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万里黄河第一观

发布时间:2023-10-23 14:00:33 来源:网友投稿

席会东

一个乍暖还寒的春日,在翟嵩峰馆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观”的嘉应观,聆听这里曾经发生的治黄故事。

翟嵩峰是嘉应观的馆长,对嘉应观了解颇深。据他介绍,康熙末年,黄河武陟段遭遇连年水患。在黄河屡堵屡决的严峻形势下,康熙帝薨。为治理黄河,济世安民,雍正帝即位当年即命河道总督齐苏勒率众堵口、修坝,由朝臣牛钮等人赴工督工。堵口完工后,雍正帝下令修建嘉应观,其主旨在于,一是祭祀龙王和河神,祈求风调雨顺、黄河安澜;
二是表彰历代治河圣王和能臣,激励清代河臣用心治河。为了高规格修建嘉应观,雍正帝命河臣齐苏勒督建,调派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5省工匠,仿照故宫风格,历时4年修建而成。雍正帝定名为“嘉应观”,取嘉瑞长应之意,表达对海晏河清的企盼。他还亲笔题写“敕建嘉应观”匾额,并撰文书丹,说明嘉应观营建初衷、称颂历代治河楷模。雍正帝书文被河臣铸铁包铜立碑于嘉应观内,借此彰显雍正帝对治黄的重视和治黄功绩。

钦赐润毓嘉应观

漫步在嘉应观,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红墙碧瓦翅檐飞空,楼阁殿宇气势恢宏。观内古树参天,尤其姊妹椿,令人叫绝,回廊曲径通幽,黄河埙声沧桑。

从建筑形制来看,嘉应观建筑风格形似故宫,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多重四合方形院落嵌套,现存古建筑249间。

嘉应观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个大院和东西两个跨院。北院为龙王河神行宫,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形似皇冠的御碑亭、祭祀河神的仪殿——严殿、大王殿、恭仪亭、供奉大禹的禹王阁。主殿大王殿形似故宫太和殿,采用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孔雀兰琉璃瓦覆顶,藻井彩绘65幅龙凤图,大殿中间供奉雍正帝叔父、嘉应观首任主持、武陟堵口时的都御史牛钮,并有雍正帝为皇叔御笔题写的“钦赐润毓”金牌;
两旁供奉御封四大王,分别是南宋金龙四大王谢绪、明代黄大王黄守才、清代朱大王朱之锡和栗大王栗毓美。

嘉应观东侧南北轴线上依次为掖门、御马亭、钟楼、东更衣殿、东龙王殿、雷公殿、风神殿,西侧轴线上依次为掖门、御马亭、鼓楼、西更衣殿、西龙王殿、电母殿、雨神殿,其中龙王殿为历代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驯和“白大王”白英等5人,西大殿供奉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河道总督齐苏勒、嵇曾筠和林则徐等5人。除御碑亭采用皇家专用黄色琉璃瓦外,其余建筑采用青色琉璃瓦。南院原有戏楼、牌坊。东西跨院为河道总督即河台衙署、黄河河北道(道台衙署),采用灰色瓦顶。

治河功臣群英荟

在嘉应观内供奉着历代治河功臣,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治河故事。

康雍之际,河南段黄河坐弯分汊严重,武陟至开封段黄河堤工频繁决溃。黄河河患中心的变化也导致河臣治理重点的变化,康熙末年、雍正年间的河臣陈鹏年、齐苏勒、嵇曾筠等人均把黄河治理重点放在河南段。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武陟堵口成功。陈鹏年积劳成疾,殉职于马营口工地,雍正帝下旨予以褒奖。嘉应观建成后,牛钮被封为首任观主,并作为中大殿主神供奉,观西修建陈公祠,以纪念陈鹏年的治河功绩。

陈鹏年之后,对河南黄河的堤防修治与决口堵塞贡献最大的雍正朝河臣是齐苏勒和嵇曾筠。

齐苏勒,康熙年间任内务府主事,后授永定河分司。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齐苏勒扈从康熙帝南巡阅河,至淮安时奉命在烟墩、九里冈、龙窝等黄河险要处修筑挑水埽坝,后又奉命监修河南武陟决口堤工,并上疏建言在沁河堤头至荥泽的大堤外另筑遥堤,使河水归一,刷深河道。雍正元年(1723年),齐苏勒任山东按察使,兼理运河,在河南筹办黄河堤工。不久,齐苏勒转任河道总督,上疏提出治河重在预防,订立章程整饬河员,亲自遍查黄运两河,测量堤防高低寬窄、水势深浅缓急,兴利除弊。在治理河南黄河之外,他还加筑江南清口两岸大坝,修治山东诸湖,调节运河水位,保持漕运畅通。几年间,他上疏建言将黄河堤岸改为斜坡,密植柳树,与嵇曾筠会勘雷家寺支河,风尘仆仆,直至雍正七年(1729年)辞世,雍正帝命人厚葬,并评价他为人清慎勤。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命人将齐苏勒入祀京师贤良祠。

雍正年间,治理河南黄河的另一位重要功臣是嵇曾筠。雍正元年,嵇曾筠署理河南巡抚,后迁兵部侍郎,奉命督筑河南中牟县刘家庄、十里店诸地的黄河决口。雍正二年(1724年)春,黄、沁并涨,漫溢铫期营、秦家厂、马营口等处。嵇曾筠沿流审视,发现黄河北岸沙滩堆积,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河道弯曲;
官庄峪处又有山嘴外伸,河溜由西南直注东北,致使秦家厂等处顶冲受险,导致决溢泛滥。于是,他上折请在仓头口对面的横滩开凿引河,使水势由西北而东南,避免大溜激射东北,并培筑钉船帮大坝,增筑减水坝,缓解秦家厂险情。他又与齐苏勒会奏培筑河南黄河两岸堤防,北岸起荥泽至山东曹县;
南岸起荥泽至江南砀山。同年,嵇曾筠授副总河,驻武陟,专管河南黄河。他上疏建言在郑州石家桥,中牟拉牌寨、穆家楼,祥符珠水、牛赵等迎溜处设埽护岸,并在郑州、中牟埽湾处建矶嘴挑水坝;
还于祥符回回寨挑濬引河、导水直行。雍正四年(1726年),他修筑郑州薛家集等处埽坝。雍正五年(1727年),他奉命兼管山东黄河堤工。雍正六年(1728年),他在仪封雷家寺开引河,擢升兵部尚书,调吏部,仍管副总河事,培筑兰阳耿家寨北堤,并下埽签椿筑坝。雍正七年(1729年),授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疏请开荆隆口引河,直至雍正八年(1730年),署理江南河道总督,卸任河南黄河事务。

在治理河南段黄河期间,嵇曾筠曾屡次向雍正帝和清廷汇报河务,陈述修治方略。雍正元年(1723年)七月,张鹏翮奉旨到武陟,会同齐苏勒、嵇曾筠和河南巡抚石文焯,排除了武陟堤防险情,全面筹划武陟堤防体系。雍正帝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四日指示钉船帮大坝是武陟“第一要紧者”应该增修,嵇曾筠遵照实行,并将雍正帝指示重修的钉船帮大坝称为“御坝”。钉船帮御坝重修之后,嵇曾筠在钉船帮大坝、新建挑水坝和格堤的结合处立“御坝碑”。当年秋汛后至雍正二年(1724年)春汛前,齐苏勒、嵇曾筠等人先后在武陟修建10余项堤防工程,武陟黄河堤防体系由此趋于完善。

雍正年间,黄河治理重点在河南段,江南黄河则是治河保运的重点区域。鉴于河道总督仍驻跸淮安清江浦,往来奔波,多有不便,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任命嵇曾筠为河南副总河,驻武陟,专管河南河务,南河、东河开始分治。雍正四年(1726年),嵇曾筠又因山东河患加剧而移驻山东济宁,兼管原由山东巡抚经管的山东黄河堤工。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改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驻淮安清江浦,称南河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习称其所管黄河为“南河”;
复改副总河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驻济宁,称河东河道总督,简称东河总督,习称其所管黄河为“东河”。清廷分别设置江南河道总督和河东河道总督,分理江南黄运河务和河南、山东黄运河务,南河和东河分治制度正式确立。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黄河和漕运设立的4个总督,相当于现今行政区划管理建制的十几个省,足见清王朝对黄河治理和漕运畅通的高度重视。

“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道出了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武陟嘉应观是清代黄河治理和河政制度变革的缩影,观内既供奉自然神明,又供奉历代治河圣王和功臣,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精神大观园,对于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雍正帝治河总督雍朝戏事——从《活计档》看雍正帝与宫廷戏曲的发展戏曲研究(2022年1期)2022-08-26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6期)2019-06-18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文学教育(2019年17期)2019-05-22从借戏韬晦到节戏治吏——雍正帝执政前后戏剧理念变化及其影响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泥塑彩绘雍正帝坐像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治河论》浅谈邢台学院学报(2016年4期)2016-02-28萌萌哒的皇帝朱批雍正:朕就是这样汉子意林(2015年8期)2015-05-14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保留至今的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是什么?山西水利(2012年11期)2012-04-14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军事历史(1994年1期)1994-08-21

推荐访问:黄河 万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