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具身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春艳
摘 要 具身学习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理念,强调身体参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身心一体化学习。本文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教学价值,并依托具体的语文教学实例,分别从戏剧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证式教学等三个方面,发掘具身学习应用的案例,以重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体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具身学习 身心合一 历史和价值 语文应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个体间差异,使人人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身体不仅只是简单的肉身,更兼具丰富的情感与精神特征,是人类知觉与经验的指挥中心,是可在教学中被广泛发掘与运用的重要资源。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形成的具身学习系统可有效改善学习中“身体”与“心智”分离现状,构建以“大脑”“身体”“环境”三者相互融合的认知动力系统,促进学习者感官与心智融合,值得在语文教学中大胆探究与积极尝试。
一、具身认知理论的历史发展和价值
1.审视身体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传统理论认为:知识是结构化的,由人的大脑负责操控。信息历经大脑内部排序、存储、调用等过程后形成认知系统,学习过程就是对大脑展开反复刺激的过程,认为人的智慧高低取决对大脑的开发程度。该理论促使“题海战术”等高负荷学习行为发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也称“具体化”(embodiment),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身体不只是单纯的肉身,更蕴含丰富的情感。身体具有精神性,与人的心智存在紧密关系。人们借助身体通过社会化途径或个人阅历等获得感知经验,并可通过身体经验反向支持人的认知。法国思想家梅洛·庞蒂认为:身体是知觉的中心,是经验的主体。人们对世界的知觉并非大脑的“映像”,而是经身体经验塑造出来的“真实”。身体是认识与体验世界最为直接有效方式,人类的经验都是“具身”体验,身体是学习的指挥者与执行者,任何学习行为都应建立在了解身体在其中的作用基础之上。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理性思维源于身体活动与经验,理性操作应建立遵循身体器官活动经验基础之上。他所提倡的“从做中学”教育主张要求儿童身体力行,借助个体的身体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实际操作与真实探究中去获得知识与经验。英国“过程哲学家”怀海特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也指出:身體是学习认知的重要途径,人的身体与心智并非对立,而是相互合作关系。身体作为教育实践与知识建构的主体,承担着“意义扭结”的关键作用,脱离了身体,学习发展就无从谈起,教学中应重视身体结构功能等对学习过程及结果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2.发掘“具身学习”理论的教学价值
“具身”(Embodied)是“体现,表现”的意思,强调身体的参与。“具身学习”将身体参与导入学习过程,赋予其核心地位,通过身体与心智相互作用,促成认知、情感、意义、行为上的完整统一,是一种身心参与的全感官学习方式。“具身学习”认为:唯有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探究、亲手实践等方式,方能建立起学生对知识全面认知,最终形成身心合一的最佳学习状态。
回归到教学实践,“具身学习”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参与性。强调“身体在场”,通过学生身体力行来建构学习体验与感觉。(2)情景化。强调知识获取需将具身学习嵌入学习情境中,通过真实体验来唤醒身体察觉,在新的身体经验上实现知识经验累积;
(3)协调性。强调学习要引导身体器官与心智活动同步,通过知行合一、学思同行等方式来建构知识转化通道;
(4)生成性。强调学习过程是心理与身体全面参与过程,与学生经验关联,学习过程开放,学习结果不可预测。总之,“具身学习”理论强调“身体在场”,通过情境(此时此刻、此处此地、此情此景)营设,聚焦学生认知体验,引发身心参与,将教学行为由“离身”向“具身”转移,改变传统教学重“心脑”轻“身体”的现状,促使身心融合,激发主动学习。“具身学习”有助于增强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有助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转变,实现教学双方协调统一。
二、具身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双重特征。语文课程中的知识技能蕴藏在情感、价值、情操、审美等人文素养之中,学生语言知识能力获取,建立在全情投入、主动探究的基础之上,这与“具身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在语文教学中导入“具身学习”理论,引导学生身体参与,可全面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整体协调发展,帮助学生丰富身体体验,在知识获取和语言规律探究中发展语文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1.戏剧化教学:唤醒感官参与,提升身体感知
戏剧化教学是以戏剧表演来代替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依托语文教材选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剧本改编、戏剧场景构设、剧情角色分工等,促使学生在特定的剧情环境中形成对身体听觉、视觉等器官的依赖,从而引发观察、想象、创造、反思等系列学习行为。戏剧教学家马特·布坎南(Matt? Buchanan)说过:“戏剧教育是激发儿童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既可挑战学生对世界及自己的看法又为学生提供一个其它方式所无法给予的情感、思想及梦想出口。”
以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的学习为例。本文描述了一家人日常散步的琐事,体现平凡生活中的家庭温暖与人间亲情。传统阅读方式很难激起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与领悟。教师可采用戏剧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与主动探究。戏剧化教学通常包含剧情分析、剧本编写、角色扮演、彩排演出、评论建议等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为更好完成戏剧演出会深入文本,探寻文中“我”“母亲”“妻子”“儿子”等人物性格,揣摩文本中人物的不同心理,形成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
在“彩排演出”环节,学生会将准备过程中形成的对文本的“视觉”“听觉”感知转化为舞台表演。戏剧性教学以创意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升对教材文本内涵的解读,激励学生通过身体展示内心感悟,促进身心合一。在戏剧化教学中,为了表演需要,有时还会加入演出服装、背景音乐、灯光舞美、道具化妆等舞台元素,促使语文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投射于学生的头脑与身体当中,促使学生在身体自由状态下尽情创造,将枯燥的语言文字以可听可视的方式予以呈现,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理解创设真实场景,也为语文教学铺设感知体验之路。
2.探究式教学:鼓励感官融合,发展身体经验
劳伦斯?夏皮罗认为:人的认知依赖于身体上的体验,认知与体验共同形成了人在推理、记忆、语言、情绪、心智等方面的表现。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亲身实践或主动探究为主体的教学行为,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探究论证等学习情境构建,帮助学生探究语文学科知识,积累语言运用经验,促进语文思维发展。
以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家国天下》为例。“家国天下”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时代感的学习主题。心系国家命运,为之奋斗牺牲;
赞美祖国山川,为之描绘歌颂;
热爱祖国文化,为之沉醉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体现,都是《家国天下》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主旨。这样的教学目的,绝非需要教师的口头传达,而要借助学生的身体参与,通过主题探究方式促成个人经验,汇聚语言知识,发展情感领悟。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以“激发心志:爱国英雄故事会”“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等不同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搜集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整理加工英雄故事、讲述英雄事迹,在身体力行中促成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借助分类搜集爱国诗词、选配诵读背景音乐、评选优秀诵读作品等方式,在亲身实践中促发学生语言品鉴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通过爱国名言的分类整理、集体讨论研读、板报书法呈现等方式,在主动探究中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等。探究式教学是身体、环境、心智共同参与的新型学习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经验,变“听”课为“做”课,变“看结果”到“自探究”,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将课堂变为语言学生的“情境场”和“发生场”,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真正动起来,身体感官积极参与,促进语文深度学习发生,有助高阶语言思维发育。
3.实证式教学:丰富认知阅历,增强身体感悟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证式教学是通过实地考察、实体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将学习目的隐藏于身体参与过程当中,促使学生获得直观感知,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身体感悟。叶浩生在《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一文中指出:“当身体和环境中的一部分紧密融合于认知行为时,就没有什么原则性理由将它们与认知过程区别开来,而应将其视为认知加工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真问题”引领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手脑并用、全面论证,在感知体验中培养语文兴趣,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选取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文,讲述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等方面的高超技艺,引导学生感受前人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选文,有教师选择了实证式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国的石拱桥》一文时,教师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到位于徐州市铜山区三堡镇董山头村的燕桥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之作,燕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一座3孔青石结构的拱桥,桥长28米,宽7米,高10米,虽经历代战火洗礼但仍屹立不倒,体现我国古人建桥技艺的精湛高超。学生实地考证之后再回课堂,不仅对课文中类似“桥身”“桥拱”“拱圈”“桥墩”“石板”“石梁”“单拱”“双曲”等专业名词不再陌生,更增加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内心自然滋生出对中华灿烂文明的强烈认同。再如,在《蘇州园林》的教学中,苏州某教师借助当地的便利条件,将课堂搬到苏州园林内。通过分组方式,组织学生按不同主题进行参观考察,帮助课堂理解。依据课文内容,全班学生被分为“假山组”“池沼组”“草木组”“花墙组”“亭廊组”“门窗组”“建筑色彩组”等若干考察小组,聚焦苏州园林的不同方面进行实地探究。学生以各自的视角记录观察内容,回到课堂后进行分享交流。通过亲身体验、身体参与,在教学中营设“身在现场”的情境,促进身体经验向心智认知方面转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综上所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教材文本、学习素材过于抽象等问题,所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真实阅历或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无法引起学习兴趣,不利认知理解与知识掌握。具身认知理论重视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提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身体多器官参与,以身心合一的方式促发知识向显性化、具体化方向演变,促成具身性、隐喻性认知系统的形成。基于具身学习理论,创新戏剧化、探究式、实证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本质,建构语言认知系统,优化思维品质,从而为语文核心素养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邳州市运平路学校]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报告3篇2024-07-16
- 大学生身心健康个人总结14篇2024-10-15
- 语文主题学习是什么(全文完整)2022-10-09
- 语文主题学习感悟(2022年)2022-10-17
- 2022年学校语文组工作计划五篇(2022年)2022-11-14
- 语文教学课堂流程设计最新五篇2022-11-16
- 小学语文教师总结4篇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