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人为本【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02 17:25: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人为本【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以人为本【优秀范文】

 

  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乐校园--毛安中学吴金泉(教科室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 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

 作为党和国家的奠基工程——学校教育更应该落实“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的发展理念。

 只有这样, 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为时代培养和造就出自主创新人才。

 教育改革 30 年, 在改革中我县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较 30 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学校办学规模、 办学条件更进一步提高; 师资力量、 师资水平更进一步提升; 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科学化; 实施了由“应试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 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的四制改革; 建立了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

 我县教育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

 办学条件的改善没能紧跟社会的快速发展速度; 学生的家庭生活、 居住等条件远比学校好, 使学生一时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环境; 城乡教师配置不平衡, 越是城区的学校教师越超编, 越偏僻的农村越缺教师; 特别是教师自身发展滞后, 教师队伍中有较大比例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吻合、 不同步; 还有我县尚未建立起一支学习型、 创新型教师队伍。

 等等这些, 为落实“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的发展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因此, 学校教育的责任重大。

 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目前, 我县仍有许多学校的教师仍然使用过去的老方法如填鸭式、 题海战术, 还有的教师靠一味的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 成为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 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师生之间要构建起平等、 民主、 合作的新型关系;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所以, 要求学校的管理始终要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 学校的管理始终要为了一切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而展开, 营造宽松、 和谐、 愉快的校园环境。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和”。

 “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 平衡、 有机结合; “乐”的基本含义是欢乐、 愉快。

 所谓和乐的境界即是组织管理者通过和谐、 平衡、 有机结合的方式达成全体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的欢乐、 愉快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满足。

 二千多年前,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曾就如何引发学习兴趣, 巩固学习信心这一问题时说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可以说, “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是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

 而学校管理中体现这一理念在形式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和谐。

 这是实现和乐校园的基础。

 学校主要领导要以宽大的胸怀, 包容自己团队成员的不足, 利用各自的优点, 避开他们的缺点, 任人为贤, 给他们以人性化的关怀, 让他们体会到领导的关爱。

 其他成员同样要从大局出发, 团结合作, 开诚布公, 同心同德。

 任何一所学校,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但我们要正视矛盾。

 矛盾是工作中的矛盾, 不是人为的矛盾。

 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将矛盾化小, 坦诚相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领导集体要身先士卒,以领导的表率作用, 来促成教职工对领导集体角色的认同、 相容和相依。

 要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团结向上、 积极合作的形象。

 领导带头, 群众才加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 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

 社会的教育在学校, 学校的教育在教师。

 小平同志讲过: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

  者, 关键在教师。

 ”教师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 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因此, 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实现和乐校园的关键。

 而最根本的手段便是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去管理教师, 约束教师的行为。

 制度是管理学校的准绳, 但主要还要靠领导在工作中人性化的操作。

 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 使教师从内心体会到领导对自己的真诚与贴心, 工作起来也就会动心、 真心。

 和乐的工作环境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

 三、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学校以培养和塑造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根本目的。

 因此, 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实现和乐校园的最终体现。

 如何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键是教师要奉献出自己的爱。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之本,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是教师的天职。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得好: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作为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一名教育工作者, 就要达到这种“神圣”境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 留守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只有教师的大公无私, 成为学生的第二父母, 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

 这样既和谐了校园, 也稳定了社会。

 那么, 教师

 又如何做到爱自己的学生呢? 1、 要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基础, 信任学生是表现。

 教师不能以为自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 不在乎学生的感受,甚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样就严重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神圣的形象, 使师生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甚至关系恶化对立, 导致学生厌学失学。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 要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 是尊重学生, 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前提条件。

 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 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的无的放矢。

 3、 体贴入微, 严格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细致入微。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

 教师在用情去打动学生时, 但也应该把握好分寸。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 是“严爱”不是“溺爱”。

 教师要始终相信“没有差的学生, 只有差的教育”。

 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

 “没有一个生下来就坏的孩子, 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不当, 培养不当。

 ”这就更加证明了这一观点。

 “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的办学理念, 在我县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这样做既融洽了领导之间的关系, 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也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使领导放心、 顺心、 安心, 也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这一理念必将成为未来学校办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优秀 范文

上一篇:党建工作
下一篇:党建工作(完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