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第1篇海峡两岸的交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第1篇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
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协会。)③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用史实论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卫温出访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与台湾在度分离。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第2篇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是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经过: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在广州的黄埔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国民国民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第13课
1、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巩固练习
见《中考总复习》P48——50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第3篇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今)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伟大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即家庭承包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能占有和买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包产到户的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时间
名称
内容
评价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3-1956年底
对农业改造
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建立起农村公有化体制,推动了农业发展。
1958-1978
人民公社
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979-今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从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以改革促发展;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对外开放:
根本目的: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5个: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14个:1984年开放;
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开放;
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的好处(经济特区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
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八二宪法),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此后,人大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上述法律颁布的作用: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第4篇
(一)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内容:(1)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见书P27);(2)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 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 影响: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第5篇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含义: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具体指实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西化”的过程。
探索史:1840年~1919年。经历了由技术、器物变革到政治制度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的历程。(特点是: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一)洋务运动(技术变革)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主要内容: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谐音记忆:安江福)。
②后期开办民用工业:“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积极作用(进步性):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消极作用(局限性):
①目的: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②结果:洋务运动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③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政治变革)的基本史实。
1、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2、宣传阵地: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又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
3、四次上书:
(1)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4、百日维新主要内容(—9月)
(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最能够体现资产阶级利益或最能反映改革性质的措施)
(3)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4、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性质:资产阶级改革(或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
(三)辛亥革命(政治变革)
1、了解孙中山与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刊物:《民报》)(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史实。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攻占武昌,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十几个省的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土改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经济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4、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四)新文化运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1)背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时间:1915年
(2)主要阵地:《新青年》
(3)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4)代表人物: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2)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作用:
(积极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标注:(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是李大钊;(2)新文化运动的“新”指: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五)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1、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推荐访问:知识点 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精选5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2022年度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汇编(2022年)2022-08-28
- 2022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汇编(70题)(完整文档)2022-08-28
-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素材(范文推荐)2022-08-29
- 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50条)2022-10-22
- 有关初三英语下册知识点梳理2022-11-09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7篇2022-08-27
- 2023年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人教版(完整文档)2022-11-25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2022-11-25
- 2023年人教版小学英语优秀教案(精选文档)2022-11-26
- 2023年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2022-11-26
-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8篇2022-08-17
-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6篇2022-08-21
- 2023年度鼎尖教案八年级物理下2022-11-27
- 2023年八年级初中音乐课教案【完整版】2022-11-27
- 八年级历史教案大全【优秀范文】2022-11-27