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追寻南开精神“DNA”(完整)

发布时间:2022-10-29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寻南开精神“DNA”(完整),供大家参考。

追寻南开精神“DNA”(完整)

 

 追寻南开精神的“DNA”

 追寻南开精神的“DNA”

 编者按: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是天津南开中学的校训。1904年, 满怀爱国主义理想的著名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 此后又创办南开大学、 南开女中、 南开小学等南开系列学校, 逐渐形成“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的校训。

 其宗旨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培养人才, 要求学生既要有为国家谋富强、 为公众谋福利之公心,也要有服务国家、 服务人民之能力。

  秉持并践行这一校训, 建校百年来, 南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温家宝总理也毕业于南开中学, “南开百年两总理” 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传奇和佳话。

  为培养具有公能禀赋的优秀人才, 南开中学从建校初期开始, 就采取了许多不同于旧学校的办学方式, 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演说就是其中之一。

  2010 年, 南开中学继承和发展这一办学经验, 开设“公能讲坛” ,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作报告, 传播新知识新思想。

 这些报告, 为全校师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的世界, 拓展了师生的文化视野, 有力地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赢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热烈反响。

 南开中学“公能讲坛” 让学校教育与时代脉搏相呼应, 为德育注入富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血脉, 成为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新举措。

  南开中学“公能讲坛” 的内容视野开阔, 观点新颖, 呈现出高水准、 高密度的文化蕴涵, 具有“凸显南开教育特色, 富有资源共享价值” 的文化特征, 实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

 为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分享讲坛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在南开中学的大力支持下,《天津教育》 从本期开始, 将连续刊发“公能讲坛” 的内容,以期实现“公能讲坛” 的二次传播, 取得资源共享的效果, 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服务。

 赵启正, 全国政协常委、 外事委员会主任

 1940 年生于北京,1958 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 1963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

 1984 年起, 历任中共上海市工业工委副书记,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副市长兼浦东新区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1998年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外事委员会主任。

 2006 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2008年兼任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的友好对话》(与路易・ 帕罗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 《浦东奇迹》、 《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 101 题》、 《对话:中国模式》(与奈斯比特夫妇合著)

 等, 其中有的著作被译为英、 德、俄、 日、 韩、 西班牙、 波兰等语言的文本。

  我叫赵启正, 是 1958 年从南开中学毕业的, 是从这个礼堂走到大学去的。

 今天和大家在这里聚会, 感慨万千。

 但是最重要的, 还是先祝贺南开中学“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 的成立, 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事。

 成立这个小组, 我们学校最有资格、 也有最现实的可能, 因为我们有历史资源, 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愿望作为基础, 我对这个小组充满了期望。

  毫无疑问, 南开中学是我们一生的符号。

 无论在哪里, 填写任何履历表, 都会填写“南开中学毕业”; 说到自己的学习经历, 都会说“我是南开中学毕业的”。

 我们从母校毕业以后, 常常会想, 南开给了我们什么? 也许可以说, 是南开的“DNA” 留在了我们身上。

 南开的“DNA” 是什么? 当然就是南开精神――“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

 大家都知道, 这是我们的学校创办人严修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形成并制定的, 与同学们的年龄相比, 虽然是很古老了, 但随着时代、 社会的进步, 它的内涵也在发展。

 南开精神具体的形象就是周恩来总理, 想到他, 想到他的人格、 他的贡献和他的伟大, 就会知道, 拥有这样“精神的 DNA” , 将使我们无往而不胜, 就能够为国家、 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南开人” 与别人不同的资源。

 这几年, 因为我到全国政协工作, 时间稍多一些, 有了一些和大学生交流的机会。

 下面, 我把曾经对大学生讲的一段话重复一下, 我想南开中学的学生也能理解。

  所谓成功, 就是能够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成就, 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人的发展, 在年轻的时候, 就能看出苗头来。

 我在复旦大学曾这样说:

 “如果一个 30 岁的人, 能有 40 岁的智慧, 大概他的一生会是成功的; 如果一个 30 岁的人, 只有 20 岁的智慧, 大概他不容易成功。

 而多数人是 30 岁时有 30 岁的智慧。

 ” 复旦大学的学生问我:“何以有超前于年龄的智慧? ” 我的回答是:

 “一是向长者学习, 一是向书本学习; 当然, 努力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

 ”

  “向长者学习”, 是指向那些睿智的长者、 相对成功的长者学习,因为智慧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学知识能够突击, 长智慧却很难突击。因为它需要阅历, 需要挫折, 需要思考, 而后你的智慧才能升华。

 长者的智慧, 也是这样来的, 并没有捷径。

 他几年、 几十年甚至一生时间所积累的某些智慧, 可能在和你的交流当中, 就告诉你了, 这是多么的珍贵!

  我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有一个对话, 讨论了智慧和聪明的区别。什么是智慧? 我们的看法是很接近的――就是对于没发生的事情, 特别是对未来能够作比较准确的预计的能力。

 而聪明呢, 是指单项的能力, 如解几何题, 学外语, 比多数人做得快, 学得快, 等等。

 所以经常说“小聪明大智慧”, 还是有道理的, 聪明不完全等于智慧, 当年龄逐渐增长的时候, 我们希望大家保持聪明, 增加智慧。

 如果你有和睿智的长者接触的机会, 就是你们的缘分, 你们的老师中就有这样的睿智长者。

 我相信孙海麟理事长能运用他的威望请来许多睿智长者来给大家讲他们的故事。

 大家不要小看故事, 故事离真理很近, 故事表达的真理比纯哲学表达的更容易让人记住, 更容易让人学习。比如 《伊索寓言》 讲“农夫和蛇” 的故事, 就是告诉人们不能怜悯那些险恶的人。

 如果这些道理不用故事的语言, 而用哲学的语言去讲, 则可能让人难以听明白, 也不会记住。

 <!--endprint--> <!--startprint-->

  “向书本学习” , 就是要读书。

 我们人的进化,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现代人。

 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脑容量差不多, 为什么人类从山顶

 洞人到现代人却有了 这么大的飞跃? 因为人类有了 文字, 有了 书籍,文化遗产可以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我曾对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说,每一代动物, 都是从零开始的; 而人类的每一代, 却不是从零开始,一代比一代的起点高。

 我举例说, 比如老虎没文字, 就没有文化遗产。佩雷斯接着我的话说, 所以老虎已经成为濒危动物了。

  我期望, 今后南开中学的每个毕业生都应该带着至少一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离开母校。

 我们学习、 研究周总理, 如果达到能用感动自身的语言去描写周总理, 去提示自己不断进步, 我们的自觉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互动问答

 提问 1:(高一学生)

 今天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

 成立大会, 南开学子都是以周恩来总理为人生楷模的, 您能讲一个事例,说一说您受到了周恩来学长哪方面的影响? 哪方面影响您最深?

  回答:

 1963 年我大学毕业, 在人民大会堂, 周总理讲话, 讲得很长。

 在讲到教育问题时, 他讲到了南开中学。

 他说, 我在南开中学上学的时候, 有生理课, 是一个外国老师讲的, 关于人的某些生理功能, 至今我还有很深刻的印象。周总理的话流露了感恩思想。他感恩,感谢南开中学, 所以才说那些话。

 人要是不知道感恩就不完美。

 我们这些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付出!

 谁把我们培养出来的? 当然, 除父母之外, 就是老师了。

 尤其, 在培养人格方面, 中学、 小学老师功不可没。

  提问 2:

 (高一学生)

 南开中学除了培养您的学习能力以外, 还培养了您哪方面的能力? 您既然有这么高的成就, 原来一定在南开中学做过学生干部, 有很强的办事能力, 请问您在这方面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回答:

 我在南开中学做过两个“小干部” ――在班里是副班长,另一个是航空模型社社长。

 做航空模型社社长等于管理一个小工厂,每周会有一次活动, 讨论我们比赛要出什么飞机。

 因为活动资金很少,一学期学校才给十几块钱, 所以要省着用, 要把这点资金用得恰到好处, 这需要一点管理能力。

 后来, 我当了上海市副市长, 有时会想到当航空模型社社长的往事。

 提问 3:

 (高一学生)

 您走访过国内外很多大学, 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应该朝怎样的方向走?

  回答:

 我们的教育和外国比, 在知识传授方面绝对不弱。

  我们缺的是什么? 创新性。

 我们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老师累, 学生也累, 思考的时间不够。

 美国一个教哲学的教授在北大兼课时跟我说, 中国的教授不怕累, 满堂地讲; 在我们美国的大学,老师讲一半, 学生讲一半, 这样通过讨论才能使学生有创造性。

 所以我认为, 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 4:

 (语文学科青年教师)

 听了您的精彩演讲, 我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您能否给我们的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一些要求或建议呢?

  回答:

 我认为语文这门学科, 跟青年人的人生观形成很有关系。我觉得老师如果能把课给讲活了, 就是好老师。

 所谓“讲活了”, 就是说你的课能让学生领会到深刻的道理, 并让这些道理融入学生的思想, 而不是死板地背书和死记造句法。

  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 一定要培养他的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表现得很突出了, 比如一个外国公司举行招聘面试时, 中国学生常常会因为过于内向和谦虚而表达得不够得体。

 如果面试官问, 你报考的这个职位, 你并没有做过啊, 将来能胜任吗? 中国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一定虚心学习, 经过你们的培养, 我一定行;而外国学生则可能会说, 虽然我没有做过, 但是和它类似的工作, 我曾在实习时做过, 我想我能够很快适应。

 两种回答听起来差不多, 但面试官却会录用外国学生。

  而且, 一个不会交流的人, 往往是孤独的, 也不会感觉到环境的温暖。

 不善于交流的人, 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被领导者, 更不会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爱因斯坦说过, 一定要正确地表达, 力求清晰和明确是一种神圣精神。

 像我们这种学数理化的人, 就中学这点语文底子, 就拜托老师们把学生们的语文基础培养好吧, 谢谢。

  (以上是赵启正同志于 2010 年 8 月 25 日在南开中学“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 成立大会上所作的报告

 本刊登载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 隋艳春)

推荐访问:追寻南开精神“DNA” 南开 追寻 完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