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优质8篇)【通用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优质8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一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二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三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四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比较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比较好的自己。(指导教师:郭丹)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五
每一首直击心灵,并在心灵深处久久回荡,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音乐创作人的别具匠心,让经典重拾火爆,《经典咏流传》,一场精神的盛宴。
本来一直关注中央电视台,热切地盼望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开播,结果却等来了意外收获《经典咏流传》。"我把星星唱给你听。"这是每一位歌手的出场白。实话说,我不懂音乐,也不会唱歌,但是我很会享受听音乐的那种感觉。几首下来,真正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这几年看春晚上的歌曲,看得实在是虐心。为什么这些经典不上春晚,随便一首,足以使灵魂得到震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浮躁,难得有人静下心来去品读这些经典。《经典咏流传》让经典回归,值得赞赏。我想在这儿,以文字的形式再重温经典。
江南
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汉乐府中一首描述江南采莲美妙的场景,在《经典咏流传》中又搭上这么一联:
云畔遮远山,山野路弯弯,歌飘山野间。歌飘山野东,歌飘山野西,歌飘山野南,歌飘山野北。
再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是高考监完考后有些疲惫又略带如释重负地坐在大巴车上。那稚嫩的童声在耳边萦绕不绝,自己也感觉随着歌声飘到江南水乡。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湖面上,一群采莲的男男女女,尽情地嬉闹,尽情地歌唱。那情,那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鱼翔浅底,芙蓉撩水;美女少年,才子佳人。此时此刻,我才深刻地理解:"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词了。江南这个地方似乎已经被诗情画意成了一位大众"恋人"。
人人爱江南;恋江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黄绮珊演唱苏轼的《定风波》前面"加了这么一段歌词:
何时起飞何处落定
每一步都云淡风轻
一直寻找一双眼睛
能看清岁月的身影
都说生命是一次旅行
总在穿越自己的心灵
梦有多远爱有多深
原来只是一道风景
之前就在《百家讲坛》栏目里面听康震老师讲苏轼,后来又在图书馆借阅了有关书籍。然后就听到了这首歌,感觉苏轼在我面前真实再真实,然后镶嵌到我的灵魂深处。第一次接触苏轼当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把酒问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感觉到了李白式的浪漫,落笔潇洒,舒卷自如。而事实上,这其中也暗含了苏轼的无奈,他想与弟弟苏辙团聚而不能,只能千里共婵娟了。尽管如此,他能潇洒自然,积极向上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他这种心态让他很是可爱,可爱得有点奇葩。奇葩苏轼如《定风波》的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他。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那么大雨,他就无所谓,还一边吟唱,一边享受。谁怕?我就这样,任性由我,淋湿了大不了还有太阳晒吗。看看这心态。怪不得他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搁一般人,提都不想提,心塞。苏轼的一生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何时起飞,何处落定,每一步都云淡风轻。无所谓官大官小,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好;无所谓贫穷富有,幸福快乐一定要有。生命是一次旅行,总在穿越自己的心灵。黄绮珊这首歌,把苏轼的处世哲学诠释的入木三分。好歌,经典,永流传。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珍贵的相遇,他乡遇故知;才子遇佳人;美酒加咖啡。而我也遇到了你,一见钟情,永久珍藏。《经典咏流传》的每首歌,都出现在了我的缓存。随时随地,有网没网,我都可以尽情地享受经典之美,音乐之美。爱上了,就是这么任性。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六
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用无限的可能去亲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绎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听诵李清照,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听听华夏文明的纯真,那么,传统文化再次绚烂于中华大地,将不再是梦!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七
在如今这个光鲜亮丽而浮躁的社会,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如匆匆过客,制造一时的话题,全然不顾会给人们带去怎样的影响。相反,《经典咏流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让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诗词真正沉淀在人们心中。诗词,如淡雅清香的茶,让人久久回味。
无需过多铺垫介绍,从朗读者铿锵有力的声音开始,就让人静下心来。置身其中,抛开一切,细细品味、回忆、吟诵那些许久没有触碰过的诗词。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好似那黄州馆里五花马,千金裘的黄帮老大;是那青黛色的墙,青黛色的瓦,木格棂雕花里飞针走线的绣女,是那在水天一色,烟雾缈纱里翘首等待伊人的姑娘,是那勾栏戏台上眼神流转,物我两忘的艺人……节目将大众认为平凡枯燥无味的诗词改编成歌曲来演唱时,又给诗词别添了一份情趣,一份活力。随后嘉宾对诗词的点评赏析又使诗词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能从中习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得到精彩人生感悟。
节目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到贵州支教的梁老师。梁老师带着从未出过村的稚嫩孩子们走上央视大舞台,唱响了千百年来袁枚的一首孤寂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们,用最纯真的声音点燃了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是其中的一句歌词,听到这一句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苔本是阴暗处最弱小,不起眼的植物,却也有极大的勇气,绽放出最夺目的色彩!
绽放出夺目光彩的除了苔,还有咱们的梁俊老师。无论是他放弃城市里的大好光景投身祖国的支教事业,极负责任的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吟诗、唱歌,还是带着孩子们坐上火车,走上语文课本中的北京,开启寻梦之旅。这一切举动都是寻常人做不到的,但他却凭着对孩子们的爱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也正是这份爱,让梁俊老师这个默默无闻的山区教师身上,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
看完《经典咏流传》,我知道我身上多了一些东西,多了一些使命感——传承好诗词文化,传承好中华文化。我相信中华诗词文化,将在我们青少年的传播下,发扬光大,被世界所铭记。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八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优美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主题,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愿,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