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青铜器文物的保护修复

发布时间:2023-10-23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李强

摘 要:黑龙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出土的唐代及宋金时期青铜器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一大特色。由于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较差,出土后又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大多数青铜器存在不同种类的病害,使器物失去原有的艺术价值,亟须抢救性保护修复措施。本次青铜器修复开展了价值评估、病害调查,对材质和制作工艺等问题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实施过程中技术路线正确,所采取的保护修复技术合理,材料、工艺适用,保护修复效果良好。文章以菱花带柄双龙镜修复为例,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提供保护修复实践方面的相关启发。

关键词:双龙铜镜;
修复;
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13

对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文物保存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这批文物大部分存在表面硬结物和点腐蚀,经硝酸银定性分析检测,个别器物腐蚀含有害氯离子,并且病害的种类多样,具有青铜器典型的病害特征(图1、图2)。在现有保存条件下,仍可能继续发生病害,已经严重危及文物的价值,亟须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和改善保存环境。下面以馆藏文物菱花带柄双龙镜修复为例,浅谈对青铜器文物修复工作的几点认知。

1 文物基本信息

菱花带柄双龙镜,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带柄八出菱花形,直径12.5厘米,长21.7厘米,镜缘凸边与柄的凸边相连(图3)。纽作花瓣状,双龙在两侧,身躯蜿蜒于龙头上方,后肢与尾相交,形成环形。右边的龙张开嘴,而左边的龙闭着嘴。二龙均张目舞爪,伸出带三爪的前肢。龙身周围点缀着云彩。下方有一条起伏不平的海岸,岸下为波涛汹涌的海水,水中有一龟,岸上有一座三足炉,香炉向左右飘拂轻烟。

2 馆藏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的现状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黑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青铜器文物近700件,包括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及辽金等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时代久远。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由于库存条件较差,出土之后又受到自然环境侵害,大多青铜器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病害,如残缺、裂隙、变形、腐蚀、破损、青铜病等。特别是对有花纹或铭文青铜器的病害腐蚀,已导致花纹或铭文完全消失,使器物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亟须保护修复,去除青铜器病害,修复残缺、裂隙、变形、残破器物,提高文物的抗腐蚀性,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文物修复后可满足陈列和研究的需要。

3 待保护修复文物的前期工作

3.1 建立前期文物信息档案

对每件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进行资料采集并建档,包括文物来源、时代、质地、修复历史、质量、尺寸等;
对每件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进行肉眼观察;
对每件待保护青铜器文物出现腐蚀的部位进行准确的测量与绘图;
对每件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做好详细病害记录,描述腐蚀残损的程度;
对每件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进行整器与局部的数字化管理,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建立起文物信息档案。

3.2 对青铜器文物材质及腐蚀产物检测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现代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次采用现代无损及微量检测技术对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进行全方位的病害检测。此次检测主要以X射线荧光能谱仪、激光拉曼分析仪、X射线探伤仪等检测分析为主。根据文物自身的工艺、材料质地、出现的腐蚀物和劣化变质物等分析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技术。

3.3 青铜器文物基体合金成分分析

对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的合金基体做成分检测,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依据。检测仪器为美国尼通XL3T950型便携能谱仪。选用文物的残碎片和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来做微量取样,之后运用仪器对样品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确定金属文物基体的合金成分、微量元素和杂质。通过此方法检测出有4件青铜器文物应为铁器文物,菱花带柄双龙镜基体为铜合金。

3.4 青铜器文物腐蚀产物的分析

对待保护修复青铜器文物上的各种腐蚀产物进行观察,看有无点状、粉状有害锈蚀,进行成分与结构分析并辅以硝酸银定性检测,以确定是否有氯离子存在和腐蚀产物对文物的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针对腐蚀物的去除或保存对策。选用X射线无损探伤仪进行器物表面腐蚀物成分分析;
选用X射线衍射仪或激光拉曼分析仪进行腐蚀产物的物质结构分析,以确定其化合物组分。

本件菱花带柄双龙镜存在肉眼可见的粉状锈,用硝酸银滴定法对该文物进行氯离子检测发现该文物存在氯离子。

4 对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的实施原则和步骤

本次保护修复工作按照保护修复方案严格实施,并严格依照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遵循“协调一致、可辨识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持续保护原则”等原则要求。主要采取预防性保护技术措施,防止保护修复后的文物再次受损,从而延长文物的自然寿命,最终达到保护文物与历史信息的工作目标。

4.1 青铜器文物的清洗

清洗是实施保护修复措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初步软化、去除器物表面的疏松锈蚀物、可溶盐、土垢等,通过清洗可以进一步了解器物锈蚀产物的结构。这些物质结构疏松、有害,具有一定的吸潮、蓄水功能,如不除去,在酸性和一定湿度條件下将继续对青铜器进行腐蚀。

由于清洗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在实施清洗工作前应先仔细观察器物表面,尤其注意器物表面是否有纹饰或有机材质覆盖。清洗时应选择硬度适中的鬃毛刷,一边往器物表面浇水,一边小心地刷洗,力度应适中。过于脆弱或携带有特殊文化信息的器物部位要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清洗,如果可以清洗一定要慎重处理。

经判断,本次保护修复的菱花带柄双龙镜腐蚀程度较为严重,在对带有特殊文化信息的器物局部进行清洗时应慎重考虑,其余部位都可以用纯净水配合毛刷和洁牙机小心进行清洗工作。采用传统的机械清洗和超声波洁牙机进行清洗,使用毛刷对文物表面的土垢、硬结物等进行清除,清洁过程中毛刷的硬度一般由软到硬。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高能震动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工作头对锈蚀物进行清除,使用时先用纯净水湿润需要处理的硬结物处,再利用超声气泡破裂瞬间所释放的超声能量将顽固的硬结物迅速疏松剥离,并由水流带走,进而达到清除硬结物的效果。

4.2 对青铜器文物除锈、有害锈的处理方法

经过上述清除污染物工作后还不能完全清除青铜器文物腐蚀产物中出现在锈层下的有害锈,其形态是结构疏松的绿色粉末和青铜器文物表面覆盖铭文和花纹的硬质覆盖层。由于菱花带柄双龙镜有点状有害锈,所以采用锌粉法处理。锌粉作为良好的还原剂,能与有害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盐Zn(OH)2·Zn(OH)2的胶体状物质,从而起到封闭稳定作用。该操作相对简单,先用洁牙机或医疗工具清理粉状有害锈,并记下有害锈的位置,按比例混合无水乙醇和锌粉,调配至糊状,再用牙科调刀涂敷在清理完有害锈蚀的位置,取与涂敷位置大小相应的脱脂棉蘸去离子水敷上。有害锈蚀部位全部涂敷完毕后,为使锌粉与有害锈充分快速作用,用保鲜膜完全包裹文物保湿10个小时后取出该器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处理部位后再涂敷锌粉,重复该操作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目前控制与遏制青铜病蔓延深入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是倍半碳酸钠浸泡法。由于菱花带柄双龙镜出现的锈蚀产物硝酸银定性检测存在氯离子,氯离子是导致文物腐蚀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进一步置换文物中存在的氯离子。在容器中倒入去离子水并按相应比例放入化学药品,调配成5%倍半碳酸钠溶液,将文物置于容器中浸泡并记录浸泡日期,一周换一次药液。每次对药液进行硝酸银定性检测,直到溶液中无氯离子检出为止,有效阻止其病害进一步加深,使其归于稳定的状态。

4.3 做旧

青铜器做旧通常是对矫形、焊接、补配、加固的痕迹,通过喷、涂、画等方法进行掩盖和修饰。使用不同颜色的天然矿物颜料调配出与器物周边浑然一体的颜色进行衔接,让修复后的器物具有良好的展览展示效果。做旧范围要严格控制,不宜扩大做旧面积。

4.4 对青铜器文物的缓蚀和封护

缓蚀是为了阻止青铜器本体继续发生腐蚀,并减缓腐蚀的发展进程,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缓蚀处理工作。在筛选缓蚀剂时,除了考虑基本效能以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等文物保护原则,还有长效、耐老化效果好等。

根据保护修复原则的要求,菱花带柄双龙镜采用的保护修复缓蚀材料为苯并三氯唑(BTA)。BTA与铜原子形成共价键和配位键,相互交替成链状聚合物,在铜表面组成多层保护膜,使铜的表面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氢气。其操作主要采用涂刷和喷洒法,首先配置BTA无水乙醇溶液,先用500毫升的大烧杯称量10克BTA晶体,然后将500毫升无水乙醇倒入大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均匀即可;
再用毛刷蘸取BTA无水乙醇溶液均匀刷在器身和内壁表面,待器物自然干燥且表面无白色晶体再涂刷一遍即可,完成器物的缓蚀工作。由于BTA具有一定的毒性,配制溶液时应戴手套和口罩,要避免药品粉末吸入或溅到皮肤上,而且在操作时需要保持室内环境干燥洁净,并保证通风良好。缓蚀剂涂刷完毕后,最少要在常温下干燥一天,以保证缓蚀膜的形成,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封护是为了增强金属文物本体对大气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抵御能力。缓蚀处理后,在其表面涂覆天然或合成材料,以防止或减缓器物腐蚀的过程。封护涂层的防护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将金属表面与腐蚀物隔离,形成致密性能佳的保护膜,也可以对器物进行加固。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的要求,选择的封护剂应具有可逆性、透明性、惰性和化学稳定性,防水、防污染、防紫外线、抗老化,且与所用材料的膨胀系数接近。结合国内外保护修复工作经验,使用丙烯酸树脂中的Paraloid-B72树脂作为本次保护修复的封护剂。这种材料无色透明,常温固化迅速,可溶于丙酮或无水乙醇,操作使用较为方便。使用毛刷蘸取1%浓度的Paraloid-B72丙酮溶液,涂刷菱花带柄铜镜表面,自然晾干后进行二次涂刷,达到封护的目的(图4)。

4.5 建立保护档案

作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包括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文物检测结果、文物名称、收藏单位、文物编号、文物来源、文物年代、文物材质、文物级别、提取日期、提取经办人、保存现状、病害状况等信息,填写文物保护修复基本信息表和文物保护现状表等,以上是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基础。

建立有效的文物保护档案,对文物的局部细节进行记录,包括文物的局部影像、线图和对其的描述等,保证对文物现状的正确分析和详细记录,为今后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材料支撑。

5 小结

随着黑龙江省对省内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技术越来越规范,包括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馆藏文物病害图示标注、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记录等。这批保护修复的文物艺术精湛、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雕铸生动、风格独具,是罕见的古代艺术品。部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因长期埋于地下,锈蚀、残断等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金属器氧化锈蚀日益加快。本次保护修复在让文物本体“健康无虞”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提供了基础支撑。另外,通过对这批文物的保护,我們逐步积累了对青铜器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数据,完善、补充已有的数据库,也可以为文物修复工作者在面对具体文物时提供修复实践、可操作方面的相关启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GB/T30687—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馆藏青铜质和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GB/T30686—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金属质文物(WW/T0058—2014)[S].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4]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报告[Z].[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修复保护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WebSocket安全漏洞及其修复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9期)2016-11-09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4期)2016-10-17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青铜器 浅析 文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