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向度
董前程 张渡承
摘 要:时代的呼唤,造就理论的需要;
理论的发展,筑就实践的未来。指向“过去”既是对于過往实践活动也是对于经典著作的关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研究起点与终点逻辑受益主体的认识确证研究的正确方向;
在经典著作的研究中重视大众化的研究认识到理论变为现实力量的现实意义。指向“现在”尝试以“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这三个辩证思维方式为例说明研究在之于实践的时候是如何作用于研究方向与内容的思考。指向“未来”是指将马院置于达成前述指向要求的主体位置并将马政经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上,去重视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开展大众化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服务好现实的需要,以此实现三者逻辑上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研究;
实践;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3.02.012
Abstract:The call of the times creates the need for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oduces the future of practice. Speaking of the “pas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oth the pas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lassical works. In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we can confirm the right direction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gical beneficiaries of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of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the classical work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pular research and realiz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urning theory into real power. About the “present”, the three dialectical ways of thinking are taken as an example, “whole” and “part”, “macro” and “micro”, “concrete” and “abstract”, which illustrate how research works in 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research when it is applied to practice. To point to the “future” means to place the School of Marxism in the main position of reaching the aforementioned requirements and to plac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talent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opular courses, and to serve the needs of reality so as to unify the three directions.
Key words:Marxism; political economic research; practice; popularization
实践的发展必然带动理论的需要,时代需要理论去总结好实践成果,把实践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未来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好中国过往的经济建设的实践成果,从而达到***总书记所期望的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建设好中国的哲学社会社会科学体系,服务好中国经济的建设,为伟大复兴之路做好理论保障。简而言之,看到“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三个向度在逻辑上相统一的关系,以总体性的视角看到三个方向在不同维度上对总问题解决的一致性,就是认识到其最终对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增益作用。
一、研究需要指向“过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去”,指的一是过去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改革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而之所以要指向“过去”的重要原因在于两点:思维上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看向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中的实践活动,进而在研究的对象以及目标的主体语境起点和终点上始终坚持真正的受益主体,并且在研究中始终坚持实践为标准,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保持正确研究方向的价值旨归。而指向经典著作文本的大众化研究则希冀于其能探索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播现实路径,并达成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力量的关键之举。
(一)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怎么保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就要从正确方向的定义着手。需要从两个角度确证这个定义,首先从这个问题背后的受益主体出发,无疑,在本文的语境下,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的必然所指。隶属于上层建筑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有必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高质量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为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要为中国人民的物质利益服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所以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一定要深耕深挖宏观视角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实践以及微观视角下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发展,民族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终点,受益主体在研究逻辑上的复归是确证于研究本身价值意义的保障之一,如若脱离研究本身也就丧失了其意义所在,只有坚持民族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研究才有意义与作用。其次,从这个问题的价值取向出发,回答怎么样去定义正确与否。“正确”这个概念对立的是“错误”,对于这两者性质的界定有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标准——实践。通常经过社会实践所检验后得出有益事物发展的结论,人们会把得到这个结果的方法定义为正确的。如果失去这个实践这个“金标准”,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就会千差万别,有的人会归结于老天的保佑,有的人会归功于外部的因素。总之,会让人失去对于正确方法的把握,把这个道理放置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也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前后后的各段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角色”,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因时因地制定了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在这百年的历史实践中,往往是正确伴随着错误,错误伴随着正确。前者是说在总体大方面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但局部仍有不相适应的现实情况,亦可是在颁布和执行了一些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效果,但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使之出现从好的政策向坏的政策进行了转化;
后者与前者截然相反,指的是在总体上取得的效果不佳,却又在局部适应,亦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太适应的政策却又适合现在的发展。最合乎逻辑的判断标准就是实践,一定要重视实践效果在其中的根本判断标准,并且这个实践既是要看到总体,又是要看到部分。要看到前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要看到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经过实践结果的检验之后,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将其合理地上升为理论的经验。举例言之,过去中国在经济建设方式方法上各地曾采取过一些粗放式的发展,或者采取了错误的方法,造成了一定上经济或是环境的损失。但是,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建设无疑是成功的。这样就要求了我们确证好实践,从过去的历史的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去研究过往的实践成果,汲取好经验教训,确证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
(二)加强大众化文本的研究
研究解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指向既要有学者研究人员对于经典著作的评析解构,也要有对于经典著作的通俗解读。从政治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来说,经典著作的评析结构能够让更多的学者更好地交流思想观点,也能让研究此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学习名家的观点。而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和传播的角度来说,对于经典著作的通俗解读则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从理论的力量到现实的力量,由谁来掌握?如何实现?这里涉及一个问题逻辑下的两个主体,也就是人民群众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后者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及政府部门的部分非党员但仍处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岗位之上的群体,简而言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务员队伍。而实现的路径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达成,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理论灌输提升其理论水平。这其中可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主要谈及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通俗所带来的效果。要想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甚至掌握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除了建设好中学课程以及大学课程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范围内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部分以外,更应该重视对于通俗化文本的编著工作。“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3]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像艾思奇先生编著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这样大众化的通俗且又简单面对更多普罗大众的哲学读物,政治经济学部分虽也有像徐禾先生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等这些清晰易懂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但是仍然远远不够,中国还需要有更多的既能简单易懂贴近大众生活又能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读物,以此让更多的人在学习经济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机会去选择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导向的有关通俗读物,进而从源头上把握好青年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导向。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线的前进,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他们将在中国未来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更为广泛的人群所认识,所认同。此外,通俗化著作研究的不断进行也会为新时代对于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素材、新手段,通过较为简单通俗的手段不断地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教育,不仅能增加其队伍整体的使命感,更能切实地提升其落实好中央政策,处理好工作事务,服务于人民的能力。
二、研究需要指向“现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实践是理论的源泉。”[4]也正如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历史、現实依据的落脚点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一样。这个指向“现在”,就是指向现实世界中中国发生的事,就是要强调调查研究,就是要强调服务于实践,就是要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沿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采用的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去创新和发展扎根于中国现实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5]在这里,我们以历史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包含的三对关系为例尝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之于现实实践的时候是如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维方式相结合并使其作用于对研究方向与内容的思考之上的,具体而言:
(一)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单从“整体”来说,要尽可能地去把握事物发展的全局全貌,也就是说要关注到中央对于全国经济大方向发展上所制定的政策所带来的效果考察。比如说中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而非用来炒”的定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既要求政治经济学研究者从缘由的角度去阐释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定位,坚持这个定位有什么好处,做政策推行的坚定拥护者。又要求从政策落实的角度去提供更多的政策性建议去说明怎么样保障好政策执行的效度,怎么样维护好政策推行的力度,做政策执行的坚定助力者。单从“部分”来说,要关注于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区域性经济政策并且需要对政策的效度采取多维度的考评考察。各地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是否取得了应有的经济收益?所取得的经济收益是否与环境保护之间相悖?其是否有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再而言之,从“整体”与“部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要看到两个部分。第一,中央制定的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各地不同层级行政机关两者之间执行差异的情况。具体而言,需要采取多维度的考评方式来确定中央与省级,省级与市级,市级与县级行政部门之间政策推行的实际情况,并做切实的调查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
如果其存在差异性,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研究报告,并且尝试说明具体政策落实在不同层级为什么会产生差异,找寻背后的作用机理,并尝试从理论上探寻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法。第二,看各地政府与中央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否相适应。前者是对于经济发展政策在执行程度上的研究,而这里是对政策是否可以做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做到“应地制宜”的研究。经济政策从中央到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是否存在着背离原则精神的情况?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不一样?为什么会有不一样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应该考察地方又是如何将上一级的政策在本一级区域落实好落实到位的既遵循了发展方向又照顾到了本地区域的实际情况的做法对于其他地区的意义又是什么?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理上进行阐释说明与回应,去解决现实中发展切切实实的问题。
(二)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这里强调的“宏观”与“微观”是从叙事的角度来说的,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的时候要同时注重两个方式的叙事模式。所谓宏大叙事,就是指从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的主体的发展历史出发,去介绍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的过程,而不会涉及或是对于组成这个庞大主体的各个微小部分有一个更为细致的描述。用这种方式去讲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会关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颁布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带来的多重增益,如经济增长,民生福祉等。也会关注与之而来的在经济建设中失误的部分,并探寻背后的原因。更会关注于部分省市因受益于中央的经济政策进而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不过,宏大叙事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叙事模式,这就要求政治经济学研究不仅要着眼于“宏观”发展,还要从“微观”进行切入。这里说的微观切入,指的是把研究视角缩小,研究点放在个人或者地方村落的发展历史上,也就是要注重于关怀于现实中的人或是群体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比如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背景下,把研究重点放在贫困山区的村民或者地方村落集体经济的发展上来,去考察或是探究微观视域下从贫困到富裕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径,是因为什么导致的贫困,而作为脱贫致富的个人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致富过程,而其于宏观的大背景下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要把视角放置于对现实中人的利益的考察之上,看到实践中的人在新时代的发展,关切于具有充分主观能动性的个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辩证地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讲好大道理、大故事,又要讲好小道理、小故事;
要把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因研究好讲明白,也要更多地关切个人在新时代发展与未来,并且还要将个人与时代的利益结合起来,探明时代大洪流与个体利益的内在联系,把研究落脚于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作为总体的中华民族的人民利益之上。
(三)把握好“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论中展现的不仅是批判资本运作和阐释其必然灭亡的逻辑,更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研究资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研究,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运作的研究。在新时代我们该怎么样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怎么样发展好完善好理论体系?这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好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范式。对于前者,不仅需要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主体脉络,把研究的视角目标着眼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之上,与时俱进地看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发展变化情况;
还需要把握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功路径,探寻区域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善于把其抽象为一般的可供参考的路径理论。对于后者,从现实中得到的一般抽象为理论后并没有完成,还需要再将所得的理论再投入具体的实践中,复归于实践,一是去验证所得到的理论正确与否,结果若与之相相悖则适当调整,与之相符则继续坚持正确的路径;
二是更好的发挥理论工作的作用,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以此,从理论上不断地从现实实践成果中科学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理论,并不断地使之于理论服务并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让理论和研究完成其应有的学科使命,总而言之就是“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
三、需要指向“未来”
对于“过去”的理解,包含着对于“现在”的理解。因为对于“过去”的理解,影响着“现在”所发生的实践活动,包含的是对“过去”的实践活动的抽象,又以一种经验上的抽象,去认识“现在”发生的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对于过去实践活动成果的认识和经典文本的再挖掘再认识指导并影响我们现实的中实践的方式。对于“未来”的理解,是基于对于“现在”的理解基础之上,因其所蕴含的是一种基于现实实践活动而产生的对于未来展望的一种期许,既产生又超越于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发展需要指向“未来”,是基于其过去的和现有的一定发展过程和成果之上,认识到其实现未来目标或是期许的可行性路径。在这里,还应要明确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我们谈及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将其放置于什么样的位置去思考的?谈及中国特色,既是要求研究成果符合中国的实践情况,又是要求将其语境中国化。而谈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将视野放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与创新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推進与革新。也就是说要以总体性视角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重要性地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了新时代马院建设的多重意义,也着重强调了马院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实现对于“未来”的期许,马院研究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就离不开马院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是要将马院置于前述政治经济学研究指向“过去”和“现在”的研究主体位置去探索并实现指向“未来”的现实路径。
(一)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育这项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里有着更为不同的意义,先不谈及其在高等教育中承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任务,仅仅从培育本学院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培养的大多数学生,特别是硕士、博士阶段的学生,毕业后将奋斗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领更多学生“学马信马”,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此外,在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将投入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研究之中。所以从培育理论人才的角度来说,马院既是培育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新发展的理论阵地。我们对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寄予的期望源自于我们对于现在这一阶段的理解与认识,马院作为实现这一期望的现实性实践主体,需要在自身实践发展中寻求一定的变革,并使之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达成实现这一期望的最优解。就现实性因素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按照传统的认识,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板块有机组成。先暂且不论这一划分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现存更加凸显的问题是,马院作为研究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却长时间被外界认为仅仅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任务,或是说承担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较为复杂,不过若简而言之,其实质也是由于全国大多数马院本身并未重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没有很好地意识到马院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繁荣发展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实现一种总体性整体性创新发展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一道,既是源于上个时代的产物,又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丰富自身的理论;
回应指向“未来”的期许,回应马院如何承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任是不能避开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所以,我们希冀于马院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去“补全”现有的研究框架,去承担好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任,让马院作为承担这一重任的主体在理论上去致力于服务好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彰显起本应具有的鲜明的实践属性。
第一,需要开展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政治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建设工作。全国很大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没有重视政治经济学这个二级学科的建设,因为政治经济学往往被划分到理论经济学下,并且归属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下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所以,出于现实性的因素,很多马院既缺乏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人才,又缺乏对其建设的重视程度。那为什么马院一定要有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建设?我们在前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发展的基础上,再一步更具体地从其本身的定义来看。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和“经济”两者都颇为重要,但政治作为定位属性而言却有着更为不一样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更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但讲政治不是将经济研究工作予以抛弃,而是如上文所述,其是确证正确研究方向的重要属性,因为“政治”是作为学科性质定位的主导。而“经济”是作为学科方向的主导。这里说的“政治”是指对于经济研究上马克思主义的导向,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整体创新发展的定位。这种定位不会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去比较、学习、批判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成果,而会鲜明地定义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其目的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物质利益。所以需要马院要开始尝试探索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才队伍,并建立起应有的学科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解决好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为马院能够开展好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打下基础。也只有如此马院才能在扛起扛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大旗,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其他二级学科对于《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学习研读,并加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课程及研习在硕士博士研究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为此,马院除了要对培养方案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以外,还需要在建立应有的人才队伍后探索完善对本院学生应有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要求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不同研究方向有着不同的书目侧重点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个方向都需要去学习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去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也就是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并且也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方向的学习才能让更多的马理论学科的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为科学完整的把握,进而帮助学生在其他研究方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此不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的得以整体性发展,更能使马院能更好地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高地。
(二)促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本与实践对话
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向“过去”和“现在”意蕴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又应该如何发挥好其作为主体的作用呢?在这里,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理论建设的角度对其尝试提出部分的解决思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理论研究,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这一最大的实践,不断地为理论创新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是政治经济学的文本理论研究,其中包括了经典著作的阐释和大众化通俗化的研究。文本理论研究而言,需要在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才队伍的基础之上继续坚持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与阐释工作,丰富其本身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容。对于经典著作在学理上研究与讨论的影响往往受制于一定范围之内。而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工作,的确有与之不一样的一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该仅仅是学者研究探讨的高堂,而应该是普通大众的学习增强知识的学府。马院要承担好前文所述的将理论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这一重要任务,就需要各大高校的马院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工作,开设更多的政治经济学专题的通识课程,让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既可以建设好线下校内政治经济学选修通识课程,也可以以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录制通识的课程放置于视频网站用于学习。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加强对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的探索建设工作,如何将课程的内容做到有一定的通识性又把握住理论的内涵?如何让课程更好地与现实中发生的实践结合?这些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需要研究待解决和回应的重要问题。
从实践理论的研究来看,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建言献策的功能属性,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要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突出马院本应就有的实践属性。理论从来不应该只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理论必须服务于实践,致力于现实才能更好地发挥它自身的意义,而作为更好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要更好地发挥其方法论的作用。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术研究上要在把握好其在原著文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的优势之上去把握各地的发展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重心要放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建设、个人权益等方向的实际问题之上,尝试解决现实性的问题,加大对于地方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并且尽可能地将研究成果分享于地方政府,帮助解决地方发展的可能遇到的困境,或是对于地方政府即将推行的政策进行分析,帮助分析可能带来的收益于效果,使得马院能通过这些方式去扩大自身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影响力。并且,通过这类注重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工作使之所学理论既服务于实践,又能从实践中获取丰富的理论来源,最重要的是更能实现研究主体在实践中所可能得到的双向转变进而更好地致力于学科理论自身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也能为马院在新时代承接起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客观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5,6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9.
[3]殷玉平.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通俗化[J].红旗文稿,2020(20):39-41.
[4]***.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求是,2020(16):4-9.
[5]***.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4-18.
[责任编辑、校对:李 焕]
猜你喜欢大众化实践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推荐访问:中国 特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中国好网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6篇2022-08-17
-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精选4篇2022-08-18
- 中国梦航天梦英语演讲稿(中英文对照)4篇2022-08-19
- 中国共青团建团光辉历程心得体会5篇2022-08-19
- 中国梦理想信念演讲稿7篇2022-08-19
- 特色党支部建设考核办法【优秀范文】2022-10-28
- 沈阳化工大学特色专业有哪些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