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教集团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23 17:15:05 来源:网友投稿

關键词:职业教育;
职教集团;
人才资源;
共享共用

一、职教集团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的困境突破及原则

本文所述职教集团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指的是集团内成员单位间的共享共用。意在站在职业教育和产业共同发展的高度,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探索解决集团内目前存在的缺乏统一认识、共享路径不合理、缺乏有效协调和管理机制等共性问题。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推动集团市场运作实质化,并实现组织架构治理效能充分释放、人才培养实效性充分发挥和参与各方利益诉求得到满足,达到职教集团服务学生成长、服务产业发展的目的。

要实现如上目的,必须在三个方面予以突破:“一是突破传统人才使用观念的束缚。二是突破传统用人机制的刚性约束。三是突破人才资源有限的瓶颈制约”[1],打破人才只能服务于某一个用人主体、人才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等藩篱。

实现如上突破,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发展。要立足于校企建设发展需要,打造“以需聚才、共引共享、校企共赢”的人才发展新生态;
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市场需求是最好的指挥棒,市场化引进也是最好的路径;
三是坚持激发活力。坚持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的目的是激发人才活力,挖掘人才资源;
四是坚持灵活用人制度。要为人才松绑,灵活用人,不拘一格;
五是注重共同培养人才。防止出现对人才只讲使用不讲培养的竭泽而渔现象,要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在此基础上,人才共享机制才能够建立健全,才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用人主体与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双方搜寻和匹配成本的增加,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流动,做大人才“增量”,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职教集团学校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策略

(一) 专业教师“双师”化,“双师”教师“双能”化,扩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潜力尚大、工作尚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机制仍需刚性支撑。

(二) 专业教师来源多元

化除了学校自己引进培养外,集团内学校间教师相互兼职代课是重要途径。提倡选聘集团内企业技师做兼职教师,提倡从行业组织、民间艺人、社会贤达、包括校友在内的优秀朋辈、能工巧匠中选聘。总之,教师来源要多元化,这既是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的主要表现,又能促进人才资源进一步共享共用。

(三) 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共用信息平台

集团成员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实现人才与用人主体的精确匹配和有效对接。为了拓展资源,该平台应包含集团内政校行企及研究机构等各个群体的各个阶层人员。

(四) 校企共同培养

对于长期需求的人才,集团内成员单位间可以开展校校、校企、企企间人才联合培养。各方共同出资培养,共用共管,人事关系落一方,人事关系方进行综合管理考核,另一方提供绩效证明参与考核,这样的好处是能稳定人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五) 协议短期用才对于短期需求的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一校一企一人一签”的方式,签订短期工作协议。由企业、学校、人才三方协商签订引进协议,三方要事先明确工作任务、服务期限、薪资待遇、科研成果权益分配等权利义务事宜。济南大学创新实施的“校企合作提需求+校企携手引人才+校企共同配政策+校企联合做考核”的人才共引共用经验值得借鉴[2]。

(六) 建立“一人双岗”用才模式

按照一人双岗、就职高校、服务产业的原则,将人才的人事关系落在高校,解决教师编制,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同时配备以企业合作岗。人才既要完成学校的教研任务又要通过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完成企业工作,企业则按项目成果付酬,以此,达到人才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也可由“学校提供引进人才的岗位和基本薪酬,负责人才管理,考核人才教学、科研等工作;
企业提供引进人才的绩效薪酬,负责提出科研需求,考核人才技术攻关、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3]。

(七) 建立流动岗

要活用有关用人政策,比如,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的“职业学校可在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具备职业学校相应岗位任职条件,经过职业学校认定和聘任,可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以及河南、福建、**等地区提出的,关于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等的规定,都可在集团内活学活用,落地生根。

(八) 在校内设置企业技师工作室

学校引进具有职教情怀的企业技师到学校设置工作室,并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较为充裕完备的场地空间、软硬件设施等条件,鼓励企业技师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工作都转移到学校工作室,以工作室带动人才资源的共联共享共用。

三、职教集团企业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策略

(一) 校企间,为高校专业教师人才设置企业岗

按照《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二十五条“经所在学校或企业同意,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根据合作协议,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薪酬”的规定,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师设置研发、创新、技术革新等工作室,用一定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招揽高校专业人才在企业兼职。

(二) 企业间开展协议用才

坚持“一校一企一人一签”的方式同高校开展协议用才,前文已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企业之间的协议用才要坚持错位竞争、共同发展、共育共养的原则,努力实现硬件共用、信息互通、人才共育、产研共融。咸阳市**单体企业体量小、财力弱、招才难而探索构建的“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的“3+人才共享”模式可供借鉴[4]。实践证明,协议用才的“活水”作业是企业间人才对接较为成功的新途径。

(三)“租借员工”模式

这一模式与上述协议用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这一模式中,员工是被动参与的,即原用人企业不改变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只是将员工借调至另一家企业进行生产劳动。在“租借”过程中,借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并督促借入单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等,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

(四) 支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的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正在逐步落实。集团应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成员单位积极申请成为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试点企业。

四、职教集团科研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策略

(一) 实现教学科研相互融进

坚持高校和企业共同致力于人才技术创新,承担科研课题。鼓励人才在高校教学中引新技术进课程,引新案例进课堂,实现教学科研相互融进。企业间也要打破壁垒和藩篱,开展科研合作和项目攻关,尤其是不同行业的通用人才,或者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用人才,要积极开展科研合作。

(二) 促进产学研用创有效对接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推出研发项目、联合建立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科技资源共享、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等方式,为共享共用人才研发提供软硬件载体,促进产学研用创有效对接。《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职业学校及教师、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职业学校和企业对合作开发的专利及产品,根据双方协议,享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这是产学研用有效对接的基础和保障。

(三) 支持企业建立“人才飞地”

企业可依托共引共享人才,在集团外建立研发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人才飞地”,探索“工作在飞地、关系在集团,研发在飞地、转化在集团,生活在飞地、事业在集团”的人才共享共用模式。

(四) 支持人才创新带动

一方面,通过推行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开展选课制、走班制等教学创新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带动教师与企业人才组团发展,共享信息和技能等资源,进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项目申报。另一方面,强化高校科技服务职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园、产业创业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共享共用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与服务。

(五) 建立科研及技术项目协同联盟

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的要求,坚持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不与学校争学术之名,积极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从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攻关项目、创新项目三个方面开展协同。各方协同开展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申报、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等工作。

(六) 借用教育信息化助推人才资源共享共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将为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提供便利。教育教学环境的智能化、智慧型教學、教研与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等新形态,能“逼”出人才资源主动在信息技术运用中跨界合作共享。“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公共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将应运而生。

五、职教集团学生人才资源共享共用策略

(一) 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模拟仿真还是真实岗位,集团成员单位要联合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工作。企业要提供实证的技能指导和耗材,学校要提供系统的训练和教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转化、技能得到提升,实现“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

(二) 量身定制就业岗位

在集团内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需求及标准,学校为企业提供适岗毕业生,共同将教室变车间、车间变教室,实现毕业出校门即入厂门,上岗即熟手,完成校企对毕业生的共享共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既可以一企一订单,也可以多企一订单、一企多订单,形式要灵活。

(三) 共同参与等级证书培训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集团内要积极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集集团力量联合开展1+X证书培训,让在校生能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塑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学生一入校,即指定企业师傅,学生既在学校有老师,又在企业有师傅。在校期间,企业师傅可以通过公休或周六日跟班观摩、线上开展技能指导培训等形式,与学校通力合作;
到企实习期间,学校老师跟进,将学生岗位操作流程升华为理论,让学生得到理论和技能的双印证、双提升。

(五) 联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新风尚。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都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应积极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对参赛学生提供选拔、指导和集训服务,在赛事参与中实现人才的共享共用。

作者简介:张改亮(1970-),男,河南舞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职教集团人才资源职业教育“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公民与法治(2020年17期)2020-10-27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职教论坛(2016年25期)2017-01-07浅谈基于资源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5期)2016-11-16“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职教 共用 资源共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