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成因及对策本文作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成因及对策本文作者,供大家参考。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成因及对策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差错,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惯;能力;兴趣每次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后,总有家长急切地询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就那么粗心,计算总是出错?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困扰我们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它,我也有很多自 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和家长一致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书本上或课外书上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够顺利解出,但平时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一直不高,数学测验考试的成绩也很少有满分的记录,导致这些学生作业正确率和测验考试成绩与其实际水平不相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如:“ 3×8=27 ”
“3×6= 12” 之类的“低级错误”。
我帮他们归类一下,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粗心的现象有:1、 抄错题目 。
把 232 写成 223或 322;把 0 写成 6;把 4 位数写成 3 位数;把运算符号写错。
2、 计算出错。
运算不熟练,8 6 算成 15。
符号看错。
把乘当作加来算,例如:2× 4=6,2 4=8 等。
3、 竖式上的答案写到横式上时写错等。
对此,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 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低级错误” 还是屡见不鲜。
培养小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提出了 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寻求低中年级口算的衔接,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减少小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变得充满趣味,让学生乐于去做呢?下面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我们的计算教学中,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
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 细致、 书写工整、 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审题、 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 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 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
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
我对学生提出“一看,二想,三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生对题目 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3、 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平时学生除了 对规定的验算题目 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 觉验算每一步。
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 ,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二、 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应该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教学时,不仅要运用实物、 模型、 挂图等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 参与探究知识形式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训能力。
其规律在培养低年级计算能力中,培养其口算能力尤为重要。
1、 坚持积少成多。
口算的技能、 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 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 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 1-2 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既能轻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2、 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
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 有目 的地安排。新、 旧知识必须交叉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 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 口算形式、 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
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 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 创设情境,培养计算兴趣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在具体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 边,数学并
不难,从而激活思维,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加、 减混合” 时,以“乘车”创设生活游戏情境,我先对学生讲明游戏的规则(先有7 人在车上,接下来下车2人,再上车 3 人)。
然后边放音乐讲述:汽车从某某镇开车了 ,(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某某小学到了 ,停车(下车2 人,又上车3 人),汽车又开了……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就轻松进入了加减混合的学习。
实践证明,在计算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则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学得扎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肯定每一个学生,合理择优 口算、 笔算、 估算不管在低年级的那一个计算方法的教学中,都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是存在于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之中的,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多种算法,对于孩子来说能够顺利使用,并提高自己计算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这个思想:除非是算理错误,其他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们必须在肯定学生算法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算法,不能强制推荐、 硬性规定。
要让事实说话,让孩子们自觉的淘汰用起来不方便,算起来比较慢的办法,不断学习新的方法,选择好的算法,这就需要掌握的优势算法的孩子多展示、 多和其他学生交流。
同伴的经验是最容易让孩子信服的。
此外,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多建议、少批评;多提示,少指责。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计算教学不能仅靠反复机械的练习 ,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 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我们不能做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身 体验,多种方法、 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计算方法。
我们要把计算与思维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 健康发展的目的。
推荐访问: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成因及对策本文作者 成因 较弱 对策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学习观的特点及成因:基于13所大中院校的调查2023-09-24
- 饲料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2024-08-26
- 2022年关于科学系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思考与对策【优秀范文】2022-08-27
- 2022年关于消防产品监督执法问题及对策2022-10-03
- 2023年度全球变暖原因和对策(五篇)2023-04-04
- 汽车底盘维护保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09-21
- 龙狮运动商业表演现状及对策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