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讲稿【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9-30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讲稿【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讲稿【完整版】

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讲稿

 

讲到法,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法?有句老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就是规范。这规矩往大里讲就可成为法律。没有规和矩就划不成方和圆,有规矩就有了约束力。法就是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也就是全体国民共同遵守的规矩。它离我们并不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从我们出生那天起,我们就在法律的保护下平安、健康地成长。当我们知法、守法时,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护身符,而当我们藐视法律,不管是知法犯法还是无知犯法时,法律就成了镣铐和监狱,甚至是催命符、夺命符。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说的:“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
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须的。”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不违法。那什么是违法呢?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法律明令禁止不可以做你却做了,这就是违法。违法可分两种: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指的是行为触犯了法律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严重违法指的是触犯了刑律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现在,我们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举例:......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社会主义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法治的背景下,违法乱纪就是践踏法律的尊严,危害社会的治安。有人似乎觉得违法乱纪可以捡便宜、捞好处,所以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甚至自喜于钻一下法纪的空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人,在最初跨出法律界限之时都毫无例外地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网,乃至为自己能够侥幸躲过法律制裁而感到自豪。当正义的宣判来临之际,他们才开始悔恨、自责,留下了多少警戒后人的教训!假如当初多一点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又何至于此!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必须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的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依法治国的目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公民如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1、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懂得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

①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②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学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具备:

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②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③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尊重法律与追求公正的关系:

①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②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曾经讲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正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这种无视实践经验、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尽不会带来什么好的后果,终究难逃客观规律的制裁。例如有人对交通法规尽不在意,任意穿行。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尽不是对英雄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因此,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既是保护自己,又在保护他人。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当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法为国之本,学法用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努力地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要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已成为中国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国家工作人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作为每一名守法公民在实现“人治到法治”的目标道路中更应该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思维,须做到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面对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变化、大趋势、大方向,国家公民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依法行政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知法守法作为每个公民的必然要求,都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的国家公民必须增强自身法制意识,提高知法守法水平, 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和提供法制引导和示范。

学法守法用法是每一名公民本职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国家公民,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违法,不犯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国家公民切不可随意行事,需要树立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用法律维护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居生活需要法律维护。

学法守法用法是自身建设的要求。作为国家公民,就必须是国家法律的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和生活的好坏。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学习法律不是可学不可学的事情,而是非学好不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尊法学法,还要守法用法。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推动依法治国中不负重任。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是对各级干部的一场“大考”,同时也是对每一名公民的现实要求。只要我们学法、守法、用法,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严守法治原则,一切依法办事,努力用法治建设的新成效交出一份让各族人民群众认可的答卷。

推荐访问:讲稿 法治 守法 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讲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