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整本书”阅读,指导(全文)

发布时间:2022-10-19 15:30:1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全文),供大家参考。

“整本书”阅读,指导(全文)

 

 “整本书” 的阅读 指导

  古人云:

 开卷有益。

 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 仅仅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瓢水, 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才能带领他们“从狭隘的地方, 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这里, 有“整本书” 的概念。

 的确,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 仅停留在单篇短章的阅读而不关注整本书的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难有效养成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会很高, 不能算真正学会了阅读。

 因此, 学生需要学会独立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 精彩导读, 激发阅读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依赖于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 阅读的内部动力被调动, 才能开发心智, 提高自主阅读意识。

 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是他们喜欢读书、 持久读书的关键。然而形成兴趣的过程并不简单, 需要教师用心经营, 读整本的书更是这样。

 所谓“导读”, 就是在孩子阅读之前进行的阅读, 以激趣为主。

  1. 导读可以从“精彩片段” 入手, 让学生初步领略该书的魅力

 如在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时, 我首先给孩子准备了 一段优美的文字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诵:

 “我将手爱抚地摸着桦树光滑的表面或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

 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 搜寻叶芽……我感受

 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 ……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 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 当孩子沉浸于语言文字的优美时, 我又引导孩子发现这段文字与众不同之处――这么美的画面是作者触摸、 感受到的。

 在此基础上, 呈现作者海伦?凯勒的照片及介绍, 告诉孩子那段生动的文字就来自她的自传, 来自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笔下。

 孩子被深深震撼了, 同时也对这本书有了期待,阅读兴趣自然被引发出来了。

  2. 导读, 还可以从“人物形象” 入手

 很多作品人物形象鲜明, 教师可以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这样, 学生会因对人物产生兴趣而引发阅读的欲望。

 像 《蓝色海豚岛》、《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 等, 主人公形象鲜明, 都可以先去感知人物特点。我在导读《草房子》 时, 就让孩子先阅读了一段桑桑的故事――将家里的碗柜改装成鸽笼; 拆下家中的蚊帐去捕鱼……调皮可爱的桑桑一下“勾”住了孩子的心, 他们自然迫不及待要去阅读了。

  二、 深入交流, 提升阅读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 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交流、 互动分享, 学生不但能分享读书的快乐, 持续阅读的激情, 还能深化对书的理解。

 阅读中的交流分享, 能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 会激起智慧的火花,会使学生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

  1. 巧妙设计阅读卡片, 引导深入阅读

 在阅读《青铜葵花》 第六章《冰项链》 时, 我设计了 这样的阅读卡片:“这一章节中, 让你感动的地方有……? ”“当葵花带着这一串晶莹剔透

 的项链时, 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她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 ”

  这样的阅读卡片设计, 能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人物情感, 对书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2. 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深化阅读理解

 成立书友队, 开展班级读书会, 亲子共读……这些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方法。

 如在阅读《鼹鼠的月亮河》 时, 我让孩子根据各自喜欢的内容自主创编童话剧, 孩子的表演惟妙惟肖;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 则采取“故事会” 的形式, 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每日早晨的那三五分钟, 就成了 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从阅读到表演、 讲述,其实还包含着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运用, 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 总结升华, 主题阅读延伸

 阅读结束, 一定不能缺少对这部作品的总结升华。

 要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这部作品。

 如在指导《夏洛的网》 时, 我和孩子们这样交流:

 “这是一首关于生命, 友情, 爱与忠诚的赞歌!

 这样的友情, 让我们读来感到无尽的温暖与震撼。

 请拿起笔, 写下你的‘真情感言’。”“读完本书, 对于我们怎样看待生命, 看待友情, 会有一定的启示。

 掩卷沉思, 你一定感慨良多, 此时, 你想说什么? ” ……自然这样的阅读交流使阅读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学生对作品也有了浑然一体的把握。

  四、 持之以恒, 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 比如阅读的姿势、 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风格等等, 其实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 有效阅读、 享受阅读。

 通常我

 们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

 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午间的阅读时间, 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捧起心爱的书籍, 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课堂上, 我会适时拓展相关书籍。

  我们还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样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 也许孩子们也会像达尔一样成为一个“贪得无厌” 的小书虫了。

 教师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 即在一段时间内,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独立阅读。

 也许,孩子在不经意间成就了阅读的习惯, 成就了幸福的一生。

  一本书呈现的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一个孩童通过阅读自 由穿行其间, 体验现实中不可能体验的情感……一个生命, 有了这种体验, 他的童年生活才是饱满的, 幸福的。

 伴着书香, 让我们一起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推荐访问:“整本书”阅读 指导 本书 指导 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