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04 12: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 11 卷第 2 期

  2011 年 6 月

  西部教育研究

  WestChinaEducationResearch

  Vo1. 11. No. 2

  Jun. , 2011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魏平容

  【摘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感情,

 确立远大的志向抱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国家, 对社会, 对他们自己的一生都很重要. 目前, 小学生的道德

  品质认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令人欣慰的. 但小学生良性思想道德意识尚未形成, 很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 本文就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道德品质;小学生

  【作者简介】

 魏平容, 内江市第十一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

  的比较稳定的, 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培养小学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 就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 道德

  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行为. 从

  总体上看,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状况的主流是

  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 令人欣慰的. 但也有一些

 学生受家庭, 学校以及社会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私自利, 集体观念差, 爱国主义淡薄, 缺少同

  情心等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他们身上. 为此.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

  品质的一些看法.

 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我一直认为

  和开启他们的智力同等重要. 许多情况下, 它们是

  相辅相成的. 一个缺乏良好意志和品质训练的孩

  子即使他在某方面有很好的潜能. 也很难有所成

  就. 一个缺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孩子, 有时你会

  发现他的智力发展越高. +而他对社会的危险性也

  就越大. 现实中太多这样血淋淋的例子: 把同宿

  舍同学全部杀死的马家爵. 开车撞倒人后又杀她

  八刀的药家鑫, 还有因为生活费没有及时寄到而

  杀死亲生母亲的留日大学生……这些事情让人心情

  很沉重. 当初. 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一定不会想到会是这样, 孩子们曾经是他们的骄傲. 而事 情就这样发生了. 我们究竟应该谴责孩子?还是 ‘

  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曾经教育过他们的老师? 在教育上, 我不相信帕累斯顿的教条, ” 孩子们生 来都是好的” , 我宁愿相信孩子都是有缺陷的, 但 这些缺陷是可以在后天的教育中加以弥补的. 相 比之下, 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比智力培养 要难一些,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反复, 慢慢启迪的 工作. 尽管这样, 但仍然有规律可循.

 科学的思维告诉我们, 如果有一条河流的某 一

  段出现了污染, 鱼儿成堆的漂起来死去, 水生 植物渐渐消失, 那我们一定是从这条河流的上游 开始寻找原因. 如果这一条河岸上没有发现. 我 们又会上溯到另一条相连结的河流. 关于孩子的 一

 些现状和目前教育的一些问题, 我同样认为应 该用这一方法. 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定有其原因,

 而过去发生的事情一定有它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直接就是父 母的翻版. 学校的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崇敬的 人, 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很多方面.

 所以,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这在于我们 的父母和小学老师们, 就显得尤其重要. 学校教 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起来, 步调一定要 一

  致,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 家访, 电访等多种方 式和家长沟通, 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家 长更应该经常把学生的一些表现及时反馈到老师 这里, 不管是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 这样就能 和老师达成共识. 很好的教育好孩子. 家校配合,

 家校一致, 这是前提. 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的 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呢? 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

  , 自然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

  果

  笔者认为. 在孩子的道德和品质教育中, 应

  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 而尽量少地使用人 为惩罚.

 ?

  48?西部教育研究第 1l 卷

  怎样区分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前者是本着基本等值, 等同的原则. 对一种错误行为的回 应. 目的是让孩子在这种回应的经历中增加这方 面的不可替代的经验. 后者是由父母或老师根据 孩子的错误行为, 人为决定的惩罚回应. 一个孩 子如果把学习用具丢了——铅笔刀或书包. 自然 惩罚是让他感到不方便. 或从他的零花钱中扣出 来再买.人为惩罚是责骂一顿, 甚至体罚一次,

 马上又去买新的. 前者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代价懂 得珍惜和不浪费. 后者则除了 父母愤怒一翻. 孩 子大哭一场. 什么也没有教给他. 一个成长中的 孩子, 随着力气的增加, 常常做出一些暴力的行 为来, 比如他打伤了同学, 我们就应该让他自己 承担经济和道义上的后果. 他必须把自己的零花 钱拿出来, 还必须承受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批评,

 指责. 并要求他用爱的方式得到同学的谅解. 一 个孩子如果辱骂了 另一个孩子. 必须要求他在全 班同学面前道歉, 并说明理由. 严重的情况下.

 则需要以假设和演戏的方式让他也受到辱骂. 然 后请他谈这时的感受. 以启发他的同情心.

 自然惩罚的方式有利于产生正确的因果观念.

 经过多次的, 一贯的这些经历. 这种观念最后会 达到准确和完整. 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会有 什么后果, 小孩子会从经验中作出判断. 理解了

 行为和它的结果, 会比仅仅依靠权威而得来的判 断可信得多.自然惩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是完 全公正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承认. 当他 受到自然惩罚时, 一般不会感到委屈, 而受到人 为惩罚时, 则多少会有委屈感, 如果责骂, 体罚,

 他则会认为不公. 自然惩罚的方法, 可以使孩子 和父母老师都不易愤怒. 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心 情愉快地责骂和体罚孩子的人, 也找不到任何愉 快地接受愤怒指责的

 孩子, 因为人为的惩罚会使 双方都心绪大乱. 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 老师.

 为了 任何原因发怒都是有害的. 因为父母老师在 树立威严的同时损害了 同情. 而同情是管教孩子 所必需的. 家长如果经常打骂孩子, 势必使亲子 间产生隔阂, 老师如果经常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 子. 只能让孩子对老师的崇敬变为害怕. 我们非 常清楚, 和孩子之间心灵和爱的联系中断了. 教 育电就随之无效了.

 二, 远离不好的环境氛围

  在道德品质方面, 孩子是极容易受外部环境 影响的. 坏的环境毁掉一个孩子比好的环境成就 一个孩子要容易得多. 孩子天生爱模仿, 即使他 开始反对的事. 但多次接触后. 也会渐渐麻木.

 并染上恶习. 那么, 作为家长和老师, 我们应该 注意哪些坏的影响呢?

  1, 让孩子远离残忍的环境

  人类在道德上最大的美德. 就是对生命的同 情. 小孩子天性中本来是喜爱动物的. 但如果他 经常看到屠杀可爱动物的过程. 他就会渐渐变得 麻木. 如果周围有人把这当做合理和勇敢的行为,

 孩子就会效仿. 如果一个人的同情心被环境所磨 灭, 这无疑是作为一个人最悲哀的事情.

 2, 让孩子远离失去道德和廉耻约束的环境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这种事总是存在的,但 绝不是说就理应如此. 比如一些色情场所, 游戏 厅, 网吧, 赌博场所.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告诉孩 子这些地方是不能去的. 至少有些地方小孩子不 能去.

 3, 应该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值得效仿的 每一个孩子面对的社会和家庭, 家族环境都 不一样.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已经染上 了恶习. 老师就该严厉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

 三, 不要期望孩子有太多美德

  笔者认为. 不要过多地期望孩子天生就具备 大量的美德. 一般大家都认为孩子是”天真无邪”

 的. 从孩子的知识来看, 这是对的, 但从孩子的 冲动来看, 这是值得怀疑的.有人做过这种实验,

 把一群孩子完全不加指导地放在一个环境里. 时 间一长. 他们便开始像成人一样厮杀, 斗争. 给 孩子提出一个善良行为的标准是必要的. 在日常 生活中逐渐去施加影响和通过自然惩罚的方式去 教育也是必要的. 但不要急于求成, 美好的道德 品质总是随着孩子心智, 经验以及心理的成长而 慢慢形成的. 智力的早熟和道德的早熟都存在有 害的一面. 而不像某些人所说的全是好处. 有些 童年便被称为模范的孩子, 后来反而变坏, 而一 些能为人表率的成人却往往从平常的孩子中产生.

 我认为任何高尚的德行, 都应该以相应的智力,

 体力, 经验和心理作支撑, 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否则. 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仅有美好的愿望而 无实施的能力. 如果明白高尚的道德和高度的智 慧一样. 都要经过缓慢成长过程才能达到, 父母

  好老师就会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下转 42 页 1 ?

  42?西部教育研究第 11 卷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 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

 不注重了 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是不行的.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 并在理解课文 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 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 应引导学生 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 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 是形成正确阅读方 法的必由之路.

 (1) 引导学生沿着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途径认 识理解课文. 课文的任何部分都是相对于整体而 存在, 都是为了共同完成整体目标而存在, 离开 了整体部分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课文的 段落是服从于整篇文章的构思的, 从篇的角度着 眼分析段落.可以统观全局认识段与段之间和段 落与全篇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有机分析, 避免 单纯着眼于” 分” 所造成的机械切割.

 (2) 不以求得结果为唯一目的, 而是通过认

  识文章和文章所表现的事物内部联系. 实现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长远目标. 给文章划 分段落, 从阅读教学的整体过程来看, 它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 是通过给文章分段, 训练学生认识 文章结构而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经常进 行这种训练和培养, 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 逻辑思维活动, 也能使他们自我意识到:正确的 阅读结果. 有赖于正确的阅读过程.

 3, 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 而理解要依靠思考. 有 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 但不能代替思考.

 目前.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和记. 有 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度偏重记忆的现象: 也 有的老 ili 精心设计了 阅读训练. 但由于混淆了理 解和记忆, 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 变成了知识记忆, 这是不行的. 教师的阅读指导,

 一

  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 跳起来摘到桃子吃” ,

 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4, 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 素. 一般来说, 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 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前 自觉地预习课文. 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 课后认 真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并喜欢阅 读课外书籍, 有一股好学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学生因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 正确的阅读方法, 就会提

  高阅读效率, 获取丰富的知识, 而且会进一步激

  发学生兴趣.

 总之, 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方法也是在实

  践中形成的. 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 是检验阅读

  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因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

 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还应” 授人以渔” .

 [责任编辑:汪海涛]

  (上接 48 页) 可能经常表现出的缺点, 就不那么容 易责骂, 恐吓儿童了.

 总之. 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是随着年龄

  的增加, 学段的上升而不断提高的. 因此, 学校

  德育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针对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

  的特点, 对他们的教育重在养成教育, 让他们学

  会做人的最起码道理, 养成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 惯. 在认知方面, 要求他们” 了解” , ” 知道或初步

  知道” , ” 懂得或初步懂得” 等; 在行为习惯方面,

 许多内容只要求” 初步” , ” 力所能及” , ” 基本” 达

  到目标等. 着眼于起始导行. 要求学生经过自己

  的努力, 初步养成现代文明人和社会主义公民最 起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丽燕. 全国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Ⅱ】

 . 上海教育 科研, 2010(8) .

 『21 马建岗. 浅谈不良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 对策 D】

 .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5) .

 p】

 王如凤.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有效性策略探究 D】

 . 教 学月刊:小学版, 2009(6) .

 [4】

 王如凤. 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有效性策略探究 U】

 . 教 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2009(6) .

 【...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浅谈 小学生 道德品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