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9篇

发布时间:2022-08-24 10:30:10 来源:网友投稿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9篇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研究探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〇范毅王笳旭张晓旭摘要:县域是连接城乡市场、吸纳转农业移人口、承接城市产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9篇,供大家参考。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9篇

篇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探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〇 范 毅 王 笳 旭 张 晓 旭摘 要 :县域是连接城乡市场、吸纳转农业移人口、承接城市产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构建完 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循环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县域经济的功 能定位,本文认为县域经济主要具有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栽体、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推进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场等4 大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围 绕县域经济主要功能的发挥认为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人口流失严重、产业集聚平台不足、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国整体经济内 循环畅通的相关政策建议。关键 词 :县 域 经 涔 高 质 量 发 展 “双循坏”斩 发 展 格 局 产 业 平 台2019年,我 国 有 1881个县 级 行 政 区 (不含市辖区),县域 总人口约有9. 25 亿人,占全国人 口比重超过65%。如此庞大的人 口规模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消 费市场,也是确保经济内循环畅 通的重要基础。县域是我国区域 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是连接城 乡市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承 接城市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同 时也是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 国内循环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推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居于关键环 节。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县域经济 重视不够,在发展中存在部分县 城工业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人口流失严重等短板弱项,当前 亟需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 加快弥补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弱 项 ,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基础。一 、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功 能定位(一> 吸纳衣业转移人口的 重要軋体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 城镇化发展,是 畅 通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微观经济的基础。与 高等级城市相比,县域空间具有 经济社会成本较低的特点,在距 离、情感、住房、社会服务、便 利程度等方面,更符合农民进城 的现实需求,大多数农村人口的 城镇化是在县域内完成的,县域 就地就近城镇化成为人口在城镇 间流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在我国 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最先允许 从事经商、务工、办服务业的农 民进城落户的,就是县域层面的 集镇和小城镇,随后大城市面向 农村劳动力的大门才逐步敞开。

 县域城镇人口的增长是各类城市中增长最快的,2000-2014年间 城镇新增人口中有56%是在县域 内 [1],以县城为核心的县域城镇 化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重 要、最直接方式。县域对农业转 移人口市民化的承载作用不仅体 现在对本地农民的直接吸纳上, 而且也体现在对外出务工的农民 工的间接吸引上,大多数的农民 工在返乡后并不是回到农村,而 是回到了家乡所在县的县城继续 从事非农工作。我国要在2035年 预期实现80%左右的城镇化发展 目标,最大的突破口不在于城镇 化率己经较高的特大城市和大城 市,而在于1881个城镇化率仍较 低的县及县级市。这也就意味着,

 县域经济需要抓紧补齐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短板,从而为大量农 民进城提供更好的载体支撑。(二)

 承 捿 制 造 业 产 业 转 移6 0 2020年第9 期这:欢位0 农保

 研究探讨的重要平台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乡村 经济的连接点,为现代经济社会 与传统农耕文明的碰撞融合提供 了空间载体。在这一平台上,以 农业为主的县域产业结构逐渐向 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 从而完成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 蜕变。根据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县域经济在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上 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支撑。通常而 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己经进入 或度过了工业化后期,其产业发 展转向了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制造 业或服务业。而县域经济则不同, 我国绝大多数的县仍处于工业化 中期,产业发展上仍以工业经济 为主导。因此,推动县域经济发 展关键就是要推动县域工业经济 的发展。县域发展工业经济具有 两大核心优势,一是相比于大城 市和特大城市更低的发展成本。

 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租金和 用工等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率较 低的制造业会加速向城市外缘或 低等级城市转移布局,这为县域 承接城市产业外溢提供了机会。

 二是县域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我国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集聚 在县域层面,这既包括尚未转移 出去的劳动力资源,也包括转移 后回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 些人的就业仅在乡村势必难以消 化。制造业是吸收低技能劳动力 的最主要渠道,在县域层面承接 产业转移,壮大制造业规模能够 更好的解决县域层面堆积的劳动 力就业问题,从而增加群众收入。

 总体来看,县域己经成为我国制 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三> 推进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全间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城市 居民消费向乡村渗透的平台,同 时也为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提 供了向外推介的载体,对于连接 城乡经济和城乡消费融合具有重 要作用。县域庞大的人口规模孕 育着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 县域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 提振了县域消费能力。根据国家 统计局数据,2018年县域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比重为35. 8%,比 2015 年提高了 1.2个百分点。县域消 费市场的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企业开始将市场下沉到县域层面,

 特别是电商、直播等互联网经济 向县域的渗透,直接激活了县域 层面发展活力,使县域成为消费 市场潜力释放的重要空间。当前, 我国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 护主义、逆全球化、贸易脱钩等 使我国出口并不乐观,如何将外 销有效转为内需,需要从县域层 面集中发力。通过县域经济发展 拓展我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和中小 城镇市场,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 力,为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腾出更 广阔空间[2]。(四)保陣国家粮食安全的 重要战场粮食安全是我国一切工作的 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以县 城为核心辐射带动非农产业发展, 在区域范畴上还包含广阔的农村 腹地,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农 产品供给的主战场和总后方。县 域经济的发展事关我国14亿人口 的饭碗问题,虽然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县域经济保障粮食安全 的重要性并不显现,我国可以通 过进口等途径解决部分食品需求。

 但在全球性危机来临时,解决肚 皮问题就会成为人民最先关心的 事情。一方面,我国巨大的国内 需求依靠国外并不现实,我国任 何一种粮食向国际市场的大规模 采买,都会导致世界粮食市场价 格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危机 本身会带来粮食恐慌,每个国家 都会将粮食作为战略性物资而禁 止大规模出口。今年年初以来, 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幢灾、火灾、地震、水害等灾害 频发,诱发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 巨大担忧。在未来一段时期国际 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确保 自身粮食供给是稳定民心的重中 之重。县域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 要基础和支撑,无论县域经济如 何演化,主要划定在县域层面的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容突破的, 这也就决定了县域在功能上不能 脱离农业。二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 要问题<一>县域人口流失趦势加 重在 县 域 城 镇 人 口 快 速 增 长 的同时,另一个主要的趋势是县 域总人口的流失。据恒大研究院 2018年 对 全 国 不 同 等 级 城 市 行 政单元的一项研究,我国城市人 口存在着一二线城市大幅流入、 五 六 线 城 市 快 速 流 出 的 趋 势 , 2011-2016年 , 以 县 域 为 主 的 五六线城市常住人口分别下降了 0.4个 和 0.6个 百 分 点 [3]。与高 等级城市相比,县域城镇虽然“近 水楼台”,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落2020年第9 期 玄 欢 我 從 6 1

 研究探讨后、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空间较 小等,县域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 仍然有限。虽然当前我国绝大多 数县域城镇人口在增长,但是县 域常住人口减少却是普遍现象, 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小城市人口 向大城市的流动也是一个基本趋 势,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 的不断成熟,县域城镇人口增长 必将放缓,县域总人口的流失状 况将会更加突出。我们需要充分 重视县域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并 根据人口流动配置相关要素资源, 避免资源要素的浪费。(二)

 县 域 户 业 集 聚 平 台 不 足我国县域在产业集聚平台建 设上存在着平台少、层次低的问 题 ,不仅自身孕育产业能力不足, 而且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稳定 产业链方面,与市辖区或省会城 市等大中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 距 。例如,开发区是我国地方承 接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聚的重 要平台形式,但是在经历开发区 整顿后,县级以下大量的开发区 被裁撤关闭,导致县域层面的开 发区总量较少、层次较低,对产 业的吸引力在下降。据统计,在 我 国 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中,仅有47个位于县域层面(37 个位于县级市、10个位于县), 仅 占 国 家 级 开 发 区 总 量 的 21%, 而有国豕级开发区的县不足3%, 超 过 96%的县仅有省级开发区或 者没有开发区。由于县域层面缺 少高等级、高质量的产业集聚平 台,导致县域吸引产业的竞争力 弱,县域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零散 中小企业为主,而难以承载大型 企业。这导致县域承载就业人口的空间小,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外 出务工。从发展实际看,产业平 台载体越少、承载产业发展能力 越差的地区,人口流失也就越严 重。<三> 县 域 经 涔 发 展 不 平 衡 程度高我国县域在经济实力和发展 阶段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 水平差距大、不平衡性突出。据 《2019赛迪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显 示 ,我 国 县 域 经 济 总 量 达 到 39. 1 万亿元,其中百强县以不到 全 国 2 % 的土地和7 % 的人口,创 造了 25%的 县 域 GDP [4]。这意味 着 剩 余 的 1800个左右的县域单 元,总共创造了 29.3万亿元的 GDP ,每个县的 GDP 贡献率不足百 强 县 平 均 水 平 的 1/6。百强县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强 弱,在百强县分布上明显呈现东 强西弱的局面,东部地区有71 个 县市进入百强县,而中部、西部、 东北地区仅分别有19个、7 个和 3 个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强,

 则省域经济也就越强,反之那些 缺少较强县域的省份,其整体经 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县域经 济发展差距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 平衡、不协调,穷县市在产业竞 争中因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营商环境等方面缺陷往往落败于 强县市,最终收入分配格局会遵 循产业发展形成路径依赖,继而 进一步制约县域消费潜力的释放。三 、政策建议(一)

 提 升 县 域 产 业 平 台 产 止和就止承軋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在 于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这就需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以打造高质量县域产业平台为手段, 以本地资源禀赋为依托,全面提 升县域产业经济的竞争力。一是 要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平台的政 策扶持力度,补齐县域内产业平 台公共配套设施短板,通过完善 基础设施、改善配套服务、优化 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要素资源 向县域产业平台集聚,进一步提 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二是以 县城产业发展平台为核心,打造 辐射乡镇、服务中心城市的县域 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发展不是孤 立的发展,而是要站在连接城乡、 服务市场的高度上选择符合本地 发展的产业方向。要立足本地区 资源禀赋优势,引进培育具有潜 在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开发利 用以本地资源禀赋为依托的产品, 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 优势。(二)

 加 快 推 进 以 县 城 为 核 心的县域城镇化进程过去我们在政策上要么强调 小城镇、要么强调大城市对城镇 化的拉动效应,但却在一定程度 上忽视了县城的重要性。县城在 县域经济中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把县城做大做强做好才能提升本 地居民的城镇化进程。对此,一 是要持续完善县域中心城市功能, 提升城区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 度 ,集中发展分散性城市服务体 系,围绕县域城市居民需求,提 供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型城 市中心,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

 二是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县域经 济是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县 域 城 镇 化 也 不 应 (下 转 第 8 8 页)6 2 2020年第9 期 玄 攻 对 從

 研究探讨展路径。增强深圳、广州在区域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协同引领 作用,发挥香港、澳门在世界经 贸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依靠东莞、惠州产业高质量势能,助推 佛山、珠海、中山产业规模和能 力持续升级,培育江门、肇庆做 强产业配套和特色产业,探索差异化的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路径, 进而形成各有分工、合力强劲的 城市群产业发展格局。口注释:① 由于澳门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小,未有统计数据,因此未涉及。香港产值數据来自《世界电子数据年鉴》。② 指 5000人以上、人口密度达到4000以上的互相连接区域。③ 拥有双总部或三总部的企业,其中一个总部在东京湾城市群也计入。参考文献:[1] 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2] 李張.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中共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ZJ.2015.[4】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Z].2019.[5】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Z].2019.[6]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编委会.2013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M].北京:电予工业出版社,2014.[7]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编委会.2017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8] 胡俊凯.东京湾启示录:世界级大湾区的成功秘诀[J].中华建设.2019(5).[9] 王凯,周密.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篇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安图县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

 张念文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指导教师:

 沈英20070318

 摘要县级区域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基本行政地域单元, 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定形式, 是在区域发展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经济学学科。本文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为出发点, 通过对区域经济学中相关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平L 认识, 结合安图县的实际, 分析了安图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以“农业是稳定的基础, 工业是发展的出路” 为主线, 以政府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为主要内容, 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和保障作用, 衡量一个制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应是更多的机会公平和更多的结果效益; 强调了在欠发达县域经济中, 经济要取得大的和长足的发展, 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特色产业为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安图县确立了“水电资源、 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林业资源、农业资源” 为特色主导产业, 努力发展龙头产业的带动效应, 提出了促进安图县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对策, 为实现安图县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意见。关键词:

 县域经济安图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A b str a c tT h e c o u n t y r e g io n is a n b a sic O f a d m in istr a tiV e r e g io nu n it.itd istr ib u te s in th e ∞st_ id e sp r e a do f c h ina .It is f o u n d a tio n ’ in th en a tio n a l e co n o m y . T h e c o u n t y te r r ito r y e c o n o m y is asp e c if ic a l f o rm ,itis ain d e p e n d e n te m e r g in g e c o n o m ic d isc ip lin e in th er e g io nd e V e lo p m e 八te c o n o m ie f o u n d a tio n .^c c o r d in gc o 巾p r e h e n siv ec O n str u c tio nw e ll一o f fso c ie ty 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 c o u n t yt e r ri乞o r y e c o n o Ⅲ y in th e a r tic le , th r o u g hth e e c o n o m ic a ld e v e lo p m e n t th e o r y r e se a r c h to th er e g io n a l e c o n o m ic s a n d th eu n d e r sta 八d in g ,u n if ie dA n T u x ia n th e rea lity ,a n a ly z e dth e h in d r a n c ec o u n t y te r r ito r ye c o n o m yd e v e lo p m e n tr e a s o nw h ic hA n T u x ia n in th ec o u n t yte” ito r y e c o n o m yd ev elo p 舱n tex ists,%a sin gasta b le f o u n d a tio no f th ea g r ic u ltu r e , a n do u tle t o fth e in d u str y , ” T h ec o n t e n t O f D e V e lo p m e n tth eg o v er 衄en tin th e舱r k ete c o n o m ya n d10 c a liz a tio n w a su se d a s e V a lu a tin gin d ic a to r to se le c t asy st e me f f e c tiv esta n d a r d , w h ic hh a s b e e nd e te r m in e d ,- o u ldb esu p p o se dto b e m o r e o p p o r tu n itie sis f a ir a n d th e IIlo r e r e su ltsb e n e f it. E m p h a siz e din th e u n d e v e lo po f C o u n ty te r r ito r y e c o n o 田y ,th ee c O n o m yo fd e v e lo p m e n t叫stf a st,th e s c a r c e r e s o u r c e s u se de n o u g h , ta k ec h a r a c te r istic in d u str y a s su p e r io r ity in d u str y . e sta b lish e d 。

 th er e s o u r c e s o f w a te r , th e to u r ism ,th e m in e r a l,th e f o r e str ya n d th ea g r ic u lt u r e 。

 isth e c h a r a c te r istic in d u str y in T h e T u x ia n ,th ed e v e lop Ille n t m a in ite min d u str y i叩etu s e f f e ct,p r o p o se d p r o m o t e sth eid e 0 10 9 y 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u r e o f d e v e lo p m e n tA n T u x ia n th e e c o n o m y . f o rr e a liz e d A n T u x ia n th e c o u n t y te r r ito r y e c o n O m y tO su r m o u n t th e t y p ed e v e lo p m e n t to p r o v id e s o m e th e o r e tic a lly a d v iso r y 0 p in io n .K ey '- o r d :E c o n o m ic a lo f th ec o u n t yte r r ito r y:

 E c o n o m ic a l o f A n tuc h a r a c te r istic o f in d u str y:t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id e o lo g yII

 第一章绪论1.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 1. 1研究的背景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种特定形式, 是在区域发展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经济学学科。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维。

 县域经济是充满着活力和蕴涵着潜力的经济, 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县域层面上缩小经济差距, 是实现区域经济共同繁荣的基础。

 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由城市经济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 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 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1. 1. 2研究的意义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

 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 产生于春秋, 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 兴盛于当代。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县级在经济、 社会、 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

 目前全国共有2 0 00 多个县( 包括县级市、自治县、 旗), 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 0 %多, 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O %以上, 县域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5 0 %以上。

 县域GDP 约占全国GDP 的6 3%左右。

 同时,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 农业和农民, 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 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 农民收入才能提高, 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

 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

 土地、 矿藏、

 森林、 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

 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 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 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

 同时, 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可以说。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 。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 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

 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 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方才会更强。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 乡村经济、 农户经济几个层次。

 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 集体、 个体私营、 外资、 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

 各个层次、 各种成分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无论哪个层次、 哪种成分实现大的跨越, 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张占斌( 20 0 6年0 3月 ):

 由于各地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 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

 在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的前提下, 资本的趋利性很强, 集聚要素形成经济中心, 需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王瑞璞( 20 0 6年0 1月 ):

 发展特色经济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 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 即经济中自然资源、 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 在某一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 形成县域主导产业, 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中相关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等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结合安图县的实际, 分析了安图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以“农业是稳定的基础, 工业是发展的出路” 为主线, 强调了安图县在欠发达县域经济中, 经济要取得大的和长足的发展, 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应向有较大前向效应的工业发展倾斜的观点。

 应依托得天独厚的资2

 源优势和厚重的长白山文化底蕴, 围绕“水利资源、 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林业资源、 农业资源” 等优势产业, 培育和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同时, 针对以往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及建议, 为实现安图县县域经济的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1. 2研究内容与结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五部分组l成: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

 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与结构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阐述了县域经济的理论基础: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阐述安图县经济发展现状:

 自然概况、 特色产业:

 “水电资源、 旅游资源、矿产资源、 林业资源、 农业资源” 等。

 第四章说明了安图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济总量不足, 发展水平低、 产业结构失衡、 工业发展迟缓、 农业经济发展滞后、 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主要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得出安图县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多渠道筹集资金、 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1. 3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不平衡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在定量、 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提出了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应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县域经济的理论基础2.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区域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是区域经济总量迅速增加, 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是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农业结构有所优化, 优质、 专用农产品增加, 信息、 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传统工业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较大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瓶颈”因素获得突破, 为区域经济的质量提高和向效益型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涌现出了一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各个经济区域内部也都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

 中西部地区的湖北、 安徽、 宁夏、 河南、 江西等省的G D P 平均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西安、 成都、 重庆、 昆明、 乌鲁木齐等城市群己成为中西部地区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核心区, 长江、 黄河、 新亚欧大陆桥、 京九铁路和南昆铁路等交通干线也逐渐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生长轴线。

 四是区域联合和对外开放获得进一步发展。

 东西部地区通过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区际联系逐步增强。

 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与青海省, 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 大连、 青岛、 深圳、 宁波与贵州省等建立了广泛的省市合作交流与对口帮扶关系, 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和**, 加快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步伐。

 继沿海开放之后, 我国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内地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把合肥、 郑州、 长沙、 贵阳、 西安、 成都、 昆明等7 个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扩大了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对外开放的成果, 西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和东北图们江流域等沿边地区的外贸往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是逐步探索和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区域经济

 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特别是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以来, 我国各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探索的一些成功的模式和经验, 如梯度发展战略、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 为促进全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正如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的, 发展中国家始终存在着相对先进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 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对立。

 我国的这一对立表现得比较明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 是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 也始终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曾经提出“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 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将上海、 北京、 深圳等高收入发达地区, 称为“第一世界” ; 将天津、 广东、 浙江、 江苏、 福建、辽宁等大中城市和沿海的上中等收入地区称为“第二世界” :

 将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 东北、 华北中部部分地区的下中等收入地区称为“第三世界” ; 将中西部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地区、 边远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称为“第四世界” 。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的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得益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可以说, 没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就没有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平衡发展战略, 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一, 我国实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是根据中国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经济环境特点, 从整体上划分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先后顺序及全盘发展战略的实施, 找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这一战略的实施, 确定了先东部地区, 再中部地区,后西部地区, 或先东部地区, 再沿着长江、 珠江、 黄河水系发展的先后顺序, 也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战略方向, 作出了科学的战略部署。

 这就为东部的优先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 为东部区域经济的起步与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和

 现实基础。第二, 梯度发展战略等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 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优先发展东部, 极易在东部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充分发挥其对全国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和波动效应的作用, 带动全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 沿海城市和三角洲地区的崛起,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也给其他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典型引路的作用。第三, 梯度发展战略等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 是利用比较优势原理, 充分发挥有限资金、 有限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 为寻求区域经济外向型发展开辟了道路。

 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的振兴崛起, 积极投身对外开放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的作用开了先河,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再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要模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看, 它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它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开发。

 由于交通、 资源和政策环境的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的发展起步晚, 发展速度慢, 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都较东、 中部地区低。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既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 也阻碍着东、 中部地区的进一步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将区域开...

篇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虹。⑨-I张学勇中共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和对策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把2013年确定为“ 产业建设年” ;中共云南省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 5+6” ( 5个支柱产业、6个骨干特色产业) 产业集群;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提出了发展矿、林、烟、畜四大支柱产业,茶叶、核桃、蔬菜、花卉、竹五大骨干产业,培育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 5+1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瓶颈在农业上,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农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产品加工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农业产业链不够长,致使农产品产值较低,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低。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小、散、弱状况一直存在,需持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壮大发展,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进入全县带动发展的龙头企业个数极为有限,产业辐射面较窄,总体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在工业上,一是工业总量小,企业规模不大。2012年,镇沅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3%。骨干企业少,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尚为资源支撑型,尤其是林产中的胶合板、人造板、松香、松节油和煤炭、铅锌初级原料加工特征较为突出。二是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从2012年的工业经济来看.工业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林化工业和黄金生产上,这三个行业一旦发展不好,将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园区正在建设中,集聚效果尚未凸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产业链偏短,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工业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薄弱,对现有资源应用程度不高,深加工程度不够,基本上只是对资源进行了初加工,导致资源性产业链较短,产品处于初级产品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值低;企业融资困难,目前尚未搭建起运转规范的投融资平台。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上,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工业发展滞后,也就决定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城后的生计问题,影响了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的规模和辐射效应不明显;各乡( 镇) 的集镇建设缺乏高质量的建设规划,存在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农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的流转管理尚不明确,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够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是进城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的主要原因,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在信息化建设上严重滞后,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致使产品经济信息处于散乱状态,未能整合到网站上与外界交流,从而吸引社会商界人士的注意,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上,有两大瓶颈问题。一是发展要素贫乏。由于镇沅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慢增长水平上。解决的着力点在交通上。以往我们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直接影响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增加了物流成本,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二是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了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发展,造成了人口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思想禁铟,在思想解放过程中存在不敢解放、不会解放、曲解解放等问题。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一是抓规划。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的空间布按照以恩乐、古城为核心的县城低碳城镇及产业群局,规划区;以勐大为中心,振太、按板、田坝为两翼,以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群规划区;以者东为核心,九甲、和平为辐射,以矿业为主的东边小城镇产业群规划区等三大功能区划分,抓紧制定全县4+5+1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培育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主导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的不断集聚。二是抓扶持。以“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为原则,让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先向发展产业的农户集中,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核桃、瓢鸡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发展,加快“ 一村一品” 经济结构专业村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这一杠杆,激活农民技工培训,让农民实现从“ 体力———————————————————————————一挂钍难坛· 2013· 933卜一万方数据

 您一。幽型” 向“ 技能型” 转变,着力培育懂产业的新型农民。幽蛐三是抓转型。一方面,把握好方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符合全县发展定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全县重要产业来培植发展;同时大力淘汰影响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另一方面,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四是抓基础。抓投资、上项目、强基础、促发展,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大力实施全县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更多的交通项目列项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和“ 五小” 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实施产业扶贫、对口帮扶、易地扶贫项目,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常抓不懈。坚持大型活动招商与敲门招商相结合,综合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小分队招商与蹲点招商相结合,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谋求县域工业经济的迅速壮大;抓好项目储备、抓紧项目审批、抓实项目落实、抓顺项目融资、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六是抓队伍。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把走活干部这盘棋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年轻于部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以“ 强作风、抓落实、促赶超,密切联系群众” 为主题的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五实” 教育活动为总体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于事创业环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七是抓特色。依托瓢鸡、普洱瓷、古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打特色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品牌销售,打造镇沅瓢鸡特色品牌,做特普洱瓷产业。推进普洱瓷项目建设,带动化工、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做特古茶产业,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古茶资源,打造好砍盆箐、海棠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摆脱原料和初级加工的地位。做特旅游产业。打造好芳香谷、美丽乡村和九甲千家寨等自然加生态旅游景观。o( 责任编辑梅国生)( 上接第27页) 把库区建成和谐发展、移民幸福的美丽家园。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采取争取国家和业主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措施,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电开发形成的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打响特色品牌,走精品高效生态之路,打造永胜经济升级版,以产业培育留住移民,以产业发展致富移民。旅游和涉农部门应提前介入,做好产业开发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及时提供各项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移民的科技培训。发展水产养殖产业。4个梯级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永胜县境内金沙江水位高程大幅抬升,累计形成上百里的人工长湖,江面更宽,江流更缓,可为水产养殖提供近30万亩的水域面积。当前要加快确定好各水电站库区水面使用权和收益权,并在岸边选择适当地块,超前规划兴建水产养殖良种繁育供应场、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贮藏加工厂等,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化,带动群众实现从“ 农民” 到“ 移民” 再到“ 渔民” 的华丽转身。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将自然风光、人文景光、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主打移民新集镇牌,打造俯观长湖、卧听涛声,一座北边靠山、南边临江,体现湖光山色、集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湖滨生态园林移民新集镇——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主打水利水电工程牌,建设高峡出平湖、湖长百里,上下湖相接、四湖相连,水面舒缓—一34雌毫婕拄· 20 13· 9卜—————————————————————————一万方数据悠长,适宜开展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项目的景观;主打边屯文化牌,以毛氏文化和他留文化等为代表,整合旅游资源,纳入丽江旅游规划并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对接,力争将其培育成永胜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树牢生态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随着沿江一线库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实施永胜县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战略,利用金沙江河谷优越的光热条件和充裕的土地资源,以云南太阳谷果业公司在涛源镇建设10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基地为契机,依托基地辐射带动,选择市场前景较好、适宜当地种植的果树品种。近期宜以柑橘为主,辅之以油橄榄、山核桃、芒果等,把沿江一线建成绿色经济带,让生态产业发展带来青山碧水,换来库区移民富、企业强、生态美的新气象。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将永胜县财政支出、项目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电站业主应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主动协同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因水电开发所形成的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新兴资源,积极探索加强企业与地方共建共赢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库区移民能合理分享到持续效益,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生态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稳定的和谐发展长效机制。o( 责任编辑王晓卫)

篇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 卷201 1 年 9 月 第 3 期 石 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U R N A I O F SH I J IA Z H UA NG T IE DA O U N IV E RSIT Y ( S0 C IA L

 SCI ENC E ) V o lJ 5 N O. 3 S ep.20 1 1

 文 章 编号 :

 2095 —0365(2011) 03 —0017 — 05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 吴建 民,

 孙 博 ,

 李旭 波 ( 石 家庄 邮 电职 业技 术 学 院 邮政 通信 管理 系, 河 北 石 家庄050021) 摘 要 :

 县域经济是 以县城为 中心、 乡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 的区域经济 , 具有农村性、 地 域性、 层次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是整个 国民经济的基础 , 关系到 改革、 发展、 稳定 的大局。基于 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具体状况, 全面分析 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 问题 , 指 出了发展的 特 点 , 总结 了河北 省 县域 经 济 应该 侧 重 的方 向和 重 点 , 为 今 后 的路 径 选择 提 供 理 论 和 实 践基 础 。

 关键词 :

 河北省 ; 县域经济; 发展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K 902 文 献标 识码 :

 A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 、 集镇为纽带 , 以广 大农 村为 腹地 的一 种 区 域 经 济 , 总 体 上 属 于 一种 门类齐全、 行业众多、 功能完备 的经济单元 , 具有 完整性 、 系统性 , 又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区域经济 ,

 实质上是一种行政 区经济 。具有农村性 、 地域性 、

 层次性 、 综合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_1 ] , 包括 县及 县级 市但 不包 括市 辖 区在 内 , 对于市 域 、 省域 乃至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 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2 ] 。目前县域经济 已经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 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重 要 环 节 , 是 国 民经 济 的 重 要组 成 部分 , 也是 当前 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一个 重要 支 点 。

 一、河北省县域 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 省地 处华 北 平 原 , 环 抱 京 津 、 濒 临渤 海 、

 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 地貌类型多样 ; 境 内既有全 国贫 困县 也有 全 国经 济 百 强 县 ; 既 有 交 通 发 达 的 平原县也有交通极其落后的山区县 ; 既有资源大 县 也 有农 业 特 色 县 等 , 县 域 类 型 齐全 。全 省拥 有 136 个县域( 不含市辖 区, 下 同) 仅次于四川 I , 排全 国第 二位 , 其 中县级 市 22 个 , 县 108 个 , 民族 自治 县 6 个 ; 截止到 2008 年末 , 全省县域人 口 5

 851

 万 人 , 占 全 省 人 口 比 重 的 85. 55 17. 83 km , 占全 省 总 面 积 的 94. 98 o A ; 县 域 经 济 总量 占全省经济 总量的 71. 54 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占全省 的 52. 1

 人 口占全省 就业 人 口总 数 量 的 78. 38 县域 经 济发 展表 现为 以下 几点 :

 一 是农村 性 突 出 。

 从县域户数来看 , 农村住户 占 79. 33 看 , 农村人 口占县域总人 口的 86. 97 业从 业 人数 占乡村 从 业 人 口 的 51. 45 产业产值近年来有所降低, 但仍然保持在 15 以上 ; 农 业 占重 要 地 位是 河 北 省 县 域 经 济 的 重要 表 现 。二 是 县 域 经 济 规 模 逐 渐 壮 大 。2008 年 全 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 11

 551. 26 亿元 , 比 2007 年 增 长 17. 82 , 占全 省 GDP 的 71. 54 总 值达 到 100 亿 元 以 上 的县 ( 市 ) 有 37 个 , 5O~ 100 亿 元 的 有 45 个 。三 是 产 业 结 构 有 所 改 观 。

 全省县域非农业 产值为 9 728. 27 亿元 , 比 2007 年增 加 18. 60% , 占县域 经 济 生产 总值 的84. 22 ; 县 域 面 积 ; 县及县 以下社 ; 县 域 内就业 。河 北省 ; 从人 口来 ; 农林牧渔 ; 虽 然 第 一; 其 中生产 ,

 一、二 、 三产业 的 比例达 到 15. 78 :

 54. 91 :

 29. 31。

 四是县 域 储 蓄 能 力 逐 步 增 强 。2005- - 2008 年 河 北省 县 域 城 乡 居 民储 蓄 余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6. 83%, 占全省 城 乡居 民储 蓄余 额 6O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积累了雄厚资金 。

 左右 ,

 收稿 日期 :

 2011 一O 4 一 O8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40901068) 作者简介 :

 吴建 民( 1974 一) , 男 , 讲师 , 研究方 向 :

 区域经济及 邮政 地理 。

 18 石 家庄 铁道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 5 卷 五是 财政 收入 进一 步增 加 。全 省 县域地 方 财政 预 算收入 2008 年达 300. 17 亿元 , 占全省地方财政 预算收入 30 左右 , 2005- - 2008 年年均增长率为 25. O1

 , 增 强 了县级 政 府对市 场 的调控 能 力 。六 是县 域 乡村人 员就 业结 构趋 向良好 。主要 表现 在 乡村 就 业人 员 中非 农人 员 就 业 比重 的增 加 , 2008 年 已经达 到 48. 55 , 为 1

 298. 85 万人 。

 总之 , 河北 省 县域 具 有 数 量 众 多 、 层 次 齐 全 、

 地位突出、 特色明显等特点 。县域经济直接关系 到全 省整个 经 济社会 的进 步 和人 民生 活水平 的提 高, 是全省社会发展 的基点 、 经济进步的基石 、 和 谐 稳 定 的基 础 、 “ 富民强 省”建 设 的基本 , 是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动力 和源 泉 。县域 经济 已经 是构 成河 北 全 省 经济社 会 发 展 的重 要 部 分 , 是 消 费 的 重 要 场 所 、 就 业 的重要 方 面 、 资金 积 累 的重 要 渠 道 、 劳 动 力 的重要来 源 , 这 就 决 定 了 做 大做 强 县 域 经 济具 有更 加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二 、 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 的问题 ( 一) 地 域不平衡 问题突 出

 由于 自然禀赋、 历史传承等因素 , 河北省县域 经济 呈现 出 巨大 的 区域 不 平 衡 性 , 整 体 实 力 发 展 较弱 , 发展 水平 不 够高 。根 据测算 , 近年来 河北 省 县域经济发展 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 , 发达 或较 发达 县域 呈 环 状 分 布 , 基 本 上形 成 了 以唐 山

 市为 核心 的 圈层 , 包 括遵 化 市 、 迁 西县 、 迁安 县 、 滦 县、 乐亭县、 唐海县 、 玉 田县等; 以石家庄为核心的 圈层 , 包括鹿泉市 、 新乐市 、 正定县、 晋州市、 栾城 县、 辛集市、 藁城市等 ; 以邯郸市为核心的圈层 , 包 括邯郸县 、 武安市 、 涉县等 ; 以北京为核心的圈层 ,

 包括 涿 州 市 、 三河 市 、 香 河 县 等 ; 欠 发 达县 域 多 分 布在 山 区 、 冀南 平原 和冀 中东 部地 带[4 ] , 如河 北 省 2008 年 国家级贫困县有 39 个 , 冀北山区就有 16 个 , 占 41

 。县 域 经 济 区域 性 差 距 过 大 , 不 仅 会 影响 到河 北省 经 济 的协 调 发 展 , 而且 会 影 响 到 一 些改 革措 施 的顺 利 实 施 , 并 最 终 影 响 到全 面建 设 小康社会的进程 。

 ( 二) 产业结构有待进 一步优 化 在县域经济 中, 第二产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改 变 了县域 经济 的产 业结 构 , 推 动 了地 区发 展 ; 不 同产 业存 在 的差别 受 到诸 如交通 、 自然资 源 、 劳动 力以及市场等因素 的限制; 第一产业 比重逐渐下 降 , 第二、 三产业 的比重加强 , 县域经济更多地依 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 但第二产业规模远 大 于第三产业 , 第三产业增幅较小 , 跟不上第二产业 的发展速度l3 ] 。总体来看 , 第二、 三产业特别是第 三 产业滞 后 于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需 求 , 工业 化 水 平 较低 、 新 型工 业增 长缓 慢 是 制 约 河 北 省 县域 经 济 的主要因素 , 初级产品多、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 商 品少 。

 以农 业 为 基 础 , 大 力 拓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特别 是 第三产 业 将 是 提 升 河北 省 县域 经 济 实 力 、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

 ( 三) 具 有 辐 射功 能 的 中心城 市 短缺 ,

 城 镇化发展滞后 中心城 市往 往 是 区域 经 济 的增 长 极 , 一 般 是 个 地 方 的政 治 、 经济 、 文 化及科 技 中心 。依 据 空 间联 系 理论 , 城市 不仅 仅积 聚 了优先 发展 的要 素 ,

 而且 还 会对 周边 的县 域 产 生 较 强 的辐 射 作 用 , 同 周 围广 大地 区保 持着 密切 联 系 , 具有 控 制 、 调 整 和 服务 功 能 , 中心城 市 的发 展 可 以 促 进 城 乡产 品 的 贸易往来、 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 促进农村文明的 建设等 。与东部地 区其 它具有 可 比性 的省 份相 比, 河北 省 中心 城市 较少 (见 表 1) , 对县 域 经 济 的 带 动作 用 较 弱 。从 表 1 中可 以发 现 , 河 北 省 每 个 地 级市 平均 所 拥 有 的县 域 数 量 最 多 , 是 广 东 的 4 倍 , 江苏的 3 倍 ; 河北省拥有县域数量最多的是保 定 市 , 有 22 个 县域 , 山 东省 县 域 最 多 的地 级 市 为 济宁市和德州市各拥有 10 个县域 , 江苏省为盐城 市 , 有 8 个 县域 , 浙 江 省 为 温州 市 和 丽 水 市 , 各 拥 有 8 个 县域 , 福建 省 为三 明市 , 拥有 10 个县 域 , 广 东省 为 韶 关 市 、 梅 州 市 和 清 远 市 , 各 拥 有 7 个 县 域 。地 级市 数量 少 , 每个地 级 市拥 有 的县域 多 , 县 域 经济 受 中心城 市 的辐射 作用 小是 河北 省 县域 经 济 发展 落后 的一 个重 要原 因 。

 同时 , 与发 达省 份相 比较 , 河北 省 县域 城镇 化 程度不高 , 县域城镇化率低于山东 、 江苏、 浙江、 福 建及广东省 , 比江苏省低 9 化不足影响到了农 民收入 的提高 、 市场 的有效需 求和 扩大 。

 一左右( 见表 1) 。城镇 ( 四) 优越 的 区位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区域经济 而言 , 区位反 映了一个地 区与 其他 地 区的空 间联 系 。经济 区位 的优 劣 导致 了市 场化 机会 和市 场 化 程度 的不 同 , 并 引起 其 他 经 济 增 长 因 素 的 差 异 , 促 使 了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的形 成 。

 河北 省 环 抱京 津 、 面 临渤 海 , 是 华 东 、 华南 和西 南

 第 3 期 吴建 民等 :

 河北省 县域 经 济发 展 :

 现 状 、 问题及 对 策 19 等 区域连 接 “三北 ” (东 北 、 西北 、 华 北 )地 区的枢 纽 地带和商 品流通 的中转站 , 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

 在 136 个县域 中有 14 个县域环绕京津、 7 个县域 面临渤 海 , 还有 更多 的县 域位 于交 通干 道 附近 , 然 而优越的区位条件并没有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 优势 , 没有把区位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 。

 表 1 河北省与东部省份相关指标 比较 注 :

 资料来 源 :

 《 2009 年 中国县 ( 市) 统计年鉴 》

 ( 五) 工 业企 业发展不足 长期 以来 , 工 业 企业 一 直是 县 域 经 济 的重 要 支 柱 、 财政 收入 的重要来 源 , 对 带动 县域 经济 和促 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2008 年 , 河北省 县 域 规 模 以 上工 业 企 业 个 数 仅 为 9 277 个 , 除 了 比广东省高外 , 远低于东部其它可相 比省份( 见表 1) 。由于工业发展滞后 , 河北省县域产业结构层 次 不 高 , 人 均财 政 收入较 低 , 政府 缺乏 对社 会 经济 发展 的调控能力, 致使人均收入水平 和储 蓄余额 与东 部 其它 省份 有较 大 的差距 。例如 由于工业 企 业 发展 不足 , 农 民就 业渠 道较 少 , 河北 省农 民人 均 收入 远低 于东部 发达 省份 , 仅仅 高 出全 国水 平 34. 8 元 。

 ( 六) 制度 性障碍 依然存在 制度性障碍体现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上主 要有 以下三个 方 面[5 ] :

 一是 项 目审批 时 间过 长 , 手 续繁 杂 。相 当一 部分 县 ( 市 )经 济处 于 起步 发展 阶 段 , 经济增长主要靠资金投入和项 目建设来带动,

 而省 、 市 两级 政府 对县 内经济项 目审批 时 间长 、 手 续 多 , 严 重 影 响 到 项 目发 展 和 产 生 效 益 的速 度 。

 二是职能部门特别是县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服务 意识仍需加强 。“ 官本位” 思想仍很严重 , 缺乏为 民服务意识 , 企业 日常接待工作繁重, 不堪重负 。

 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 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 职能部门的管理教育 , 是改善河北省投资环境、 促 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三是扩权强县的配 套政策还不到位 。在全省开展 22 个扩权强县试 点 中 , 与省 里 的对 接 工 作 和 扩 权 强 县 的 配套 政 策 落 实工作 进 展不 能迅 速到 位 , 影 响 了工作 开展 。

 三、 推 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 一) 以农 业产 业化 为 契机 , 加 快传 统 农 业的改造 河北 省是 农业 大省 , 农 业 是 县 域 经 济 的重 要 组成部分 , 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是发展县域经济 的 关键 环 节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是 县 域 经 济 的 突 破 点 。一要 发展 壮 大 龙 头 企业 或 产 业 基 地 , 加 大 对 其 支 持和 扶持 的 力 度 , 引 导 龙 头 企业 或 产 业 基 地 与农 户建 立长 期稳 定关 系 , 实现 企业 增加 利润 、 农 户增加收入 ; 二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 体系 , 强调软硬件环境建设 , 重视农业科学研究,

 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 新 品种 。针对传统农业的 低效率, 加快传统要素向现代化要素转变 , 变土地 资源为土地资本 、 农村资金为农村资本、 农业劳动 力为人力资本 , 通过农业推广 活动或职业教育的 方式向农 民进行投 资, 使得农 民能够采用并有效 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 , 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是县 域 经济 的基 础 , 对提 高农 民收入 、 稳 定 社会 有着 重 要 地位 , 大 力发 展 生 态农 业 、 高效 农 业 、 现 代 农业 等是实现河北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

 ( 二) 以建设 特色经 济为推 动县域 经 济 发展 的起 点

 特色经济是指从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 赋 出发 , 根据 本 地 区 在某 一 阶段 的要 素 禀赋 的结 构 , 在某 一产 业或 产 品上构 建 ...

篇五: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47

 .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21,29(20)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uide西丰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朱明生(铁岭市西丰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辽宁 铁岭 112400)[ 摘要 ] 本文通过对西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当地县域经济现状与优势,系统分析了西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推西丰县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 县域经济;现状;问题;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 ] F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6-1995(2021)20-0147-02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的突破口和新思路。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提高西丰县经济总量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全局。1. 西丰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目前就我县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较薄弱,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后,和省内先进县(市)有很大差距。从 2020 年预计数据来看,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48 亿元,增长 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6 亿元,增长 15.5%;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 1.4 亿元,增长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8 亿元,增长 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7.4 亿元,增长 2%;外贸出口总额完成 2348 万美元,增长 2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12575 元,增长 7%。生命健康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9 亿元,税收 2700 万元。总体上来讲,我县经济总量不大,财税来源不稳,增长较慢;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还有差距。这种严峻现实要求我们,要努力寻找发展着力点,千方百计壮大我县县域经济,在实现赶超发展上加快速度、加大步伐,实现提质增效、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西丰县经济总量不大,重点经济指标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财税来源不稳,增长较慢;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还有差距。二是财政收入不高。西丰县经济总量不大,规上企业不多,导致财政收入不高。财政收入的增加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捉襟见肘,用于改善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不足。三是产业结构不科学。三产占比为 40.9:11.9:47.2,二产占比严重不足。特色农业拉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生产还是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为主,种养、加工、流通关系不紧密。效益和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占农业比重还不够大;公司化经营链条还不健全。二产基础薄弱,规模小、比重低。无论是从项目建设的总量,还是从经济的体量,“小散弱”的局面仍未打破。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产尚未形成规模,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商贸集聚作用不强。3. 几点建议3.1抓招商、扩总量,培育壮大县域工业发展新动能招商引资既是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环节,也是补短板、增后劲、促升级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善于运用政策。党的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经济建设工作均有一系列大动作,比如,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市“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等等,我们面临着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要真正把这些政策学懂、弄通、用好,充分运用到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上,推动我县招商引资走出新思路。二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抓住我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为着力点,充分利用“中国鹿产业第一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梅花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品牌优势,进行精准招商、优势招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三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要充分利用我县工业园区作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的金字招牌,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洽谈会、博览会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招商引资活动。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发展。采取措施,盘活停建项目和停产企业,**土地指标问题。四是创新招商模式。当前我们的招商主要是政府主导,这种方式有优势,但也存在专业化和市场化不够的问题。在招商模式上,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企业的人脉优势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推进“政府 +企业”“政府 + 商协会”“政府 + 咨询公司”“政府 + 科研单位”的联合招商模式。围绕产业链条的延伸,针对已签约落地的知名企业,开展配套服务,掌握上下游企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链条式、集群化招商。五是抓好现有企业。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要提高对西丰域内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帮助现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对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扶持,帮助他们壮大。要着力降低企业发展的各项成本。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技术改造、技术升级项目,不断提高

 . 148

 .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21,29(20)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uide本土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技术成本。金融部门要强化对西丰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推进“促保贷”“政银担”等模式的增量扩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做大“资金池”容量,创新合作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扩大服务范围,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在招商工作中,要优先考虑与我县现有项目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降低企业产销成本。3.2抓乡村、促振兴,培育壮大县域农业发展新动能“乡镇经济不繁荣,县域经济就不会繁荣”。县域经济的突破重点在乡村振兴上,这方面潜力大、空间大、增量大,离开了乡镇,县域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兴旺,这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要聚合产业资源,放大产业优势,做实产业基础,做大主导产业,培育竞争新优势。依托三大功能区划分,结合本乡镇的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实际,找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谋划好本乡镇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抓好“一乡一业”。不断提升南部乡镇特色产业规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加大北部现代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形成绿色品牌效应;不断壮大中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牵动引领效应。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使分散的个体农民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大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和壮大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个要求,也是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前提是要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增强“造血功能”,依托“七种产业扶贫模式”,开展以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自主经营式扶贫,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以“精准”为要义,不断强化“脱贫路上党旗飘”微信平台的抓党建促脱贫作用,充分利用“三卡”工程和金融扶贫“四个体系”,发挥行业扶贫作用,释放产业扶贫效能。有效利用好上级系列扶贫政策;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采取入股分红等形式让利给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3.3抓市场,拓领域,扩大县域服务业发展半径一是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发展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集聚效应,形成交通便利、批发和零售业态集中、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培育百货商场或知名品牌连锁超市、三星级以上酒店等,促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二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农村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农业生态产品扩大销售,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鼓励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企业投资建设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工程,实现网购网销,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广泛交流与推广,实现市场的电商全覆盖。三是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以生态农业观光为基础,养生文化为主线,鹿乡文化为底蕴,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品牌,科学设计旅游项目,整体规划全域旅游布局。依托“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中草药之乡、生态养生健康之乡”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 + 旅游”模式,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休闲观光园区和旅游景区。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景区建设、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培育一批森林度假、山地休闲、温泉滑雪、花卉中草药材观赏、民宿民居等特色旅游产品;发展一批“农家乐”特色村,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水平。四是推动县域服务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构建与制造业、农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积极帮扶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政府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重点解决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向小微企业初创者提供服务力度,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小微企业创办成功率。3.4抓改革,促发展,激活政府服务效能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摒弃旧的发展方式、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把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一是激发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科学界定事权范围,提升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积极性,增加乡镇政府财力。抓好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税收收入增量返还政策,加强乡镇国库建设,激发乡镇发展活力。推动农村改革,做好土地确权登记,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好基础。二是推动“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落实省市要求,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在营商环境的卡点、堵点、痛点方面下功夫。承接好上级下放的审批权,推行网上审批、审批代办制。三是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园区管理及服务能力。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要求,精简整合机构,理顺权责关系,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模式。创新用人机制,构建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权责统一的管理制度。4.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新发展,西丰县将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发展壮大西丰县县域经济总量为核心发展要务。对于经济发展短板要千方百计补齐,最大化地促进新时代西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1]金雨.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 ,2012.[2] 张秀生 . 县域经济发展 : 现状、问题与对策 [J].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470-47.

篇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 市场经济103关于陆良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丽果(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投资促进局,云南 曲靖 655600)摘要: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产业调整结构、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支撑点,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民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陆良县民营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并对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一、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在一系列制度激励下,民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支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陆良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近年来,陆良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攀升。2020年以来,全县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坚持骨干支撑与新兴培育相结合,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推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投产达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稳步推进“一园三片”43.9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收储工业用地1054亩,完成12.5千米供水管网建设,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9户。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清欠中小企业账款4.97亿元,964户企业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节约电费7987万元,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29:40。非公有制经济完成1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比重为53.3%,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截止2021年4月,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4565户,注册资金27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市场主体有12143户,占总量27.25%,注册资金60.75亿元,占总量21.95%;第二产业市场主体有2309户,占总量5.18%,注册资金85.76亿元,占总量31.29%;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有30113户,占总量67.57%,注册资金128.2亿元,占总量46.76%。三、陆良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规划相对滞后。一是产业总体规划前瞻性不足。产业布局倾向于本地狭窄空间、传统产业。产业规划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标准不够、编制不齐,发展战略预判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不平衡、不匹配。一产大而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高,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低;二产基础薄弱,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环保压力加大;三产缺少地方特色,趋于同质发展,物流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产业规划系统性不强,缺少聚集度高、专业性强的功能中心,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无法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二)产业层次较低1.市场主体规模小。我县市场主体总量为44565户,占全市比重的11.7%,个体工商户多,注册企业少,两者比

 商业 2.0 市场经济104例为7.46:1。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企业仅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6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仅32家,没有产值超10亿骨干工业企业,缺乏龙头支柱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应。2.民营经济质量不高。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产销结合程度低,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生产内生动力不足,抗灾减灾能力弱,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够。农技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盲目跟风发展产业现象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忧”。二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全,经济效益较低。传统工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基本属于来料加工型企业,产业关联度低、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受产品价格、市场行情影响等波动较大。三是第三产业结构体系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信息服务、物流、现代科技服务企业和现代新型产业发展缓慢。(三)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一是创新平台层次不高,企业研发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对创新相对缺乏动力,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投资周期长。据调查,全县有单独研发机构或研发团队的仅12家。二是民营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传统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长久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使得大部分传统行业缺乏科技意识,忽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上民营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无心顾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吸收能力。三是我县民营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型企业,高端人才集聚不够,技术水平档次不高,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在创新发展中,鲜有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也较为艰难。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四)市场活力不足。一是疫情管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前,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疫情对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现金流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滞压、物流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低等问题。目前企业产能利用率50%以上的只占22%,实现完全达产达效的只有2%,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力较往年下降。从税务部门反馈的情况看,由于企业经营交易频次及额度均比往年减少,加之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在纳税人开票户增长的情况下,全县税收收入只比往年同比增长5%。三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信心普遍不足。在疫情全球化、常态化的趋势下,大多数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不乐观,经营信心不足,投资者更加谨慎,投资欲望下降,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五)民营经济转型缓慢。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加之受到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挑战,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虽然过半,但总量小、规模小、发展慢、层次低、竞争弱的问题依然明显,使得经济转型缺乏市场支撑,经济转型步履沉重。传统产业小弱散,高耗能、资源型、原料型、初加工等产业特征仍然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六)融资能力普遍较弱。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期限短、续借难。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申贷程序审批手续繁杂,防范信贷风险要求严格,拉存款办法多,放贷款困难多。二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不重视诚信机制建设,存在贷款逾期、财务管理不规范、征信不合规,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三是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市场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七)民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结构规范、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二是“人治”现象突出。不少民营企业还停留在过去“家族式”、“作坊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中,任人唯亲,权力过于集中,裙带关系严重,中高层管理者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限,难以施展管理水平,制度失去权威性,多头管理现象普遍。三是企业文化体系严重缺失,导致思想意识短期化。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局限,认为企业的主要使命就是争取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企业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而是要以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结合,才能谋求长远发展。(八)营商环境存在短板。一是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不能按照承诺的期限办结,企业重复跑路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部分职能

 商业 2.0 市场经济105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落实政策、执行法规时灵活性不够,一些扶持项目和资金安排、行政审批和执法等方面还存在速度不一、标准不同。三是落实法规政策不到位。少数部门存在本位思想,各部门政策要求不统一。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存在选择性“亲”和“清”问题,不愿积极主动开展涉企工作,特别是对一些问题企业更是避之不及。四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形成集中要素保障能力,在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三张牌”战略部署,打造全省“高端食品基地示范区”新目标新定位,将陆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奶及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走在全省前列的现代农业强县、滇中城市群重要支点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持续培育和引进新型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生动格局。以产业规划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产业统筹发展。稳定一产、壮大二产,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消除产业同构化和发展松散化现象。通过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抓平台打造、抓招商引资、抓龙头带动、抓骨干支撑、抓产业链延伸,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二)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是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扩大水电气等直接交易市场主体范围,及时出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督促水电气供应单位主动服务企业,确保优惠政策全覆盖。二是切实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共享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运输、中转、仓储、配送全流程资源共享,发展集约化、协同化物流配送模式。(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一是积极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研发补贴。通过多种方式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加大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资助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通过企业员工在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三是强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通过各种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四)完善资源要素保障。一是保障企业用地供给。加强土地收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更适合产业发展的土地。二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高校和民营企业合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加强民营企业自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奖励制度,对引进的人才给予购房补贴、个人所得税、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扶持。(五)着力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采用政府“搭台”,银行、企业“唱戏”的方式,加强银企“线上线下”对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拓展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支持开展信用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支持民营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等资产进行担保融资。三是创新信贷风险政府担保补偿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降低融资费用。(六)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一是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蚕桑、蔬菜、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切实为农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不断把农村市场的潜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三是依托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一园三片区”的定位,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至2个主导产业,引导民营企业集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等方式,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严格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费率等各项政策。三是建立企业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深入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企业欠款清偿力度,严格失信约束机制。四是完善“政企直通车”服务体系。及时受理企业投诉事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政策、融资、市场、用工、用地等各类困难。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公开企业减负政策、财政奖补政策、惠民利民政策等信息。

篇七: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发改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市发展和改革局 一、发展态势与工作措施(略)

  我市 XX 年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二)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三)城镇化步伐加快。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

 (五)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主要工作措施:一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不懈地以工业化为主导;三是坚持 澳 不懈地发展民营经 烟济;四是坚持不懈 许 地完善县域行政管 兰 理体制;五是坚持 凶 不懈地抓招商引资 烃 ;六是坚持不懈地 陨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句 。

 二、存在的主要 姚 问题

  1.经济 售 发展质量不高。我 釉 市一、二、三次产 措 业普遍存在层次低 美 、效益差、布局不 扣 合理的现象,企业 蜕 “数量多、规模小 夫 、布局散、竞争弱 嫡 ”,缺乏骨干企业 玄 和核心产品;经济 盎 持续快速增长的基 泅 础尚不牢固,发展 侩 缺乏足够的优质大 恩项目支撑;国民经 东 济的增长方式仍处 撩 于以数量型增长为 辛 主

 导的阶段,区域 弱 经济综合竞争力不 佯 突出,尚未形成核 须 心竞争力。

  2 藕 .城镇经营水平尚 靶 低。从总体上分析 郡 ,我市城镇化速度 概 较快,但城镇管理 酶 体制不健全,管理 嗓 相对滞后,部分区 言域虽然已由农村经 宅 济转为城镇经济, 诊 但是城镇管理体制 赏 仍然沿袭旧有的农 捡 村管理模式,难以 猩 适应快速发展的需 敷 要。经营城市的水 届 平较低,单位面积 谦 的城市建成区税收 斟 产出少,城市经营 悉 效益较差,这一问 借 题将严重影响×× 鉴 城市化、工业化和 针 现代化发展。

  逸 3.财政支付能力 秧 不足。XX 年我市 莱 虽然完成财政总收 霞 入3。2 亿元,财 劈 政收入质量也逐年 峭 提高,但全市财政 慰 预算依然吃紧,在 跳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 厚 、建设项目引导性 秧 投资、科技创新资 往 金配套等方面财政 寐 支持力度仍然较弱 筑 ,对区域经济发展 志 将带来不利影响。

 午

 4、就业和社 凸 会保障工作仍需完 殉 善。就业和再就业 典 压力仍然较大;社 忍 会保障制度有待进 投 一步健全;农村新 泼 型合作医疗试点工 役 作有待于稳步推进 点 ,公共卫生体系需 望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 役 善,群众看病贵、 青 看病难的问题未得 恫 到根本解决。

  毋 5、农业和农村经 便 济结构调整相对滞 卯 后。农民负担虽然 搞大幅度减轻,但农 洗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捕 尚未形成。

 三、对 各 策措施

  发展县 郁 域经济是一个全新 蛀 的课题,需要在实 乓 践中不断

 总结完善 掌 。最重要、最关键 匪 的问题,就是围绕 钮 目标任务抓落实, 误 着力解决好政府职 奢 能和机关作风、干 姚 部的思维、精神状 彰 态和能力水平等方 攻 面存在的问题,努 靖 力营造一个加快县 传 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貌 环境和工作氛围, 琳 把加快发展县域经 壶济的各项措施落到 耐 实处,干出实效。

 脂

 我市在发展县 姻 域经济中,要调动 构 全市积极性,制定 瓢 完善的政策措施, 媚 狠抓落实,确保县 躁 域经济取得继续长 巍 足发展。

  (一 支 )统一思想,提高 弹 认识,加快县域经 郊 济发展

  思想的 墨 解放程度,观念的 依 更新程度,决定着 空 经济发展的速度。

 蜘 发展县域经济是提 盐 高县域经济实力的 株 需要,是提升县域 涩 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帜 ,是全面建设小康 爵 社会的需要,是应 置 对全球和全国经济 诣 结构调整转型的需 咀 要,也是抢抓建设 杂 现代新××历史机 遭 遇的需要。应当立 糖 足全局,把握经济 娩全球化和新科技革 形 命带来国际产业分 无 工的机遇,利用跨 归 国企业重新配置生 农 产环节、分销网络 椭 、供应链管理以及 室 沿海地区产业向内 读 地转移的有利条件 澳 ,高起点规划、大 因 手笔入手,科学布 旅 局经济,为××未 锹 来发展描绘蓝图。

 乘

 全市上下应当 欣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 脆 会统揽全局,以市 位 情、镇情、村群为 届 起点,高度重视对 募 发展县域经济工作 音 的领导。市委、市 挚 政府和各乡镇街道 再 办事处成立加快发 你 展县域经济工作领 司 导小组,负责加强 霸 对县域经济发展工 悦 作的指导、协

 调、 筋 检查、督促,承担 洗 规划、组织、指挥 特 、协调、控制等职 镍 能,促进宏观经济 芥 持续、健康、协调 抽 发展。

  (二)

 吮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 谊 济稳步增长,扎实 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贞 村建设

  抓住国 泽 家加大支农力度的 婚 机遇,在稳定粮食 肝 生产的前提下,加 垢 快推进我市农业结 拦 构战略性调整,确 戚 保农民收入持续稳 烛 定增长。通过政策 室 指导、规划引导和 店 项目带动,积极推 哇 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赠 、专业化生产、产 虱 业化经营。大力发 椽 展特色农业,重点 瑶 开发无公害、绿色 惟 、有机农产品,集 秤中力量建设好优势 腋 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过 。加大农业基础设 泄 施建设力度,重点 踩 改造大中型涵闸泵 音 站,疏挖骨干排灌 熄 渠道,整险加固大 凌 中型水库和重点病 淀 险小型水库,提高 琉 抗灾减灾能力。抓 徊 好乡村道路、农村 穴 沼气建设。大力实 小 施农村安全饮水工 吝 程,继续抓好高产 挚 农田、血防灭螺工 援 程建设,不断改善 张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萧 。推动贫困地区经 哪 济开发,重点抓好 益 柴湖移民区的扶贫 饯 解困。建立健全农 肘 民工跨区域就业服 疚务体系,加强农村 拾 劳动力技能培训, 瘴 引导富余劳动力向 蜕 非农产业和城镇有 赠 序转移,力争全年 赎 新增转移劳力 2 万 哦 人,达到 15 万人 败 以上。编制、实施 敲 村庄建设规划,整 莉 治环境卫生,改善 椅 村容村貌。加强全 节 民法制教育和农民 荔 素质教育,每个乡 术 镇选择 1-2 个村 显 启动社会主义新农 红 村建设。

  (三 荫 )着力推进结构调 碧 整,突出工业和服 雷 务业发展

 一是 铅 打造优势产业和产 和 业集群。认真组织 赵 实施《××市新型 辐 工业化规划纲要》 源 ,培育壮大食品、 一 磷化、纺织、机电 峙 四大产业,积极发 庚 展能源等其它产业 煽 。食品产业以中粮 哦 祥瑞粮油、新美香 煤 、广源等企业为依 吁 托,壮大食品产业 债规模;磷化产业以 蔑 大峪口化工、鄂中 贝 化工、楚兴等企业 淫 为依托,实行磷化 槽 产品深度开发;纺 斯 织产业以维新、进 脚 鑫、金福祥等企业 父 为依托,配套延伸 梨 纺织产业链;汽车 咀 零部件产业以东弹 堤 、捷祥、金阳等企 透 业为依托,扩大汽 蔷 车零部件规模;能 驱 源产业以北山抽水 湛 蓄能电站、碾盘山 照 水利枢纽、华山观 巍 风力发电等项目为 互 依托,实现能源产 雇 业的新突破。二是 瘩 培育优势骨干企业 柱 。综合利用项目资 助 金、进口设备减免 奈 税、资源综合利用 噪 减免税和企业技术 匆 中心申报等途径, 芭支持骨干企业发展 茅 壮大,力争全年新 谊 增亿元企业 3 家以 抨 上。三是加强高新 硬 技术企业和工业园 粤 区建设。重点抓好 堆 新宇、金汉江、祥 炸 泽铆钉、湖北立业 炉 等高新技术企业和 役 工业园区建设,推 颂 进高新技术产业发 娱 展。四是加快发展 巡 服务业。突破性发 旋 展旅游业。紧紧围 云 绕“四大金字招牌 认 ”,努力实现由观 蚊 光旅游向观光、休 澳 闲、度假并举转变 挣 ,实现产业规模扩 颖张向素质提升转变 崔 ,实现旅游经济数 胸 量型增长向效益型 好 增长转变,在建设 戍 旅游经济强市上迈 絮 出更大的步伐。大 浮 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激 ,加快仓储、商品 藻 流通信息网络等基 楔 础设施建设,培育 鞋 和发展各类专业和 躺 综合市场,建设和 剃 培植高起

 点、规模 尉 大、辐射能力强的 靴 市场流通园区和现 飞 代物流业,形成特 鹰 色经济区域。 ( 售 四)加大投资力度 枫 ,积极改善基础设 逐 施

  基础设施不 序 仅提供了国民经济 暖 发展的外部环境, 摇 而且也是经济增长 猾 和资源有效配置的 诫 基本条件。因此必 文 须建立新的投融资 猖 机制,争取省市政 亡 策支持,加快公共 谅 基础设施的建设步 挟 伐,下功夫改善创 摇 业环境、人居环境 堤 、政策环境、服务 椰 环境和信用环境, 抿 进一步优化增强市 馏 场竞争能力的外部 靴 环境和条件。加大 特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求 的力度。力争在改 浴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溶 件、旅游开发、镇 层 村公路、市政公用 伪 基础设施、社会事 矛 业、重点企业技术 砧 改造等方面争取更 摩 多的国家投入。积 赃 极做好 XX 年国债 绘 项目和省专项资金 妹 的争取工作。工业 伏 方面重点抓好工业 煞 国债及省汽车零部 法 件、农产品加工、 含 重大新产品开发等 致 专项资金的争取工 实 作;农业方面重点 招 抓好石门水库整险 快 加固、标准化农田 葱 建设、汉江河道治 关 理等项目的资金争 讹 取工作;社会发展 穆 方面重点抓好生态 爵旅游、乡镇卫生院 绘 、社区建设、历史 膘 文化名城保护等项 僵 目的争取工作;基 整 础产业方面重点抓 镑 好乡村公路、城区 党 电网改造等项目的 州 争取工作。同时把 暂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 姻 设、环境保护紧密 执 结合起来,在莫愁 茅 湖开发区、胡集开 亚 发区和郢中城区以 记 重大项目建设为依 毫 托,捆绑配套基础 帮 设施,重点加强交 咬 通、通讯、能源等 农 建设,加快城市化 慌 、工业化发展

 步伐 饵 ,依靠城市化推动 怪 工业化,工业化促 瘴 进现代化。

  ( 雨 五)立足全局,明 畴 确目标,坚定不移 赢 走特色发展之路

 鳃

 县域经济是功能 乡 相对完备的综合性 忍 经济体系,但是, 九县域经济不同于国 续 民经济,甚至和省 盏 域、市域经济也有 烙 相当大的差距。× 起 ×县域经济发展不 指 能局限于本市谈发 皱 展,应当与全×× 槐 市 6 个县(市)区 嘛 统一协调,资源共 粮 享,优势互补,立 螺 足湖北省建设面向 蒲 国内外大市场,推 慕 动中部地区区域合 磊 作经济发展大环境 擎 之中。

  县域经 扎 济发展不能“大而 煎 全”、“小而全” 荡 ,县域经济发展产 比 业选择与发展关键 躲 在于特色。我国的 倔 经济综合实力百强 房 县,绝大多数是特 漓 色经济县,日本和 真 韩国经济发展也证 铝 明了特色经济具有 懊 优越的竞争力。加 账 快县域经济要因地 缝制宜地发展特色经 添 济。特色就是优势 账 、就是专长、就是 畜 市场竞争力。要用 疾 全局思维的观念来 燥 审视自己的优势和 罩 劣势,从××市、 防 湖北省、乃至全国 笨 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魁 中,选准自己经济 晕 发展的“定位”, 燥 按照“县域经济特 援 色化、特色经济产 鸯 业化、产业发展规 整 模化”,克服“多 溯 、小、散、乱”、 样贪大求全的通病, 剿 以市场为导向,发 裕 挥比较优势,克服 雅 比较劣势,在维护 祸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啃 境的前提下,注重 序 区域之间的比较效 之 率,从数量型经济 惺 增长方式向质量型 袋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民 ,推动循环经济的 迢 发展,形成具有特 弄 色和竞争

 力的产业 屡 和产品体系。

 (六 胺 )实施科教兴市、 清 人才强市战略

  畜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 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寡 ,不断提高区域经 庚 济运行质量,这一 纷 要求凸显了“科教 赃 兴市”、“人才强 花 市”战略的重要意 忠 义。为此,我市在 狰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另 中必须牢固树立“ 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科 产力、人才是经济 麓 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渔 ”的思想。建立健 妄 全切实有效的科技 虚 人才、科技投入、 估 科技服务与科技管 处 理的市场运作机制 醒 和技术创新体系, 焙 坚持科技工作市场 税 化、产业化、专业 镐 化。贯彻落实中小 癌 企业技术创新、城 娘 镇建设科技示范、 瞻 生态环境建设科技 勾示范等工程。加大 帕 现代科技在工业领 政 域中的推广应用, 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语 。鼓励工业企业引 婚 进高新技术实现产 心 品的更新换代。选 趋 育一批技术含量高 起 、综合效益好、市 赣 场竞争力强的重点 谭 骨干企业。引进、 笼 培养一大批适应经 蓬 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元 。建立和完善社会 焕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玲 下科技人才培养、 箭 使用、引进、评价 硼 考核、管理与激励 耘 机制。

 (七)坚定 司 不移地发展壮大民 馅 营经济

  民营经 萎 济是实现县域经济 互 发展的基石。县域 恤 经济之间的竞争也 掉 将体现在民营经济 情 实体之间的竞争上 昔 ,谁抓民营经济抓 囊 得实,抓得有力, 歉 谁就能在新的竞争 陨 中取得主动,赢得 埂 先机。我们应当牢 章 固确立民营经济在 谰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 旭 战略地位,坚持做 舆 活优惠政策和优质 畏 服务两篇文章,强 症

 化领导、激励、督 校 查三种机制。多服 伞 务、少干预,多帮 津 忙、少添乱,多设 绦 路标、少设路障, 冻 为企业提供全过程 遮 服务,着力营造发 廊 展民营经济的强大 碗 合力,强化民营经 爱 济发展,建立一套 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幕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峡 ,充分调动一切资 仲 源,营造一流环境 哮 ,力促民营经济全 盲 方位、深层次、宽 辊 领域发展,努力推 况 动民营经济上总量 拄 、上规模、上水平 衙 ,向规模型,科技 秀 型,外向型方向发 法 展,实现历史性的 灯 跨越。

 (八)营造 誉 一流环境,创新招 夸 商思路

  国际性 逐 的产业结构调整和 佬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 杨 给我市招商引资工 担 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脑 ,要积极创新招商 意 形式,进一步加强 舆 招商引资工作的规 欧 划、组织、协调、 贤 落实,全面整治和 见 优化投资环境,营 傻 造“重商、亲商、 宦 和商、安商”的良 暮 好氛围。充分发挥 唁 企业的主体作用, 修 加强项目的开发和 德储备,注重以商引 卯 商,推进集群化招 役 商,充分利用中介 散 机构招商。在招商 放 引资过程中要坚持 格 标准、杜绝污染、 桂 突出特色、力避重 蛹 复,以打造降低企 哲 业交易成本的硬件 澄 设施和软件环境为 术 重点,以产业链建 驹 设为纽带,加大集 校 群化招商,迅速形 寡 成产业规模。

 二 0 躬 0 六年三月三十日 茎

篇八: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三篇 【篇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二、XX 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三、XX 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

 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 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 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

 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

 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 62 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 45 种,现已开

 发利用 19 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篇二】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石,县域经济的兴衰强弱,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着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决定着“四化两型”战略部署的加速推进和最终落实。为全面了解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依据,XX 县委政研室 XX 县统计局,深入**各部门、乡镇及周边县市进行专项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XX 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发展

 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总体要求,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XX 县域经济发展 swot 分析 当前,XX 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入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 swot分析,来认真研究 XX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迎接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机遇和挑战。一方面,XX 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国际视角看,一是国际产业的全球转移为该县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受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大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这是**招商引资的长期利好。二是全球经济止跌企稳进入恢复发展期为**引资创造机遇。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采取有效举措,居民消费信心提高,企业投资信心大增,全球经济进入恢复型发展期,这是**加快发展的近期利好。从国内视角看,一是中央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调整结构、启动消费、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发展、扶持“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巩固发展强劲势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以‘两新’促‘两型’,用‘四化’带‘两型’”战略,统筹推进“三个强省”建设,全力推进长株潭两型

 社会试验区和“3+5”城市群建设,为**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三是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内陆地区转移,**处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这为**发展创造巨大市场环境。四是中央高度重视县级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省直管县的模式,用较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行政管理效益。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力争 20**年全面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省与县之间建立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作为受益县,自主权力将有效扩大,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必将享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

 同时,**也必须正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基本格局影响带来的挑战。随着国家强劲的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欧元大幅度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以政府为主的投资增速降低、工业增产指数回落,预计全年将形成前高后低的基本经济格局。这种格局将对该县这类以“速度效益型”为主的县域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引资竞争。近年来,中部六省都将承接国际和沿海的产业转移提上议事日程,**的区位优势不太明显,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三、XX 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构建支农强农政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现实财力有限,XX 县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资金瓶颈难以打破。我们认为,优化财税政策仍然是推动像**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3、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议在现行政策体系下,对农业大县予以重点倾斜。如农业综合开发,该县每年所实施的项目仅覆盖到 6-7 个村场,全县有 476 个村场,全部开发改造一遍,至少需要 50 年以上,显然不适应需要。二是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除惠农补贴资金外,从不同部门、不同渠道还有很多支农资金,但由于过于零散,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且难免出现项目与实际需求不一定相符的情况。目前,尽管整合支农资金已形成共识,并作出了政策规定,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从资金源头上进行整合,尽块下达到县市,并指定使用范围,由县市统筹安排,以便于县市集中财力,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逐步化解县、乡两级政府性债务。区分政策性负债和地方性负债,属政策性的,纳入农村综合改革范畴,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属地方性的,通过清收债权、处置闲置资产或纳入预算安排等多种形式,逐步进行化解。

 4、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配套要求。从事权划分上看,在

 现行财税体制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具有“上下对口,职责同构”的特征,大部分项目建设和政策性专项均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且没有明显地体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区别,有的项目安排尤其是部门性支出,还存在“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现象,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压力特别大。从**实际来看,各种配套需求,远远超出了县财政承受能力,部分项目根本无法配套到位。同时,由于配套要求达不到,越是财政困难需要加快发展的地区,由于配套能力差,越难以争得上级支持。因此,与其导致地方违规不配套、假配套,不如从政策上体现地区差异,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

 5、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支持力度。从**实际来看,除共同生产费外,最大的支出压力在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 7718 人,按照市定 1、5 万元的执行标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共需 11070 万元,而上级相关转移支付仅 1250 万元,主要支出压力由县级承担。由于县财政财力紧张,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已经三年,仍然无法达到市定执行标准。如果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正式启动,县财政更加无力负担。

 【篇三】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

 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

篇九: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范文】高分申论范文: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 6 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

 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 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