中药材品种某科某种,可以形成产量的某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祁术”曾获南洋国际土产博览会优质奖,“某某黄精”为九华山“九制黄精”的最好原料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将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下非常之功,按照“建基地、育主体、强产业、重品牌”思路,中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新增黄精、金银花、荆三棱等中药材某亩,截止到目前,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某万多亩,其中在地面积某万余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黄精某亩、白芨某亩、杜仲某亩、覆盆子某亩、金银花某亩、白术某亩等。全县今年上半年中药材产量某吨,同比增长某%;产值某万元,同比增长某%。
(二)中医药基地建设有序发展。建成某亩“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育苗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县建成千亩以上
示范基地某个,百亩以上示范基地某个。完成了某某乡某某村、某某镇某某村等某个中药材示范村建设。某某县人民医院、某某省某某蛇伤研究所被评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遗产传习基地。
(三)中医药品牌创建稳步提升。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白芨多酚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某某蛇伤疗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某某胡氏骨伤科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某某黄精炮制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某某蛇药制作技术和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被列入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注册和开发了“徽瑞祥”“芨源”等中药材类品牌产品,制定发布白芨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某某黄精、某某白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某某白术地方标准均在申报中。蛇伤所“袪瘀散”、“蛇药胶囊”两个院内制剂两个品种均获得省药监局相关备案(再注册)批件。蛇伤研究所科研成果“中西医结合防治五步蛇咬伤中毒致溃疡坏死和后遗症关键技术研究”先后荣获某某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某某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专职的中医药工作医务人员共某人,其中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某人、中级职称的某人,研究生学历某人、本科学历某人、专科学历某人。引进中科院博士、省科学应用技术院教授及相关专
业硕士等某余人,从事黄精、祁术等道地药材的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成立了县中医药学会,研究推广针灸、推拿、熏蒸、中药外敷、刮痧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五)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县有公立中医医院某家(县中医医院),现有职工某人,开放床位某张。全县某家乡镇卫生院均按照中医馆建设要求完成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全部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建立名医工作室某个,设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某个。中医骨伤治疗、蛇伤救治、针灸康复等蜚声省内外。全县中药材经营主体不断增强,现有示范主体某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某家、市级龙头企业某家、省级示范社某家、县级示范社某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某家。
二、主要做法
1 1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作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编制了《某某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修改稿)》,制定出台了《某某县扶持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试行)》、《支持四大主导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等文件。20 某某年、20 某某年县政府分别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某万元和某万元,重点对白芨、黄精、祁术等某个中药材品种种植和育苗基地建设进行奖补,已兑现奖补资金某万元。
2 2 .加强培训指导,开展合作交流。联合县某某技术学校等部门开展了两期特色产业人才培训,共培训中药材专业人员某人次。积极引导黄山峰源、仙寓山等龙头企业与某某中医药大学、某某省农业科学院、黄山学院等院校开展品牌创建、技术交流、成果研发、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合作,提升我县中医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3 .加大招商引资,夯实项目建设。一是成功引进世界500 强央企中信集团子公司—中流农业(某某)有限公司与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合作,在某某乡建设大洪岭中医药文化产学研实践基地;二是引进某某文质雅育文化策划集团有限公司在某某镇实施中草药种植及康养研学综合体建设,目前已完成某某村、某某村某亩金银花种植;三是某某贞一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在箬坑乡规划千亩中药材基地建设,目前完成了某亩白术种植;四是某某华典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某某镇某某村千亩油茶林下种植黄精。
4 4 .加快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御医岛、某某康养小镇、百里康养走廊、全国中医药文化产学研实践基地和中草药种植生产基地及康养研学综合体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某某镇某某村、某某乡大洪林场正在积极申报旅、学、研基地,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我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存在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某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分析,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 1 .种植户积极性不高。中药材种植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我县大部分又以黄精、白芨等多年生药材种植为主,生长周期长、回报效益慢,再加上近年来受野猪等兽害与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极大的影响了中药材种植户的积极性。
2 2 .产业技术人才缺乏。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既缺少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技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缺乏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科技研发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实用人才,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匮乏,某某医学特色诊疗后继乏人。
3 3 .中医药体系不完善。中医药产业政策涉及农业、林业、卫健等多个部门,导致中医药产业政策不能很好的融合推行。虽然我县虽成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但对上缺乏对口部门,争项目争资金受限,导致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度缓慢。
4 4 .中医药政策不配套。一是上级对中药材发展没有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我县仅对中药材种植设立了奖补资金,对基地、生产加工、品牌创建等方面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二是中药材特色产业暂未纳入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三是耕地防非粮化、林地采伐审批制等农业、林业相关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受限,制约了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
5 5 .中医药产业链不健全。一是我县中药材产业尚处于起
步阶段,主要以培育和种植为主,中药材加工偏少,附加值发挥不充分,产业链不够健全,种植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以中医药商贸为中心的综合市场、电商交易平台等成熟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还未建立,中医药产业工业园区还在规划中,不利于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1 1 .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引导省内外企业来我县设立原料生产种植基地,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种植。支持野生抚育、仿生栽培,建设祁术、黄精、白芨、金银花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水平,推动优质中药材集聚发展。力争到 20 某某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某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某亿元,推进中药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发展,建立中药材特色乡镇某个,中药材示范村某个以上,创建某家以上县级产学研基地。
2 2 .加强中医药品牌创建。积极创建“中国御医之乡”区域公共品牌,鼓励引导中医药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力做好祁术、祁蛇、某某黄精等优质道地中药材宣传推广和保护工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开展农超对接、电商销售、连锁专卖等,利用交易会、展示展
销会、学术交流会,扩大某某中医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融杭接沪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打造一批具有我县特色的中医药产品品牌,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品牌化发展。
3 3 .健全中医药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和乡土人才培养,依托县中医药学会、某某中医药大学、县某某技术学校等单位组织,培养和引进一批中医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改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储备金政策。二是鼓励中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学者开展中药饮片、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系列保健品的开发与生产,延伸产业链,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抓好中医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4 4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中医药产业专项资金预算,对生产加工、品牌建设、新品种开发研制等方面进行扶持与奖励。积极整合发改、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发展中药材产业。大力推进中药材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对中药材开展商业性保险工作。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对中医药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等进入中医药领域。
5 5。
.加速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采取投资建厂、入股经营、订单合作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
批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进一步传承某某御医文化,着力推进某某康养小镇、百里康养走廊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御医展览馆、中药材展示馆,成立名医工作室等。全面做好 20 某某年中央资金“中药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项目实施,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促进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篇二:**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宝贵财富,扶持中医药事业是贯彻党的卫生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和省市“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的安排,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农民健康,XX 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有关方面的力量对全县部分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进行了中医药发展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医药发展现状。
(一)中医药群众基础深厚。XX 县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名中医辈出,中医药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名老中医,在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医药的防病治病当前依然在群众中有着较高的信任度,特别是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中,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更高。调研组发出的 50 份问卷中,有 76%的群众相信中医,92%的群众愿意接受中医治病。从走访调查的情况看,群众也大都认为中医的毒副作用少,治病能治“本”。农村的一些特色突出、名气较大、疗效较好的中医诊所,都能吸引一些较远的患者来此就诊。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强。XX 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有中医人员 512 名,中药人员 86 名,占全县卫生医技人员总数的21.55%。同时,中医药人员中具有较高职称和学历的比较多,全县有高级职称中医师 29 名。XX 县中医院 135 名非中医药医技人员中有 10人获得高级职称,9 人为全日制本科毕业, 100 名中医药人员中有
18 人获得高级职称,23 人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司门前镇医院 103 名非中医药医技人员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19 人,无一人为本科学历,而 6 名中医药人员中有中级职称的 2 人,本科学历的 2 人。滩头医院78 名非中医药医技人员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 16 人,11 名中医药人员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有 3 人,该院唯一的副主任医师也是中医师。西洋江镇卫生院学历最高的也是中医医生的。
(三)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有所发展。近年来,XX 县中医院的发展较快,医疗用房有较大改善,添置了较多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骨科和肛肠科更具特色。同时,乡镇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备。调查的 6 个乡镇卫生院除羊古坳卫生院外,都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六都寨镇卫生院 2004 年还被确定为省首批农村中医兴院示范单位。
(四)部分村卫生室中西医结合成效明显。调研组走访调查的农村卫生室中,发展最好的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病的卫生室,仅懂中医或西医的,经济效益都不如中西结合的好。滩头镇申何村卫生室中医柜有中草药 400 多种,每天能开具 5 付左右的中医药单子,每年中医药营业额达 4 万多元,占总营业额 15 万余元的 27%。该镇后托村卫生室采用中医治无名肿毒和皮肤病远近闻名,药柜有中草药 500多种,每年中医收入 5 万元以上。六都寨镇星星村卫生室自 2002 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发展草药治疗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外乡镇的患者慕名到此就诊,中医收入从零上升到占全部诊疗收入 20%左右,由于该卫生室中医收费比较低廉,极大减轻
了群众医疗负担。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中西医并重”方针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据调研组了解,过来一段社会对中医药工作重视不够,“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没有得到较好贯彻落实。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消极影响。二是管理机构不健全,县级卫生局没有设立中医股,只是将中医药工作归并到业务股管理。三是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实施重大卫生项目建设中对中医药事业有所忽视,没有作为重点安排,中医院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同级综合医院。四是财政对中医药投入少,应有的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落实。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对中医一些诊疗项目没有纳入报销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现行一些管理手段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矛盾
1、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和评判标准。但在现行医疗理念和制度下,中医的诊断、治病和验效,新中医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使中医在现实中依附于西医身上。
2、中医药制剂难立足。中药制剂是把传统的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按照现代药剂学的方法由单一的汤剂改进为适应临床需要剂型的制剂,具有价格较低、疗效独特的优点。而现行有关政策对医院自制中药制剂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据测算,如果达到这些要求,每家医院至少要投入 200 万元,同时,采用实验基础上的西医标准对临床经验总结的中医制剂进行监管。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医制剂都
难以再开展,造成一些长期使用、疗效明显的中医制剂不再使用,一些方剂和制造方法已经失传。
3、收费标准抑制了中医药的发展。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不能体现中医药价值,客观上促使医生放弃中医诊疗办法。如中医骨科的手法复位,是与西医的手术复位并列的两种骨折治疗方法,效果基本相同,但收费标准相差很多倍,中医骨科手法复位收费标准为 85 元,且没有麻醉、输血和检查等其他辅助收入,而如果进行西医手术复位,收费要达 1500 元。再如中医的把脉,则完全没有收费,只是计算在挂号费中,而如果采用西医的照片、b 超等诊疗方法,则收费要高得多。由于收费标准不能体现价值,中医医师都不愿用中医方法进行诊疗,导致了中医诊疗不断减少和传统诊疗方法的萎缩,年轻医生大多不愿学习中医,认为学中医无法“糊口”,大部分中医专业的年轻医生都重新学习改行西医。由于中医无法给医院带来效益,中医专业毕业生只有再学习西医才能在医院立足,医院也不愿招聘中医专业的学生。
(三)中医药人员后继乏人,队伍管理不到位。
一是中医医师转西医的多,据了解,乡镇医院大多数 40 岁以上的医师是学中医的,但目前已大部分改行西医。二是年轻医师学习传统中医的少,甚至大部分中医专业毕业的年轻医师也不愿学中医。XX 县中医院有 40 岁以下的中医专业毕业的医生 43 人,一部分改行成纯西医,一部分以西医为主,辅以中医,以传统中医药为主的一个也没有,致使目前县中医院能开方子看中医的,还是一些老中医。三
是中药类人员逐步老化,乡镇卫生院 45 岁以下懂中药炮制的人员很少,大部分青年中药房人员都是无法胜任其他岗位的非专业人员,传统中药炮制已濒于消亡。究其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限制的中医药的发展。除了中医药收费政策的原因外,中医主要作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就诊人数和对症病症都较西医少,导致中医的门诊量远远少于西医,最终迫使中医医师因收入无法维持自身生存而改学西医。司门前卫生院有中医药人员 6 人,2008 年中医药收入只有 26 万元,周旺卫生院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 2 人,2008 年中医药收入只有 3 万元,西洋江卫生院中医药人员 2 人,2008 年中医药收入只有 3.9 万元,除去成本,中医药收入均无法支付中医药人员的待遇。再次是中医医师成才的时间长,限制了中医医师的职业发展。西医具有标准性和实验性的特点,一名经过专业学习的西医医生只须要经过3至5年的实践,大都能成长为一名能胜任日常诊疗工作的医生。中医的基本理论是辩证治疗,诊断与治疗没有标准性和实验可重复性,一名中医医生的成长全凭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成才周期长,一般至少需要 10 多年才能较好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看病,中医医生往往比西医医生付出更多的汗水但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一名中医医师从开始行医到能独立进行手法复位,至少需要 20 多年的临床经验,而如果学习西医手术复位,只需几年的实践经验就可开展。其次队伍管理不到位,中医业务骨干流失严重。周旺镇卫生院原有一名在当地较有名气的中医医生,该卫生院的中草药收入每月都能稳定在六千元以上,2002 年该医生以外出学习为名向单位请假,应聘到了一家民营医院,致使周旺医院
的中医业务无法开展。
(四)中药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调查过程中,中医药医技人员普遍反映现在的中草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直观的表现是各种中草药的芳香味淡了,以前离中药铺子很远就能闻到药味,现在打开药柜子药味都很淡。比如乳香,本来是一味具有浓重香味的中草药,但由于现在质量不行,只有将鼻子凑近才能闻到香味。为保证治疗效果,许多中医医生只有增加使用量,原来只需开 5 克,现在加大到 15、20 克,但效果依然不佳。究其原因,首先是中草药的原料质量较差。以前相当部分中草药的原料都是以野生为主,差一点的也是用农家肥料栽培出来的,但现在大多数是用复合肥料栽培,药品质量无法和以前相比。以前一些农村中医师都是自己上山采药,或收购当地老百姓采摘的野生中草药,现在相比其他工作,采摘中草药效益太低,医师和农民都已很少上山采摘野生中草药。其次是炮制人员技术不过关,工艺达不到标准。中草药药品质量的重要一环在于炮制,同样一种原料,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可以炮制成药效截然相反的药材。据了解,医院很少有合格的中草药炮制人员,大部分 50 岁以下的农村中医医师也不会自己炮制药材,加上药材炮制是一项相当耗时耗力的复杂而繁重体力劳动,调查的所有医院和卫生室都已不再自己炮制药材,所需中药材都是向药材公司买成品,绝大部分药材的炮制质量无法达到要求。除了上述原因,还有掺杂、掺假行为比较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此外,少数必须的中草药,如海马等价格昂贵,也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
(五)中医药发展呈整体萎缩
1、各医院中医收入增长停滞,占医院总收入比重逐步下降。近年来,大部分医疗机构总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中医收入增加不多,部分医院甚至逐步下降,中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直线下降。在调查的医院中,2006 年至 2008 年中医收入增加的有只有 2 家,占28%。
2、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医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各乡镇卫生院中医发展不平衡,六都寨镇卫生院 2004 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村中医兴院示范单位,中医业务开展较好。而相当部分卫生院中医工作趋于不断萎缩的状态,个别卫生院中医业务已不再开展。其次是农村中医发展相对滞后。本次调查的西洋江镇、司门镇、羊古坳乡、周旺镇、滩头镇共有村卫生室 195 家,开展了中医业务的只有42 家(其中 22 家在羊古坳乡),占比为 21.5%,纯中医只有两家,占比为 1%,且相当部分中医药业务量很少,主要是卖中医补品,只占总收入的极小部分,开展中医主要是为了“撑西医的门面”。
3、中医科研基本没有开展,中医药特色科室的建设停滞。县中医院前些年开展了一些中医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年来由于政府经费投入、收益预期、人才的原因,中医科研工作难以开展,也没有从外面引进新的中医技术项目。各乡镇卫生院除六都寨卫生院2005 年前引进了一些中医特色专科外,都没有引进中医特色项目,乡镇卫生院发展最好的西洋江、司门前卫生院近年来引进了不少西医诊疗项目,但没有引进过中医特色项目。总的来说,大部分医疗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中医药特色科室的建设,没有发展甚至消减了中
医药特色诊疗项目。
三、发展中医事业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客观存在并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由于中草药价格相对低廉,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提高对中医药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切实落实上级有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支持力度
要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探索一条中医药走出困境的路子,制订出相关政策。要鼓励县内各医院开展中医科研和引进新的中医技术。要营造出中医药发展的宽松环境。建议上级有关部门适当调整中医药服务的收费标准。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实施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时做到“中西医并重”,并在有关的卫生项目、设备安排要与同级综合医院 “一视同仁”甚至“高看一等”。医疗保障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纳入各项医保报销范围。
(三)要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重视发挥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高效的传承方法。要针对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出台有关优惠措施,鼓励中医专业毕业的中青年医生投身于中医药事业发展。要不断
加强对乡村和社区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乡村与社区医生能学会运用中医药技能为农村群众防治疾病,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正面宣传中医药成果,让全社会了解中医药,关注中医药发展,形成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 XX 县的金银花、玉竹等中医药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现有的名老中医宝贵财富,做好传承工作。三是加强创新引进,突出中医药诊疗特色。要加强中医药的创新工作,抓好中医药的科研。要做好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引进,在做精我县原有的中医骨科特色基础上,形成新的增长点,扩大中医诊疗范围。要针对现代医学理论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的趋势,充分发挥中医的预防保健作用。
篇三:**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我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我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1 年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于 9 月初启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区级医院、镇街相关医疗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等,详细了解我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区共有中医类别医院 3 所,其中公立中医医院 1 所,社会办中医医院 2 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5 所,镇(中心)卫生院 23 所;村卫生室 558 个,乡村医生 575 人;社会办医248 个,其中中医诊所 81 家、中医备案诊所 8 家;共有执业(助理)医师 2110 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722 人,占医师总数的 34.2%;全区共有全科医生(助理全科)298人,注册中医全科(助理全科)75 人,占全科医师总数的 32.2%。2020 年全区总处方数 840244 张,中医药处方数 376785 张,占比 44.84%;中药饮片总处方数 62378 张,占总处方数 7.42%。
(一)强化组织领导,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把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铜
梁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召开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年内工作任务,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成立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 25 个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铜梁区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构,统筹全区中医药各项工作,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政保障,2021 年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 19493 万元,用于中医院迁建、促进中医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名中医药重点学科和名医工作室建设、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等项目。
(二)强化基础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日益完善。充分发挥区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1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3 个,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 2 个、中医药重点专科 3 个;2020 年运用中医技术 75 项,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60 余项,应用病例 32 万余人次,中药饮片处方占比为 30.38%,全院门诊中医治疗率 71.23%,中药饮片、中成药辩证论治准确率 100%。区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不断加强,两家医院均建设中医药临床科室,设置了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建设具有浓厚中医文
化氛围的中医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不断夯实。全区 28 所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其中,市级精品中医馆 4 个,配备了中医设施设备,中医医师 195 人。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人员占比 79.5%。三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主题数据库。认真做好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业务应用工作,全区 28 个基层医疗单位中医科或中医馆医生已全部注册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并开展远程会诊业务、书写中医电子病历、使用中医辩证诊治开具处方、使用知识库查询浏览名医名案等。
(三)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一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重庆市铜梁区引进和培养优秀卫生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发布《铜梁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人才的公告》,加强对紧缺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中医药师承培训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中医师承人员 27 名,其中 4 名已通过出师考核;中医师带徒学生 12 名,指导老师 8 名。发挥区中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培养专科型、学术型人才,提高医务人
员的中医药技术水平,截至目前,规培基地共招收学员 172名,协同培训 26 名学员。做好 1258 名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考核工作,促进中药饮片、中成药临床合理化应用。二是加强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传播。持续推进名中医培养和名医工作室建设,深化国医大师李佃贵学术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郭剑华传承工作室、汪克敏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及区内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和推广工作,每季度加强对工作开展情况督查,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带教工作。定期举办中医经典竞赛,加强中医典型案例点评,将经典学习、案例整理作为中医药人才评选推荐的重要参考。支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推进中医药学术整理、融合。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医务人员中医药技能竞赛、中医“五进”等,提高百姓的认知度与参与性。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进一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医国粹,提升自身中医药健康素养。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积极推动中医特色专科、重要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加强区中医院骨伤学、康复科、心病学的建设,并积极开展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和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共 24 个,其中中医类 10 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个。区中医院市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成功立项 21 项(含省部级 8 项),区级科研项目成功立项 77 项,共发表学术论文 110 篇,学
术著作 12 部,“一种骨科髓内钉尾帽及改锥”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一种医疗用脊椎矫正设备”等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共有区级临床重点专科 2 个,区级特色科室建设项目 1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医药独特优势发挥不明显。一是医生运用中医学诊疗的主动性不够。由于中医药人员主动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的主观意识不强、中医诊疗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由此造成中医药使用率不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显著,在当前情况下,做大做强中医药,突出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还任重而道远。二是重点专科建设不足。区中医院骨科、康复科、心病科虽为我区中医名科,但其影响力仍显不足、知名度不高。同时,在对外交流以及与高等院校合作方面缺乏实质性、深度性。三是基层中医馆建设仍需加强。虽然 28 个镇街卫生院均按要求建立了中医馆,市级精品中医馆有 4 个,但从诊疗方式来看,主要是以推拿、针灸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且多数镇街存在中医药人才匮乏、编制不足、人员难以留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镇街一级中医馆的作用,为基层群众服务。
(二)中医药技术传承还不够。一是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数量较少。全区仅有名中医工作室 5 个,不利于中医传承
与发展。二是未有效建立“师带徒”制度,使中医药的精髓和火种传承受到一定局限。三是基层医生进行中医药培训仍不够。开展集中培训较多,顶岗培训、跟师实习机会较少,镇街卫生院医生进行中医诊疗的能力仍显不足。四是在对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上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群众认为西医治疗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中医见效较慢,说明中医药文化传播不够到位,群众对中医药认知上有一定偏差。
(三)配套政策还不够优化。一是中医药高级人才引进困难。目前存在中医药人才缺乏问题,以区中医院为例,中医医生占比为 57.88%,高级中医药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全区无国家级、市级名中医、高端中医科研人才及学科带头人,中医人才链出现断裂,老、中、青衔接不上,现有医药人才引进政策下,引进高级中医药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造成我区中医药后备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相应的医保报销政策未实现同步配套。目前中医药诊疗项目的医保报销范围受到诸多限制,中药颗粒、免煎颗粒不能报销,大部分中成药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范围;中医院院内中药制剂仅有 6 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中医特色康复项目与现有医保政策相冲突。政策规定中医技术住院期间不超 6 项,但实际执行将非中医技术纳入中医技术(如:现代康复技术),传统的康复技术与现代的康复技术相结合,可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的机率,
若按目前医保政策执行,则减少了中医技术使用项目,使中医技术开展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中医健康发展。
(四)中药材产业不够壮大。一是规模优势不突出。全区中药材种植虽然涉及 18 个镇街,种植总面积共计 1.51 万亩,但除艾草、枳壳、使君子、佛手外,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小,存在小、散、弱的情况。二是品牌优势不明显。全区中药材品牌薄弱,缺乏道地药材作为品牌支撑,现有品种也未形成营销合力,整体知名度不高,各自为战,市场推广力不强。三是加工能力不足。主要以原产品、初加工为主,未形成加工配套产业,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影响产品价值提升。比如,我区艾草种植面积约 3500 亩,但生产的艾灸产品品质不高,没有市场竞争力。
三、工作建议 ******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区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文化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一)夯实工作基础,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一是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各镇街中医馆为骨干、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名医、名科、名院的建设。坚持中医院姓“中”,加大中医名科、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中医重点学科申报和创建力度,做好骨伤学、康复科、心病学的建设,加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等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我区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力争打造一批成渝双城经济圈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名科或特色专科。三是持续强化基层中医馆建设。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抓实精品中医馆建设,加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使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广泛使用中医药诊疗、护理技术,推进中医临床路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及培养中医药人才、应用中医药教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中医或中西结合诊疗技术方法经验等进行奖励,切实加强中医药临床运用,提高临床使用率和疗效。
(二)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中医药传承发展高地。一是做好传统中医药理论、医术的传承与推广。深化区内名中医传
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积极引进国医大师、市级名中医在我区设立传承工作室,帮助培养了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临床人才。加强区中医院中医肛肠科、耳鼻喉科等名医工作室的创建,深入开展师带徒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区中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工作,培养我区中医住院医师实用型人才。发挥区中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适宜技术师资的作用,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三是强化政策配套,促进中医药传承。一方面要逐步赋予医院选人用人必要的自主权,打破人员编制禁锢,允许医院自主招聘招录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同时,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竞争机制和有效激励薪酬制度,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为中医传承夯实人员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向市医保局建议,将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中药颗粒、免煎颗粒以及常见病所需的中成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范围,扩大区中医院院内中药制剂医保报销范围。同时,结合中医特色康复诊疗实际,对中医技术与非中医技术进行鉴别,对现有医保政策进行合理调整,推动中医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发挥。四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让中医药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全社会形成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品牌效应,打造中药材产业高地。一是优化中药材种植布局。把中药材种植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二是强化道地药材开发。加大与中医药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现有中药材的研究,力争培育出 1-2 个道地药材,提升中药材产业影响力。三是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殖技术,强化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市场化营销、产业化经营、资本化运作,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制药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形成精深加工产品,打造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立得起的特色中药材产品品牌。四是加强院内制剂开发研制。中医院的院内制剂是中医药特色的体现,要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引导下,将院内制剂开发应用与本区特色中药材相结合,研制出疗效显著、百姓信赖、特色鲜明的各种类型的中药特色制剂,并在院内临床应用取得好成效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让院内制剂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
篇四:**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教育与管理・南江县农 村中 医药事业 发 展面临 的 问 题与 对策张继伟1,岳代锐2[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农村[ 中图分类号] R19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681唱2476(2009)05唱0312唱03 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南江卫生工作实际和现状, 按照科学、可持续、协调、统筹发展的目标。在抓好全县卫生系统以灾后重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为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 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切入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以改革医院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为激励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内涵建设;以方便参合农民门诊报费为主题, 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
因此, 我们对全县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南江县地处四川东北部,北临陕西汉中市,西接广元市旺苍县, 南连巴中, 东抵通江县, 辖 48 个乡镇,522 个行政村, 幅员 3 383 km其中农业人口 55 万人, 占总人口 的 84畅 6% , 属国家重点扶持老、边、山、穷贫困县。
全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和民营医疗机构 594 个,其中县级中医院 1 个,县级综合医院 1 个, 县级卫生单位 6 个, 乡 镇( 中心)
卫生院 48 个,个体民营医疗机构 47 个, 其中中医个体医疗机构 31 个, 占 66% 。
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2 210 人,其中中医药人员 627 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28畅 37% , 其中具有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 中 医药人员 211 人, 占 中 医药人员 总数的33畅 65% 。
全县共有乡村医生 1 120 人,其中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50 人, 占乡 村医生总数的 40畅 2% 。2008 年全县医疗业务总收入 8 000 万元, 其中中医药服务收入 1 600 万元,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 20% 。2, 总人口 65 万人,作者单位:
1 636600 四川, 南江县人民医院2 四川, 南江县卫生局中医股全县 48 个乡镇医疗机构能开展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的有 40 个, 占 83畅 3% , 全县 522 个村卫生室, 能开展中医药基本服务的 450 个, 占 86畅 2% ; 全县 48个乡镇( 中心)
卫生院中, 建有中医专科的 6 个, 占12畅 5% ;县中医院开设有中医专科 3 个,其中中医骨伤、康复理疗科达市级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并已通过评审验收。
开设有中医专病诊室 5 个。
即肝病、肾病、糖尿病、风湿病、妇科病等。
县人民医院开设有中医康复理疗专科。
2008 年县人民政府组织评选表彰全县名老中医 5 人, 名中医 10 人, 优秀中医骨干 20 人。
全县具有山区特产的中药材三百余种, 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大力子、杜仲、黄柏、厚朴、天麻、冬花、沙参、当归、党参、柴胡、薄荷、荆芥等, 年总产量达万吨以上,其中金银花年产量达 2 500 吨以上,被列为全省金银花生产基地县。2 主要问题2畅 1 中医药队伍人才匮乏,工作严重滞后 前些年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 卫生事业一段时期被推向市场化,致使乡、村卫生机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多数乡、 村医疗卫生人员分散经营、承包经营,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乡办乡管的过程中,存在着有些乡政府没有管,有些乡镇无能管的状况,造成卫生技术队伍人才流失,该留的人留不住,该进的人进不来, 人员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骨干缺乏,全县有少数乡镇卫生院只有 1 ~ 2 人, 有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就没有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当院长的,就没有职工的现象;有少数行政村长期以来无乡 村医生从事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致使人民群众“看病难”, 无地方看病。
据此情况,而中医药人员更是如此;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有8 所乡镇卫生院无中医药人员, 也未开展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 占全县乡 镇卫生院总数的 16畅 2% ; 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老化,青黄不接,无中・ 2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青年中医药骨干,而全县很多中医药人员还不具备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资格, 全县 627 名中医药人员只有 211 名中医药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资格,占中医药人员总数 33畅 65% , 大部分还处于不合法从业状态,亟待培训、培养和提高。2畅 2 中医药基础设施设备简陋缺乏 据调查统计全县有 5 所乡镇卫生院无中药房( 无房子)
、无中药橱柜、无中药库房,所有的乡卫生院无中药煎药室和煎药设备,全县有 50% 的村卫生室无中药橱柜, 均是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存中药, 严重影响中药库存和保管质量以及中医药医疗效果。
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简易设施如针刺银针、火罐、艾条、刮痧板、电磁疗设备、牵引设备等均未进行装备,不能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2畅 3 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中医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近十年来, 地方财政基本没有专项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
而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只能保单位职工吃饭、基本运转和稳定,根本无力投资培训中医药人才,致使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不能更新,业务水平不能提高。
而且不少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中医药人员, 由于设备缺乏、环境上的限制、经费不足,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据调查统计,全县乡镇医疗机构只有稍微经济基础好一点的大河中心卫生院、正直中心卫生院培养了中医专科特色人才,开展了中医专科专病治疗工作,其余乡镇医疗机构均因人才匮乏而困扰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专科特色的建设。2畅 4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有待加强 中医药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应当努力的发掘和继承,并加以提高,我县早在 20 世纪 60至 70 年代,就有南江中医的四大名医, 他们分别是何天炳、岳琴阳、杨建忠、余治均。
20 世纪 80 年代又有南江中医事业新的四大名医, 他们分别是余以成、岳崇林、岳定昌、康吉安。
2008 年县人民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又评选了 5 位名 老中医, 10 名 名 中医,20 名优秀中医中青年骨干, 他们在南江中医药事业中创立了不可忽视的绩效,我们应当广泛宣传,认真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 在南江广泛宣传应用于中医事业。2畅 5 县中医院的龙头建设和全县中医药的医、教、研中心作用应很好地发挥和加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加之建院的时间短、底子薄、政策落实不到位,致使存在规划不科学、设置不合理、条件简陋等诸多问题,目前县中医院近 200 名医务人员, 承担着全县 65 万多人口 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全县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及医、教、研中心的作用, 但只在占地面积 1 500 平方米的土地建有 6 000 余平方米的医疗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综合用房, 无任何环境绿化区域和医务人员及患者活动场所, 远远不能适应全县人民的健康和中医药的服务需求。2畅 6 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滞后,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网底建设急需加强 因受贫困边远山区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加之地方财政无力投入,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卫生部的标准要求,差之甚远。
据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全县 522 个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化建设 标 准 的 只 有 58 个, 占 村 卫 生 室 总 数 的11畅 17% ,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规划,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速度,确保中医药体系建设的网底作用的发挥。3 对策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卫生事业各项工作的核心,均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而中医药事业又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对此,根据全县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提出如下对策。3畅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扎实的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协调、可持续、统筹发展的观念, 认真落实枟南江县卫生局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划枠, 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过的硬的中医药适用人才,把今年新招聘的 25 名中医药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后,尽快充实到乡 镇医疗机构中去, 充分发挥其作用,卫生局将对全县所有的乡村医生进行一次系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
充实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
广泛招聘一批中医执业医师( 或助理医师)
充实到乡镇卫生院,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3畅 2 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加强乡镇( 中心)
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省中医药管理局补助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经费,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常用的针刺银针、火罐、艾条、脉枕、刮痧板和电磁疗、牵引设备等。
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 添置更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药橱柜, 有力地改变中医药基础・ 3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设施条件和环境,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长。3畅 3 多方争取政策,扩大中医药经费投入的力度 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 积极争取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 给予中医药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争县财政将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并落实兑现,以满足中医工作的开展。
在医保和新农合报账中提高中医药报费比例。3畅 4 努力继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 积极鼓励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南江县名老中医带徒,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予以总结、推广和应用。卫生局将安排一定专项经费, 印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的教材和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预防、治疗疾病的科普知识,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
组织和激励全县中医药人员撰写中医学术文章, 召开学术研讨会,活跃中医药学术气氛。
并在有条件的乡 镇( 中心)
卫生院, 打造具有中医文化氛围的、突出中医特色的“中医馆”。
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名 老中医带徒。3畅 5 加强县中医院的龙头和全县中医药医、教、研中心的建设力度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科学规划县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县中医院选址搬迁,改变县中医院业务用房严重紧缺、无绿化活动场所的现状,并加强县中医院的内涵建设和内部改革,力争县中医院年内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的标准, 真正把县中医院建设成全县中医药 “医、教、研中心”,充分发挥其全县中医药龙头作用。3畅 6 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步伐,完善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经营 按卫生部规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以灾后重建和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动力,科学规划、分期分步骤实施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县在三年内做到人员、房屋、设施三配套。抓好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科普宣传工作四落实, 并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真正解决人民群众“ 有地方看病、 有人看病、 看得好病”的实际问题。总之,中医药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群众之喜爱,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是祖国之瑰宝,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掘。
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以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 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目前的现状和我们提出的对策,努力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使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在短期内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编辑:李倩倩)切实 搞好医学院校非中 医专业中 医学教育 探析孙大志[ 关键词] 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681唱2476(2009)05唱0314唱03 医学教育中无论是中医药院校还是西医学院校,皆实施中医学课程教育,中医院校中医学教育毋庸置疑课程设置多, 整个学习过程能够保证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全面系统学习, 但对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多数只是学习集中医学基础理论、方剂、经络腧穴、辨证、诊法、内科于一体的枟中医学基础枠, 在教作者单位:
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授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 并提议是否能够多教授些知识。
但限于课堂时间短, 中医药内涵博大精深,因此仅凭课堂传授肯定无法达到深入了解中医学的目 的, 特别是对那些想更加深入了解掌握中医学知识的西医院校学生。1 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自 豪, 是我们民族对世界人民的贡献,这也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整个中医的・ 4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推荐访问:**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中医药 事业发展 情况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研讨发言材料4篇2022-08-17
- 中医药法心得体会2022-08-26
-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2022-11-04
- 基于WebGIS的中医药文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2023-09-27
- 2023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2024-01-25
- 2022年度在全市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22年)2022-09-24
- 某医院关于年度“三比三创”活动开展情况汇报2022-08-23
- 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2022-09-21
- 2022X县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全文)2022-09-22
- 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汇报(全文)2022-09-25
- 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