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节气养生办法(通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至节气养生办法(通用),供大家参考。
关于夏至节气的养生办法(通用)
夏至节气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至节气的养生办法,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关于夏至节气的养生办法
一、起居养生
夏至节气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二、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三、饮食养生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至有吃面食这一食俗。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别录》言狗肉“主安五藏,补绝伤”,中医学认为,常食狗肉,对于脾肾之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及败疮久不收敛等症,很有裨益。
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蒜的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
四、冬病夏治
夏至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风湿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过敏性咽炎等疾病的患者,常趁此时节用外敷配合汤药、针灸、贴敷的方法,进行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夏至节气如何养阳气
每天晒太阳: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适合夏季养生的消暑汤
1、山楂汤:山楂片克、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3、薏仁绿豆粥: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健康饮食4、冰镇西瓜露:西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可清热消暑、消毒利水。
关于夏至节气的“三忌”
1、忌贪凉
夏季使用空调能把室内温度调节到适合人们工作、学习、生话的舒适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心情好、休息好,工作效率也高。不过根据专业医师介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各种不适和疾病可能跟越来越多。
空调温度过低的时候,可能造成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不畅,关节肌肉就要受到损伤,出现关节肌肉疼痛,还有就是冷空气可能刺激到交感神经,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出现腹胀、腹疼或者便溏的情况,这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的症状了。
寒气入体,除了很容易出现头疼、呼吸不通畅、气血运行受阻等问题,还非常容易感冒。空调26-28°是最适宜的,最低不能低于25°。
2、忌暑湿
夏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出现中暑。平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3、忌大量快速喝水
夏天水分消耗快,为了补充水分,大部分人会选择大量快速喝水。
短时间猛喝水,会给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身体为了减轻这部分负担,会把一部分血液调过去干活,就会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
还会伴随头疼、头晕等问题。
即使再渴,也要小口、少量喝水。
夏至期间的气候特征
1、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它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并且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在中国古代,夏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
夏至过后,接下来的一个节气是小暑。小暑通常出现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其含义是“酷热将至”。这个节气标志着天气开始变得更加炎热,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田间地头需要及时浇水和施肥,以确保庄稼能够健康成长。
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通常出现在每年7月22日或23日,其含义是“酷热到极点”。在这个时候,整个夏季已经进入了高温期。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身体健康。同时,在农业方面也需要注意适当减少工作强度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总之,在夏至过后的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中,我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确保作物能够健康成长。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2年适合夏至文案短句,夏至文案朋友圈说说句子(全文完整)2022-09-16
- 2023年度夏至到来美好句子3篇2023-01-11
- 2023年度夏至优美诗句3篇2023-01-18
- 夏至未至读书笔记3篇(完整文档)2023-01-18
- 2023郭敬明夏至未至经典语录句子,菁选2篇【通用文档】2023-02-03
- 2022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节气风俗及含义(全文)2022-09-03
- 2023年小雪节气风俗是什么(最新)2022-11-17
- 冬至节气文案大全(150句)2022-12-07
- 最新冬至节气主题作文范本(10篇)2022-12-09
- 暖心小雪节气经典文案100句2022-12-10
- 2023年三八节养生活动方案【完整版】2022-11-25
- 2023年度春季养生短信3篇【精选推荐】2023-01-04
- 养生之道,以“和”为贵2023-09-20
- 2023年度养生活动方案参考3篇【优秀范文】2023-11-14
- 营养满满开启养生新“食”代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