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3篇

发布时间:2022-08-22 09:05:06 来源:网友投稿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3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98·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KaifengVocationalCollegeofC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3篇,供大家参考。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3篇

篇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iddot;98·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2021 年 4 月 20 日Apr.20, 2021第 41 卷

  第 4 期Vo1.41

 No.4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4.041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建构与实践路径崔艳璐 赵昱霖(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摘 要:情怀是指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对于某种事物稳定而自觉的情感。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不仅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素养、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怀、立德树人的传道情怀、仁而爱人的仁爱情怀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为了促进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养成,要从多个路径进行实践。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内涵建构;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4-0098-02***总书记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其中,“情怀要深”是很重要的一条。思政课是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的课程。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情怀,加强自身情怀养成。思政课教师只有有深厚的情怀,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完成铸魂育人工程。一、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科学内涵(一)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最深沉的情感,其应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价值和情感认同。一名不具备家国情怀的思政课教师,是无法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思政课教师应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民族,常怀赤子之心,传承民族精神,不负教师使命。思政课教师还应将对家国的情感同自身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自身的家国情怀感召学生,与学生一起把爱国情、强国志及爱国行自觉付诸实践。(二)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怀思政课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怀,在回应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实践中不断铸就时代情怀。思政课作为一门“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应具有时代情怀,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前沿性,实现时代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时代及社会问题。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关注时代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还应把自身的时代情怀体现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教学实践,讲清楚当前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引导学生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三)立德树人的传道情怀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传道的使命,既要做到自身明道、信道,又要做到传道。思政课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断用自身高尚的德行去影响和感化学生。教师应将传道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增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传道情怀不仅表现在传道,而且表现在授业及解惑方面。教师不仅要把科学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如何使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如何应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传授给学生。思政课教师既是“筑梦人”,又是“引路人”,所以,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厚植传道情怀,应是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的题中之义。(四)“仁而爱人”的仁爱情怀思政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仁而爱人”的仁爱情怀。首先,教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以爱育人,让每个学生接受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思想教育,也让每个学生接受与自身个性相适应的教育,并让每个学生能够在爱的教育中独立而自由地成长,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仁爱情怀。其次,思政课堂是互动的,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仁爱情怀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情感互通。再次,仁爱情怀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思政课教师的仁爱情怀应该是贯穿教育始终并不断加深的,应当在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提高个人情感。(五)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任,应具备爱收稿日期:2021-03-18基金项目: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度教研重点课题“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性研究与实践”(JYLX2020012)。作者简介:崔艳璐(1990— ),女,辽宁铁岭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昱霖 (1993— ),女,辽宁丹东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99·岗敬业的职业情怀。思政课教师应认同神圣的职业使命,并将责任感与使命感深深地印在心中,进而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知上升为职业认同。爱岗敬业既应体现在课上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又应体现在课下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应将政治关怀和人文关怀统一起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自身理想,而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职业情怀。二、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实践路径思政课教师情怀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的实践路径也是多方位的。(一)在自觉的理论学习中提升价值引领深广的情怀来源于丰富的理论知识沉淀与升华,思政课教师应在自觉的理论学习中提升自身情怀,不断用理论价值引领实践行动。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原著,夯实自身理论功底。通过研读《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原著感受理论的魅力,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提高理论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真信、真懂、真会”,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有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给学生上好思政课。其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关注国家、社会热点时事,将理论知识融入鲜活的时事与案例中,以透彻的学理、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等吸引学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鲜活性和实效性 [1]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思政课永远保持“鲜度”,用有鲜度的案例,用最热点的时事,与学生产生共鸣。再次,思政课教师应在自觉学习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讲好历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事实感召学生,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二)以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培育职业素养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培育职业素养是促进教师情怀养成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各院校不仅要加大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中师德师风的考核比重,而且要形成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在制度的约束下,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开展先进和表率评选及宣传活动,表彰优秀,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能把讲好思政课当事业、当志业,彰显职业情怀。(三)在培根铸魂的教育实践中深化情怀情怀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师生情感互通中深化情怀,自觉地将个人职业追求付诸教学实践,使个人职业理想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升华。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关爱学生,以情育人。教师应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学生、关爱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充分的爱。思政课之所以是一门有温度的课,是因为思政课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用心教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情感认同。其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应在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在思政课程中,通过话语表达、教学技术革新以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等方式,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再次,思政课教师深化情怀要自觉锤炼职业道德情操,在奉献中彰显情怀。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应做到不求回报、辛勤耕耘,利用思政课堂的土壤培育好祖国的下 一代。(四)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亦有诸多尊师重道的规训。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有利于帮助情怀不深的教师提高思想意识;有利于激发思政课教师争做模范和争做优秀的积极性,并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利于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尊师重道的氛围是加强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不可或缺的人文要求。第一,各院校要积极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制定相关制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并形成长效机制,每学年投票评出优秀教师和学生加以奖励。第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良好品质,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尊师重道的氛围是校园精神文明的一种表达,它不仅能够促进思政课教师情怀的养成,而且能够促进其他学科教师情怀的养成。结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情怀,才能以情感人,才能有效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参考文献[1] 孙杰 .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1-7.(责任编辑:王玉玲)

篇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博览QICHEBOLAN144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刘双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立德树人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这一课程的中心环节。新媒体时代下,多元化的思想理念冲击着学生的观念认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立德树人教育逐步面临多层次的转变困境,除了认知不足,资源应用不利,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要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效果,高校就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有效创新,明确内涵,构建深刻、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困境立德树人一直是高校教育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任务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影响立德树人教育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培育目标出现转变的同时,教学方法、学生需求有了不同,显然在全新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发挥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存在认知模糊、教育载体未形成合力等困境,从而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培育效果。本文即在解读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困境的策略。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困境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党和国家强调的关键教育事项。在新媒体时代,针对此项教学任务,不仅存在认知方面的困境,更在教学模式、教育者道德素质等相关层次上有较大的问题。一方面立德树人教育的标准并不明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信息引导上存在模糊性,根本上并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有所提升,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然而很多教师注重个人的学历资质,并未在立德树人理念和指导效果方面进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仅是简单的知识讲解,却并未真正触及学生灵魂,让其获取有效的成长力量[1]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对策 (一)进一步突出教师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下,教育资源信息容量增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得到满足,但同时各种媒体网络语言冲击着学生的思维观念,要保证学生构建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要从根本上发挥立德树人教育职能,则要把握教师的关键位置,通过创造性、主动性、适配性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以此更好地转化为个人的行为方式[2] 。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下,因为信息来源方式的多样选择,传统理论课中教师对于信息传递的权威性受到干扰,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有效交互、探讨,并且赢得学生信任,教师需要完善个人的思政知识结构,不断地提升理论水平,呈现与时代相符合,能够正确启发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在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二)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知识、观念的传递基本局限于单一渠道,对于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有效满足,而在新媒体时代,要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教育效果,则要应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地拓宽教育渠道,使得课程拥有多种载体,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方面要提高理论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影响力。针对理论教育内容进行转变,通过丰富的案例、精彩的视频等方式来提高信息传递效果,使学生从中获取政治认同感,更深刻地认识自身与国家的关系,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连接,深化自身的思维观念;另一方面,开发线上理论教育模式,顺应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将优质思想政治内容及时共享在统一网络学**台,构建积极地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思政综合素质。(三)健全立德树人教育服务体系因为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处于更加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以及复杂性的信息传播空间,高校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教育作用,需不断地健全立德树人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在道德观念、行为素养等方面取得进步,通过课程内容的完善、信息传播形式的优化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思想指导[3] 。首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构建系统性的思政信息传播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其次,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融入符合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内容,将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结合,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发挥课程的影响力。结语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媒体时代下存在师资综合素质欠缺、内涵认识缺乏深刻性等困境,从而影响了任务实践效果。那么这要求把握现实教学环境的变化和先进教学理念,健全立德树人服务体系,拓宽思政课理论教学渠道,通过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有效地发挥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钟俊生 , 左浩淼 . 新时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35(04):129-134.[2] 张艳国 , 凌日飞 .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学习***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4):17-24.[3] 姜朝晖 .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方向和新路径——兼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4):53-63.万方数据

篇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12 【教育与训练】2021 年 1 月第 1 期 January 2021 No.1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收稿日期:

 2020-08-28作者简介:

 包力维(1986—),男,哲学博士,四川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宗教学理论。公安院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理论和路径思考包力维(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摘 要:“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是当前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概念,其具有文化的底蕴、理论的创新性、现实的可行性。从立德树人到育警铸魂,是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推行,对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具有方向指引和文化支撑的作用。但要切实实现“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目标,公安院校依然面临困难和挑战,包括意识形态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迫切难题。当前,各公安院校已通过各自方式对这些难题进行**,然而还需要进行更全面、体系化的路径探索。关键词:公安院校;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58(2021)01-0112-06DOI:10.16478/j.cnki.jbjpc.20201109.001“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所要深化理解的重要命题。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对于公安院校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与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公安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关键课程,必须结合公安工作的使命、职责、任务,贴近公安实战,充分发挥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和功能。2019 年 5 月,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围绕公安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的重要性。“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2] ***关于“育警铸魂”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表述,为公安院校通过思政课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合格预备警官的人才建设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育警铸魂,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学员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另一方面是特别针对公安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安院校培养出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具有特殊使命和责任的先进人才,是聚集在一起的具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 [2] 。这就要求其思政课建设既需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质的培养,又要针对公安工作特殊性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围绕公安院校思政课如何既抓立德树人又抓育警铸魂的针对性研究还需深入,基于公安

  113 院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路径研究相关成果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对此,本文选择从“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提法和两者理论关联的角度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思政课改革创新存在的困难和可行路径。一、从“立德树人”到“育警铸魂”: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理论创新作为一种育人方式,“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其中,“立”是树立、建立的意思,“德”是德行德业的意思,表明人生最高境界是建立德业,之后才是建功和著书立说。“树人”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就是培养人,不在一朝一夕,而是终身培养,可见其不易。“立德”和“树人”合在一起,体现出弘扬、追求更高精神境界。《周易》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教导人们要像大地那样,具有厚重与广博的德行,《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推崇王道精神的树立,《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是民本之德行的推行。《礼记 • 大学》则讲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总之,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德”,其含义既深又广,包含多重面向,而以德性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在新时代,传统的“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4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谈话中阐释道:“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3] 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认同的持久、深沉的力量,其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回答了“立什么德”的问题,是对“德”的内涵的扩充,其被提出来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在 2018 年 5 月 2 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4]分别以“大德”“公德”“私德”揭示“德”的内涵,恰好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德”对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之“德”,“公德”对应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之“德”,“私德”对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之“德”,这就更为清晰地阐明“立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如何立德方面,***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点明三种立德方法,在学校的治理层面,则“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4]从而阐明了“立德树人”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管理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样,从“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怎样立德树人”的回答中,可以明确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问题在理论上如何解决。而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不仅包含深化理解“立德树人”的问题,还要厘清“立德树人”与“育警铸魂”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育警铸魂”的提法来源于“铸魂育人”,其最早是******在 2014 年 10 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作为革命军队建设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5] 之后,***在党的思想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工作等领域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使用与“铸魂”相关的表述来阐释理想信念的问题,如“铸魂补钙”“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净化灵魂”“塑造民族魂”“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等。铸魂,在实践中体现为理想信念的培养,“理想信念铸魂”作为立德树人关键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中“德性”与“灵魂”的关系,李忠军 、钟启东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灵魂’是‘德性’的精华,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必定是‘有灵魂’的人。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魂’是‘德’的统领与根基,‘立德’的根本在于‘铸魂’,‘铸什么魂’决定着‘立什么德’,‘铸魂育人’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性质和方向。”[6]这一评论准确而鲜明地展示了“灵魂”与“德性”的关系,“铸魂”在“立德”中的突出作用,“铸魂育人”如何影响“立德树人”,简而言之,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为何“理想信念铸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理想信念铸魂”的任务也提上日程,“理想信念铸魂”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在教育中不可或缺,高校亦需要以思包力维:公安院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理论和路径思考

  114 政课教育的方式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铸魂育人”更为明确地表示为“育警铸魂”,******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育警铸魂”,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2] 。各公安院校正是通过贯彻这一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进行育警铸魂工作,通过触及灵魂和潜移默化的思政课教育,解决当前公安院校部分大学生所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多次将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7] 。基于此,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应着眼于自身理想信念的培养,严肃审视其是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补足了自身精神之“钙”,才有能力给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熔铸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魂。以上,可以看到“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理论继承和创新,“立德树人”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要求新一代预备警官能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育警铸魂”则需要在“铸魂”上下功夫,注重理想信念的培养。“育警铸魂”源自于“铸魂育人”,特指公安队伍的理想信念铸魂,在这一过程中,预备警官逐步形成忠于公安事业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从而在面对复杂环境、多元思想、利益诱惑之时仍然矢志不渝,坚强如铁。二、实践的困难:以思政课推动“立德树人、育警铸魂”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教育实践和价值构建,“立德树人、育警铸魂”一方面立足于预备警官价值观培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警,另一方面是基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使公安院校思政课成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地、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要实现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目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成师生达成共识,即在“立德树人”的文化传统中,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目标引领下,完成思想政治知识传授,建立起对特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认同。而当前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现实中,这种认同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意识形态教育与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相适应的困难思政课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捍卫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观点、情感,并能由内而外付诸行动。2015 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文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 可见思政课建设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大局的重要性十分显要。2018年,教育部发文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公安院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9] 思政课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指导作用,其作为重要阵地、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甚至于“灵魂课程”的地位,被明确地提出来。在新时代,我国国家意识形态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承担的时代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深度交融,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公安院校作为培育公安队伍的摇篮,是外部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对于还不具有足够辨别能力和警惕性、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的 90 后、00 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观念是具有很强迷惑性的,即便在管理相对严格的公安院校,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推崇某些错误西式观念的现象。相对而言,思政课所提倡思想的统一,强调国家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却与近年来被一些人所鼓吹的高等教育“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价值多元”等观念相冲突。如何通过思政课,有力反驳某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错误思想和观点,使公安院校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塑和改造,使其敢于与错误思想和外部渗透势力相斗争,是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课题。(二)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教育与公安职业相适应的困难思政课要实现“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目标,还在于推动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理解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公安院校则不仅要培养政治坚定、人格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培育一批投身于公安事业、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包力维:公安院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理论和路径思考

  115 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民警察。然而一方面,由于思政课的部分核心内容偏向于宏大主题和抽象叙事,在教学过程中易脱离学生的人生现实和职业规划,难以与传统和流行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思政课教材是通用教材,不专门供给公安院校学生,还需要进行更具公安职业针对性的思政课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教育。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对“大德”“公德”“私德”的追求,其为核心价值观亦是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个人的成长起着正向的价值引导。当前我们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包括富强、...

推荐访问: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育人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