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数学活动课“五育”融合的实践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10-23 19:20:27 来源:网友投稿

毛晓莹

【摘要】在“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应融入“五育”.本文以数学人教版八年级筝形的数学活动为例,探究初中数学活动“五育”融合的路径及其带来的思考,提出数学教育“五育”浸润与数学素养正相关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五育”融合;
课堂教学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其与“五育”的有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筝形”的数学活动为例,阐述的“五育”在数学活动中的融合、渗透及浸润.

1“五育”融合点及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这恰恰是数学教学活动“五育”融合点.放风筝是古今中国人民喜爱的活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寓意,本节数学活动课,旨在将风筝的历史及文化融入数学课堂,实现德育、美育与数学活动的有机融合.

在进行该数学活动课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特点和全等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对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感知筝形的性质,总结规律,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劳育,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营造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找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关键点,通过巧妙设计使学生在体会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在理解能力上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从单一的数学活动走向“五育”融合的综合活动,将价值引领、艺术鉴赏、团队协作、劳动体验等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数学实践活动中.

2“随风潜入夜”——数学活动中的“五育”渗透

“五育”融合的背景下,首先应明确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不再是窄化的、割裂的知识传授,而应更注重完整的全面的教育,即学生的人格塑造、素质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筝形”数学活动的“五育”融合上,主要通过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五育”渗透到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

2.1筝形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1文化美

第一部分:古诗欣赏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村居》

解释:风筝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寄托着诗人们的思念,欢乐等情感.

第二部分:风筝与数学

问题1:观察图1、2、3,风筝的古今带给你什么感受?

发现:风筝有万千种美丽的图案和形状,但它们都是对称图形.

活动2图形美

教师展示风筝模型,特别研究形状简单的这类风筝.

问题2:观察图4、5、6,它们的轮廓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3:你会怎么定义这样的图形?

引出“筝形”(图7):

四边形ABCD中,AB =AD,BC =DC,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活动3数学美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如研究三角形,通常从哪几个方面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出:性质的研究,其实是对边、角、对角线等基本要素的研究.(图8)

教师引导边,角有大小,线段间还存在位置关系.

探究1同学们观察手中的筝形,初步猜想筝形角、对角线的性质,再通过测量,折纸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小组活动讨论得出猜想,教师展示几何画板测量数据)

总结

(1)边:AB =AD,BC =DC(已知).

(2)角:有一组对角相等(猜想).

(3)对角线: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猜想)

追问在研究过程中,你还发现哪些等量关系?

归纳筝形里隐藏着三对全等三角形.

问题3你能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筝形的性质吗?

学生观察图片得出有三对全等三角形的结论,借此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证明筝形的性质1

探究2如图9,“筝形”ABCD对角线长度分别为6cm和8cm,请问该“筝形”面积是多少?

总结S=12AC·BD.

问题4如何判定一个几何图形是不是筝形?

归纳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

有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

活动4应用美

问题5回顾学习三角形和筝形的过程,你能概括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步骤吗?

归纳:

几何图形定义

性质

判定

其中主要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重要线段)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探究3如圖9,四边形ABCD,AB=AD+BC,∠DAB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E,且点E是DC中点,连接BE,能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5和谐美

问题6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请同学们用本课所学设计一个风筝.

2.2数学教学活动“五育”路径

(1)德育渗透路径

德育是要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学生具有良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2].

课堂初始,教师引用描述风筝的古诗词引入本节数学活动的内容——“筝形”,让学生在感受风筝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体会风筝所寄托的情感,激发探索欲望.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产生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2)智育渗透路径

智育的本质是高超的思维水平,是智力素质[3].在了解风筝文化后,教师引入“筝形”这一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筝形,动手操作获得猜想,并证明.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拓展,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力.在观察筝形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筝形隐藏着三对全等三角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启发学生用变化的视角去观察、研究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3)体育渗透路径

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是有效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途径之一.在筝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筝形性质.在小组共同研究几何图形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体育品格,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大于单打独斗,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的体育精神.

(4)美育渗透路径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应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美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在本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筝形中感受数学的生活之美、对称之美,感悟数学中蕴含的美感.

(5)劳育渗透路径

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劳动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将劳育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课上,学生通过折纸、测量等活动体验筝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使其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课堂结尾,通过布置“制作一个风筝”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进行一次劳动实践,在学生回味风筝之美的同时巩固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切身感知“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的意义,真正将“五育”的要求落实到课堂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3“润物细无声”——数学活动中的“五育”浸润

教学中注重融入“五育”更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案例中通过诗歌、风筝的文化及发展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体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未来的几何学习中,学生能够迁移应用学习筝形的过程,强化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竞赛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合作经验,在今后团体性研究学习和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
从实物风筝到筝形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感知能力以及欣赏生活中数学之美的能力,从而激发长久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动手制作筝形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美妙之处.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实现“五育”的教育理念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数学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将“五育”浸润进数学教学活动中,灵活准确地将德智体美劳五个重点恰当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4],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用.例如,教师利用2002年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引入“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向学生介绍赵爽弦图的背景及勾股定理蕴含的历史,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加权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科成绩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比不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从图形“圆”所寄托的情感意义、几何数学中圆与其他图形间的关联、圆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这三方面入手,将德、智、美育巧妙和谐地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

4数学教学“五育”融合的教育思考

“五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课本知識及背景有充分了解,发掘教材的“五育”融合点,在教育教学中做到自然融入;
其次根据知识的特征,如图形,代数等,设计针对符合实际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五育”生动地融入;
最后依托当下时事或身边事件设置情境,将课堂置于情境之下,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五育”浸润学生.

通过德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智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体育,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格;
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加热爱多彩的生活,通过劳育,令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课的“五育”融合,重在钻研教材,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并重,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效地融入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进步.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优秀公民的培养者,德智体美劳是人立于社会的根本,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入更多的心血,在“五育”的道路上,教师应以一颗诚挚之心,尽心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地“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001).

[2]林晴岚,张洁,陈柳娟,王金水.“五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融合[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20):4-6.

[3]王光明,严家丽.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孙维刚的一节公开课谈起[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07):34-36.

[4]郑清蓉.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四川教育,2022(Z2):78+80.

猜你喜欢五育初中数学融合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2年10期)2022-10-31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内蒙古教育(2021年14期)2021-02-12《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推荐访问:路径 融合 初中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