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7 15:5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几点思考

 

 关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关村拥有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其极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基础,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统筹规划不到位,深度不够、层次不高,信息不对称,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成立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导小组,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储备制度,联合培养研究生,成立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基金,以推进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中关村;创新发展基金;产学研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8)08-0046-09 收稿日期:2018-04-01 作者简介:李家洲(1967—),河南信阳人,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经济管理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与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和企业(行业)三大创新主体围绕某个创新目标,相互协同,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推进,最终实现创新目标的过程。中关村拥有大量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智力密集区,具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和非常丰富的科研成果。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中关村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成为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分析 (一)中关村聚集了大量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中关村拥有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 213 家,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 76 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9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65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1 家,高新企业 11900 家,聚集了大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仅中关村核心区的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就有 4.3 万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 32 万余人。①更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2 年教育部发布的第一批 14 个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中涉及中关村的就多达 11 个(见表 1)。因此,如何将中关村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非常重要。

 (二)中关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极强的科研能力 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座落在中关村,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极强的科研能力。以 2016 年为例:北京地区(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涵盖北京市十六区)①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 37.3406 万人,其中,科研院所为 11.3675 万人,占总数的 30.44%;高等院校为 7.7397 万人,占总数的 20.73%。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包括民营科研院所)从事科技活动的总人数达 19.1072 萬人,占总数的 51.17%。如果从研究与开发(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看,2016 年的总数是 25.3337,其中科研院所为 9.9099,占总数的 39.12%;高等院校是 3.2327,占总数的 12.76%。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层次也比较高。同样以 2016 年为例:从事科技活动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为 31.3037 万人,其中,科研院所为 10.1492 万人,占总数的 32.42%;高

 等院校为 7.1493 万人,占总数的 22.84%;两者之和为 17.2985 万人,占总数的 55.26%(见表 2)。

 从科研经费看,2016 年,北京地区 R&D;经费内部支出是 1484.5762 亿元,其中,科研院所R&D;支出为 730.1166 亿元,占总数的 49.18%;高等院校 R&D;支出为 160.4357 亿元,占总数的10.81%;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R&D;支出合计为 890.5523 亿元,占总数的 59.99%。如果从政府 R&D;经费支出看,2016 年,政府 R&D;经费支出 802.6073 亿元,其中,高校与科研院所 R&D;合计支出739.3172 亿元,占总数的 92.11%(见表 3)。

 (三)中关村的企业重视研发投入 企业的科研能力决定着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顺畅。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提出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来,企业的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科技投入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都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以中关村为例:从 2011 年到 2016 年的 6 年间,无论是总投入还是企业在科技研发经费上的投入,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总投入从 2011 年的 936.6440 亿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1484.5672 亿元,增加了 547.9232亿元,增幅为 58.5%;企业资金投入从 2011 年的 322.9608 亿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563.6747 亿元,增加了 240.7139 亿元,增幅为 74.53%。而且企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占当年科技投入的比例,从2011 年的 34.48%增加到 2016 年的 37.97%(见表 4)。

 北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非常重视科技研发。从统计年报得出的数据看,2011 年到 2016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在 3748 家到 3340 家之间,数量逐年下降;但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却从 2011 年的 931 家增加到 2016 年的 1155 家,增加了 224 家,增幅达 24.1%;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也逐年上升,从 2011 年 24.84%上升到 2016 年的 34.58%。另外,从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支出力度加大。根据 2011 年到 2016 年统计数据分析,2011 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是 164.8538 亿元,到了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是 254.8433 亿元,增加了 89.9895 亿元,增幅为54.59%。其中,企业资金支出进一步增加,2011 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企业 R&D;经费内部支出中

 企业资金是 146.7823 亿元,2016 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企业 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资金达到227.4450 亿元,增加了 80.6627 亿元,增幅为 54.95%。企业资金在 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例保持在 85%到 89%之间,足以说明企业自身非常重视研发投入(见表 5)。

 从 2011 年到 2016 年的 6 年间,在企业委托科技项目中,2011 年为 2.4395 万项,2016 年增加到 3.2188 万项,增加了 0.7793 万项,增幅为 31.95%(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总项目和企业委托科技项目较 2015 年有所下降,原因需继续追踪研究);而且企业委托科技项目在当年立项的占比,也从 2011 年的 23.56%增加到 2016 年的 23.77%(见表 6)。

 通过调研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科研实力越强,对新技术的需求就越强,吸收消化新技术能力也就越强。如果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不具备与引进的新技术相匹配的科研能力,那么企业就很难消化和吸收被引进的技术,最终可能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半途而废。

 (四)中关村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座落在中关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拥有极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科研成果。从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和出版科技专著种类上看,北京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都在 40000 篇以上,特别是高水平的国际论文数量,从 2011 年的 13361 篇增加到 2016 年的 19800篇,增加了 6439 篇,增幅达 48.19%。出版科技专著的种类从 2011 年的 1828 种增加到 2016 年的2453 种,增加了 625 种,增幅达 34.19%(见表 7)。北京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所拥有的丰富科研成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专利申请和专利拥有情况看,2016 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数达 18.9129 万件,其中,科研单位 1.7707 万件,占总数的 9.36%;大专院校 1.7805 万件,占总数的 9.42%。两者合计申请专利 3.5512万件,占总数的 18.78%。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北京地区有效发明专利数为 16.6722 万件,其中,科研單位 2.9785 万件,占总数的 17.87%;大专院校 2.9461 万件,占总数的 17.67%。两者合计为 5.9246 万件,占总数的 35.54%(见表 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也较高。

 二、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统筹规划不到位 统筹规划不到位主要体现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缺乏整体的统筹安排和规划,更多地是依靠各区县主要领导走访调研等方式来推动产学研合作。同时,由于各区县更多关注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的现实问题,对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提升地区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等更为宽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注相对不够,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难以全面、协调、深入推进。

 (二)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不够、层次不高 中关村很多的产学研合作主要停留在专利技术转让、委托开发与合作开发等层次较低的合作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多数采取企业出资金和工业设备,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技术和研发人员,双方合作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的合作方式。由于产学研各方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协同创新的目标不同,最终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行为也不同。如很多企业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寻求产

 学研协同创新时,只对那些能给企业迅速带来收益的短平快项目感兴趣,而对那些关系整个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则很少参与。因此,共建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以及共同设立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还比较少。目前,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是合同委托开发和常规的技术咨询,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由于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不强,其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所以,企业希望高校、科研院所能够将新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线上并负责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后续的技术支持,但这种“大包大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增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本,还将风险转移给了高校、科研院所。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是很多企业对中关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以及创新成果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另一方面是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创新与地方产业脱节,双方缺乏常态化、长效化的沟通交流渠道,难以实现供求双方的无缝衔接。目前,以中国技术交易所等为代表的技术转移机构在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企业化运作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技术供需信息难以实现全面沟通。在调研中也发现,企业的需求高校不清楚,高校的好技术企业不了解,从而导致很多好的技术难以实现转移和产业化,使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大打折扣。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技术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一种创新活动,由于风险较大,在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大多数都不具备实现技术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而且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不擅长开拓市场。从企业角度看,由于对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使得技术转化要面临许多风险,从而导致企业对很多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无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要使产学研各方避开这些风险,就必须引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介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环节中,或者建立科技保险机制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各方的抗风险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都有专门的合作基金,如美、日、英等国家设立的科学基金、教育与企业合作奖励基金、教育与商业联合奖励基金等都属于此类基金。2014 年成立的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研究院按照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思路,按行业组建若干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基金,其中,母基金由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和研究院共同投资,规模约 12亿元。母基金中 50%用于投资中试项目,而另外 50%则用于面向社会发起设立 18 个子基金,投资于产业化项目,总规模约 30 亿元。该基金采取各协同创新中心与子基金评估课题,子基金领投,知识产权基金跟投,政府配套资助经费的模式以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际调研的情况看,当前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资金支持力度仍不够,没有较大规模的政府基金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社会基金的参与度也不高,从而导致很多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由于资金支持不到位而半途而废。

 (五)产学研协同创新之各主体协同动力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各主体因处于不同的领域,价值观念、价值追求也不尽相同。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比较重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获得学术成就,注重理论研究轻视实践经验,加之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在职称评定中主要以学术水平

 为衡量标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视不够,这就使得高校、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人员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应用进行科研的动力不足。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有一定需求,但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往往会产生短期行为,有时为了使财务报表“好看”而不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难以持续增加甚至减少科技研发投入。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对引进新技术及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

 三、推进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议 抓住机遇,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中关村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中关村应牢牢把握国家实施“2011 计划”和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使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再上新台阶。

 (一)成立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导小组 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应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地区的高校、相关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办事机构设在中关村管委会。其主要工作应包括:统筹...

推荐访问:对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几点思考 产学研 中关村 协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