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双减”政策实施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双减”政策实施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与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为核心内容,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双减”政策是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要举措,继续全面推进“双减”政策势在必行。当前学术界对“双减”政策众说纷纭,学者潘莉、丁曦在《“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文中讨论了“双减”政策“减什么”“怎么减”等问题。同时,为更好推进“双减”工作,文中对相关教育部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了“双减”政策更好落地,学者**和**聚焦学校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来分析“双减”政策,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在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难及怎样让“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探讨“双减”政策存在价值取向的误解、实施环境的空缺、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乏、实施与反馈的缺位等现实问题入手,来探究影响“双减”政策实施的因素,提出“双减”政策需要明确价值取向、改善实施环境、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反馈与评估、调动“双减”政策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对策,以期继续推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关于当前教育状况,我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分析,“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
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双减”政策立足于教育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具有全局性、操作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点。“双减”政策出台的初衷就是为解决时下的教育问题,其出发点是为民生好,为国家好,但其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双减”政策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而实施的,“双减”政策本着“以人为本”的初心,最直接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使命。我国在不同时期都有出台过相应的“减负”政策,但与以往的减负相比,这次的“双减”政策更具全局性。国家为有效推进实施“双减”政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无论是学校内部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有涉及。20*年*月,我国教育部发布《“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情况》文件,其中把“双减”督导列为20*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风险、组织开展实地督查。同时,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也作出了规定。从“双减”工作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阳奉阴违的行为屡见不鲜,要做好“双减”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立足实践,切实做好每一步,从根本上杜绝“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其次,学校与教师。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仍然有许多问题,即“唯升学率”、学生考试有增无减、教师根据成绩区别对待学生等。“双减”政策目标明确,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在作业总量时长、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校内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各校实行5+2课后延时服务,对学校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群体中消极怠工的行为便悄悄滋生。据报道,一位教师因发布关于课后延时服务的不当言论引发家长怒火,该教师也因此被开除。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在学校和教师方面相关配套措施和工作还有待完善。
最后,社会与家庭。在家庭方面,首先“双减”政策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家长为教育子女不仅要付出精力和时间,还需要大量的经费。“双减”政策出台后,对存在虚假宣传的教育机构采取打压措施,避免了家长盲目选择培训班。其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活动的时间。学生辗转于学校作业和课外培训之间,活动时间少之又少,“双减”政策实施后增加了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另外,缓和亲子关系。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亲子关系异化,孩子认为父母一味地要求自己写作业,导致亲子关系矛盾激化。社会方面,我国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公平仍有待实现,社会办学的培训机构便由此产生。培训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补上在学校内教育“跟不上”的内容,但现在培训机构为追逐利益并逐渐资本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教育体系。
二、“双减”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减”政策价值取向的误解
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假期开设课程培训班(除了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之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报道,20*年*月,*省*市*名在职教师被严肃处理。这些在职教师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仍然在假期给学生补课。此类新闻频频爆出,其原因与误解“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参加辅导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把孩子的成绩与辅导班直接联系起来。同时,部分教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仍然顶风作案给学生补课。“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一味地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与报辅导班的数量直接挂钩,认为学生参加的辅导班越多就能学到越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过多的辅导带给学生的不一定是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答题技巧的掌握,也可能是对学习的厌倦和力不从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切勿急功近利,与暂时提高的学习成绩相比,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此外,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守。“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家严厉打击违规补课行为,部分在职教师对“双减”政策置之不理,仍然在假期进行违规补课,无视政策法规的权威性。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价值取向的问题,主要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反映出来。首先,家庭方面,家长只通过孩子一两次成绩来判断其在学校总体的学习情况。对于“双减”政策部分家长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孩子只有通过作业和补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也解释了“双减”政策开始实施时出现“骂成一片”的现象。其次,学校方面,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教授超前过量的课程和布置过量的作业。“双减”政策虽然已明确要求学校实施“减负”,但是仍然有学校对国家政策置若罔闻,奉行唯升学率。最后,社会方面,如社会企业用人不断提高学历门槛;
评价“好孩子”用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等。
(二)“双减”政策实施环境的空缺
落实“双减”工作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大街小巷各类培训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且宣传形式夸张多样。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不计其数、质量良莠不齐、资本运作、在职教师开补习班进行违规补课等问题突出。由此可见,社会大环境不利于“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这些现象主要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培训机构追逐利益所致。首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认为孩子不上课外辅导班就跟不上,并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让孩子过早地学习下一个阶段知识,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由于家长心存顾虑,对推进“双减”政策造成了许多困难。在“内卷”社会大背景下,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想方设法买学区房、辞职陪读只为孩子能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其次,校外培训机构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和扩大招生进行虚假宣传。让家长产生“别的孩子都报班,如果我孩子不报就可能跟不上”诸如此类的想法。对此,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想法和校外培训追逐利益使“双减”政策缺乏良好的实施环境,势必会对继续推进“双减”政策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社会舆论也影响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成效。“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社会新闻和媒体推出有关于“双减”的新闻遍地开花,“双减”政策成为热门话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引发了诸多社会舆论,同时也给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和部分家长带来了焦虑情绪。“双减”政策落地后,随之出现“内卷”“教育焦虑”等热词,社会舆论聚焦于“双减”政策,并借此贩卖焦虑,鼓动家长为孩子报校外辅导班。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运作下受利益的驱使,忽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牺牲教育的公益性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致使教育培训行业乱象频发。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因为改革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适应的过程。
(三)“双减”政策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乏
“双减”政策出台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运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中小学违规补课、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收费、无证非法补课等现象仍然层出不穷。2022年*月,*多名教师被查,涉嫌违规补课。“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开始销声匿迹,一些家长便把目光看向了在职教师。在职教师比起培训机构更了解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双减”政策,打击不法培训机构,但“地下”教育培训机构和在职教师以家教、住家培训进行违规补课和培训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背后的原因是监督的缺乏。有效遏制此类现象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让“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发挥各自作用。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国家为有效地继续推进“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实施,应建立“双减”监督机制,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四)“双减”政策的实施与反馈缺位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是否真“减负”,“双减”能否使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等问题都还有待证实。据报道,2022年*月迎来了“双减”政策之后的第一个寒假,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每一名学生签订承诺书,拒绝寒假期间参加学科类培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如有违反,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此新闻一出,在网上迅速发酵,“在寒假培个训,咋就成了人生污点?”有人评论“学生寒假参加培训就会纳入学生的个人管理档案,此做法过于生硬,太‘一刀切"”。此次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双减”政策实施和反馈的缺位。
“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反馈缺位表现在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实际成效方面。“听基层的声音”,通过反馈来判断“双减”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成效。其一,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程度。部分家长认为“双减”政策不利于孩子提高成绩,在学校学习之外,还应该参与校外培训,校内校外兼顾才能使孩子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孩子成绩。其二,“双减”政策实施的情况。“双减”政策出台后,相比以往学生活动时间有所增加,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渐规范化,但是实施情况总体上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再接再厉。
三、“双减”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双减”政策自身的因素
“双减”政策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在“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带给学生和家长更多的便利。学校放学时间和家长工作下班时间相冲突,课后服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让学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完成课后作业,老师针对学生疑难直接解答。课后服务既满足了家长延时接孩子的需求,又解决了孩子课后作业的疑惑。因此,增加了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原本教师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便可离校。但课后服务需教师留校指导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时长便增加了。对教师群体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增加的问题缺乏思考,这也是“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原因。其次,“双减”政策实施速度过快,在实施过程中各种配套措施跟不上,未能及时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违背了“双减”政策出台“减负提质”的初衷。
最后,“双减”政策推动了教育教学的革新,革新势必会影响到现有的常规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总之,“双减”政策自身存在的因素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克服才能真正发挥“提质增效”的作用。
(二)“双减”政策实施者的因素
“双减”政策实施者方面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第一,“双减”实施者———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推进“双减”政策的主导者,在推进“双减”工作中具有绝对权威性。政府部门需要做到权责统一,指导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第二,“双减”政策实施者———学校教师。学校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师是“双减”政策执行的第一负责人。“双减”政策实施的情况与一线教师密切相关。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法宝,教师积极主动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更多的知识。由此避免学生带着疑惑转向校外培训机构,也能及时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第三,“双减”政策实施者———家长。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出类拔萃,成绩优异,其想法难免会被校外培训机构抓住机会,在家长面前夸大成绩对孩子的影响,借机宣传报课外辅导机构的必要性。总之,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也是继续推进“双减”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第四,“双减”政策实施者———学生。学生是“双减”政策的对象,为学生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学生在这场“减负”的运动中是积极的配合者,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后才能真正地使教育回到正轨。
(三)“双减”政策实施环境的因素
教育减负需要良好的实施环境才能尽其所长,营造良好实施环境十分重要。教育减负一直都在进行中,从自19*年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已经陆续下发了若干次“减负令”。然而想象中的减负效果并没有看到,学生依旧负担沉重,反而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即“校内减下去,校外增上去”。在我国这个大环境下,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成绩、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等,这是整个社会固有的方式。家长希望子女出人头地,学校紧抓升学率,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要求,让孩子“累倒在学习之中”。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被压在繁重的学习中”,“双减”政策要做的就是把“压在学习之中”的孩子解救出来。繁重的课业负担让读书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中小学生当中有高达24%左右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有情绪和心理的问题。抑郁症也正在成为学校标准体检的一项规定项目。“双减”政策的目的是给学生减负,减轻家长的焦虑,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要让“双减”发挥其作用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四)“双减”政策牵扯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双减”政策主要是为解决“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潜能。但“双减”政策出台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拍手叫好的,有置身事外的,也有更加焦虑茫然的。“双减”政策牵扯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这也是影响“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家长和学生是“双减”政策最直接的对象,“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在保证子女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其次,培训机构也是“双减”政策最主要的对象,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被取缔,对学科培训机构也有相应的措施。校外机构之间恶性竞争严重破坏学校教育体系,违背教育规律,“双减”政策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之举。最后,学校方面,从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课后服务进行查缺补漏,使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去创造未来。总之,国家推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继续推进“双减”政策实施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双减”政策的价值所在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教育是培养具有个性的人,而非整齐划一的个体。
首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能把高学历作为唯一的标准,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衷。其次,家长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评价应采取综合的方式,转变家长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是“双减”政策的任务之一。最后,学校是实施“双减”政策的主阵地,要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转变“唯升学”的传统价值取向。同时,学校应采取综合的育人方案,而不是以考试为指挥棒,要摒弃以升学为准的“一刀切”育人模式。对此,“双减”政策实施应注重转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单一评价方式,解决价值取向问题,做到“标本兼治”,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育发展。
(二)改善“双减”政策实施的环境
“双减”政策落地,改善实施环境刻不容缓。从家校共育入手,学校与家庭达成共同培养学生的共识,为继续推进“双减”政策需要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要主动进行家校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及时分享孩子的快乐、纾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另外,家长抽时间多陪伴孩子,一起体验各种活动,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摒弃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模式,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确实存在不足,可以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其次,学校通过高效的课堂,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个性化作业,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最后,社会方面,转变职业要求“唯文凭”的传统模式,主张以能力为重。另外,还需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大监督力度,采取全民监督,让学生实现真正减负。
(三)加大“双减”政策的监督力度
“双减”政策的实施应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校外违规培训和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的培训行为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监管力度。为更好地推进“双减”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市政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监督“双减”工作的组织机构,以此协助教育部门加强对“双减”工作的监督,继续推动“双减”工作任务落实。为方便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应公示群众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让人民群众拥有多种途径参与“双减”政策的监督。
第二,招募志愿者参与监督“双减”工作。面向全社会选聘志愿者,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双减”工作,鼓励志愿者对“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变相的违规操作进行检举。相关部门为志愿者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出台相应的志愿服务指南和政策,保护志愿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三,加强网络监管,打击违规网络教育培训机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教育随之发展起来,一些教师往往利用网络直播软件通过直播和录播等形式开展学科类培训。对此,要加大对网络治理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授课等违规操作。
(四)加强“双减”政策的反馈与评估
“双减”政策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未来,“双减”工作好不好、行不行、怎么样等问题,都需要给出答案。“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负担,而不是降低学生的成绩,“双减”政策计划在一年之内要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在三年之内大见成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要明显提升。对“双减”政策取得的效果以及“双减”工作实施的效率进行反馈和评价,可以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两个方面来展开评估。
首先,降低学校课业负担。第一,看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量不能超过*分钟,初中的作业量不能*分钟。”第二,通过从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时间来评估“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
其次,通过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效果来评估“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通过比较“双减”前后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和收费标准及培训内容来评估“双减”政策的有效性。
(五)调动“双减”政策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作业量减少,随着“双减”政策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这也在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一对多”的工作量很大,除了做好教学工作,还有班级管理工作等。“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增加了素质教育课程和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工作量更大了,在工作积极性方面势必会有所挫伤。总之,调动“双减”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继续推进“双减”工作的主要保障。
首先,教育部门可以采取给教师发放津贴、轮班轮岗、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来调动教师投入“双减”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双减”政策相关理论和政策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提供“双减”工作进修的机会,增加相关的岗位,鼓励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参与“双减”工作的主动性。
其次,让家长理解“双减”政策的益处。学校要做好家长工作,为家长解读并分析“双减”工作的相关内容,动员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展开“双减”工作。
(六)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利益共同体,需要政府、学校、校外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首先,政府需要紧跟“双减”工作具体实施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方针,把握主导方向。其次,学校是“双减”政策的主战场,学校教育坚持把握教育规律,坚守教育初衷。同时,学校教师自觉遵守“双减”政策的相关规定,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做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在学校“学得好”。另外,校外培训机构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杜绝违规补课及变相违规补课等不法行为。最后,学生需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总之,“双减”工作需要政府、学校、校外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等主体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继续推进“双减”工作任重道远,每一次改革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不断总结经验。要切实解决“双减”政策存在的误解价值取向、实施环境的空缺、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乏、实施与反馈缺位等问题,就要从影响“双减”政策实施的因素入手,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让“双减”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明确价值取向、改善实施的环境、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反馈与评估、调动“双减”政策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如此才能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推荐访问:对策 因素 实施 关于“双减”政策实施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2年关于科学系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思考与对策【优秀范文】2022-08-27
- 2022年关于消防产品监督执法问题及对策2022-10-03
- 2023年度全球变暖原因和对策(五篇)2023-04-04
- 汽车底盘维护保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09-21
- 龙狮运动商业表演现状及对策2023-09-22
- 2023年家庭因素对学生成绩影响(3篇)2023-08-31
-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方案精选9篇2022-08-18
- 实施重大工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7篇2022-08-18
- 实施乡村振兴凝聚乡贤力量动员讲话10篇2022-08-19
- 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推进和田旅游跨越发展3篇2022-08-19
- “五比五看五模范”,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大提升实施方案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