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纪录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10-10 11: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精选文档)

 

  三明学院纪录片课程论文

 姓

 名:

 杨坤林

 院

 系:

  资源与化工学院

  年

 级:

 2011 级

  专

 业:

  资源环境科学

  学

 号:

 20110764117

  提交日期:

 2013 年

 6

 月 20 日

 《平衡》

 导演:

 彭辉

  导演简介:

 彭辉,

 1965 年 4 月出生,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 年在成都电视台参加工作至今。

 先后从事专题片、 文艺片、 电视剧、 纪录片的主创工作。

 15 年来, 彭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先后有 40 件作品荣获国际、 国内的重要奖项 60 多个。

 其中:

 国际奖 11 个; 国家级奖 15 个; 省级政府奖 26 个; 市级政府奖 28 个; "五个一工程奖"3 个。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 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电视电影家协会会员。

  2000 年, 彭辉被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成都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王老汉和他的儿女们》(1996 年完成, 52 分钟)

 获第十一届法国国际视听节提名; 获 1997 年意大利波波利电影节提名; 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

 《空山》(1998 年完成, 42 分钟)

 荣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录像带评委会大奖; 荣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最佳纪录片提名; 荣获第十八届法国国际环境电影节最佳人文影片提名; 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彩虹奖", 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背篓电影院》(1999 年完成, 42 分钟)

 荣获 2000 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荣获 21 世纪布达佩斯国际艺术节最佳纪录片奖; 荣获中国广电学会"中国社教节目奖"一等奖; 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

 《平衡》(2000 年完成, 74 分钟)

 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入围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平衡》 拍摄背景:1998 年 2 月, 导演彭辉无意中在由北京日报社出版的《宣传手册》(1998 年第三期)

 上看到了题为《可可西里的保护神》 的报道, 写的就是盗猎分子的猖狂和"西部野牦牛队"的事迹。

 他经报请台领导同意, 半个月后, 他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艰苦创作, 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 为西部工委窘迫的现状感到震惊, 更经历了对盗猎者的愤怒和对两任工委书记先后去世的阵痛!

  《平衡》简介:

 主要讲可可西里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因藏羚羊能够带来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受到一批批盗猎分子的疯狂捕杀。

 在短短的

  十年中, 藏羚羊的总数竟减少了三分之二。

 1994 年 1 月 18 日, 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 在抓捕 18 名盗猎分子的行动中被枪杀身亡。

 一年后, 他的妹夫,县委副书记扎巴多杰成立了 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的武装反盗猎组织"西部野牦牛队", 其工作成效受到国内外环保组织, 以及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然而, 正当扎巴多杰准备"好好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 他却突然在家中被一颗子弹击穿头部身亡。《平衡》 是摄制组历时三年, 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在"生命禁区"艰苦创作而成。

 该片运用了 "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利用真实、 朴素的镜头语言, 记录下巡逻队可歌可泣的人物命运, 试图从中寻找到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本片获得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入围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平衡》 是近几年来国内比较优秀的纪录片, 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彭辉用了 3 年时间来记录, 又浓缩在 70 分钟内播出, 使大家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事件的震撼力, 这是时空张力和对客观再现的综合表现。

 此片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

 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 这在其他纪录片中是不多见的。

 而事实上, 在这部纪录片中, 解说词也是多余的。

 开头为我们展现了广袤的青藏高原, 接着是巍巍的昆仑山脉, 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可可西里” 无人区, 也就是本片拍摄地点。

 奔跑着的藏羚羊, 滑翔着的斑头雁, 寥寥几笔为观众点出了这个世界第三大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 更是藏羚羊家园的“可可西里”。

 以此作为之后片中表现“西部野牦牛队”

 保护藏羚羊及其他种种问题设下铺垫。

 没有多余的画面与解释,简洁有力而大气。

  片中使用了少量音乐, 大多是自然音响。

 风声贯穿全片, 在平均海拔 5000 米的高原上, 即便用了防风罩, 依然抵不住肆虐的大风, 真实直接地表现了西部野牦牛队的工作环境。

 在环保主义者杨欣过生日片段中, 大家为他学唱生日歌也是自然音响之一, 毫不粉饰的音响带来了体现情感的最佳效果。

  主人公扎巴多杰坐在卓乃湖前对着镜头讲述。

 他让我们知道了 “索南达杰”, 西部工委第一任队长, 同 18 名盗猎者搏斗而牺牲。

 因此, 扎巴多杰自愿请命成为“西部野牦牛队” 队长, 来到可可西里进行艰苦的工作。

 片中引用了故事片《索南达杰》 的片断, 把现实中索南达杰牺牲时, 冻僵的躯体仍保持着握枪姿势的情形同演员再现的情形一同展现给观众, 带来更大的震撼。这也是片中的一个亮点,对观众来说, 会牢牢记住这一细节。

  除此之外, 片中还引用了一些资料, 例如, 偷拍的藏羚羊绒围巾交易现场、 5000美金一条、 800 公斤羊绒来自中国等数据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强调了“反盗猎”的必要性。

 也突出“平衡” 这一主题。

  导演彭辉也是幸运的, 因为扎巴多杰本人就是个具有相当震撼力的人物, 并且善于表达, 他的个人魅力足以打动每个人。

 在镜头前, 他毫不掩饰, 非常直接自然地表达一切, 对盗猎者强烈的愤慨, 对政府某些官员的指责, 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很多信息是通过扎巴多杰的表述传达给观众, 这是此片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平衡》 观后感

 《平衡》 是一部具有后现代以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它代表德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以及对团体, 对稳定, 对平衡等问题的思考

 平板就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缩影, 当诱惑降临, 人性中那部分不可避免的好奇

  和贪念便开始隐隐作祟。

 在这个过程中, 当人心中的平衡被打破, 每一个人就如同迷失了一般, 忽略了内心平衡的重要性。

  画面中, 平板上的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周围存在着种种的不稳定, 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

 然而。

 一个“从天而降” 的音乐盒缺打破了貌似平静的沉默, 私欲的导火索由此引燃。

 可见, 维系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社会等一系列平衡关系的锁链在人性贪婪的私欲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这跟我们现实社会中一样, 或许还要复杂, “金钱至上” 的社会导向使许多人在利益面前变成一个赤裸裸的伪君子或贪婪者, 随之而来的冲突或难避免, 朋友、 同事、 亲人等之间所维持额平衡瞬间被打破。

 道德是社会的规范, 大家遵循社会规范才能和谐共处。

  就影片换面内容本身而言, 这似乎是一群人为争夺一个音乐盒而引发的争斗。

 然而, 最终定格的画面又似乎在提示观众, 这也许仅仅是一场发泄苦闷、 烦恼的幻梦。

 映射着都市的喧嚣、 混乱、 堕落、 欲望和罪恶, 并从中剥夺现实的人心。

 幻想般的结局, 如同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之间对于自身命运的祈祷, 谨慎而无奈地秉持着摇摆不定的欲望。

 随着情节的发展, 每个人都怀着占有的私欲徘徊于音乐盒左右, 平衡的关系始终在保持与被打破之间徘徊, 人类的欲求本质最终打破了世间平衡, 而平衡的力量最终又将反作用于欲望本身, 得到或失去, 清醒或幻梦,最终一切平静之后只剩下人类对自身的无奈地遥望。

  《平衡》 采用了线性的叙事方式。

 结构特征是以时间线为基准, 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情节的描述。

 同时, 更是探讨了一个封闭空间内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

  短片按照一般影片采用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基本戏剧结构展开。

 在短短七分钟之内把故事能够讲述得如此完整, 情节层层紧扣, 节奏控制得张弛有度, 使人不得不惊叹于导演驾御能力, 短片可以说基本是由于音乐盒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迅速展开, 只是故事发展的导火索。

 基于故事发展的脉络, 这个平台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就是维持平衡和打破平衡的交错, 其结构为:

 共同的目标(平衡)

 ——不同程度的欲望(导致失衡的因素)

 ——暂时的协作(短暂的平衡)

 ——集体利益驱使 (又一短暂平衡)

 ——最终的结局 (悲凉的平衡)。

  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场景的简洁, 平衡的保持与调控成了该片的突出情节, 平衡的关系始终在保持和打破之间游离, 人类的欲求本质成为了平衡的失控内因, 而平衡的力量最终将反作用于欲求本质, 这是一个轮回的过程。

 最终, 故事的主题得到升华, 这是简单化的不简单体现, 完美地体现了平衡的哲学理念诉求。

推荐访问:纪录片 纪录片 精选 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