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5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4-09-22 2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一.对教材的备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考查更关注考生的能力,特别是史学能力的运用。我们常说,出题的人离教材越来越远,这是在命题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5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5篇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篇1

一. 对教材的备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考查更关注考生的能力,特别是史学能力的运用。我们常说,出题的人离教材越来越远,这是在命题形式上和表述内容上,但不脱离教材的地方在于依然以教材的史实为背景,为依托。因此考前的20天左右,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教材。

1.考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注意“抓大放小”。千万不要象复习旧版本教材那样把所有知识点死记硬背,现在的高考有适当的主干知识做基础就可以了。考生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理解”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2.教材是按文明史的专题史编写的,包括政治专题、经济专题和文化专题三部分,并不象通史那样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很多考生会出现时空混乱的情况,而考试大纲是按通史的时间顺序重新整合的,因此建议学生按照考试大纲来复习。从考试大纲来看,除去科技与生活文化部分,大约可以划分为18个小专题,把这18个小专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知识线索,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主干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对史实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学生在考前18天每天处理一个专题,起码可以帮助考生明确教材的主干知识点。

3.要加强对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每一个历史概念的解读及掌握。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和掌握历史概念呢?一定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如果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最终只能牵强附会,似懂非懂。

4.立足与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并会运用。

二.对选择题的备考

1.概况:现在文综历史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这种出题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是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

2.解题技巧:

首先,审清题干三要素:时间(跨度)、空间(范围)、领域(内容方向),这犹如在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通过“长”(时间)、“宽”(空间)、“高”(领域)三维,可以界定其中的任何一点。在历史的知识海洋里,我们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界定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其次,判断四个选项,除了要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外,还要特别看其表达程度是否适当,把握好“度”(恰当)。

简而言之,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必然完全同时符合四个要素的要求:题干的时、空、域,以及选项的适度。错其一,此题满盘皆输,全其四,此题满分到手。特别注意:虽然选择题难度不小,但同学们必须知道真正难得题目就2个左右,大部分的题目,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3.选择题分类指导。

图表类,它的考察重点是通过漫画、图片、表格、曲线图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识读图标、认知历史、再现历史的能力。这种题型高考中是常考的题型。

a漫画,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以利于更准确表达,从而形成全局认识。要避免只见局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b图片(地图),图片(地图)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的判断。

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c表格,常用于数据比较,通过数字分析看历史的发展和变化:①如果是单一的一组数据,则看发展;②如果是几组数据,则要横看 + 纵看 + 比较看,既看发展,又要看变化。其中数据表格标题要注意。

d曲线图,曲线图反映的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变化:①坐标横轴线表达时间;②坐标纵轴线表达发展水平;③曲线中的转折点与重大事件密切,通过对应坐标时间判定;④曲线中的趋势段表达一个历史阶段;⑤如果有多个曲线形成交叉点,则这个交叉点是变化的临界点关键处。此类试题常借助坐标时间进行分析。

观点信息类,这类题在试卷中是比较多的,它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观点信息,通常有这些表述“反映什么,表现有,体现在,说明什么,可得知”等。这类题的难易程度不一,但有时干扰比较大。解题的方法有,首先确定好三要素,时、空、范,然后确定主体,看看材料强调什么,运用已学知识排除2个选项,再回到材料认真比较,选出正确

概念类,这类题主要考察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一个词的特定含义。这要学生把句或词放到材料中反复理解,对应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原因影响类,这种题主要是考察事件或制度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通常有这些表述“背景、目的、原因、影响是什么”等。这类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难度一般偏易

否定逆向类,这种题的设问是否定的,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本身题目还是不难,但很多学生因为看错题,误为准确,所以做错。这要求我们学生审题要仔细。

史学理论类,这种题现在还不太稳定,前年有考,去年没考,但是即使出现,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它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除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史观对历史问题或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等。

还有几种方法:

选项中两个答案相似,说明这两个选项都不是正确的。

选择中有两个相互对立的,一般而言,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选项中的某个词与材料中相似或相同,往往可以佐证正确答案。

选项中表述太过绝对的观点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切忌不要先入为主,要以材料为解题的准绳。

三. 对材料题的备考

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

结合设问理解材料

分析层次寻找信息

联系书本判断分析

提炼观点转换词语

材料为主结合书本

2.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

读图判定文物的类别和名称

挖掘隐含信息(隐性知识)

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状况及原因)

地图类方法(分布特点及原因)

漫画类方法(现象及其本质分析原因)

3.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曲线图、柱状图

看题头、表格、小注(时间、地点、国家或者是行业)

横纵比较表格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增长、上升;减少、下降)

联系课文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变化看数字、原因看时间、内容看事件

4.组织答案六个注意

1.注意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3.注意简洁(序号化)

4.注意全面(不准照抄原文)

5.注意用语(学科术语或书面语)

6.注意书写(字迹工整)

四.几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科技政策

转型时期的文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五.2012年高考历史周年性大事

必修一:

~1842年,鸦片战争。同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

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年,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40周年)

年,九二共识(20周年)

年,古巴导弹危机(140周年)

必修二: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520周年)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90周年)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

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

必修三:

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70周年)

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0周年)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篇2

广东高考数列必备知识

广东高考涉及数列的题目通常是一“小”一“大”。

1.小题属于中、低档题,主要考查等差(比)的概念、公式以及性质,复习重点应放在“基本量法”(也俗称“知三求二”)和性质的应用上。

2.大题属于中、高档题,主要考查考生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运算求解和探究能力。近几年的题目条件主要集中在:(1)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2)已知Sn与an的关系式;(3)通过函数关系(或解析几何)建立Sn与an的关系或递推关系等几种形式。考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2)证明某些和(积)式的不等关系等。

对于问题(1)的处理,复习重点应放在认真分析递推关系式上,识记能用累加、累乘、倒数法求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形如an?1?pan?q(p?0且p?1,q?0)的一阶递推以及其演化的递推式an?1?pan?qn和二阶递推式an?2?pan?1?qan的用待定系数法构造新等比数列求通项,以及先猜想出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方法。

对于问题(2),复习重点之一:非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主要包括:分组求和、裂项求和、错位相减求和等。重点之二:会解决数列中的不等关系,主要方法:①作差(商)法;②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③分析法;④放缩法;⑤利用基本不等式;⑥反证法以及数学归纳法等。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篇3

在2014届高考研讨会上的表态发言

林 毅

(2014年4月8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我县2014届高考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一中全体师生,向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辛苦辛勤耕耘在高考备考一线的高三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校2014届高三共有学生1178人,其中应届生872人(文科288人,理科354人,专业生228人),往届生306人(文科146人,理科160人)。总体而言,我校的学生多、基数大、基础薄弱是一直存在的困难,要完成今年的高考目标任务,困难和问题还是比较多。但是三年来,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三年如一日,勤奋苦读,孜孜不倦,成绩稳定,综合素质很好。而我们本届高三的授课教师从整体上看也都是很优秀的,他们学科知识扎实,教学态度认真,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敢于攻坚的朝气和活力,是一个能吃苦,肯奉献,懂教育,会教书的团队,完全有能力率领我们本届高三年级的同学再创辉煌。同时,三年来我们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对高三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育一直高标准严要求。所以,目前高三全体师生思想稳定、学风良好。而这些因素,就是我们在2014年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的坚实保证!

高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考备受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距2014年高考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了,各备课组就二轮复习已在前期进行了多次研讨与大会交流。下面结合我校实际,在总结我校以往成功

经验和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按照高三第二次复习备考的安排意见,我讲以下几点:

第一,复习备考要把握好高考动向,吃透考纲,注意新信息的汇总,及时调整好复习策略。

各学科教师要积极研讨,共同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命题的思路、角度,命题的重点、热点,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要深入解读2014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特别要把2014年考试说明与2013年考试说明做细致的对比研究,研究新高考“新”的部分,分析新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新高考命题的趋向,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高考的总的形势是:既大胆创新,又平稳过渡,真正体现稳中求新的特点。相对于2013年,我省的招生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今年起,加大了对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的高校招生政策扶持;不再组织英语口语和徒手画测试;省级照顾加分政策、艺术类招生政策也进行了调整。这些新政策的实施,也将会为我们的高考录取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第二,我们同时要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统筹,全力备考。要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研究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的备考传统和经验,强化组织管理。要立足校情、班情、学情,研究高三教学现状,反思大面积提高上线的有效办法,优化现有的教学管理策略,实现后期备考教学管理的个性化、精细化、系统化,重点解决优秀学生“再提高”、普通生“保上线”和近线生“促上线”问题。

二、精细管理,分类推进。 一是抓好优秀生的培养。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要强化对优秀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

等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有效分析,力争今年高考600分以上和一本上线人数有新的突破。二是抓好近线生教学。要结合全省诊断性考试,再一次做认真仔细的分析,找准二本和三本近线生,层层落实责任,挖掘高考增长点。三是重视专业生的文化课教学,抓好后期管理,确保专业生的专业和文化课成绩双上线。

三、疏导心理,提高效率。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坚定学习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严格学生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创设健康向上的学风、班风,坚决排除一切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各学科教师要结合高考命题的特点,从学科层面入手,对学生应具备的学科学习规律和方法进行仔细的梳理,对照所教学生认真分析其薄弱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措施地逐一解决,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尤其要借助周考和几次大型考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三是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心态。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调适,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与挫折教育,确保学生精神饱满、斗志旺盛,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冲刺中去。

四、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在今后的备考中,我们将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的理解、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为高三备考工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们将加强和兄弟学校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双赢。我们将虚心接受各级领导对我校高三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备考实效性。

高考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目前留给我们的复习备考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每一个环节,深化研究,3

细化管理,强化落实,力争在2014年高考中,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篇4

2012届知识梳理—数列

?1a(n?2k)?11?2n

(k?N*),记bn?a2n?1?,1、(河西三模)设数列{an}的首项a1?,且an?1??24?a?1(n?2k?1)n??

4n

?1,2,3,(I)求a2,a3;

(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III)证明b1?3b2?5b3??(2n?1)bn?(Sn?n)3*

2、(南开二模)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于任意的n?N,有an?

(I)求证:数列{an?1}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II)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Tn

3、(和平二模)已知数列{an}满足a1?

(I)求{an}的通项公式;

(II)若Tn?b12?b22?(III)设cn?a11 ,an?1?an?n(n?N*),bn?2n?14an?1?bn2,求证Tn?2; 1,求数列{cn}的前n项和.bn?bn?

14、(河北一摸)在数列{an}与{bn}中,数列{an}的前n项Sn满足Sn?n2?2n,数列{bn}的前n项和Tn

满足3Tn?nbn?1,且b1?1,n?N*.(I)求{an}的通项公式;

(II)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III)设cn?bn(an?1)2n?cos,求数列{cn}的前n项和.n?1

3*

5、(南开一摸)设数列{an}满足:?n?N,an?2Sn?243,其中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数列{bn}满

足bn?log3an.(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I)求数列{cn}满足:cn?bn?S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公式.6、(市内六校联考二)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的图象过点(?4n,0),且f"(0)?2n,n?N*(I)求f(x)的解析式;(II)设数列满足

1?f"(),且a1?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an

(III)记bn?

{b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Tn?、(市内六校联考三)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且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n?1,Sn)在直线

2x?y?2?0上.(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I)是否存在实数?,使得{Sn???n?

?

2n

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2?n(III)已知数列{bn},bn?,b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Tn?.62(an?1)(an?1?1)

8、(河东一摸)将等差数列{an}所有项依次排列,并作如下分组:(a1),(a2,a3),(a4,a5,a6,a7),组1项,第二组2项,第三组4项,,第n组

2n?

1,第一

项.记Tn为第n组中各项和,已知T3??48,T4?0.(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II)求Tn的通项公式;(III)设{Tn}的前n项的和为Sn,求、(河西区一摸)已知数列{an}满足a1?

(n?1)(2an?n)

1,an?1?(n?N*)2an?4n

an?kn

为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求k的值; an?n

.1

2(I)求a2,a3,a4;(II)已知存在实数k,使得数列{

(III)记bn?

n?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

n,求证Sn??

10、(和平一摸)在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中,已知a1?1,a4?7,b1?a1?1,b4?a8?1(I)分别求出{an},{bn}的通项公式;(II)若{an}的前n项和为Sn,1??S1S

2?

与2的大小; Sn

(III)设Tn?

a1a2

??b1b2

?

an*,若Tn?c(c?N),求c的最小值.bn

?2an?1(n?2k)?

11、(红桥区4月)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n?1(k?N*),n?2,3,4,?2?2an?1(n?2k?1)?

2(I)求a3,a4,a5;(II)设bn?a2n?1?1,n?1,2,3,(III)若数列{cn}满足2

2(c1?1),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22(c2?1)?

?22(cn?1)?bncn,证明:{cn}是等差数列.12、(河北区二模)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6Sn?(an?1)(an?2),且S1?1(I)求{an}的通项公式;(II)设数列{bn}满足an(2n

b?

1?1)?1,记Tn为{bn}的前n项和,求证:3Tn?1?log2(an?3).Sn?1?Sn2an?1,?

Sn?Sn?1an

13、(第二次12校)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1,a2?3,前n项和为Sn,且

(n?N*,n?2),数列?bn?满足b1?1,bn?1?log2(an?1)?bn。

(Ⅰ)判断数列1{an?1}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n

2?1),求c1?c2?c3???cn;(II)设cn??an(bn?2

(Ⅲ)对于(Ⅰ)中数列?an?,若数列{ln}满足ln?log2(an?1)(n?N*),在每两个lk与lk?1 之间都插入2k?1(k?1,2,3,?k?N*)个2,使得数列{ln}变成了一个新的数列{tp},(p?N?)试问: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数列{tp}的前m项的和Tm?2011?如果存在,求出m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4、(第一次12校)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a(Sn?an)?Sn?a(a为不为零的常数,a?R)

(n?N?).

(Ⅰ)求{an}的通项公式;(Ⅱ)设cn?nan?1,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Ⅲ)当数列{an}中的a?2时,求证:

n

1???????. 15(a1?1)(a2?1)(a2?1)(a3?1)(a3?1)(a4?1)(an?1)(an?1?1)

315、(五校联考)在数列?an?中,a1?

a?211?,an?1?n,n?N 7an

(I)令bn?

1?,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II)若dn?(3n?2)bn,求数列?dn?的前n项

an?2

3?

?

和Sn;(Ⅲ)若cn?3n??bn(?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的值,使得对任意n?N,都有cn?1?cn成立.

16.(津南区一模)等比数列{an}为递增数列,且a4?(I)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及Sn的最小值;

a220*,a3?a5?,数列bn?log3n(n?N)39

2(II)设Tn?b1?b2?b22???b2n?1,求使Tn?5n?32?0成立的n的最小值. 1

7、(河东二模)已知数列{bn}(n?N?)是递增的等比数列,且b1?b3?5,b1b3?

4(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n?2,数列{anbn}的前n项和为sn,求sn

18、(河西二模)已知曲线C:y?x2(x?0),过C上的点A1(1,1)做曲线C的切线l1交x轴于点B1,再过点

b1作y轴的平行线交曲线C于点A2,再过点A2作曲线C的切线l2交x轴于点B2,再过点B2作y轴的平

行线交曲线C于点A3,……,依次作下去,记点An的横坐标为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ansn?1;

14n?

1(3)求证:? ?

3i?1aisi

n

19.(09天津文)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不为0,设Sn?a1?a2q???anqn?1

Tn?a1?a2q???(?1)n?1anqn?1,q?0,n?N*

(Ⅰ)若q?1,a1?1,S3?15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a1?d,且S1,S2,S3成等比数列,求q的值。(Ⅲ)若q??1,证明(1?q)S2n1

9、(2010文)在数列?an

2dq(1?q2n)*

?(1?q)T2n?,n?N2

1?q

?中,a1?0,且对任意k?N*,a2k?1,a2k,a2k?1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k.?的通项公式;

(Ⅰ)证明a4,a5,a6成等比数列;(Ⅱ)求数列?an

n2

(Ⅲ)记Tn???……+,证明?2n?Tn?2(n?2).2a2a3an

20.(2011文)已知数列{an}与{bn}满足bn?1an?bnan?1

3?(?1)n?1

?(?2)?1,bn?,n?N*,且a1?

(Ⅰ)求a2,a3的值;(Ⅱ)设cn?a2n?1?a2n?1,n?N*,证明{cn}是等比数列;(Ⅲ)设Sn为{an}的前n项和,证明

S1S2

??a1a2

?

S2n?1S2n1

??n?(n?N*).a2n?1a2n3

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数列篇5

2015年庆阳市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在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庆阳市2015年高考研讨会2014年10月12日在西峰召开。我校九名高三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高考研讨会,我在庆阳七中参加了高考历史科目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人,江苏省镇江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马巧高老师的讲座,马老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命题经验,给我们做了题为《高考试题研究及复习策略》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这次培训会开阔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对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马老师结合当日的天气,以“十分冻人”开始了报告会。以《高考试题研究及复习策略》为题,以一名高考历史教师的身份和高考命题人的身份,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考什么?——高考试题特点与变化趋势

二、教什么?——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考什么?——高考试题特点与变化趋势

(一)高考基本要求:

史料信息释读应用;史实的理解与应用;史学研究方法规律;解题技能等。

(二)全国卷的特点: 从命题思路来看:

强化研究历史,淡化识记历史;强化历史学习能力,淡化历史史实。

(史实深入理解和灵活迁移能力,信息释读、概括、运用能力,解题能力)(历史:客观历史本身;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主体化历史;学科或专业。)从基本特点与趋势来看: 第一、考查历史内容角度:

1、历史知识:主干化与丰富化:教材知识与学科知识并举。主干知识点的理解、迁移、应用;

2、生活化。生活史、民众百态历史研究。

3、热点内容深度化:

抗战;人伦纲常;国学;电影艺术等。

4、必修适当靠近教材;选修远离教材(考查基本能力:人物、改革)

1 例:学科知识与教材知识的并举: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美国独立战争、内战;刘晏;三三制;古代朝代沿革;法国大革命;古代农业;宋应星。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例: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内涵、事件影响。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出自宋朝理学家之手,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

例:社会生活史:突出其变化的表征作用。也可延展到影响、特征、成因等。(服饰功能、心理变化、)例:靠近与远离教材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从试卷的格局看:

“两头轻,中间重”(选择题难度降低,25分题目难度提高,时空跨度大);选修题目逐渐靠近教材;12分题目不断创新;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纯粹提取材料信息的题目逐渐减少;单纯从教材知识来说,有1—2道选择题“超纲”。从试题形式与内涵角度看:

1、情境化。以史料创设情境,切入历史。

2、主题化。主题统整、生动灵活、深刻简约。(移民、信号灯、世博会、海洋 2 开发、包公等)

3、创新化。题型传承与创新。(大跨度、从对比到论证到阐释说明等)(题型变化是表象,考查的实质要求不变:四个要素)

4、能力化。注重理解、比较、概括、分析、论证等。

材料信息提炼:对显性信息的敏感认知;对隐性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适当延展、引申;对无效信息(背景信息)的准确排除。不是对材料信息的简单识读、摘抄、罗列。

概括:对信息的整理、抽象、提炼、完善。

“概括” :抓关键词、属概念(上位概念)、本质;迁移所学主要是概要性的知识(结论性、一级条目内容)。

运用:与题目情境的匹配、问题解决的素材。两种情况:答案仅出自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深度认识与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认识水平:对材料信息、史实和结论的认识(而不是复述);对历史认识的认识;要求深刻、客观。从史学研究角度看:

1、多元化。印证、质疑、突破传统、学术争鸣。

2、过程化。从解决现成问题到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更加开放,突出研究意识、能力。

3、史观实用化。用史观来分析问题、渗透、统领、比对。

二、教什么?——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教学存在问题

1、对教材:

知识点处理肤浅、教条;

重复史实、多轮复习中的目标盲目与内容重复;拘泥教材观点;唯教材论,记忆的内容越多越好;对知识点的迁移转换能力弱。

缺乏史学研究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过程:从史实到史实;信息的概括、提炼、延展和利用不够;讲多练少??

2、对学生:

3 需求不了解,如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是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史料研读、还是解题技能欠缺,是哪一种题型技能匮乏等;

3、对训练:

唯题目论,做的题目越多越好;

试题没有针对性、训练目标缺失,导致训练的低效化;(如针对学生比较能力的欠缺,却提供的是论证型题目;针对材料信息概括中存在的问题,却提供史实应用型应用题目等;)

试题训练中缺乏预见性与针对性,指导答题方法时,缺少规律性与灵活性; 练习讲评重答案、轻方法点拨与解题过程。解题规范性不够。

4、对高考:

缺乏了解与探究,使得教学内容针对性弱; 过分地迷信考试信息、押题与赌徒式心理。

(二)应对策略

第一、课堂结构合理调整:(可制定预学案、课堂检测案、学生自行梳理中发现问题、提交问题等)第二、了解学生、有效反思

第三、研究高考、讲评有效(如何讲评试卷?)

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全国I、II卷,适当了解各省的高考试题,关注其题型、考查要点,把握其变化趋势,增强应对性与自信心。(试题猜不到,但答案能猜到;或者答案猜不到,但寻找答案的方法知道;学生对考题的适应性与熟悉性;增强师生的自信心。)

(举例:大跨度型:全国I卷、上海卷、四川卷等)

第四、深化解题技能。思维的缜密性;审题的技巧性;作答的规范性。(各种题型的归类)

第五、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史料化;知识点体系化;练习训练实效性;知识点理解深入化、拓展补充、质疑颠覆(多方观点的展示研读、史学研究动态)

马老师也对教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1、从“教”、“学”与“卷”三个维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度分析。不能仅停留在通报“答案细则”和各题得分情况,而是着重分析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双项细目中能力层级与知识载体及问题情境之间的吻合情况、各题目预期难度系数的达成程度、预设的答题“陷阱”的收获状况等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根源:

(1)试卷命制科学性和针对性、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呢?

将该题目进行改造,以适合学生使用的“面目”呈现给他们重新做一遍,学生的自信树立。不可跟学生说该题目“严重超纲”、“没有水平”、“不适合你们做”等等的话语,以免影响学生对平时考试的重视程度。

(2)前一阶段的教学不得法吗?该题目的考查意图是什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否关注了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呢?如果是关注了,为什么这些素质没有培养出来呢?是否应该改变培养策略及怎样改变呢?

2、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重点轰炸,向外延展和类化、变式训练。

讲评试卷切忌“狂轰滥炸”、“就事论事”和“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三讲”“三不讲”,对于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做对的题目不讲,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对的题目也不直接讲,讲了也不会的题目更不要讲。

重点讲评的是学生应该做对而没有做对的题目,进行变通以后能够做对的题目(体现课标和高考要求,又是学生错误比较集中的问题),具有对外延展性能的题目(学科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等)。进行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延展、迁移、类化,衍生出新的知识和能力。

3、发挥学生在试卷讲评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忌教师“一言堂”。

前将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复印或打印,让学生们对此答案进行评阅、分析、讨论、反思,教师要适时引导、追问“该答案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解题的过程、表述的方式不够规范、严谨、启示”等。站在学生的立场而不是“标准答案”和教师的立场上;让学生帮助“纠正”同伴的答案,有利于防范该类错误在自身的重演。

4、集中讲评与单独讲评结合。给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最近发展目标及达成路径等。

5、科学反思。反思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 5 断提高自身学习效能的过程。教师指导下的反思、同伴互助下的反思和自主反思。

报告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马老师不畏北方的寒冷,充满激情,并结合多年的高考历史题,给我们分析了历年高考试题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的趋势。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了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也结合高考试题给予我们学法方面的指导。本次研讨虽然小雪纷飞、天气寒冷,我们早上六点半出发,一路匆匆,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但是收获确实颇多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按照马老师的指导,结合实际,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力争2015年高考历史学科有所突破!

推荐访问:数列 高考 研讨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