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6篇(完整文档)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6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1
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学科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双语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小学生运用双语进行交际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语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着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实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20**年上海小学英语国际论坛认为:“尽可能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习英语的环境,促使学生提高习得能力。双语教学怎么个说法并不重要,实质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学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双语教育模式、美国“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十分强调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情境并正向学科双语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双语教学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赞成还是反对,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条件,营造浓烈的双语学习氛围,更多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并解决好相应的教材和师资问题。
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对两种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协调互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为学生拥有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思维,成为国际化双语人才,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服务价值。
研究内容及措施包括:
(一)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1.双语学科课程构建研究
(1)学科课程三种课程并存
(2)学科课程以双语教育向三----五年级延伸,向音、体、美、计算机、科学学科扩展
(3)建立学科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
(4)举行学科双语教育展示交流
2.双语活动课程构建研究
(1)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自我介绍、讲演、课本剧、小品等课外比赛
(2)开展节日英语活动
(3)举办金桥双语节
(4)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交流活动
3.双语隐性课程构建研究
(1)校园环境“逢语必双”
(2)午间双语广播
(3)师生校园交流双语操练
(二)双语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三)双语师资培训研究
(四)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研究
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1.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双语教育适应无锡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3.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实课题践价值在于:1.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从受教育起就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3.培养一批高素质双语型师资。
1.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进双语教育实验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双文化的教育,只有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捍卫汉语的使用与规范,构建双语教育的和谐平台,学科双语限于非语文学科,用双语教,而不是教双语;
(3)重在语言习得和感受,语言输出听其自然;
(4)重在环境与操练。
2.准确把握小学双语教学的“度”,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小学双语教学有其基础性,是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交流和进行理解思维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又应注意其整体性,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在非语文学科双语教学中,既学学科知识,又练英语听说能力,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操练,校园家庭生活也尽可能渗透英语口语。[-]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建设是双语教学实验的价值核心,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于一体是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模式。
第一阶段:准备(20**.3—20**.2)
总结反思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绩与问题,制订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规划。
第二阶段:实施(20**.3—20**.11)
按计划开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结题(20**.11—20**.12)
总结、鉴定、结题。
1.20**年:总结阶段性成果,出经验、出教师、出论文。双语教学在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活动展示。
2.20**年: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课例和活动。
3.20**年:结题报告,汇报双语教学整体研究与实验成果。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顺利结题,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联袂编撰《现代学校管理规章范本&__8226;民办教学卷》。并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双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历经三年,也已成功结题,总课题组在鉴定意见中给予高度评价,4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课堂教学在全国省获奖。无锡市委书记批示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支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公司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规划、实验各阶段及学术理论具体指导。促使研究和实验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健康进展。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2
1.德育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基本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和社会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接受一种价值体系,学会一种行为能力。
2.实效性,指运用现代德育理论,实施开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3.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的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即使就课程开发的具体产品之一——校本课程教材而言,也与国家课程开发过程中编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或问题中心的,而不是知识中心的。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个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的精神,尊重别人,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随着独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存在着娇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能力差,行为偏于情绪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质,长期以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研究新方法,提高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们的教育产生片面性。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应“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见》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应“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意见》还强调,应“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会、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力量对德育的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思想都告诉我们,环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开发、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爱家乡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内容根据我校教师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分七个子课题进行试验研究。即是:“语文品德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数学科学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英语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音体美等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班级工作养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通过本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以实际行动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并能弘扬家乡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崇以德为先的人生追求。
1.文献资料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3.经验总结法:在各子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一是由于学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课题都是学科性较强的课题,经验丰富,大多数课题组成员都是初次进行德育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经验。做出来的课题计划还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够开阔,急需有经验的教师从旁指点。
二是由于学校课题组成员平时教学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课题研究时间紧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协调好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如何使课题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个问题。
三是由于老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对德育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后期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发周围人对德育的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二是加强学校的德育活动,重视课题的实质性研究。要在继承传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德育资源,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相信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学生、教师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联系会更加紧密,这使寻找、发现、利用更多的资源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强总结提炼,争取将成果汇编成册。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价值所在,它为我们的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3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作家秦牧也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画的创作与文的写作本来就是共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课标》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本课题研究主要尝试以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自信、自由地写作,从孩子喜欢画画入手,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以画画写话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写话的训练,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喜欢涂涂画画,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进行画写结合训练,既满足了孩子们学画兴趣,又激发了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画出心中画,写出心中话,这样做符合孩子的天性和思维特点,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指导”、考试的要求来写,根本无法表达。
1、形成画写结合的低年级写话模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修养。
3、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使大多数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
1、解决“画什么”的问题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是画画写话的核心和关键。有了想象,孩子才能画出多彩的作品,才能写出多味的文章。但是,孩子的想象思维是以直观、具体形象为主,如果没有了具体的事物作依据,他们的想象便不会这么丰富。
2、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要把形象直观的绘画和抽象的写话训练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找好切入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画中有话,画写交融。
(一)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20**、1)
学习理论,搜集素材,申报课题,制订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20**、1——20**、1)
1、搜集素材;
2、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
3、课题研究论文;
4、画写结合课堂展示。
总结阶段(20**、2——20**.3)
1、做好资料整理;
2、完成课题实验报告;
3、整理有关课题实验资料。
研究的方法:
(一)以画促写
1、激发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绘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他们表现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一日三餐,去观察、体验生活的乐趣;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此积累丰富的绘画“素材”;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像明天的我,明天的学校,明天的祖国,明天的人类接着应加以诱导,将儿童观察生活的现象中零散的素材进行整理,最后让学生把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做过的最有趣味、有意义的事用简笔画画下来。
2、引导自由讲画
学生通过观察,画出所感兴趣的画,那么,如何把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呢?我认为:说是写的基础,首先应重视口头表达训练,有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就容易掌握,笔头下才能通畅、自然。为此,教师应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讲画,交流、反馈画面的内容。如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家说再自己说等方法,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敢想、敢说,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保持高昂的说话欲望。并鼓励他们在“说—听—评—议”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学生的个性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思维想像能力不同,所以他们不仅能各自说出自己画面的内容,而且对同一幅图还能说出不同的意思,并表达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说画的积极性,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放手写话评画
写话就是把所说的画中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书面语言。学生有了说画的基础,写起话来就自然感到轻松自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写话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开始,可要求学生看一幅图写一句话,写在画旁边,然后逐步过渡到写几句完整、通顺、明白的话,最后过渡到写一段话,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在写话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他们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从而消除学生写话的畏难情绪。
写话完成后,可挑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是否有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通顺、句子连贯等方面入手评画,并请写得好的小作者介绍自己选画的原因和写话体会,肯定他们的敢说、敢想和独特的见解,并挑选较好的作文张贴在小作文园地,或向各种刊物投稿,这样便使学生有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写话的无限欢愉。对于学生存在着的问题,通过评画或教师的面批,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通过写话评画的反复练习,学生能根据画面大胆想像,构思,兴趣盎然地写话,把画面内容真实地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并且思维通畅,语句通顺,词语优美,写出来的话也富有童真、童趣。把“画”作为学生“话”的源,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学生在不尽的“求异”想像中迸发创造力。
(二)配画写话
1、写切身体会,配简单插图
学生的切身体会,往往是小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如:在参加完课外活动之后,先让学生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学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各自的体会也不同。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和切身体会,学生兴致盎然,滔滔不绝,然后要求学生写下来,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写的文章,为自己的“大作”配以插图,学生兴趣更是高涨。因为学生所写的内容不同,画出来插图容也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有的画的是小朋友们在跳绳、打羽毛球、有的画的做游戏,还有的`画的同学们在相互嬉戏这样做就是以语言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获取“话”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同时,把“画”作为学生“话”的源,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学生在不尽的“求异”想像中迸发创造力。
2、写创造性文章,允许学生剪贴图画
低年级配画写话,能鼓励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但作为一种教学尝试,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缺乏整体的美的鉴赏能力,做到图文并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文这一范例,讨论:课文是怎样将图和文结合起来的?课文的插图有什么用?课文插图的位置安排得合理不合理?第二,请美术老师指导画画,指导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对整体的美感。第三,在“画”与“话”内容相符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剪贴图画。
配画写话,画是为表现“话”的中心内容服务的,主要起到抓纲明目、深化理解的作用,所以指导学生给“话”配画,对培养学生习作突出中心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在“画”反映“话”的基础上,做到图文并茂,使版面拥有一种整体的美,就促使学生在编辑、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以画促写”和“配画写话”,无论是先画画再写文,还是先成文再配画,都为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不同的感受,积累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作品。
3、认真批改,体验成功,延续写作兴趣。
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经常性的成功,可以使人不断地得到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从而产生兴趣和发展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成就动机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就动机弱。”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平时对于小朋友交上来的写话,我在批改的时候,专找进步之处。如用得恰当的词语,写得通顺的句子等,我都用波浪线划出来。平时利用中午或早上,把我划出的好词、好句读给小朋友听。在交流中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在交流中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学期中和学期末,将优秀作文编辑成小册子,就连一小段也编成一辑。“书”的诱惑及被老师重视和同学承认的体验,强化了学生们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而激发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
参与人员情况:
本课题负责人李正娟,小学高级教师,县级语文教学能手,负责全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课题组成员,都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并经历了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实践,且有新的教学理念介入。能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又能利用网络等先进的媒体获取信息,并且有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学生情况:
孩子们最恐惧写话,他们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们不善于写;另外在配画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画不出心中所想的。但是在美术老师和我的努力下,我想一定会越来越好。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让他们愿意去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4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本班38名学生特别是本班3名学困生。
研究起止时间:20**年9月—20**年7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年9月——20**年10月)
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
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年10月——20**年6月)
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年6月——20**年7月)
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5
教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建设者。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承担着庄严的职责。新世纪,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器,而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表现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当前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第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比如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重视知识的传播,忽视创造精神德培养,重视书本知识,漠视社会实践,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二,有些教师理想信念淡泊,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第三,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陈旧和落后。因此,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新的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社会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以便学生运用继承来的方法去解决将会重复出现的问题,教师则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在信息社会中,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创新与开拓,教师将越来越多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成为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育者之职责。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创造出的独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应当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等)两层面。校园学习文化就是指参与学校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动力。校园学习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应该说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它是一种无形、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师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针对性原则。在培训工作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职称的教师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标准和进度,不搞整体划一,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围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疑惑或关心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把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筛选、浓缩和提炼,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安排,开出“菜单”供教师选择,实行“点菜制”,不搞“套餐制”。
2、实效性原则。培训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由此决定了培训工作必须讲究实效性,使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提高,学以致用,促进教学。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学理论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实行业余为主,短训为主,自修为主,使教师真正得到实效。
3、超前性原则。教育事业是未来事业,教师是未来社会培养劳动者、管理者和保卫者而工作,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理念、专门知识和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立于当前,着眼于未来,预测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的素质应是先于学生、高于学生,因此在教师培训目标和内容上适度超前,占领制高点,争取主动权。
本课题是德州市德城区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分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标:
1、营造校园学习文化,形成以教师团队精神、主体式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
2、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教师主动发展、终身学习的校本培训模式。
1、选择、创建适合我校教师终身发展的学习内容。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3、建立发展性校本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1、文献研究与调查结合法:作为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加强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掌握、信息动态的`分析获取,既可以借鉴和继承好的经验,又避免重复研究,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寻找课题研究的新突破点,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情况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边培训、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边推广,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和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完善培训的各个环节,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化。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侧重研究教育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要说明教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提高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
4、个案研究法:各按研究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景下的特殊事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在教育研究中,个案研究往往适用于对不良问题的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例进行研究。
(一)、理论研究类: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二)、经验总结类: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总结、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三)、教育教学案例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四)、其他成果(教师课件、论文集会变、案例汇编、学生成果展示等)
(一)、准备阶段(20**年4月—6月)
1、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寻找理论依据。
2、课题组成员研讨会,确立我校子课题。
3、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上报上级课题组。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20**年11月)
1、召开课题开题会,开展课题调查,进行课题研究。
2、课题阶段研究成果报告,聘请上级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3、反思研究行为,深入进行研究。
(三)结题阶段(20**年12月—20**年3月)
整理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上交总课题组。
九
1、管理机制。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培训的运行,领导小组还包括学校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研组长。领导小组制定教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及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登记,进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库和计算机系统,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评定先进、职称评聘等挂钩。
2、约束机制。教师培训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正常的职称评定、晋级等,对拒不接受培训的教师不参与年终考核、评优等活动,不能达到规定标准的教师作为不合格教师对待,在今后的教师竞聘上岗中不予聘用。
3、激励机制。每年对教师培训完成规定的课时数的教师发放继续教育津贴,其中出众者另给予一定奖励。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成员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课题研究阶段篇6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
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高中学生搞课题研究,由于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高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 工作方案 区别 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一样的吗 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一样吗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例 课题里的计划和方案啥区别 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一样吗 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有什么区别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英语教师课题研究计划3篇(2023年)2023-01-20
- 2023年最新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九篇)【优秀范文】2023-09-01
- 2023年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5篇2023-11-07
-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9篇2023-11-07
- 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7篇【通用文档】2023-11-10
- 2022年度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工作方案最新2篇2022-09-13
- 关于在全市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工作方案(精选文档)2022-09-18
- 2022年区X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方案(完整文档)2022-09-19
- 全市“制度执行年”工作方案(精选文档)2022-09-19
-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22-09-19
- 结婚摄影和摄像区别(完整)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