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6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18: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探析》【摘要】文章探析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输入鸦片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巨额利润对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6篇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1

《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探析》

【摘 要】 文章探析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输入鸦片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巨额利润对各方的吸引;清政府的吏治腐败,统治阶级无能;民国成立后的国内状况混乱,因此,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关键词】 鸦片泛滥;近代中国;原因

自鸦片走私贸易进入中国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清政府、民国政府等都有禁烟政策,然而却成效甚微,都没有阻止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鸦片贸易横行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构成的结果,是当时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状况的一个缩影。

一、输入鸦片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

当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国家众多,并且国家之间因为利益而相互进行竞争和勾结,这是鸦片泛滥于中国的直接外部原因。西方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殖民国家,最早有葡萄牙和荷兰。他们以澳门和台湾为据点,向中国内地输入鸦片,不过数量不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成为对华鸦片走私量最大的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对外殖民扩张也发展迅速。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侵略东方的殖民机构,它试图以各种方式打开对中国的殖民贸易大门,以便倾销英国商品,但却屡遭碰壁。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男耕女织、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根本无需依赖对外贸易而生存。因此,鸦片贸易就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改变不利贸易入超局面的一种手段,确立其对华鸦片政策。甚至最后,英国不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接受鸦片贸易。同时,美国独立战争后开始急剧发展资本主义,扩大对外贸易。由于英国对印度鸦片实行垄断,所以美国人另辟蹊径,在土耳其发现了鸦片。土耳其鸦片质量不如印度鸦片,但因价格低廉,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很大。1817年美商又在波斯湾找到新的货源,使得1817、1818两个年度中贩运总数达到4000箱,占各国输华鸦片总数的42%。为了与美国争夺中国的鸦片市场,英国大力增加印度鸦片的产量,导致其价格下降,美国对华鸦片贸易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1821年,为了倾销大量增产的印度鸦片,英国允许美商贩运印度鸦片。英美两国开始相互勾结,扩大对华鸦片的输入量。

二、巨额利润对各方的吸引

鸦片走私之所以能够兴起并且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鸦片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和烟贩都从鸦片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以英国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规定,鸦片按照成本300%的高税率进行征税。另外,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许多英商洋行以三角贸易方式,将贩卖鸦片所得的现银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畅销品,运回英国本土售出时也需缴纳大量税金,成为英国政府的又一税收来源。以1813年为例,这一年印度上等鸦片“公班土”,每箱成本费用是237卢比,它的拍卖价格,包括印度政府的鸦片税在内,每箱2428卢比,超过原来成本九倍,东印度公司约得其中的三分之二。其次是印度政府。鸦片税是印度政府的大宗收入,它按鸦片成本百分之三百以上的税率抽税,1829―1830年从鸦片专卖所取得的收入超过一百万英镑,约占全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第三是烟贩。因为鸦片是偷运进口的,逃避了纳税。公班土在印度每箱的拍卖价格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两者差额为833卢比,折合银洋为四百余元,扣除少数运费等成本外,剩下部分就是烟贩每箱的实际利润。最大的英国鸦片贩子查顿在私信上说,在最好的年头,鸦片的利润高达每箱一千银元。英国鸦片贩子泰勒在1818年说过:“鸦片同金子一样,任何时候我都能卖掉。”鸦片贸易在对东印度公司、印度政府以及烟贩共同有利的条件下,更加快速发展起来。随后,东印度公司采取大量生产、低价推销的政策,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更进一步增加。

三、清政府的吏治腐败,统治阶级无能

当时清王朝吏治的腐败、税制的紊乱是导致鸦片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与驱动,清朝有不少官员或主动或被动地纵容甚至是参与鸦片走私。鸦片虽然是走私贸易,而且朝廷有令禁止走私贸易,但这种走私其实得到了广东、福建一带官府的默许,几乎形成了庞大的鸦片走私受贿官员集团。以查缉鸦片走私为专责的官府“巡船每月受贿银三万六千两,私放入口”。各级官员也都争相从鸦片走私中获利,“水师有费,巡船有费,窑口有费,自总督衙门以及关口司事者,无不有费。”连英国商人也曾说:“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走私公开的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甚至英国官方也宣称:“因有完备的贿赂制度,鸦片贸易进行得很顺利正常。”官吏受贿的普遍,致使鸦片走私日益猖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偷偷运进了天朝。”并且随着鸦片输入数量的激增,鸦片税也成为清朝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进口税中,鸦片税约占一半左右,最高时甚至占60%以上。

四、民国成立后的国内状况

清王朝灭亡后,直到解放前,国家都一度处于战乱与管理的混乱之中,所以在这种国家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鸦片便再次泛滥起来。北洋军阀时期中国陷于军阀割据状态,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军队,各派系军阀几乎都利用毒品掠夺社会财富,依靠鸦片消费税增加税收来源,有的甚至纵容种植罂粟。于是,鸦片烟毒在北洋军阀时期又逐渐开始流布,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业性质的鸦片公司,例如上海的信远公司、公平公司、聚丰公司、三鑫公司等,都是大型专业贩毒公司,其后台则是军阀和外国侵略势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颁布了许多禁烟章程及条例,但起初主要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即用增加税收的方式限禁鸦片。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产鸦片数量猛增,西南地区成为鸦片的最大产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向中国大肆输入鸦片和其他毒品,将东北地区变成日本推行鸦片专卖的主要基地,并建立全国性的贩卖网,使鸦片在中国又一次泛滥成灾。

五、小结

从探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想要真正的杜绝鸦片、毒品的泛滥,首先国家需要拥有独立的主权作保障,当时我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二半社会,内忧外患,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解决人民苦难的最关键的前提。其次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当一个国家经济强盛,才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近代西方国家逐步的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大幅的提高的同时,清政府却还在“闭关锁国”,停留在“天朝上国”中止步不前,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我们在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等领域落后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将我们强行拖入它们的利益纷争中。同时,鸦片的禁止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基础,而当时的近代中国社会因为政权的更迭,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够长期统一国家、保护人民,社会处于治理的混乱之中。最后,当时清朝政府的日趋腐败,导致国家的治理更加涣散。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是有着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重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是中国人民在近代苦难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2.

[2] 岳冰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输华情况、原因及影响[J].文教资料,2011.6.

[3] 刘淑敏,胡赤军。近代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主要利益[J].长白论丛,1996.6.

【作者简介】

蔡艳君(1991-)女,陕西咸阳人,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2

《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对本国及世界的认识》

摘 要:鸦片战争之后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受列强压迫的社会,而日本却逐渐兴起成为亚洲列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文章旨在分析中日两国对当时的本国及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日;本国;世界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卖国求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也客观的给中国带来了些许进步的元素,如: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等。但是,这没有改变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命运,中国由此进入了极其黑暗的时代。反观日本,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天赐之鉴”,开始积极准备与西方列强的预期接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加强海防、主张改革内政等。这为日本后期的明治维新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那么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为何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我认为这是由于两国对当时的自身和世界认识的不同,所以也产生了后续发展的不同。

一、中日两国对本国的认识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隋唐盛世……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文明为亚洲文明提供供给,亦是亚洲文明的中心。古人很早就把中国看做是天下的中心,把周边民族或国家称之夷、蛮、戎、狄,产生了华夷思想。由于周边国家的臣服,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常常是册封与被册封的隶属关系,中国成为册封体制的中心,外国使臣朝觐时都要跪拜磕头,这就更强化了“皇皇中华,四夷来朝”的思想。中国又很早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并且成为文化输出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周围的地区,往往是中国给予文化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别国文化流入,但它们不可能成为主流和改变原有文化的本质,相反,总要受到儒学的改造。所以,古代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久而久之,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心就蜕变为夜郎自大的观念,对外国和外来文化总是不能正确对待和虚心学习。清末,即使中国已经落后,本土文化已经呈现保守,但上述传统观念依然非常强烈。顽固者自不必说。显然,传统文化观念模糊了中国统治者的视线阻碍了对世界文明的吸纳。

日本四面环海,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处于相对孤立的环境。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有着很强烈的忧患意识,为了生存和发展,日本民族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吸收外部文化,以打破孤立的倾向,在知识方面的表现就是对外国的事物什么都想知道的求知欲。日本不是文化发源地,在公元3世纪以前尚无文字,在7世纪以前也没有系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公元645年大化革新以后,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使自己的文化迅速地产生了飞跃。大化革新后,日本的封建制度渐趋完善,但其封建统治者并非中国的皇帝,而是掌握军权的幕府将军。日本的“天皇”就不可能如中国的皇帝一样孤傲自赏,夜郎自大的。他们不断地学习,积蓄力量,好奇一切新的事物。之后的明治维新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二、中日两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中国人都是以“中国”与“四夷”(即四周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ldq m.xiezuowen.net uo;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世界知识非常狭隘。

首先在地理世界观方面,中国 人仍然认为“天圆地方”,“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就是中国,而中国即天下。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仅限于中国的十几个省,疆土四面环海,旁无大国,对中国以外的地区不甚明确,往往以海洋表示。这种狭隘的世界地理观念极大限制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视野。

其次,在文化上是独放异彩的,是世界唯一的文明之国与礼仪之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形影相伴的“华夷观”。依照华夷之辩,“世界”是等差有序的,整个世界划分为华夷两极。中国是居天下之中的“天朝”,处于万方来朝的至尊地位。夷狄通过朝贡制度定期向“天朝”朝贡,中国则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义务,并且“内中夏而外夷狄”是不变的天理。这种畸变的世界观更加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地理世界观,形成了“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1]

虽然在历史上外来文化也曾对中国产生影响,但终非主流,久而久之,中国上自统治者下至士大夫皆认为中国文化是天下最优秀的,形成了体系化、理论化的对外观念,这种模式的不断确认与推广,最终又形成了中国人一元世界观的思维定势,而不愿接受多国并存的多元世界观及国际观念。这种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对近代之初世界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与中国文化的自创性特征相比较,日本文化的确“不该骄傲”,但与此同时却使其表现出了“周边性”与“摄取性”。 [2]日本自古以来就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周边国家,孤悬海外。直至公元前3世纪为止,在漫长的8000年中,日本一直处于缓慢的绳纹文化发展当中。“当我们的祖先聚居在日本列岛上,长期停留在石器文化阶段而裹足不前时,大陆的汉族却很早就迎来了金属文化时代,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汉族向四周地区的扩展引人注目,其部分势力也达到了日本列岛,给日本带来了金属文化和农耕技术” [3]是大陆的中国文化给日本带来了飞跃的发展,日本社会从采集文化转为农耕文化、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青铜器与新石器并用的金石时代。日本民族喜爱与渴慕优秀外来文化。善于摄取外来文化。

在日本,“华夷”史观也有过发展,但在近代,攘夷运动失败以后,轻视西方的思想从根本上受到批判与纠正,“开国论”支配了思想界。在中日华夷史观的演变中,中国本来走在前面,魏源的《海国图志》、《圣武记》输入日本,对日本对外观的演变发生过很大的影响。[4]

明末清初西方传来的世界史地知识在中国长期被绝大多数士大夫排斥,然而传到日本之后却广为流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世界史地知识水平反不如明朝末年,而同时期的日本却推出了世界史地集大成的代表性著作,水平明显高于中国。鸦片战争后,两国先进思想家都致力于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介绍西方政治历史概况,探讨御侮自强之道。但是,中国的研究从50年代后呈退潮趋势,而日本的研究从鸦片战争后到50年代经历了两次高潮。从社会传播角度来看,世界史地著作在日本社会流传和影响的程度都明显地高于中国。得益于此,日本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对世界有更为良好的认识,对打破传统有利无弊。[5]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对当时世界及本国认识的不同,使其后续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当时,中国故步自封,日本却学以致用;中国唯我独尊,日本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接触西方文明相距仅十余年,但迈向近代化的速度与结果的差异却是如此惊人的。中国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用了近70年,才完成了近代化的一部分,这期间,中国丧权辱国,走上沦为半殖民地的扭曲发展道路。日本则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150―200年走过的道路,20世纪初日显世界强国端倪。这固然也有当时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所遭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远大于日本的原因,但其思想认识的不同产生历史的必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

参考文献 :

[1] 盛邦和。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

[2]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商务印书馆,1992.

[4] 盛邦和。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

[5] 田毅鹏。鸦片战争前后中日两国世界史地研究比较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3.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 中国 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文旨在阐明,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关键词:鸦片战争;危害; 现代 文明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 工业 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 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 自然 经济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三年七月与十月,耆英和璞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又达成了协议。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与美国全权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与拉萼尼在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黄埔条约》)美国和法国与中国达成同英国相同的权利。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尽管由于中国道光皇帝的无能和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与封闭,造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作为一个失败者的中国不能不赔偿战争的费用和损失,接受外国的一些苛刻条件,甚至有些条件直接有损于中国主权的完整。但是毕竟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古老中国大门被英国用“炮舰”强行打开了,尽管这个时候打开的仅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一)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 中国 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 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 发展 ,特别是欧洲 经济 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 现代 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三)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4

《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探析》

【摘 要】 文章探析鸦片在近代中国泛滥的原因:输入鸦片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巨额利润对各方的吸引;清政府的吏治腐败,统治阶级无能;民国成立后的国内状况混乱,因此,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关键词】 鸦片泛滥;近代中国;原因

自鸦片走私贸易进入中国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清政府、民国政府等都有禁烟政策,然而却成效甚微,都没有阻止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鸦片贸易横行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构成的结果,是当时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状况的一个缩影。

一、输入鸦片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

当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国家众多,并且国家之间因为利益而相互进行竞争和勾结,这是鸦片泛滥于中国的直接外部原因。西方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殖民国家,最早有葡萄牙和荷兰。他们以澳门和台湾为据点,向中国内地输入鸦片,不过数量不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成为对华鸦片走私量最大的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对外殖民扩张也发展迅速。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侵略东方的殖民机构,它试图以各种方式打开对中国的殖民贸易大门,以便倾销英国商品,但却屡遭碰壁。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男耕女织、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根本无需依赖对外贸易而生存。因此,鸦片贸易就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改变不利贸易入超局面的一种手段,确立其对华鸦片政策。甚至最后,英国不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接受鸦片贸易。同时,美国独立战争后开始急剧发展资本主义,扩大对外贸易。由于英国对印度鸦片实行垄断,所以美国人另辟蹊径,在土耳其发现了鸦片。土耳其鸦片质量不如印度鸦片,但因价格低廉,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很大。1817年美商又在波斯湾找到新的货源,使得1817、1818两个年度中贩运总数达到4000箱,占各国输华鸦片总数的42%。为了与美国争夺中国的鸦片市场,英国大力增加印度鸦片的产量,导致其价格下降,美国对华鸦片贸易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1821年,为了倾销大量增产的印度鸦片,英国允许美商贩运印度鸦片。英美两国开始相互勾结,扩大对华鸦片的输入量。

二、巨额利润对各方的吸引

鸦片走私之所以能够兴起并且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鸦片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和烟贩都从鸦片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以英国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规定,鸦片按照成本300%的高税率进行征税。另外,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许多英商洋行以三角贸易方式,将贩卖鸦片所得的现银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畅销品,运回英国本土售出时也需缴纳大量税金,成为英国政府的又一税收来源。以1813年为例,这一年印度上等鸦片“公班土”,每箱成本费用是237卢比,它的拍卖价格,包括印度政府的鸦片税在内,每箱2428卢比,超过原来成本九倍,东印度公司约得其中的三分之二。其次是印度政府。鸦片税是印度政府的大宗收入,它按鸦片成本百分之三百以上的税率抽税,1829―1830年从鸦片专卖所取得的收入超过一百万英镑,约占全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第三是烟贩。因为鸦片是偷运进口的,逃避了纳税。公班土在印度每箱的拍卖价格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两者差额为833卢比,折合银洋为四百余元,扣除少数运费等成本外,剩下部分就是烟贩每箱的实际利润。最大的英国鸦片贩子查顿在私信上说,在最好的年头,鸦片的利润高达每箱一千银元。英国鸦片贩子泰勒在1818年说过:“鸦片同金子一样,任何时候我都能卖掉。”鸦片贸易在对东印度公司、印度政府以及烟贩共同有利的条件下,更加快速发展起来。随后,东印度公司采取大量生产、低价推销的政策,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更进一步增加。

三、清政府的吏治腐败,统治阶级无能

当时清王朝吏治的腐败、税制的紊乱是导致鸦片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与驱动,清朝有不少官员或主动或被动地纵容甚至是参与鸦片走私。鸦片虽然是走私贸易,而且朝廷有令禁止走私贸易,但这种走私其实得到了广东、福建一带官府的默许,几乎形成了庞大的鸦片走私受贿官员集团。以查缉鸦片走私为专责的官府“巡船每月受贿银三万六千两,私放入口”。各级官员也都争相从鸦片走私中获利,“水师有费,巡船有费,窑口有费,自总督衙门以及关口司事者,无不有费。”连英国商人也曾说:“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走私公开的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甚至英国官方也宣称:“因有完备的贿赂制度,鸦片贸易进行得很顺利正常。”官吏受贿的普遍,致使鸦片走私日益猖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偷偷运进了天朝。”并且随着鸦片输入数量的激增,鸦片税也成为清朝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进口税中,鸦片税约占一半左右,最高时甚至占60%以上。

四、民国成立后的国内状况

清王朝灭亡后,直到解放前,国家都一度处于战乱与管理的混乱之中,所以在这种国家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鸦片便再次泛滥起来。北洋军阀时期中国陷于军阀割据状态,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军队,各派系军阀几乎都利用毒品掠夺社会财富,依靠鸦片消费税增加税收来源,有的甚至纵容种植罂粟。于是,鸦片烟毒在北洋军阀时期又逐渐开始流布,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业性质的鸦片公司,例如上海的信远公司、公平公司、聚丰公司、三鑫公司等,都是大型专业贩毒公司,其后台则是军阀和外国侵略势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颁布了许多禁烟章程及条例,但起初主要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即用增加税收的方式限禁鸦片。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产鸦片数量猛增,西南地区成为鸦片的最大产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向中国大肆输入鸦片和其他毒品,将东北地区变成日本推行鸦片专卖的主要基地,并建立全国性的贩卖网,使鸦片在中国又一次泛滥成灾。

五、小结

从探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想要真正的杜绝鸦片、毒品的泛滥,首先国家需要拥有独立的主权作保障,当时我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二半社会,内忧外患,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解决人民苦难的最关键的前提。其次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当一个国家经济强盛,才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近代西方国家逐步的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大幅的提高的同时,清政府却还在“闭关锁国”,停留在“天朝上国”中止步不前,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我们在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等领域落后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将我们强行拖入它们的利益纷争中。同时,鸦片的禁止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基础,而当时的近代中国社会因为政权的更迭,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够长期统一国家、保护人民,社会处于治理的混乱之中。最后,当时清朝政府的日趋腐败,导致国家的治理更加涣散。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是有着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重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是中国人民在近代苦难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2.

[2] 岳冰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输华情况、原因及影响[J].文教资料,2011.6.

[3] 刘淑敏,胡赤军。近代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主要利益[J].长白论丛,1996.6.

【作者简介】

蔡艳君(1991-)女,陕西咸阳人,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5

《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对本国及世界的认识》

摘 要:鸦片战争之后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受列强压迫的社会,而日本却逐渐兴起成为亚洲列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文章旨在分析中日两国对当时的本国及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日;本国;世界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卖国求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也客观的给中国带来了些许进步的元素,如: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等。但是,这没有改变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命运,中国由此进入了极其黑暗的时代。反观日本,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天赐之鉴”,开始积极准备与西方列强的预期接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加强海防、主张改革内政等。这为日本后期的明治维新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那么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为何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我认为这是由于两国对当时的自身和世界认识的不同,所以也产生了后续发展的不同。

一、中日两国对本国的认识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隋唐盛世……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文明为亚洲文明提供供给,亦是亚洲文明的中心。古人很早就把中国看做是天下的中心,把周边民族或国家称之夷、蛮、戎、狄,产生了华夷思想。由于周边国家的臣服,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常常是册封与被册封的隶属关系,中国成为册封体制的中心,外国使臣朝觐时都要跪拜磕头,这就更强化了“皇皇中华,四夷来朝”的思想。中国又很早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并且成为文化输出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周围的地区,往往是中国给予文化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别国文化流入,但它们不可能成为主流和改变原有文化的本质,相反,总要受到儒学的改造。所以,古代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久而久之,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心就蜕变为夜郎自大的观念,对外国和外来文化总是不能正确对待和虚心学习。清末,即使中国已经落后,本土文化已经呈现保守,但上述传统观念依然非常强烈。顽固者自不必说。显然,传统文化观念模糊了中国统治者的视线阻碍了对世界文明的吸纳。

日本四面环海,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处于相对孤立的环境。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有着很强烈的忧患意识,为了生存和发展,日本民族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吸收外部文化,以打破孤立的倾向,在知识方面的表现就是对外国的事物什么都想知道的求知欲。日本不是文化发源地,在公元3世纪以前尚无文字,在7世纪以前也没有系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公元645年大化革新以后,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使自己的文化迅速地产生了飞跃。大化革新后,日本的封建制度渐趋完善,但其封建统治者并非中国的皇帝,而是掌握军权的幕府将军。日本的“天皇”就不可能如中国的皇帝一样孤傲自赏,夜郎自大的。他们不断地学习,积蓄力量,好奇一切新的事物。之后的明治维新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二、中日两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中国人都是以“中国”与“四夷”(即四周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ldq m.xiezuowen.net uo;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世界知识非常狭隘。

首先在地理世界观方面,中国 人仍然认为“天圆地方”,“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就是中国,而中国即天下。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仅限于中国的十几个省,疆土四面环海,旁无大国,对中国以外的地区不甚明确,往往以海洋表示。这种狭隘的世界地理观念极大限制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视野。

其次,在文化上是独放异彩的,是世界唯一的文明之国与礼仪之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形影相伴的“华夷观”。依照华夷之辩,“世界”是等差有序的,整个世界划分为华夷两极。中国是居天下之中的“天朝”,处于万方来朝的至尊地位。夷狄通过朝贡制度定期向“天朝”朝贡,中国则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义务,并且“内中夏而外夷狄”是不变的天理。这种畸变的世界观更加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地理世界观,形成了“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1]

虽然在历史上外来文化也曾对中国产生影响,但终非主流,久而久之,中国上自统治者下至士大夫皆认为中国文化是天下最优秀的,形成了体系化、理论化的对外观念,这种模式的不断确认与推广,最终又形成了中国人一元世界观的思维定势,而不愿接受多国并存的多元世界观及国际观念。这种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对近代之初世界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与中国文化的自创性特征相比较,日本文化的确“不该骄傲”,但与此同时却使其表现出了“周边性”与“摄取性”。 [2]日本自古以来就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周边国家,孤悬海外。直至公元前3世纪为止,在漫长的8000年中,日本一直处于缓慢的绳纹文化发展当中。“当我们的祖先聚居在日本列岛上,长期停留在石器文化阶段而裹足不前时,大陆的汉族却很早就迎来了金属文化时代,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汉族向四周地区的扩展引人注目,其部分势力也达到了日本列岛,给日本带来了金属文化和农耕技术” [3]是大陆的中国文化给日本带来了飞跃的发展,日本社会从采集文化转为农耕文化、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青铜器与新石器并用的金石时代。日本民族喜爱与渴慕优秀外来文化。善于摄取外来文化。

在日本,“华夷”史观也有过发展,但在近代,攘夷运动失败以后,轻视西方的思想从根本上受到批判与纠正,“开国论”支配了思想界。在中日华夷史观的演变中,中国本来走在前面,魏源的《海国图志》、《圣武记》输入日本,对日本对外观的演变发生过很大的影响。[4]

明末清初西方传来的世界史地知识在中国长期被绝大多数士大夫排斥,然而传到日本之后却广为流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世界史地知识水平反不如明朝末年,而同时期的日本却推出了世界史地集大成的代表性著作,水平明显高于中国。鸦片战争后,两国先进思想家都致力于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介绍西方政治历史概况,探讨御侮自强之道。但是,中国的研究从50年代后呈退潮趋势,而日本的研究从鸦片战争后到50年代经历了两次高潮。从社会传播角度来看,世界史地著作在日本社会流传和影响的程度都明显地高于中国。得益于此,日本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对世界有更为良好的认识,对打破传统有利无弊。[5]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对当时世界及本国认识的不同,使其后续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当时,中国故步自封,日本却学以致用;中国唯我独尊,日本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接触西方文明相距仅十余年,但迈向近代化的速度与结果的差异却是如此惊人的。中国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用了近70年,才完成了近代化的一部分,这期间,中国丧权辱国,走上沦为半殖民地的扭曲发展道路。日本则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150―200年走过的道路,20世纪初日显世界强国端倪。这固然也有当时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所遭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远大于日本的原因,但其思想认识的不同产生历史的必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

参考文献 :

[1] 盛邦和。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

[2]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商务印书馆,1992.

[4] 盛邦和。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

[5] 田毅鹏。鸦片战争前后中日两国世界史地研究比较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3.

中国近代史之探析鸦片战争的论文范文优秀篇6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 中国 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文旨在阐明,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关键词:鸦片战争;危害; 现代 文明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 工业 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 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 自然 经济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三年七月与十月,耆英和璞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又达成了协议。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与美国全权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与拉萼尼在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黄埔条约》)美国和法国与中国达成同英国相同的权利。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尽管由于中国道光皇帝的无能和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与封闭,造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作为一个失败者的中国不能不赔偿战争的费用和损失,接受外国的一些苛刻条件,甚至有些条件直接有损于中国主权的完整。但是毕竟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古老中国大门被英国用“炮舰”强行打开了,尽管这个时候打开的仅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一)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 中国 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 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 发展 ,特别是欧洲 经济 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 现代 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三)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推荐访问:鸦片战争 探析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论文3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历史论文 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 鸦片战争的论文2000字 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100字左右 近代史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 近代史论文3000字范文鸦片战争 浅谈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历史论文2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