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纪录片《数智纪》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歷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科普纪录片《数智纪》以“君子六艺”为纪录片的分集主题框架,呈现了我国在智慧农业、文化传承、双“碳”目标、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基础计算等六个应用领域的数智化发展成果。文章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解读《数智纪》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三个维度的空间叙事内容,发现该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策略为运用空间并置的叙事手法,并结合一体三面的空间叙事逻辑进行内容创作,创新纪录片结合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科技的内容形式。
[关键词] 《数智纪》;
空间叙事;
科普纪录片
2022年12月播出的科普纪录片《数智纪》共六集,分别为《礼》《乐》《射》《御》《数智之书》《数》。《周礼》(公元前2世纪)中大司徒或保氏条出现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个科目,是周代培养士大夫作为基础教养必须掌握的科目。礼指仪式,或者说是行为方式;
乐指音乐与舞蹈;
射指射箭、弓术;
御又称“驭”,指马术;
书指与文字、书法等相关的内容;
数指算术。该科普纪录片巧妙结合中华文化中的“君子六艺”,对应数智化进程中的智慧农业、文化传承、双“碳”目标、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基础计算等六个应用领域,讲述不同行业在数智化中国转型进程中的故事。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是纪录片叙事的基础。《数智纪》在讲述中国数智化故事的过程中,除了时间维度的探索,更有在场空间的表达,在空间线索中探索出新的创作视角。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出版《空间的生产》后,多领域的研究逐渐开启一种“空间转向”。在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中,空间由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构成,是空间的三重属性[1]。文章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研究科普纪录片《数智纪》的空间叙事内容及策略,探究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在纪录片中所对应的表现方式和空间主体,总结归纳该纪录片通过空间叙事将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路径,以期为数字化时代科普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一、三个维度的空间叙事内容
(一)物质空间:呈现科技与中华文化之缘
物质空间是可度量、可观察到的存在,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所创造出的社会空间的物质结果[2]。《数智纪》的物质空间主要通过呈现与人类衣食住行及文化相关的物质载体来体现。在纪录片中,人们生活中出现的先进的科技创新实物是中国科技形象最为直观的体现。这些由科技创新产生的实物包括复制而成的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传统音乐与AI结合的古琴音乐、3D打印的数字化云冈石窟等。《数智纪》通过大量的画面和旁白来描述中国数智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但又区别于以往纪录片纯粹描述科技创新成果的方式。《数智纪》不同分集在讲述物质空间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从“六艺”出发讲故事,以中华文化为物质空间的线索呈现中国科技发展脉络,在呈现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传递中国现代社会物质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历史阶段实践的成果,现在的物质技术进步也持续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基础的理念。《数智纪》在物质空间叙事中肯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非凡意义。例如,第一集《礼》开篇旁白:“一年的收成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礼。”接着该集在叙事中以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科技发展状况表现“礼的故事从典章制度,演绎为每个人手中最踏实的幸福”,将中华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进行诠释。再如,第二集《乐》展示了世界上第一首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古琴曲《烛》。华夏古乐团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用20年时间复原了300多件古乐器,编译创作了100多首古乐曲。科技创新让古典音乐焕发活力,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能够让不可移动的珍贵文物、文化作品跨时空展现给每一个人。《数智纪》的物质空间叙事方式区别于只聚焦呈现当下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的科普纪录片创作方式,其溯古看今,既呈现最新物质空间的科技创新成果,也追根溯源地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精神空间:传递实践主体的价值观
纪录片中与精神空间相关的内容包括文化、精神、理念、理想等。精神空间是意识领域的一种空间,以带有支配地位的象征体系和符号再现空间的生产和生产关系。《数智纪》中精神空间主要有两种:传承文化与发展进步。在《数智纪》的空间叙事中,这两种精神空间的主体源于生产生活的过程,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一直共存,是许多创新实践者的理念思想。《数智纪》在空间叙事中对创新实践者的理念思想、创作背后的故事不止步于口述和旁白解说,而是更为立体地进行剖析。在传承文化这个精神空间中,《数智纪》寻找的叙事对象不只是科学家、科研人员,更有其他领域的相关学者。例如,第五集《数智之书》讲述方言保护,除了讲述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更把镜头聚焦到方言保护工作者阿根身上,纪录片展现了嘉绒口语保护工作者阿根徒步走几十公里去采集方言的镜头。同阿根一样的人通过最传统的方式搜集民歌、故事,然后做成读本,一个月只能完成两个故事的转录和翻译,《数智纪》从侧面叙述了嘉绒方言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数智纪》选择呈现阿根的故事,构成精神空间内容,侧面表现了正是因为有阿根这些对方言保护、传承文化的执着追求者的不懈努力,才能让方言一直保留等到科学技术足够先进的今天,进而让数字技术在保护方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智纪》的精神空间能够体现多领域实践创作者的执着追求并传播他们的价值观,不但没有弱化科学家、专家学者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而且更凸显在中国数智化进程中,多种力量、多领域人才的汇聚使得中华文化能更好地通过科学技术传承的意蕴。纪录片如何有温度地传播科学技术是纪录片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数智纪》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微观叙事讲述技术进步背后的故事,其中人物的精神、思想使社会更有温度。在第一集《礼》中,尹学亮团队设计了大米色选机,实现每小时筛选30吨大米。而实现大米筛选技术突破的尹学亮的父母本身也是经营米场的,过去他的父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除大米中的杂质。然而,有了技术的加持,尹学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父母以往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该集的整体叙事节奏舒缓,有效呈现了尹学亮的精神空间,传递出其依靠科技实现祖辈愿望的温情。
(三)社会空间:开拓叙事视角
社会空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其建构在物质空间的基础上,且精神空间能够对其造成影响。在《数智纪》中,社会空间的呈现主体是创新实践者和因科技创新受益的普通民众。在科普纪录片中,较常展现的科技创新受益者一般是普通民众或特殊困难群体,《数智纪》也多次采用这种叙事视角。例如,第三集《射》叙述了我国不少村落建设5G基站,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算力调度后,将城市与乡村、医生与病人联系起来,使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山区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第二集《乐》讲述云岗石窟的数字化,相关人员通过5G网络解决传统网络算力不足的问题,让身处世界各地的旅客都有机会看见云岗石窟。这种聚焦普通民众的社会空间叙事角度呈现,能使受众直观感知到科技对社会民生的影响,但纪录片的这种叙事角度也较为普遍、缺乏新意。《数智纪》的社会空间叙事角度是更加宽泛的。在《数智纪》呈现的社会空间中可以发现,创新实践者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体,也是科技進步的受益者。纪录片的社会空间叙述了中国在智慧农业、文化传承、双“碳”目标、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基础计算等领域的发展进步,帮助了追逐风暴的气象摄影师观察风暴,也帮助了医术高明的医生进行音视频实时交互手术,更帮助了古琴音乐者复活“减字谱”的工作等。在第五集《数智之书》中,纪录片除了展现方言保护工作者阿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讲述了阿根解决困难后的收获与进步,阿根在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后,积极编译适合嘉绒地区教学使用的课本。阿根不仅将课本分享给母亲,还将课本带到学校课堂,技术的进步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数智纪》通过展现社会多领域创新实践者的困境,以及科技进步帮助创新实践者解决问题的历程,体现创新实践者的执着追求精神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多主体的切实益处。《数智纪》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社会空间呈现主体,在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内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新的社会空间内容,从而使纪录片叙事内容更具人文内涵。
二、科普纪录片《数智纪》的空间叙事策略
(一)空间并置的叙事手法
《数智纪》善用空间并置的叙述手法,达到古今同框叙事的目的,这一叙述手法也是“空间三元辩证法”中强调的由当下实物回归历史,再回归当下社会的追溯性前进方式的体现[3]。“并置”指将各种意象和暗示并列置放在文本中,在其中获得连续的前后参照,组成一个意义丰富的整体[4]。例如,在第一集《礼》中,纪录片从礼字的内涵引出农耕文化的话题,回顾传统大米筛选方式,再展现现代科技下的大米筛选方式。《数智纪》以1972年人们通过黄道经纬仪预测耕种时间,引出当前预测耕种时节的高效方式。《数智纪》不断将历史空间和现代空间并置,在书写科技发展的同时回顾中国文明历史。《数智纪》将多个空间并置,使叙事获得连续的前后参照,给受众提供了更优质的观看体验。在《数智纪》中,与现代科技有关联的历史文化内容经常交错出现。例如,第五集《数智之书》阐述三星堆遗址文物的信息与部分方言古书所提到内容对应,但进一步解密三星堆遗址还需要结合现代科技运用专业的文物修复手段。从历史到现在的空间并置,在纪录片观看过程中受众能够感受到中国数智化进程的历史底蕴和社会发展巨变。
(二)一体三面的空间叙事逻辑
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三者并非独立个体,而是相互链接,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反应。在《数智纪》中,三种空间的叙事逻辑可概括成是一种一体三面的空间叙事逻辑。在科普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将各行各业科技发展现状完整立体、有逻辑地呈现,如何运用空间叙事向受众传达科技成果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观,是需要纪录片创作者思考的问题。时间线索的纪录片叙事方式受到创作题材的限制,运用空间叙事的直观性能实现纪录片在没有大篇幅剧情的情况下进行表意创作。三种空间没有固定的逻辑顺序,但在纪录片叙事过程中可以同时存在。《数智纪》以物质空间为主要呈现方式,以三种空间的交叉叙述展现了中国数智化进程中的六个领域的发展成果,既有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的科技成果直观呈现,也有精神空间中价值观的有效传递。
三、结语
科普纪录片的艺术创作兼具科学精神,也应兼顾审美感性[5]。文章从空间叙事角度分析《数智纪》的内容创作,总结其空间叙事策略,发现该纪录片通过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展现中国六个领域的科技成果,以空间并置的叙事手法,并结合一体三面的空间叙事逻辑进行内容创作。传播好科学文化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6]。《数智纪》从“君子六艺”出发组织纪录片内容,尽管纪录片中提及的中国智慧农业、文化传承、双“碳”目标、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基础计算等领域的内容,并非完全与“君子六艺”的内容相对应,同时六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内容叙事也是以点带面,未能涵盖其他领域的科技发展内容。但《数智纪》从中华文化出发讲述中国不同领域的科技发展与讲好中国故事是不谋而合的,是科技与受众之间通过文化进行的一场对话。空间叙事是科普类纪录片内容创作的新尝试,也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一兵.社会空间的关系性与历史性: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9(10):24-30.
[2]张林,许寒添.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下雅克·塔蒂电影的城市空间研究[J].当代电影,2021(01):142-147.
[3]张家翰,朱丹红.“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下的纪录片解读:以央视纪录片《一带一路》为例[J].东南传播,2021(10):141-144.
[4]李博洋.电影《八佰》的空间叙事解析[J].电影文学,2021(02):71-73.
[5]邵雯艳,高宇.科普纪录片的“新人文”向度[J].中国电视,2021(06):34-39.
[6]王挺.“两翼理论”的思想源起和内涵认识[J].科普研究,2022(01):5-12,100.
[作者简介]梅钰莹(1999—),女,广东中山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空间叙事空间视阈下的《拉格泰姆时代》文教资料(2016年28期)2017-02-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中州学刊(2016年11期)2017-01-06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酒楼:彷徨与抉择之地青年文学家(2016年15期)2016-05-06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人生需要美好希望叙事文作文【五篇】2022-09-01
-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范本合集2022-11-11
- 叙事高一优秀作文合集(范文推荐)2022-11-15
- 2023四年级老师教育叙事心得合集2022-12-01
- 2023年最新初二叙事文作文汇总2022-12-12
- 纪录片无穷之路观后心得体会7篇2022-09-02
- 最新纪录片大国盛会心得体会,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合集2022-09-04
-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关系,,association,of,social,support,and,coping,styles,with,depression,and,anxiety,amon2022-09-14
- 纪录片(精选文档)2022-10-10
- 乔丹纪录片《最后之舞》观后感,,,最后之舞乔丹纪录片范本五篇2022-11-07
- 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3篇2022-08-20
- 社区科普方案(五篇)2022-12-04
- 最新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3篇)(完整)2022-12-05
- 2023年度科普活动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2023-01-07
- 最新科普日宣传活动总结,科普日活动策划方案(22篇)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